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晏殊北宋 991 — 10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1—1055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同叔
真宗景德初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左正言直史馆,为翰林学士
仁宗立,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枢密副使
以论事逆刘太后意,罢知应天府
在任兴学校、教生徒。
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
再出知陈州,复入为御史中丞三司使
庆历中宰相兼枢密使
后为谏官论罢,历知颍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以疾归京师
平居好贤,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及为相,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
文章赡丽,尤工诗词,甚得时誉。
卒谥元献
有文集及《珠玉词》。
全宋诗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幼以神童著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
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同平章事
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许、永兴等州军。
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
二年卒,年六十五。
谥元献
晏殊原有集,久佚。
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
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
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为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
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为三卷。
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著作者,为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为底本)为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著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为第三卷。
词学图录
晏殊(991-1055) 字同叔
封临淄公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抚州临川人
当时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张先等辈,皆出其门。
有《珠玉词》。
全宋文·卷三九七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以神童荐,擢秘书省正字
历任集贤校理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枢密副使枢密使
庆历三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
曾先后知宋州颍州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西京留守
至和二年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欧阳修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主要活动
  • 100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秘书省正字,是月,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擢为秘书省正字,留秘阁读书,命陈彭年视其学。
  • 1006年-100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太常寺奉礼郎,迁太常寺奉礼郎。
  • 100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光禄寺丞,是月,迁光禄寺丞。
  • 1009年-101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集贤校理,是日,献观酺赋,诏试学士院,命为集贤校理。
  • 1010年-101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著作佐郎,是月,迁著作佐郎。
  • 1014年-101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判太常礼院,是月,同判太常礼院。
  • 1016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记室咨议,是月,为记室咨议。
  • 1016年-101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太常寺丞,是月,献二赋,上嘉之,迁太常寺丞。
  • 101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升王府记室参军、左正言、直史馆,是月,仁宗赵祯封升王,晏殊为升王府记室参军,再迁左正言,擢史馆,作谢表。
  • 101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诰、判集贤院,是月,以户部员外郎,充太子舍人,知制诰,判集贤院。
  • 1019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参详官,是月,知制诰晏殊为参详官。
  • 1019年-102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诰、判集贤院,是月,清景殿观御制,作文。
  • 102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翰林学士,是月,拜翰林学士。
  • 1020年-1022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是日,为太子左庶子。
  • 1022年-1023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给事中,是日,仁宗即位,晏殊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太后谓东宫旧恩不称,加给事中。
  • 1024年-102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是日,因参修《真宗实录》成而加检讨官,迁礼部侍郎,知审官院。
  • 102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枢密副使,是日,自翰林学士礼部侍郎迁枢密副使。
  • 102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枢密副使、刑部侍郎,是日,加刑部侍郎,夏竦草制。
  • 102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本年前后,作表请宫中视学,姑系于此。
  • 1026年-1027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枢密副使、刑部侍郎,是月,内出后苑双头牡丹图,令馆阁献诗,晏殊进状。
  • 1027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刑部侍郎,是日,罢枢密副使。
  • 1027年-1028年,京东西路应天府(河南商丘),知应天府,是日,以刑部侍郎知宣州,寻改应天府。
  • 1028年-1029年,京东西路应天府(河南商丘),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是日,除御史中丞,位翰林学士之上。
  • 1029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是月,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赐绣鞯。准仪制位翰林学士下。
  • 1030年-1031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礼部贡举、兵部侍郎、资政殿学士,是月,知礼部贡举,举欧阳修第一,夸奖蔡襄。
  • 1031年-1032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三司使、礼部贡举、兵部侍郎、资政殿学士,任三司使。
  • 1032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参知政事,是月,自守刑部侍郎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
  • 1032年-1033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尚书左丞、参知政事,是月,为尚书左丞。
  • 1033年-1036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礼部尚书,是月,章献太后崩,仁宗亲政。
  • 1036年-1037年,京西北路陈州(河南周口),刑部尚书,本年前后,迁刑部尚书,姑系于此。
  • 1038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御史中丞、理检使,是月,自陈州召还为御史中丞,充理检使。
  • 1038年-104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三司使、御史中丞、理检使,是日,复为三司使。
  • 1040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知枢密院事,是日,自三司使、刑部侍郎除知枢密院事。
  • 1040年-1042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检校太傅、枢密使、知枢密院事,是日,加检校太傅、枢密使。
  • 1042年-1043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枢密使、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枢相),是日,自枢密使授检校太尉、依前行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枢相),奉诏班护国军节度使左仆射兼侍中张耆之上。
  • 1043年-104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枢密使、检校太尉授、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是日,自枢密使、检校太尉授依前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
  • 1044年-1045年,京西北路颍州(安徽阜阳),工部尚书,是日,罢相,以工部尚书知颍州。
  • 1045年-1047年,京西北路颍州(安徽阜阳),礼部尚书,本年前后,迁礼部尚书,姑系于此。
  • 1048年-1049年,京西北路陈州(河南淮阳),工部尚书,自颍州移陈州。
  • 1049年-1050年,京西北路陈州(河南淮阳),刑部尚书、观文殿学士,是日,迁官加职为刑部尚书、观文殿学士。
  • 1050年,京西路许州(河南许昌),户部尚书,迁户部尚书。
  • 105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陕西西安),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
  • 1051年-105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陕西西安),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在永兴军任上辟张洞。
  • 1053年-1054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河南洛阳),西京留守,兵部尚书,自永兴军徙知河南,兼西京留守,迁兵部尚书。
  • 105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西京留守,兵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临淄公,是月,以疾归京师。
  • 1054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兵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临淄公,是月,疾少间,侍讲迩英阁。
  • 1054年-105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兵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
  • 1055年,京畿路开封府(河南开封),司空兼侍中、兵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卒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仁宗御篆“旧学”,王砺书碑。
词学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