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
【介绍】:
明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崇祯元年,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招抚郑芝龙。擢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用郑芝龙平广东海盗刘香等。十年,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自知兵力不足以制农民军,乃以抚助剿。次年,受张献忠、罗汝才等降。十二年,张、罗再起,文灿因此被逮处死。
维基
熊文灿(1575年—1640年),字大濛(一说大蒙),号心闻,贵州永宁卫(今四川叙永)军籍四川泸州人。官至兵部尚书,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因围剿张献忠不力,被崇祯帝下狱处死。贵州永宁卫学生,万历三十四年中贵州乡试第二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会试第一百八名,廷试三甲七十四名进士。户部观政,授黄州府推官,迁礼部主事,升郎中。出封琉球还,擢山东左参政,历官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丁忧归里,从此徙家蕲水。崇祯元年(1628年),熊文灿就职福建巡抚,郑芝龙由厦门攻铜山,文灿招降芝龙,任命为海防游击。因讨海贼李魁奇、刘香有功,为杨嗣昌所荐。文灿提出“五难四不可”,竭尽推托,崇祯仍委以大任。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熊文灿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后杨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增兵饷大半,围剿农民军,“随贼所向,专任剿杀”。初期此举颇见成效。文灿督主军务后,明军连打胜仗,农民起义陷入低潮,张献忠、罗汝才亦在其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张献忠诈降于熊文灿。张献忠投降后,名义上是归顺明朝,实际是向熊文灿催索饷银,屯兵数万于谷城,伺机而动。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初九日,张献忠重新反叛,一路势如破竹,占领谷城县城,知县阮之钿服毒自尽。五月二十三日,献忠抵房县,同罗汝才、白贵、黑云祥等部会合,遂占领房县,郝景春被处死。文灿令左良玉、罗岱率兵进剿,张献忠、罗汝才在播箕寨两山之间设下埋伏,良玉中计大败,士卒死者一万多人。熊文灿因此被崇祯帝定为“私通”罪,入诏狱。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月,弃市。后崇祯遗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军进剿。
维基
戴东旻,字日文,浙江严州府建德县匠籍。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浙江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歙县知县,歙地狭人稠,仰食他郡,爰凿谭家桥新河四十里,以通米运,复筑龙王山堤以卫民居,至今称戴公堤。秩满,迁仪部郎,转河南汝宁兵备副使。时流氛日炽,洛陕川湖所在被寇,东旻躬擐甲胄,率祖宽、左良玉、陈洪范诸将与剧寇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四十馀战,前后告捷,以佥都御史巡抚郧阳。初,献忠入楚,破谷城,围光化,东旻单骑驰赴,贼乃解围,大破于林双沟等处,献忠势穷乞降,总理熊文灿主抚,东旻疏请先剿后抚,阁臣杨嗣昌左袒文灿,献忠因得安插谷城,而东旻坐免。未几,献忠叛,焚襄樊,罪主抚者,文灿辞连东旻,亦被逮,后帝省东旻疏,前言尽验,欲再用之,而东旻已病卒七日矣。当东旻被逮入都,长子茂葵追随辇下,欲叩阙诉冤,遘病先卒,父子忠孝,海内伤之。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明末政治、军事人物。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以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葬桃源金厂溪。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升山海关巡抚。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维基
