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舍城北登望海楼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一
暨阳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头。
何人好事欲穷览,傍涯筑起凌霄楼。
我来拾级快登望,六十里沙为外障。
障外即是沧波涵,果然一豁心目旷。
曾披载籍徵典故,阴火阳水莫名状。
横为摩竭竖难陀,鼓鬣扬鬐动千丈。
幻影楼台蜃市观,宝光珠贝龙宫藏。
方壶员峤仙往来,奇肱飞车不粘浪。
书生薄相那遇之,健笔韩苏枉摩荡。
是时卓午悬曦轮,潮气上逼白日昏。
不知是天是水还是云,但觉混茫一色无区分。
偶然万斛舟如墨一点,滓入寥廓微留痕。
欲驾鼍梁渺何际,江湖比作蹄涔细。
中原水皆地所包,至此始信水包地。
不识此水又用何物包,六合以外真难议。
颇闻近日萑苻萌,连䑸结队纷纵横。
劫财贾舶略无忌,渐恐登岸残村氓。
安得三千水犀弩,鲸鲵戮尽常澄清。
送花隆恩归江阴 明 · 孙承恩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江阴花隆恩妙于医顷来都下适子病隆恩治疗良愈予德之其归也赋此以赠
细云斜日澹秋姿,路出都城策马迟。
久客任教尘染袂,到家犹见盈枝。
青囊子有全婴术,白首吾深舐犊私。
见说重来犹未卜,不堪回首共凄其。
扬舍见逃荒者感赋甲子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六
我来暨阳住十日,静看逃荒人乞活。
家住苏松夏潦灾,至今八月尚没膝。
田庐荡尽觅生路,数十人同一舟出。
传闻此地独晏然,老幼扶携聚如虱。
初来开口犹嗫嚅,人给一钱感刺骨。
不三四日习已惯,对人无复可怜色。
脸皮渐老胆渐粗,给钱稍迟意早怫。
呜呼前后数日耳,人情变乃如此捷。
始知饥渴能害心,古来丧节固非一。
赋得红见海东云 清 · 刘桂芳
五言排律 押庚韵
日浴沧波上,云燕天汉横。
霞光从震出,绛气象离明。
文杏千枝晓,蟠桃一树晴。
烛龙麟甲动,火凤羽毛呈。
叆叇疑眸集,絪缊拂面迎。
彤墀清昼永,风暖奏韶英。
按:江阴树德堂刘氏宗谱20册
金缕曲·自题瘗鹤铭全拓本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馀
鹤与人千载。
篆铭文、任风潮打,形神未改。
当代沧洲能耆古,浪底星辰全采。
问谁是、江阴真宰
绛岳丹邱都一例,岂仙词、定要仙家解(「降𡽺」,余识为「绛𡽺」,明明是半字作「降」也。)
水拓本,庋藏在。

奇踪劫后珍逾倍。
记前岁、使君携酒,山僧烧菜。
留得江天金石韵,不受蛮风吹洒。
只翠墨、苦难寻买。
今日高堂悬巨轴,感神蛟吐雨疑翻海。
堪一笑,爪如蟹戊午春仲乔鹤侪觞我于焦山,周鼎、《鹤铭》幸俱无恙,惟山僧希少,无从得拓本耳。《鹤铭》水拓,余先后得三本。昨日南乡出蛟。)
左奉直大夫秘阁向公行状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三、《卢溪文集》卷四七、《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八、《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七○、《翰苑新书》前集卷四八、《秘笈新书》卷八、《经义考》卷二一五、道光《永州府志》卷九
公讳子㦛,字宣卿,世为开封人
自四世祖文公相章圣皇帝,其后蕃衍,浸以盛大,世有闻人。
曾祖传正,故任国子博士、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
祖绶,故任西京左藏库副使
父宗琦,故任大中大夫致仕,赠少师
妣夏侯氏,赠魏国夫人
所生母王氏,赠恭人
公自幼慷慨有大志,见诸老先生辄抵掌论世事,剧谈雄辩,常欲折其坐人,而诸老先生亦莫能与之争也。
盖其刚毅之气出于天性,以故与世多不谐,虽屡抑退而终不自悔也。
