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无量义经序 南齐 · 刘虬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法,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一极正觉,任机而通。
流转起灭者,必在苦而希乐,此叩圣之感也。
顺通示现者,亦施悲而用慈,即救世之应也。
根异教殊,其阶成七。
先为波利等说五戒,所谓人天善根,一也。
次为拘邻等转四谛,所谓授声闻乘,二也。
次为中根演十二因缘,所谓授缘觉乘,三也。
次为上根举六波罗蜜,所谓授以大乘,四也。
众教宜融,群疑须导,次说《无量义经》,既称《得道差品》,复云未显真实,使发求实之冥机,用开一极之由绪,五也。
故《法华》接唱,显一除三,顺彼求实之心,去此施权之名,六也。
虽权开而实现,犹掩常住之正义,在双树而临崖,乃易我净之玄音,七也。
过此以往,法门虽多,撮其大归,数尽于此。
亦犹众声不出五音之表,百氏并在六家之内。
其《无量义经》,虽《法华》首载其目,而中夏未睹其说,每临讲肆,未尝不废谈而叹,想见斯文。
忽有武当山比丘慧表,生自羌胃伪帝姚略从子,国破之日,为晋军何澹之所得。
数岁聪黠,澹之字曰螟蛉,养为假子。
俄放出家,便勤苦求道,南北游寻,不择夷险。
齐建元三年,复访奇搜秘,远至岭南,于广州朝亭寺。
遇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手能隶书,口解齐言,欲传此经,未知所授。
表便殷勤致请,心形俱至,淹历旬朔,仅得一本。
仍还峤北,赍入武当
以今永明三年九月十八日,顶戴出山,见校弘通。
奉觌真文,欣敬兼诚,咏歌不足,手舞莫宣。
辄虔访宿解,抽刷庸思,谨立序注云:
自极教应世,与俗而差,神道救物,称感成异。
玄圃已东,号曰太一
罽宾已西,字为正学。
东国明殃庆于百年西域辩休咎于三世。
希无之与修空,其揆一也。
有欲于无者,既无得无之分,施心于空者,岂有入空之照。
而讲求释教者。
或谓会理可渐。
或谓入空必顿,请试言之,以筌幽寄。
立渐者以万事之成,莫不有渐,坚冰基于履霜,九成作于累土。
学人之入空也。
虽未圆符,譬如斩木,去寸无寸,去尺无尺,三空稍登,宁非渐耶?
立顿者,以希善之功,莫过观法性,法性从缘,非有非无。
忘虑于非有非无,理照斯一者,乃日解空;
存心于非有非无,境智犹二者,未免于有。
中伏结,非无日损之验,空上论心,未有入理之效。
而言纳罗汉于一听,判无生于终朝,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
妙得非渐,理固必然。
既二谈分路,两意争途,一去一取,莫之或正。
寻得旨之匠,起自支、安。
支公之论无生,以七住为道慧阴足,十住则群方与能,在迹斯异,语照则一。
安公之辩异观,三乘者始篑之因称,定慧者终成之实录,此谓始求可随根而三,入解则其慧不二。
譬喻亦云:大难既夷,乃无有三;
险路既息,其化即亡。
此则名一为三,非有三悟明矣。
生公云:道品可以泥洹,非罗汉之名;
六度可以至佛,非树王之谓。
斩木之喻,木存故尺寸可渐。
无生之证,生尽故其照必顿。
案三乘名教,皆以生尽照息,去有入空。
以比为道,不得取像于形器也。
今无量义亦以无相为本,若所证实异,岂曰无相?
若入照必同,宁曰有渐。
非渐而云渐,密筌之虚教耳。
如来亦云:空拳诳小儿,以此度众生。
微文接粗,渐说或允。
忘象得意,顿义为长。
聊举大较,谈者择焉(《释藏》草九又迹九。)
为诸寺檀越愿疏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四
菩萨戒弟子萧纲,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圣僧
积习长夜,轮转覆灰;
末劫易危,烦流难拯。
不树两门,岂修二翼。
常恐虚蕉染惑,永结驶河;
悬网,长垂苦岸。
敢承三宝觉悟之力,于幽显前,发弘誓愿。
今愿为武当山太平寺并此镇望楚日塔,同安习善,延明头陀,上凤林、下凤林广严等寺,皆尽形寿,永为檀越。
虽七宝四事,多谢往贤;
一念片言,庶符般若。
方类不灭之灯,终非起烟之蜜,以此功德,仰福皇帝春宫,家国内外,咸同此善。
乃至天龙八部,六道四生,普皆蒙福(《广弘明集》二十八上)
东宫后堂仙室山 南梁 · 萧绎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十八
太华削成,本擅奇声。
峰如雪委,岭若莲生。
云除紫盖,霞通赤城
金坛是录,玉记题名。
凤依桐树,鹤听琴声。
殿接南箕,桥连北斗。
秋河从带,春禽衔绶。
朱鸟安窗,青龙作牖(《艺文类聚》七)
建中癸亥岁奉天除夜宿武当山北平村 唐 · 戴叔伦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岁除日又暮,山险路仍新。
驱传迷深谷,瞻星记北辰。
古亭聊假寐,中夜忽逢人。
相问皆呜咽,伤心不待春。
韵总序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欧阳文忠公集》卷四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八、《圣宋文选》卷二、《文章类选》卷六、《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六、《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一四二、《六艺之一录》卷二四○、《小学考》卷三○
倕工于为弓而不能射,羿与逢蒙,天下之善射者也;
奚仲工于为车而不能御,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
荀卿子所谓艺之至者不两能,信哉!
