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宗鍪宋末元初 1208年8月30日 — 1287年7月27日
全宋文·卷七九九八
宗鍪(一二○八——一二八七)字友云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俗姓王氏
年十九出家,后参灵隐善禅师得法,住庐陵龙济寺。
或以径山召,不赴。
至元二十四年卒,年八十。
释惟则友云禅师塔铭》(《天如惟则禅师语录》卷六,载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七套第五册)。
宗鍪禅师者。
号友云
姓王氏
庐陵人也。
幼不茹荤。
年十九。
辞亲修大僧事。
长者多器之。
既而遍见大有道者
不事宗乘章句。
独以睡梦。
时不能作宰为忧。
晋陵华藏善公迁灵隐
南渡依之。
踰年机不合。
拟别参。
未发。
偶见僧读珍藏叟自赞。
亦随玩。
乃咀嚼其语。
始骇灵隐门贤非泛泛也。
其词曰。
参禅无悟。
识字有数。
眼三角似燕山愁。
胡面百摺如赵婆呷。
醋一著高出。
诸方敢道。
饭是米做。
遂坚志请益于善。
而兄事于
久方契旨。
辞去。
道繇佛顶峰下。
倦行憩山庄。
磐石。
爱其山林蓊蔚。
指问庄叟
叟告曰。
内有龙济古寺
先系修山主故址。
今废曰。
居之可乎。
庄叟曰。
彼中狼虎甚多。
师能居之。
何不可。
竟剪棘缚茅以居。
木食涧饮。
或雪寒无宿。
火日啖菖𧃏数寸而已。
有时长笑而吟曰。
山僧有分住烟萝。
无米无钱莫管它。
水似琉璃。
山似玉。
眼前尽有许来多。
灵隐善公知之大喜。
自题小相。
以赠曰。
妙峰孤顶草离离。
横按竹篦三尺铁。
只许佛顶龙济知。
父子不传真妙诀。
于是有志之士。
餐风而向之。
因人建立丛社焉。
尝书门曰。
除却眼耳鼻舌那个是你自己。
若也道得许你。
亲见龙济。
其或未然。
且居门外有对者。
皆叱逐之。
珍藏叟闻而笑曰。
恁么为人。
其灵龟曳尾乎。
虽然也是六月霜花。
乃遣僧问曰。
和尚曾接得几人。
曰。
山僧失利。
僧回举似藏叟
叟唯唯。
乃疏辞径山
代之。
曰先师垄土未乾。
遗训在耳。
矧我龙钟无似之人。
更何所图甘言软语。
而与朱紫为邻哉。
称病不起。
年八十。
日不停务。
夜据匡床。
合众环听垂训。
孜孜不倦。
一日告众曰。
先师春秋八十有四。
吾年虽得企及。
法运衰矣。
罪在我躬。
言讫涕下。
已而弹指一声曰。
只此是别众语也。
僧问。
腊月三十日时如何。
曰。
门无索债人。
众悽然。
请开末后方便。
曰。
一灯在望。
更无言说。
大地平沉。
虚空迸裂。
泊然而化。
塔于佛顶峰上。
初道俗请建寿塔。
固止之曰。
何哉老僧朝死夕埋。
独污龙济一块土。
不必寻山择地也。
我每笑溺信形家。
图穴兴旺。
使圣贤法缘媚于黄土。
顾而为之。
岂初心乎。
赞曰。
妙峰父子。
始末行藏。
不汇而符。
所谓水月交罗。
镜灯互入。
岂可以孤峻而病之。
易曰。
十年乃字反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