初入国子学,遇三舍法兴,累试入等,已校定当升补。
政和六年,再从伯永嘉郡王宗良遇郊祀恩,任公为登仕郎
七年,为华州司兵曹事。
宣和初,朝廷新复幽燕,其地经契丹之乱,馈饷不继,自涿至雄、霸,以县令丞部农夫挽中州粟实不毛之地,挽不如期者以误军期论。
先是,涿县累政以运夫亡逸失期,委印绂而去。
大漕陈公亨伯、吕公颐浩皆知公之材,以为涿县
既至,究知前弊,调役不均,乃以户口高下均定所役之数,众服其平允,使部伍相为保,无一人逸者。
以馈运不乏,循从事郎。
又以新迁到任,循儒林郎
少师以公在极边为忧,令丐罢。
涿以武臣为州,类出童贯门,恃势不法,公每以职事面争不少屈,颇恚恨。
逮公解去,沮格边赏,不为批书,公委之而去。
部使者适至,函令书印,驰介送公。
宣和六年宣教郎,为中山录事
七年,金人犯东京,朝廷以种师道宣抚京畿河北河东路,辟公为干办
靖康元年,渊圣皇帝覃恩转通直郎
六月丁少师忧。
少师晚年不乐处京师,市第于宛丘,未及徙居而少师捐馆。
是岁虏再犯京师明年大乱,公乃归陈。
建炎二年,虏侵陈、蔡,公之兄忠毅公先有德于蔡,蔡人借留于朝,而朝廷已别除人,就起复知陈州
至是虏人围陈,忠毅公誓以死守,先遣公走京师求援于留守宗泽
公见无出师意,急归,而城已破,忠毅公骂贼不屈,与诸弟三人皆死之,公亦丧其外姑与一男一女。
乃徒步间关,收歛兄弟遗骸而葬之,访寻骨肉之存者,携挟南渡,流寓江淮间,寻复除通判均州梗不能赴。
建炎三年江淮两浙制置使吕公素知其材,适真州经残破,官吏皆逃亡,召公语之曰:「此州非公莫能办」。
即以便宜委公摄真州事。
范琼溃将郭吉屯驻为奸利,屡欲叛去。
公方之任,舣舟城下,人无知者,公遣人呼皂吏问州治所,吏对以吉暴横必为乱,乞且寄治舟中为缓急计。
公叱之,驰马径造州宅,官吏稍集。
然百事废弛,财用乏绝,卒伍纵逸不复归营,公揭榜招之,得数百辈。
有司以无供给为忧,公谓真州平时富商大贾所聚,酒货最为繁夥,意务场瓦砾之下必有宿藏,令人斸之,人或窃笑,果得酒百馀斛,一郡以为神。
公乃张席为屋,高其直以沽,郡人累月不知酒味,来饮者如市,路傍始有醉人。
公又遣吏市曲米于他郡,益酝酿,课利益增羡,而发运、转运犹谓公弗戢私酝,公乃先治沿江二漕兵梢列肆私沽者,二漕虽愧恨而不敢复言。
公所至多忤监司者,皆此类也。
视事才几月而财用沛然,收贮官钱以千计,至七十万,不以一毫取于诸邑
向之郭吉者初畏公之威而不敢逞,至是见府藏充盈,辄萌异意,郡人咸知之,窜入他邑。
忽一日,吉与其二属擐甲胄张弓露刃直趋庭,公危坐厅事,敕候兵持剑立屏后,戒之曰:「闻呼即出」。
吉既至,公厉声逆谓之曰:「尔欲杀我,匹夫力耳,何用众为?
此颈吾自断之」。
呼候兵出授剑,吉气沮错愕,急抱持剑者曰:「初无是心,特耀兵以娱公耳」。
公曰:「一州人皆知尔欲杀太守,今独有持吾檄以耀兵为解,招回散亡百姓。
不然,恐尔头颅亦不能保矣」。
吉逊谢,即用公言,乞檄以去。
事定,朝论伟之。
会驾幸镇江,公以邻郡守臣当赴行在所奏事,吕公因荐公,赐对劳问甚久,将欲大用,未果,宠以直秘阁还郡,且令郭吉隶杜充,命公带淮南东路兵马都监、管内安抚。
冬十一月,虏复南来,建康失守,公退保沙南,以虏檄缴奏,召令赴行在所奏事。
未到,有旨谓公与其馀守臣弃城事体不同,降一官,与知州差遣建炎四年三月也。
即以公知江阴军,专一主管水军防托事。
公从驾还,过明州,金人初退,郡方阙守,即改知州
明年,兼管内安抚使
公自遭宛丘家祸,忠毅公有子沈为给事胡公安国婿,从寓湖南,不知存亡,丐守道州
从之,兼湖东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军马。
公从兄子諲方帅潭,待次间欲往依焉,闻曹友、孔彦舟相继以长沙叛,李成群盗跨江西数郡为乱。
绍兴元年春丞相朱公以都督恭行天讨,檄公权督府参议官
时洪久阙帅,丞相以公兼摄之。
张俊招讨使吕丞相节制,戍鄱阳,至是辄擅徙豫章
豫章新遭金人蹂践,仓庾府库一空,而军号数十万,支用不赀,漕司皆被事委去,悉以属公。
公会僚属议所以应办,皆欲下诸邑科敛于民,公曰:「大军压境,张喙待食,诸邑能指期集耶」?
