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勋官不回授文武职诏大业八年九月己丑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五
军国异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难,则霸德攸兴,化人成俗,则王道斯贵。
时方拨乱,屠贩可以登朝,世属隆平,经术然后升仕。
丰都爰肇,儒服无预于周行,建武之朝,功臣不参于吏职。
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
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勋叙,莫非拔足行阵,出自勇夫,敩学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方,故亦无取。
是非暗于在已,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蠹政害民,实由于此。
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庶遵彼更张,取类于调瑟,求诸名制,不伤于美锦。
吏部辄拟用者,御史即宜纠弹(《隋书·炀帝纪下》)
遗世四言诗 隋 · 阴长生
四言诗
《神仙传》曰:阴长生新野人。汉皇后之亲属。从马明生学度世之道。后于丰都山中。白日升天长生临仙去。著诗三篇以市将来。《诗纪》云。黄庭坚书后汉阴长生诗后曰:忠州丰都仙都观朝金殿西壁天成四年人书阴真君诗三章。逯按。各刻本《神仙传》均无诗。独《太平广记》引《神仙传》有之。不知所据为何本。检道藏本神仙体道通鉴阴长生传云。阴长生者。新野人汉和帝永元八年三月己丑皇后阴氏。即长生之曾孙也。少处富贵之门。而不好荣位。后委之入忠州平都山中。修炼服丹。白日升天。临去有四言诗三章遗世。诗云云。忠州之设。始于唐代。知神仙通鉴乃唐人书。而其书著录阴长生诗。与黄庭坚所见忠州天成年间人所书阴诗。时代相符。盖皆在唐时也。颇疑阴生此诗乃唐人伪托。始列此俟考。
维予之先,佐命唐虞。
爰逮汉世,紫艾(真仙通鉴作文。)重纾(《神仙传》作纡。)
予独好道,而为匹夫。
高尚素志,不事(神仙通鉴作仕。《太平广记》同。)王侯。
贪生得生,亦又何求。
超迹苍霄,乘龙(《诗纪》作飞。)浮。
青要(《神仙传》作云。《太平广记》作风。)(真仙通鉴作乘。韵补作垂。)翼,与我为仇。
入火不灼,蹈波(真仙通鉴作水。)不濡。
逍遥太极,何虑何忧。
(《神仙传》作遨。《太平广记》作傲。)仙都,顾悯群愚。
年命之逝,如川(《诗纪》作波。)之流。
奄忽未几,泥土为传。
驰走(《神仙传》。《太平广记》作奔驰。《诗纪》云。一作奔驰。)索死,不肯暂休。(一章)

予之圣师,体道之(《诗纪》作知。)真。
升腾(《神仙传》、《太平广记》作降。)变化,(《神仙传》、《太平广记》作乔。)为邻。
维予同学,一十二人。
寒苦(真仙通鉴作暑。)求道,历二十年。
中多怠惰(《太平广记》作堕。《诗纪》同。),志行不坚。
痛乎诸子,命也自天。
天不妄授,道必归贤。
身投(玉平广记作没。)幽壤,何时可还。
嗟尔将来,勤加精研。
勿为流俗,富贵所牵。
神丹(《神仙传》作道。)一成,升彼九天。
寿同三光,何但亿千(真仙通鉴作年。《太平广记》同。)(二章)

惟予垂(《太平广记》作束。)发,少好道德。
弃家随师,东西南北。
委放五经(《神仙传》、《太平广记》作浊。),避(《诗纪》作辟。)世自匿(真仙通鉴作适。)
(《诗纪》作二。)十馀年,名(《神仙传》作明。)山之侧。
寒不遑衣,饥不暇食
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奉事(《太平广记》作承。)圣师,承颜(《太平广记》作欢。《诗纪》作悦。)(《诗纪》作颜。)色。
