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宋知怀安军事种温墓碑 宋 · 种彦修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八
宋故右朝散大夫、知怀安军事种温,字恭叔河南人
曾大父世衡,赠太傅
大父谔,赠开府仪同三司
父朴,赠武康军节度使。
公自承务郎年劳至右朝散大夫,中閒除直秘阁,历倅七:阶、陕、陇、青、河閒、蓟、环。
历郡二:仙井怀安
公自去年十月视印,至今年闰六月望后一日,以疾薨于正寝,享年五十有五。
安人朱氏,先公九年卒于资州
子一人,彦修右迪功郎
女五人,长适右文林郎秦域,次皆幼。
谨卜二十五日藁葬于白神山佛舍,盖从实也。
刊碑以纪岁月云。
彦修书。
按:民国金堂县续志》卷九,民国十年刻本。
饶仲良静安堂序宝祐六年八月 南宋 · 黄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二
形躁好静,处危欲安,人所同也;
性静极动,怀安坐驰,亦人所同也。
寄于静者非静,求其安者非安,世莫之觉也。
饶仲良甫独以静安名堂,日从觞咏乎其间,风指雅甚。
然而旸鸟浴海而天鸡喔,万物并作,善与利势霄壤矣。
起而孳孳者未始殊也。
「飘飘非神仙,未免危其身」,子美顾不知安乐法;
「我宁屈曲在世间,安能从汝巢神仙」,退之乃不屑为之。
是则孰为真静安
陋巷颓然,心与天际,曳屣歌声振金石,惟颜曾其人。
方且仰高钻坚,欲罢不能,临深履冰,战战自守,不徒静安,故能静安
静安主人之歌者富矣,未闻以是为仲良告,仲良其然之乎?
宝祐戊午中秋日黄应隆题。
怀光孝观空轩遗圆长老 宋 · 王灼
 押词韵第三部
宝坊郁郁满松桧,独有小轩花数辈。
榜以观空作正观,要识转物大三昧。
世间眩人万红紫,心君已落色界内。
那知心境无异法,真见元非色尘外。
色空双忘未奇特,非非想处亦横溃。
谁因拈花发微笑,嚼蕊嗅香不相碍。
吾侪跛鳖望千里,安得还都如历块。
诗成怀藏拟不出,彼上人者难酬对。
河北路都统马忠降一官制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五
朕以疆埸未靖,不忘顾忧,而将吏怀安,莫肯用命。
纵敌为患,议法当诛。
尔奋身行间,躐寘华近,提兵乘塞,捍禦一方,选懦自营,遂深寇患。
稍示降黜,以示典刑。
服我宽恩,毋重来悔。
庐州到任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六、《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二
昨蒙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令臣乘递马发来赴阙。
续奉诰命,除知庐州,已于月日到任讫。
初闻诏旨,方脂辖以就涂;
易州,复改辕而奔命。
已涓时日,祗见吏民。
自料无庸,岂其非据?
伏念臣奉命寡虑,涉世迷方,唯知服于官箴,不忍欺于屋漏。
投闲已久,自绝望于修门
多病早衰,独怀安于散地。
敢图神圣,全度始终。
取其语言政事之能,付以人民社稷之寄。
山川壤接,俯近桑梓之邦;
钟釜禄丰,得谐犬马之养。
臣之侥倖,世所指明。
恭惟推广爱慈,一均焘覆。
深怜持橐之旧,使窃怀章之荣。
乃眷淮淝,尚屯师旅。
群偷窃发,戏弄潢池之兵;
荒岁荐饥,驯致萑蒲之盗。
讵敢稽留扫扑,重轸顾忧!
惟当策励疲驽,庶几夙夜
拙于谋己,唯无愧之为安;
忠以事君,顾何往而非报!
