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君第一 曹魏 · 杜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二
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
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
夫名,所以名善者也。
善修而名自随之,非好之之所能得也。
苟好之甚,则必伪行要名,而奸臣以伪事应之;
一人而受其庆,则举天下应之矣。
君以伪化天下,欲贞信敦朴,诚难矣。
虽有至聪、至达之主,由无缘见其非而知其伪,况庸主乎!
人主之高而处隩,譬犹游云梦而迷惑,当借左右以正东西者也。
左曰功巍巍矣,右曰名赫赫乎。
今日闻斯论,明日闻斯论,苟不校之以事类,则人主嚣然自以为名齐乎,而化洽乎泰平也。
群臣琐琐,皆不足任也;
之君,宜独断者也;
不足任之臣,当受成者也。
以独断之君,与受成之臣,帅讹伪之俗,而天下治者,未之有也。
夫圣人之修其身,所以御群臣也,所以化万民也,其法轻而易守,其礼简而易持,其求诸己也诚,其化诸人也深。
荀非其人,道不虚行,苟非其道,治不虚应。
是以古之圣君之于其臣也。
疾则视之无数,死则临其大敛小敛,为撤膳不举荣,岂徒色取仁而实违之者哉?
乃惨怛之心,出于自然,形于颜色。
世未有不自然则能得人自然者也。
色取仁而实违之者,谓之虚;
不以诚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诚事己,谓之愚。
虚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
故旧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期其一体相须而成也。
而险(旧作「俭」,以意改。)伪浅薄之士,有商鞅韩非申不害者,专饰巧辩邪伪之术,以荧惑诸侯,著法术之书,其言云「尊君而卑臣」,上以尊君取容于人主,下以卑臣得售其奸说,此听受之端,参言之要,不可不慎也。
元首已尊矣,而复云尊之,是以君过乎头也;
股肱已卑矣,而复曰卑之,是使其臣不及乎手足也。
君过乎头而臣不及乎手足,是离其体也;
君臣体离而望治化之洽,未之前闻也。
且夫术家说又云「明主之道,当外御群臣,内疑妻子」,其旨證连类,非不辩且悦也。
然不免于利口之覆国家也。
何以言之?
夫善进,不善无由入;
不善进,善亦无由入。
伊尹而不仁者远,何畏乎欢兜?
何迁乎有苗?
夫奸臣贼子,下愚不移之人,自古及今,未尝不有也。
百岁一人,是谓继踵;
千里一人,是为比肩。
而举以为戒,是犹一噎而禁人(本脱「人」字,依《长短经·是非》引加。)食也。
噎者虽少,饿者必多,未知奸臣贼子处之云何。
且令人主魁然独立,是无臣子也。
又谁为君父乎,是犹髡其枝而欲根之荫,掩其目而欲视之明,袭独立之迹而愿其扶疏也。
夫徇名好术之主,又有惑焉。
皆曰为君之道,凡事当密,人主苟密,则群臣无所容其巧,而不敢怠于职,此即赵高之教二世不当听朝之类也,是好乘履危而笑先僵者也。
《易》曰:「机事不密则害成」。
易称机事,不谓凡事也。
不谓宜共而独之也。
不谓释公而行私也。
人主欲以之匿病饰非,而人臣反以之窃宠擅权,疑似之间,可不察欤?
夫设官分职,君之体也;
委任责成,君之体也;
好谋无倦,君之体也;
宽以得众,君之体也;
含垢藏疾,君之体也;
不动如山,君之体也;
难知如渊(《意林》作阴,避唐讳,因改就孙子也。)
君之体也。
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文王所以戒百辟也。
夫何法术之有哉?
故善为政者,务在于择人而已,及其求人也。
总其大略,不具其小善,则不失贤矣。
故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人有大誉,无訾其小故。
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
和氏之璧,不能无瑕;
隋侯之珠,不能无颖。
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故妨大美也。
不以小故妨大美,故能成大功;
夫成大功,在己而已,何具之于人也?
今之从政者,称贤圣则先乎商、韩,言治道则师乎法术。
法术之御世,有似铁辔之御观,非必能制马也,适所以梏其手也。
人君之数至少,而人臣之数至众,以至少御众,其势不胜也;
人主任术,而欲御其臣无术,其势不禁也;
俱任术,则至少者不便也。
故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晏平仲齐景公:「君若弃礼,则齐国五尺之童,皆能胜,又能胜君。
所以服者,以有礼也」。
今末世弃礼,任术之君之于其身也,得无所不能胜五尺之童子乎?
三代之亡,非其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也。
苟得其人,王良造父,能以腐索御奔驷;
伊尹太公,能以败法御悍民。
苟非其人,不由其道,索虽坚,马必败;
法虽明,民必叛。
奈何乎万乘之主释人而任法哉!
且世未尝无贤也。
求贤之务非其道,故常不遇之也。
除去(案:「除去」犹言「且无论」。)汤武圣人之君,任贤之功,近观齐桓,中才之主耳,犹知劳于索人,逸于任之,不疑子纠之亲,不忘射钩之怨,荡然而委政焉,不已明乎?
九合诸侯,壹匡天下,不已荣乎?
一曰仲父,二曰仲父,不已优乎?
孰与秦二世悬石程书,愈密愈乱,为之愈勤,而天下愈叛,至于弑死?
以斯二者观之,优劣之相悬,存亡之相背,不亦昭昭乎?
夫人主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莫不欲荣乐而恶劳辱也。
终恒不得其所欲,而不免乎所恶者何?
诚失道也。
欲宫室之崇丽也。
必县重赏而求良匠,内不以阿亲戚,外不以遗疏远,必得其人然后授之,故宫室崇丽,而处之逸乐。
至于求其辅佐,独不若是之公也?
唯便辟亲近者之用,故图国不如图舍,是人主之大患也。
使贤者为之,与不肖者议之;
使智者虑之,与愚者断之;
使修士履之,与邪人疑之;
此又人主之所患也。
夫赏贤使能,则民知其方;
赏罚明必,则民不偷;
兼聪齐明,则天下归之。
然后明分职,序事业,公道开而私门塞矣。
如此,则忠公者进,而佞悦者止;
虚伪者退,而贞实者起。
自群臣以下,至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其职业,变心易虑,反其端悫,此之谓政化之极。
审斯论者,明君之体毕矣(《群书治要》)
四厢乐歌二首 其二 正旦大会行礼歌 晋初 · 成公绥
穆穆天子。光临万国。
多士盈朝。莫匪俊德。
流化罔极。王猷允塞。
嘉会置酒。嘉宾充庭
羽旄曜辰极。钟鼓振泰清。
百辟朝三朝。彧彧明仪刑。
济济锵锵。金振玉声。
礼乐具。宴嘉宾。
眉寿祚圣皇。景福惟日新。
群后戾止。有来雍雍。
献酬纳贽。崇此礼容。
丰肴万俎。旨酒千钟
嘉乐尽宴乐。福禄咸攸同。
乐哉。天下安宁。
道化行。风俗清。
箫韶作。咏九成。
年丰穰。世泰平
至治哉。乐无穷。
元首聪明。股肱忠。
澍丰泽。扬清风。
嘉瑞出。灵应彰。
麒麟见。凤凰翔。
醴泉涌。流中唐。
嘉禾生。穗盈箱。
降繁祉。祚圣皇。
承天位。统万国。
受命应期。授圣德。
四世重光。宣开洪业。
景克昌。文钦明。
德弥彰。肇启晋邦。
流祚无疆。泰始建元
凤皇龙兴龙兴伊何。
享祚万乘。奄有八荒。
化育黎蒸。图书焕炳。
金石有徵。德光大。
道熙隆。被四表。
格皇穹。奕奕万嗣。
明明显融。高朗令终。
保兹永祚。与天比崇。
