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柯劭忞清末至民国 1848 — 1933
词学图录
柯劭忞(1848-1933) 字凤荪凤笙号蓼园
山东省胶州市大同村人
同治九年举人光绪十二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典礼院学士,被赐"紫禁城骑马",教4岁溥仪读书。
民国任宣统侍讲,以遗老自居。
民国三年袁世凯设清史馆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等为总篡,赵尔巽死,柯劭忞代理清史馆馆长,任《清史馆》总纂,兼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
参与编修清史稿十四年,负责总阅全稿。
长于史,治《春秋谷梁传》、《尚书》等,独力编著《新元史》,并为岳丈吴汝纶订正《尚书》4册。
王国维以为"今世之诗,当推柯凤老为第一,以其为正宗,且所造诣甚高也。
"祖培元嘉道间名诗人,父横亦名学者,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母李长霞亦长于诗文。
有《尔雅注》、《文献通考校注》、《文选补注》、《说经札记》、《蓼园文集》、《蓼园诗钞》等。
马其昶清末民国初 1855 — 1930
简介
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
祖父马树章,任太常寺典簿
其父,讳起升,议叙同知
少时从学于吴山、姚思赞先生
他聪明且发愤好学。
稍长,受业于方东树戴钧衡,师事桐城作家方宗诚吴汝纶
民国五年(1916),清史馆聘为总纂,主修儒林、文苑及光宣大臣传。
凡一代的名臣宿儒遗闻轶事,搜求极勤,撰稿内容颇丰,而又褒贬矜慎,成《清史稿·儒林·文苑》若干卷。
实有清一代的重要文献。
有《润轩文集》二十二卷,《抱润轩文集续集》若干卷,《存养诗钞》若干卷,《桐城古文集略》十二卷。
方守敦清末至民国 1865 — 1939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号槃君安徽桐城人
出身世家,壮年随先辈吴挚甫致力维新,创办桐城中学。
中年以后,专力书法与诗学,热心乡邦文献,奖掖后进。
晚年痛愤日寇侵略,支持子弟参加抗战。
诗集《凌寒吟稿》由其孙方管(舒)编定,黄山书社出版。
僧廉泉清末民国初 1868 — 1931
词学图录
廉泉(1868-1931) 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
无锡人
杭州上海有别墅皆号"小万柳堂",远祖廉希宪为元右丞相,曾在北京钓鱼台构别墅,周植柳数百株,名之"万柳堂",此盖袭之,以怀先德也。
杭州小万柳堂在花港观鱼处,亦名廉庄,后归蒋国榜,即今之蒋庄也。
27岁中进士
曾参与"公车上书",结识孙中山徐锡麟苏曼殊、吴稚晖等。
辛亥后隐居北京潭柘寺(又名岫云寺,廉号本此),殁即葬此。
有名句"夕阳穿树补花红"。
  吴芝瑛(1868-1934) 女,字紫英号万柳夫人
桐城县高甸人
廉泉妻。
生于桐城派文学家庭,父吴康之(号鞠隐),与吴汝纶为族兄弟,历任山东恽县等地知县,为官期间结识山东齐河县知县无锡人廉仲高,订儿女婚约。
光绪十一年结婚,在无锡南门水獭桥居住十二年,后随丈夫移居北京
以诗书闻,瘦金书尤佳,慈禧称赏所书《楞严经》,特予召见,受两宫赏赐。
光绪三十三年(1907)盟妹秋瑾被害于绍兴古轩亭口,吴方病,即约盟妹徐自在杭西泠桥畔买墓地,义葬秋瑾,并手书墓碑"鉴湖女侠秋瑾之墓",旬余撰《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
上海"小万柳堂"家中,供奉秋瑾遗像,改堂名"帆影楼"为"悲秋阁"。
袁世凯称帝,愤然作万言书,有云:"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