儒者学乎圣人,圣人之道直以简。
然至其曲而畅之,以通天下之理,以究阴阳、天地、人鬼、事物之变化,君臣、父子、吉凶、生死祸福之大伦,则六经不能尽其说,而七十子与孟轲、荀、扬之徒,各极其辩而莫能殚焉。
夫以孔子之好学,而其所道者而后则详之,其前盖略而弗道,其亦有所不暇者欤?
儒之学者,信哉,远且大而用功多,则其有所不暇者宜也。
文字之为学,儒者之所用也。
其为精也,有声形曲直毫釐之别,音响清浊相生之类,五方言语风俗之殊。
故儒者莫暇精之,其有精者,则往往不能乎其他。
是以学者莫肯舍其所事而尽心乎此,所谓不两能者也,必待乎用心专者而或能之,然后儒者有以取焉。
洛僧鉴聿,为《韵总》五篇,推子母轻重之法以定四声,考求前儒之失,辩正五方之讹。
顾其用心之精,可谓入于忽微,若栉之于发,绩之于丝,虽细且多而条理不乱。
儒之学者,莫能难也。
鉴聿通于《易》,能知大演之数,又学乎阴阳、地理、黄帝、歧伯之书,其尤尽心者《韵总》也。
世本儒家子,少为浮图,入武当山,往来江汉之旁十馀年。
不妄与人交,有不可其意,虽王公大人亦莫肯顾。
闻士有一艺,虽千里必求之,介然有古独行之节,所谓用心专者也,宜其学必至焉耳。
浮图之书行乎世者数百万言,其文字杂以夷夏,读者罕得其真,往往就而正焉。
鉴聿之书非独有取于吾儒,亦欲传于其徒也。
华山重修云台观治平四年九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华三方,古迹远矣。
上方白云宫,在岳顶,据苍龙岭,云昔羽人焦道广常居之;
中方太清宫,枕太罗峰,今犹有老君像;
下方即此观,因云台山名焉。
唐明皇天宝中,因旧基构栋宇,命右补阙集贤学士卫包撰《修三方记》,见存。
五代乱离,三方荒毁,高士陈抟披荆榛,筑室于下方。
太平兴国中太宗皇帝累赐诏,赍御诗召赴阙,乃敕有司增葺隐庐,复给内府金钱,经始坛殿,规摹方备,今观是也。
庆历初,某领史官,尝阅国书,见本传云:字图南亳州真源人
始四五岁,戏涡水之滨,有青衣媪召至怀中乳之,自是聪悟。
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无复遗忘,尤工诗。
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仕,肆意山水间
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语之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因往栖焉。
服气辟谷二十馀年,徙居云台,又止少华石室。
每寝辄百馀日不兴。
周世宗显德三年,召留禁中月馀,因问以黄冶之事。
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政治为念,奈何留意此小道」!
世宗不以为忤,命为谏义大夫
固辞不受而归。
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间因牧守西行过山下致赐物。
兴国初,始赴召。
九年,复来朝,上尤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方外之士,在华山已四十馀载,度其年盖百馀岁,语论甚高」。
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等从容问曰:「先生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
对曰:「不知吐纳养生之理,神仙黄白之事,非有方术可传。
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
圣上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明之主,正是君臣同德,致理之,勤行修鍊,无出于此」。
等皆称善。
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
下诏曰:「华山隐士陈抟,晦迹丘樊,栖心岩穴,跌宕世表,涵味道腴。
往在周朝,物色幽遁,尝蒙鹄板之召,终遂鸿冥之心。
自尔以来,多历年所,今复言迂高迹,来仪帝庭,不有嘉名,何彰清范
赐号希夷先生」。
上屡与之属和诗什。
久之还山。
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得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
二年,石室成,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华峰下张超谷中」。
如期而卒。
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洞口,弥月不散。
好读《易》,手不释卷,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
旧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旨。
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馀首。
能逆知人意。
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而不言,谓休复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
侍者取而与之。
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观下,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
复谓之曰:「可勿归矣」。
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不济,食顷而愈。
华阳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人罕有见者;
关中逸人吕洞宾,有剑术,虽数百里顷刻辄至,以为神仙;
皆数至斋馆,与之酬唱如交友,时人异之。
此皆旧史之文也。
仁宗皇祐三年云台观道士武元亨进《希夷先生传》,所载尤详。
云:初,先生居下方,茅茨不剪,蒿不除,有访先生者,窥其户,阒焉无人,但鸟声兽迹。
或樵子山麓荐莽深处,有骸如腊,尘荄翳焉,迫而视之,乃先生也,扪其心独暖,良久,气还而兴曰:「睡适酣,奚为扰我」?
