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7
【介绍】:
唐安定鹑觚人,字思黯。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三年,因对策条指失政,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叙用。至穆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官武昌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还朝,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相结,排斥李德裕等,史称“牛李党争”。后出为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僧孺被贬居散地。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谥文简。有《玄怪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15岁至长安习业。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韦执谊命刘禹锡、柳宗元至樊乡造访,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三年(80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因条指失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阙尉。后牛僧孺与李宗闵朋党相结,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称“牛李党争”。穆宗长庆元年(821)拜户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后历武昌节度使、太子少师等职。武宗会昌四年(844)贬循州长史,卒于洛阳,谥文贞。生平见杜牧《牛僧孺墓志铭》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诗4首,残句9。《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残句2。
唐诗汇评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808)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第一,授伊阙尉。以对策直言时政,久不调。后除河南尉,迁监察御史,历礼部、考功员外郎、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长庆三年拜相。宝历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复相;六年,出镇淮南。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复出镇襄州,累进司徒。会昌中,李德裕用事,罢为太子少师,复留守东都。三贬为循州长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长史,复迁太子少师。卒。僧孺与令狐楚、李宗闵交厚,史称“牛党”,与李德裕党交恶,史称“牛李党争”。著有《玄怪录》(一作《幽怪录》)十卷,今存炙本。《全唐诗》存诗四首。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员、学者。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或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武昌军(今湖北武昌)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穆宗至武宗时曾四次出任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曾撰《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论曰:“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牛僧孺在湖北任职六年,颇有政声。曾耗时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黄鹤楼成为了独立的景观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为纪念卒后被追封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进士。元和初登贤良方正制科。长庆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奇章郡公。罢为武昌节度使。文宗立。复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进太子太傅。贬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年六十九。赠太尉。谥曰文简。
作品评论
奇章公始举进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文公、皇甫员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为什么?”对曰:“谓之乐句。”二公相顾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复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二公其口联镳至彼,因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前辈,不遇。”翌日,辇毂名士,咸往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主要活动
- 805年,进士
- 807年-808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县尉,于今年或去年释褐为伊阙县尉
- 808年,贤良方正科
- 808年-811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水路运判官;伊阙县尉,三月,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牛僧孺等直陈时政,得罪权贵,宰相李吉甫恶其直言,牛僧孺赴河南尹杜兼幕任水路运判官,兼任伊阙县尉。本年,牛僧孺在洛阳初识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韦乾度,并再次与韩愈相会
- 812年-813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河南尉,牛僧孺约于本年除河南尉
- 814年-8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本年底或明年春,牛僧孺由河南尉入朝为监察御史
- 81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服除,复除监察御史,寻转殿中侍御史
- 81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都官员外廊;侍御史知杂事,于本年迁礼部员外郎,转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本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有诗寄牛僧孺
