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与寿父帖 宋 · 吴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二、《三希堂法帖》第一七册
比匆匆附书,谅只在下旬可到。
途中收十月三日手笔并诗,深以为慰。
示喻已悉。
襄州之行非所惮也,不谓以常式辞免,就降改命,辞难避事,何以自文?
不知阅古之意如何,今必有定论矣。
十九日京西界,交割安抚司职事,廿日方得改差劄子,已具辞免,且在郢州境上伺候回降。
若省劄更迟数日,则已到襄阳
去襄只二百馀里,江陵亦然。
岁晚,客里进退不能,势须等候月十日方见次第。
地远,往返动是许时,远宦非便,殆此类也。
旅中灯下作此,言不尽意。
馀希加爱,不宣。
十月廿日上寿父判寺寺簿贤弟。
雪中访胡次鱼因览新诗次其韵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天涯流落与谁同,雅什重闻正始风(原作时,据四库本、傅校改)
文阵向来无敌手,诗坛今孰敢论功。
郢中遗唱人难和(自注:公尝为郢州教官。)冀北成群马遂空。
接屋同(傅校作共)邻江上寺,过从犹幸不匆匆。
九日府城贵人南山寺分韵和杜工部九日(宽字韵) 南宋 · 何梦桂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饭山吟瘦带围宽,过得秋来一日欢。
谩道高风怜破帽,还应衰发恋南冠。
黄花几度今人老,蓝水千年时梦寒。
日暮归来成醉倒,南山风雨不堪看。
江城子 重阳次施尉韵 南宋 · 郭应祥
 押阳韵
开尊拟对菊花黄。
舞伊凉。
渔阳
更有风流,妓女胜徐娘。
只道难逢开口笑,争驰逐,利名场。

玉山蓝水两茫茫。
采幽香。
泛清觞。
橙橘堆盘,犹恨未经霜。
底事□□堪喜处,丰年最,冠江乡。
宣义郎致仕孙向母张氏可封长寿县太君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净德集》卷九
敕具官某母某氏:朕既郊而赦,推本先王贵老之义,凡一命之吏,其亲耄矣,则以名闻而旌宠之,所以劝天下之孝而厚风俗也。
惟尔高年,克称褒显。
其亲汤沐之封,以荣子孙之养。
左班殿直袁务成母赵氏可特封长寿县太君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净德集》卷九
敕具官某母赵氏:朕若稽先王之治道,务以孝敬为先,凡人子之欲尊崇父母者,皆徇从其情而与之,是故既郊而赦,虽非造廷之士,而其亲耄矣,亦有以旌宠焉。
庶几风劝吾俗,而跻之礼义欤。
惟尔高年,乃朕所贵。
其新汤沐之赐,以荣子孙之养。
状元坊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七、《潜斋集》卷一一
暑中三伏热,岂堪大驿路往来;
渴时一盏,胜似恒河沙布施。
况有竟陵老僧解事,更从鸠坑道地分香。
不妨运水搬柴,便好煽炉熁盏。
大家门发欢喜意,便是结千人万人缘;
比丘无遮碍心,任他吃七碗五碗去。
南山天宁禅寺山门记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五、《潜斋集》卷八
南山天宁禅寺堂头无竭禅师如川主席此山之八年,重作山门,大书特书曰「华严法界」。
书者何?
所以大其门也。
门大,则其华于佛之居与僧之堂若室也可知已。
世谓佛善为大言以耸动一世,然观其徒之果于事为,有的然可称者,非夸语也。
古今言教门者有三,曰儒曰释曰老。
儒自羲轩至孔氏,与天地并立,老氏中出,释最后。
二氏宜非儒抗也,然自近世以来,释氏之宫满天下,老氏半之,儒之宫若州若县各一而已,儒已不竞于二氏矣。
至元一统,独推释氏为三家首,绀园贝宇,日新月盛,宏杰诡伟,蔚炳丽靡,陟其门者将目眩气夺,儒者尚敢望其彷佛哉!
虽老氏之徒亦将自逊其不逮矣。
岂西方之教果优于洙泗之仁义礼乐欤?
抑其徒代有能者以兴起其法,而孔氏之后独无其人欤?
抑亦拘于世与化,而有不得不然者欤?
不然,何以释氏之独盛,而轶出于儒与老若是也?
师既以扁属余书,遄复求记,以昭不朽。
师也,蚤契佛乘,智慧而材干,有功于其教门也固宜。
他日而子孙有问作门者谁,余固不得以没师之实也。
百世而下,或于今之世与教而将有考焉者,欲弗记得乎?
