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维基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初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蒙叟、东涧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称虞山、因其职位而称宗伯,直隶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引领文坛长达五十年之久。在政治上钱被视为东林党或复社人士钱谦益与东林党或复社皆有密切来往,但却遭周延儒排挤,入南明又依附马士英、阮大铖。。明朝时四次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在南京降清,任礼部侍郎五个月,有“贰臣”之目。辞官后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为遗民义士接纳,更成为联络东南与西南抗清复明势力的总枢纽。后钱谦益的诗文被乾隆帝下诏禁毁。陈寅恪认为其是“复国之英雄”,“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并称钱与其妻柳如是的诗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8—166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绳甫,号戊生。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历浙江兰溪、东阳知县,迁兵部主事。弘光朝遭马士英陷害被逮。入清不仕,自号樗道人。有《亦园集》。
维基
姚孙棐(?—17世纪),字纯甫,号戊生,安庆府桐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姚孙棐是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姚之兰第四子,七岁就懂得写作,天启七年(1627年)中乡试副榜,但舍弃州判官职;到崇祯六年(1633年)中举人,次年(1634年)流寇侵犯桐城,县民不懂军事而恐惧,县令杨尔铭连夜请求支援。参将潘可大来到,他带领亲友供粮协助;流寇围城攻四十日,他不畏风雪登城,设置火器攻击盗贼,城池得以保全。崇祯十三年(1640年)他成进士,获授兰溪知县,以当地粮漕问题上疏减折粮饷;改任东阳后,发生许都之乱令东阳失陷,他命令主簿宋琦前往杭州求援,自己走到楼村山中,集结义士赵鸣皋等数千人谋求复城。其时城中有狱囚三十六人感恩其德行,城陷后没有逃狱,他的儿子姚文鳌与囚犯合作,约定十七年(1644年)元旦义军攻城时和应,同期宋琦也带来游击陆超军队来到,因此收复东阳城。朝廷以此功劳升任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再次击退流寇;许都愈发薄弱,向绍兴府推官陈子龙求抚,但巡按左光先厌恶他曾佔领城池,结果决定斩杀许都与党羽三十多人。弘光帝继位,他和朱芾煌、吴国琦、刘若宜、徐天麟、姜一学、周祚新、张印中、吴亮明、潘自得、王健、贺燕徵、黄衷赤、张大赓、张延祚、金邦柱、黄泰来、黄钟斗、李长似、张拱端、徐肇森、荆廷实、许士健、刘星耀、陈璧、董念陛共事;当政的马士英、阮大铖与左光先不和,命人拿著弹劾的奏章让他看,说:「左光先杀降有罪,你指證他可以升官,否则祸患将来临。」他回答:「左先生是君子,我宁愿连坐而死,也不能负他的心。」马阮二人愤怒,诬陷他刺激左光先杀降,被逮入大理寺,因清朝军队攻入南京无疾而终,归隐龙眠山建茅屋居住,永历十七年(1663年)去世,年六十六岁,有著作《亦园诗集》十卷。康熙八年(1669年)乡人思念他的守城功劳,请求让他奉祀乡贤祠,而兰溪、东阳两地亦入祀名宦祠。妻子方维仪,字仲贤,是大理卿方大镇的女儿、崇祯十三年进士方以智姨母,擅长诗文。
维基