因访得负郭大姓平时兼并,积而不散者,呼而谕之曰:「汝家所蓄,贼至能保乎?
今官军至,贼不能犯,公私皆赖焉。
汝能辍不可守之财,以贷于官,期两月执券取偿,一毫不汝欺也」。
大姓欣然从之。
又有巨商为金人所害,其妻失所,昔时驵侩受其货者咸讳匿之,公究得其实,悉以归媪,媪拜谢,愿分助县官
旬日间不扰其民而军须顿足。
既至,公告之曰:「吾州井邑丘墟,戍兵朝入则居民夕避,无市肆则卒伍亦无聊,城东有浮屠屋数处,兼废屋数百区,可以驻师。
公能戢士伍,我当招集市区与相交易,军民两便」。
大怒,剡牍于朝,以公沮军不能入城,亦不用公言而径自入城矣。
朝廷察知俊之言不然,而公敢抗之,两置勿问。
未几军士所处不便,卒如公言徙于城东。
丞相奏公即真,适朝廷已除授,不报,以赏转奉议郎
冬十月,公之道州
湖东自经李成、孔彦舟焚劫,独界于二广偶得免,一时号为全盛
两转运、刑狱、盐香使皆聚此州,道实小州,不能堪。
公始革去仓廪受纳积弊,罢曲引、醋息、牛税等钱,以宽民力,尽收禁军之遣令在诸司当直者。
提刑周随亨江华县治,别募兵四百,所支给一取足于江华
公以状乞移按他郡,罢募兵,拨还侵用诸司镪谷,提刑颇怨憾。
提盐薛公度先欲于本州置司,公力陈其不便,争止之。
公罢博易场监官,以冗费扰民,而公度坚俾复之,不从,故部使者皆切齿恶其与己敌。
既而兵至安仁,劫帅入其营,纵兵四掠,势逼道州
众咸欲远避,公曰:「守臣出境,则境内先自乱,不如申朝廷宣抚司,移治锦田寨」。
百姓从之,皆获免,兵至,卒无所得。
贼虽以偏裨之礼奉帅于道州,而实不逊也。
会朝廷有旨令行在所,久之乃解去,帅亦得自便。
提刑提举挟前憾,共劾公逼逐监司,又诬奏公激李成军变,降一官,落职放罢。
是时胡公安国自湖东赴西掖讲筵之召,目睹其事,以书抵时宰讼公之冤,反覆甚明,终不能用。
公知道之不可行也,胡公亦自琐闱出,乃相从隐居衡岳山中读书,授《左氏春秋》学。
贫甚,始丐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四年,叙转右承议郎
五年,以祀明堂恩复直秘阁
右相张公浚以都督平湖寇,荐公守衡州
是岁大旱,米斛万五千钱,公分遣使臣赍金籴于邻州之丰稔者,计本直与道路之费,量其价列粜于通衢,每升为钱六十,饥民骤得贱米,所活不可胜计。
提刑司奸吏董瑜湖南大蠹,人莫能讦,公捕鞫得其赃,流之岭南,湘人欣快。
以故诸司皆不悦,谋欲去之。
公亦自知不得行其志,丐罢,而报未下,诸司帅臣共劾公数事,皆出于诬也。
六年正月,复拜宫祠,士民相与群聚击鼓于提刑司,愿举留,鼓为之裂。
提刑惶惧,夜半登舟出巡以避之。
逮公戒涂日,阖城遮拥哭泣,声闻数里,非若近世风俗为文具备礼而已。
始知古之良吏所谓攀辕卧辙者不然,亦近世所未有也。
公既行,得报落职罢宫观,用诸司诬奏也。
是年转右朝奉郎八年右朝散郎
公衔冤自讼,久不获伸。
至于始被旨差官体究元按发五事,并无一实,御史亦上章极论公刚直明敏,不畏强禦,奉法守正,不容于监司,内外朋比而攻之,奉圣旨与改正。
寻复直秘阁提点荆湖北路刑狱。
衡人思之,绘公像建祠于东城青草寺。
侍郎胡公寅为记,镌石于傍,并刻御史章于碑阴,至今焉。
皆公出后所立,非有使之者。
十年,赴湖北,先声入境,时奸吏望风解印绶者数十人。
