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谭金北朝 ? — 4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5 【介绍】: 南朝宋人
出身北朝乡鄙,从薛安都刘义隆
常随征讨,排坚陷阵,勇力兼人。
以平刘劭功,稍迁建平王中军参军,加建武将军,南下邳太守
宋前废帝景和元年诛杀群公,前废帝腹心,封平都县男,迁骁骑将军
宋明帝立,被诛。
萧思话南朝宋 406 — 4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6—455 【介绍】: 南朝宋南兰陵人
宋武帝萧皇后侄。
少未知书,后折节,有令誉。
颇工隶书,善弹琴,能骑射。
起家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袭爵封阳县
宋文帝元嘉十年,氐王杨难当汉中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走。
十一年思话南秦二州刺史遣将破杨难当,收复汉中
三十年,刘劭文帝思话率军以应刘骏
孝武帝即位,历中书令郢州刺史
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全宋文·卷三十九
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
义熙末琅邪王大司马参军
相国参军永初初丁父忧去职,服阕,拜羽林监,袭爵,封阳县,转宣威将军彭城沛二郡太守
元嘉初谢晦荆州,请为司马,不就,迁中书侍郎振武将军青州刺史,以避虏征下廷尉,起为横野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加节进号宁朔将军,迁临川王义庆平西长史南蛮校尉,又除衡阳王义季安西长史,迁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
入为侍中,领太子右卫率,寻改领左卫将军南徐州大中正,复出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迁护军将军,代孝武抚军将军兖徐二州刺史,免。
元凶弑立,复先职。
孝武即位,以为散骑常侍中书丹阳尹,出为镇西将军郢州刺史孝建二年卒,赠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侯
王藻南朝宋 ? — 4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5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
王偃子。
东阳太守
宋文帝临川长公主
公主性妒,而别有所爱。
宋前废帝景和元年公主谗诸下狱死。
江湛南朝宋 408 — 4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8—453 【介绍】: 南朝宋济阳考城人字徽渊
江夷子。
爱好文义,善琴棋,兼明算术。
初为著作郎,后为彭城王刘义康司徒主簿
文帝元嘉六年义康专总朝权,人竞求自昵,固求外出。
二十二年义康免为庶人。
二十五年,征侍中,任以机密
吏部尚书,有刻核之讥,然公平无私。
力主北伐。
北魏师南下,以兼领军,委以军机。
太子劭素恶之,及劭杀文帝同日被杀。
谥忠简
褚湛之南朝宋 411 — 4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1—460 【介绍】: 南朝宋河南阳翟人字休玄
褚秀之弟。
宋武帝哀公主,拜驸马都尉著作郎
哀公主死,再尚宣公主
谨实有意干,为文所知,历南彭城郡太守左民尚书丹阳尹。
刘劭文帝自立,以为吏部尚书,复出为辅国将军,使率水师俱进。
湛之因携二子南奔,孙为所杀。
孝武帝即位,复为丹阳尹。
后坐免官。
寻复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后以南奔赐爵都乡侯
谥敬
杜坦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京兆杜陵人
杜骥兄。
颇涉史传。
东晋末,刘裕长安,随从南还。
入宋,文帝任遇甚厚,历青、冀二州刺史南平王刘铄右将军司马。
时晚渡北人,朝廷常以伧荒遇之,仕途每滞。
慨然讽汉金日磾事。
默然。
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大举北伐,为部龙骧将军。
路淑媛南朝宋 412 — 4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2—466 【介绍】: 南朝宋丹阳建康人名惠男
以色貌选入宋文帝后宫。
刘骏(孝武帝),拜淑媛
年长无宠,随子出藩。
孝武即位,尊为皇太后,颇豫政事,弟子并超登显职。
初,刘彧(明帝)少年失所生母,为所摄养。
明帝即位尊号崇宪太后
袁淑南朝宋 408 — 4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8—453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阳源
袁湛侄。
博涉多通,好属文,不为章句之学。
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
宋文帝元嘉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左卫率。
太子刘劭将弑文帝不从,被害。
全宋文·卷四十四
字阳源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为彭城王义康军司祭酒
免,补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临川王义庆卫军咨议参军,迁司徒左西属。
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迁尚书吏部郎。
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
南东海太守
还为御史中丞,迁太子左卫率。
元凶入弑,并见杀,赠太常
