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奏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1043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七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臣等窃见用兵之处,诸军内若有指挥使员寮得力,则不唯训练齐整,兼临阵之时,各能将领其下,士卒方肯用命。
若人员不甚得力,则向下兵士例各骄惰,不受指纵,多致退败。
显是军气强弱,系于将校
今来边上诸军人员甚有年老病患,全不得力之人,兼更有见阙人数不少,若不早行选择,则恐将来依前误事。
臣等欲乞朝廷,于都知押班及近上内臣内,选差谙历边事者三员,内二员往陕西路,一员往河东路,计会逐处经略部署司,勾集管下屯驻、驻泊、就粮诸军人员同共拣选。
如内有年高、脚手沉重,并疾患尪弱、不堪披带,及愚戆、全无精神、不堪部辖者,并开坐申奏。
内屯驻驻泊人员,一面发遣赴阙,别与安排。
所有就粮指挥人员,即更于逐人名下各令指射愿管厢军去处闻奏,仍勒在本营听候朝旨。
候拣选毕,即据指挥见阙人数,便于诸军十将以上拣选曾有功劳者,并武艺高强得力之人,升一两资,给帖权管。
候将来转员,却依本资叙迁。
所贵将校得人,士卒增气。
范仲淹、臣韩琦
奏乞于散直等处拣有武勇心力人1043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四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臣窃知散直下班殿侍内,甚有经历、吃得辛苦之人,可以边上使唤。
乞特降指挥殿前司,于散直下班殿侍内拣选或有心力,并具姓名闻奏,当议再行拣选。
内曾有过犯人,如武勇出伦,亦别具姓名闻奏。
本班人员不得抑遏漏落,当行勘断。
其拣到人数,别分等第。
内上等人及识文字者,差在阙人员处,权管勾当
三周年无过犯得力者,令逐处保明奏取旨,使与转三班差遣权管,与依转员例,递迁安排。
有功劳者,特行升擢。
大段胜于年老转员之人,有误战敌。
缘西北事大,常须先选人在军中使唤,以备边事。
答诏谕以文彦博泾原对徙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范文正公集补编》卷一、《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卷二、《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泾原地重,第恐臣不足当此路。
韩琦经略泾原,并驻泾州秦凤,臣兼环庆
泾原有警,臣与韩琦秦凤环庆之兵犄角而进;
秦凤环庆有警,亦可率泾原之师为援。
臣当与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矣。
愿诏庞籍兼领环庆,以成首尾之势;
秦州文彦博庆州滕宗谅总之,孙沔亦可办集;
渭州一武臣足矣。
论明珠灭臧二族不可攻奏庆历二年十月己巳1042年10月29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八、《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卷二、《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尝已丧师。
平时犹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为表里,南入原州,西扰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
宜因昊贼别路大入之际,即并兵北取细腰、芦泉为堡鄣,以断贼路,则二族自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则可亡忧矣。
陈乞侄景先差遣1043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七、《安阳集》卷三三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右,臣辄倾危恳,仰渎慈宸。
方崇孝以治人,冀推恩而从欲。
伏念臣早失父母,鞠于诸兄,官薄家贫,久未迁葬。
近年于许州阳翟县卜得茔地,方图襄事,适值臣差充陕西经略副使
臣遂奏乞兄璩磨勘改官,后除一京西汝州知县差遣,就便营葬。
后来却得寿州安丰知县
臣方欲奏乞改差,又值兄璩身亡,所有葬事,至今无人干集。
臣复任当边寄,不敢自求私便。
今选得来年迁葬,有亲侄将作监主簿签署保静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景先,到任已及成资,欲望圣慈特许就移许州签判,或许州阳翟汝州梁县知县差遣一次。
宁神宅兆,庶安人子之情;
效死疆垂,少报君亲之惠。
臣无任(云云)
辞依枢密直学士立位系衔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四、《韩魏公集》卷一六、《韩魏王家传》卷三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臣始者上体朝意,即时拜命称谢,将佐等谓臣别无鄙外,亦甚慰悦。
俄闻仲淹王沿庞籍皆累表避免,恐朝廷以臣授职,难于措置,即乞并臣所授罢之。
兼不知臣者谓他路辞之为得宜,臣则壮年贪禄而已。
方俟命未报,今准诏旨,令臣依枢密直学士立位系衔。
臣本以嫌疑,略布诚恳,岂敢较品秩高下?
