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湖州东门即事和玉山 元 · 郯韶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六部
路入仙源一水分,鸡鸣犬吠自成村。
晚风忽送青天影,吹入匡庐九叠云。
庐江四辨 其一 庐江 唐 · 卢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
凡作事必法古。
名地者必求于古。
地而不古。
失其地矣。
秦一天下。
破国为郡。
名地者唯求于禹贡与山海经。
始皇二十六年
扬州之地为九江鄣郡会稽
九江会稽出禹贡。
鄣出山海经。
按海内南经云。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
注云。
歙县东。
浙江出焉。
海内东海云。
庐江出三天子都。
入江彭泽西。
注云。
彭蠡
彭泽县西是也。
经又曰。
一名天子鄣。
江南之鄣。
由此名也。
庐江彭蠡西涯。
庐江以立名。
项羽英布九江王
尽有扬州之地。
汉高九江淮南
即封淮南王
十一年诛。
皇子长为淮南王
孝文八年长死。
徙封长子安为淮南王
赐为庐江王
勃为衡山王
应劭曰。
庐江故庐子国也。
考寻载籍。
古无庐国之名。
庐江为庐戎之地也。
按左氏传。
卢戎亦曰庐。
宣城西山中。
误以中庐之庐为庐江之庐。
后人因迷而不悟。
按汉书诸侯王年表。
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
颜注云。
庐衡二山名也。
衡即今霍山
东汉地理志。
建武十年六安国
以县属庐江郡
郡十四城。
有舒浔阳襄安
郡南有九江
东合大江
大江之南与彭泽相接。
既得浔阳
浔阳庐山
庐山庐江而名。
古矣。
庐江之地。
包江南北而有之。
景武庐山记云。
匡俗周威王时
生而神灵。
居于此山上。
世称庐君
则是因山为号。
不因为庐而名山。
西域法者曰惠远
庐山记。
不知所始。
乃曰匡俗出殷周之际。
结庐上因名曰庐。
其谬甚矣。
豫章旧志。
俗父与番阳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
汉封浔阳
武帝南巡。
明公
不因而名愈明矣。
余故曰事必法古。
名地者必求于古。
庐江自山海经所谓出三天子都者是也。
今山在彭蠡之上。
亡其所谓庐江者。
事移事古名与地改故也。
又按经云。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
地理志云。
浙江黟县南率
东入海。
率则歙。
浙江是也。
率山歙州南。
连延而西曰浙岭。
浙水实出其阴。
又西走彭泽
凡三百里。
并水出山阳者。
皆西流汇于彭蠡
庐江乎哉。
是必一水也。
又按今浔阳江州大江之南。
浔阳大江之北。
名地为国者。
岂限江之南北哉。
求于古而已矣。
庐江之国。
自山海经而名者为是。
湖州军倅日与同年李大谏诗酒唱酬以疾阻欢及愈作此诗(题拟) 唐 · 封特卿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已负数年红画烛,更辜双带绣香球。
白蘋洲上风烟好,扶病须□到后筹。
踏灾行(一作检田吏,一作踏车行。) 元 · 袁介
有一老翁如病起,破衲𣰦毵瘦如鬼;
晓来扶向官道傍,哀告行人乞钱米。
时予奉檄离江城,邂逅一见怜其贫;
倒囊赠与五升米,试问何故为穷民。
老翁答言听我语,我是东乡李福五。
我家无本为经商,只种官田三十亩
延祐七年三月初,卖衣买得犁与锄;
朝耕暮耘受辛苦,要还私债输官租。
谁知六月七月,雨水绝无潮又竭;
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血;
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
数车相接接不到,稻田一旦成沙涂。
官司八月受灾状,我恐徵粮吃官棒;
相随邻里去告灾,十石官粮望全放。
当年隔岸分吉凶,高田尽荒低田丰
县官不见高田旱,将谓亦与低田同;
文字下乡如火速,逼我将田都首伏;
只因嗔我不肯首,却把我田批作熟。
太平九月开旱仓,主首贫乏无可偿;
男名阿孙女阿惜,逼我嫁卖陪官粮。
阿孙卖与运粮户,即日不知在何处;
可怜阿惜犹未笄,嫁向湖州山里去。
我今年已七十奇,饥无口食寒无衣;
东求西乞度残喘,无因早向黄泉归。
旋言旋拭腮边泪,我忽惊惭汗沾背。
老翁老翁无复言,我是今年检田吏。
辍耕录:此袁介踏灾行也,可以为民牧不恤民瘼者之劝。介字可潜,尝掾松江,盖能以儒术饰吏事者。蓬窗日录:读袁介踏灾行,手录一通。彼苛吏者不恻然可谓无人心矣。
黄莺儿 明 · 屠隆
 出处:六十种曲 昙花记 第四十九出
旦:慷慨擐戎衣。
奋孤忠国步危。
幸然一战成功易。
尘清鼓鼙。
銮回帝畿。
百官依旧朝丹陛。
凯旋归。
喧传里巷。
不负将门儿。
陇州汧阳县主簿袁衍可太子洗马致仕制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九、《西溪文集》卷四
敕某:奔走州县,亦既有年。
今其老矣,愿还官政。
嘉尔止足,录尔勤勚。
升秩朝序,归安里闾。
足为宠荣,其往祗服。
可。
供备库副使钱适可左武卫将军致仕制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一、《西溪文集》卷五
敕某:陈力就列,既得班诸使之后,显矣。
今乃自请以不能而去其位,是可嘉者。
其进适于环卫之列,使归安于家,以报其劳。
往维自休。
可。
虔州雩都县主簿赵定大理寺丞致仕制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二、《西溪文集》卷六
敕某:夫钟鸣漏尽,夜行不止,古人之所耻也。
今汝乃以捕盗为功而自列。
吾方信令于天下,岂可独遗于尔哉!