面垢足胝,乃见(《诗纪》作敢。)哀识(《太平广记》作诚实。)
遂传(《太平广记》作受。)要诀,恩深不测。
妻子延年,咸享(《太平广记》作亨。)无极。
黄白既(真仙通鉴作己。《神仙传》《太平广记》同。)成,货财千亿。
役使鬼神,玉女侍侧。
(《神仙传》作今。)得度世,神丹之力(○《真仙体道通鉴》。《神仙传》四。《太平广记》八引《神仙传》。《诗纪外集》一。又韵补三作平都观诗。引仇、濡二韵。)(三章)

平都访仙(二首 题吕纯阳 其二 中唐 · 吕岩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一鸣白鸟出青城,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言三岛乐,抬眸已过洞庭春(同上十九《酆都县》)
第二启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三
某启。
某幼孤贫。
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
某有屋三十间而已。
元和末
酬偿息钱
为他人有。
因此移去。
八年中凡十徙其居。
奴婢寒饿。
衰老者死。
少壮者当面逃去。
不能呵制。
止有一竖。
恋恋悯叹。
挈百卷书。
随而养之。
奔走困苦无所容。
归死于延福私庙。
支拄欹坏而处之。
长兄以一驴游丐于亲旧。
某与弟顗食野蒿藿。
寒无夜烛。
默念所记者凡三周岁。
遭遇知已。
各及第得官。
文宗皇帝改号初年。
某为御史
分察东都
顗为镇海军幕府吏。
至二年间。
顗病眼暗无所睹。
殿中侍御史韦楚老曰。
同州有眼医石公集。
剑南少尹姜沔丧明。
亲见石生针之。
不一刻而愈。
其神医也。
某迎石生至洛。
告满百日。
与石生俱东下。
见病弟于扬州禅智寺
石曰。
是状也。
脑积毒热。
脂融流下。
盖塞瞳子。
名曰内障。
法以针旁入白睛穴上。
斜拨去之。
如蜡塞管。
蜡去管明。
然今未可也。
后一周岁。
脂当老硬如白玉色。
始可攻之。
某世攻此疾。
自祖及父某。
所愈者不下二百人。
此不足忧。
其年秋末
某载病弟与石生自扬州南渡入宣州幕。
至三年
某除补阙
石生自曰。
明年春
眼可针矣。
视瞳子中脂色玉白。
果符初言。
堂兄慥守浔阳
溯流不远。
刺史之力也。
复可以饱石生所欲。
令其尽心。
此即家也。
京中无一亩田。
岂可同归。
遂如浔阳
四月二日
某于浔阳北渡赴官。
与弟顗决手。
哭曰。
我家世德。
汝复无罪。
斯疾也。
岂遂痼乎。
然有石生。
慎无自挠。
其年四月
石生施针。
九月再施针。
俱不效。
五年
某为膳部员外郎
乞假往浔阳
取顗西归。
顗固曰。
归不可议。
俟兄慥所之而随之。
会昌元年四月
兄慥自江守蕲。
某与顗同舟至蕲。
其年七月郤归京师
明年七月出守黄州
在京时诣今虢州庾使君。
问庾眼状。
庾云。
同州有二眼医。
石公集是一也。
复有周师达者。
即石之姑子。
所得当同。
周老石少。
其术深妙。
似石不及。
某尝病内障。
愈于周手。
岂少老间工拙有异。
某至黄州
以重币卑辞致周至蕲。
周见弟眼曰。
嗟乎。
眼有赤脉。
凡内障脂凝。
有赤脉缀之者。
针拨不能去赤脉。
赤脉不除。
针不可施。
除赤脉必有良药。
某未知之。
是石生业浅。
不达此理。
妄再施针。
周不针而去。
西川相国兄始镇扬州
弟兄谋曰。
扬州大郡。
为天下通衢。
世称异人术士
多游其间。
今去值有势力。
可为久安之计。
冀其所遇。
其年秋
顗遂东下。
因家扬州
与顗一相见。
别八年矣。
坐一室中。
不复有再生意。
三十日而西。
临歧与决曰。
此行也。
必祈大郡东来。
谋汝医药衣食。
庶几如志。
近闻九疑山南有隐士綦母宏者。
人言异人。
能愈异疾
忠州酆都县仙都观