况朝廷自有定著,不可以恩私乱也。
画攻敌之策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四、《韩魏公集》卷一六、《韩魏王家传》卷三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前尝上浅攻之策,是时民力未甚疲耗,北虏未有间隙,以中国之气吞之,其势宜稍衰。
今民力已困,北虏观衅而动,是攻讨之策,当置之而不言。
今若召勇猛偏将五七人,使募敢死军民一二万,屯于一路,俟贼入寇,令本路兵马出击。
若犯他路,使捣虚因粮,直抵兴州,覆其巢穴。
纵未得志,他时深入,岂不顾虑?
此计如猝用之,或有奇功。
陕西仍分四路各依旧职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四、《韩魏公集》卷一六、《韩魏王家传》卷三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西贼僭叛之初,朝廷委夏竦范雍以经画之任。
永兴,专制泾原秦凤路
居延州,专制鄜延环庆路
朝廷寻以永兴去边地远,乃移泾州
暨贼犯延安范雍被责,即以夏竦陕西都部署,复居永兴军,差臣与范仲淹佐之。
仲淹继乞知延州,臣则常在泾原,盖以耳目所接,易于裁制。
永兴,但阅簿书、行文移而已。
去年春,臣与范仲淹俱有罪累,朝廷又差陈执中陕西都部署、兼知永兴军,未几移夏竦鄜州陈执中泾州驻劄。
朝廷终以事不专一,遂分四路,臣与王沿范仲淹庞籍各当一道,庶务必亲,训兵屯,选将佐,堡寨之守禦,山川之险易,耳目所经,巨细得以周悉。
以一年之后,与上下之情,方已通达。
自古久于其任则政举,况临军易帅,兵家大忌。
今专总四路,则缘塞千里之外,不可遥度。
若朝廷以泾原屡经寇掠,欲臣等兼四路之职,便于移那他路军马,则环庆秦凤两路,黠虏久已窥伺,兵数才可自支,鄜延复地远,不能为援。
他日欲并力泾原,逐路以失备为辞,岂肯一一听命?
臣端坐泾原,惟翻符牒,复类前日。
仍两都总督同在一州,亦非军中之制。
愿止令臣等各依旧职,兼管泾原兵马足矣。
乞行范祥新订盐法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八、《韩魏王家传》卷四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宗杰前法,官自鬻而吏苦辇载之役,于边储无补。
之新法,使商旅入缗于沿边而得盐,沿边刍粮以见钱而籴,不劳民而其利溥,愿必行之。
任中师可不往并州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八、《韩魏王家传》卷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八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贼请和,无他,则二人遥领宣抚之事可矣。
彼若未副所望,必乘忿为边患,当速遣仲淹河东,则臣方壮,可备奔走,不烦遣宿旧大臣。
唐旧书杂论三 其八 李晟将诛李楚琳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六
李晟收复京师,仍充凤翔泾原节度使
初帝在奉天,凤翔军乱,杀其帅张镒,立小将李楚琳
至是在朝,请以楚琳俱往凤翔,将诛之。
上以初复京师,方安反侧,不许。
右《李晟传》。
德宗时,朝廷益弱,藩镇益彊。
四方圜起而僭叛,而忠义威略,足以走李怀光,剪朱泚,而复京师
其领凤翔而请楚琳以往,盖因欲以申朝廷之典宪,而詟叛军乱将,使知悔罪而效顺,为计甚远,且不可失之会也。
德宗昏怯,流离之馀,不复图远,使之无辜,竟莫伸洗,楚琳奴隶,得以次且。
呜呼,惜哉!
以谓「初复京师,务安反侧」,则前此泾州亦杀其帅冯河清而立田希鉴至凤翔,首诛希鉴,而戮害河清者三十人,而泾人益靖,不敢思乱,何独楚琳之虑耶?