门作于至元甲申冬十二月,越二年丙戌秋八月既望始记,迟之也。
郢州张员外白雪楼 中唐 · 许棠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高情日日闲,多宴雪楼间。
洒槛江干雨,当筵天际山。
带帆分浪色,驻乐话朝班。
岂料羁浮者,樽前得解颜。
题默轩 宋 · 韩驹
 押尤韵
李君诵兵法,辨若悬河流。
时平弃不用,胸中郁奇谋。
三年莲勺卤,一室藏深幽。
默翁笑自谓,晏坐无馀求。
不言非真默,但与木石俦。
说默默时说,吾闻诸前修。
君看古宗密,妙义难为酬。
及谈不二门,则卷机锋收。
我以辨自喜,穷思戒摩兜。
君宜尚勉旃,负杖从吾游。
灾异求言诏初元二年三月 西汉 · 汉元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七
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考终厥命。
今朕恭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异并臻,连年不息。
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豕原》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一年再地动,天惟降灾,震惊朕师(《翼奉传》作躬),治有大亏,咎至于斯!
夙夜兢兢,不通大变,深惟郁悼,未知其序。
间者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之。
已诏吏虚仓廪,开府臧,振救贫民。
郡国被地动灾甚者,无出租赋。
赦天下。
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
悉意陈朕过失,毋有所讳。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览焉(《汉书·元纪》,又见《翼奉传》,各有删节,今合录之。)
奏徙南北郊 其一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
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
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
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
往者,孝武皇帝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
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
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陜,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
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
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
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鄗,成王郊于雒邑。
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
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
愿与群臣议定(《汉书郊祀志》下: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张谭奏言云云,奏可。)
唐故军器使内寺伯赐紫金鱼袋赠内常侍袁公夫人太原郡夫人王氏墓志铭 唐 · 王孟诸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
夫举族称官。盖制作之常意。况王氏承帝王之后。派分贵仕。代亦众矣。斯皆增辉图牒。称望天下。若乃复序述祖宗之盛德。谓悠悠繁词。故略而不书也。夫人襄阳人也。性禀专贞。早贪诗礼。闲柔淑慎。叶窈窕之风规。纂组女工。得家人之深旨。军器常侍先娶颍川禄氏。数奇不耦。夫人禄氏早亡。军器常侍时护汉南鼓盆歌罢。曰。粢祀之职。礼不可亏。洁以蘩。必资中馈。由是思鹊巢之共理。咏鸡鸣以求贤。慕王氏奕世之宗。以夫人继室。夫人承训结缡。移天配德。克崇妇道。懿绩可嘉。闺门之美。实光彤管。军器常侍汉南更命荆门。岁满入觐。复领军器使。柰何天不福善。阶老愿乖。军器常侍寻卧疾薨于私第。夫人居丧昼哭。髡发誓志。动循法则。不尚繁华。言必洽于族姻。喜怒不形于色。栖心象外。宏誉宜家。其仁贤体度。盖为外戚之表仪矣。将及鱼轩荷宠。昭示懿图。麟角功高。隙驹难驻。呜呼。徽音潜翳。阅水兴悲。赋命有涯。奄随川逝。以大中十四年春正月十二日。终于长安县修德里。享年卅有五。以其年四月五日。窆于万年县灞陵之原。邻军器常侍之茔。礼也。嗣子五人。或腰金备宠。近侍丹墀。或朱绂青袍。皆宣翊赞。德门之盛。世莫能俦。而复泣衔哀。俾述遗范。言必实录。托而用文。志而铭曰。
青门道兮国之旁。素浐北兮龙之乡。
纷旟旐兮引灵襄。泉路永兮歌白杨。
生何促兮死何长。音容寂兮云泱泱。
唯有楸树。悲风起夕阳
治冤狱诏鸿嘉元年二月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承天地,获保宗庙,明有所蔽,德不能绥,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阙告诉者不绝。
是以阴阳错谬,寒暑失序,日月不光,百姓蒙辜,朕甚闵焉。
《书》不云乎?
「即我御事,罔克耆寿,咎在厥躬」。
方春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冤狱。
公卿大夫、刺史明申敕守相,称朕意焉。
其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逋贷未入者勿收(《汉书·成纪》)
白虎殿对策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其夏,上尽召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策曰:「天地之道何贵?
王者之法何如?
六经之义何上?
人之行何先?
取人之术何以?
当世之治何务?
