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甜水站道中 明 · 崔演
五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北岳残城在,东峰古塔崇(北有娘娘城。东立白塔。)
行经甜水站,乡思付冥鸿。
杜少陵秋兴八首。呈林注书大树名亿龄 其二 明 · 严昕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十省堂集下
岧峣北岳西山,万屋参差两麓间。
钟鼓清声宵在殿,烟云佳气晓通关。
文章投笔输新手,勋业弹冠愧旧颜。
荏苒年光秋又晚,一生心计减鹓班。
寓兴 明 · 尹铉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菊涧集卷下
天低北岳行云逗,树密前村夜月阴。
事业诗书空远大,任将天地入高吟。
申博士(濩) 明 · 申光汉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企斋集卷之五关东录
东峰北岳,骆洞缭而西。
皂盖出当路,白云归满栖。
只应无客到,不遣使人迷。
时有投诗子,琼琚满袖携。
广文期不至。次韵相示。予仍复次壬戌二月 明 · 卢守慎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稣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溪涨南溟阔,峰纡北岳崔。
径思寻石涧,无处觅吹台。
雨叶翻仍覆,风扉掩复开。
平生未识字,谁肯醉相陪。
诸公皆有和诗。即依韵更示(七首。) 其二 明 · 崔演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愧趁时名爵禄干,日随群彦共杯盘。
东华尘暗缁衣化,北岳猿惊蕙帐寒。
那合禁筵经幄侍,秖甘蔬粝腐儒餐。
分明昨夜江湖梦,个个渔舟点浅湍。
正德十三年戊寅春。友人安顺之(处顺)弘文博士归养。特除求礼县。诸友皆歌咏其行。予亦述怀以赠(出安顺之己卯诸贤诗帖) 其九 明 · 黄孝献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德阳遗稿补遗
交游十载中,世事转悤悤。
去住情无奈,愁欢意不同。
南江流浩浩,北岳直丛丛。
泪目看归鸟,烟云断碧空。
次珍山东轩 明 · 宋麟寿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圭庵先生文集卷之一
山围水抱地幽偏,经始官居问几年。
瘠土租庸宜薄矣,孤村生业可叹焉。
销愁最爱南溪涨,拄笏还怜北岳烟。
无事定应开眼懒,忙缘夜短昼分眠。
夏夜戊申六月 明 · 卢守慎
 押蒸韵 出处:稣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残阳积威势,入夜昏气乘。
精神散不集,焉知有股肱。
欹枕梦非梦,美人呼不应。
二更戍角鸣,清露滴我膺。
星河动北岳,菜圃凉飙腾。
稍喜息燕雀,况屏营营蝇
是时始自适,致有爽气澄。
我欲读我书,畏热不敢灯。
翛然但整襟,中心靡损增。
彼为利孳孳,终身抱炭冰。
予虽得少康,鬼神那可恒。
明朝万事出,赤日东方升。
北岳 其一 明 · 柳希春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出处:眉岩先生集卷之二
陟巘今升昔未曾,众峰眼底尽盆瓶。
南海连天观亦熟,从今可进鲁邹庭。
北岳 其二 明 · 柳希春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眉岩先生集卷之二
曾泛南溟亿丈深,如今又上最高岑。
蹄涔邱垤那堪睹,始识当年心。
春日。与村好登北岳。争鹄 明 · 林亿龄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石川先生诗集卷之四
村远明花树,山虚彻鼓声。
兴阑扶醉下,明月逐人行。
国风·唐风 (今山西省太原一带
陆曰:唐者,周成王之母弟叔虞所封也。其地,帝尧夏禹所都之墟,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其南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因改为晋侯。至六世孙僖名司徒,习俭约遗化,而不能以礼节之,今诗本其风俗,故云唐也。)
蟋蟀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之遗风焉。
在堂,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一章)

在堂,岁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二章)

在堂,役车
今我不乐,日月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三章)

按:蟋蟀三章,章八句。
七谏 其五 自悲 西汉 · 东方朔
愁勤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閒兮,心沸热其若汤。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余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
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铄金
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沾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外淫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闻南藩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