来集之(1604年5月7日—1683年),号元成,晚年自号倘湖,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来集之生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崇祯八年(1635年)的选贡贡元,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式己卯科应天乡试举人,次年(1640年)联捷庚辰科进士,先在兵部观政,授安庆推官。当时安庆遭张献忠蹂躏,他就白天筹集粮食,晚上巡逻城墙,镇标将贪污苛扣兵饷令部下作乱,他竭力开导给回全饷,士兵因而安宁,流寇三次逼近也安然无恙。凤阳总督马士英招募贵州兵马,道经徽州肆意抢掠,人民杀伤数名士兵,马士英大怒,命令来集之用乱民律处死人民,他反驳:“人民杀的是劫贼,并非杀兵,他们无罪,不要追究。”适逢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带兵东下,他驾船迎见,握手结交,因此下江地区无恙。弘光帝继位,马士英当政,顾念其才干而召任他为兵科给事中,打算让他依附自己,他却拒不赴任,被改授职方司主事,不久得他人疏荐,仍任兵科。杭州沦陷,来集之和从兄来方炜募兵到七条沙与于颖会合,隆武帝原官起用,在监国鲁王朝廷累升为吏科都给事中、太常寺少卿;舟山陷落后辞官杜门,婉拒清朝荐举博学鸿儒,写下《易图亲见读》、《易隅通卦义》、《一得春秋志》、《在四传》、《权衡樵书初二编》、《南行偶笔载》、《笔倘湖近刻》等作,又照顾灶户,提议照田均派贫改善其生计。他曾分考崇祯十五年壬午科应天乡试,取录戚藩等九人,获海内人推崇。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壬戌十月二十七日子时去世,享年七十有九。妻子杨氏是诸生杨雪门之姊,他去世后投水而死,孙子来燕雯则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
维基
周灿(?—1645年),字光甫,号闇昭 ,苏州府吴江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授宣化县知县,八年丁忧,十一年补调浙江会稽县,为政有成绩。转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入境时,部下官吏都命差役出迎,只有某邑带来丰厚的礼物。周灿很生气,留下差役不遣派,官吏恐怕要辞官,他就召谕那些官吏,让他们自己辞免官职。其时张献忠连破袁州、吉安,南昌大为震动,军情紧急。巡抚郭都贤关门不理,他亲自带兵登城巡险,再调兵征讨,二府才得以恢复。周灿特别上疏兵饷事宜,指出楚地分割,请求救诸臣合力夹攻,藉此保卫南直隶,又请求南漕粮食赋税各减半纾解民困;并暂停九江关卡,抚恤商艰。弘光帝继位,惠王朱常润暂住广信府,他上表江右险要贫瘠,诸王星罗棋布,没有位置再分封,言辞非常恳切。宗室朱统𨰥奉承马士英,诋毁姜曰广,并诬蔑杨廷麟犯法,曰广因此去职;周灿反驳朱统𨰥误国殃民,又指出杨廷麟得知北京失守时赤足痛哭,希望恢复家国,虽然中途被阻止,而他奋不顾身救国是有实心,怎可能得到诽谤,结果事情没有再被过问;同时他也请求恢复艾南英举人资格,召用傅冠、熊明遇,被马士英怨恨,罢官归乡。其后他组织诗社,追悼国事而令自己痛哭失明,很快去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49
【介绍】:
明清间江西新建人,字宪万。明诸生。好从人学,学一艺即下拜称弟子。弘光时,为吕大器草疏劾马士英二十四大罪。又入史可法幕。弘光政权亡后归隐。有文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南宁乡人,字仲声,号五峰。明天启五年进士,历任知县、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兼副都御史。崇祯十六年,升南京户部尚书。曾密致史可法,请奏诛马士英、阮大铖。后知事不可为,变姓名避地闽粤。归后结庐董家村,焚香礼佛,罕与人接。卒年六十三。有《黄河纪》、《五峰文集》。
维基
汤来贺(1607年—1688年),原名来肇,字佐平,改字念平,号惕庵。江西南丰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散文家、诗人。崇祯十三年进士,初任扬州府推官,政绩超群。弘光时,累升广东佥事。隆武时,为绍宗输饷,加兵部侍郎、广东巡抚。事败回乡,曾主白鹿书院讲席。黄端伯门生。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授扬州府推官,以廉洁著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总兵高杰领军南逃,投奔南京福王政权,封兴平伯,位列四镇,领扬州。由于高杰军风纪极差,恶名昭彰,扬州士民坚拒其入城。高杰下令攻城,汤来贺与知府马鸣騄等坚守月馀。