- 81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员外郎,于本年改考功员外郎,充集贤殿直学士。本年春,白居易由江州抵达忠州刺史任,与牛僧孺有诗往来
-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夏五月,由丞相段文昌援引,牛僧孺迁库部郎中、知制诰。冬十二月,解知制诰,迁御史中丞。十二月,岳父辛秘卒,牛僧孺撰写碑文
-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五月,鉴于刑狱淹滞,牛僧孺奏请决狱程限。十月,牛僧孺审理宿州刺史李直臣赃罪,执法不阿。十月十日,牛僧孺随同宰相、右仆射、六曹尚书等与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牛僧孺举荐宋申锡、张彻为御史中丞
-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侍郎,正月十四日后,牛僧孺由御史中丞拜户部侍郎。十月,由于拒绝韩公武行贿,受穆宗赞赏。十月,题写韩愈《溪堂诗》碑文。十二月,宰相李逢吉奏请立景王湛为太子,牛僧孺持异议
- 8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新昌里(陕西西安),户部侍郎;中书侍郎;,三月,牛僧孺拜相。十月庚寅,牛僧孺进位中书侍郎。十月后为山南西道节度使韦绶撰写碑文。冬,牛僧孺阻止李逢吉陷害杜元颍。本年,居住长安新昌里。
- 82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月壬申穆宗卒,敬宗即位。四月,牛僧孺封奇章县子。十二月,牛僧孺进封奇章郡公,除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本年,白居易罢杭州刺史,以太子左庶子召还,有诗寄宰相牛僧孺求分司东都,于是得遂所请,留居洛阳
- 82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刺史;武昌节度使,敬宗即位后沉迷淫乐,李逢吉、王守澄等把持朝政。牛僧孺不愿同流合污,累请罢相。正月乙卯,牛僧孺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武昌军节度使
- 825年-828年,山南东道襄州襄阳(湖北襄阳),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刺史;鄂岳蕲黄观察使;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出为武昌军节度使,途经襄州,山南东道节度使柳公绰隆礼相迎
- 829年,江南西道鄂州(湖北武汉),检校礼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刺史;鄂岳蕲黄观察使;武昌节度使,仍在武昌节度使任,由检校礼部尚书加检校吏部尚书。于武昌拜会道士“毛仙翁”。后作《别志》纪其事。
- 83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月辛卯,牛僧孺拜相
- 831年-83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弘文馆大学士,正月,幽州军乱,副兵马使杨志诚自立为留后,文宗采纳牛僧孺扶绥政策的建议,以杨志诚为卢龙节度使。三月,牛僧孺加中书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二月,申锡被郑注与王守澄等诬陷谋立漳王,赖牛僧孺等人救助,申锡免死被贬开州司马。本年秋,因处理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请降事,发生了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的“维州公案”。本年,牛僧孺撰《普宁郡王陈府君碑》
- 833年-837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节度使,早春,牛僧孺在赴淮南途中与太子宾客分司洛阳的白居易相会于洛阳。本年春,牛僧孺抵达淮南。
- 837年-838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归仁里;南庄(河南洛阳),东都留守,本年初牛僧孺累求罢淮南重镇之职,五月,获准罢镇,改授东都留守。牛僧孺卸任淮南,李德裕代之,诬奏牛僧孺副使张鹭侵吞公款,以中伤牛僧孺。牛僧孺在洛阳居于归仁里,并在南郊营建“南庄”别墅。牛僧孺任东都留守后,苏州刺史李道枢赠其太湖石,牛僧孺、白居易、刘禹锡均有诗咏此事。牛僧孺任东都留守时,曾一度悠闲服食,与白居易、刘禹锡多有诗歌唱和,然牛诗皆佚。本年,牛僧孺次子牛丛与李商隐等东登进士第,外孙苗台符出生
- 83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仆射,本年九月,文宗遣使征牛僧孺入朝为左仆射。牛僧孺入朝后,托疾不造宰相之门。牛僧孺入朝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命幕僚李商隐作《为荥阳公贺牛相公状》,致贺牛僧孺。本年,文宗欲委以牛僧孺御史大夫重任,遭李党人物郑覃沮议。入京后,牛僧孺仍与居洛阳的白居易、刘禹锡等频繁诗歌互赠
- 83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检校司空;兼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本年八月,牛僧孺以使相身份出镇山南东道。出镇襄州时,杜牧有诗相送。
- 840年-841年,山南东道襄州襄阳(湖北襄阳),检校司徒;兼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本年,牛僧孺夫人辛氏卒。在襄州,牛僧孺与释思公(僧思公)有交往。本年,分司东都的太子宾客白居易仍有诗寄牛僧孺。
- 841年-84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少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闰九月,襄州发生水灾,漂民庐舍,宰相李德裕趁机报复,罢牛僧孺山南东道节度使,左迁太子少师,时议不平,还检校司徒、兼太子太保。本年,牛僧孺与白居易仍有诗歌往来
- 842年-843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检校司徒;太子太傅;东都留守,十二月,牛僧孺等奏上《升御史大夫为三品奏》。同时,牛僧孺等又上《改谏议大夫为正四品下奏》。年底,牛僧孺出为检校司徒、太子太傅、东都留守。在洛阳,牛僧孺与以刑部尚书分司致仕的白居易有诗歌唱和
- 844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检校司徒;太子太傅;东都留守;太子少保;汀州刺史;循州长史,十月,李德裕因泽潞事,罗织罪名,诬奏牛僧孺、李宗闵、刘从谏等,贬牛僧孺为太子少保分司,李宗闵为漳州刺史。不久,再贬牛僧孺为汀州刺史,李宗闵为漳州长史。十一月,复贬牛僧孺为循州长史,李宗闵长流封州
- 844年,岭南道循州(广东惠州),太子少保;汀州刺史;循州长史,十月,牛僧孺因泽潞事被贬循州长史
- 845年-848年,岭南道循州(广东惠州),长史,二月,素被牛僧孺器重的柳仲郢为李德裕引荐为京兆尹
- 848年,都畿道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太子少保;太子少师,夏秋之际,牛僧孺由汝州长史迁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复迁太子少师。十月,卒于洛阳,册赠太尉。后于大中十三年赐谥号曰“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