州将以闻周世宗,故召见,既不受官,赐号「白云先生」。
太皇御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徵诏,总把三峰乞与君」。
既对于延英殿,华阳巾、垂绦、蹑屩,用宾礼见。
上欲征河东先生请姑待,军已兴,不克下。
其再对也,言「天下一统矣」,果执刘继元,平并州
密陈天命实在章圣,其所启沃,幽赞远图。
太皇亦欲以为谏议大夫先生恳辞,命遂不下。
委化之年,盖百一十有八岁。
自馀先几逆数,知来藏往,精微深妙,殆不可测。
至诸奇诡眩耀之事,则未尝为也,故先王之道浩然,莫得而揭厉之者。
无贤愚贵贱,莫不闻其风而悦之。
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祀汾脽,驻跸华阴,再幸云台,阅先生遗像,伫立凝思久之,命除其观田租,召对道士子华等,赐紫服。
舆驾还京,俾就御座所建本命元辰殿,内珰护作,绘睟容于北壁。
皇祐二年,构神御殿,严奉之礼始备。
先生去世,门人贾得升武子华、元亨相承主持观事。
至是殿成,元亨诣阙谢恩,仁宗令进歌诗,元亨应诏进三篇,帝属以御诗,又神笔飞白「清净」字赐之。
元亨遂重修七殿,至于道院、斋堂,必葺一新,经营累年,为力勤矣。
某往来秦蜀,恭谒神御,既而瞻礼希夷堂。
惟神仙之云者,盖神本无方,道无不在,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
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漠然与合,兹谓至人。
由是而后,可以出死生而通变化,虽非积学而至,非学则未知或至也。
夫九室、下方,岂徒与麋鹿为群,木石为伍而已哉!
治平四年九月一日(《乐全集》卷三三。)
先王:疑当作「先生」。
谢到水仙二本 北宋 · 韩维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黄中秀外干虚通(自注:此花黄白中黄,茎干虚通如,本生武当山谷中,士人谓之天。),乃喜佳名近帝聪。
密叶暗传深夜露,残花犹及早春风。
拒霜已失芙蓉艳,出水难留菡萏红。
多谢使君怜寂寞,许教绰约伴仙翁。
右朝议大夫致仕晁公墓志铭绍圣三年正月1096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二、《鸡肋集》卷六四、咸丰《济宁直隶州志》卷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
元祐元年三月甲戌右朝议大夫致仕、上柱国南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晁公卒,卜绍圣三年正月丙申吉,葬于济州任城县谏议乡吕村之原。
诸孤聚而言曰:「我君乐善好义而畏人知。
《诗》固有之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又曰:『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图我君之言行,虽州闾惧莫之尽,惟垣、屋漏,其不可欺,诸孤尚识之」。
乃相与诿公之婿承议郎知开封府祥符县事王仲博,叙次世家、爵里、行事,而以告其族孙补之,使铭,曰:「凡亲者亦不可欺也」。
补之涕泣言曰:「以属卑且不肖,则何敢谓宜。
抑毋使公之事坠于地,则诔且称讳,亦不得辞也」。
公讳仲熙字子政,其先澶州清丰人,后徙开封祥符
赠太师中书令讳某,曾王父也。
赠太师中书令谥文元讳某,王父也。
金紫光禄大夫讳某,父也。
光禄娶赵氏,南安郡夫人
继赵氏,南阳郡夫人,而公南安出也。
文元公以儒宗耆老令德事真宗,为翰林学士,赏延其孙。
初授公将作监主簿,迁太常寺太祝、监单州酒,即以才称。
宰相王公圭三司判官,亟荐之。
再监邓州酒,历评事光禄大理丞
撤酤区复墙,钩检出入,摘其积年奸蠹,皆不得隐,课乃大登。
应赏,不自言。
且当为县矣,而以南阳夫人随季河间,复监瀛州仓,便养,岁得圭田数百斛,以分其同列之无者。
又监泗州税。
淮溢浸城,且坏,守以下皆乘城捍淮,公力居多,以劳选通判宪州
州近塞,守武臣喜争,公独与欢,而于事未始屈。
凡金谷犴狱,纤悉疑似,皆阴为辨,而守不知也。
通判郑州复州,皆有声。
太子右赞善大夫国子博士虞部比部驾部员外郎,监店宅务左藏库,迁虞部比部郎中,知均州,改朝散朝请大夫
民有伪称官者,自云给事公府,赍供武当山,饭僧所过,邀馈犒。
初谒见公,公即知其欺,语吏随至馆捕之,得伪御宝文书,以抵法,远近皆惊。
南京国子监,迁右朝议大夫管勾鸿庆宫,监东岳南岳庙,皆寓濉阳,凡十馀年。
杜门萧散,幅巾燕坐,樵苏不入,而几微未尝见于色。
故人亲戚过者为公叹息,而公意不在是,怡然自得,若顾南山言爽气者。
闻之庄周称北郭顺子,使人之意也消。
补之不能名顺子何如人,而对公未语,胸中之胶扰者已定,譬诸饮冰,内热立解,顺涂而往,知古人之所以近于道者必有在也。
享年六十有八。
娶张氏,崇德县
男端弼,登进士第朝请郎
端介,宣德郎
端修,太平令。
端粹,虞城
端厚,假承务郎
女长适王仲博,状公行者也。
次适通直郎通判安州郑猛。
次适罗田高道华
次适相州录事参军高公秉。
孙十人:曰资之,登进士第相州司理参军
顺之、完之、颂之、葵之、述之、疑之、颉之、蓺之、槱之,未仕。
曾孙一人,曰公绍。
公少孤,事南阳以孝闻。
笃爱其弟,有人所难能者。
为人忠信平夷,宽裕不矜伐,趋事静以敏,自奉养俭薄,而遇人之急,至解衣赒之恐不足。
其罢均州尚彊,即求散局,不以家空竭为虑。
尤不喜权,其乐彼与此同,而自谓得于此者多也。
文元公尝言:「吾自幼及老,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物,倾人售进」。
其晚节著书垂训,多慎刑戒杀之意。
而公性中和,敬人而爱物,盖近文元之风。
南阳殁,凡三十年,其院无期丧,康宁令终。
人以为积善之报云。
铭曰:
道不可知,而恬愉者常近之,不伪者几得之。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鸥舞不下,肺肝已见。
若此者,其生世役役,没世有馀患。
呜呼公乎!