史可法奇其才,推为天下治行第一,擢刑科给事中,弹劾马士英,不报。不久,改主事,出为广东按察使司佥事,以仁孝收服海盗罗亚福,晋左布政使。唐王在福建登极,改元隆武,但苦于资财不足,准备投靠湖广何腾蛟。汤来贺从广东经海路运来饷银十万,帝大喜,擢户部侍郎,改兵部,兼广东巡抚,因与何吾驺不和去职。桂王在粤东即位,以都御史征召,不应。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将谭泰派人征召,汤来贺婉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汤来贺受江西巡抚安世鼎等聘请,主白鹿书院讲席,制定学归,增设教职,一时间学者云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年八十二。门人私谥文恪。入祀乡贤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9—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字骏公,号梅村。复社张溥弟子。明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弘光时为少詹事,以马士英、阮大铖当权,乞假归。入清,闭门不出,仍主持文社,声名甚重。后以陈名夏、陈之遴等荐,地方官敦促就道,被迫于顺治九年进京,官至国子监祭酒。十四年南归家居。奏销案起,几至破家。遗命以僧服殓,题“诗人吴梅村之墓”。学问渊博,诗尤工丽,所作歌行均足备掌故。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南武冈人,字章辰。明崇祯十六年进士。福王时上书言时政,为马士英、阮大铖所抑。授万州知州。桂王时累迁太常寺卿。以事不可为,弃官去。有《允孚堂诗文集》。
维基
潘应斗(?—17世纪),字章辰,湖广宝庆府武冈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潘应斗在崇祯九年(1636年)中举人,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在北京等候授职。李自成破北京,他逃到南京,适逢弘光帝即位,因此哭著上陈时政,言词激切,被马士英、阮大铖控制。获授万州知州,代理乐昌县知县。清朝军队来到,潘应斗倚靠王启祚、韦章玉居住。永历帝继位,迁潘应斗为云南道御史,但未就任就改官验封司郎中,调往文选司郎中,很快晋任太常寺卿。他见刘承胤败坏朝政,无法对抗,于是告老归乡,和弟弟潘应星在威溪河泮安居,写作唱和,文章类近欧阳修和王安石高洁而有章法。清朝三次徵用他,他也不出仕;晚年从事农务,穿戴破旧,虽然穷苦但安宁。
维基
胡尔恺(1609年—17世纪),字石江,湖广长沙府长沙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胡尔恺十九岁时在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为母亲服丧完毕后获授太平推官,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和兵科都给事中左懋第委任他督修太平府城墙,一年完工;期间又探查芜关的贪官与平定徽州的变乱,十五年(1643年)分考应天乡试,取录卢象观等名士。弘光年间马士英、阮大铖擅权,胡尔恺辞官归里十多年,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洪承畴推荐下在清朝任职吏科给事中,晋吏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多次上陈国家计策,在北京病逝。他病重时依然上陈四件事为民请命,都获认可,他说:「四件事完成,我可以瞑目了。」死后没有足够资金入殓,同乡赵洞门为其筹得赙金,带棺木回乡。他生平对家人和乡里孝友和睦,位居要职却依然布衣蔬食。有《且耕堂集》。
《藏山阁文存》六卷、《诗存》十四卷、《田间尺牍》四卷,桐城钱饮光先生遗著,同邑萧氏所庋之钞本也。犹忆幼时读方望溪文集,即稔先生为胜朝耆旧,与杜于皇辈同以诗鸣。其后复于国初诸家集中,杂触杂受,以得先生之言行。已而于吴中获见先生《易学》,知其演倪、黄绪馀,为治易者别宗。先生暮年尝躬至吴会,刊所著诗文全集,鬻诸市以自供,故其《致王安节书》有「拙刻付坊间,何法得推行」等语。然则此椠当为先生刻全集时所自芟存之别本,盖其中多据事直书、且有忌讳语,易罹文网故也。
