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刘荣祖南朝宋 ? — 4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0 【介绍】: 南朝宋彭城人
刘怀慎庶长子。
少好骑射,以战功参刘裕太尉军事。
从讨司马休之,陷阵,身被数创,加振威将军
又随从北伐,大破魏军于半城,宋武帝永初中辅国将军
为人轻财重义,体恤将士。
赐爵都乡侯
卒官。
虞丘进南朝宋 363 — 4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3—422 【介绍】: 南朝宋东海郯人字豫之
少随谢玄苻坚,以功封关内侯
屡从刘裕征战破孙恩卢循,斩徐道覆,讨司马休之,有功,迁辅国将军山阳太守封望蔡县男
入宋,迁太子右卫率。
范泰南朝宋 355 — 4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28 【介绍】: 南朝宋顺阳郡山阴(今河南内乡县)人,字伯伦
范宁子。
初为东晋太学博士
曾任卫将军谢安会稽王司马道子二府参军
后从刘裕,助平卢循
刘裕甚赏爱之,迁护军将军
入宋,为国子祭酒,上表陈奖进之道。
宋少帝在位多过失,上书极谏。
徐羡之傅亮等素不和。
文帝立,诛除徐、傅,复得重用。
进位侍中左光禄大夫
博览篇籍,好为文章。
暮年信佛,撰有《古今善言》。
今存辑本。
全宋文·卷十五
字伯伦南阳顺阳人,晋豫章太守宁子。
太元初太学博士,历卫将军谢安
骠骑将军会稽王道子二府参军
出为天门太守,寻复为骠骑咨议参军,迁中书侍郎
隆安初,以父忧去职,袭爵阳遂乡侯
元兴末国子博士
义熙初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以为长史南郡太守,入为黄门郎御史中丞,出为东阳太守、加振武将军
侍中,转度支尚书,徙太常;转大司马左长史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复为尚书司空,迁护军将军,以公事免。
宋受禅,拜金紫光禄大夫,寻领国子祭酒
景平初加位特进,明年致仕。
元嘉三年进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领江夏王师。
五年卒,年七十四。
追赠车骑将军
有集二十卷。
孔琳之南朝宋 369 — 4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9—423 【介绍】: 南朝宋会稽山阴人
字彦琳
好文义,解音律,能弹琴,善草隶。
家素贫,不治产业。
晋安帝元兴间桓玄专政,以为西閤祭酒,反对以谷帛为币、复肉刑之议。
入宋,为御史中丞,明宪直法,无所屈挠,奏劾尚书令徐羡之
官至祠部尚书
全宋文·卷二十七
琳之字彦林会稽山阴人,晋光禄大夫安国从孙。
元兴中辟本国常侍,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
义熙初司徒左西掾,寻为司马休之会稽内史府长史,历太尉主簿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迁尚书吏部郎。
又为武帝平西长史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
又除武帝平北征西长史,迁侍中
宋台建,除宋国侍中,出为吴国太守
公事免。
永嘉二年御史中丞,领本州大中正,迁祠部尚书
景平元年卒,追赠太常,有集十卷。
胡藩南朝宋 372 — 4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2—433 【介绍】: 南朝宋豫章南昌人字道序
东晋末,参郗恢征虏军事,曾向荆州刺史殷仲堪直言相劝,后参桓玄后军军事,败尽节。
刘裕慕闻其事,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军事。
从讨卢循刘毅司马休之,频战有功,迁鄱阳太守
又从刘裕关中,统别军,至河东,大破兵,封阳山县男
宋文帝元嘉中官至太子左卫率。
沈林子南朝宋 377 — 4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7—422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敬士
沈田子弟。
少有大度,博览群书,留心文义。
东晋末,从刘裕孙恩卢循,杀徐道覆,征讨刘毅司马休之
安帝义熙十二年,又从北伐。
次年兵进潼关,威震关中
累官镇西咨议,建威将军河东太守
刘裕代晋建宋称帝,封汉寿县伯,除府咨议参军
卒谥怀伯
韩延之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南阳堵阳人字显宗
为平西府录事参军
刘裕司马休之,致书密招,延之复书严辞拒之。
又以刘裕父名翘,字显宗,遂以“显宗”为己字,名子曰翘,以示不臣刘氏。
后奔姚兴,复入
明元帝以为武牢镇将封鲁阳侯
刁雍北魏 390 — 4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0—484 【介绍】: 北魏渤海饶安人字淑和
东晋末伯父逵曾凌辱刘裕当政,乃诛刁氏。
投奔后秦姚兴
后秦亡,明元帝泰常二年北魏
上表陈诚愿留南境自效。
任假建义将军,于河、济间招集流散,以抗刘裕军。
太武帝太平真君二年侍中都督扬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豫二州刺史
五年薄骨律镇将。
在镇十余年,重视军屯,广积储。
博览书传,明敏多智。