辞免待制奏状建炎元年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七一、七四、七八
臣伏自去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失守,詾詾夜二更,上降亲札宣召,臣等闻命驰赴,而门禁已不通,乃自城南西冈循蔡河直北,繇宜秋门以入。
通夕大雪,四面纵火,烟焰烛天如昼。
衣冠士族毁容易服,累累然趣万胜门而去。
閒关乱兵中至东华门,骑吏皆不得从,独持一笏以入。
有顷召见,上已微服坐祥曦殿后。
内侍云:舍人由玉阶上。
学士莫俦以馆伴虏使,刘晏为乱兵所逐,不知所在,吴幵偶得疾僵仆坐閒。
故臣独掌书诏,凡遣使命,自景王郓王,及陈过庭、孙傅、何㮚等国书,多自撰述。
而有司悉已奔散,缮写缄题,又出臣手。
御膳亦已阙供,臣等二日不火食五日衣不解带。
上怜臣寒甚,赐一大袍,寻为郑建雄所窃。
无何,二十七日卫士杂然欲邀车驾跳幸,而贼四合,无所向。
群噪宫庭、劫请百出,始排阖不得入,又有斧延和殿门,遂毁彻乘舆服御之器,剔取金玉纳之怀中;
复攘酒数十壶,群饮大呼,醉溺殿上;
内侍四五辈,兵仗狼籍,僵尸流血,上不能禁。
命驾登宣德楼,而群卒争挽御衣请行,赖景王攘臂麾却之,乃止退。
祥曦殿,诏卫士坐两庑下,太官给食,上手持一剑顾臣曰:「贼骑下城,与卿等死于此」。
三十日,臣等侍辇幸青城,群臣多以无马不及往。
出门遇铁衣数百,各持一戟来道,以卫至掖门宰执位。
越日,渊圣面谕臣作称藩一表,臣以非本职固辞。
何㮚曰:「更召执政待制同议」。
群臣莫肯对。
曰:「君父在患难而不顾,诸君忍出于此耶」?
渊圣变色,臣顿首奉诏,草表以往,不合。
虏使别持一纸书来,大率言海上请盟,以至交恶,亹亹数百言,请以此意作表。
臣就用本语稍加檃括以应之,又不合。
别用四六引事实为之。
渊圣谕臣曰:「朕欲亟归尔,卿勿计空言可也」。
亦不作,遂自操笔为之。
时有起居郎胡交修在傍知状,然使者五反而后定。
当狡虏连扰之艰,值国家非常之变,靖康国破,渊圣表降,亟欲援吾君挤陷于不测之危,岂复计此身诛绝于中兴之后?
有喧公议,请寘严科。
凡此误朝,谁为祸首?
俾二圣辱在泥涂而不问,则一时信于翰墨以何尤?
正月初九日,二酋致书,请上出城议尊号。
何㮚面奏宜如书。
十日,复幸青城,舍亲王位。
供帐萧然,馈饷皆不至,群臣相顾失色。
萧庆李若水留官吏三百人,馀悉遣归,故人多放还者。
于是虏人以数辈持兵守阍,谨谁何。
日将入,掩关外向,以铁绳维之,燃薪击柝,传呼达旦。
上不堪幽闭之辱,往往出涕。
十四夜,中贵人刘当时传旨召臣,臣亟往。
方进晚餔,何㮚侍傍,命臣坐,赐以卮酒,上辍食语臣曰:「卿作即事诗,须用三百字」。
臣言车驾未有还期,臣等忧懑无聊,而三百字非立谈可办,容臣退思,以候他日。
曰:「圣情不悦,群臣当有以娱侍帝者,赋诗不足辞」。
上曰:「以『归』字为韵」而内侍辈持烛操笔、研摘纸,趣臣:应诏
臣不获已,以绝句一首诗成进御。
又令赋回字一篇。
上大悦,复赐臣酒,仍召冯澥、曹辅、吴幵、李若水、谭世绩、汪藻同赋。
群臣见归、回二韵,益悟圣意所在,不觉歔欷。
鼓三通,刘当时裒集臧去,臣等拜辞以出。
继此,二酋遣使须求。
凡上所不欲见之书札者,必遣臣密谕孙傅,凡六七遣矣。
二月五日,赴击毬之集。
比还,意不怿,何㮚亦有忧色。
六日,渊圣复遣臣抵孙傅,命臣坐,赐食,且曰:「卿与朕同艰难之苦,无惮行,朕不忘卿也」。
臣顿首曰:「主忧臣辱,何惮一行」!
