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为齐上书说赵王 战国东周 · 苏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臣闻古之贤君,德行非施于海内也,教顺慈爱非布于万民也,祭祀时享,非当于鬼神也。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而贤主恶之。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于秦国,而怨毒积恶,非曾深淩于韩也。臣窃外闻大臣及下吏之议,皆言主前专据,以秦为爱赵而憎韩。臣窃以事观之,秦岂得爱赵而憎韩哉?欲亡韩吞两周之地,故以韩为饵,先出声于天下,欲邻国闻而观之也。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赵、魏。恐天下之惊觉,故微韩而贰之。恐天下疑已,故出质以为信。声德于与国,而实伐空韩。臣窃观其图之也,议秦以谋,计必出于是。且夫说士之计,皆曰韩亡三川,魏灭晋国,恃韩未穷,而祸及于赵。且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又有势同而患异者。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今燕尽韩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钜鹿之界三百里;钜于捍关,至于榆中千五百里。秦尽韩、魏之上党,则地与国都邦属而挈者七百里。秦以三军强弩坐羊唐之上,即地去邯郸二十里。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驹不东,而昆山之玉不出也。此三宝者,又非王之有也。今从于强秦国之伐齐,臣恐其祸出于是矣。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赵,参分赵国壤地,著之盘盂,属之雠作,五国之兵有日矣,韩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反温、枳、高平于魏,反三公、什清于赵,此王之明知也。夫韩事赵宜正为上交,今乃以抵罪取伐,臣恐其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今王收天下,必以王为得,韩危社稷以事王,天下必重王。然则韩义王以天下就之,下至韩慕王以天下收之,是一世之命,制于王已。臣愿大王深与左右群臣卒计而重谋,先事成虑而熟图之也(《战国策》十八,又见《史记。赵世家》作苏厉为齐遗赵王书,小同大异,今别载于后。)。
为齐遗赵三书 战国东周 · 苏厉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熟,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徵兵于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啖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恐天下畏已也,故出质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徵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而实伐空韩,臣以秦计为必出于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说士之计曰:「韩亡三川,魏亡晋国,市朝未变而祸已及矣」。燕尽齐之北地,去沙丘、钜鹿敛三百里,韩之上党去邯郸百里,燕、秦谋王之河山,间三百里而通矣。秦之上郡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逾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王久伐齐,从强秦攻韩,其祸必至于此。愿王熟虑之。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三分王之地,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徐广曰:「根柔,一作芸柔,一作平柔)。于魏,反巠分、(徐广曰一作王公。)先俞于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愿王孰计之也。今王毋与天下攻齐,天下必以王为义。齐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尽重王义。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宠制于王也(《史记。赵世家》:「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临菑。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于是赵乃辍秦不击齐。」案《战国策》十八作苏秦,彼篇多误,当以《史记》为正)。