圣皇君四海。顺人应天期。
三叶合重光。泰始开洪基。
明曜参日月。功化侔四时。
宇宙清且泰。黎庶咸雍熙。
善哉雍熙。惟天降命。
翼仁佑圣。于穆三皇。
载德弥盛。总齐璇玑。
光统七政。百揆时序。
化若神圣。四海同风。
兴至仁。济民育物。
拟陶钧。拟陶钧。
垂惠润。皇皇群贤。
峨峨英俊。德化宣。
芬芳播来胤。播来胤
垂后昆。清庙何穆穆。
皇极辟四门。皇极辟四门。
万机无不综。亹亹翼翼。
乐不及荒。饥不遑食。
大礼即行。乐无极。
登昆仑。上层城。
乘飞龙。升泰清。
冠日月。佩五星。
扬虹霓。建彗旌。
披庆云。荫繁荣。
览八极。游天庭。
顺天地。和阴阳。
序四时。曜三光。
帝网。正皇纲。
播仁风。流惠康。
迈洪化。振灵威。
怀万方。纳九夷。
朝阊阖。宴紫微。
建五旗。罗钟虡。
列四县。奏韶武。
铿金石。扬旌羽
纵八佾。巴渝舞。
咏雅颂。和律吕。
于胥乐。乐圣主。
化荡荡。清风泄。
总英雄。御俊杰。
开宇宙。扫四裔。
光缉熙。美圣哲。
超百代。扬休烈。
景祚。显万世。
皇皇显祖。翼世佐时。
宁济六合。受命应期。
神武鹰扬。大化咸熙。
廓开皇衢。用成帝基。
光光景皇。无竞惟烈。
匡时拯俗。休功盖世。
宇宙既康。九域有截。
天命降鉴。启祚明哲。
穆穆烈考。克明克隽。
实天生德。诞膺灵运。
肇建帝业。开国有晋。
载德奕世。垂庆洪胤
明明圣帝。龙飞在天。
与灵合契。通德幽玄。
仰化青云。俯育重渊。
受灵之祜。于万斯年(○《宋书》乐志。《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三。《诗纪》三十九。又《文选》补遗三十四作傅玄。引化荡荡一章。)
陆云成都王颖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统等闻人主圣明,臣下尽规,苟有所怀,不敢不献。
昨闻教以陆机后失军期,师徒败绩,以法加刑,莫不谓当。
诚足以肃齐三军,威示远近,所谓一人受戮,天下知诫者也。
且闻重教,以图为反逆,应加族诛,未知本末者,莫不疑惑。
爵人于朝,与众共之;
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惟刑之恤,古人所慎。
明公兴举义兵,以除国难,四海同心,云合响应,罪人之命,县于漏刻,泰平之期,不旦则夕矣。
兄弟并蒙拔擢,俱受重任,不当背罔极之恩,而向垂亡之寇;
去泰山之安,而赴累卵之危也。
直以计虑浅近,不能董摄群帅,致果杀敌,进退之间,事有疑似,故令圣签未察其实耳。
刑诛事大,言有反逆之徵,宜令王粹、牵秀检校其事。
事验显然,暴之万姓,然后加等之诛,未足为晚。
今此举措,实为太重,得则足令天下情服,失则必使四方心离,不可不令审谛,不可不令详慎。
统等区区,非为陆云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敢竭愚戆,以备诽谤(《晋书·陆云传》,之败也。并收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云云。)
三魏为刘毅 魏晋 · 无名氏
 押文韵
《晋书》曰: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侨居平阳太平杜恕请为功。沙汰部吏百馀人。三魏称焉。为之语曰:
但闻刘轼曹,不闻杜府君(○《晋书》刘毅传。《御览》二百六十四引王隐《晋书》。)
谏伐辽东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五
臣伏以辽东负阻之国,势便形固,带以辽海。
今轻军远攻,师疲力屈,自有其备,所谓以逸待劳、以饱制饥者也。
以臣观之,诚未易攻也。
若国家攻而必克,屠襄平之城,悬公孙之首得其地,不足以偿中国之费;
虏其民,不足以补三军之失:是我所获不如所丧也。
若其不拔,旷日持久,暴师于野,然天时难测,水湿无常,彼我之兵,连于城下,进则有高城深池,无所施其功;
退则有归涂不通,道路瀸洳
东有待衅之吴,西有伺隙之蜀,吴起东南则荆阳骚动,蜀应西境则雍凉参分。
兵不解于外,民罢困于内;
促耕不解其饥,疾蚕不救其寒。
夫渴而后穿井,饥而后殖种,可以图远,难以应卒也。
臣以为当今之务,在于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
三者既备,然后令伊、管之臣,得施其术;
孙、吴之将,得奋其力。
若此,则泰平之基可立而待,《康哉》之歌可坐而闻。
曾何忧于二敌,何惧于公孙乎?
今不恤邦畿之内,而劳神于蛮貊之域,窃为陛下不取也(《艺文类聚》二十四)
破魔露布文 北魏 · 释僧懿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九
广缘将军、流荡校尉都督六根诸军事、新除恶建善王臣心,赈惠将军、善散子、都督广济诸军事臣施,缮性将军、克欲界、都督摄志诸军事司马臣戒,平忿将军、荡恚侯、都督洪裕诸军事台臣进,安静将军、志念都尉都督观累诸军事、摄散侯臣禅,博通将军、周物大夫都督达诸军事
监照王智行宫谨案:臣等闻治静泰平,凶徒有时以兴;化清去杀,逆党因之而作。是以文命引狩于九围,遇死魔于涂山;顶生腾轮于六合,值贪贼于忉利。故使身灭知威,魂散闽越,沦荡他乡,退失尊位。良由内挟奸邪,外树尘轨,赏差信功,罚乖臣恶故也。自世宗释迦文皇帝晏驾固林,倏余千载;太子慈氏阿逸多,有事兜率,未遑绍袭。法城暂空,梵轮无主,尘域外叛,沙州弗贡,遂使三界风惊,六天烽起,邪徒诡说,翻成异俗。/伪自在天主贼王旬,禀质昏精,体袭邪气,我慢在心,爱结盈虑,矫夺慧命,窃弄神器,放纵欲界,窥窬皇境。且其正教陵替,内外相违,姊妹同奸,千子贰志,三女邪荡,邀我上宫,姿态未施,自贻伊耋。又波旬既习小道,颇有才辨,愎谏饰非,好是奰怒,不用顺子之言,专从佞臣之计,伺国间隙,乘衅来侵。伪结使大将诸烦恼等,因圣道消,运钟八百,光音无间,十缠斯作,遂陈欲兵于爱海,策疑马于高原,控辔于二见之域,驰骋于无明之境。值圣则卷迹,高栖遇恶,则驰据中区,负险重关,观时而设。或志求荣利,假寐权门;或含忿威众,专行毒害。意气棱层,固守方寸,骄慢边隅,未识正朔。方复假遣七使,传车三障,诡宣六条,以致殊俗,愚者承教而濯缨,智人弃之而涧饮,畜卒俟前,储烽候进。/伪四天大都督五阴魔等置宅于无始之原,卜居于有形之里,浮游于苦海之中,放逸于火宅之畔,窃号躬身,假署六腑,偷荣瞬息,耽乐时顽。元首未几,徒役无算,饥兵始卒,流川遍野,怖士愁人,亘山满谷。同恶相求,辑结一方,异类群聚,阻兵三界。伪署行台,有生贼王死,观兵五道,置卒三途,在生逆命,处老作寇,五衰告期,四生应世,壅塞泉源,杜绝飘炎,业力咆𠷺,丁危脆以先驰;三毒趑趄,策群有而长逝。安忍无亲,祸连九族,威怒互行,戮及忠孝。方可忽圣诬贤,欺真枉正,陷阱黎元,罗络凡庶,妄计若空,以为己有,骤惊之势,谓固同金石者也。/以正月三十日黄昏时,有一人姓善字知识,从道场来告云:「贼经不远,宜急剪扑,不尔,当为大患。」臣闻此语,未迷敬信,单驾羊车,转军化城,深修堑栅,自备而已。贼方于后夜遣一使来,多贡珍异,求结和好。臣知此贼势若泡,焰,智计莫出,意性狂勃,难可亲近,弗与之言,抱恨而去。方多设诡计,欲来侵逼。即以月七日向晨,出方便门,顿解脱处,驰邮以深入,征群迷以出海,纂集三昧,以致一堑,冀荡五阴,戒清诸有。贼方恃固一川,拒抗皇威,其水弥漫,广深难际。又值旋岚倾勃,雹霰泻注,击浪扬波,海神竞涌,七等杂类,或飞或沉,夜叉守途,罗刹决津,㳅鼓流聋,覆没善财,其欲淜泳,鲜不沉溺。又临折阴涘,大筑城垒,壁立隍峻险阁,惟有一门,四垂幽谷。一人执戈,万夫慑志,四果怯惮辟支战栗。逐集众唱,识规望进,击骤度能,佥曰或可。即勒军士为渡水故,备取诸草木,编以为筏,附令抱踏,横波直进。臣等手案浮囊,溯流而往,固护无非,遂登彼岸。部分将士,修备兵车,齐心戮力,驱驰往扑。