既出,独怪圣语遣劳如此,莫测其故。
比出馆,忽遇铁骑数队分立泰禋门外,见之大惊。
行次藉田,复为数骑所庶留。
止墙隅閒,而内使全渊亦来,徐见三百馀骑自南北至田所,一人举鞭招之,而身在中矣。
未几,郑宽之、梁平、王孝竭、王宗沔自城中来,亦留不遣。
薄暮,使人传国相令,召臣等入青城伺候。
内东门一胡出,持小纸,传唤梁平、王孝竭、王宗沔、金渊四人姓名,与俱入,留臣与宽之待门外。
良久,四人者出,臣挽孝竭等,问知其故,惊悸失声。
试中宏辞谢主司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六
列棘程书,自愧北方之学;
乘槎问汉,仰窥东壁之光。
被宠若惊,过情而惧。
窃以尧、舜、文王为正道,万物所共由;
诗、书、执礼皆雅言,众人固不识。
笃生先觉,丕阐斯文,用爽厥师,同归于治。
洋洋《关雎》之乱,敷闻广乐之音;
浑浑虞、夏之书,大破专门之学。
黎民于变,比屋可封。
学圃学农,尽弃小人之事;
逃杨逃墨,一归君子之儒。
睎颜之人者,亦颜之徒;
诵尧之言者,行尧之行。
历观上世育材之盛,未有今日得士之多。
自非粲然有文,孰能出乎其类?
如某者,朴樕不足数,濩落无所容。
智昧适时,岂栖栖而为佞?
学知是古,但断断以无他。
方大道之显行,偕群英而乐育。
薄采泮宫之芹藻,备尝太学之齑盐。
屈首一经,屡鼓齐门之瑟;
折腰五斗,遂弹秦柱之冠。
坐席未温,茹荼遘悯;
祥琴在御,新谷再升。
念将母之不遑,欲怀安而未可。
聊作代耕之念,初无干禄之心。
会公车之兴氓,揭词科而试艺。
方奉三无私之世,实犯五不韪之诛。
率尔而行,虽万人吾往矣;
卒然而问,叩两端而竭焉。
寸阴不留,长技尽废。
周庭合雅,曹、郐而下无讥;
鲁史编书,游、夏之辞莫措。
岂谓曲成之赐,不遗千虑之愚。
扬秕在前,积薪居上。
肆颁诏綍,褒进书林。
秉太一之青藜,对古人之黄卷。
拂蟫辨蠹,初无从事之劳;
画地复墁,真负食功之意。
叨蒙若此,报称谓何!
兹盖伏遇某官斯道觉民,嘉谋告后。
德业万夫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至大至刚,雅有回天之力;
多材多艺,已闻赉弼之祥。
欣逢君子长育人材之时,无复大臣遗忘微贱之叹。
致兹庸妄,亦预甄升。
德大难酬,人微曷称!