先生少有声闻,为当时江表诸布衣之一,与方密之诸人友善。明都既覆,福王由崧为马士英拥立于南京,阮大铖以阉党久锢之馀,竟缘马起用,挟《南都防乱檄》之憾,修怨东林,党祸甚炽,羼先生名于党籍,名捕四出,先生乃亡命三吴,幸免。俄而南京破,福王被执,先生因佐嘉善钱柄起义兵,柄故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也。顾不崇朝,遇战即败死,先生又幸免。会闽中立唐王聿键,间关赴之。至则早为黄漳浦所荐,谒选,授推官,得吉安,值疆臣已前举人题补矣,乃改授延平。未几,闽破,粤中立桂王由榔。先生复度岭走粤,连上二疏,请急经营江西,以图恢复中原,引两汉关中、河内为喻,其言咸中历物之意,关于当时存亡大计至切,顾竟不见用。会集投奔诸臣廷试,先生得庶吉士、翰林院教习。居粤二年,亲见武夫悍恣,纲纪陵夷,大势已去,不可复为;重以孙可望挟封事起,内溃之势尤岌,先生乃引归,遂以文学箸述终老,克享大年。此其生平之大略也。
尝谓明室之亡,讵非人谋之不臧耶?怀宗旧劳于外,习知天下险易、民生息耗,又复怀澄清之志,宜有拨乱反正之功矣。然因偏愎自用,好行小慧,以操切之术行政,遂为温、周诸奸所挟持,终其身末由觉悟。而当时贤人君子,则被杀逐、遭廷杖者接踵不绝,求跂息之安而不得。迨至国破之馀,诸王踵起,救死不暇,犹扇党锢之馀波,弃大谋而安晏毒,其时朝臣镇将,又颠倒于恩雠我尔之痼见,弘光短祚,仅为宵人傀儡,其馀小腆残腊,且蹙蹙于悍将骄卒之手,生息于其肘腋,虽欲蕲存,抑胡可得?顾今夷考其世,当时牧相百僚,实多贞干练事之人,皆中屏藩之选;下至里闬之士,怀忠信、笃道义,匹夫匹妇,临危不改而致命遂志者,项背相续,绝非历代末叶所及。本朝入关定鼎,其风流馀韵犹能泽及百年,何其盛也!
夫以如是之人材,而终不获致安危扶倾之效,明室之亡,转如拉枯摧朽,此其原因虽甚駮杂,今为简语以明之,则从来专制之朝,皆行迫狭酷烈之法,始也,虽能凭假天然之力以振一旦;既也,天然之力浸穷,乃至无复可以相假,朽索驭马,其势终必逸去而无幸。当此之时,虽有善者亦无如何,此俚俗所以有「一姓不再兴」之谚,殆为专制言也。乌虖!世之君子观于明亡受祸之惨,与夫今日大势之所向,而犹欲守一覕之见,师其成心以断制天下,斯非所谓大惑不解、大愚不灵之至者耶!歙县汪德渊。(《藏山阁集》电子版录入:顾青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4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虹县人。明泰昌间袭封忻城伯。崇祯时奉命守南京。弘光时与马士英等勾结。清兵渡江,率公侯大臣迎降。清授以三等男,隶汉军镶黄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84
【介绍】:
清僧。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俗姓徐,名继恩,字世臣,别字逸亭,又号俍亭。崇祯十五年副贡。曾以抨击马士英获罪。明亡后隐居,四十七岁出家为僧,居云溪寺。有《逸亭易论》等。
简介
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天启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体仁败,复起为给谏。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于吏部。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年六十八卒。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里人称为孝节先生。
维基
孙晋,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天启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体仁败,复起为给谏。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于吏部。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年六十八卒。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里人称为孝节先生。
词学图录
