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康法朗” 相关资源
康法朗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中山人
少弃家。
律学
诵经见双林鹿苑事。
流涕曰。
吾已不及见圣师。
独不能瞻拜遗迹乎。
结伴四人。
西渡流沙。
凡三日。
道绝行踪。
草木芜没。
迷所往。
中有故寺败屋两间。
比丘二人。
各居其一。
或诵经或卧病。
虽相比。
不相料理。
而卧病者。
屎尿纵横。
臭秽莫可近。
朗谓其徒曰。
出家以法为亲。
不见则已。
见之。
其可弃去乎。
为留六日。
洗浣。
明日忽满室香气错莫。
谓朗曰。
邻房我和尚也。
已得无学。
可往见之。
朗至再拜。
乞教。
其人曰。
君等款诚契圣。
皆当入道。
但功业小未熟耳。
然何必远游。
于事无益。
唯自力行道。
使不失时可也。
朗因复游诸国。
研究经论。
后还真丹。
聚徒授法。
不知其终。
弟子令韶。
雁门吕氏。
少喜猎。
感悟出家。
学善禅数。
每入定。
或数日不起。
移柳泉山凿穴以坐。
刻木为朗像。
朝夕事之如生。
世慕其行云。
康法朗
学于中山
永嘉中与一比丘西入天竺行过流沙。
千有馀里。
见道边败坏佛图。
无复堂殿蓬蒿满目。
法朗等下路瞻礼。
见有二僧各居其傍。
一人读经。
一人患痢秽污盈房。
其读经。
者了不营视。
朗等怆然兴念。
为煮糜粥扫除浣濯。
至六日病者稍困。
注痢如泉。
朗等共料理之。
其夜朗等并谓病者必不移旦。
至明晨往视之。
容色光悦病状顿除。
然屋中秽物皆是华馨。
朗等乃悟。
是得道之士以试人也。
病者曰。
隔房比丘是我和尚
久得道慧可往礼觐。
法朗等先嫌读经沙门无慈爱心。
闻已乃作礼悔过。
读经者曰。
诸君诚契并至同当入道。
朗公宿学业浅。
此世未得愿也。
谓朗伴云惠若植根深当现世得愿。
因而留之。
法朗后还山中为大法师
道俗宗之。
康法朗
中山人
少出家善戒节。
尝读经见双树鹿苑之处。
郁而叹曰。
吾已不值圣人。
宁可不睹圣处。
于是誓往迦夷仰瞻遗迹。
乃共同学四人发迹张掖
西过流沙行经三日。
路绝人踪。
忽见道傍有一故寺。
草木没人中有败屋两间。
间中各有一人。
一人诵经。
一人患痢。
两人比房不相料理。
屎尿纵横举房臭秽。
朗谓其属曰。
出家同道以法为亲。
不见则已。
岂可见而舍耶。
朗乃停六日为洗浣供养。
至第七日见此房中皆是香华。
乃悟其神人。
因语朗云。
比房是我和上
已得无学可往问讯。
朗往问讯。
因语朗云。
君等诚契皆当入道。
不须远游诸国。
于事无益。
唯当自力行道勿令失时。
但朗功业尚小未纯未得所愿。
当还真丹国作大法师
于是四人不复西行。
仍留此专精业道。
唯朗更游诸国研寻经论。
后还中山门徒数百讲法相系。
后不知所终。
孙绰为之赞曰。
人亦有言。
瑜瑕弗藏。
朗公囧囧。
能韬其光。
敬终慎始。
研微辩章。
何以取證。
冰坚履霜。
朗弟子令韶。
其先雁门人
姓吕
少游猎后发心出家事朗为师。
思学有功。
特善禅数。
每入定或数日不起。
移柳泉山凿穴宴坐。
朗终后刻木为像。
朝夕礼事。
孙绰正像论云。
吕韶凝神于中山
即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