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甄权隋末唐初 541 — 6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1—643 【介绍】: 隋唐时许州扶沟人
以母病,与弟立言究习方书,遂为高医。
秘书省正字,称疾免。
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寻卒。
有《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等。
释智藏隋末唐初 541 — 625年四月十五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魏氏
华阴郑县人
年十三。
蔼法师出家。
住西魏长安陟岵寺。
当周之灭法。
独逃匿诸檀信家。
剃发染服。
曾不为变。
至随氏迁都龙首。
诏居大兴善寺
开皇三年
乃卜终南丰谷之东阜。
以老焉。
亦其故隐之地也。
诏遣左卫大将军晋王广
就山宣旨引见。
固辞。
上益敬慕之。
乃遣内史舍人虞世基尉问。
并施油香薰炉。
三衣什物。
仍名其寺为丰德。
每岁三长之月。
弘智论。
以阐化。
武德初。
制立僧官
为首选。
然终非世检所乐也。
尝以兴善官供频繁。
愿乞食如律。
晚行头陀西郊柏林墓所。
文帝出游。
过也而叹。
侍从
皆脱所服以施。
得衣凡百有馀聚。
悉以充营构。
然其所御。
惟纳布大衣。
厚重可四斤许。
服之。
卒六十五矣。
曾未尝顷刻去身也。
常坐一食。
形相挺特。
颀然八尺二分。
而步履轻安。
每食时。
千持澡瓶。
足蹑木履。
幽梗盘沮。
自东阜四里。
乘厓而至。
午后复上。
则亦似获神足通者。
故或图写其容貌。
存之至今。
京师慈门寺沙门小昙。
为建碑于寺门之右。
颍川沙门法林为之文。
孟静素隋末唐初 542 — 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638 【介绍】: 女道士
江夏安陆人
初笄离家修道,修习三皇内文,九鼎丹法。
隋文帝开皇间,征赴京师,居至德观,士俗从者甚众。
唐高祖太宗皆钦重之。
释慧超隋末唐初 546 — 622年12月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丹阳沈氏子。
出家。
以诵法华经为专务。
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
悟一乘之理。
明三观之。
江陵顗公。
仙城命公
笃志相亲。
积年请业。
行优一众。
德冠诸贤。
思谓其徒曰。
得忍人也。
复获偕览衡岳之胜。
隋受禅。
乃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
太子勇既召集天下名德。
而遣还之。
尤诣道。
独留供养。
及勇废。
徙居定水。
蓝法师
以蓝谷之悟真寺迎之。
共隐八年
倍勤三慧
大业初
京师创建大禅定寺
诏超之。
后以疾辞。
允其归。
皇家肇运。
望重畴昔。
高僧慧因保恭等。
咸就栖止。
未几卧疾。
弟子跪问其所以自任者。
曰生不忻。
死不戚。
吾之素也。
面西坐曰。
第一义空。
遂长往。
俨如入定。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春秋七十有七。
弟子法成等。
以遗训。
露骸月馀日。
色不变。
太宗开天策府。
闻而叹异。
仍建白塔于寺之北峰
李纲隋末唐初 547 — 6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7—631 【介绍】: 观州蓨人字文纪
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
齐王宪参军,事隋为太子洗马,旋擢尚书右丞
高祖时礼部尚书太子詹事
频谏太子不听,固请老,解尚书
贞观时太子少师,以足疾太宗特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贞
僧智满隋至唐初 551 — 628年6月9日
释智满者。
俗姓贾氏
不知何许人也。
戒行高洁居于安乐寺
唐太宗晋阳
刘文靖首谋之夜高祖梦堕床下。
又见遍身为虫蛆所食。
意甚恶之咨询于
曰。
此可拜贺也。
夫床下者。
所谓陛下也。
群蛆食者。
所谓群生共仰一人活耳。
高祖嘉其言。
又云。
贫道颇习易。
以挂之象明夷之兆。
按易曰。
巽在床下纷若无咎而早吉晚凶。
斯固体大不可以小。
小则败大则济。
可作大事以济群生。
无往不亨乃必成乎。
高祖动容曰。
虽蒙善诱未敢当仁。
师眄太宗曰。
郎君与大人并叶兆梦。
是谓干父之蛊考用无咎。
天理人事昭然可知。
不可固拒天之与也。
天与不取必受其咎。
无乃不可乎。
高祖拜而谢曰。
弟子何幸再烦郑重叮咛之意。
敢不敬从。
满后不知所终。
僧法顺隋末唐初 557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40 【介绍】: 隋唐间僧。
雍州万年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
年十八出家,事因圣寺珍禅师
为华严宗初祖。
终南山开讲《华严经》。
唐太宗曾召入宫,赐号“帝心”,故又被称为“帝心尊者”。
坐定于雍州义善寺
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
虞世南隋末唐初 558 — 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越州馀姚人字伯施
虞世基弟。
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
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
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起居舍人
太宗时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卒谥文懿
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排行七
文章婉缛类徐陵
建安王法曹参军
,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
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
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
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唐诗汇评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少受学于顾野王
为文祖述徐陵以为类己;又师沙门智永书,妙得其体,故声名籍甚。
,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官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亡,为窦建德黄门侍郎