顾景星(1621-1687) 字黄公,一字赤方。湖北蕲州人。性颖悟,六岁能作赋,八九岁遍读经史,时称圣童。与广济张仁熙、竟陵胡承诺皆著名江、汉间。为明贡生。马士英使人密招,却之,因浮家隐于淀湖。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因病不试。杜门息影,翛然遗世。名其堂曰"白茅"。与施闰章友善,闰章为雠校其诗。景星记诵淹博,诗文雄赡,亦能曲。著述甚富,有《白茅堂集》四十六卷、《读史集论》九卷、《潭池录》一百十八卷、《顾氏列传》十五卷、《南渡来耕集》七十三卷、《阮籍咏怀诗注》二卷、《李贺诗注》四卷、《虎媒记传奇》、《曲录》等。
简介
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士英当国,华亭顾在观为杨龙友所引入士英幕,尝言阮大铖不可用。大铖欲起钩党之狱,在观说伯和泣谏,赖以稍止。是亦能干蛊者。(王昶《春融堂集·顾在观传》:在观,字观生,华亭人。博览群史,于古今治乱之原、人才臧否之数,能识其所以然。华亭教谕杨文骢命子师事焉。马士英总督凤阳,以文骢故,辟置幕府。时论者抨击不休,士英患之。在观曰:“公素怀坦白,无所附丽,今昵怀宁,故众情不免致疑。”阮大铖闻,大恚。士英辅政,在观首以“起用老成,分别邪正”为言,一时若嘉兴徐石麒、会稽刘宗周、长洲徐研、华亭许誉卿、夏允彝、陈子龙并登启事。而大铖憾东林诸人,思诬以谋立他藩,一网尽之,最后嗾安远侯柳某上疏。大铖先诣士英,属以严旨票拟,士英笑不应。大铖怒曰:“东林间谍,坐在汝家,我固知无能为也。”在观尝语士英:“大铖才智雄杰,一朝得志,为所欲为,必不顾其后,是事关公门户,且系于万世清议,不宜强为迁就。”士英之子銮亦以此意极言之。其时不致启白马清流之祸者,在观力也。)伯和尝与杜于皇倡和,(杜浚《变雅堂集》:《马伯和宅海棠分得醒字》:“把酒来花下,看山坐水亭。鬓毛疏更白,春色晓多青。丽蕊关心赏,妍枝议胆瓶。一酣拚竟日,三月不宜醒。”《伯和落一齿,有诗为余诵之,复用其才字》:“齿落闻新句,痴虫试尔才。无多妨肉食,全不碍衔杯。老怯边风入,人窥笑口开。何妨杜陵叟,车辅半摧颓。”《雨中再酌伯和斋》:“细雨春泥薄,支筇问索居。话间尊酒至,何处管弦徐。池水行将起,篱花渐欲舒。频来惭款洽,挈榼意何如。”)诗亦雅澹新警。(卓尔堪《遗民诗》:伯和壮岁,值南都新建,进言不听,常怀忧郁,绝意仕进。及国破家亡,君子亦深谅之。晚年垂帘白下,有《咏美人三十六绝句》,寓意有在。)
拜石山房词·叙
词盛于宋代,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而其派乃分。然幽深窅眇,语巧则纤,跌宕纵横,语觕则浅,异曲同工,要在各造其极而已。辛巳岁,汪文白也见示《七家词选》,获读蒹塘先生所为《绿秋草堂词》,穆羽均调,奋弄迸发,深幸竹垞、迦陵而后,克有嗣音。乃驹光匆匆,星纪一周,良觌未申,瑶想时结,客冬省亲来皖,始通謦欬。见其造怀夐远,著语幽微,花魂自清,鹤影能瘦。半面之接,得慰乎輖饥,一夕之谭,若醉乎醇酎。坐次出《拜石山房词稿》,索叙于予。予以蟹掌空腹,萤爝微明,兰言鲜通,藻辞奚饰,然而芳草被阪,人知其香,鸣禽在天,众闻其响,流连今昔,乌能无言。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馀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至其兴往无际,思来不穷,夜雨红楼,秋风白纻。鬓丝禅榻之傍,凄迷诗梦,歌扇舞衫之地,枨触酒怀。春影镜中,泪痕衫上,一声一咽,亦怨亦愁,即其变徵之音,多益觉么弦之和寡。又况古情横集,远绪孤牵,东溯曲江,西经陇水,南浮吴楚,北陟幽燕。怀铅握椠,采九圭之异言,接席抚尘,交四方之奇士。敲残铜斗,击碎唾壶,何止赋景苍茫,体物浏亮,为足拓眼底之屏山,酌心头之井水乎。冷趣相洽,清词载搜,洗其淫哇,濯以藻丽,既眇藐而荡气,亦芬芳而悦魂。凡姜、张清隽,苏、辛豪宕,秦、柳妍丽,固已提袂而合唱,无俟改弦而更张已。仆与先生忝附忘年之交,侧闻声音之道,画苔选谱,擪笛吹秋,顾曲花间,赏心弦外,与之味东泽之绮语,参石门之香禅,虽略解虫雕,颇知狸别,当不以牛铎之言,诧非同调也。道光甲午春仲,上元蔡宗茂谨叙。
维基
姚大荣,字俪桓,一字芷峰,贵州省安顺府普定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三甲六十三名,同年五月,著以内阁中书。,后官至大理寺推丞。著有《惜道味斋诗文集》、《马士英洗冤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