玉友传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二、《学易集》卷七、《皇朝文鉴》卷一五○
玉友,其先出自后稷,得姓九种,别为禾氏,居官长子孙,又为庾氏。
有子粲,从仪氏受道家术,术成,一息十日,大寒凝流而不冰,世称以为神
其后子孙命氏不一,惟甘氏最著。
传数世,有壶公,既仙去,历千数百岁,挹之辄出,世谓玉友。
后或曰壶公者,无冬夏隐壶中,然时时犹复往来人间。
今玉友即壶公也。
为人精白不杂处,少时带经就舂方士中,黄生白水真人一见定交杵臼之间,相与差择陶汰,复修仪氏术,烝烝柔和,群居化之。
虽蓬室瓮牖,投者如归,一巾一瓢,意湛如也。
好事者或载与俱出,所至爵者避席,一坐尽倾。
既去,人思慕若渴。
平阳侯为相,独亲厚之,吏士人人争欲进说,皆不得间。
故人徐公为郎,言于朝曰:「此臣家中圣人也」。
去游荆楚荆州虚斋中以馆之,使其子伯雅叔雅季雅受学焉。
尝得董生《春秋玉杯》书,阅而起,喜曰:「知吾趣者,不在《玉杯》中乎」?
晚从王公子至山东山东闻声争交欢。
河间老人一见心醉,叹曰:「吾属徒知饮其德,莫能名其器」。
命史筮之,遇《需》䷄之《比》䷇,其占曰:「吉。
是谓三益,味道之腴。
泽外粹中,冰雪与居。
非金非石,其臭如
有孚盈缶,富以其邻。
殆将有不虞之好,得于燕乐之间」。
因贺曰:「斯人玉也,诸君宁得而友之乎」?
老人顿首幸甚,字之曰玉友。
初,甘氏宗族既众,仕宦高者入侍太官奉祠祭,其在州郡为平原督邮,为青州从事,或封宜城侯剧阳子,下至斗食丞,甚众。
其馀散居里邑田野,往往衒鬻自售,无老幼贤否,皆得与之交,倡优下吏,狎溺尤甚,号为欢伯,爱之不容口。
由是交道遂漓,县官既觉之,因著为令,尽收其财佐公上,毋得藏器于家,清廉之士至揭表自别。
独玉友不然,瑰意琦行,门无杂宾,私淑诸人,未尝显于时。
既性所守,亦其势然也。
与人接,初若恬和,而中甚烈,天质醇白,终始一致,炎凉莫能移。
平居固罕见之,人或望其颜色,皆𥈭眙,及深味其言,无不心悦诚服。
识与未识,以是沾丐所及,人忘其少。
谗者或恨其不满,闻而笑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他日老人坐草堂,苍官青士列侍堂下,风月佳夕,独玉友与桐君在。
桐君方有高山流水之趣,当是时,玉友色愈粹,风味愈胜,相视莫逆,欢然绝倒。
老人叹曰:「平生闻高士称羲皇上人,尝谓虚语,今乃信然。
恨不使陶靖节见之」。
客有邂逅相遇者,赪然内热,爽然自失,人怪而问之曰:「见吾玉友耶」?
客长叹曰:「阅人多矣,疑其不从人间来」。
其为人心服如此。
言,吾师以寅生,以酉终,故酉日辄隐不见。
然出处亦无常度,或对客未竟,人又于他所见之,或同时数家俱见。
虽人人谓我良友,然似是而非者十九,得其绪馀者十五,而得其真者百无一二。
至于官府及市肆若稗贩之家,虽愿见之,终不往。
浮沈于世,莫知其所终。
太史公曰:甘氏得姓尚矣,其后分封,以邑为姓,有中山氏、青田氏、桑落氏、乌氏、程氏、郫氏,此皆著姓,日以滋盛。
而玉友名氏弗彰,独以德称,其亦有以也夫!
或隐或见,莫考其出处,此与蓟子训、左元方何以异?