后汉时仙人阴长生于此白日升天
今闻道士龚法义。
年逾八十。
精严其法。
人之所谓有前世负累。
今世还以痼疾者。
奏章于上帝。
能为解之。
刺史之力。
二人或可致。
是以去岁闰十一月十四日
辄献长启。
乞守钱塘
盖以私恳有素。
非敢率然言。
念病弟丧明坐废。
十五年矣。
但能识某声音。
不复知某发巳半白。
颜貌衰改。
是某今生可以见顗。
而顗不能复见某矣。
此天也。
无可奈何。
某能见顗而不得去。
此岂天乎。
而悬在相公
若小人微恳终不能上动相公
相公恩悯终不下及小人。
是日月不照。
兄弟终无相见期。
况去岁淮南小旱。
衣食益困。
目无所睹。
复困于衣食。
即海内言穷苦人。
无如顗者。
今敢以情事再书恳迫。
上干尊重。
伏料仁者必为悯恻。
然某早衰多病。
今春耳聋积四十日。
四月复落一牙。
耳聋牙落。
兼年如七八十人。
将谢之候也。
今未五十。
而有七八十人将谢之候。
盖人生受气。
坚强脆弱。
品第各异也。
坚强者七八十而衰。
脆弱者四五十而衰。
其不同也。
如草木中蒲柳同也。
某今年四十八矣。
自今年来。
非惟耳聋牙落。
兼以意气错寞。
在群众欢笑之中。
常如登高四望。
但见莽苍大野。
荒墟废垄。
怅望寂默。
不能自解。
此无他也。
气衰而志散。
真老人态也。
自省人事以来。
见亲旧交游。
年未五十。
尚壮健而死者众矣。
况某早衰。
敢望六七十而后死乎。
愿未死前。
一见病弟异人术士。
求其所未求。
以甘其心。
厚其衣食之地。
某若先死。
使病弟无所不足。
然死而有知。
不恨死早湖州三岁。
可遂此心。
伏惟仁悯。
念病弟望某东来之心。
察某欲见病弟之志。
一加哀怜。
特遂血恳。
披剔肝胆。
重此告诉。
盛暑时。
敢以私事及政事堂
启干丞相
治其罪可也。
伏纸流涕。
俯候严命。
不胜忧惶激切之至。
谨启。
丰都李尉 唐 · 李商隐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绮季 信张仪
万古商于地,凭君泣路岐。
固难寻绮季,可得张仪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
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进士严子重869年 唐 · 皮日休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余为童在乡校时,简上抄杜舍人牧之集,见有与进士严恽诗。后至,一日,有客曰严某,余志其名久矣,遽怀文见造,于是乐得礼而观之。其所为工于七字,往往有清便柔媚,时可轶骇于常轨。其佳者曰:「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余美之,讽而未尝怠,生举进士,亦十馀计偕。余方冤之,谓乎竟有得于时也。未几,归吴兴,后两月(案:咸通十一年也。),人至云:「生以疾亡于所居矣。」噫!生徒以词闻于士大夫,竟不名而逝,岂止此而湮没耶?江湖间多美材,士君子苟乐退而有文者死,无不为时惜,可胜言耶?于是哭而为诗。鲁望,生之友也,当为我同作。
十哭都门榜上尘,盖棺终是五湖人。
生前有敌唯丹桂,没后无家秖白蘋
箬下斩新醒处月,江南依旧咏来春。
知君精爽应无尽,必在酆都颂帝晨梁成都官颂,绝标帝晨)
收下夔州黔南 后蜀 · 孟知祥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今月二十一日。
峡路行营讨伐招收使状报。
黔南节度使去今月二十七日将手下元戎兵士。
抛本州下水奔窜。
寻差衙队指挥使朱偓
部领左右飞棹。
并诸指挥兵士。
乘战船十五只。
黔南安慰。
至今月二日午时回。
黔南节度使今见在渠溪。
团点元随兵士及旋添水军。
却有五百馀人。
排比小战船。
宁江应接兵士到。
却欲归复本州。
朱偓当日辰时。