即遣安静将军领观累之卒,据散乱之原;又使平忿将军率洪裕之兵,塞怒谷之口;赈惠将军引广济之众,截懢贪之路;更勒博通将军整洞达之士,守狂痴之径。督师罗张,四面交侵,不月而三。行台恐众懈怠,不得竞进,乃催厉六军,置阿惟越地。而余烬游魂,偷安他化,驱率犬羊,欲来拒战,乃假虎兕以为威,招熊罴而自卫,异首别面之徒,吐风火而待发,担山戴树之类,方蚁聚以齐衡希进。/皇家膺符受命启土尘劫,叠圣重光,享祚无穷。先帝鼎湖之日,顾命殷勤,专令文德已来,不许战争而臻。幕府受诏之初,依赖而行,略设六奇,断绝而已。但狂竖辀张,散亡逆节,虽遣逸多晓喻,都无悛心。乃更命将大权,征兵十万,尝未浃辰,大净那土,资无畏以严身,兼众好而独拔,龙蟠道树,虎视娑婆。十号一宣,则四八期;言教暂设,则二九云集。遂击法鼓而出三空,建慈幢以临八难,讲武大千,曜威万域。神戈暂指,则魔徒失胆;慧剑一挥,则群邪俱毙。现道身而斩死魔,因般若以戮烦恼,摧波旬于不动之林,灭五阴于计性之境。然后蹙巢守穴,于不到处巡伏,隐身者唯一人而已。远处膏肓,非勇力攻及也。遂乃窜生死于寂灭之原,流老病于常乐之境,排三障于六通之衢,投十使于萨婆之域。元凶既枭,徒党伏诛,自余从者,并不追问。诸有诚心先款者,悉令解甲去锋,编户民例,授以远号,移之乐土,为拔五箭,并以善医,疗除垢病,施慧汤药。于时业风息吹,六尘勿起,祥云四舒,灵禽翥翼,引八部而自娱,严四七以守卫,垂拱闲堂,无为而已。/大觉天王等好尚风轨,志存拔擢,援昔旧谟,殷勤谏诰,辞不获免,默许敷奏。尔乃开甘露门,出入正道,千辐云回,来仪鹿苑。四天献器于高掌,二商荐肴于两谓。故缘行录勋,则陈如先封;真谛开赏,则邪舍继袭。或朋类蒙荣,或兄弟感泽,揖不肖于初果,表有德于十地。依准古礼,巡省方岳,振旅六城,治兵八国,理怨于三天之于初果,表有德于十地。依准古礼,巡省方岳,振旅六城,治兵八国,理怨一天之上,闻罪于九地之下,征英杰于十中,会万国于鹫岳,华苌克臻,异十勇出。于是启宝藏以赈贫穷,出三车以给诸子,抚纳黔黎,宁堵复业。乃身安一乘,心固磐石,据林眄水,宣扬皇泽,依恒说逸,召集未宾,仁风匝宇,道光遐照,四面交通,化流无外,听讼于中路之域,决判于宝山之所。无量之威,远震城;无碍之,洞彻山河。故士无二统,车书一轨,日月重光,天地清朗。六万之众,解长围以从正;十仙之徒,弃大河以就秩。不动之贤,不远千里;意乐之哲,应感而至。工人率箪食于尸城,捷兽奉壶浆于长源。内外克清,表里咸泰,实由道音四敷,余波东训,主上至心,群僚深敬,禀承神规,殄兹凶丑,岂臣智力所能克感也。冀凭此一勋,渐望更进。方事前计,凯旋未日。并露布以闻。臣等死罪死罪。(《广弘明集》三十八)
寇谦之为内宫太真太宝九州真师诰 北魏 · 李谱文
 出处:全后魏文卷六十
吾处天宫,敷衍真法,处汝道年二十二岁,除十年为竟蒙,其余十二年,教化虽无大功,且有百授之劳。
今赐汝迁入内宫,太真太宝九州真师、治鬼师、治民师、继天师四录。
修勤不懈,依劳复迁。
赐汝《天中三真太文录》,劾召百神,以授弟子。
《文录》有五等,一曰阴阳太官,二曰正府真官,三曰正房真官,四曰宿宫散官,五曰并进录。
坛位、礼拜、衣冠、仪式各有差品,凡六十余卷,号曰《录图真经》。
付汝奉持,辅佐北方泰平真君,出天宫静轮之法,能兴造克就,则起真仙矣。
又地上生民,末劫垂及,其中行教甚难。
但令男女立坛宇,朝夕礼拜,若家有严君,功及上世。
其中能修身练药,学长生之术,即为真君(《魏书·释老志》。泰常八年十月戊戌,有牧土上师李谱文来临嵩岳,遣弟子宣教,云嵩岳所统广汉平土方万里,以授谦之,作诰曰云云。)
禅静寺刹前铭敬史君碑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公名□,字显俊平阳泰平人,盖虞舜之苗裔,田敬仲之后也。
康哉之唱,敬有和鸣之应,德徽书史,道合无名。
自兹以降,世阜哲人,龟组继袭,英声不朽。
公资黄中之雅气,禀川岳之粹灵,苞一德于怀抱,渊万顷于匈衿,操节端华,风神雅峻,博学多通,无所成名,振徽音于绮岁,播九德于冠年。
岂伊一日千里,实曰王佐之才。
解褐奉朝请
于时女后称制,权移外戚,党树私门,谋危王室。
公乘义发愤,肆忠奉国,结周公河西之略,咨义真折角之耻,挂冠辞阙,杖剑归乡,虎步方州,翘心日角。
孝庄统历,摄履还朝。
帝嘉乃功,用优勋赏,封泰平县开国子,除晋州别驾
永安云季,元凶伏罪,残丑遗烬,更相鸠率,始资贾诩之计,终成李郭之举,责罪宣平,交兵象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
大丞相勃海王德隆齐晋作牧唐都,志存匡合,克剪封鲸以公器宇渊亮,民望所归,特申情抱,委以经谋。
公深识时雄,罔计强弱,豹变从时,应机而起,毗文赞武,专按剑之功,帷筹野战,参断鳌之力。
长蛇既剿,龟鼎惟新,策勋有典,式酬功效。
进封永安侯食邑千户,拜车骑将军度支尚书,俄迁都官尚书
公位居省闼,职在枢机,竭忠奉上,庶情求瘼,奖进英贤,纠废奸慝,宿滞必申,颓纲由整。
今上德配玄黄,齐日月,鉴殷徙御,未遑外略。
秦陇放命,此凭陵,驱率戎虏,扰我生民,汾晋边遐,偏被其毒,惟捍所寄,事符贤桀。
乃以公为汾州刺史,寻转晋州刺史,车骑侯如故。
公秉麾出阃,佩锦归乡,明赏罚以劝元戎,敷仁泽以字黎庶,乘机迭出,智勇兼奋。
□聿未周,奸渠遁迹,百城旆檡,四民暑堵,敢饭之谣不息,安居之咏更新;
李牧御边,细侯治,不能尚也。
又燕司失驭,编荒作逆,连黑山之众,峙黄巾之势,纵横海表,陆梁幽冀,震感皇衷,命公是讨。
公运六奇于帷幄,忘七尺于戎行,探淮阴平赵之略,协段颎破羌之谋,广张旗帜,厉怒三军,纷纭驰突,遂夷凶丑。
凯旆而归,增隆宠秩,拜仪同三司
韩地边险,绣连蛮楚,夏风攸改,剽伪成俗,密人不恭,鸱张溪壑,黠虏因资,玩威疆场,历政为鲠,莫能芟遏,百姓雕伤,流离略尽。
天子悼兆民之荼炭,惟边┙之须才,终朝忘食,夜分不寝,以公略不世,德效累彰,除残拯溺,非莫可加,拜骠骑大将军颍州刺中史、大都督颍州诸军事仪同三司、开国如故。
公深惟臣辱,职不求易,憘遇槃根,薄言来践,轻赋敛以阜民财,劳吐握以招贤俊,严治烽候,宿旅轻肥,榷火或举,豹骑争先,鬼出电入,枭囚万计,赏不逾功,罚必当罪,人物辐辏,襁负云归,玉烛登年,弦歌不息。
亦既芟夷世难,功济民生;
复惟舟梁苦海,运兹迷溺。
敬崇三宝,翘翥九劫,望维卫以虚心,念毗耶而延伫。
此地实为高敞,眺实遐隆,远山岳,迩带池阎,惟旬和宅,谅神基之净土。
平阳太守颍川太守使持节秦州刺史洪雅,摄情物外,宅志道场,爰建精庐,郁兹形胜。
水火亟交,年岁攸积,龙宫梵室,雕落朽故。
公乃勉率僚佐,肃心营造,远访名工,穷尽巧丽,建七层之宝刹,写双树之光仪。
金琼叠照,朱紫联华,长郎四密,广夏清疏,名僧远萃,大法津流。
凭此至诚,仰愿皇帝陛下祚隆天地,齐光九劫,化渐三途,率偕四果,□曰誓勖,顺终如始。
有灭有生,无亏八万之因;
无生无灭,济此娑婆之苦。
湛露易晞,贞刚惟久,式裁金石,永昭不朽。
作颂曰:
惟圣之后,达者克昌,代绾圭组,世有兰芳。
挺兹明德,隆赞霸王,齐管、范,闲步、张
弱龄聪璿,岐年秀发,藉荫圣童,徇齐初月。
疾恶如风,趣善如蹶,百行斯兼,三省无阙。
作牧西蕃,君临南甸,荒服来庭,鲸鲵由剪。
政行保鄣,化《豸厌》丝□,大启千乘,职联三铉。
发扬拯压,开职道蒙,飞甍架雨,宝刹分虹。
月光照曜,日映玲珑,业兹世福,永树来功。
维大魏兴和二年龙集庚申(下缺。碑拓本)
晋王召道病遗书告别 南北朝末隋初 · 释智顗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二
贫道初遇胜缘,发心之始,上期无生法忍,下求六根清净,三业殷勤,一生望获。
不谓宿罪殃深,致诸留难。
内无实德,外虚名誉。
学徒强集,檀越自来。
既不能绝域远避,而复依违顺俗,自招恼乱,道退行亏,应得不得,忧悔何补?