厚性近仁,诚应乎真。
生无累于明,其安者身;
没无责于幽,其安者神。
粤天所以爵人者,不惟其贵,惟其德视后之人。
朝奉郎致仕君墓志铭1089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五、《鸡肋集》卷六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妫姓,舜后,满始封陈。
至完有齐,其裔徙泉州仙游者,曰郁,有文学,事王审知,为谏议大夫
郁生荣绪,以勇名。
福州归于钱氏,而儇为东府安抚使,治福州,奏荣绪司马,复徙明州象山
世乱,子孙因不仕。
而其四世孙曰大雅,工为诗,而甚好义,尝舍逆旅,遇之远官病垂死者,倒囊济之,留阅月,病者去,乃去。
尤为清宪赵公抃所知,而年八十有八,竟不用,用钟其庆于君,以君登朝,累迁通直郎
配丁氏,封仙源县君
继刘氏,封仁寿县君
仙源实生君。
君讳辅,字安国,四岁丧仙源,哀慕如成人。
七岁诵书百卷,能为人言其意。
嘉祐二年进士第,授校书郎司理滨州部使者郡守争欲出己门下。
义乌,尉王锡轻且专,一日,无罪鞭其隶十辈,皆不服,哗然欲起。
君闻,往候,徐数隶罪,收去。
曰:「微君,殆不济」。
双林傅大士道场,岁输供至二百万缗,提点刑狱元积中欲尽以助公,君持不可,犹取七十万,然双林赖是不为墟。
民有以财雄其里中、私货禁物者,君忽出令曰:「往某民室,取某物几何」。
民不得逃,物若合契,咸以为神。
秦固监兵润州,其子勉,君妹之婿也。
勉死,家常有怪扰人,会君道润,止固家,三日阒然。
君适登舟,怪已复。
忠武军推官、知武当县
县濒汉,数溃堤,君教民以大竹络石为岸,高五丈,方冬下之,明年水至,无患。
武当山诸葛孔明,俗以清明数百人为社祠神,以侈相夸,或格斗死。
君因其俗,加约束,争为衰。
著作佐郎、知安吉县
岁饥,籍富家出食流民,所活以千计。
将代,民诣郡及使者言:「古之循吏,所去见思。
我曹于陈君,不待去而思,思其将去而不乐也」。
使者知其才,命摄华亭,且俾求前令张若济罪。
君不愿,使者怒,徙摄寿昌
日与其僚饮酒,寻山水,作诗百篇,率以「县小为官乐」冠之。
王介守湖,请使者曰:「安吉不可以无陈君也」。
乃得归。
道闻其系囚众,以旦至邑,遽阅牍。
有竞渡殴人死,至系百人者,且情得矣,即械应法者于州,馀悉遣。
至暮,庭为虚,人欢舞。
天目山水溉一邑,其附山六乡为防专利,而下二十一乡请决堤。
主簿刘璹视之,千馀人拥璹斗堤下,璹走还。
君徐以他事至旁佛舍,召六乡老人谕散之,与约决堤三日,慰二十一乡民。
老人唯争趋令,而溪悍猛,既决,则三日不能复,下乡用穰。
朝廷初以七十五等定家业,均役钱。
使者君立浙西法,而翰林沈公括方察访二浙,遽言于朝,挽与俱,遂推其法浙东。
部使者交荐,监杭州市易务兼市舶司
以劳迁秘书丞太常博士,服五品,差通判信州
未行,丞相苏公颂方尹开封,引以知左军巡判官事。
又差通判扬州
或欲穿渠龟山,南径洪泽,以避淮波者,疑下有石,不可凿。
使者复属君,君言可凿。
渠成,民便之。
屯田员外郎,改朝奉郎管勾京东排岸司
时拓西疆,又擢通判秦州,未行,权度支
且用矣,会有以君扬州释寄杖事为言者,由是罢去,拘催两浙市易贷钱。
继丁仁寿、通直忧,服除,管勾成都府转运司文字。
有飞语井研宗道取井户金,会宗道在府,使者遽遣搜橐,得金,盛怒,欲自掠讯。
君言:「匿名书勿治,而金何必井户物?
苟未白,以属吏可也」。
后所司言,金有从来。
王子文霍唐臣张尧士赵衮以治郡亡状得罪,诏大中大夫以上,以岁举堪知州一员。
门下侍郎许公将首以君应,诏差知邛州事。
丞相吕公大防范公纯仁,亦寖知君,复欲用矣,会君以疾致仕。
元祐四年十一月庚午卒,以某年月日葬于某县某原。
娶张氏,德安县,有淑德,先君二年卒。
二子:琦,瀛州推官、知临江军录事参军
珌,举进士,志艺甚修。
而琦问学有才智,干其蛊者也。
三女:嫁朝请郎曹易、西头供奉官曹暟、左侍禁曹习,而习妻蚤卒。
孙男伯群、仲寔,女一人。
君为人岂弟敏彊,会亲族,喜宾客,轻财重义,胸中洞然。
少贫贱,刻意于学,夜不寝床,置足水中以警寐,故蚤以文辞,有场屋声。
东明刘温奇之,使其子槩等师焉。
槩后试礼部第一,知名云。
铭曰:
以此其志,则无不可成也,命不与期;
以此其才,则无不可能也,位不得为。
何以信此于时耶?