怀铅抱椠,已参蓬莱藏室之游;
检玉泥金,或议泰山梁父之事。
誓殚微效,用答鸿私。
吕丞相(四)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一、《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四
乘舆久驻会稽,颇类怀安,无复四方之志矣。
意谓必有兴王之臣,如舅犯之流谋载晋公子于下者。
于是葺治州廨,以待北辕之渐。
湖上废寺十数区,为两大刹于城中,以备宫府之用。
士大夫不亮此心,颇以营造为谤。
故种种祸讳,而不克成,以至罢去。
相公登庸,首建此议。
果如区区所望于门下,实社稷之大庆也。
怀安骨肉自简池来会 南宋 · 李流谦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来往金涧道,寻常不隔年。
异方何契阔,浑舍此团圆。
老子风埃甚,孙儿玉雪娟。
妻孥劳行役,争劝吸长川
通奉大夫宝文阁待制潼川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提举潼川府渠州怀安广安军马巡检盗贼公事延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吴总依前官特授尚书工部侍郎实封如故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五、《后乐集》卷二
朕规恢远业,遴简从臣,肆畴勋阀之贤,茂著师垣之绩。
兹峻跻于起部,爰申锡于赞书
具官某识造几微,才兼文武。
际风云之会,入陪鸳鹭之行。
逮历试于节麾,亦备宣于劳效。
眷而诸父,首佐中兴,力控捍于西邮,志殄亡于北敌。
保百年梁益之险,皆一门兄弟之功。
嘉乃后昆,克济世美
惟其有而是似,朕亦念之不忘。
矧吾延阁之华联,久缀内朝之近侍,趣加驲召,俾正橐班。
器械咸精其能,方饬修于戎备;
谋猷入告于后,其务罄于忠规。
可。
降授敷文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潼川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提举潼川府渠州怀安广安军马巡检盗贼公事小溪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杨辅依前官特授知成都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成都府路兵马都钤辖兼本路安抚使封如故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五、《后乐集》卷二
朕总揽群才,注怀旧德,当馈而为之太息,侧席以迟其来归。
惟北顾之未宁,念西邮之尤急。
任方面者专于控御,既属我枢机之臣;
护根本者要在抚绥,宜咨于笔橐之望。
并加隆委,靡限彝章。
具官某端厚足以镇浮,刚方足以立懦,恬澹无欲,素高难进易退之风;
从容有常,可谓特立独行之士。
入从则忠言劘上,出藩则专利及人。
岿然故国之灵光,独殿当今之诸老。
虽朕渴闻于辰告,顾时方重于坤维,勿烦制阃之劳,特领牧民之寄。
东西惟命,足宽旰食之忧;
富贵何心,岂羡昼游之乐。
利害熟则罢行甚易,威信著则设施不劳。
少须最绩之闻,嗣对延登之宠。
可。
资政殿学士通奉大夫兴化军府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利州东路安抚使马步都总管蜀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费士寅依前官特授知潼川军府兼管内劝农使提举潼川府渠州怀安军广安军马巡检盗贼公事封食实封如故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五、《后乐集》卷二
良翰以筹边,允藉弼谐之望;
择奥区而易镇,式隆体貌之恩。
密联乡部之荣,均号坤维之重。
载嘉旧德,用畅明纶。
具官某雅量镇浮,通才周变。
渊乎似道,器涵金玉之纯;
立不易方,材挺栋梁之任。
自翱翔于禁路,遂晋躐于政涂。
夙夜竭节以尽公,协赞万几之务;
帷幄运筹而决胜,坐折千里之冲。
久殚王室之勤,旋曳汉中之组。
甫临阃制,坐息边萌。
爰奖殊庸,就更钜屏。
西秦之险隘,屹若长城;
抚东梓之沃饶,恢然馀刃。
昭予注想,为尔相攸,暂烦卧护之行,亟奏偃藩之最。
噫,高屋建瓴水之势,朕方务于外攘;
庶民臻田里之安,尔尚修于内治。
眷惟哲辅,奚徯训词。
可。
绵竹县圃清映亭记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澹斋集》卷一五
物生皆两之,其合也则以类。
照异而体不隔,情违而理宜符,非瞰乎眇绵,立乎域外,畴觉哉?
月行天、水行地,异且违也,合为一清同一清尔。
而人不得以瞷其际,是非有以使之类也。
并衣冠而处,士尔士尔唯合焉。
引而森布班列之,虽别容表、差伎能、殊性质,然辉联彩错,人望之自一色,亦类也。
绵竹县圃多閒田,令君钱太虚不以植禾稻、艺葩卉,乃凿池筑亭,以当水月之会。
长林屏其前,迥阔超旷,日入云破,暝色徐展,推璇魄而贮之,涵液沈渍,神与形融,殆不可以声偶。
有会于予之说,于是令君取退之《月池》诗二字,题其颜曰「清映」,呼客觞焉,而问言于子李子
李子尽酌而对曰:嘻,有味哉!
退之之言,令君知之矣。
其诗曰:「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此盖因物会心以发异境之自然,借才托谕,以表善类之相得,使人知自澡濯,吸澄爽以荡埃胸,揽晃耀以破幽昧,久而不得自翳。
一旦为喜事者所谍,绮縠之妙辞,金玉之美质,鹓趋鹭翔,参光而互莹,不亦有国者之华乎?