浮沈方外,野人白士与之忘年,而臣不得献之于君,故余为之考论其行事,未尝不叹息于斯焉。
宋故右朝奉郎致仕施府君墓志铭1148年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苕溪集》卷四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府君讳某字某,姓施氏湖州武康人
曾大父某,大父某,父某,皆有潜德。
家素儒,初未有大其门者,府君教子益力。
子钜体府君志,克励于学,艺业有闻。
丁年擢第,蚤通朝籍,为尚书郎三院御史
未几,以御史出守括苍,奉府君之官,优游郡斋,就养无阙,士夫荣之。
阅岁得微疾,常膳少损,遽谢医,且笑曰:「吾闻高医能已疾,不闻能治老也」。
既曰语家人:「吾欲静念空王境,以归宿吾心,毋怛我化」。
遂瞑不复言,实绍兴十七年四月一日也。
府君累封至右朝奉郎,年七十有六矣。
御史护丧归乡闾,以明年某月某日葬于县之东北大原乡京子之原。
将葬,见属为之铭。
府君天性纯孝,笃于奉亲,自始及终,苟可以顺适其意者,虽躬服劳不少懈。
遇乡党和而辨,久而不媮,虽复犯己,不校如初。
冲淡寡欲,一室萧然,不设属钥,未尝有姬妾之奉。
独喜翻贝叶书,偶方士语,不则与宾客衔杯漱醪,至一斗不乱。
襟抱怡怡,人莫见其有忧愠之容。
振人之急,囊无留赀,而乡里言长者必归焉。
配周氏,先府君若干年卒,至是合祔。
男三人:长曰铸,实任家事,不以毫发累府君
钜其次也;
季曰蕴恭,为浮屠氏。
女二人,适丁光祖、陈继。
孙男五,曰良友、良弼、良臣、良能、良辅
孙女三,适吴经、沈纯臣张康,皆名进士张为左迪功郎德清县主簿
曾孙男女二十五人,曰沈康臣者,曾孙婿也。
余与御史俱为乡校诸生,晚而同朝。
御史明粹简默人也,居家有曾、闵之孝,为吏有之政,他日自见于世,又有大焉者。
信乎,府君之积庆在兹也!
铭曰:
灵曰归与,京子之原。
州演迤而纡馀,若顾吾而欲留。
山周卫而丛集,若旗旄之导乎前,骑卒之拥于后。
与乡坐而拜者,兹青乌氏之卜与,曰君所自择也。
惟永宁,以福于而子孙。
调笑令 其六 破子 南宋 · 曾慥
 押词韵第三部
酒美。
直无比。
小瓮新醅浮玉蚁。
空传乌氏并程氏。
不数云安曲来。
十花更互来相对。
常伴先生沈醉。
宋故荆南府朝散杜公墓碑绍兴二十九年六月 南宋 · 杜建道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公讳师伋,字彦思,其先出于京兆杜陵
后以公曾伯祖衍以丞相祁国正献公致政居南京,由是公之祖考咸葬焉。
杜氏自周为西汉御史大夫,预为晋当阳侯唐兴,相者十有一,佑以丞相封岐国安简公
逮皇朝,世有显人,子孙禄仕,不绝如线。
公曾祖术,皇工部尚书
曾祖妣乌氏乐寿县
孟氏,仙游县
祖咨,皇金紫光禄大夫
祖妣郝氏,建安郡太夫人
考总,皇右通议大夫、知棣州、兼滨德博州都巡检使
妣李氏,丞相昉之孙女,初封崇德县君,累赠硕人
妣路氏,累封太硕人
大观中,以通议初遇郊恩荫补将仕郎,试中经义刑法,授汾州司法参军
未之官,丁崇德君忧。
服除,授河中府士曹掾户曹
方及考,以郭刺史列荐,易陕州司仪曹事,以举主升从事郎、知怀州修武县
仅两考,丁通议忧。
服阕,以举将十有七人改右宣教郎知池州建德县
左迁监兴国军酒税。
右通直郎、充江南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司干办公事
右奉议郎,以右承议郎通判宣州,改通判吉州
代还,转右朝奉郎通判澧州
未赴间丁继母路太硕人忧。
服除,通判荆南军府,转右朝散郎
绍兴二十有九年五月十有八日,感疾卒于临江私第之正寝,享年七十有四。
公性正直严毅,恬于仕进,以廉俭自守,不阿媚以取容。
未游前三月,公梦天书自空而下,云已收入而今门下须存务戌癸卯故芽,其字如紫微枝干,色红润,皆截成六七寸长,编结成字,排列如槛,围中似存牡丹根株,初未知何兆也。
逝前三夕,天庆道士单惟简,梦公大霄皇房之职云,此天之内府也,主人间功过,须正直而无私者。
及公逝之日一更,实辛未戊戌时,盖梦已先告终之期矣。
公娶参知政事盛度之孙、右朝散郎坚之中女,累封安人,先公一岁卒。
子男二人:长建道,前嘉兴簿;
次澥,举进士
孙男三人:长奕世、安世,皆未冠;
次康世,尚幼。
孙女三人:长已笄,次二尚幼。
是年六月十有四日,葬于临江军城南筠山盛安人之茔。
建道直书其事,以纪其岁月。
如公官业行义,别具行状,以俟贤士大夫熟知先公之行事者,为之志铭。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玉女传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四、《雪山集》卷一○
玉女者,其出身甚微荒,居蓬蒿,少小不为邻里所爱,号曰郁臭,又曰苦低,弗能得美称。
寖长,稍怜之,更号曰益明,又曰贞蔚。
事母甚孝,故又号曰益母
玉女者,得诸唐高宗皇后武后,于是其名始宠,人争奇贵之。
武后称制,彻帘帷弗御,显朝群臣,决万几,于是年垂八十矣,见者老之。
是时方开明堂,建天枢,铸鼎受图,四方百蛮咸朝集京师,后患之,间语幸医尚药奉御颜泽,泽曰:「臣闻有奇女在民间,号曰益母,妙能变化颜色。
第生长荒寒,陛下习观秘掖采女美人,惧不如指」。
曰:「诚有异,奚他嫌」?
