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徐述虔” 相关资源
徐述虔清 1788 — 1856
维基
徐经(1788年—1856年)原名徐荣,后更名徐述虔,再改名徐经字桓生号拜庚上海嘉定人
徐经自幼究心汉学,诗文俱有法度,与钱师康、毛岳生其仁、陈瑑庄尔保黄穆之合称“嘉定七生”,名闻遐迩。
嘉庆二十三年(1818)顺天乡试中式。
次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
道光十四年(1834),奉命到南书房,赐笔札,令赋诗,得道光帝赏识,赏给库纱若干。
此后,历任左春坊左赞善山东济东泰武临道道员,又曾署理山东运河道道员、山东按察使盐运使,一生功业主要在治河。
道光十九年(1839),署理运河道道员,随大学士王鼎督办中牟河工,建议复洸、泗二水故道。
洸水本由济宁城北向西南流,至会通桥入运河泗水本由济宁城东向南流,至观澜桥入运河
明代,流寇进逼济宁城,西北二门无险可守,遂筑坝于东门外杨家口,拦洸泗二水,使水流全部汇集在城之西北,以作为拒敌之屏障。
然而,战争结束后并未及时拆除水坝,使洸、泗二水回归故道,甚至迁延至道光时代,造成运河河道时常堵塞,周边民田也时常被淹没。
朝廷采纳了徐经的建议,百年积弊一扫而清,漕运畅通,民田亦免遭水患。
中牟的工程完成后,擢升为济东泰武临道道员
辖区内有赵公河,淤塞严重,常发水灾,徐经奉命疏浚,淘挖河道中积聚的泥沙,芟除河道中丛生的芦苇,从此水流畅行无阻,由徒骇河一路向大海奔去。
为防后患,徐经同仁共同订立了善后章程,约定五年一浚,两岸百姓获利良多。
济东泰武临道道员六年,期间代理按察使盐运使,政绩考核被列为卓异,最后因办理盐务不合上司之意,罢官而归。
主要活动
  • 1819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