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桢。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捐御膳吏禄天凤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盖以天下养焉。
《周礼》膳羞百有二十品,今诸侯各食其同、国、则;
辟、任、附城食其邑;
公、卿、大夫、元士食其采。
多少之差,咸有条品。
岁丰穰则充其礼,有灾害则有所损,与百姓同忧喜也。
其用上计时通计,天下幸无灾害者,太官膳羞备其品矣;
即有灾害,以什率多少而捐膳焉。
东岳太师立国将军保东方三州一部二十五郡;
南岳傅前将军保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
西岳国师宁始将军保西方一州二部二十五郡;
北岳国将卫将军保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
大司马保纳卿、言卿、仕卿、作卿、京尉扶尉、兆队、右队、中部左洎前七部;
大司徒乐卿、典卿、宗卿、秩卿、翼尉光尉、左队、前队中部右部,有五郡;
大司空保予卿、虞卿、共、工师尉列尉、祈队、后队中部洎后十郡;
六司六卿,皆随所属之公保其灾害,亦以十率多少而捐其禄。
郎、从宫、中都官吏食禄都内之委者,以太官膳羞备损而为节。
诸侯、辟、任、附城、群吏亦各保其灾害。
几上下同心,劝进农业,安元元焉(《汉书·王莽传》中)
策群司始建国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岁星司肃,东岳太师典致时雨,青炜登平,考景以晷。
荧惑司悊,南岳太傅典致时奥,赤炜颂平,考声以律。
太,白司艾,西岳国师典致时阳,白炜象平,考量以铨。
辰星司谋,北岳国将典致时寒,玄炜和平,考星以漏。
月刑元股左,司马典致武应,考方法矩,主司天文,钦若昊天,敬授民时,力来农事,以丰年谷。
日德元厷右,司徒典致文瑞,考圜合规,主司人道,五教是辅,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
斗平元心中,司空典致物图,考度以绳,主司地里,平治水土,掌名山川,众殖鸟兽,蕃茂草木(《汉书·王莽传》中)
冀州(《水经·荡水注》,《艺文类聚》二十八作「游居赋」) 其一 东汉 · 班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
夫何事于冀州,聊托公以游居。
历九土而观风,亦悯人之所虞。
遂发轸于京洛,临孟津而北厉。
想尚甫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
既中流而叹息,美周武之知性。
谋人神以动作,享乌鱼之瑞命
赡淇澳之园林,善绿竹之猗猗。
常山之峨峨,登北岳而高游。
孝武之乾乾,亲饰躬于伯姬
建封禅于岱宗,瘗玄玉于此丘。
遍五岳与四渎,观沧海以周流。
鄙臣恨不及事,陪后乘之下僚。
今匹马之独征,岂斯乐之足娱?
且休精于敝邑,聊卒岁以须臾(《艺文类聚》六,又二十八,《初学记》八)
白石神君碑光和六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四
盖闻经国序民,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祭有二义,或祈或报,报以章德,祈以弭害。
古先哲王,类帝禋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建立兆域,修设坛屏,所以昭孝息民,辑宁上下也。
白石神君居九山之数,参三条之壹,兼将军之号,秉斧钺之威,体连封龙,气通北岳,幽赞天地,长育万物,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终朝日,而澍雨占洽。
前后国县,屡有祈请,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犹自抱损,不求礼秩。
县界有六名山,三公、封龙、灵山先得法食,去光和四年三公守民盖高等,始为无极山诣大常求法食,相县以白石神君道德灼然,乃具载本末,上尚书,求依无极为比,即见听许。
于是遂开拓旧兆,改立殿堂。
营宇既定,礼秩有常,县出经用,备其牺牲,奉其圭璧,洁其粢盛,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敬恭明祀,降福孔殷。
故天无伏阴,地无鲜阳,水无沈气,火无灾燀,时无逆数,物无害生,用能光远宣朗,显融昭明,年谷彀岁,百姓丰盈,升五钱,国界安宁,尔乃陟景山,登峥嵘,采玄石,勒功名。
其辞曰:
岩岩白石,峻极大清。
皓皓素质,因体为名。
惟山降神,髦士挺生。
济济俊乂,朝野充盈。
灾害不起,五彀熟成。
乃依无极,圣朝见听。
遂兴灵宫,于山之阳。
营宇之制,是度是量。
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匪奢匪俭,率由旧章。
华殿清闲,肃雍显相。
玄图灵像,穆穆皇皇。
四时禋祀,不愆不忘。
择其令辰,进其馨香。
牺牲玉帛,黍稷稻粮。
神降嘉祉,万寿无疆。
子子孙孙,永永蕃昌(《隶释》三碑本)
两都赋 其二 东都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四、文选卷一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
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
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
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
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时岂泰而安之哉?