陈奇瑜(1590年—1648年),字正学,别号玉铉,山西保德州人。万历丙辰进士,崇祯时总督五省军务,围剿农民军,招降失策被革。清初,因蓄发被杀。万历十八年(1590年)九月初九日生。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式壬子科乡试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廷试三甲一百九名。大理寺观政。初任河南洛阳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擢礼科给事中。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重罪,奇瑜亦抗疏力诋。天启六年(1626年),出为陕西副使。累擢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崇祯五年,讨斩辖区内盗魁,略尽,威名著关、陕。崇祯七年,三月,南京右都御史唐世济言:“流寇有四:一乱民、一驿卒、一饥黎、一难氓;宜分别剿抚。”崇祯命陈奇瑜执行。崇祯七年(1634年)二月,陈奇瑜任五省总督,剿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境内流贼,四个月内陈奇瑜组织打了二十三仗,全部获胜。崇祯七年(1634年)六月,陈奇瑜与卢象升会兵于上津。当时农民军各部多入汉南,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竟误走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实为奇瑜所设圈套。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情势危殆。当时连下二十多天大雨,被困的农民军马疲食尽,李自成用顾君恩诡计诈降,奇瑜不从,复以重金计诱奇瑜左右及诸将。转达降意。奇瑜见贼众被困,渐有骄色,便命他面缚出降。李自成竟自缚双手,大胆出降,叩首奇瑜马前,哀乞免死。奇瑜检阅诸贼,共得三万六千馀人,悉数遣归原籍。每贼百名,用一安抚官押送,并且命所过州县,给发糇粮。贼众出峡离开大军,差不多有数十里之远,李自成突起,刺杀安抚官,馀贼也一同下手,把所有安抚官五十多人,尽行杀毙。七月,起义军从车箱峡脱围者计三万六千馀人。起义军脱围后,沿途残戮,饱掠而西,关中大震。给事中顾国宝劾奇瑜轻敌误国。陈奇瑜上疏委罪练国事。练国事上疏自解:“汉南贼尽入栈道,奇瑜檄止兵,臣未知所抚实数。及见奇瑜疏,八大王部万三千人,蝎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臣不觉仰天长叹。夫一月之内,抚强寇四万余,尽从栈道入内地,食饮何自出,安得无剽掠?且一大帅将三千人,而一贼魁反拥万余众,安能受纪律?即籍口回籍,延安州县骤增四万余人,安集何所?合诸征剿兵不满二万,而降贼逾四万,岂内地兵力所能支,宜其连陷名城而不可救也。若咎臣不堵剿,则先有止兵檄也;若云贼已受抚,因误杀使人致然,则未误杀之先,何为破麟游、永寿。”陈奇瑜被逮捕下狱。奇瑜既罢,即命三边总督洪承畴兼督河南、山西、湖广军务。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谪戍边。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福王(弘光帝)立,召为东阁大学士,道远未赴。清顺治五年(1648年),以蓄发被杀,卒葬故城新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55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潜夫,号仁植。方以智父。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间为职方员外郎,以忤崔呈秀削籍。崇祯初,起故官。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连败农民军李万庆、罗汝才等部。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旋因部将兵败,为杨嗣昌所劾,下狱。后得释,再起督大名、广平军务,京师陷落后南奔。弘光时见马士英、阮大铖乱政,归隐不出。又十余年而终。
维基
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若海,字潜夫,号仁植,晚号鹿湖。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方孔炤为方大镇之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擢兵部员外郎。天启初年,升为职方司郎中。因忤崔呈秀,被削籍。崇祯元年(1628年)起复原职,复升为尚宝司卿,次年丁父艰,庐墓三年。崇祯七年甲戌发生民变,焚掠巨室,独不与而因靖乱,抚按表荐之,起南玺卿(南京尚宝司卿)。孔炤精通医学、地理、军事。崇祯十一年(1638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剿寇九战八捷,连败李万庆、罗汝才等部。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因与杨嗣昌不合,以香油坪之败,遂下大理寺狱。后得减罪,仅戍绍兴。不久召入陛见,任山东、河北屯抚,兼理大名、广平军务。甲申明亡,南奔南京,受马士英排挤去职归家。归隐桐城白鹿山,读书著述。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枞阳横埠合明山,门人称之为贞述先生。著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环中堂诗文集》等。其中《全边略记》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势图》。
维基