上负三宝,下愧本心。
此一恨也。
然圣法既差,自审非分。
欲以先师禅慧,授与学人,故留滞陈都,八年弘法。
诸来学者,或易悟而早亡,或随分而自益,无兼他之才,空延教化。
略成断种,自行前阙。
利物久虚,再负先师百金之寄。
此二恨也。
而年既西夕,恒惜妙道。
思值明时,愿逢外护。
初蒙四事,既励朽年。
师以学徒四十馀僧三百许日于江都行道,亦复开怀,待来问者,傥逢易悟,用答王恩。
而不见一人,求禅求慧,与物无缘,顿至于此。
谬当信施,化导无功。
此三恨也。
又作是念,此处无缘,馀方或有。
先因荆、潭之愿,愿报地恩。
大王弘慈,霈然垂许。
湘潭功德,粗表微心。
虽结缘者众,孰堪委业?
初谓缘者不来,今则往求不得。
推想既谬,此四恨也。
荆州法集,听众一千馀僧学禅三百,州司惶虑,谓乖国式,岂可聚众,用恼官人?
故朝同云合,暮如雨散。
设有善萌,不获增长。
此乃世调无堪,不能谐和得所。
此五恨也。
既再游江都,圣心重法,令著《净名疏》。
不揆闇识,辄述偏怀。
玄义始竟,麾盖入谒。
复许东归,而吴会之僧,咸欣听学。
山间虚乏,不可聚众。
束心待出,访求法门。
暮年衰弱,许当开化
今出期既断,法缘亦绝。
此六恨也。
在山两夏,专治玄义,进解经文,至佛道品,为二十一卷。
将身不慎,遂动热渴,一百馀日,竞疾治改。
际此夏末,虑有追呼,东装待期。
去月十七日,使人至山,止留一宿。
遽比萤光,早希进路,行过剡岭。
次至石城,气疾兼笃,不能复前。
此之义疏,口授出本,一遍自治,皆未搜简经论,僻谬尚多,不堪流布。
既为王造,宁羞其拙?
嘱弟子抄写后本仰简。
前所送玄义及入文者,请付弟子焚之。
天挺睿智,愿一遍开读,览其大意,馀无可观。
贫道灰壤虽谢,愿留心佛法,询访胜德,使义门无废,深穷佛教,治道益明,遍行遍学。
是菩萨行,如来灭度法付国王。
贫道何人,慧门凭委。
欣然就尽,没有馀荣。
但著述延岁,文义不同,怅然自惭。
生来所以周章者,皆为佛法,为国土,为众生。
今得法门仰寄,三为具足,六根释矣。
命尽之后,若有神力,誓当影护王之土境,使愿法流衍,以答王恩,以副本志。
菩萨誓愿,诚而不欺;
香火义深,安知仰谢?
愿观泡幻,知有为法。
一切无常,会而不离,终不可得。
唯当勤戒施惠,以拒四山,早求出要。
岂须伤法,烦劳圣怀?
莲华香炉,犀角如意,是王所施,今以仰别,愿德香遐远,长保如意也。
南岳大师灭度之后,未有碑颂。
前蒙教许自制,愿不忘此旨。
南岳师于潭州大明寺,弥天道安荆州立上明寺,前蒙教影护,愿光饰先德,为作檀越主。
贫道在世六十年,未尝作有为功德,年暮力弱,多阙用心。
又香火施重,近于荆州,仰为造玉泉寺,修治十住寺。
并蒙教嘱彼总管蕲春郡公达奚长儒,僧赍教书至夏口,而蕲春公亡,书未及付,慈恩已足,愿为玉泉作檀越主。
天台顶寺茅庵稍整,山下一处,非常之好,又更仰为立一伽蓝,始剪木位基,命弟子营立。
不见寺成,冥目为恨。
天台未有公额,愿乞一名,移荆州玉泉寺贯十僧住天台寺,乞废寺田为天台基业,寺图并石像发愿疏,悉留仰简。
泰平圣世,皇风整肃。
菩萨净土,不可思议。
切见诸州迭送租米,车脚皆三五倍,于公敛不多,私费为重,典章处分,别有深规。
贫道不闲,忽言国式。
辄谓无米之州,运送宜尔;
有米之州,当地轮送。
则无此私费。
管窥未见理,若于式有妨,请不须论;
于事有益,愿为咨奏,使苍生庆赖。
然国是王国,民是王民。
加修慈心,抚育黎庶。
犬马识养,人岂忘恩乎?
昔闻齐高氏见负炭兵,形容憔悴,悯其辛苦,放令出家,唯一人乐去。
齐主叹曰:人皆有妻子之爱,谁肯孤房独宿?
瞪视四壁,自傧山林。
以此观之,出家难得。
今天下旷大,赋敛宽平,出家者少,老僧零落,日就减前,贯帐时或随缘听学,或山林修道,不及帐名,虽复用心,常怀忧惧,此例不多,悉有行业。
愿许其首贯,则是度人出家,增益僧众,炽然佛法,得无量功德。
昔三方鼎立,用武惜人。
今太平一轨,修文修福,正是其宜。
又未法众僧,多行不称服,尚不挟人意;
况扶经律,王秉国法,兼匡佛教。
有罪者治之,无罪者敬之。
起平等不可思议心,则功德无量。
此等之事,本欲面咨,未逢机会,奄成遗嘱。
亦是为佛法为国土为众生,若能留心功德仰赛。
临命口授,言尽力穷,期迫恋多,知复分说。
大善知识,菩提为期。
沙门某敬白。
开皇十七年十一月(《释藏》起三,《国清百录》三)
平陈下晋王广开皇九年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二
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
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
闻以欣然,实深庆快。
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隋书·韩擒虎传》,《北史》六十八)
谢敕赉国清寺名并施物度僧启 南北朝末隋初 · 僧智越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五
天台山国清寺沙门智越一众启:兼通事舍人卢政力至,奉宣十月二十九日敕,云天慈训诲,赉寺瑞名,施物二千段,米一千斛,熏陆香二斛,千僧法斋,度四十九人出家,修治寺宇,即聚众烧香宣唱。
仰惟圣治,德合乾坤,子养万邦,抚安四海,助佛教化,度脱众生。
光大之恩,诚无等等。
越等虽披法衣,行不称照,乃侍先师,每乘宗范,日夜克责,无地启处。
伏奉敕旨,顶戴受持。
但凡庸小劣,不识菩萨大智。
昔陈世之时,亲闻师说,三国为一,有大力势人,当为造寺。
寺若立,国土即清,必为国清寺
于时车书未一,不识何言。
自尔以来,抱疑弗晓。
奉敕赉寺国清之名,还符本瑞。
山僧山民,载欣载喜。
始知诸愿菩萨,更相启发。
或作五品,或统万机。
光显三尊,利益国土。
庆此含情,幸闻休瑞。
仰瞻寺额,即如悟道。
但慈恩普被,日下同沾。
天台一方,偏感弘泽。
名衣上服,相次光临;
妙物粳粮,前后降集。
越等三学无功,一餐难受。
况米物盈积,岂可恭弘?