李世民建德,引为秦王参军,转记室,掌文翰。
贞观中,转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封永兴县公
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颜谏,甚得亲礼,谓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武德贞观间太宗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
……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
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
’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
’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
”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
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
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
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褚亮隋末唐初 560 — 64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60—647 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
幼聪敏,好学善属文。
18岁访徐陵,商榷文章,深为惊异。
陈后主闻而召见,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
,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
归唐,初授秦王文学,预文学馆十八学士之列。
太子舍人太子中允
贞观中,为弘文馆学士,迁散骑常侍进封阳翟县侯
卒,赠太常卿谥曰康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太宗朝宫廷诗人,与虞世南齐名。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褚亮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题1则。
唐诗汇评
褚亮(560-647)字希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幼警敏能诗,江总等服其工。
,为尚书殿中侍郎
,大业中太常博士,坐与杨玄感善,贬西海郡司户
薛举僭号陇西,以黄门侍郎
灭,从秦王李世民还京,授秦王府文学,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中,累迁员外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致仕,终老于家。
有《褚亮集》二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其中杂有在隋之作。
僧玄琬隋末唐初 563 — 6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3—637 【介绍】: 唐僧。
弘农华阴人
俗姓杨
初从洪遵学四分,后从昙迁禅师学一切经。
太宗贞观初敕召为皇太子诸王等受菩萨戒。
普光寺造就,居之。
曾以减杀等四条戒太子太宗闻其说,特为下诏断屠。
及卒,道俗哀悼。
有《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安养苍生论》等。
僧道宗隋至唐初 563 — 62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莱州即墨之孙氏子。
少从青州道藏寺道奘法师
受智度十地地持成实毗昙等论。
晚住游德寺。
所自造也。
尝讲大论。
而天华旋绕堂户。
久而飞去。
曾不委地。
众叹希有。
未尝以为异。
徙住慧日寺
英彦同聚。
常阐成实。
入关住胜光寺
复延于弘义宫法集。
群后百辟。
咸从听列。
自尔周轮无替。
武德六年卒于所住。
春秋六十一。
太宗在秦邸。
下教赙物二百段。
终南山至相之南岩
李百药隋末唐初 565 — 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648 【介绍】: 定州安平人字重规
李德林子。
幼多病,祖母以百药名之。
七岁能属文,号奇童
隋时太子舍人东宫学士,后归唐。
受谮,流泾州
太宗重其才名,召拜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诏修定《五礼》、律令,撰《齐书》。
累官至宗正卿,爵为子。
百药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
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
卒谥康
所撰《齐书》行于时。
有集。
百药字重规
内史德林子。
开皇时袭爵安平公
武德中泾州司户
太宗朝累官宗正卿
贞观二十二年卒。
年八十四。
谥曰康
李渊隋末唐初 566 — 63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渊 高祖 太武皇帝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五月—626年 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35 【介绍】: 唐开国皇帝。
祖籍陇西成纪,迁狄道,又徙武川镇,后入中原,居南赵郡广阿
字叔德
其祖于北周时封唐国公
七岁袭爵,隋时累迁太原留守
炀帝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次年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
在位九年,平定群雄统一天下,传位于太子世民自称太上皇
卒谥大武皇帝
刘文静隋末唐初 568 — 6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619 【介绍】: 徐州彭城人,世居京兆武功字肇仁
隋末为晋阳,与李世民友善,共筹划起兵。
高祖即位,授民部尚书
因官位不及裴寂,有怨言。
家中召巫者为厌胜之法,被人诬告谋反,高祖裴寂萧瑀问状。
李世民萧瑀皆为之辩白,不听,竟从言枉杀之,籍没其家。
李靖隋末唐初 571 — 64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0—649 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