赐爵东安侯,卒年九十五。
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字淑和渤海饶安人尚书协之曾孙。
元兴末,以避刘裕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泰常中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奔魏,假建义将军,又假镇东将军青州刺史、青光侯。
延和中,进平南将军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侯
太延中,徵还。
真君中,授征南将军、徐豫二州刺史,迁薄骨律镇将。
兴光中,徵还,拜特进
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赠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曰简
(案:《通典》一百九十六有皇兴中征南将军刁雍请筑长城表,与《魏书·高闾》所载全同。
彼在本《传》,当不误也,故此不复录。)
谢述南朝宋 390 — 4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0—435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景先小字道儿
谢景仁弟。
刘裕(宋武帝)以为主簿,转太尉参军
从征司马休之封吉阳县五等侯
入宋,累迁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
莅官清约,有惠政。
有心虚疾,性理时或乖谬。
垣护之南朝宋 395 — 4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5—464 【介绍】: 南朝宋略阳桓道人字彦宗
宋文帝元嘉初为殿中将军,累迁钟离太守
王玄谟伐魏,有功,领济北太守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南郡王刘义宣起兵争位,护之率水军大破之。
徐州刺史封益阳县侯
后拜冀二州刺史
孝武帝大明三年,随沈庆之竟陵王刘诞,迁豫州刺史
坐聚敛货贿,免官。
寻起为太中大夫,未拜,卒。
谥壮侯
全宋文·卷三十九
护之字彦宗略阳桓道人,初从武帝司马休之,为世子军府长史,兼行参军
永初中奉朝请
元嘉初为殿中将军高平太守
宣威将军钟离太守,寻加建武将军,领济北太守
孝武起义,以为宁远将军冀州刺史
孝建初征为游击将军,加辅国将军,迁宁朔将军徐州刺史封益阳县侯
免,复为游击将军,迁大司马辅国将军南东海太守
未拜,复督青冀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青冀二州刺史,镇历城,进宁朔将军兼督徐州诸军事
大明中征为右卫将军,转西阳王子尚军司马临淮太守
出为持节、督豫司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淮南太守,免。
大明八年,复起为太中大夫
未拜,卒,年七十,谥曰壮侯
释慧观南朝宋
全宋文·卷六十三
慧观俗姓崔清河人,初咨慧远,北访罗什
元嘉中,终京师道场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崔氏。
清河人
十岁以警慧称。
弃家为沙门
始诣庐山远公
又诣长安从什公。
于是精通奥义。
学者所至围绕。
什既没。
乃游荆州
州将司马休之
建高惺寺以延之。
化行荆楚间。
武平荆州
见观如旧识
文帝中郎从行。
尤相敬爱。
载还建邺
道场寺
元嘉三年上巳
驾幸曲水
公卿毕集。
亦至。
诏皆赋诗。
先就以献句。
有奇胜之韵。
大悦。
以示百官。
皆叹服其高材。
殁年七十一。
同时有僧馥者。
亦著述有高行。
释慧观
姓崔
清河人
十岁便以博见驰名。
弱年出家游方受业。
晚适庐山又咨禀慧远
闻什公入关。
乃自南徂北。
访覈异同详辩新旧。
风神秀雅思入玄微。
时人称之曰。
通情则生融上首。
精难则肇第一。
乃著法华宗要序以简什。
什曰。
善男子。
所论甚快。
君小却当南游江汉之间善以弘通为务。
什亡后乃南适荆州
州将司马休之甚相敬重。
于彼立高悝寺。
使夫荆楚之民回邪归正者。
十有其半。
宋武南伐休之江陵相遇。
倾心待接依然若旧。
因敕与西中郎游。
文帝也俄而还京止道场寺
既妙善佛理探究老庄。
又精通十诵博采诸部。
故求法问道者日不空筵。
元嘉初三月上已车驾临曲水宴会。
朝士赋诗。
即坐先献。
文旨清婉事适当时。
琅琊王僧达庐江何尚之。
并以清言致款结赏尘外。
宋元嘉中卒。
春秋七十有一。
著辩宗论论顿悟渐悟义及十喻序赞诸经序等。
皆传于世。
道场寺又有僧馥者。
澧泉人
专精义学注胜鬘经。
又有法业。
长安人
善大小品及杂心。
蔬食节己。
晋陵公主为起南林寺。
后遂居焉。
司马文思北魏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文思 谯王 405年—415年 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司马休之的长子,义熙元年(405年)晋安帝复祚后封为谯王,十一年(415年)五月与其父司马休之等北投后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内温人休之子。
在晋,继其伯父尚之为谯王,谋图刘裕
后随其父奔后秦,又随父降北魏。
明元帝以为廷尉卿,善断狱。
官至怀朔镇将。
文成帝兴安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