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遇安北宋 924 — 995
全宋诗
释遇安九二四~九九五),福州(今属福建)人。
温州瑞鹿寺。
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
太宗至道元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新续高僧传》卷三。
今录诗二首。
前是。
有破句读楞严得悟。
遇安者。
福州人
居瑞鹿上方。
道德著闻。
颇为一方宗仰。
其死生之际。
脱然自在。
与师若出一手。
一日将示灭。
唤弟子蕴仁侍立。
停棺于侧。
说偈曰。
不是岭头携得去。
岂从鸡足付将来。
逐自入棺。
详整顿。
蕴仁阖钉。
经三日。
门人起棺。
见师右胁而卧。
众哀恸。
师遂起。
如梦醒状。
命挝鼓。
升堂说法。
诃责垂戒曰。
此度更起吾棺。
非吾徒也。
言讫复入棺而化。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遇安者,福州人也,其姓字不详。
初出家时习天台教。
一日读《首楞严经》,至“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忽焉有省,谓此当以“知见立”读,“知即无明本”为句,“知见无”读,“见斯即涅槃”为句。
盖以知见为入道之始,知见无为證果之终。
理想圆通,超然无碍,时称之安楞严,谓于此经别有悟处也。
已而往天台礼韶国师,韶便叩曰:“闻公常课《首楞严经》,是否?
曰:“是。
”韶曰:“是则是,是则非是,更须体究始得。
曰:“道是假名,佛亦妄立,十二部教亦是接物利生,一切是妄,何以为真?
”韶云:“唯有妄故,将真对妄,推穷妄性本空,真亦何有?
故知妄真总是虚名,二字对治都无实体,穷其根本,一切皆空。
曰:“既言一切是妄,妄亦同真,真妄无殊,复是何物?
”韶云:“若言何物,亦是虚妄,无相亦无,语言道断。
”安于言下大悟,乃呈偈曰:“推真真无物,穷妄妄无形。
反观真与妄,真妄亦虚名。
”遂获印可,后住锡仙岩,任卓庵于大罗之垠坑,所谓白云庵也。
相传居此山,每骑虎出入,至溪畔且属之曰:“女且隐伏,以俟我归。
”或饷之以食,跨而登山,由是风闻四方,从者如归。
尝有仙子三人,同来访曰:“闻师宣扬正法眼藏,度脱迷流,远来造请,愿示津梁。
云:“有道不离寸步,便到家乡,早已涉程途了也。
”仙子三人,从兹领悟,欣然谢,退于岩际,牵臂入,隐而不见。
宋至道元年春,将示疾,呼嗣法蕴仁示之偈曰:“不是岭头携得事,岂从鸡足付将来。
自古圣贤皆若此,非吾今日为君栽。
”付已,沐浴更衣,令舁棺至室,良久自入棺。
三日,门人启棺视之,见右胁吉祥而卧,四众哀恸,乃再起,诃责垂诫,且云:“梦幻俱空,空所何有?
此度更启吾棺者,非吾弟子。
”言讫,入棺长往。
安生于后唐庄宗甲申八月十三日,寂于宋至道元年乙未三月三日,世寿七十有二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