载初元年五月五日后燕群臣于蓬莱宫,退御含风殿。
泽引内益母,翠衣素袂绀缨,仪矩支离,后不怿,侍御皆笑,泽曰:「臣尝以闻陛下,幸诏臣惟能是采,臣是以敢奉诏。
陛下盍试诸?
弗酬,臣当坐罔上」。
后颔之。
泽引却益母趋西厢,益母骤见室屋服器,惶怖战栗,泽为置火近之,俄衣冠面目熏灼苍黑。
后偷望见,疾戏曰:「去,姑自治已,毋庸谋人」。
泽曰:「臣闻金鍊则精,人鍊则明
益母新从下土来,微也,其变色失度固当。
惟陛下宽之」。
曰:「我何心,第若是将安用」?
泽曰:「诚蒙陛下厚恩,愿少迟之」。
曰:「无伤,顾乃终何如」?
泽再拜谢曰:「愿畀臣妻段氏、妾卢氏、乌氏,敕谨遇,旦夕视,且欲速则弗成,陛下幸宽期俟之」。
段若卢、乌俱贤也,数数进苦辞烈语,居十馀日,泽曰:「可矣」。
白入之,后犹持前说,既见大惊,光洁明润,非宿睹者也,遂大被爱幸。
益母善候伺,每后起颒面将受朝,益母从旁调护,颜色光新鲜妙。
间不时为容,左右趣传呼益母,益母至即粲然,他昭容修容、诸御女皆莫敢儳进。
虽内热,顾后性刚危厉,惟益母能调娱之,以故后宫鲜失而外庭亦少安。
天授二年,制诏中书门下:「朕春秋高,重以徐敬业程务挺裴炎之变,多戚寡欣。
平原女子益母拥护朕躬,改色回容,俾朕精神弗衰,厥功茂焉。
三妃六仪皆弗称,其赐号玉女」。
宰相率百官伏紫宸殿称贺,即日改元长寿神龙元年
后徙上阳宫,意不自得,华益落不复亲幸。
玉女初暴贵,承间从容言颜泽妻妾供养劳苦状,乃以段氏为怀泽郡夫人,卢氏秀容县乌氏华阴县,泽为寿光县
人以此多玉女,称长者。
赞曰:玉女之先曰蓷,知名东周之际,「中谷有蓷」是也。
后转侧不常,而以居中谷为正。
郭璞刘歆数为时人道之,而弗著其功能。
至玉女成声武后之朝,贵重矣。
彼其初居中谷者,嘅叹啜泣,亦各其所也。
申省状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双溪集》卷一二
照对本州管下有下菰城,系每年步司牧放之地,四月马一匹日支料谷一斗,自五月八月马一匹日支料谷七升,九月回程马一匹日支料谷一斗。
开禧三年共支马料七千四百八十七石九斗,嘉定元年共支马料五千九十五石一斗三升。
上件料本州即无储蓄,每年系朝廷截拨上供宽剩钱会中半,随时价高下责付牙侩收籴。
官吏凛然,常恐收籴愆期,支散不给。
去年蝗旱,禾稼消折,本州管内多系晚田,少有早稻可充料谷。
兼之早稻去年尽被蝗吃损,每年收籴已自艰难。
目今小民饥饿,赴诉于官,乞行赈救。
又更如每年收籴马料之数,夺民之食,充马口腹,小民必然饥饿,性命不保。
炎窃见古者行军用师,粮食以供士卒,刍茭以供牛马,故《费誓》曰「鲁人三郊三遂,峙乃糗粮,峙乃刍茭」,不闻峙谷粟以食战马也。
孙武兵书亦曰「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此言军士之粮也;
「𦮼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此言牛马之草也。
又按《汉书》乌氏善畜牧,至用谷量牛马。
夫马牛之多以谷量之,则不过于牧水草之地而已,安得有谷以食之?
