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仁岳北宋 992 — 1064
全宋文·卷四○三
仁岳(九九二——一○六四)又称寂静自号潜夫俗姓姜氏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释知礼遵式天台义。
后对知礼所创山家派义有异议,遂著《十谏书》、《雪谤书》等与知礼往复辩难,自成一系,被称为后山外派或杂传派。
石壁灵芝等寺,徙永嘉净社。
年老还乡,胡宿为请赐号净觉法师
晚年持律甚严,创隐沦堂休室以为燕居。
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三。
所著尚有《楞严经熏闻记》、《不二门文心解》、《金刚錍科》等多种,并存;又有《楞严经集解》,佚。
见《释门正统》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二,《吴兴掌故集》卷四。
仁岳
霅川姜氏子。
自号潜夫
法智南湖之化。
往依为学。
至水月桥。
掷笠水中曰。
吾所学不成。
不复过此桥。
法智器之。
居以东厦。
白昼焚膏。
专事细绎。
乡书至悉投帐阁。
未尝启视。
因出境分卫。
乘舟水行。
偃卧舒足。
豁然自得。
若拓虚空。
樯为之折。
每请益函丈。
撷大屧关大钥。
众望风畏之。
尝与十同志。
修请观音三昧。
因疾有间。
宴坐静室。
恍如梦觉。
自谓向之所学皆非。
乃述三身寿量解。
以难妙宗。
道既不合。
遂还浙阳灵山
慈云摄以法裔。
四明
乃加十三料简。
以斥之。
师复上十谏雪谤。
往复不已。
昭庆有请。
慈云为诗以送之。
学徒从往者半。
云弗之止。
既迁石壁。
复徙灵芝
法智归寂
师临众自诧曰。
只因难杀四明师。
谁向灵芝敢开口。
有仁行人自永嘉
请居净社。
一住十年。
大弘法化。
以年老还乡。
霅守请主祥符
观察使刘崇广。
为奏命服。
枢密使胡宿
为请净觉之号。
晚年专修净业。
然三指供佛。
持律至严。
不以事易节。
创隐沦堂休室。
以为燕居。
治平元年春
谓门人曰。
我翌日午刻当行。
至其时。
说偈。
安坐而化。
塔全身于何山之西。
师著述甚富。
尤精于楞严。
故注笔甚勤。
有会解十卷。
熏闻记五卷。
文句三卷。
又为说题并忏仪等书。
世师家者。
可久灵炤别具。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仁岳字潜夫姓姜氏霅川人
法智南湖,往依为学。
法智器之,撰《问疑书》及《止疑》、《抉膜》、《指滥》、《十难》,以折他师,而辅四明甚力,后因疾宴坐静室,恍若梦觉,自谓向者皆非究竟,更述《三身寿量解》以难《妙宗》。
《妙宗》者,四明所著也。
自此道不合,还浙阳灵山慈云摄为法裔。
四明乃加《十三简》以斥之,仁复上《十谏》雪 ,往还不已。
西湖昭庆移启相请,慈云为诗送之。
学徒从往者半,云弗之禁。
既而迁石壁,徙灵芝,居永嘉净社十年,大弘化法。
霅守请主祥符观察刘从广赐紫枢密胡宿上其事行,赐号“净觉禅师”。
晚岁专脩净业,热三指于佛前,持律至严,不以事易节。
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谓门人曰:“明日日午,吾当行矣。
明日留偈安坐,入寂于隐沦堂休室,塔于何山之西隅。
仁岳著述极富,于《棱严》尤加意,撰《集解》十卷,《说题》一卷,《熏闻记》五卷,胡宿为之序,其略曰:“室中千镫,多光互入。
堂下六乐,正声相宣。
鼓吹妙经,藻火圆教。
法施岂有尽哉!
”其推许亦未为过。
葬后二百馀年,何山更为禅居净觉,塔地已夷为蔬圃。
仁乃见梦于僧曰:“塔处灌溉非便,乞迁之。
”及开龛,色身不坏,舍利盈掬,乃具礼易葬他所。
此与东山神照迁塔事相类,皆能示兆于数百年之后,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