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解脱” 相关资源
释解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太原台山夹川邢氏子也。
幼出家。
即业定。
初住照果寺。
后遁五台山南佛光寺
地盛华木。
每至夏始发其侧有清凉池。
皆文殊常所游息也。
尝三见于此云。
因语曰。
但自悔责。
无始过愆。
则于道可入。
遂奉行不敢违而心安静矣。
且感佛为见身说偈。
其偈曰。
诸佛寂灭甚深法。
旷劫脩行今乃得。
若能开明此法明
一切诸佛皆随喜。
遽隐去。
乃问。
何者是寂灭法。
空中有声曰。
方便智为镫。
照见心境界。
欲究真实法。
一切无所见。
居佛光中四十年。
而游从之士仅七八百。
永徽中卒。
今岩窟灵躯尚存。
而寺之故堂十馀间。
犹未颓弛。
曜公年百六岁矣。
犹能言当时事曰。
解脱上人中台东南三十里大孚灵鹫寺见文殊。
我才年十五尔。
娑婆寺普明禅师
亦欲求见文殊请法。
忽空中声曰。
汝未得定。
宜服药以冀长生。
漫不知药处。
心疑之。
空中报曰。
庵前长也。
性无毒味。
芳烈。
服之能仙。
明久服之。
一日遍告朋友腾去。
僧奣禅师旧隶忻之秀容建国寺。
年八十徙居望人山俗所尊仰而从之。
以祈福者如市。
然莫窥其所造诣也。
永徽中有瞽者。
不知何许人。
能以法华一部。
度入琵琶。
手弹口诵。
音调清婉。
亦每归趣望人山。
释解脱
姓邢
台山夹川人。
七岁出家。
依投名匠。
志在出道唯在禅思。
远近访法无师不诣。
复住五台县照果寺。
五台南佛光山寺四十馀年。
今犹故堂十馀见在。
山如佛光华彩甚盛。
至夏大发昱人眼口。
其侧不远有清凉山
山下清凉即文殊师利游处之地也。
有高行沙门曜者。
百六岁。
自云。
我年五十时。
解脱上人中台东南下三十里大孚灵鹫寺
请见文殊。
行至花园北。
遇一大德。
形神慈远。
徐行东去。
解脱顶礼发愿。
我时精神欣喜不暇咨清解脱云。
已曾三度亲见文殊。
诫语云。
汝自悔责。
若切至必悟道也。
便依言自咎。
昼夜剋责心便安静。
又感诸佛见身说偈曰。
诸佛寂灭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能开明此法明  一切诸佛皆随喜 因问。
寂灭法何者是。
若为教人令解之。
诸佛即隐。
空中声曰。
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
欲究真实法。
一切无所见。
遂依此法化导有缘。
在山学者来往七八百人。
四远钦风资给弘护。
四十馀年常在佛光。
永徽中卒。
今灵躯尚在。
嶷然坐定在山窟中。
五台娑婆寺南五六里。
普明禅师独静坐禅求见文殊。
意欲请法。
有神人空中告曰。
汝无神习。
止可长生龛前取药服之。
可得延寿。
明怀疑不决。
后又告曰。
药名长松。
汝何不服。
此药无毒。
便依言服之。
又告同行诸僧已腾空而去。
厥处见在。
恒岳目瞩相接。
又有僧奣禅师者。
住欣州秀容建国寺。
恒于定襄来望人山南坐禅饵药。
年将八十。
道俗尊仰不知志入何法。
而兴叹者号不可思议人。
其山灵泉望迹石上见在。
祈福者众。
永徽中有人无目不知何来。
弹琵琶诵法华一部。
向望人山。
手弹口诵。
以娱此山。
亦不测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