古礼,惟国君有马在闲厩者食谷与草,凶年则否。
故《记》曰「岁凶,马不食谷」,又曰「国家靡敝则马不尝秣」,秣者剉草与谷杂而食之也。
况今之马出于西夷南蛮,不过啮草饮水于山谷之间,岂尝有谷养之?
湖州遭旱蝗之患,百姓绝粮,可谓岁凶矣。
公私匮竭,州县素无凶年之备,民间自有两年和籴之后,宿藏已空,亦可谓靡敝矣。
目今六县之民,近市井者或买糟粕,近碓坊者或籴糠秕。
安吉山县,最少米谷,山居之民或掘野葛,或掘野鼠而食之。
马之食谷者岂不可省?
昔者厩焚,夫子曰「伤人乎」,不问马,人贵而马贱故也。
古者师行则秣马,非师行之时盖有刍而无秣。
今幸边防休兵,马牧于郊,水甘草美,足以养矣,不用于战陈,何必食之以谷?
武王休兵,归马华阳,鲁僖重谷,牧于坰野,其不食谷明矣。
民食糟糠,食野草,而马反食谷,似非仁民爱物、贵人贱畜之意。
炎妄意谓食马以谷,理当尽数住支;
纵未能住支,则四月九月马日食一斗当减而与之四升,自五月八月马日食四升当减而与之三升。
如此则上可以合古人之礼,又可以见主上爱民之仁,又可以减县官之虚费,又无损于国之武备。
欲望钧慈详察所陈,特赐行下,须至申闻者。
节悯公忠肃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八五、《攻愧集》卷六○
嘉定四年某月某日,诏为故枢密节悯王公立庙,赐额「忠肃」,某年某月某日庙成。
惟公建炎绍兴间五使不测之地,卒执节以死,忠烈显著,人户知之。
大臣欲专和戎之功,不以实闻,故恤典多阙。
孝宗皇帝闻之,始特官其三孙:曰杞,曰,曰机。
开禧权臣横挑毡裘,三边俱震,始复求专对之才以通好。
捐躯徇国,为人所难。
母夫人又以节悯之事勉之,张旃三往,终定信誓。
祖孙相望,勋在社稷,可谓无负三槐之家风矣。
绍熙元年谥公节悯
既奏功,擢帅合肥,寻尹天邑。
请于朝,求为乃祖立庙。
于是天子嘉叹,且曰:「尔祖葬吴郡,其庙于城中」。
拜稽首,退而营求。
提点刑狱陈芾摄府事,为度基于郡之北真庆坊。
地周百三十丈有奇,辟门三楹,旁翼二挟以入两庑,中为寝堂,敞以高轩,肖公之像,以安康郡夫人陈氏配。
命服如礼,鼎俎具列,深邃崇严。
既足以揭虔妥灵,又启旁舍以处道流。
买田续食,使永香火之奉,可谓备矣。
少卿以新庙成,不可无纪,命钥碑之。
钥尝铭公之隧,若平生大节与夫勤劳机辩之详,既屡书之,兹不复列。
独著立庙之本末,以诏后世。
窃观昌黎韩公为庙碑者三:曰乌氏,曰田氏,曰袁氏。
乌以重胤,田以弘正,袁以滋,皆以子至将相,宠及上世,非自以功业而得庙食也。
以死节而得祀者,莫盛于张巡许远之庙。
而两家子弟才智下,后无闻焉。
节悯公上承三槐之盛,以忠义自奋,风烈昭灼,膺此庙食之宠,尸而祝之。
子以死孝而归其骸,孙又以探虎穴而就功名。
既不忝其先,而又增大之,王氏之庙,其最优乎。
因为之歌诗,以侑四时之享云。
公之生兮不辰,投大艰兮期殉以身。
掉三寸兮惊严宸,起布衣兮立登从臣。
痛二圣兮蒙尘,出万死兮气益振。
得要领兮折殊邻,辩悬河兮机若神。
数往返兮就和亲,功既高兮遭厄屯。
握汉节兮死朝绅,地震裂兮天霾昏。
祀于河间兮秋复春,绍祖烈兮世有人。
始虽屈兮终获伸,墓于山兮祠于城之闉。