部领战船往渠溪袭逐。
至午时与贼军相见交战。
趁下水约百馀里。
酆都坝头。
杀获贼军一百馀人。
黔南内外都指挥使郭太尉吴近思。
张琼等三十馀人。
夺得衣甲器械不少。
收获牌印四副。
黔南节度使则携馀党乘小船沿流直下忠州者。
窃以大举舟师。
远征峡路
旗鼓才闻其下濑。
云樯寻指于上游。
连降郡城。
继收营监。
势且疾于破竹。
声有类于蓬。
今则更阅捷书。
屡闻胜策。
宁江军以黔南为肘臂之地。
以渝合为馈运之衢。
我已断之。
彼何望矣。
节帅弃城而窜遁。
裨将兼队而追擒。
数俘馘以既多。
收铠甲而亦众。
指期荡定。
以固封宇。
凡曰军民。
攸同快慰。
仙都山鹿(并叙)1059年 北宋 · 苏洵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丰都县仙都观
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出云。
应是仙君老僮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仙都观1059年 北宋 · 苏洵
 押词韵第二部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丰都县仙都观
飘萧古仙子,寂寞苍山上。
观世眇无言,无人独惆怅。
深岩耸乔木,古观霭遗像。
超超不可揖,真意谁复亮。
蜿蜒乘长龙,倏忽变万状。
朝食白云英,暮饮石髓鬯。
心肝化琼玉,千岁已无恙。
世人安能知,服药本虚妄。
嗟哉世无人,江水空荡漾。
卫尉少卿刘公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一、《郧溪集》卷二一
卫尉少卿刘公既卒之明年二月甲子,将葬于润州延陵县某原,其孤凯列公之美行,驰私奴趋京师,请铭于著作郎郑某。
于是考公之遗录而叹曰:「呜呼,刘公可铭也夫」!
公讳忠顺,字某,赠刑部侍郎讳简之子。
其曾大父讳崇鲁,仕江南李氏宣州观察推官
大父讳晟。
公以明经赐第,补潭州攸县江宁府句容
丞相王钦若言公之能,遂为句容
大理丞,知江州德安资州资阳县,三迁国子博士通判袁州,权知建昌军,选为三门发运判官,又三迁驾部员外郎,连刺解、坊、邢三郡。
三司使王拱辰荐,入为度支判官
出为夔州路转运使,赐金鱼紫袍。
又徙两浙路,迁主客金部、司郎中,知蔡州,改卫尉少卿,知泉州,移福州
坐失所举夺卿,罢归延陵
嘉祐四年,上亲享太庙,复用为司勋郎中
公曰:「吾老矣,乌能以白发浼外庭」?
遂不起。
后二年,以疾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公乐易而爱人,君子人也。
为治宽而不废,察狱必尽其恕,疑者尝抵于轻。
初为资阳邑,有史氏田自唐时以葬贫死者,岁久豪猾稍盗耕之,灭冢万馀。
公收掩遗骸,尽斥耕者,复取为葬田,邑人怀感。
及在建昌,暴水夜至,坏民舍,公募工操舟以援其溺,处之署内,朝哺夜眠,如其故庐。
死,吊祭藏瘗,又以库钱给其家。
发官富民所畜悉粜饥者,活数十万人。
其最后居夔州,以南州溱溪诸郡皆用黔中吏为守,垂涎相残,类为不法,恶民得以伏山林,挟群獠入劫,无岁无之。
公既至,即出兵至境,呼其番人告之曰:「宜悉缚恶民送府,我言于天子,赦汝罪,不则尽灭汝种」。
番人畏恐,皆听命。
公遂言群獠为盗,过在恶民,可赦不问,而南川缭边,独不择守臣,宜询用武人,提兵以障南服。
朝廷用其议。
公又以天子之命,召酋人宥之,刲羊酾酒,与之燕乐,皆呼舞出誓言,愿世世保边。
由是奸宄尽破坏,远民苏息。
公之治状类若此者多,其概主于仁爱,宜其有厚报于富贵,以遂其功。
晚而连蹇,卒以穷废,家贫,借屋以居,旁无长物
予尝忧之,数遣书致问,而公方饮酒啸歌,自放乎田野间,其心休休然,若据大厦、味九鼎,前有鼓钟金石嘈嘈,乐而不厌者,则予又为之释然喜笑,何其有馀裕哉!