然汝之老,亦不可复参吾官职之事矣。
其升秩廷尉归安于家,足以自荣。
其往祗服。
可。
赵季文 元 · 屠性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湖州此去百馀里,公子之官是胜游。
细雨澹藏城外寺,垂杨齐拂水边楼。
妙年未厌官曹剧,大府仍闻礼数优。
日日高堂具甘旨,白鱼须寄霅溪头。
奉职张文简张衮臣可逐州长史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三、《西溪文集》卷六
敕某等:三班武吏轻矣,其有驱驰服事之久,而能以礼请老而去者,亦可嘉也。
其各以参于大郡之佐,归安于家,有以自荣。
可。
简州平泉县主簿李佶可守秘校致仕制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三、《西溪文集》卷六
敕某:始仕州县,而已老矣;
乞身以去,亦可嘉焉。
升秩京省,归安闾里,恩礼之厚,来者知劝。
可。
蓦山溪 宋 · 杨泽民
 押词韵第三部
当年苏小,家住苕溪尾。
一棹采莲归,悄羞得、鸳鸯飞避。
蘋洲蓼岸,花脸两难分,崖半倚。
风乍起。
荡漾烟光里。

平生强项,未肯轻鱼水。
溪上偶相逢,这一段、风情怎已。
纫兰解佩,不负有情人,金尊侧,罗帐底。
占尽人间美。
孙侔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五、《西溪文集》卷八
臣伏见试秘书省校书郎孙侔,节行文学,名在朝廷。
今閒居湖州,安其贱贫,守道愈笃,东南学者莫不愿得以为师。
臣本州为两浙诸郡首,学者甚众,而州学独无官,欲望朝廷特除一职事官,管勾州学,使州之学者有所归,又以风朝廷尊贤养士之意于天下。
臣不胜所愿。
寿遐庵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石林燕语衍吾宗,郡望吴兴德泽重。
岭表湘江分一脉,清芬绵邈到弘农
按:叶梦得公为北宋贤相,籍吴兴,嗣分岭表、湖南两支。遐庵为岭表支,叶焕彬德辉湖南支,余为吴兴本支,而顺治初德贤公出为杨氏后,故余为杨九世孙,而实梦得公三十一世裔孙,与遐公、焕彬皆同族也。焕彬前修宗谱,详载叶杨关系,且约与遐公合修通谱,议定而焕彬遭难,其子竹农久隔音问,至今未见其书。
湖州知郡屯田书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六、《西溪文集》卷九
比者承诏之藩,引舟在道。
侧望封圻之近,稔闻治行之高,无缘至前,以释所愿。
遽辱书而为况,仰执礼之过勤。
方此索居,重期多爱。
感怀之至,谈叙奚穷?