曰:有大君子者数人焉皆知之,君尚何悲!
武当山 北宋 · 李廌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九
仆闻武当为名山旧矣。
元符改元之二年,屠维单阏,自酂之平陵
越明年,上章执徐
正岁元日,自平陵往游。
世家古郑,故自以为太华逸民,而均阳南乡古郡,于是设平陵丈人为对问,以赋其事云。
太华逸民适乎南乡,值平陵丈人植杖道周,敬修容而问焉,曰:「仆旅荆州,历楚囿,按载籍,诹耆旧。
游遨凤阙,啸傲岘首。
睨碑征南之坂,扪鹿习池之岫。
策箠垭之巘,饮马双池之浏。
虽清润之可喜,实奇雄之未觏。
比溯沧浪,至于郧郊。
卧冈走阜,复沓平坳。
布若聚米,沸若翻涛。
藏溪隐木,险于幽都
夹汉为堑,隘比成皋
邑或岩于郑制,兽或强于齐獳。
虽弗逮乎雁门,已可方于虎牢。
第陵陆之可践,恨形势之非豪。
何一山之巨丽,俯列岫以弥乔。
卓荦倔起,造天其高。
如凤于翼,如麟于毛。
如人之杰,如士之髦。
居众莫掩,拔于其曹。
吾弗知其何山也耶」?
丈人曰:「此吾邦之武当也。
惟兹奥区,叟之所详。
天枢随旋,四七相望。
寿星步之角亢曰寿星。),乾纬是纲。
天根昭回,抵于龙亢(氐为天根。)
苍龙左角,距夫明堂(房心为明堂。)
下临豫野,故韩之邦。
自河及荆,绵亘沮漳。
方城为郭,汉水为隍。
楚以之为北鄙,晋以之为南乡
河汾沃翼,叔虞之唐。
重耳之主盟,此周室之所疆。
筚路启林,芊熊允荒。
泊变夷而为夏,辄由子而自王。
东姬不兢,霸府代强。
载书歃血,胥会衣裳。
乃封邮之徼境,惟奔命之靡遑。
干戈间兴,以争寻常。
介二邦之两间,兹屡为乎战场。
秦噬六国,拊背扼吭。
席卷方舆,括于一囊。
韩社既墟,徙治南乡
卯金典午,下暨齐梁
侨立始平,名诬实违。
郁悒百代,今遘盛时。
以圣继圣,七叶重熙。
西越流沙,东渐嵎夷。
北抚幽都,南控雕题。
际天所焘,率郡县之。
南乡之故民,其苗裔之所遗。
陶冶道化,旧俗丕移。
昔尚豪夸,侈靡以嬉。
今服礼训,惟俭惟仪。
昔喜任侠,使气敢为。
今乡义方,谨畏自持。
知射利之去本,咸尽力于耘菑。
悟渔猎之暴殄,悉弦诵于书诗。
此并山之民,其风声性习之梗概也。
兹山曰参,设险自古。
或曰天中,气之所祖;
或曰仙室,以真灵之攸处。
繄汉皇之访仙,遂名之以为武。
自我朝之御极,常默辅于民主。
嘻为祥风,嘘为时雨。
薰为丰年,兼此荆豫。
上原下隰,坟垆壤土。
千流秩秩,膏我黍稌。
漆千章其幽幽,万国其膴膴。
水浮艅艎,云积廪庾。
良功纤纩,无苦絺纻。
贡篚输筐,充牣王府。
农服先畴,市藏大贾。
扰畜皆蕃于五㹀,素封或比于万户。
惟静重而安宅,故无私而利溥。
此并山之地,其土宜物性之饶美也。
子尝穷山之所以为山乎?
肇自混茫,初有太极。
腪胚结融,元化埏埴。
清浊判剖,坤阖乾辟。
大块载持,以土与石。
磅礴两仪,天地之骨。
无山其间,何恃为力。
彼佛藏之文,暨道家之书,辨须弥与铁围,矜蓬莱方壶
或以为西天之所治,或以为列仙之所居。
既莫究其信诞,又安议其有无。
盍考职方所纪,舆地之图。
天孙惟东,旁带医闾。
龟蒙云亭,邹砀之罘。
祝融司南九疑苍梧
五岭延袤,百粤三吴。
金天太白,股引天都。
终南褒斜,连亘坤隅。
冀方常山上党飞狐
天下之脊,燕翼之郛。
太室轩辕,四顾诸夏。
太行伊阙,襟带洛社。
各据方而称岳,以形势之可诧。
观此山之形势,敢论岳以谕借?