深惧不堪,虑延罪过。
庶藉慈宥,展竭愚诚,奉酬宸极。
天台幽远,自昔以来,单僧独行。
泰平在运,国清寺立,四十九人,一日出家,发落障消,实为希有。
冀其心力增进,学业日新。
念念功熏,奉资皇国。
又千僧结斋,凡圣云集。
日色华朗,僧徒欣戴。
仰惟先师妙德,不可思议。
感应神通,必当鉴降。
午后对使人开发灵龛,希有圣瑞备是,使人等公私道俗共见。
越等悲喜交至,谨以启知。
谨启。
大业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括州国清寺沙门智越等启(《释藏》起四,《国清百录》四)
论治道疏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九
臣闻君为元首。
臣作股肱。
齐契同心。
合而成体。
巳成不备。
为未成人。
然则首虽尊高。
必资手足以成体。
君虽明哲。
必资股肱以致治。
礼云。
人以君为心。
君以臣为体。
心庄则体舒。
心肃则容敬。
书云。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万事康哉。
元首丛脞哉。
股肱惰哉。
万事堕哉。
然则委弃股肱。
独任胸臆。
具体成理。
非所闻也。
夫君臣相遇。
自古为难。
以石投水。
千载一合。
以水投石。
无时不有。
其能开至公之道。
申天下之用。
内尽心膂。
外竭股肱。
和若盐梅。
固同金石者。
非惟高位厚秩。
在于礼之而巳。
昔周文游于凤凰之墟。
袜系解。
顾左右。
莫可使结者。
乃自结之。
岂周文之朝。
尽为俊乂
圣明之代。
独无君子哉。
但知与不知。
礼与不礼耳。
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
韩信项氏之亡命。
殷汤致礼。
定王业于南巢。
汉祖登坛。
成帝统于垓下
夏桀不弃于伊尹
项王垂恩于韩信
岂肯败巳成之国。
为灭亡之虏乎。
微子骨肉也。
受茅土于宋。
箕子良臣也。
陈洪范于周。
仲尼称其仁。
莫有非之者。
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
为旧君反服古欤。
子思曰。
古之君子。
进人以礼。
退人以礼。
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
今之君子。
进人若将加诸膝
退人若将坠诸泉。
无为戎首。
不亦善乎。
又何反服之礼之有。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忠臣之事君。
如之何。
晏子对曰。
有难不死。
出亡不送。
公曰。
裂地以封之。
疏爵而待之。
有难不死。
出亡不送。
何也。
晏子曰。
言而见用。
终身无难。
臣何死焉。
谏而见从。
终身不亡。
臣何送焉。
若言而不见用。
有难而死。
是妄死也。
谏而不见从。
出亡而送。
是诈忠也。
春秋左氏传曰。
崔杼齐庄公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
死乎。
曰。
独吾君也乎哉。
吾死也。
曰。
行乎。
曰。
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
故君为社稷死。
则死之。
为社稷亡。
则亡之。
若为巳死而为巳亡。
非其亲昵。
谁敢任之。
门启而入。
枕尸股而哭之。
兴。
三踊而出。
孟子曰。
君视臣如手足。
臣视君如腹心。
君视臣如犬马。
臣视君如国人。
君视臣如土
臣视君如寇雠。
虽臣之事君。
无有二志。
至于去就之节。
尚缘恩施厚薄。
然则为人上者。
安可以无礼于下哉。
窃观在朝偫臣。
当枢机之寄者。
或地邻齐晋。
或业预经纶。
并立事立功。
皆一时之选。
处之衡轴。
为任重矣。
任之虽重。
信之未笃。
信之不笃。
则人或自疑。
人或自疑。
则心怀苟且。
心怀苟且。
则节义不立。
节义不立。
则名教不兴。
名教不兴。
而可与固太平之基。
保七百之祚。
未之有也。
又国家重惜功臣
不念旧恶。
方之前圣。
一无所閒然。
但宽于大事。
急于小罪。
临时责怒。
未免爱憎之心。
不可以为政。
君严其禁。
臣或犯之。
况上启其源。
下必有甚。
川壅而溃。
其伤必多。
欲使凡百黎元。
何所措其手足。
此则君开一源。
下生百端。
百端之变。
无不动乱者。
礼曰。
爱而知其恶。
憎而知其善。
若憎而不知其善。
则为善者必惧。
爱而不知其恶。
则为恶者实繁。
诗曰。
君子如怒。
乱庶遄沮。
然则古人之震怒。
将以惩恶。
当今之威罚。
所以长奸。
此非之心。
非汤禹之事。
书云。
抚我则后。
虐我则雠。
孙卿子曰。
君舟也。
人水也。
水所以载舟。
亦所以覆舟。
孔子曰。
鱼失水而死。
水失鱼。
则犹为水也。
故尧战战慄慄。
日慎一日。
安可不深思之乎。
安可不熟虑之乎。
夫委大臣以大体。
责小臣以小事。
为国之常也。
为理之道也。
今委之以职。
则重大臣而轻小臣。
至于有事。
则信小臣而疑大臣。
信其所轻。
疑其所重。
将以致理。
其可得乎。
又政贵有恒。
不求屡易。
今或责小臣以大体。
或责大臣以小事。
小臣乘非其据。
大臣孰得其所守。
大臣或以小过获罪。
小臣或以大体受罚。
职非其位。
罚非其罪。
欲其无私。
求其尽力。
不亦难乎。
小臣不可委以大事。
大臣不可责以小罪。
任以大官
求其细过。
刀笔之吏。
顺旨承风。
舞文弄法
曲成其罪。
自陈也。
则以为心不伏辜。
不言也。
则以为所犯皆实。
进退惟谷。
莫能自明。
则苟免其祸。
大臣苟免。
则谲诈萌生。
谲诈萌生。
则矫伪成俗。
矫伪成俗。
则不可以臻至理矣。
又委任大臣。
欲其尽力。
每官有所避忌不言。
则为不尽力。
若举得其人。
何嫌于故旧。
若举非其任。
何贵于疏远。
待之不尽诚信。
何以责其忠恕哉。
臣虽或有失之。
君亦未为得也。
夫上之不信于下。
必以为下无可信。
若必下无可信。
则上亦有可疑矣。
礼云。
上人疑。
则百姓惑
下难知。
则君长劳。
上下相疑。
则不可以言至理矣。
当今偫臣之内。
远在一方。
流言三至而不投杼者。
臣窃思度
未见其人。
夫以四海之广。
士庶之众。
岂无一二可信之人哉。
盖信之则无不可。
疑之则无可信者。
岂独臣之过乎。
夫以一介愚夫。
结为交友。
以身相许。
死且不渝。
况君臣契合。
实同鱼水。
若君为
则臣为
岂有遇小事则变志。
见小利则易心哉。
此虽下之立忠。
未能明著。
亦由上怀不信。
待之过薄之所致也。
此岂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乎。
以陛下之圣明。
以当今之功业。
诚能博求时俊。
上下同心。
则三皇可追而四。
五帝可俯而六矣。
夏殷周汉。
夫何足数焉。
隰州县令李公墓志铭683年12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讳嘉。
字大善
陇西成纪人也。
赵郡太守雍州大中正上开府永康公之孙。
幽州都督镇军大将军上柱国丹阳公之子。
重华以文明允塞。
谟九德于皋陶
仲尼以恭俭温良。
翻六经于柱史
将军李牧。
人主愿其同时。
河尹李膺
天下思其执御
况乎衣冠代美。
祖考家声。
占于日月。
为宗周之姬姓。
誓以山河。
则炎汉之刘氏。
公门承将相
地积英灵。
望之俨然。