湖北营田旧以抑配百姓,人不聊生,有破产不能偿者,日号诉于马前。
公为询究其便利可行者,使遵守之,罢一切抑配者,远近鼓舞。
岳飞以两镇节度使相兼营田大使,无敢忤其意者,至是亦喜以为当然。
公按部所至,立大榜于前,云「久负抑屈,州县不理者立其下」,于是积年无告之冤,咸得伸雪。
总领曾慥薛弼素不悦于公,以职事诬奏,而方为左司,表里附会,公遂放罢,乃具奏陈,而都司再行批拟,又特落职。
复归衡岳之下,与侍郎胡公寅、谏院韩公璜为方外之游,不复有仕进意。
十一年,以贫甚请祠禄
自是十九年间四领宫祠
十二年,转右奉朝大夫
十四年,刘昉帅潭,秦桧方用事,欲罗织士夫之之不附者以进身。
偶富人诉公弟子率由事,遂曲致其词,并及于公,坐此贬三官,迁居衡阳之伊山,乃晋桓伊书堂故基。
结茅以处,手抄诸书,尤喜观《鲁论》,取诸家之书编为《集义》,以己见系于后,今行于世。
胡公明仲尝过山,名其所居曰「有裕堂」,仍为之记。
十七年叙复右朝奉大夫十九年右朝散大夫二十三年右朝请大夫
秦氏久专国柄,放逐善类,无复还期。
死,公方辩湖北之罢、潭州之劾,久抑不伸,朝廷知其冤,悉从改正。
二十八年冬,复起知道州,父老儿童走迎境上,咸喜曰:「我旧使君也」。
到任半年,复旧职,改知广州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都总管
未抵治所,而御史复弹公,乞落所复职罢免,公归旧隐,始筑第于衡阳之湖东三十里徙居焉。
三十一年再请祠,三十二年右奉直大夫,除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时淮上方用兵,隆兴元年以馈饷功,复职名,继兼江淮都督府随军转运副使
夏四月都督张魏公出师破灵璧虹县,下符离,势如破竹。
大将失律,不能深入,魏公驻维扬。
公乞还司,因得病丐解职,言者以为避事,二年春奉祠
病再作,戒子侄函上纳禄之请,无与小人藉口。
乾道元年守本官致仕。
八月朔丁丑,命道士建醮,公精爽不乱,醮罢,熟寐如平常,遂不起,实初二日也,享年六十有九。
公娶毕氏,儒林郎瑗之女,先公三十五年卒,累赠恭人
男二人:浣,见任右奉议郎,前知潭州安化县,以公病乞侍养。
泶,方五岁。
女三人:长适右奉议郎、新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范揆辰,次适右奉议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黄谈,幼适将仕郎新定柳州司理参军侯宦。
孙男五人,士克、士允、士、士光、士元,皆未仕。
孙女四人,长适左迪功郎、新临江军司户参军宋刚仲,馀尚幼。
宛丘之祸,宗绪飘零,公招集兄弟之子与同席饮食,教抚如己出而无择焉。
公买田业分给之,推其子已授官与其犹子沄,请于朝,特旨从之。
立其兄儒林公之后而官其子濯。
忠毅洎武功有子曰法、曰沈,皆不乐从宦,乃各官其一孙,曰士永、士行。
其笃于宗族,出于诚心,世所稀有也。
捐馆之日,一子五孙皆白丁,人谓公其必有大于后乎!
平生好论人物,无所忌讳,闻者颇骇,而后卒如其
尝与胡文定公当世士,文定颇称秦桧靖康时事,公曰:「与同时被执军前,鲜有生也,独数年之后尽室航海以归,非大奸能若是乎」?