勿论岱宗,能小天下。
儗秀厚于恒嵩,埒清雄于衡华。
可颜行而差肩,或并驱而方驾。
彼设位之既尊,此宜处乎流亚。
昔吾子之所观,徒阘葺于千里。
蔽翳者岵,童颠者屺。
蜀者特寡而茕茕,峄者属连而靡靡。
袭至于三者,惟名之以陟;
成止于一者,惟名之以陟。
密则其奥也,如堂之可处;
盛则其袤也,如防之禦水。
曰章者下欹而上正,曰隆者宛中而四起。
虽大而卑也,以陂陀而为扈;
虽众而小也,以琐细而为岿。
厥类参差而不一,是皆界邱而逦迤。
大顶居中,众山来宗。
屹如长人,抚摩诸峰。
获附丽而迩者,遂夤缘而亦崇。
却顾丑夷,莫之与隆。
傍立而九,若分职佐理者,曰卿寺之列;
前向而三,若视品同秩者,曰槐府之公。
侍侧若承颜而温敬者,则以为世子
居内若俪体而顺附者,则以为后宫。
主簿者,曲奉有文墨小有司之意;
将军者,岞崿有介胄不可犯之容。
堆曰万斛,若仓箱之积;
崖曰灶门,若膳羞之饔。
锐前端方若柱史,则惟笔锋;
拥后合沓若车骑,则惟五龙。
曰朝趋者,或右或左,或南或东。
若子男,若附庸。
若臣若属,若宾若从。
若冕弁剑履之序立,若旗斿和鸾之会同。
此三十六峰之形,嶪嶪乎与五岳之同伦也。
泛观兹山,韵粹气整,巑岏奇峰,巀嶪峻岭。
植若宿邸之主,隐若塞门之屏。
腾凌阆风,灭没倒影。
斗柄垂焉而可挹,日御过焉而莫骋。
俯其陉则截然而断下,欲临乎无地;
仰其则耸然而上升,恐靡乎有顶。
参斗龙湫,宅于绝境。
括苍鉴湖,同太华之玉井。
云移一勺,可雨万顷。
浸脉千仞,下为天池
天池洑流,瀵乎严陲。
悬若匹练,散为明玑。
飞流溅沬,走派成溪。
黑谷冥冥,翠壁巉巉。
笮栈履空,缭通下岩
径若穷而复永,石欲堕而相衔。
枞桧栝柏,豫章楩楠。
万年莫曳,匠石所瞻。
茑萝轸轕,筱簜紏搀。
细大蓊郁,紫翠相参。
蔽亏掩苒,曛昼凝岚。
林集孔翠,穴产鸾鷟。
鴥晨风,击鸷鹗。
菊花黄鹄,轮目异鹊。
息运海之鹏,巢唳天之鹤。
蔚然蓬蒿,棼然丛薄。
亦有乎抢榆之鸠,啄场之雀。
鹙鸧徘徊,乌鸢栖托也。
赤草楂蘖,丑石硗确。
玄熊嗥,苍兕攫。
虎吟风而振迅,豹隐雾而溟漠。
啮铁芒毛之貊,啖兽锯牙之駮。
介然之蹊,坦然之壑。
亦聚沐猴,亦隐狐貉。
鼪飞而鼯啼,鹿奔而兔跃也。
天地宝藏,振古逮今。
璞韫万镒之玉,矿化三品之金。
璨璀琅玕,陆离璆琳。
丹砂纳锡,文犀为琛。
芬芗而盈畹,赩翕以成林。
紫蔓玉膏,则有仙花之薯;
缥茎雪指,则有肖人之参。
檿桑簬楛,可以足武库之弧矢;
梧桐杞梓,可以中清庙之瑟琴。
若乃据洞谷之胜,玩林泉之幽。
暑袗芰制,寒拥羊裘。
饭糗以为食,捽茹以为羞。
砺齿漱石,欲涤耳则枕流
著书自怡,遁世无求。
此癯儒肄业,而岩以孔子为名者也。
悲朝菌之晦朔,慕灵椿之春秋。
媾龙虎于丹鼎,饵日月于玉楼。
广成,揖浮邱
蜕迹林壑,于焉淹留。
此戴生不返,能继徐福之迹;
关合求道,终从藏史之游。
幼安希夷之徒,各以其居而名其岩也。
面壁作观,问法立雪。
观堕空之落蕊,悟澄潭之印月。
境静心虚,身闲相绝。
不染色空,究竟生灭。
此忠公安禅定之心,玄奘注释经之说。
而七师佛子之徒,各以其居而名其岩也。
飞锡御风,随锡而东。
葱岭,踰崆峒。
来驻于兹,若将从容。
神祈徙处,回雁南峰。
锡推狼峤,故岩遂空。
此思大之禅庵也。
苾刍诵经,有叟曰听。
曰吾非人,实处东溟。
敢献宅室,为师户庭。
潭空岩出,上下杳冥。
此俞公之龙室也。
凡兹诸岩,或完或隳。
怅昔人之安在,弃旧隐以如归。
或苍苔之封户,或垂蔓以穿扉。
匪直时迁而事异,抑亦物异而人非。
但馀梵宫,炫焕翠微。
碧瓦鳞布,朱栏翚飞。
盖故唐太一延昌之旧刹,萧代二帝用以奉国师之隆仪。
宋太宗,益宏故规。
锡以宸翰,耀于璇题。
定陵昭陵,复宠贲之。
天章日星之集,拓宝文龙鸾之碑。
湛恩波于河汉,粲光华于斗奎。
草木欣荣,天龙护持。
裕陵妙天人之学,听臣民之祈,诏其道场,俾奉禅耆。
多方开士,海会云栖。
四后之德,民曰惟宜。
与山俱传,与天斯齐。
此皆山中之故事,图经之所纪,吾子可阅而知者也。
虽然,书生执迂,方册是取;
乌知简编,笔削罔据。
惟咨故老,折證古语。
图经可恨,弗载真武
虽祀烈威,名字弗著。
子其志之,传信自汝。
惟昔神君,隐耀屏处。
实练阴阳,游息洞府。
惟勇义而果德,誓馘毒而禦侮。
功闻玄天,白日仙去。
上帝将之,升列四辅
统虚危而肃杀,直元枵之凝冱。
蹑灵蔡以静镇,驰率然而猋怒。
宝旌六纛,天驺万旅。
玄冥奉舆,丰隆先路。
巨灵右戎,夸父为御。
伐鼓昆崙,弭节玄圃。
敷福施刑,调节寒暑。
游徼下方,归侍常所。
时顾旧山,千载旦暮。
当考玉文,祠以琳宇。
无文咸秩,矧此宜举?
