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韩梓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利用
元稹观察浙东,幕府皆知名士,梓材为其一。
善书法,类颜真卿沈传师而加遒丽。
尝书碑。
李中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人字藏之
宪宗元和进士
初为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府判官
入为侍御史
文宗大和中司门员外郎,因旱上书请斩郑注。
帝不省,遂告归。
注诛,召为司勋员外郎,累迁谏议大夫给事中
又讥刺太监仇士良开府阶荫其子,复弃官去。
开成末,为杭二州刺史
蒋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义兴人,徙居河南
蒋乂子。
善属文。
文宗大和元年,授昭应尉直史馆
次年,拜右拾遗史馆修撰,与沈传师等参撰《宪宗实录》。
累转谏议大夫,坐事贬唐州刺史
宣宗立,召为给事中集贤殿学士判院事
吏部侍郎,历兴元凤翔节度使
懿宗即位,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徙东都留守,卒。
韩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
韩梓材子。
幼随父居越。
文宗大和初进士
初辟沈传师江西宣城二府,又佐唐扶福建幕,官大理评事
府罢,隐居镜湖
高铢观察浙东,欲辟以自佐。
以父没于浙东幕府,不愿复为越宾。
宣宗大中初节度陈许,厚礼辟之。
登朝,历拾遗主客员外郎,出为随州刺史
杜牧唐 803 — 8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852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牧之
杜佑孙。
文宗大和二年进士
初为弘文馆校书郎
曾入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历监察御史,黄、、睦诸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
武宗会昌中,历迁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
作《罪言》,论朝廷用兵之策。
后泽潞平,略如其言。
曾注《孙子兵法》。
善属文,工诗,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后得病,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
有《樊川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852 字牧之排行十三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因称“杜樊川”;尝为淮南节度掌书记,称“杜书记”;曾官司勋员外郎,称“杜司勋”;官至中书舍人,称“杜舍人”;开元中曾称中书省紫微省,称中书舍人紫微舍人,故又称“杜紫微”;世人为区别于杜甫,又称之为“小杜”。
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同年应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之辟,为江西团练巡官
其后沈转宣歙观察使随赴宣州
七年牛僧孺之辟,在扬州淮南节度府推官,后转掌书记
九年长安监察御史,后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837)宣州团练判官
四年复回长安,任左补阙,后转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迁池州睦州
宣宗大中二年(848)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转吏部员外郎
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五年入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中书舍人,卒。
临终作《自撰墓志铭》。
新、旧《唐书》有传。
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叙其生平尤详。
杜牧晚唐杰出之诗人与散文家。
好读书,善论兵,曾注孙子》。
自诩留心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以济时命世为己任。
早期即有《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文,痛陈藩镇之祸与时政之失,颇有见地。
作文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
诗学杜甫,其五古如《感怀诗》、《郡斋独酌》、《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堪称晚唐独步
然长于律、绝,其绝句,如《泊秦淮》、《秋夕》、《赤壁》、《寄扬州韩绰判官》、《华清宫绝句三首》等尤为脍炙人口。
杜牧诗歌之主要特色为俊爽圆纯,明胡应麟称之曰“俊爽”(《诗薮》外编卷四);清刘熙载谓“雄姿英发”(《艺概》卷二);宋敖陶孙喻为“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诗评》)。
杜牧好议论,故其诗又往往“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
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
”(《唐音癸签》卷八引徐献忠语)与李商隐齐名,时号“小李杜”。
诗文之外,书法、绘画皆有相当造诣。
所著《樊川文集》20卷,为其甥裴延翰编。
清冯集梧有《樊川诗集注》,缪钺有《杜牧诗选》,台湾学人谭黎宗慕有《杜牧研究资料汇编》。
全唐诗》存诗8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其中1首为残诗。
唐诗汇评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828),登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
沈传师廉寨江西,辟为团练巡官;沈徙镇宣歙,亦从之。
府罢,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掌书记,颇好游宴,纵情声色。
九年,入朝为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
开成中,历宣州团练判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等职。
会昌二年,出守黄州,历睦二州刺史
大中二年,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终官中书舍人
知兵,善古文。
工诗,尤擅七言近体,清丽俊爽,自成一家,与李商隐夺名,亦称“李杜”。
其甥裴延翰集其诗文为《樊川文集》二十卷,今存。
后人复摭拾集外诗文为《外集》、《别集》、《补遗》各一卷,多杂他人作品。
全唐诗》编诗八卷,其第七卷几全为许浑诗。
沈询唐 ? — 8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4 【介绍】: 苏州吴人字诚之
沈传师子。
能文辞。
武宗会昌元年进士
累迁中书舍人,出为浙东观察使
户部侍郎判度支
懿宗咸通四年,为昭义节度使,治尚简易,人皆便安。
后家奴结牙将为乱,全家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 字诚之排行十七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吏部侍郎沈传师子。
武宗会昌元年(841)进士第,授渭南
宣宗大中元年(847),任翰林学士
九年,以中书舍人知礼部贡举,旋出为浙东观察使
十二年,迁户部侍郎判度支
懿宗咸通四年(863),出为昭义节度使
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864年2月8日)为家奴勾结叛将所杀。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字诚之
吏部尚书传师子。
会昌初进士
累迁中书舍人
出为浙东观察使
户部侍郎
咸通四年昭义节度使
奴结牙将为乱。
灭其家。
兵部尚书
赵嘏唐 806 — 85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6—852? 字承祐
排行二十二
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弱冠前后,曾北至塞上,继游浙东观察使元稹幕,盘桓数年,与幕僚卢简求结识。
元稹移镇武昌乃往客宣城,为宣歙观察使沈传师之幕宾。
沈子询从事杜牧友善。
文宗大和六年(832)传师为乡贡进士,乃溯江、汉西入长安次年省试落第,遂留寓长安
武宗会昌四年(844)进士第
其间曾南至岭南循州
家于浙西(今江苏镇江),往来浙西、长安间。
宣宗大中六年(852)左右,入仕为渭南(今陕西渭南)世称赵渭南
以后之行止及卒年均不可考。
生平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七与一五、《唐诗纪事》卷五六、《唐才子传》卷七等。
今人谭优学有《赵嘏行年考》。
诗题材狭窄,内容单薄。
所抒发者,不外于大僚之赞颂,与僧道之往还,故园乡土之怀恋,流落不第之悲哀,以及友朋间之一般酬酢。
诗以七律之造诣较为突出。
清圆熟练,时有警句。
不假雕饰,落去铅华。
圆熟而不失于油滑,幽远而不至于晦涩。
有“自然英旨”之美。
其《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杜牧为“赵倚楼”。
近人段朝端校补《渭南诗集》2卷,补遗1卷。
收入《楚州丛书》。
谭优学有《赵嘏诗注》。
全唐诗》存赵嘏诗2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5首,断句7。
唐诗汇评
,生卒年不详,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大和开成中,南游淮南吴越,寓居宛陵,干谒元稹沈传师等,与卢弘止、沈述师、杜牧等交游唱和。
会昌四年(844),登进士第,归山阳
大中中渭南,卒,人称“赵渭南”。
工诗,其《长安狄望》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为杜牧激赏,因目为“赵倚楼”。
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后者尚列存于敦煌遗书中。
全唐诗》编诗二卷。
张好好中唐 81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7—? 【介绍】: 女子。
沈传师洪州宣州刺史好好以善歌入乐籍中。
杜牧有《张好好诗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