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有集十一卷。
山谦之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人
学士奉朝请
宋文帝欲封禅,曾命其草封禅仪注。
文帝元嘉十六年著作郎何承天奉命撰《宋书》,谦之助之。
未就,承天卒。
孝武帝孝建初,命谦之续撰,未就病亡。
后由苏宝生徐爰等踵成。
沈正南朝宋 413 — 4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455 【介绍】: 南朝宋汝南人字元直
沈渊子子。
淹详有器度,好老、庄之学,弱冠州从事,出为始宁乌伤
后参随刘诞安东军事。
太子刘劭文帝自立,以刺史
将受命,其与顾琛
中兵参军,迁长水校尉
孝武帝孝建元年,移镇历城
次年卒。
何偃南朝宋 413 — 4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458 【介绍】: 南朝宋庐江灊人字仲弘
何尚之子。
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
文帝元嘉中,位太子中庶子
后迁南东海太守
太子劭杀文帝自立,以侍中,掌诏诰。
孝武帝时,转吏部尚书
好谈玄,注《庄子·逍遥篇》。
谥靖
全宋文·卷二十八
字仲弘尚之子,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除中军参军临川王义庆平西府主簿
出为丹阳丞,除庐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子、行义阳王昶义阳国事,迁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元凶弑立,以为侍中,掌诏诰。
孝武即位,除大司马长史,迁侍中,领太子中庶子,改领骁骑将军,转吏部尚书
大明二年卒,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谥曰靖子,有集十九卷。
徐湛之南朝宋 410 — 4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453 【介绍】: 南朝宋东海郯人字孝源
宋武帝外孙。
幼孤,为武帝宠爱。
累官秘书监,加散骑常侍,为范晔谋反所累,将致大辟,其母会稽公主素为宋文帝所尊礼,以武帝微时所纳布衣掷地,谓“此是我母为汝父作,今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儿子!
”由是得免。
寻迁南兖州刺史,转为尚书仆射
以废立事为刘劭所害。
谥忠烈
全宋文·卷十六
湛之字孝源小字仙童,羡之兄孙。
元嘉初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
东宫建,补太子洗马,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彭城沛二郡太守,加辅国将军
秘书监,领右军将军
侍中,加骁骑将军,复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迁中护军,未拜,又迁太子詹事,又迁冠军将军丹阳尹,进号征虏将军,转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出为前军将军南兖州刺史
复入为丹阳尹,转尚书仆射,领护军将军
元凶弑逆,并见害。
孝武即位,追赠司空谥曰忠烈公
刘义恭南朝宋 413 — 46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义恭 文献王 424年—465年 宋武帝第五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465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
武帝子。
文帝元嘉初封江夏王
性骄奢不节,出镇彭城,战北魏军,唯闭城自守。
兵至,几欲走;兵退,不敢追。
遂降号骠骑将军
太子刘劭文帝义恭出投武陵王刘骏,拥即位(孝武帝),进位太傅
孝武帝死,与柳元景受遗诏辅政。
前废帝即位,狂悖无道,义恭元景谋废立,事败被杀。
全宋文·卷十一
义恭武帝子。
景平末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镇历阳
元嘉元年封江夏王,进抚军将军,寻授散骑常侍都督、益、、南北秦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迁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镇广陵
司空,征为侍中司徒录尚书,领太子太傅
太尉,领司徒,寻领国子祭酒
以虏寇出镇彭城,降号骠骑将军
寻领南兖州刺史,移镇盱眙
又改授大将军南徐州刺史
元凶弑立,进太保,领大宗师。
孝武即位,授侍中太尉录尚书南徐徐二州刺史,假黄钺,进太傅,镇京口,征为扬州刺史,进位太宰,领司徒
大明中加领中书监尚书令
前废帝即位,除太尉录尚书事。
永光元年,以谋废立遇害。
明帝即位,追崇丞相谥曰文献王,有集十五卷。
释法瑗南齐 409 — 48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辛氏
陇西人
毗之后。
其父有子三。
伯原明仕
官至尚书
仲为沙门
号法爱
其季也。
师事梁州沙门慧开
不测人也。
而钟爱曰。
他日于佛法当有力。
使游学四方。
依道场慧观乃入庐山脩禅。
宋文帝访能述生公顿悟义者。
江州刺史庾登之
闻。
诏问之。
伸辩详明。
何尚之叹曰。
吾以谓生公殁后。
微言永绝。
今日复闻象外之谈。
所谓天未丧斯文也。
南平王西阳王皆师事之。
庐山注胜鬘。
经天保构成。
居之。
王景文至。
值方讲。
景文叹曰。
所举皆所未闻。
所指皆出意表。
真法中龙也。
湘宫成。
又诏居之。
临幸听法。
公卿毕集。
时以为荣。
至齐文慧。
又请住灵根寺。
太尉王俭有重名。
特设一榻。
次延之。
他人莫与也。
永明七年殁。
寿八十一。
释法瑗
姓辛
陇西人
辛毗之后。
长兄源明仕伪魏为大尚书
第二兄法爱亦为沙门
解经论兼数术为芮芮国师
俸以三千户。
幼而阔达倜傥殊群。
路见贫寒辄脱衣为惠。
初出家事梁州沙门慧开
懿德通神。