初仕,累官马邑丞
因见太原留守李渊有异志,欲告发而未果。
李渊举事后,欲杀之,李世民救免而入其幕府
高祖武德间,屡与征讨,战功卓著,累官至扬州行军总管
武德末太宗贞观初,多次率兵出击东突厥,至贞观四年(630)破之,俘颉利可汗,北方得以安宁。
封代国公
八年,又出击吐谷浑次年平之。
其后谢病不出。
后改封卫国公,图形凌烟阁
卒谥景武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昭陵碑录》卷中有许敬宗所撰之碑。
著有《卫公兵法》。
另传《李卫公问对》3卷,后世或疑为伪作。
日下旧闻考》卷一一六、《盘山志》卷一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字药师
雍州三原人
马邑郡
太宗召入幕府
从平王世充萧铣
上柱国
封永康县公
贞观中刑部尚书
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
封代国公
左光禄大夫
右仆射
图形淩烟阁。
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二十三年薨。
年七十九。
司徒并州都督
谥曰景武
王圭隋末唐初 571 — 6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39 【介绍】: 太原祁人字叔玠
王僧辩孙。
幼孤,性雅淡,少嗜欲,安于贫贱,交不苟合。
隋时奉礼郎
入唐,为太子李建成中舍人
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多纳其言,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贞观二年侍中,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魏徵同知国政。
能推人之长,有自知之明。
因故贬同州刺史
官终礼部尚书
卒时,太宗素服举哀,悼惜久之。
谥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1—639 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原为乌丸氏,曾祖神念自魏奔梁,改姓王氏
奉礼郎
入唐,初为太子舍人,因事流于巂州
太宗知其才,召为谏议大夫
贞观元年(627)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二年,拜侍中,与房玄龄同知国政。
进爵为郡公
七年,出为同州刺史
俄召为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与诸儒正定《五礼》。
十三年卒,赠吏部尚书谥曰懿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其诗质朴沉健,不同时尚。
全唐诗》存诗2首。
僧法琳隋末唐初 572 — 64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2—640 俗姓陈,郡望颍川(今河南禹州)人,祖上因官寓居襄阳(今湖北襄樊)
幼年出家,广涉儒释经书,博综词义。
隋末入关,究悉道教典籍。
高祖武德初,驻锡长安法寺
傅奕请废佛法,道士李仲卿等又著文贬斥佛教,法琳分别撰《破邪论》、《辨正论》驳之。
太宗贞观初移锡终南山龙田寺,曾参与波颇译事。
十三年(639),道士世英告发《辨正论》“谤讪皇宗”,太宗法琳辨对,并定其死罪,后改判流徙益州次年卒于流徙途中。
有文思,善谈吐,著有诗文等计30余卷,兼善唱导。
续高僧传》卷三二、《开元释教录》卷八有传,另有彦惊《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3卷存世。
法琳别传》、《辨正论》存其诗5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温大雅隋末唐初 572 — 6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72—约628 【介绍】: 太原祁人字彦弘
温大有温彦博兄。
东宫学士
后见隋政日乱,谢病归。
李渊起兵,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
禅代之际,与窦威陈叔达参定礼仪。
高祖武德元年,迁黄门侍郎,与弟彦博对居近密,时人荣之。
寻转工部
秦王世民以建成、元吉之故,命大雅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太宗即位,累转礼部尚书封黎国公
寻卒,谥孝
有《大唐创业起居注》。
陈叔达隋末唐初 572 — 63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达 582年—589年 陈宣帝第十七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5 字子聪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陈宣帝陈顼第十六子。
在陈封义阳王
十余岁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就,徐陵甚奇之。
都官尚书
隋大业中,授内史舍人,出为绛郡通守
归唐,授丞相府主簿
高祖武德中,进黄门侍郎,判纳言,拜侍中封江国公
太宗贞观中,拜礼部尚书
九年(635)卒,谥曰缪
后赠户部尚书改谥曰忠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叔达太宗朝宫廷诗人,与王绩有交往。
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5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5卷,疑误),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10首,《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温彦博隋末唐初 573 — 6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3—637 【介绍】: 太原祁人字大临
温大雅弟。
书记,警悟而辩。
文林郎幽州总管罗艺司马,随归唐,任中书舍人,俄迁中书侍郎
高祖武德八年,以并州道行军长史从张瑾攻突厥,军败被俘。
突厥以其近臣,苦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固不肯言,因囚阴山苦寒地。
太宗即位突厥归款,始征彦博还朝,拜中书侍郎
贞观四年,迁中书令进爵虞国公
突厥来降,力主处之于河朔之地,太宗从之。
十年,迁尚书右仆射
彦博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国之利害,知无不言。
卒谥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