不然,是名也,喻耶实耶?
竟何所指也?
太虚名某金渊人,同年进士,为政有经纬,人咸宜之,且惜其将去。
予每过之,与之临流徙倚,自鉴其衰陋槁孱,泚然不能为容,而太虚又在旁为诵,觉我形秽之语,未尝不莞尔而一笑。
轮对劄子(论彰恭俭之德,著忧勤之心,爵赏当谨,纪纲当振,崇谏以得听言之要,宽民以尽惠下之实,吏职使之必修,军政使之必肃。)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六、《后乐集》卷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八、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宋史列传补遗稿》卷四三
臣恭惟陛下聪明天纵,嗣承大统,舜禹授受,于古有光。
遵寿皇之成规,对廷臣于黼座,将以讲求治道,夫岂徒应故事而已。
臣侧闻群臣进言者,多劝陛下即位之初当大有所设施,以竦动四方之观听。
陛下圣意以循循为治。
臣有以见宸虑高明,度越前古,固非常情之所能量度也。
臣窃观自昔欲有为之君非不好大喜功,志高慕远。
方其锐意图治,凡创端造业皆足以震耀群动,兴起人心,论治者亦皆喜谈而乐道。
及阅岁踰时,意销气沮,曾无尺寸之效而沦胥以败。
往往锐始者必怠于终,竞虚美而本无诚心,故其害至此。
孰若因人情之所欲,审事势之所宜,图实效而不隆虚名,务远谋而不趋近利。
其初虽若循循,未快人意,然尽力于躬行,用功于悠久,积日累月,寖明寖昌,计算见效,反出于欲有为者之上,得失可槩见矣。
昔尧以兢兢日行其道,舜以业业日致其孝,禹之克勤,汤之检身若不及,文王之翼翼小心,武王之继志述事。
凡《诗》《书》所称,此六七圣人不过畏天命、保人心,侧身修行,恭己任贤,慢游逸乐之是儆是戒,忧勤恭俭之是训是图,初未尝为惊世骇俗、轻发易变之举也。
然后世称圣人
盛治之极,必曰唐虞三代,岂非循循之效哉。
陛下以不世出之资,享寿皇已成之业,践阼以来,薄海内外小大臣民倾耳拭目,以徯维新之政。
陛下圣意先定,周密详重,谨于所,不为目前可喜之事,诚有得于圣贤循循之义矣。
臣愚犹有私忧过计,试为陛下言之。
陛下慈仁,本于天禀,未尝不恭俭也,而恭俭之德未信服于人心。
陛下日昃视朝,咨询忘倦,未尝不忧勤也,而忧勤之志未昭白于天下。
爵赏所以励臣工也,而人以为多滥;
纪纲所以尊朝廷也,而人以为未振。
有纳谏之盛德,而未闻行谏之英断;
有恤民之仁心,而未闻宽民之实惠。
诏百官以修职业,而茍且之习未革;
将帅以励军政,而贪刻之徒实繁。
半岁之间,课效未见,救过不给,众人窃议,有识忧疑。
毋乃陛下虽知循循之可尚,而未能践其实乎?