时人谓得初果。
曰。
汝情悟若此必能纲总末化。
宜竞力博闻无得独善。
于是辞游学。
经涉燕赵去来邺洛。
值胡寇纵横关陇鼎沸。
冒险履危学业无怠。
元嘉十五年梁州
因进成都
后东适建邺依道场慧观为师。
笃志大乘傍寻数论。
外典坟素颇亦披览。
后入庐山守静味禅。
澄思五门游心三观。
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
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
乃敕下都
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
何尚之闻而叹曰。
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
今日复闻象外之谈。
可谓天未丧斯文也。
敕为南平穆王铄五戒师。
孝武即位
敕为西阳王子尚友。
辞疾不堪。
久之获免。
因庐于方山
注胜鬘及微密持经。
论议之隙时谈孝经丧服。
后天保改构请居之。
因辞山出邑纲维寺网。
刺史王景文往侯。
正值讲丧服。
问论数番称善而退。
明帝造湘宫新成。
大开讲肆妙选英僧。
敕请充当法主
乃降跸法筵。
公卿会座。
一时之盛观者荣之。
后齐文惠又请居灵根。
因移彼寺。
太尉王俭门无杂交。
唯待若师。
书语尽敬。
齐永明七年卒。
春秋八十一矣。
时灵根寺又有法常智兴。
并博通经论数当讲说。
常乃尤能剧谈。
为时匠所惮。
而性甚刚梗。
不偶人俗。
刘义宣南朝宋 415 — 45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义宣 424年—432年 宋武帝第六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5—454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
武帝子。
文帝元嘉初封竟陵王
累迁徐州南兖充州江州荆州刺史
刘劭文帝自立,义宣起兵助讨。
孝武帝即位封南郡王,后授都督八州诸军事
在镇十年,兵强财富。
江州刺史臧质等支持,兵争位,败死。
全宋文·卷十二
义宣武帝子,元嘉元年封竟陵王
左将军徐州刺史,迁中书监,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南谯王,出为江州刺史,迁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进车骑将军荆州刺史,进位司空,改侍中,领南蛮校尉,迁司徒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未就征。
孝武即位,以为中书监丞相都督扬豫二州刺史改封南郡王,固辞。
改授荆湘二州刺史
孝建元年,举兵反,改元建平,为沈庆之等所败,死江陵狱。
拓跋他北魏 416 — 4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88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
阳平王拓跋熙子。
袭爵。
性敦厚,武艺过人。
太武帝讨山胡白龙有功,封淮南王
都督豫、洛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镇虎牢,有威名。
讨平曹仆浑、破柔然、击刘义隆,并有功。
镇西大将军雍州刺史,镇长安
孝文帝时入为中都大官,拜侍中,累迁司徒
卒谥靖
刘休范南朝宋 ? — 47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休范 456年—457年 宋文帝第十八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4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
文帝第十八子。
初封顺阳王改封桂阳王
历官江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司空侍中
宋明帝杀诸弟,休范以人才庸劣得免,然常忧惧。
明帝死,休范自谓宗戚莫二,应居宰辅。
后废帝元徽二年,在寻阳起兵反,逼台城
萧道成率兵守新亭,使部将黄回张敬儿诈降,中计被杀。
全宋文·卷十四
休范文帝第十八子。
孝建三年封顺阳王大明元年改封桂阳王,为冠军将军、南彭城下邳太守
寻出为江州刺史,加征虏将军
入为秘书监,领前军将军
左卫将军,加给事中
永光初中护军,领崇宪卫尉
明帝定乱,以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加南兖州刺史
征北大将军,加散骑常侍
征为秘书监中军将军扬州刺史
出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未拜,改授骠骑大将军南徐州刺史
未拜,还为江州
后废帝即位,进司空侍中
元徽元年太尉
明年,举兵内逼,为黄回所斩。
沈璞南朝宋 416 — 4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53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道真
沈林子子,沈约父。
童孺时,文帝召见之,奇其应对。
初为南平王左常侍
元嘉十七年,为扬州主簿
范晔行州事,在职八年,州大治。
累迁盱眙太守
二十八年兵围攻盱眙,与臧质坚守三旬,魏军中多疾疫,退走。
后迁淮南太守
孝武帝得立,以晚奉迎见害。
释慧基南齐 414 — 49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钱唐吕氏。
幼俊迈。
初弃家去。
祇洹寺慧义为童子。
至年十五。
为启宋文帝落发。
立操刻苦洞晓经史。
僧伽跋摩西域来。
入室事之。
蔡州受具足戒。
曰。
汝当道王江东
不可久留京邑
于是遍历江淮讲肆。
精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般若胜鬘等经。
爱其纯懿。
久留京师
与之同住。
亡。
钱塘止显明寺。
已而绝浙栖会稽山阴法华寺
学者千馀人。
宋太宗诏之。
以疾力辞。
元徽初又诏。
不得已而行。
浙江疾作。
龟山宝林寺
启普贤忏法。
高士周颙刘瓛张融