冯敬舒,字元衷,浙江宁波府慈溪县匠籍。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浙江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差督三殿工程,敬舒朝夕竭蹶从事,魏珰目属之,遣崔呈秀以铨曹啖敬舒,敬舒毅然谢绝,随即坚辞殿差,其秉正不求蜡进如此。珰诛,奉命督理通惠河,大珰张彝宪巡视通州,敬舒不为礼,珰怒,诬参逮书役下狱,且欲并逮敬舒,台省力救得寝。升江西吉安参政,补四川保宁,会流寇曹操等破汉中,逼保宁,敬舒以计歼之,仍设伏夹击,擒斩曹操,升陕西按察使。时巨寇李自成耽视秦中,敬舒与抚军合力防御者岁余,迁山西右布政使,以外艰告归而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7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丹衷。世为苏州卫千户。既袭职,举武乡试,崇祯初累官前锋游击。巡抚张国维用为中军守备,守六合御农民军。十年守太湖,为罗汝才、刘国能等围攻,兵败自刎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9
【介绍】:
明末人。崇祯时历官湖广副总兵。从卢象升、杨嗣昌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后援夷陵,为罗汝才、惠登相困于黄连坪绝地而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9
【介绍】:
明扬州府江都人,字和满。举人。崇祯中知房县。张献忠、罗汝才降后再起,攻房县,景春拒之,城破被杀。
维基
傅宗龙(?—1641年),字仲纶、元宪,号括苍、元轩,云南昆明官渡傅家营人,曾官陕西三边总督,讨伐流寇,被俘,不屈而死。追赠太子少保,谥忠壮。正德九年进士傅良弼曾孙,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任铜梁、巴县知县,调户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任贵州巡抚兼监军,天启六年(1626年)击败安邦彦,稳定西南,诏加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1年)任为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力荐,宗龙重新起用为四川巡抚。崇祯十二年(1639年),宗龙被召赴京,以邵捷春代为巡抚。宗龙任兵部尚书,但不足三月因与崇祯帝不合被解职,下狱二年。崇祯十四年(1641年),流寇破河南等境,杨嗣昌病死,北京震动。尚书陈新甲推荐傅宗龙,皇帝诏赦宗龙出狱,以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代替丁启睿督陕兵讨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八月初旬,李自成有五十五万人攻占河洛,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在崇祯皇帝催促下,进兵河南,兵力仅两万馀人,时关中各地遭旱灾蝗灾,粮饷极乏。九月四日,傅宗龙率川陕兵与保定总督杨文岳部会合。在孟家庄(今平舆境内)为李自成、罗汝才所袭,贺人龙出逃,李国奇溃败,杨文岳亦径行离去。仅剩宗龙孤军力战,被围八日,粮尽弹绝,十一日杀骡马分食,骡马杀尽,后取尸体“分啖之”,十八日箭矢俱尽,宗龙计划乘夜突围。十九日,在离项城八里处,宗龙为贼逮获。贼军想利用宗龙向守城官兵喊话。宗龙大骂:“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遂被杀害,死状甚惨。汪乔年得知傅宗龙死讯,大哭说道:“傅公死,讨贼无人矣。”后汪乔年继为陕西总督,亦力战而亡。遗作收入李根源《明滇南五名臣遗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崇祯时,历京营参将,督勇卫营。进副总兵。十年,赴河南与农民军交战,累进左都督。十二年,张献忠降后复起,应元奉命南下,追张献忠、罗汝才军。十三年,战于罗山,孤军无援,阵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延安人。崇祯初与张献忠、罗汝才等起义,号射塌天。转战陕西、山西、畿南、河北、河南、湖广、四川。崇祯十二年,为左良玉所败,降于熊文灿,授副总兵。十五年,从总督汪乔年,守襄城,为李自成所破,被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河南睢州人,字元居。崇祯元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言兵事甚悉。累迁通政使,坐事削籍。罗汝才军逼睢州,乘城主守,被执,汝才劝降,遂自扼其吭而卒。
维基
李梦辰(?—1642年),字元居,河南睢州(今睢县)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通政使,削籍乡居。李自成破睢州,梦辰自尽殉国。户部尚书李汝华之侄,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授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崇祯五年(1632年)上疏言:「中外交讧,秦、晋、齐、鲁多乱,两河居中尤要地。铅硝久市直未偿,漕米岁输累无已,宗禄并征,南阳加派,河决岁歉,邮传催科之患百出,民室如悬罄,生计日不支,急难谁肯用命?两河标兵、磁兵,新旧不满七千,一有警,防御何资?今日之务急防河,缮城,备器,练乡兵,治甲冑,尤以收拾人心为本。」累迁至通政使。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李自成攻陷西华,屠杀陈州,近逼睢州。时州缺正官,梦辰归,即乘城主守。敌军从他门进入,拥梦辰见农民军将领罗汝才。汝才问所欲,梦辰说:「我大臣,但欲死尔。」汝才又遣人劝降,并送酒给他。梦辰覆杯于地,太息起,扼吭而卒。其妻王氏,正在病中,闻之,不食死。