文定既殁,奸邪日著,文定之子明仲与公追复前说,曰:「昔侍先君子能预察奸邪如公言者,才一二人耳」。
深服公远识。
公初以直道不容,于是晚年公议方出,圣恩尽与改正。
将漕江右,从张魏公转饷征虏,几时趋功名之会,不幸魏公遭谗,而公亦以病去,岂非命欤!
其孤以乾道元年十月甲寅葬公于衡阳县义乡高塘之原,自洪州西山恭人毕氏之柩而合葬焉。
某从公游仅四十年,所得皆事实,故录以为行状,以候世之君子鸿文大笔叙而铭之。
宿江阴涌塔庵 清 · 朱兰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浮图七级势嵯峨,江海风声入寺多。
欲问何年经劫火,尚留此地涌层波。
参禅未必耽蔬笋,笑我胡为去薜萝
一榻暂容清旅梦,窗前惜少树婆娑。
江阴胡明府江阴君山 明 · 屠隆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使君乘月鼓云和,山比黄陵青黛多。
绿水芳洲娇杜若,白云秋色醉湘娥。
菩萨蛮 亡妻周年忌辰作 清 · 郭鸿飞
汝云待我言无据。我思寻汝愁无路。
诀别语谆谆。如何不作真。

生时心永系。死便青抛弃。
相约竞全非。频年梦也稀。
按:江阴郭氏总谱卷十七
醒来 其一 清 · 黄文仪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此诗收于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屋角云堆墨,江阴日坠红。
天低垂岸阔,树暗觉烟笼。
炎地寒无雪,疏林籁有风。
月高惊梦起,两鬓乱如蓬(施懿琳编校)
安人慕容氏墓志铭宣和五年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一、《永乐大典》卷五三九
宜兴季平丧其妻慕容氏,过时而哀不忘。
余往吊之,季平曰:「非丧吾妻也,丧吾贤友生也」。
因谓余称其贤,余盖耸然异之,然后知季平非溺于爱,其不忘固当。
及将葬,乞铭。
夫铭墓非古也,铭及妇人,益非古,又无行事可书。
诚如季平言,安人女而孝,妇而恭,娣姒而和,妻而顺,亲属见之,归曰:使吾妇得如慕容氏可矣。
为娣姒者亦然。
殁而哭之皆悲,使其夫怀其义,可谓贤已,是宜为铭。
乃序曰:安人父彦逢,故刑部尚书太子宾客
母葛氏,晋康郡太夫人
慕容世为河南著姓,国初延钊以功为河南王,而其别子有为宜兴吏者,卒葬宜兴,因家焉,三世而尚书显。
安人少禀庭训,慈详可顾,其侪丽服游观,心不善之。
年十九嫁季平,调娱上下无间言。
诵经文,知名教,议论纚纚,不类闺闼中语。
至与季平商榷进退,凛然如老书生。
疾革,气不乱,谓季平曰:「吾舅姑老矣,子尚自爱,无以吾故伤其意」。
乃瞑,无馀语,实宣和四年九月辛丑,寿二十八,殡于城东佛舍。
明年,归葬宜兴,殁赠安人
一子未晬。
季平名宁祖,故观文殿学士之奇之孙,大司乐瑎之子。
进士第,仕为校书郎,好学而文,声称籍甚。
季平自谓安贫守义,视富贵不汲汲,盖安人有助云。
铭曰:
猗嗟安人蔼其芳,中心宏宽外齐庄
和协先后严尊章,天若相之宜寿康。
始生江阴大梁,客土脆薄非其藏。
舟楫轻利时日良,魂兮安虞归故乡。
卜灵之宫閟高冈,琢石铭之发幽光!