夫圣贤之循循,与世俗之因循相近,而实相远也。
圣贤之循循,亦顺至理之当然,力行而不息耳。
茍无诚心实德,悠悠玩日,时乎无事,则茍安而不虑;
事变之至,则仓卒而无谋。
徇一时之娱,忘千载之患,此乃世俗因循之害,非唐虞三代所以为治之意也。
况今日风俗颓靡,百度弛纵,人材削弱,国势未张,汲汲有为尚恐不济,若犹因循,其弊将至于不可为矣。
臣虑臣下或闻陛下有循循之志,遂希旨迎合,饰因循之说以误圣听,非忠于为陛下计也。
臣愿陛下刚健笃实,励精图政,躬朴素以杜奢侈之渐,防逸豫以戒宴安之毒,则恭俭之德彰矣。
辍燕閒之暇以揽机务,绝左右之私以亲正人,则忧勤之心著矣。
公予夺以示惩劝,惜名器以待功劳,罢内降之命,遵累朝之法,则爵赏知所谨矣。
毋以朋党轻疑外廷,毋以道学并弃贤士,择任耳目之寄,大开公正之涂,则纪纲庶乎振矣。
有奖饰而未闻拔擢,有开纳而无所施行,非所以崇谏也。
务斥谄谀之说,护养忠直之气,斯得听言之要矣。
贵近之滥恩未革,无益之费用未省,非所以宽民也。
条无名之横敛,议蠲减而必行,斯有惠下之实矣。
擢廉勤之吏以励偷堕,严按察之司以治赃污,则职业修矣。
昔之以贿赂进者果于弃而不用,今之以贪黩败者寘于法而不贷,则军政肃矣。
凡此八者,陛下果事事而加谨,物物而加察,勿以小善无益而不为,勿以小恶无伤而不去,仁心善政,与日俱新,如火之然,如泉之达,使圣德日以光大,功业日以休显,斯足以尽循循之实矣。
怀安怠忽,无所施为,臣恐未免终堕于因循之说也。
惟陛下留神,幸甚。
舟过水口作 南宋 · 徐玑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舟行遥指福城关,天宇开时地势宽。
二百里溪平似掌,一帆风色到怀安
留题云顶 南宋 · 冯时行
 押词韵第三部
山如虬龙来,渴饮金渊水。
水竭欲飞去,骧首振鳞尾。
壮哉老头陀,奋迅咄使止。
左手揽其角,右手持其耳。
压以大兰若,宛转不得起。
跏趺盘石上,颐指役万鬼。
至今五百载,金碧半天倚。
檀施走两川,浇钵日万指。
我来过其下,柴车为一柅。
周览三叹息,仰止百拜跪。
凭高抚浩荡,霜天净无滓。
幽怀散百虑,老眼卷千里。
因知大力量,建立乃如此。
德大无小试,器薄戒远使。
不闻力扛鼎,但见橛撼蚁。
感彼上人者,不觉泪盈眦(同上书卷一一九五一)
盘庚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八、《󲦙云文集》卷四
商之累迁,商之故事也,成汤、伊尹之意也。
臣民安于无事、纵逸成俗则迁,国有大故则迁。
纵逸而必迁者,盖纵逸生于无事。
今之富商钜室,或有迁徙,经营卜度,极其力不三年不成,其间庆吊婚嫁,往往而废,况王都乎?
方迁都未定,虽中庸之主,寻常之士大夫,淫侈游畋之事,有所不暇。
故商之先王以迁徙劳役其子孙臣民,以损其淫侈酖毒之事。
故其首篇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
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
先王有服者,先王有故事也。
常宁者,常宁则纵逸之所由生也。
国有大故而迁者,弃旧从新,变其臣民心志思虑,以迎惟新之庆,亦常理也。
又劳役以节损淫侈之意,亦在其中矣。
故其中篇曰:「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
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
殷降大虐,先王不怀。
厥攸作视,民利用迁」。
当降大虐之时,不怀故居,视民利用以迁,违祸而向福,新其民之志虑,以迓新祉也明矣。
盘庚之迁,必由纵逸,是故其民怀安而怨,若有避祸则不待告而徙矣。
先儒往往谓《盘庚》不明言迁徙之故,盖不详其文。
盘庚言「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旨」,又曰「予若观火」,其中称先王故事,章明切著如此,岂有隐藏而不布告者?
当时臣民皆知有迁徙故事,故盘庚可率以迁。
不从其迁而殄灭之,亦有辞矣。
不然,强民之所不欲,适所以致乱矣。
以纵逸而迁,有大故而迁,皆言天,曰「先王恪谨天命,罔知天之断命」,又鲜以不浮于天时者。
天行健,十干周流,昼夜不息,率十日而一周。
君子以自强不息,当法天也,可常宁、可怀安乎?
