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若南梁 451 — 52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僧璩之兄子也。
见前传。
十五岁。
隶虎丘东山出家。
性好学。
经数通达。
道俗器赏。
出都住冶城寺二十馀年。
太常卿吴郡陆惠。
尚书陆澄
深相待纳。
三十二年。
反虎丘栖遁。
虽复蔬茹或不充。
襌复或不赡。
任运放懹。
未尝计虑。
琅耶王斌守吴。
每法集为乐。
还都谓知己曰。
在郡赖得若公
大忘衰老。
比岁见其业于放生。
仁及飞走。
讲说虽疏。
津梁不绝。
何必灭迹岩岫方谓其高。
但出处不失其机耳。
天监八年
诏为郡僧正
普通元年
春秋七十卒。
其兄令亦以硕学知名。
不幸早世。
定林寺之法度。
庄严寺之慧梵慧朗。
并获时誉。
梵本剡之吴氏刚决强断。
朗肌貌霜洁。
号白朗
僧若
庄严寺僧璩之兄子也。
以律行清严见之前传。
少而廉静。
邑里推之。
十五出家。
住虎丘东山精舍。
事师恭孝与人友善。
性好勤学。
出都住治城寺二十馀年。
经数通达。
道俗器赏。
太常卿吴郡陆惠晓左氏尚书陆澄深相待接。
年三十二。
志绝风尘末东返虎丘。
栖身幽室简出人世。
披文玩古自足云霞。
虽复茹菜不充单复不赡。
随宜任运罕复经怀。
琅琊王斌守吴。
每延法集。
还都谓知己曰。
在郡赖得若公言谑大妄衰老。
见其比岁放生为业。
仁逮虫鱼爱及飞走。
讲说虽疏津梁不绝。
何必灭迹岩岫方谓为道。
但出处不失其机。
弥觉其德高也。
天监八年敕为彼郡僧正
亲当元师。
犹肆意山内。
故失匡救之美。
致有贪慢之谤。
未必加诸己。
要亦有贬暮龄。
普通元年卒。
春秋七十。
复有僧令者。
若之兄也。
亦以硕学知名。
少而俊警长益廉退。
经律通明不永早世。
复有法度者。
定林寺
沈审其性言不卒暴。
先行而后从焉。
庄严寺又有慧梵慧朗。
并以内外通博期标声誉。
梵本吴氏。
剡人
刚决强断不事形名。
朗肌貌霜洁。
时人目为白朗
屡讲众经颇入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