程圣瑞斋中听吕方旦弹琴六首 其六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陋轩诗卷二
暨阳谁习隐,程氏有诸男。
耕钓年皆少,风骚兴自酣。
君山游雪后,吾道寄江南
想见闻琴处,梅花碧水潭圣瑞族人川伯、仲旭、季和客江阴,闻方旦琴,皆有诗。)
戴少望知军入朝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二年人说戴江阴,五马常存万古心。
肯以清朝为得路,岂开黄卷始知音。
见闻杂陋由来久,音旨亲承请自今。
时世适然多出处,达观钟鼎等山林。
山带阁纳凉阁在北固山之半 清 · 王文治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三
峰腰小阁坐披襟,阁外鸣蝉杂梵音。
日转松杉交路暗,云随帆席过江阴
追凉不觉青山暮,道故宁辞玉盏深。
况是司勋凭眺地,此轩阑槛到如今。
送王生之江阴州 元 · 郯韶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不到澄江今五年,城居风物想依然。
青山对雨云连屋,春水到门船在天。
此地极知官事简,清时况乃郡公贤。
题诗送子□相忆,又是秋风过雁前。
江阴杨使君寄示与杨从事唱和诗一轴奉酬 北宋 · 沈遘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使君嶷嶷下中台幕府飘飘得上才。
仲宝初招庾郎至,微之还遇窦生来。
江山满目归吟笔,宾主相忘属酒杯。
自愧邻城非胜赏,联章大轴为谁开。
从弟成己审己直己存己用己字说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五、《浮沚集》卷六
周氏积德远矣,居温州者及其辈才五世。
温州任起家者为江阴
江阴生四十七年,官司封员外郎,职集贤校理而卒。
某尝恨其寿不充德,位不登才,意其后必有大兴起者,不在于诸父氏,必在于尔伯仲间也。
成己于江阴为适长孙,审己其次,直己又其次,存己又其次,用己又其次。
既皆以其父命得名于余,又欲以成人之礼待之而字之。
于是因推其说,而语其所以大兴起其家之道,曰:尔亦闻有所谓君子之学乎?
夫古之君子为己而学,为人而仕;
今之君子为己而仕,为人而学。
何谓为己之学?
以吾有孝悌也则学,以吾有忠信也则学。
学乎内者也,养其德者也。
故为己而学者,必有为人之仕矣。
何谓为人之学?
人以我为多闻也则学,人以我为多能也则学。
学乎外者也,利其闻者也。
故为人而学者,必有为己之仕矣。
然则今之所谓君子者,古之所谓小人乎?
尔于此焉,亦将何择?
吾尝观夫孔氏之门,其所以教人者多术矣。
至于樊迟学稼则不与,子贡货殖则不与,子张干禄则不与,是何也?
漆雕开不愿仕则与之,曾点浴乎沂则与之,颜渊在陋巷则与之,是何也?
呜呼!
昔者孟子盖尝推其本而言之矣,以为舜与蹠之分,在于利与善之间。
夫天下之人何莫为善,不必皆舜也,而曰舜焉,谓是心也无以异乎舜之心也,不谓舜可乎?
天下之人何莫为利,不必皆蹠也,而曰蹠焉,谓是心也无以异于蹠之心也,不谓蹠可乎?
然则士之于此不可以不思也。
天下之人惟不知思,是以善与心昧,利与实滋。
于其学也,不知为己而为人之为说;
于其仕也,不知为人而为己之为利。
先达之士比肩倡于上,后进之士接武应于下。
父以是教其子,兄以是诏其弟,师以是传其徒。
少习之,长成之,靡然成风,荡不可返,此其甚可哀者,尔于是独可无思乎?
于成己,字思仁,尔则思之:孰为仁乎,孰为非仁乎?
恶乎而至于仁,恶乎而至于不仁?
古则有之,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此其所谓仁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成吾己者,果不可以不仁也。
则又思之,曰:仁在我者也,吾何患而不为哉?
于是朝焉仁也,暮焉仁也,食焉仁也,寝焉仁也,目视耳听、手举足运无非仁也,而后可以谓之善成己者矣。
于审己,字思明,尔则思之:孰为明乎,孰为不明乎?
恶乎而至于明,恶乎而至于不明?
古则有之,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曰:明则诚矣,诚则明矣。
此其所谓明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审吾己者,果不可以不明也。
则又思之,曰:明在我者也,吾何患而不为哉?
于是朝焉明也,暮焉明也,食焉明也,寝焉明也,目视耳听、手举足运无非明也,而后可以谓之善审己者矣。
于直己,字思敬,尔则思之:孰谓敬乎,孰谓不敬乎?
恶乎而至于敬,恶乎而至于不敬?
古则有之,曰:敬以直内。
曰:修己以敬。
曰:毋不敬。
此其所谓敬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直吾己者,果不可以不敬也。
则又思之,曰:敬在我者也,吾何患而不为哉?