并抠衣问道。
文宣王慕仰致书。
讯法华宗旨。
乃著法华疏凡三卷。
注遗教经。
世敬仰其书为僧主
重三吴。
建武三年冬卒。
寿八十三。
释慧基
姓偶
吴国钱塘人。
幼而神情俊逸机悟过人。
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
至年十五。
嘉其神彩。
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
文帝引见顾问允怙。
即敕于祇洹寺为设会出家。
舆驾亲幸公卿必集。
既栖志法门厉行精苦。
学兼昏晓解洞群经。
后有西域法师僧伽跋摩
弘赞禅律来游宋境。
乃令入室供事。
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
曰。
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
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肆备访众师。
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波若胜鬘等经。
皆思探玄颐鉴勜幽凝。
提章比句丽溢终古。
慧义既德居物宗道王荆土。
士庶归依利养纷集。
懿德可称。
乃携共同活。
之亡后。
资生杂物近盈百万。
法应获半。
悉舍以为福。
唯取粗故衣钵协以东归。
还止钱塘显明寺。
顷之进适会稽
仍止山阴法华寺
尚学之徒追踪问道。
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
学徒至者千有馀人。
宋太宗遣使迎请。
称疾不行。
元徽中复被徵诏。
始行过浙水
复动疾而还。
乃于会邑龟山立宝林精舍。
手叠塼石躬自指麾。
架悬乘险制极山状。
初立三层匠人小拙。
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
遂穷其丽美。
尝梦见普贤因请为和上
及寺成之后。
造普贤并六牙白象之形。
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
士庶鳞集献奉相仍。
周颙莅剡请讲说。
既素有学功特深佛理。
及见访覈日有新异。
刘瓛张融并申以师礼崇其训。
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
致书慇勤。
访以法华宗旨。
乃著法华疏。
凡有三卷。
及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
并略申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
及注遗教等。
并行于世。
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
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
盖东土僧正之始也。
于是从容讲道训厉禅慧。
四远从风五众归伏。
性烈而能温。
气清而且穆。
故预在门人莫不兢战。
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
春秋八十有五。
初基寝疾。
弟子薨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
问所从来。
答云。
从大乘国来奉迎基和上
后数日而亡。
因窆于法华山南。
特进庐江何胤为造碑文于宝林寺
铭其遗德。
弟子德行慧旭道恢。
并学业优深。
次第敷讲。
各领门徒继轨前辙。
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
谅亡次沙门慧永
风姿瑰雅德行清严。
亦游刃众经。
时当讲说。
后次沙门慧深
之弟子。
与同学法洪。
并以戒洁见重。
后次沙门昙与。
亦沈审有器局。
僧玄畅南齐 416 — 4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84 【介绍】: 南朝齐僧。
河西金城人
出家于凉州初名慧智,师事禅师玄高,改前名。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传讲《华严经》自始。
又能绘画,曾绘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北魏太武帝禁佛教,坑杀沙门脱走南下,避难扬州
宋文帝深加敬重,请为太子师,固让。
刘宋末,游成都,止大石寺,入齐后山,结草为庵。
入齐,文惠太子萧长懋遣使征迎,辞不获免,带病至,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赵氏
河西金城人也。
少时羌酋尽歼其家。
戒勿杀曰。
此儿目光外射。
非凡器也。
遂获为凉州玄高弟子。
会羌灭佛法。
害诸沙门
乃以杨枝击沙尘蔽空。
使追骑无所见。
急则以塞鼻通气。
投身水中。
平城代郡上谷
太行
渡孟津。
而至扬州
善经律。
博观子史百氏之言。
初华严文义浩博。
首为疏释之。
以三论为学者所宗。
文帝请为太子师。
不可。
久之。
辞游西蜀
至大石寺。
手画金刚密迹十六躯。
又建寺于岷山郡之席阳县齐山
名曰齐兴
是日正当太祖受九锡之辰。
或以天时人事。
万里符合
作齐山赞。
叙其事。
成都傅琰者。
闻诸州郡。
岁时存问。
能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豫章王凝镇荆州
迎至城。
文惠太子又遣使。
迎归建邺灵根寺。
没年六十九。
永明二年冬葬独龙冈
释玄畅
姓赵氏
河西金城人
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
祸将及
虏师见而止之曰。
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
遂获免。
仍往凉州出家。
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
得走。
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
路由代郡上谷
东跨太行。
路经幽冀。
南转将至孟津
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