商以十干命其子孙,曰甲曰乙曰曰辛者,法天之意也。
任全一墓志铭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九、《󲦙云文集》卷四
中巴之国,渝水之滨,有隐君子姓任氏,讳渊字全一
靖康初,调资州内江县令
于时方军兴,有司徵发,一切破程度,过率数倍不经。
民久安,一日出重遽,始惶扰。
公为政务安靖,供偫期及事,不以捷给为能,犹遇事踧踖,不忍设施。
及代,当改官,叹曰:「时如此,吾滋不欲吏矣」。
年四十馀,精力不任取贵显,弃归,杜门里中,非至交亲莫识面。
同年与尝共事者任部使者,从骑吏至门,愿一见,卒不得。
偃仰一室,澹泊自守者阅二十年,卒于家,年若干,实绍兴十四年某月日也。
呜呼!
世固有强任,敢断不顾,冒得形势,负倚公上,辄尽民赀,藉以进取,死且不止。
其次喑受指使,裒剥附益,一得上官颜色,喜不胜。
间有知识,或顾惜不敢争,不得已犹包蓄愧耻,日蹙頞俛首从事
公能自贵重,不肯损折毫发,卧蓬荜、乐贫贱,极老无悔,不既贤矣乎?
其曰隐君子,孰谓不宜?
公之先遂宁,曾祖某,祖某,父某。
公自少文行有闻,登政和八年上舍第,授迪功郎,尉遂宁府青石县
未几,更授府学教授,升从事郎。
秩满,移夔州路,授开州开江县
襄阳王蕃主夔州选事,以文学老故自当,接公颇简倨。
开江奏已前上,公奋袖去,不就。
蕃悔,即书走置谢,固愿还,仍属道前郡劝止,不答。
久之敕下,竟不赴。
其介特如此。
会有荐之朝,授怀安军教授
宣和中,有旨除三舍少教授员。
去摄果州相如县,治有效,迁令。
久之,授合州巴川县令,满,迁资州内江县令
公前后所历职师儒,轨度以身,士有法则,皆立行义,绝浮惰,比比出为闻人。
为县先教化,旌礼孝悌,吏奉法无所私。
退而家居,宗族邻里感慕兴爱敬。
比死,一乡哭之皆哀。
夫人孙氏,成都人,作配君子,出任隐居,协德无违。
生三子,安国、兴国、观国,皆服明训,为成人。
兴国、观国有文,兴国两贡礼部。
三女,适某人。
十三年夏,族人有病疫疠,长老尽死未敛,独二稚在。
人问劳,或传致饮食,即病有死者,皆绝迹不敢近。
公与夫人欲自临治敛事,收孤归,子弟牵挽求缓,不听。
病竟传公家,老少皆病,二婢死,冢妇死,夫人相继死。
公言义如是不悔。
夫人先公若干日卒,享年若干,以某年月日,合葬于浮屠山之西冈。
公既谢事绝交游,某行辈又出公下数等,每进见,特相敬爱,复与其子兴国游。
葬有日,兴国泣请铭,义不得辞。
铭曰:
士之出处物与身,有如持衡更重轻。
公挟所有甚自珍,视物锱铢身千钧。
跃出滓秽甘沉冥,固取抑塞俾道伸。
不矫不亢用吾情,古有隐者斯其人。
呜呼已矣封其扃,何以彰之勒斯铭。
怀安冯签判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四、《嵩山集》卷二三
施于有政,久闻其名;
挽之不来,良失所望。
敢辱贻书之礼,见称知己之恩。
某官盖出世家,能通时务。
尝以文无害而居大府,至于声籍甚而游诸公。
属此嘉阳,邻于边徼。
尚阙牧民之长,颇为分阃之忧。
今之居官,犹正墙面而立也;
公乃抗论,不越尊俎而代之。
顾会晤之无由,但瞻依而弥切。
答刘怀安伯虎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四、《嵩山集》卷二三
一乘五十七人,初临千乘之重;
八州五十六正,相望两州之间。
岂谓封部之殊,乃辱书縢之厚。
若事其长,殆非所堪。
某官世禄之家,官宿其业。
惟曾门之盛德,为元祐之名臣。
承此积累之休,宜其昌炽于后。
有酒食先生馔,致其禄及亲之荣;
知稼穑小人依,体吾君爱民之意。
伫登高位,益慰慈颜。
某每念天伦,获联姻好。
盖子路妻之兄弟,久服高明;
贾谊任于公卿,行观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