横断山而郁起。
听其言也。
注悬河而不竭。
玉则秦王所见。
天照白虹。
剑则殷帝所传。
星浮紫气。
假使蔡中郎之博学。
郭有道之人伦。
何尝不迎王粲倒屣
茅容而下拜。
起家为太子左千卫。
以调升也。
按河图于玉版。
震一索而为长男。
考天象于铜浑。
心前星而为太子
直城霞绕。
曲障云平。
出入青榜之门。
周旋黑衣之列。
稍迁越王府户曹参军
越之建国也。
地居南斗之躔。
王之受封也。
礼极东门之拜。
郕霍所以隆懿亲。
共和所以资明德。
一言而干楚后。
即从云梦之畋。
三见而说赵王
仍袭上卿之印。
又迁隰州
川原爽垲。
风俗和平。
晋献公之嗣。
夷吾是邑。
代恭王之子。
为侯。
阳泉依六壁之城。
孟津三溪之水。
公以辎车就列。
墨绶当官。
有蚕绩于郕人。
用牛刀于鲁邑
市廛无竞。
不假鞭丝。
学校方兴。
唯闻击石。
诸侯取其轨则
四海瞻其仪表。
杜陵之男子。
谁继后曹。
蔑乡里之小人。
愿辞彭泽
于是退归初服。
就养私门。
戏婴儿于阶下。
扶老生于井上。
丁外艰
哀毁踰制。
加人一等
俯就三年。
服阕。
袭封丹阳公
上骑都尉
公以安车礼盛。
赐杖年高。
被服先王之道。
优游太平之化。
左琴右书。
谋孙翼子。
居常饱德
不言何氏之万钱。
直置当仁。
岂特于公之驷马。
清风可赏。
必有鸾凤相期。
白雪时游。
多以神仙见属。
义形于金石。
节贯于松筠。
西山五日之朝。
将化羽而生翼。
北海明年之验。
便展辰而至巳。
永淳元年八月二十一日
终于京师道政里之私第。
享年七十二。
呜乎哀哉。
长子随州光化县守节等。
哀缠吊鹤
痛结邻人。
孝之始也。
则身体发肤。
所以全其性。
孝之终也。
则衣裳棺椁。
所以成其礼。
天高八万。
京兆而何从。
地阔三阡。
对佳城而有恨。
宏道二年岁次甲申正月甲申朔二十六日巳酉。
陪葬于昭陵东南平原
炯樗栎庸材。
瓶筲小器。
仰惟先友。
叨雅契于金环。
俯逮嘉姻。
深知于玉润。
南容有道。
仅闻将圣之言。
东武建茔。
俄述安仁之赋。
呜乎哀哉。
乃作铭曰。
爰初帝子。
尧之大理
降及真人。
国之柱史
衣冠百代。
庆灵千祀。
吉兆占熊
嘉名赠鲤
聿修厥德。
必复其始。
大孝因心。
至仁由巳。
肃成门内。
章华宫里。
父任为郎
学优则仕。
阳山之曲。
蜀江之涘。
月旦乘凫。
田间狎雉
其心若镜。
其直如矢。
亟改炎凉。
罢归桑梓。
象贤旧国。
安车暮齿。
忽怆池台。
俄悲生死。
郭门一望。
郊烟四起。
夫复何言。
平生巳矣。
洛州荥阳县头陀逸僧识法师上颂圣主中兴得贤令卢公清德文 初唐 · 刘穆之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粤允矣。于昭圣唐。天子中兴。拓迹开统。乃建皇极。握乾符。驱驾百灵。总齐万类。贵与天乎比寿。富与地乎侔资。日月回薄。以淑清告象。阴阳变通。以乐和乘气。龙不隐德。凤不潜灵。怀生之徒。根著之物。咸遂其性。固能使河海静默。宇宙文明。旧物维新。昌图启旦。大定礼乐。戢藏干戈。人学而还淳。刑措而不用。覆焘之恩溥。生育之理足。于是邑老田父。击壤而歌。张掖而舞。顾而为颂曰。康哉堂哉。乃圣乃神。代有非常之主。必有非常之臣。非常者。所谓殊尤杰出。与时偕运。则我贤令卢公其人焉。古曰圣主得贤臣。今见之矣。百里令长。亲人之要者也。烦剧所钟。贤良是责。故有四科堂室。孔甫称乎冉求三国股肱。赵武知乎邢伯。应星雷而镇风雨。类父母而若神明。郑产之开喻获禽。鲁恭之垂仁及兽。循声流于简牍。良政在于歌谣。斯焉取斯。之子之远。若乃张英风于上国。宣懿范于中都。允升大猷。厥有成绩。休光终不圉。盛德莫与京。观其化焉。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公名正道。字真直范阳人。昔元年景辰。上帝甄其九万。正月甲子。太公课其八百。汉祖以同日相爱。利建藩维。魏祖以馀风可嘉。聿推桢干。或清虚而循礼典。早识张华。或文思而发诗书。深知越石。曾祖昌衡。金州刺史仪同三司太子左庶子。风神澹雅。经史该博。宣六察而驰熊轼。翊三善而列凤条。德为人表。行为士则。祖宝素。晋州别驾。有礼有法。于纪于纲。得管辂之清谈。发王祥之雅咏。考安寿。皇朝朝散大夫襄州司马绵州长史。兰芬紫。月鉴霜明。珠皋则洗帻擅奇。玉垒则题舆缉化。公五行秀气。五色淳光。忠肃恭懿以立身。孝敬温良以行已。涵珠孕璧。悬阚泽之高名。舞吟松。动嵇康之逸韵。文史足用。方朔之言有徵。器宇难量。叔则之才可觌。解褐调为冀州信都县主簿。转绛州太平县。长河之间。彼汾之曲。朱钩理剧。黄绶安卑。鸿渐于磐。莺迁于木。敕授陕州司士参军。又改汴州浚仪县令。佐襜帷于陕服。式允清严。绾铜墨于梁城。克敷恩信。我皇绍膺丕业。嗣守珍期。明一之徽号聿崇。凡百之荣阶式叙。神龙元年。制加朝散大夫。随班例也。居无何。制为洛州新安县。又改荥阳县。尔其索亭旧邑。荥泽奥区。郊连北制。地按东里。上躔鹑火。旁控龙泉。神州则带河溯洛。洪漕则通江达海。五方云凑。公骤私奔。百族星稠。邀时射利。盘根错节。允属于升卿。先教后刑。必推于季子。公下凫舄。用牛刀。承天理人。以居其职。尊五屏四。以制其范。开道途焉。设堤防焉。陈之以礼乐。导之以德义。柔嘉。恤孤寡。去末返本。利用厚生。至为济济庠塾。莘莘冠履。王涣之劝率佐吏范宁之惠养生徒。人识廉让之仪。家行俎豆之礼。其崇学有如此者。龙鳞促务。马骨攘灾。就穑占于五星。纳稼详于十月子奇之铸器。童恢之易牛。其劝农有如此者。持宽济猛。以礼代刑。两造尽其根源。五听穷其词色。穿窬自息。请托不行。归遇腊之囚。原复雠之罪。桴鼓罕施于道路。桎梏无用于狴牢。其政令有如此者。貌年巡户。定赋徵徭。情伪必探。高卑咸若。心同悬镜。自辨妍蚩。手类持衡。不差轻重。其平直有如此者。果行育德。循巳正身。徐邈之有常。石奋之无润。冰壶载洁。尘甑自空。其清白有如此者。入其境则田畴自垦。草莱尽辟。此恭敬以信。故其人尽力也。入其邑则墙屋甚完。树木甚茂。此忠信以宽。故其人不偷也。至其庭府。吏甚清明。诸下用命。此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可谓季路为宰。复在于斯。任人以逸。从谏如流。耳目平而心气和。四肢全而百工理。父事三人以教孝。兄事五人以教悌。可谓子贱为宰。复在于斯。以得良吏之要津。行古人之至道。顷者年谷不登。时雨未降。圣皇减太官之膳。出幽圄之囚。是歌云汉之诗。式备山川之祷。恐一物之失所。虑百姓之阻饥。徙有之无。遂起汛舟之役。赈贫救乏。爰行发廪之施。公上祗元泽。下罄丹诚。家到户至。裒多益寡。优之柔之。抚之育之。里咏途歌。人安俗泰。虽云行载沐。旋符以夜之期。而风教特隆。寔之德。导扬庶美。字育偫氓。惠化所以周洽。风流所以藉甚。岂直王谭在职。时叟号其无双。张既临官。京辅称其第一而巳。河南道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以政术尤异奏闻。使乎使乎。得其人矣。是知韩棱之飞章已奏。徵入有期。焦贡之行雨载驰。愿留难遂。丞马据主簿伯宗尉高贲司马昭道等。并千将重宝。新甫贞柯。道可济时。位不充量。溟海即鲲鹏所化。枳棘非鸾凤所栖。翊赞多方。声华有裕。望逸骥而将远。抚留犊以增伤。孤我德而无邻。劳我思而无极。爰有等慈寺头陀逸僧识法师俗姓桑氏。汉丞相之后秀也。天禀聪伟。而俊奇。发愿为国。敬造阿弥陀石碑像。并颂圣德。及铸神钟。乡人前巴州曾□县尉刘虔录事王虔福常守一佐史里正等。或簪缨著族。夙劳州郡之班。或仁义在躬。暂屈乡闾之任。耕田凿井。遭圣主之休明。孝道忠规。受君子之名教。以为叫丹阍而一借。未达由衷。树翠碣而长悬。方存相质。惠我无疆之。徽烈允光。思君不乐之情。德音何已。殷沟作颂。文在兹乎。其词曰。
