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昂” 相关资源
释道昂隋末唐初 560 — 63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魏郡人
未详氏族。
灵裕法师出家。
寒陵山寺。
习华严地论。
时以阐化。
而志生安养
一日忽登报应寺之高座。
手秉香炉。
为四众受菩萨戒。
举目见天人合沓。
管弦繁会。
有声曰。
兜率陀天下迎。
曰。
天道轮回。
不断生死。
本祈心净土。
如何此诚不遂耶。
言讫天人即灭。
乃见香华伎乐从西方来旋还顶上。
呼大众曰。
善自进脩。
慎勿相负。
香炉忽脱手而坠。
竟端坐终于高座之上。
春秋六十九矣。
时贞观七年八月也。
灵龛归葬寒陵之山。
畜一犬。
聋而黠。
每减所食子之。
终。
犬亦失所在。
又尝夜讲。
堂宇暗冥。
舒掌发光明睹毫发。
或诘所从来。
答曰。
此在人恒有尔。
何怪至是。
将殡视其足文。
普光堂字。
噫异矣 又相州沙门灵智者。
裕公弟子也。
寔兄弟蚤年。
屡于裕公轮下为都讲有声障邺间。
晚遽屏绝章疏。
专脩定业。
贞观八年
终春秋七十五。
释道昂
未详其氏。
魏郡人
履信标宗风神清彻。
独怀异操高尚世表。
慧解夙成殆非开悟。
初投于灵裕法师而出家焉。
神识刚简气岸云霄。
审量观能授其明训。
饮沐清化爱敬亲承。
岁积炎凉斋踪上伍。
常于寒陵山寺。
陶融初教纲领玄宗。
日照高山此焉收属。
讲华严地论。
稽洽博诣才辩天垂。
扣问连环思彻恒理。
而混斯声迹撝谦藏用。
幽赞之功谅拟前杰。
化物馀景志结西方。
常愿生安养
履接成务故道扇漳河
咸蒙惠泽。
后自知命极预告有缘。
至八月初当来取别。
时未测其言也。
期月既临。
一无所患。
问斋时至未。
景次昆吾
即升高座。
身含奇相炉发异香。
援引四众受菩萨戒。
词理切要听者寒心。
于时七众围绕餐承遗味。
举目高视。
及见天众缤纷弦管繁会。
中有清音远亮。
告于众曰。
兜率陀天乐音下迎。
曰。
天道乃生死根本。
由来非愿。
常祈心净土。
如何此诚不从遂耶。
言讫便睹。
天乐上腾须臾远灭。
便见西方香花伎乐充塞如团云飞涌而来。
旋环顶上举众皆见。
曰。
大众好住。
今西方灵相来迎。
事须愿往。
言讫但见香炉坠手。
便于高座端坐而终。
卒于报应寺中。
春秋六十有九。
贞观七年八月也。
道俗崩恸观者如山。
接捧将殡捡。
足下有普光堂等文字生焉。
自非道会灵章行符邻圣者。
何能现斯嘉应哉。
于斯时也遐迩嗟咏气结成阴。
坐既加趺掌文仰现。
预睹相迹悲庆相临。
还送寒陵之山。
凿窟处之。
经春不朽。
俨然如初。
道素之声被于东夏
慈润温柔德光攸属。
尝养犬一头两耳患聋。
每将自逐减食而施。
终后便失所在。
又登讲之夜。
时属阴暗素无灯烛。
举掌高示。
便发异光朗照堂宇。
大众睹瑞怪所从来。
曰。
手中恒有耳。
何可怪耶。
其栖业隆深幽明感应。
诚不可度也。
故是道胜高世之人矣。
相州有灵智沙门
裕公弟子也机务亮敏著名当世。
常为裕之都讲。
辩唱明衷允惬望情。
加以明解经论。
每升元席。
文义弘远妙思霜霏难问锐指擅步漳邺。
故使四海望尘俱敦声教。
后便忽觉智涯难极法行须依徒设舟航终须舣棹。
即屏绝章疏更修定业。
步晷守心怀虚成务。
乞食头陀用清灵爽。
垂行物范光德生焉。
贞观八年终于邺下
春秋七十有五。
后诸学行俭约。
附其尘者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