次韵子功王玉山 其一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要知爵服人人别,不信弦歌个个同。
指点苕溪归棹远,西风吹梦藕花中。
宋 · 李廷彦
 押阳韵
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百咏诗)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五引《遁斋閒览》 《苕溪渔隐丛话》:魏达可朝奉喜为谑谈,尝云李廷彦献百咏诗于一达官,其间有句云云。达官恻然伤之,曰:不意君家凶祸重并如此。廷彦遽起自解曰:实无此事,但图属对亲切耳。
孙山人苕溪旧居 明 · 郑善夫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少谷集卷五
耿耿忆孙楚,溪边青竹门。
未同苕水月,竟失汉阴原。
寿天真诠外,风云孤梦存。
平生少谷榻,独下向谁论。
建宁军节度推官丁君墓志铭(并序 嘉祐八年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七、《西溪文集》卷一○
建宁军节度推官丁君者,苏州人也。
皇祐元年春三月,先帝临第进士于庭,余与丁君俱在籍中,始相识。
既出,而丁君日来过余,不知倦。
余去佐金陵,丁君亦去为杭州馀杭主簿
余入位于朝,丁君再调为开封府中牟主簿,用今枢密副使胡公荐,得建宁军节度推官
自丁君之去馀杭,至于建宁,遗余书者月不绝。
中牟,每以其职事诣府,必三四过余而后去,故余与之益熟。
而丁君实通敏,习时事,善与人交,而人多称之。
丁君亦勇自奋,欲进显于时而荣其亲,不幸而已于此。
其父某老矣,其四子二女皆幼未立。
哀哉,其命邪!
夫士之有负其材而不能合于时,而又得大臣称籍,如其志矣,使进而不已,亦何求而不得邪?
然卒已于此。
乌乎!
世之皇皇汲汲不知命者闻之,亦可以少觉矣哉!
丁君者,名伯初字慎之,年四十六。
母某氏,妻周氏。
嘉祐七年八月十四日卒于建州
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湖州某县某乡。
铭曰:
生也不能充其欲,死而遗其亲之忧。
独得吾铭,尚慰尔幽。
长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治平元年七月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七、《西溪文集》卷一○
长寿县太君魏氏,三司使尚书礼部侍郎、赠太尉羽之女也。
母曰南阳郡太君程氏。
魏氏世新安人
太尉公当太宗时三司使十八年,有功于国家,一时名臣。
其族既大而显,爱其女,为择所归,而得张公。
公少孤,奉其母安吉县太君章氏居京师
有姊为杨文公夫人,号南阳郡太君
夫人既归张氏,事安吉南阳钧用妇礼,孝爱恭惠,未尝有懈。
文公贤之,常曰:「魏氏有女,张氏有妇」。
张公以材能进位于朝,出入任事,夙夜在公,不顾其家,家事一出于夫人。
而张氏,故大家也。
夫人内治其室以法度,外接亲党以恩意,内外莫不服而归之。
张公中废,下迁流落者十馀年,夫人处之如平时,故张公益自信,不以为戚。
张公平生廉,不治生业。
及以孝归,居于吴,而资养或不足。
夫人薄衣约食,不以其不足累于张公。
盖夫人学浮屠,通其书之说,故其于穷达之际,能泊然安于命,而不以外物动其心。
此士君子有所不及,而夫人能之,贤矣!
初,夫人与张公恩义甚笃,公既卒,夫人感慕哭泣,遂被疾,不可治。
积五年,年七十三,治平元年五月甲子卒于杭州
七月甲申,归祔于张公之墓。
张公讳沔,其葬有翰林侍读学士刘君之铭可考也。
夫人三子:讽,国子博士
诜,尚书都官员外郎
诲,杭州观察推官
五女:长嫁国子博士刁维,次随州节度推官章中正,次嫁进士陈玘,次嫁驾部员外郎边球,次嫁太常寺太祝胡湘、再嫁屯田郎中石元之
孙男十四人:长元忠,扬州广陵主簿
次元方,试将作监主簿
女十二人:长嫁进士沈辽,次嫁湖州司户参军苏液
曾孙三人。
夫人兄瓘,尚书吏部侍郎
弟琰,光禄卿
夫人初封长安、寿昌,及今长寿,凡三邑也。
始余佐金陵,为张公属官,而与三子游,其后又为婚姻通家。
及是,则少子为余州从事,迎夫人居官。
长子通判湖州,未行。
次子通判越州,时时以公事来省其亲。
三子皆纯孝,诸妇循睦,孙、曾满前,闺门熙熙,足以为夫人乐。
然夫人已老而疾痼,遂不起。
乌乎!
吾所知夫人之贤可谓信,而铭之以传于后无愧矣。
铭曰:
显显魏氏,于国有功,我之宗兮。
晏晏张公,善人之师,我所归兮。
孝睦慈惠,秉心渊塞,攸好德兮。
维讽、诜、诲,克绍厥美,宜其子兮。
寿有馀龄,养有馀禄,终多福兮。
穹隆之阳,从公斯宅,视双石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