祀典报功,匪私其人。
捍灾禦患,兴雨致云。
式功垂于后世,盛德感于蒸民。
事虽既往,其迹已陈。
利及方来,其泽日新。
民俎豆之,其情则亲。
抑有太山之麓,大川之滨,国为祗而载祀,实异时之名臣。
钱塘之潮汐,乃胥门伍员
洞庭重湖,惟伏波与灵均
寿亭享于玉泉,西乡祠于津。
制一江于灌塴,祭冰子而自秦。
南州孔明,乃威力之兹神。
伟欤是公,惟人之龙。
夭矫玩世,卧于西隆。
游心羲皇之域,味道之宫。
鄙千驷,轻万钟。
阿瞒之大猾,藐景升之狂童。
系用舍于彼天,閟经纶而弗庸。
何玄德之合契,因徐子以为容。
却虽再而犹顾,我幡然而肯从。
曾不陋乎庸蜀,欲俪迹于汉中
砺一州而抗八,卒鼎峙以争雄。
观夫戴后牧民,抚军董国。
以义行仁,以刑辅德。
喜焉以礼乐为具,怒焉以干戈为饰。
托孤不欺,无愧于曲阜
行罚无怨,愈贤于骈邑。
驭英雄则奋其武,登隽良则庞蒋善其职。
兵衔恩而效战,木运粮而足食。
决筹算于帷幄,付笑谈于巾帼。
弥年耕渭而卒走仲达五月渡泸而屡禽孟获
功高任重,心劳身瘠。
委尘编之国诫,遗涛江之阵迹。
公归九原,德名弥白。
予观此山,去天咫尺
名曰太岳,必以峻极。
储英毓秀,宜产贤特。
岂是公之生也,于焉而降神;
及厌世而归也,于焉而庙食。
同符甫申,可贯今昔。
与荆蜀之共祀,非宇宙之异域。
故威烈之殊号,乃武灵之同迹。
愧文献之莫徵,矧人神之敢惑!
今天子治鉴太清,道法自然。
合明于日月,体德于乾坤。
文德充四表,武节畅八埏。
仁动植,昭天渊。
丰登属续,珍符罗骈。
神玺出地,荣光烛天。
山中之民,或以谓瞻象瑜之烜耀,与卿云之渺绵。
岩出器车,涧流醴泉
盖以当五百岁之运,迈七十二君之前。
薮有四灵之畜,贡有三脊之菅。
是宜举巡狩之典,稽封禅之篇,嘉告丕绩,升中名山。
辑圭瑞,奉牲牷。
泥金检玉,燎槱升烟。
市纳贾,邦兴贤;
考律历,礼高年。
虽驻跸于方岳,亦望秩于山川。
惟吾民之望幸,岂此山之无传。
惟吾子其赋之,以俟夫采诗之官」。
太华逸民曰:「诺,仆将言」。
于是结衽蜡敝,屣披荆榛,褰裳泉石。
缘云而升,弗遑食息。
趼足龟手,悸心殚力。
遍诣其处,浃日乃悉。
归谓丈人,叟语可绩。
告成纪功,词臣有职。
草野贱儒,所不敢识(《济南集》卷五。又见光绪续辑《均州志》卷一五。)
张周韩侍御迁居北市示诗次韵 宋 · 葛胜仲
 押词韵第四部
神羊厌峨冠,铜虎出分土。
一区久未卜,薄遽归无所。
寓居得爽垲,众口粗安堵。
委怀荣槁外,长歌乐韶武。
自言倦霜台,笔端有萧斧。
毋宁乞小愒,松菊问衡宇。
未看武当山,聊踏南梁鼓。
浮生皆寄耳,莫作飘流苦。
要津况虚位,掀腾在仰俯。
政恐尺一来,均人隔绥抚。
天柱峰 宋 · 高本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祥风自天来,吹我游紫清。
高高著天起,巍然一柱连天撑。
岩有三十六,涧有二十四,隐映七十二朵芙蓉青。
丹梯贯铁锁,十二楼五城
压穿鲸鳌背,幻出龙凤形。
鸾鹤亦驯扰,猿猱不能经。
于菟式长啸,我来一时鸣。
古来仙人据其上,往往白日皆飞升。
我来适清和,云朗天亦晴。
初望一天门,碧涧水落冰泠泠。
再登二天门,瑶草葳蕤杂敷荣。
三登三天门,云雾翕欻飘金茎。
须臾望绝顶,身在空中行。
西望昆崙,黄河一线天瓢倾。
东望蓬岛,半勺绿水浮沧溟。
手撚日月弹丸子,足踏震霆岩下惊。
夫人若果住天上,附耳若可低低声。
华嵩恒泰左右先后若朋辈,诸山培嵝在下何伶仃。
八表望不极,因之望神京。
神京遥遥几千里,双目掣电心悬旌。
神君端居面东瀛,黄金铸屋玉作楹。
赤蛇鼓鬣,黑龟效灵。
旌旗招摇,森然列星。
敬将一瓣香,上诉神君听。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襄阳府,武当山
凌一源道人 南宋 · 楼钥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知君曾住武当山,更解寻幽灊皖閒。
老矣无缘穷胜处,但思归去卧乡关(以上《攻愧先生文集》卷一○)
邵武军锦山真武宝庆元年 南宋 · 幸元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四、《松垣文集》卷六
镇天真武灵应祐圣福德真君,赵姓之始祖也。
春秋时晋景公肆虐于赵括,而有披发及地之梦。
赵君冀代,正北代也。
今之塑绘真武像者,必披发而称北方真武,则属景公所梦昭昭矣。
真武之威烈,在本朝之先,不见于史传,而于本朝始显者是耳。
孙镇天下,则鼻祖天也。