于是朝焉敬也,暮焉敬也,食焉敬也,寝焉敬也,目视耳听、手举足运无非敬也,而后可以谓之善直己者矣。
于存己,字思养,尔则思之:孰为养乎,孰为不养乎?
恶乎而得其养,恶乎而不得其养?
古则有之,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曰: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此其所谓养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存吾己者,果不可以不养也。
则又思之,曰:夫养在我者也,吾何患而不为哉?
于是朝焉养也,暮焉养也,食焉养也,寝焉养也,目视耳听、手举足运无非养也,而后可以谓之善存己者矣。
于用己,字思本,尔则思之:孰为本乎,孰为非本乎?
恶乎而得其本,恶乎而不得其本?
古则有之,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此其所谓本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用吾己者,果不可以无本也。
则又思之,曰:本在我者也,吾何患而不为哉?
于是朝焉本也,暮焉本也,食焉本也,寝焉本也,目视耳听、手举足运无非本也,而后可以谓之善用己者矣。
呜呼!
成己者,果以仁矣;
审己者,果以明矣;
直己者,果以敬矣;
存己者,果以养矣;
用己者,果以本矣。
则其学也,吾必以为为己之学也,必为善者也;
其仕也,吾必以为为人之仕矣,非为利者也。
斯所谓古之君子者也,斯所谓大兴起其家之道也。
《书》曰:「思曰睿」。
《语》曰:「学而不思则罔」。
惟睿惟圣,惟罔惟狂。
圣与狂,尔则择之。
古之人名所以定其体,字所以表其德,夫岂徒哉!
尔或不思,则名非其体也,字非其德也。
吾之云云,侮圣言也。
尔其勉哉!
寿昌县胡氏墓志铭崇宁二年十一月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浮沚集》卷七
某之从祖叔父名况,崇宁元年奉议郎信州铅山县事,十月庚辰丧其夫人寿昌县
明年,使来告曰:「吾将以崇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乙酉,葬寿昌常州江阴来春乡道泰之原。
属汝铭」。
某谨按,寿昌君姓胡氏,世为毗陵望族。
曾祖讳某,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沂国公
祖讳某,太常寺奉礼郎
父讳某,早世,弗及仕。
胡氏自文恭公起家,尝以其兄之子归吾从祖祖父校理
既又以其兄子之子归铅山,于是遂为世姻,而寿昌校理之夫人以姑侄为姑妇。
凡吾周氏之族,皆曰铅山夫人之贤,似吾校理夫人之贤。
盖其为胡氏也,保傅之训教者相若也;
为周氏也,姑妇之诏听者相若也。
故以其所以为女事者为妇事,而周氏之为妇道者皆曰是为妇足法。
以其所以为妇事者为母事,而周氏之为母道者皆曰是为母足法也。
呜呼!
女子之行,不出于阃,拟人之善,莫如其亲。
是所以书也,所以信也。
寿昌盖以夫登朝,封为邑君,享年五十有七。
生男子五人某,皆举进士
女子三人:长适晋陵胡璿,次适高沙李材,次许嫁姑苏徐孝广。
孙女一人。
铭曰:
生有训,归有诏。
妇是则,母是效。
惟寿禄,彼覆焘。
订来者,视丰报。
寇至二首 其一 明 · 郑善夫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少谷集卷七
延陵昨夜飞羽书,吴人今日尽移居。
江阴室庐半成烬,京口士卒多为鱼。
不知貔虎为谁用,只恐豺狼乘我虚。
向者山东只数骑,将军何事更趑趄。
乞开凿五卸港横河奏绍兴二十三年六月十四日 南宋 · 蒋及祖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四
江阴军地广民众,号称沃壤,北枕大江,潮汐之所往来。
漕河别有一派,曰五卸港。
港北大江,凡六十里。
大观中浚治,距今填淤,积水不泄,霖潦暴至,冒没民田,故西南诸乡多水溢之虞。
本军旧有横河,自建寅门至平江常熟县,凡五十里。
傍为支渠,溉田甚广,自政和中浚治,距今沙涨,几为平地。
北江之潮,无自而入,故东南之乡,多旱乾之患。
二河之利,久不开凿,望令官相视兴修,仍令长吏以时疏导。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四七(第五册第四九二九页)。又见同书食货六一之一一○(第六册第五九二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