各以经对」。
钦对曰:「臣闻天道贵信,地道贵贞;
不信不贞,万物不生。
生,天地之所贵也。
王者承天地之所生,理而成之,昆虫草木靡不得其所。
王者法天地,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
克己就义,恕以及人,六经之所上也。
不孝,则事君不忠,莅官不敬,战陈无勇,朋友不信。
孔子曰:『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人行之所先也。
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于官职,达观其所举,富观其所予,穷观其所不为,乏观其所不取,近观其所为,远观其所主。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取人之术也。
殷因于夏尚质,周因于殷尚文,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
孔子曰『恶紫之夺朱』,当世治之所务也。
臣窃有所忧,言之则拂心逆指,不言则渐日长,为祸不世,然小臣不敢废道而求从,违忠而耦意。
臣闻玩色无厌,必生好憎之心;
好憎之心生,则爱宠偏于一人;
爱宠偏于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
如此,则匹妇之说,不可胜也。
唯陛下纯德普施,无欲是从,此则众庶咸说,继嗣日广,而海内长安
万事之是非何足备言(《汉书》本传)
奏定郊祀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帝王之义,莫大于承天,承天之序,莫重于效祀。
祭天于南,就阳位,祀地于北,主阴。
义圜丘象天,方泽则地,圆方因体,南北从位,燔燎升气,瘗埋就类。
牲欲茧栗,味尚清玄。
器成匏勺,贵诚因质。
天地神所统,故类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山川,班于群臣,皇天后土,随土所在,而事祐焉。
甘泉太阴,河东少阳,咸失厥位,不合礼制。
圣王之制,必上当天心,下合地意,中考人事,故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回而求福,厥路不通,在《易》泰卦,乾坤合体。
天地交通,万物聚出。
其律太簇,天子亲郊天地,先祖配天,先妣配地,阴阳之别。
以日冬至祀天,夏至祀后土。
君不省方而使有司。
六宗,日月星,山川海,星则北辰,川即河,山岱宗
三光众明,山阜百川,众流淳污,皋泽以类相属,各数秩望相序(《续汉·祭祀志》上注补引《黄图元始仪》:元始四年,宰衡奏。)
判幸倅求免税丁(题拟) 唐 · 李骘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垣笔力破沧溟,欲援任涛免税丁。
一段风流好公案,锦江重写入图经(《尧山堂外纪》卷二六。又: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七五 《山堂肆考》:高安人幸元龙,为郢州通判,上书雪济邸之冤,又以诗援任涛求免税丁,太守判以诗云云。)
夜坐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蒲团叠膝诵南华莲勺灯明细吐花。
客有可人期不至,邻无美酒夜难赊。
湿星酿雨愁飞雁,枯木号风怨宿鸦。
自笑不眠还不倦,城头呜咽又鸣笳。
上书谏哀帝 西汉 · 鲍宣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且十,彗星四起。
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覆剧于前乎!
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论议通古今,喟然动众心,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也。
敦外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
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不能。
昔尧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众皆惑;
古刑人尚服,今赏人反惑。
请寄为奸,群小日进。
国家空虚,用度不足。
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岁增于前。
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
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
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
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
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
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
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
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
治狱深刻,二死也;
冤陷亡辜,三死也;
盗贼横发,四死也;
怨仇相残,五死也;
岁恶饥饿,六死也;
时气疾疫,七死也。
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
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
此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
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
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
以苟容曲从为,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
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豪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哉!
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诗。
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
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
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非天意也。
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
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
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说民服,岂不难哉!
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辩足以移众,强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或世尤剧者也,宜以时罢退。
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
急征故大司马傅喜,使领外亲。
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位皆历三公,智谋威信,可与建教化,图安危。
龚胜司直,郡国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可大委任也。
陛下前以小不忍退等,海内失望。
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众,曾不能忍等邪!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上之皇天见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谏争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恶臣,天下犹不听也。
臣虽愚戆,独不知多受禄赐,美食太官,广田宅,厚妻子,不与恶人结仇怨以安身邪?
诚迫大义,官以谏争为职,不敢不竭愚。
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
呐钝于辞,不胜眷眷,尽死节而已(《汉书·鲍宣传》: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上书谏。)
策免师丹建平初 西汉 · 汉哀帝
 出处:全汉文 卷九
三公者,朕之腹心也,辅善相过,匡率百僚,和合天下者也。
朕既不明,委政于公,间者阴阳不调,寒暑失常,变异娄臻,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司空之职尤废焉。
君在位出入三年,未闻忠言嘉谋,而反有朋党相进不公之名。
乃者以挺力田议改币章示君,君内为朕建可改不疑,以君之言,博考朝臣,乃希众雷同,外以为不便,令观听者归非于朕。
朕隐忍不宣,为君受衍。
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浸以成俗,故屡以书饬君,几君省过求己,而反不受,退有后言。
及君奏封事,传于道路,布闻朝市,言事者以为大臣不忠,辜陷重辟,获虚采名,谤议匈匈,流于四方?
腹心如此,谓疏者何?
殆谬于二人同心之利焉,将何以率示群下,附亲远方。
朕惟君位尊任重,虑不周密,怀谖迷国,进退违命,反覆异言,甚为君耻之,非所以共承天地,永保国家之意。
以君尝托傅位,未忍考于理,已诏有司赦君勿治。
其上大司空高乐候印绶,罢归(《汉书·师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