虏骑追逐将欲及之。
乃以杨枝击
沙起天闇人马不能前。
有顷沙息骑已复至。
于是投身河中。
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
八月一日达于扬州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
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
成都止大石寺。
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
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
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
遂有终焉之志。
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
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
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
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建刹立寺名曰齐兴
其后惠太子遣使徵迎。
敕命重叠辞不获免。
于是汎舟东下。
中途动疾带恙至
倾众阻望。
少时而卒。
春秋六十有九。
释玄畅
姓赵
河西金城人
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
祸将及
虏帅见而止之曰。
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
遂获免。
仍往凉州出家。
本名慧智
后遇玄高事为弟子。
每奇之。
事必共议。
改名玄畅
以表付嘱之旨。
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
得走。
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
路由岱郡上谷
东跨太行。
路经幽冀。
南转将至孟津
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
虏骑追逐将欲及之。
乃以杨枝击
沙起天闇。
人马不能得前。
有顷沙息骑已复至。
于是投身河中。
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
八月一日达于扬州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
占记吉凶靡不诚验。
坟典子氏多所该涉。
至于世伎杂能罕不必备。
初华严大部文旨浩博。
终古以来未有宣释。
乃竭思。
研寻提章比句传讲迄今。
其始也。
又善于三论。
为学者之宗。
宋文帝深加叹重。
请为太子师。
再三固让。
弟子谓之曰。
法师之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
主虚己相延。
皇储蓄礼思敬。
若道扬圣君则四海归德。
今矫然让将非声闻耶。
曰。
此可与智者说。
难与俗人言也。
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尔。
迁憩荆州长沙寺
沙门功德直出念佛三昧经等。
正文字辞旨婉切。
又舒手出香掌中流水。
莫之测也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
西适成都
初止大石寺。
乃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
至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
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
遂有终焉之志。
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
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
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
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建刹立寺名曰齐兴
正是齐太祖受锡命之辰。
天时人事万里悬合。
傅琰西镇成都
风轨待以师敬。
立寺之后。
乃致书于曰。
贫道栖荆累稔年衰。
疹积厌毒人諠。
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
广阳之东去城千步。
逶迤长亘连叠。
岭关四涧亘列五峰。
抱郭怀邑回望三方。
负峦背岳远瞩九流。
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
冬至此访承尔日。
正是陛下龙飞之辰。
盖闻道配太极者。
嘉瑞自显。
德同二仪者。
神应必彰。
所以河洛炳有周之兆。
灵石表大晋之徵。
伏谓兹山之符验。
岂非齐灵应耶。
檀越奉国情深。
至使运属时徵不能忘心。
岂能遗事。
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
赞曰。
峨峨齐山
诞自幽冥。
潜瑞几昔帝号仍明。
岑载圣宇。
兆祚休名。
峦根云坦。
峰岳霞平。
规岩拟刹。
度岭缔经。
创工之日龙飞紫庭。
道侔二仪。
四海均清。
终天之祚。
岳德表灵。
即具以表闻。
敕蠲百户以充俸给。
齐骠骑豫章王嶷作镇荆峡遣使徵请。
河南吐谷浑主遥心敬慕乃驰骑数百迎于齐山
值已东赴遂不相及。
齐武升位。
司徒文宣王启自江陵旋于京师
文惠太子又遣徵迎。
既敕令重叠辞不获免。
于是泛舟东下。
中途动疾带患至
倾众阻望。
止住灵根少时而卒。
春秋六十有九。
是岁齐永明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即窆于钟阜龙山前。
临川献王立碑。
汝南周颙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