依琳宇兮轮奂一新,肖公之像兮凛然如存。
芳菲菲兮荐苾芬,洋洋在上兮伤不见而不闻。
公其诉上帝兮叫九阍,或为鬼以厉贼兮如张巡
九原有知兮焕丝纶,享庙食兮报君恩,佑尔后人兮传无垠。
延喜楼冠带河陇高年颂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灵岩集》卷五
唐宏覆海宇,臣妾万国。
太宗皇帝之兵有以俘颉利,刊延陀,灭高昌,驿回鹘,几踣高丽,而强弩之末终不足以振鲁缟,仅以侯君集一战之力而和吐蕃
玄宗鼎盛之日,虽西方万里之远,而一叛一服,终不能得其要领。
乾元后,陇右、剑南西山,三州七关、军镇三百所皆失之。
宪宗尝览天下图,见河隍旧封,赫然思经略之而未暇也。
及敌运之既衰,尚恐惧弄兵,而吐蕃比于危亡矣。
于是凤翔节度使李玭复清水,收秦州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原州,取六关,灵武节度使李钦安乐州,邵宁节度使张钦绪复萧关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扶州,是岁大中建号之三年也
八月乙酉,河陇高年千馀见阙下,天子为御延喜楼,赐冠带,皆稽首易服。
汉宣帝能得呼韩邪之朝,而卒不能得尺寸之地、什伍之众以有之;
刘裕西灭秦、东灭燕,有以舒华夏之气,而暂得复失,皆未足为旷古之功。
宣宗值此敌运之衰,不劳兵革之用,大刷祖宗之耻,收久失之地而复属中国之版籍,其亦千载之一时也欤!
而今而后,沙州祀祖父之衣服不必复藏也,顺宪二庙之谥号可以议上也,伟矣夫,其振世之大烈也欤!
土地人民之复,虽乘吐蕃之弱,兵不血刃,而纪独以为吐蕃献之,传则以为诸节度之力,《通鉴》所书与传不殊,今以为据。
颂曰:
用夏变夷,昔人有言,天运不息,恢若转圜。
常与愿违,弗副而愆,故为希阔,难遇之年。
巍巍冠带,圣明所宣,中国是尚,仁义则兼。
汉能服从,来朝呼韩呼韩至欤,金朱吉蠲。
然而犹曰,单于尔专,尔地尔民,尔其保全。
越有华众,外方乃迁,天开大幸,既陨腥膻,复还古风,俨若衣冠。
是真异事,可书之篇。
唐有吐蕃,顽狡莫镌,系累吾民,彼效裘毡。
子孙以传,敌运既衰,不劳中权。
玭复清水,秦州肆连;
仡仡季荣复州曰原。
兵威破竹,连取六关,李钦勉旃,安乐是还。
绪出车,萧关亦搴,终焉郑涯,得扶以旋。
八月乙酉,移御婵蜎,延喜载临,载抚载怜。
谓汝中国,昔日民编,今堕边地,厥心载悁。
天开帝历,帝历绵绵,反汝古服,欢声震天。
欢声伊何,跻我圣贤,圣贤所制,帝王则然。
酬我心曲,王化无边,彼之强敌,飞灰灭烟。
昔我沙州,祀其祖先,汉腊弗知,泪涌若泉。
今其反初,菏泽九乾。
菏泽九乾,有道平平。
韪矣斯举,大笔联翩,播在金石,传之亿千。
泾川道中 元末明初 · 舒頔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青山雨后白云生,云气参差草树清。
明月出山云弄影,清风吹水树含声。
人家屋角惊厖吠,官路桥头去马鸣。
天下之间吾亦客,还将老眼望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