计不得以已也。
吾子曾不是睹,顾曜后嗣之末造,不亦暗乎?
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
监于太清,以变子惑志
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
天人致诛,六合相灭。
于时之乱,生人几亡,鬼神泯绝
壑无完柩,郛罔遗室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
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以来,未之或纪。
故下人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监
乃致命乎圣皇
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
皇图,稽帝文。
赫然发愤,应若兴云。
霆击昆阳,凭怒雷震。
遂超大河,跨北岳
立号高邑建都河洛。
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
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系唐统,接汉绪
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岂特方轨并迹,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
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
君臣初建,人伦寔始。
斯乃伏牺氏之所以基皇德也。
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
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
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
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
不阶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
克己复礼,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
宪章稽古,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
案六经而校德,眇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而帝王之道备矣。
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
盛三雍之上仪,脩衮龙之法服。
鸿藻,信景铄
扬世庙,正雅乐。
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
乃动大辂,遵皇衢
省方巡狩,躬览万国之有无。
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烛幽。
然后增周旧,脩洛邑。
扇巍巍,显翼翼。
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
于是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
奢不可踰,俭不能侈。
外则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为沼。
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
制同乎梁邹,谊合乎灵囿。
若乃顺时节而蒐狩,简车徒以讲武。
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历驺虞,览驷铁。
嘉车攻,采吉日。
礼官整仪,乘舆乃出。
于是发鲸鱼,铿华钟。
登玉辂,乘时龙
凤盖棽丽,和銮玲珑。
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雨师汎洒,风伯清尘。
千乘雷起,万骑纷纭。
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羽旄扫霓,旌旗拂天
焱焱炎炎,扬光飞文。
吐爓生风,欱野喷山。
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
遂集乎中囿,陈师按屯
骈部曲,
勒三军,誓将帅
然后举烽伐鼓,申令三驱。
輶车霆激,骁骑电骛。
由基发射,范氏施御
弦不睼禽,辔不诡遇。
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
指顾倏忽,获车已实。
乐不极盘,杀不尽物
马踠馀足,士怒未渫。
先驱复路,属车案节。
于是荐三牺,效五牲。
礼神祇,怀百灵。
觐明堂,临辟雍
扬缉熙,
登灵台,考休徵。
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
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西荡河源,东澹海漘
北动幽崖,南耀朱垠
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
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
莫不陆詟水慄,奔走而来宾
遂绥哀牢,开永昌
春王三朝,会同汉京
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
内抚诸夏,外绥百蛮。
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云龙之庭。
陈百寮而赞群后,究皇仪而展帝容。
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列金罍,班玉觞。
嘉珍御,太牢飨。
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
陈金石,布丝竹。
钟鼓铿鍧,管弦烨煜。
抗五声,极六律。
歌九功,舞八佾。
韶武备,泰古毕。
四夷间奏,德广所及。
僸佅兜离,罔不具集。
万乐备,百礼暨。
皇欢浃,群臣醉。
降烟煴,调元气。
然后撞钟告罢,百寮遂退。
于是圣上睹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惧其侈心之将萌,而怠于东作也,乃申旧章,下明诏。
命有司,班宪度。
昭节俭,示太素
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
抑工商之淫业,兴农盛务
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女脩织纴,男务耕耘。
器用陶匏,服尚素玄。
耻纤靡而不服,贱奇丽而弗珍。
捐金于山,沈珠于渊。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
形神寂漠,耳目弗营
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
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献酬交错,俎豆莘莘
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登降饫宴之礼既毕,因相与嗟叹玄德,谠言弘说。
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
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
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
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
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秦岭九嵏,泾渭之川。
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
建章甘泉,馆御列仙。
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
太液昆明,鸟兽之囿。
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游侠踰侈,犯义侵礼。
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
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
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
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
逡巡降阶,惵然意下,捧手欲辞。
主人曰:复位,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
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斯诗!
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
匪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
小子狂简,不知所裁。
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
其诗曰(云云)
北巡颂 其一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元和二年正月,上既毕郊祀之事,乃东巡出于河内,纳青、兖之郊。
冀州,礼北岳,登中山,天帝观神农,将省阳谷,相天功。
巡东作,圣泽流浃,黎元被德,嘉瑞并集,乃作颂(《初学记》十三,《御览》五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