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区大典” 相关资源

没找到。

区大典清末
维基
区大典(1868年—1937年)字慎辉号徽五广东南海县人
清末翰林、学者。
因曾任翰林院编修,亦被尊称为区太史
区大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二甲进士
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中宪大夫等职。
民国成立后,赖际熙区大典等原籍广东的前清翰林移居香港,不问政治,专注翰墨,先后任教多所学校。
1912年香港大学成立,翌年设“中国经典和历史”选修科,由赖际熙区大典主讲
区大典负责“文学(Literature)”科目,讲授朱熹与其他学者对《四书》与《五经》的评注,他讲课不带书本,凡经典原文以至朱子集注皆能倒背如流。
1927年,港督金文泰促使香港大学成立中文学院,聘得赖际熙区大典为专任讲师
1933年,港大文学院改组,将“中文学院(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纳为文学院的“中文系(Department of Chinese)”,赖际熙离职。
1937年区大典辞任港大教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之风于大陆兴盛,但香港大学中文系仍教授经史子集等旧学,至许地山1935年出任系主任方止。
区大典为学博大精微,熟识经、史、兵学、地理等,堪称通儒。
区氏尤好韩愈欧阳修之古文,及周敦颐二程学说。
区为人好学且有传统师儒诲人不倦的风范,在香港先后执教学校达数十所,当中包括香港大学、官立汉文男女子师范学堂等,培育早年国文师资,功不可没。
香港期间,区大典创办了《平民报》推广国学,但成效不彰。
香港大学任教期间,又成立了香港大学中文学会,区氏任首届会长,冯秉芬任主席。
区氏著述有《孟子通义》、《老子讲义》、《诗经讲义》 和《史略》 等;晚年专注易学,以毕生所学撰著《易经讲义》一书,可惜未竟全功而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