大地山河,中天朝市。
玉帛万国,子男百里。
惟索之亭,惟京之水。
膴膴原隰,森森□梓(其一)(一章)

粤兹抚字,须彼仁贤。
俗之化者,君之宰焉。
操我利器,亨我小鲜。
闻歌下邑,舞洽重泉(其二)(二章)

其政不严,其仪不忒。
秩秩诗礼,光光道德。
爰务耕桑,罕施徽纆。
无偏无党,有典有则(其三)(三章)

琴鸣宓贱,花发潘仁
俸惟计日,甑乃生尘
视人如子,临事若神。
秋鹰坐化,瑞雉行驯(其四)(四章)

自冬徂春,密云不雨。
曲降丝綍,载倾敖庾。
沐兰奠,救病济窭。
旋感月离,方期岁取(其五)(五章)

祝良何德,汲黯何功。
达望千载,宁踰一同。
既流膏雨,克播循风。
声闻于外,化协于中(其六)(六章)

凤使载扬,骥途攸展。
芳菊无绝,甘棠勿剪。
式纪清芬,爰凭翠篆。
歌咏不足,聊称其善(其七)(七章)

寒食陆浑别业 初唐 ·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酣歌一曲太平人
刑书689年闰9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承务郎右卫曹参军陈子昂谨顿首昧死上言。
臣闻昔者圣人务理天下者。
美在太平
太平之美者。
在于刑措。
臣伏见陛下务太平之理。
而未美太平之功。
贱臣顽微。
窃惑下列。
臣前蒙天恩召见。
恩制赐臣曰。
既遇非常之主。
何不进非常之策。
草木微品。
天恩降休。
伏刻肌骨。
不敢忘舍。
今陛下创三皇之业。
务三皇之理。
大统已集。
神化光明。
虽伏羲神农。
昔有天下。
诚未足比。
臣敢不竭节以效愚忠。
臣闻自古圣王谓之大圣者。
皆云尚德崇礼
贵仁贱刑。
刑措不用。
谓之圣德。
不称严刑猛制。
用狱为理者也。
故周有天下八百馀岁。
而惟颂
汉有天下四百馀岁。
而独称文景。
皆由几致刑措者也。
何则。
刑者政之末节。
非太平之资。
臣窃考之于天。
天贵生成。
验之于人。
人爱生育。
旁稽于圣。
圣务胜残。
皆不云以刑为德者。
然则圣王养天下者。
固当上务顺天
下务济人。
不天不人。
不可谓理。
故曰惟天为大。
唯尧则之。
又曰唯天地万物父母。
唯人万物之灵。
亶聪明作元后。
元后作人父母。
然则为人父母。
固当贵于德养。
不可务于刑杀。
臣伏惟陛下圣德至大矣。
应天受命。
有三皇之功。
顺人正位。
有三皇之业。
拜图巡洛。
有三皇之符。
专名显号。
有三皇之册。
明堂神构。
万象宣威
风雨顺时。
百谷昌熟
可谓足为万代之规也。
今天下百姓。
抱孙弄子。
鼓腹以望太平之政矣。
陛下为天地父母。
固将务德以顺养之。
登于太和。
以协皇极。
今陛下之政。
虽尽善矣。
太平之理。
犹屈于狱官。
何以言之。
太平之朝。
务上下乐化
不宜乱臣贼子。
日犯天诛。
比者大狱增多。
逆徒滋广。
愚臣顽昧。
初谓皆实。
乃去月十五日
陛下特察诏囚李珍等无罪。
魏真宰有功。
召见高正臣
又重推元万顷
百寮庆悦。
皆贺圣明。
臣乃知亦有无罪之人挂于疏网者。
陛下务在宽典。
狱官务在急刑。
以伤陛下之仁。
以诬太平之政。
臣窃私恨之。
赖陛下又独决天断。
宽荡偫刑。
死囚张楚金郭正一弓彭祖王令基等。
以凶恶之罪。
特蒙全活。
朽骨更肉。
万死再生。
天地人祇。
实用同庆
何以知之。
臣伏见去年八月以来。
天苦霖雨。
自陛下赦李珍等罪。
天朗气晴。
九月十八日
明堂享会。
庆云抱日。
五彩纷郁。
龙章竟天。
万品咸观。
宇宙同庆
其月二十一日
恩敕免楚金等死。
初有风雨。
变为景云。
司刑官属
皆所共见。
闻阴惨者刑也。
阳舒者德也。
庆云者喜气也。
臣伏考之洪范。
验之六经。
圣人法天。
天亦助圣。
休咎之应。
必不虚来。
陛下法天垂仁。
天助陛下仁化
狱吏急法。
则惨而阴雨。
陛下赦罪。
则舒而阳和
君臣欢娱。
则喜而见庆云。
天意如此。
陛下岂可不承顺之。
夫刑者怒也。
不可以承喜气。
今又阴雨。
臣恐过在狱官。
况陛下明堂之理。
本以崇德
配天之业。
不以务刑。
今垂拱法宫。
且犹议杀。
布政衢室。
而未措刑。
贱臣顽愚。
尚疑未可。
况巍巍大圣。
光宅天下哉。
今者系狱囚徒。
多极法者。
道路之议。
或是或非。
陛下何不悉召见之。
自诘其罪。
罪真实者。
显示明刑。
罪有滥者。
严诛狱吏。
使天下咸服。
人知政刑。
以清太平之基。
用登仁寿之域。
岂非至德克明哉。
邓太后以天降旱。
亲决洛阳狱囚徒。
良史书之。
而以为德。
况陛下大圣亿万。
超于邓后者乎。
夫狱吏不可信。
多弄国权。
自古败亡。
圣王所诫。
陛下万代之业。
千载之名。
固不可使帛书之。
有亏于此也。
伏愿熟察。
以美太平之风。
贱臣不胜愚恳忠愤之至。
辄投谏匦昧死上闻。
梓州射洪武东山居士陈君碑693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君讳嗣。
字宏嗣
其先陈国人也。
汉末沦丧。
八代祖祗。
汝南尚书令
其后蜀为晋所灭。
子孙避晋不仕。
居涪南武东山
与唐胡白赵五姓置立新城郡
剖制二县。
而四姓宗之。
代为郡长。
萧齐之末。
太平者。
兄弟三人。
为郡豪杰。
梁武帝受禅。
网罗英豪。
拜太平为新城郡
寻加本州别驾
太乐太蒙。
蒙为黎州长史督护郡太守
乐为本郡司马
即君之高祖父也。
生曾祖方庆
好道。
不乐为仕。
墨子行秘书
而隐于武东山
烈祖汤
仕郡为主簿
遇梁季丧乱。
避时不仕。
生皇考广迥。
迥早卒。
君即迥之第二子也。
少孤而有纯德
恭己饰行。
一日三省。
家代本以清白崇德
迨君之孤。
素业空矣。
君有仁兄。
养母以孝。
君克顺至行。
同勤苦节。
不避暑。
不避寒。
蒸蒸服事。
行年四十有五。
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
无馀力也。
以是不忧于道。
逮亲终殁。
春秋巳高。
从事不可以养矣。
乃辍干禄之学。
修养生之道。
山壑高居。
农野永岁。
雅闻汉有王丹者。
放居不仕。
家累千金以自奉。
田稼勤者。
载酒肴从之。
乡里承化
以相惩沮。
乃叹曰。
王丹者。
是为政矣。
奚其为政也。
由是始考林泽。
辟良田。
习山书。
务农政。
天道时变。
地道化成。
邱陵泉薮。
星岁云物。
靡不用心也。
原田莓莓。
黍稷漠漠。
汶阳之稼如云矣。
春日载华。
岁聿其
白露时降。
百谷收熟
君常乘肩舆。
省农夫。
馈田畯。
刑以肃惰。
悦以劳勤。
孙吴之用兵。
鸷鸟之搏击也。
卓彼甫田。
岁取十千。
仓库实。
崇礼节。
恤茕寡。
赈穷乏。
九族以亲之。
乡党以欢之。
居十馀年。
家累千金矣。
其邻国有媮衣食。
带刀剑。
推埋胠箧之类。
斗鸡走狗之豪。
莫不靡下风。
驯素节。
曰里有仁焉。
吾何从之也。
遂顿浮窳之节。
肃恭俭之规。
修孝悌。
饰廉耻。
将欲效君之素业也。
君时年巳耳顺。
素无经世之情。
林园遗老。
元默忘岁。
遂保先君武东山之故居。
行不由径。
非公事未尝至于州县也。
襄阳庞德公
谷口郑子真
东海王霸。
西山蜀才。
皆避人养德。
退耕求志。
轩冕不可得而羁。
忧患不可得而累。
逮于我君。
作者五人矣。
于戏。
古者至人。
不利苟得。
不务近贵。
量腹而食。
度身而衣。