公能为神仙引导熊蹲虎跃之术,颜发甚壮。
尝过宛丘,以语予,而予未之能志也,悲夫!
长安县张氏。
子男夙,故江宁府溧水簿;
凯,漳州漳浦簿;
纯,忠州丰都簿;
统,虔州信丰簿。
长女早世,次适都官员外郎臧论道,次适南康军星子宾王,次在室。
铭曰:
恂恂刘公,不刿其刚。
力于厚下,有发惟臧。
还田陇丘,义感过儿。
汝孰为溺,方桴予之。
汝孰为饥,裹往饴。
蛮夫齧边,携其符支。
刈其孽牙,靡耳以随。
惟公有为,俾民是宜。
胡然聱牙,老于故居。
食无腴田,处无完庐。
我施维丰,我行维屯。
不飨于身,利其子孙。
放船一首 北宋 · 韦骧
五言排律
峥嵘岁垂尽,泛鹢下岷江
鸣橹风声壮,摇旌日影双。
巨滩何累累,急鼓促韸韸。
语疾躯生翼,论危颈缩腔。
栖迟凭漆几,睥睨近纱窗。
解缆侵朝雾,休程傍晚矼。
童山连岌岌,古木竞摐摐。
岑绝行荒县,间关按列邦。
俗书慵注目,薄酒倦开缸。
仙迹徒追羡(自注:如忠之丰都景德观王方平阴长生五云洞,及万之南浦岑公洞。),名篇乃素降(自注:如忠有白傅诗,夔有杜子美诗)
有谁陪亹亹,竟夕听淙淙。
幽兴将诗遣,还嗟语意厖。
留题忠州丰都景德观 北宋 · 韦骧
 押词韵第十七部
丰都县岷江侧,古观峥嵘耀金碧。
层峦秀拔异群山,乔木侵云竞千尺。
二仙去久丹灶冷(自注:王方平阴长生丹灶尚存。),空载遗文在碑刻。
俗士纷纷徒叹嗟,曾有何人继真迹。
失题二首(补编) 其一 1059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丰都县
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
失题二首(补编) 其二 1059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丰都县
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
留题仙都观1059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丰都县仙都观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苦辛。
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存。
仙都山鹿1059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丰都县仙都观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读《山海经》,并引 其六 1059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丰都县仙都观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
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
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
何当从山火,束缊分寸烛。
留题仙都观1059年 北宋 · 苏辙
 押词韵第十四部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丰都县仙都观
道士白发尊,面黑岚气染。
自言王方平,学道古有验。
道成白昼飞,人世不留窆。
后有阴长生,此地亦所占。
并骑双翔龙,霞绶紫云襜。
扬扬玉堂上,与世作丰歉(同上书卷五《留题仙都观》诗林子仁注引)
题所书杜子美小诗后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六
荆州惇夫,以幕客摄领涪州,郡中萧然,徐察之,事事修举,他日正官未必能尔也。
为留两日,恨识之晚。
以卷轴求书,一旦为书三轴。
此一卷起士脑滩下,至酆都而毕。
余旧作《荐士》诗云:「挽士不能寸,推去辄数尺。
才难不其然,有亦未易识」。
亦并寄于此。
阴真君诗后1097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五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彭水县
忠州丰都仙都观朝金殿西壁,有天成四年人书阴真君诗三章。
同年许少张以为真汉人文章也,以余考之,信然。
因试生笔,偶得佳纸,为钞此诗,以与王泸州补之之季子。
阴君所学,守尸法耳,犹须择师勤苦如是,乃能得之;
何况千载之后,尚友古人,求知道德之主宰者乎!
绍圣四年四月丙午黔中禅月楼中书(《山谷全书·别集》卷六。又见《豫章先生遗文》卷九,《铁网珊瑚》卷四,《珊瑚网·书录》卷五。)
君:原脱,据《豫章先生遗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