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慧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陈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9岁出家。
后嗣华州草庵法义。
归住泉州龟洋山。
武宗时被迫还俗。
约卒于宣宗大中间
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录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师名慧忠
泉州人
生陈氏
幼依龟洋山得度。
游方至华州
草庵法义道人。
留十馀年。
南还旧山。
痛自韬晦。
会昌初
诏天下废释氏教。
宣宗即位
诏重兴之。
笑曰。
仙去者未必受箓。
成佛者未必须僧。
遂过中不食。
不宇而禅。
迹不出山者三十年。
以三偈自见。
曰雪后始知操。
云收方见济淮分。
不因世主令还俗。
那辨鸡群与鹤群。
多年尘土自腾腾。
虽著伽梨未是僧。
今日归来酬本志。
不妨留发候然灯。
形容虽变道常存。
混俗心源亦不昏。
试读善财巡礼偈。
当时岂例是沙门
谓门弟子曰。
众生不能解脱者。
情累耳。
悟道易。
明道难。
问如何得明道去。
曰。
但脱情见。
其道自明矣。
夫明之为言信也。
如禁蛇人。
信其咒力药力。
以蛇绾弄。
揣怀袖中无难。
未知咒药等力者。
怖骇弃去。
但谛见自心。
情见便破。
今千疑万虑。
不得用者。
是未见自心者也。
忽索香焚罢。
安坐而化。
全身葬于无了禅师塔之东。
后数年塔忽自坼裂。
连阶丈馀。
寺将发僧视之。
是夜宴寂中。
无了禅师曰。
不必更发也。
今为沈陈二真身。
无了生沈氏
马祖云。
赞曰。
近世以身徇法。
如此数老者鲜矣。
予观其言。
皆约而明。
校其履践。
诚而不杂。
故能于死生之际。
明验昭著。
然初不闻俨临万众。
四事供养者也。
龟洋禅师
慧忠
泉之仙游陈氏子也。
九岁出家。
具戒后。
杖锡观方。
草庵
问。
何方来。
师曰。
六眸峰。
庵曰。
还见六眸否。
师曰。
患非重瞳。
庵然之。
草庵十年。
旋回故山。
唐武宗废教。
宣宗诏兴之。
师曰。
仙去者。
未必受箓。
佛去者。
未必须僧。
遂过中不食。
不宇而禅。
迹不出山者。
三十馀年。
述三偈以自见曰。
雪后始知操。
云收方见济河分。
不因世主教还俗。
那辨鸡群与鹤群。
多年尘土谩腾腾。
虽著方袍未是僧。
今日修行依善慧
满头留发候然灯。
形仪虽变道常存。
混俗心源亦不昏。
试读善财巡礼偈。
当时岂例是沙门
谓门弟子。
众生不能解脱者。
情累尔。
悟道易。
明道难。
夫明之为言。
信也。
如禁蛇人。
信其药咒力。
以蛇绾弄揣怀袖中无难。
未知者。
怖骇弃去。
但谛见自心。
情见便破。
今千疑万虑不得用。
是未见自心也。
一日。
忽索香焚罢。
安坐而化。
全身葬于无了禅师塔之东隅二百步。
目为东塔
后数年。
塔忽坼裂。
主塔者。
将发视之。
夜寂中见无了
曰。
不必更发也。
今为沈陈二真身。
无了姓。
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