维基
杨文岳(?—1642年),字斗望,四川南充人。明末官员,死于李自成军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行人。天启五年(1625年),擢兵科给事中,屡迁礼科都给事中。崇祯二年(1629年),出为江西右参政,历湖广、广西按察使,云南、山西左右布政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登、莱。崇祯十二年(1639年),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犯开封,文岳率总兵虎大威赴援,趋邓州,斩贼首一条龙、一只龙。是年九月丁丑,傅宗龙驻军新蔡,与杨文岳军会合。己卯(八日),遇李自成部,贺人龙、郑嘉栋不战而走,李国奇战不胜,亦走项城,于是明军大溃于孟家庄(今平舆境内),再溃于火烧店,宗龙被围,九日,部将挟文岳夜入于项城,文岳走陈州,与丁启睿驻军汝宁。事后文岳被革职,充为事官,以期戴罪自赎。李自成部遂破叶县、泌阳,乘胜陷南阳,杀唐王。连下邓州等十四城,再围开封。崇祯十五年(1642年)文岳驰救开封,论功复官,九月,在汝宁夜袭贼营有功。闰十一月中旬,孙传庭战死,李自成率罗汝才等部,合围汝宁。文岳战事不利,退入城中固守,李自成以人海战术猛攻不休,城陷被俘,傅汝为自杀。杨文岳拒降,破口大骂,被绑在城南三里铺,以大炮击之,洞胸糜骨而死。
维基
汪乔年(?—1642年),字岁星,浙江遂安县(今属淳安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五十二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官刑部陕西司主事,三年江南审决,四年升员外,五年升刑部郎中。七年丁忧,崇祯二年(1629年)起补工部都水司郎中,同年出任山东青州府知府。六年升山东副使,养病回籍。崇祯十年(1637年),崇祯帝下诏廷臣推荐边才,礼部侍郎方逢年推荐汪乔年,起补陕西河东道,十一年升陕西提学参政。十四年,汪乔年累升至陕西按察使。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当时陕西总督是傅宗龙,崇祯命宗龙向河南进兵。傅宗龙被围,突围时在项城被杀。汪乔年得知傅宗龙死讯,大哭说道:“傅公死,讨贼无人矣。”傅宗龙死后,乔年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陕西三边总督,派人掘李自成祖坟,会师出讨。乔年召集散亡士卒三万众,命令贺人龙率领。李自成“尽锐攻之”,贺人龙等不战而走,汪乔年乃收步卒二千,入城拒守。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七日,李自成、罗汝才军攻襄城城五昼夜,城陷,汪乔年被俘不屈而死,死状甚惨,舌头被割,最后被凌迟活剐。《明史》评价乔年「此殆有天焉,非其才之不任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末清初人。号革里眼。崇祯初参加农民军,本为高迎祥部勇士。崇祯八年参加荥阳大会时成为十三家七十二营首领之一。与贺锦、马守应、刘希尧、蔺养成结成革左五营。长期辗战在英山、霍山、潜山、太湖一带。崇祯十五年与李自成联盟,后因与罗汝才友善,引起李自成不满,与汝才同时被李自成所杀。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张献忠 | 1644年十一月—1646年 | ||||
义武 | ?—? | 李兆洛《纪元编》作崇祯十六年八月改元。李崇智认为义武是高迎祥年号兴武之误。 | |||
大顺 | 1644年十一月—1646年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46
【介绍】:
明陕西延安府肤施县柳树涧人,字秉吾,号敬轩。曾隶延绥镇为军。崇祯三年在米脂起义,号“西营八大王”。次年,成为以王自用为首的三十六营之一。转战陕、晋、豫各地。八年,与高迎祥、马守应等东进破凤阳,烧明皇陵。继与迎祥分兵,南下庐州,纵横于蕲、黄一带,然后回师入秦,威胁西安,转而东出潼关,转战河南、湖广及江北各地。十一年,在谷城降明。次年再起,击败左良玉所率追兵。十三年,与罗汝才联军入川,以走制敌,使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初,长驱出川,破襄阳,杀明襄王朱翊铭,使明督师杨嗣昌畏罪自杀。旋与汝才分军,东下英、霍一带。十五年,转战江北,破庐州,南京为之震动。十六年,西进取武昌,杀明楚王朱华奎,并一度攻占湖南各地。十七年,再入川中。克重庆,杀明瑞王朱常浩。八月,克成都。十月,建立大西政权,称西王,年号大顺。杀明宗室,籍没官绅财产,责令富商助饷。大顺三年(清顺治三年),清肃亲王豪格自汉中进攻四川,率军抵御不利,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被擒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