天子秉威福之权,而日月之明,不覆盆之下,世人不能隐慝美淑。
真武司威福于天,隐微不遗,所谓假以溢我之后嗣耳。
真君发迹于均州武当山,显灵于昭武之云锦山
云锦去城五十里,高五之一。
其方如屏,云雾常覆其巅。
山之腰有泉,曰龙井,清冷甘寒,雨旸祈祷辄应。
道峰耸于后,鹤山翔于前,左曰仙羊岩,右曰仙鹅岫。
万碧拱立,环视四十里。
古老递传为真君灵境。
嘉定辛巳,疫疠大作,士民祷应如响,相率以创寺宇。
光化签判赵君汝训实董其役。
壬午甲申,像貌殿宇门庑各以叙就。
宝庆元年春正月,命开山道士充栋泰林元俊不远数千里,入武当迎致香火,守帅李公与檄以归。
由是昭武人愈孚愈敬。
赵君既官于酂,余偶,实邻也,以书来属予记。
余惟景公之梦,搏膺而踊,坏大门及寝门而入。
景公惧,又坏户焉。
真君之勇猛,在春秋已如此,其为武当之神何疑。
道家者流莫之考据,撰其诡说以诬世,谓真武净乐国王之子,母曰善胜皇后,梦吞日光,而生于开皇年间
开皇乃隋文帝之年号也,净乐国予不知隋时有无,纵若有焉,遐方绝域,其配未必有皇后之称。
又《真武实录》,以黄帝紫云五十七年飞升。
夫纪年有号,自汉武帝始,黄帝安得有「紫云」之称?
日者京漕盖公大卿命余作《襄阳宝林观记》,业已辨之详悉。
闽、汉辽邈,真武由来,或未之知,辄重述其所以然,俾刻之石。
赵君天族也,真君耳孙之支也,宜其孚敬之笃焉。
赠玉隆王直岁游武当山 南宋 · 白玉蟾
西山猿啼啼不己,千岩万壑绿烟起。
杖头挑月过潇湘,去饮清阳涧下水。
清阳涧上五龙池,池边落叶不敢飞。
太玄真人去未归,七十二峰空斜晖。
峰头有人名叻火,洞泉飘出松花老。
他年君自武当回,惠我数枝石灯草。
题壁二首 其二 南宋 · 胡叔阳子
 押词韵第七部
奉崇香火若君难,莫把经文作戏言。
儿女损休都管尽,明春速入武当山(元《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卷一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宋端平年间,有道人谈相,到吉州胡师朔家。胡君云:“某有弟叔阳,平生作某事不善,某事不善,如见,幸警劝之。”道人到叔阳家,屏左右,历历言之平生不善,劝以迁过。叔阳敬信,出其爱女,令相,道人曰:“是鬼婆婆,亦宜修善。”时叔阳腰有大绦,道人觅之,即与不吝。明日复返。踰日又觅叔阳身上道服,复与之。明日又以返。又数日,见其女所簪皆金器,道人萌意欲求之,女见其前次累觅累还,悉拔以遗,道人遂去不复来矣。人皆窃笑,叔阳信之愈笃。叔阳二子夜题诗于厅壁云云,叔阳大喜,即分付家事,遣妾为尼,包中披衲出郡,打无为拟往武当,时道梗未遂行。二子偶阋墙,幼子首前诗之故,叔阳大悔,遂归,仍以尼归为妾。)
满江红 其一 丁丑均州武当山1217年 宋 · 李曾伯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
镇日山行,人倦也、马还无力。
游历处,总堪图画,足供吟笔。
涧水绿中声漱玉,岭云白外光浮碧。
信野花、啼鸟一般,今方识。

真可羡,林泉客。
真可叹,尘埃役。
想希夷冷笑,我曹踪迹。
七十二峰神物境,几千万壑仙人室。
待身名、办了却归来,相寻觅。
雷阳父序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一、《潜斋集》卷六
武当山介均、房两州之间,凤鸾岿然于武当之后。
清雰泠飙,朝霞沆瀣,峻绝不可攀企,盖人迹之所罕及也。
方外士雷阳父年十五辞谢交旧,蹑其巅而庐焉。
居六年,忽焉若与神人遇,授之神符、《易》象数,使之下人间活众生,俟十年尽责业而后至。
阳父归试其法,则麾叱鬼神,嘘呵风雨,无不如意,至于谈吉凶、验福祸,特其游戏馀技耳。
诚若是,亦异矣哉!
桃源何许,世异晋秦,丹霞如故,不知桑田沧海至今几变。
神仙渺茫,不可复诘,凤兮凤兮,吾衰久矣,安得高歌以从楚狂之后邪?
明年春,阳父将行践前盟,于其行也,为之书,以识他日。
武当山孙道士二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云龙风虎正经纶,长啸归山作道人。
千古武当丘壑在,纷纷高位几全身。
武当山孙道士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汉祚虽开四百基,诸将竟何之。
谁如四皓商山去,明月一天餐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