非其道。
万钟不足丰也。
非其荣。
五鼎不足饪也。
躬勤耕稼。
植其杖而耘。
不荅子路之问者。
岂我君之徒与。
绵绵罗网。
冥冥高鸿
趯趯竹竿。
穆穆幽龙。
其与祸败之辽绝如胡越哉。
然则两龚不免于兰焚。
二老不免于叹。
其近贵利邪。
夫上无忧悔。
下无饥寒。
含道以制嗜欲。
达命以顺生死。
仁以爱身。
智以养德。
俾尔耆而艾。
俾尔昌而炽
君子保之。
永寿考。
非我君者乎。
享年八十有五。
岁壬辰五月十三日
考终厥命。
临终戒曰。
子足。
子手。
吾闻古人有言。
珠玉而瘗之。
是暴骸于中原也。
古者不封不树。
后代圣人易之以棺椁。
吾不敢违圣人。
可具棺椁而已。
敛以常服。
坟无邱陇。
吾将庶几以奉先人之清业也。
有子某等。
皆能祗奉遗训。
聿从先志。
长寿二年龙集癸巳某月某朔日。
元月载踰。
卜兆时吉。
始启殡昭告。
奉迁于旧茔武东山之阳。
礼也。
乡里会葬者千馀人。
皆涕泣号慕。
纯德之不见。
咸曰。
君子没矣。
仁何以名。
陵谷不朽。
匪唯颂声。
小子不敏。
谨述乡人之教。
其词曰。
肃肃我祖。
国始于陈。
中裔沦丧。
洎此江滨。
山川隆郁
旂鼎氛氲。
生我君子。
于铄元真
惟孝肃悌。
惟仁善邻。
乐我耕稼。
忘我搢绅。
茫茫田薮。
岁也其
农人肃事。
君子犒勤。
孰为夫子。
植杖而耘。
弋者何慕。
鸿飞高云。
楚狂惧殆。
求仁。
良时(一作图)终矣。
不考于身。
我异于是。
非隐非沦。
抚化随运。
安排屈伸。
大年既没。
长夜何辰。
圣达不免。
宇宙同尘。
桐棺三寸。
岂我窭贫。
自古有死。
吾从圣人。
嗟尔百代。
子子孙孙。
骄奢自咎。
天道无亲。
思我松柏。
恭俭是遵。
史馆纪皇太子等劝进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朕闻御宸极。
握灵图。
为天下之尊。
居域中之大者。
上以奉宗庙。
下以育黎元。
迹宜彰于编。
事须闻于朝野。
高宗少子。
特蒙慈爱。
顾复之至。
礼绝诸王
运属上仙。
时遭家难。
中宗出藩。
大圣天后临朝。
以权立朕为嗣。
朕自惟虚薄。
固让中宗
诚愿上从。
用宁社稷。
比居藩邸。
深嘉清闲。
不意景龙之閒。
先帝暴弃天下。
凶族潜计。
谋覆邦家。
高祖之业。
几坠于地。
皇太子隆基
忠孝天感。
仗义行诛。
一夕之閒。
戡定祸难。
朕当宿夕。
初不闻知。
及见事平。
且悲且慰。
方与四海同奉嗣君。
温王幼冲。
频属艰疚。
因发惊悸。
日夜啼号。
因以先圣立朕为太弟之意。
令镇国太平长公主谏议大夫薛稷等奉承先旨。
朕固诚请。
至于再三。
乃使中书舍人苏颋奉表陈乞。
襄王便不肯视事。
避于别宫。
中外皇皇。
莫知所向。
隆基镇国太平长公主成器范业薛稷刘幽求麻嗣宗等。
以为宗庙不可无主。
万几不可暂旷。
且从人望。
因定策禁中。
朕又固辞。
佥谋卿士
萧至忠崔湜韦嗣立赵彦昭麻嗣宗薛儆郑万均唐晙等同辞劝进。
以为幼主之心。
既不可夺。
先圣之旨。
固不可违。
事不获巳。
乃顺众望。
要盟之言。
其文犹在。
朕纂承洪业。
于今三年。
谓宗庙郊天。
大礼斯备。
永惟所以获奉宗禋临兆人者。
盖非朕之本心。
实乃镇国太平长公主皇太子王郡公之意也。
虽禺禺之诚。
四海同望。
然因时致力。
在此数人。
巳依西汉旧章。
各酬其德。
董狐执笔
阙而未书。
宜敕左右。
编于史册。
杂曲歌辞 其一 踏歌词728年1月15日 唐 · 张说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重(一作灯)焰,鸡踏(一作上)莲花万岁(一作树)
陈时政疏 唐 · 吕元泰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臣闻国家者。至公之神器。
神器一正则难倾。神器一倾则难正。
远自虞夏。及乎周秦。
金水相生。成败相继者。
岂恶于成而欲于败。盖迷于事而失于机者也。
夫机者。事之微也。
当今中兴之初。政教之始。
几微之际。可不慎哉。
之兴也。卑宫菲食。
四海会同。其衰也。
峻宇雕墙。五子咸怨。
殷之兴也。佑贤辅德。
辑宁邦家。其亡也。
崇信奸回。放黜师保。
周自文武。及乎
风化大行。夷夏有截。
暨乎幽厉。王室遂卑。
强弱相吞。宇县交战。
秦皇以降。罢侯置守。
焚书坑儒。头会箕敛。
严刑峻法。骊山之徒未息。
闾左之兵已起。夫殷纣
非不欲传子孙也。周幽秦皇
非不欲保社稷也。而军败牧野。
鸟窜南巢。国残于犬戎。
地夺于项籍者。岂不以侮慢自贤。
反道败德。开邪僻之路。
钳忠直之口。左右侍奉。
惜禄位而不悟焉。伏惟应天皇帝陛下再造区宇。
重光日月。应五行之景运。
嗣累圣之洪基。九服归心。
三灵叶赞。回之耀。
无幽不烛。洒云雨之泽。
无生不润。然万方百姓。
禺禺然莫不倾耳以听。拭目以视。
思闻太平之风。愿见先朝之化。
如农夫之望岁。同善人之愒日。
自顷营建寺塔。广度僧尼。
朝夕依归。衬施不绝。
陛下好善之德。以被苍生。
然济时之道。恐非急务。
何则。顷者林胡叛换。
獯虏侵扰。帑藏虚竭。
户口流亡。岂人有厌于枌榆。
乃事良由于赋敛。下人失业。
不可谓太平也。边兵未解。
不可谓无事也。水旱为灾。
不可谓年登也。仓廪未实。
不可谓国富也。而乃驱役饥冻。
雕镌木石。营搆不急。
劳费日深。恐陛下中兴之务。
又异如来慈悲之法。臣比见都邑坊市。
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
名为苏莫遮。旗鼓相当。
军阵之势也。腾逐喧噪。
战争之象也。锦绣誇竞。
害女工也。徵敛贫弱。
伤政体也。胡服相观。
非雅乐也。浑脱为号。
非美名也。安可以礼义之朝。
法胡虏之俗。以军阵之势。
列庭阙之下。窃见诸王
亦有此好。衣马既盛。
奢丽相高。今藩邸初开。
庶官必具。何不董之贤傅。
教之义方。明君臣之礼。
磐石之固。岂不伟哉。
方乃驱率下人。相尚胡戏。
自家刑国。岂若是焉。
诗云。京邑翼翼。
四方是则。非先王之礼乐。
而示则于四方者。斯实愚臣之所未喻也。
臣谨按洪范八政曰。谋时寒若。
君能谋事。则时寒顺之。
何必裸露形体。浇灌衢路。
鼓舞跳跃。而素寒焉。
又礼记曰。立秋之月行夏令。
则寒暑不节。夫阴阳不调。
政教之失也。休咎之应。
之感也。理均影响。
可不戒哉。夫乐者。
动天地。感鬼神。
移风易俗。布德施化。
重戎狄之化。不足以移风也。
非宫商之度。不足以易俗也。
无八佾之制。不足以布德也。
非六代之乐。不足以施化也。
四者无一。何以教人。
臣本凡愚。不识忌讳。
而生草泽。颇晓物情。
知而不言。非忠也。
言而不实。罔上也。
忠于国者以臣为谠言。佞于朝者以臣为诽谤。
伏惟陛下少留意焉。臣闻君举必书。
有国彝训。书而不法。
后嗣何观。臣又闻建国君人。
尊师重道。礼由天作。
乐以地制。礼乐备。
风化行焉。伏愿陛下敦风化之本。
重黎庶之费。兴念或跃。
思缔搆之艰难。矜孤恤穷。
思时政之可否。安人和众
览先朝之事业。非军国之众。
则息而罢之。有佞谀之言。
则察而退之。有忠直之谏。
则诱而进之。岂惟天下幸甚。
实亦社稷之大计也。臣奉陛下搜贤之制。
忝所知直言之举。虽乘雁双凫。
不为损益。而主圣臣直。
敢不庶几。安能和光同尘。
怀忠蓄愤。上失陛下求贤之望。
下亏愚臣事主之节。亦何以视息于人间。
饮啄于圣代。伏惟陛下少加详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