冀州论 其二 曹魏 · 卢毓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五
常山为林,大陆为泽,蒹葭蒲苇,云母御席,魏郡好杏,常山好梨,房子好绵,河内好稻,真定好稷,中山好栗,地产不为无珍也(《世文类聚》六十九、八十七;《书钞》一百三十三;《御览》六十八、七百九,八百十九、八百三十九、八百四十、又九百六十四、九百六十八)。
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右被牒奉敕责通大总管功状者。自契丹背恩。营州失守。前军丧律。榆关不开。幽平鸟栖于重堑。戎羯虎食于四野。燕南诸城。十仅存一。河朔之地。人挟两端。由是豺狼入于牢阱。蜂虿出于怀袖。王受服不宿。孤剑先驱。寇雠日深。甲兵未继。于时鸠合步骑。不满三千。彼众我寡。兵怯虏炽。且保关守塞。力犹不禦。况土人弄兵。转相攻拔。外召夷狄。内据险隘。冀州既陷。势将不巳。当决水之冲。承烈火之焰。逆风扑燎。摧岸塞河。韩白见之。知其难矣。王权以料敌。静而镇下。宣国恩以抚宁。晓愚俗以逆顺。督将吏以忠义。示士伍以严肃。深筹秘于六奇。潜檄通于千里。沧瀛贝博。响援增气。幽易恒定。声威有立。而又分兵井陉。杜其西望。引军河漕。阻此上流。张虚旗于赵城。设奇兵于襄国。亦犹吴人潜军于巢县。而见舟豫章。汉将捷径于武关。而声出崤渑。盖广援以安众。多方以误敌。故能举无遗策。兵不踰时。涤昴宿于妖氛。拔冀方于涂炭。俾皇灵溥畅。黔首昭苏。朝廷释东顾之忧。漳滏息南侵之患。然后归剽掠。返流亡。业穷乏。赈痍伤。僵暴皆掩。死丧复怨。赏不失劳。亦无滥受。罚不漏罪。亦无冤人。则王有大勋于是役也。而又诚以奉上。义以利人。至忠之状有三。为善之迹有五。所谓忠者。一曰思致命也。初戎寇方殷。王乘驿赴救。众才数骑。捍敌偫丑。山东父老。如恃山河。既而王躬擐甲冑。吐诚师旅。誓在尽敌。以报前雠。故得感激来战。决命争胜。二曰能果断也。凶党狂狡。飞转妖书。吠尧谤舜。閒诱愚惑。事斯蔓结。摇我人心。王阴察州闾。掩求魁蠹。获应贼书人耿罗汉等一十三人。焚书伏罪。众而后定。故得破谋杀谍。悖计无施。三曰诚感神也。王地维近属。躬当大任。所过山川鬼神之地。罔不精意恳祷以请。云天子圣明。皇天辅德。实降灵助。以济神兵。幽感明祇。多获孚祐。故得行师之处。胜风送旗。合战之时。兴云翊阵。金鼓所向。冰消草靡。所谓善者。一曰均下也。饮食劳逸。与将士必同。二曰洁己也。遍赏有功。王秋毫无受。三曰询善也。国之彝典。成诵在心。阅实定名。必咨偫议。四曰嫉恶也。每戮一人。亲数其罪。必深加咎责。使愧耻于地。五曰不伐也。贼平之日。将吏贺功。王称美天威。推劳士众。兢兢然若不己有也。惟圣人神武制命。豫授兵符。惟大总管忠善龚行。克成庙算。今者显号年纪。腾辉国籍。方谓垂范云台。勒功彝器。而杕杜遣宴。甫率于旧章。茅土增封。殊末于宗正。此壮夫义士所以窃议而长叹者也。虽树下不言。用归功于明主。然策勋有典。何劝善于戎臣。敢凭下问。是用大陈。其所正复州县。招抚归降。补署官僚。存集流迸。擒杀凶丑。收获军实。与吏士共功者。具如别状。
磁州武安县定晋山重修古定晋禅院千佛邑碑 武周 · 僧道清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原夫佛理。志大意微。有德而风靡三皇。无位而匡乎八表。化迹隐显。利用投机(阙四十二字)。宣戒善日用日新。道證无生。不的不莫。有相不惮于理。执空恐滞于魔。昔在千人志居中□□敬(阙三十五字)也生知罪福□□猛列出家志气异于常徒。顿舍亲孤然山峪。暑风寒雪。已辩春秋。叶落花生。方知冬夏。缘(阙三十一字)东魏黄初三年。高欢帝所造也。又杂集异记云。魏时有大乘僧。不知生族。诸天降食。以供其斋。忽夜梦二竖。凭(阙二十二字)俗服于山石边。有大椆树。本坚枝密。其僧将法衣往树欲挂。其树忽尔开而𨾜之。俨然掩合。神力弥缝。乃婚媾长于二子。后一十二年。却至树边。树开而(阙十四字)有虎斗庵前。师乃以手约杖驱。而皆弭伏。后之人因其树。号椆禅师之寺焉。又改为定晋禅院。禅室山岩。唯高唯邃。龙池虎穴。左之右之。上至天宫。下穷于地狱。乃为师之□□道清以考此凡志求□□踪揆度古基。特兴盖造。从大唐同光元年岁次癸。未七月起功。至天成元年岁次丙戌九月院成。法堂僧堂厨库□屋并在岩峦之下。禅棚石室佛经□像安于峭壁之中。木秀山巍。顜□□□□禽□兽畔成偫。洞□祥风泉源细水。花芳艳翠。香逐云浓。散雨龙寒。飞霜石冷。幽闲异境。大圣所居。古迹金田。遂重修葺。昔日禅定石室一所。□塞无踪。忽然自开。收得道具数件。乃是椆禅□僧所用之物也。有单梯一条。邻高百□倚于岩下。莫知年载。有坐禅棚一所。出于峻壁之中。下去地一十五丈。于同光三年九月十□特然修换。材木皆新。棚上有阿弥陁佛一尊。圣僧一座。倚子一只。盖一顶。道清睹此圣事。乃全枯意马。苦楚心猿。又罄勤忠。焚香发愿。别化千人之邑。同修一劫之缘。盖造高楼。安排佛像。兹愿已集。碑纪微功。所住山中。素无青石。求之莫有。于天成二年岁次丁亥七月二日。有二龙斗于寺前。峪内雷訇电曜。水溢沟穿。现出青石一条。长一丈七尺。琢之如珉。磨之莹然。龟头赑屃。皆获足矣。建兹福事。际会明朝。立□之功。上归皇化。君圣臣贤之代。民康鼓腹之年。牧薮歌而乐乎哉。风雨时而礼何有。三郡潜龙之地。九州一统之时。帝慕尧风。皇宗舜海。金枝黄钺。掌钜鏕之山河。帝子亲王。秉邢台之旌节。□□乐业丰稔田畴。民义于君。君贤于德。罚忠劝善。刑法无差。举直退私。人滋寿富。皇天后土。翼助山河。湮毁困穷。皆沾霈泽。浩浩九围之道。民无德而称焉。滔滔六合□□禹吾无间然矣。滏阳西面。古迹重兴。云岭岩前。金园再建。巍峨突矹。插霄汉以廷廷。耸峻崚嶒。掩莲宫之郁郁。椆禅解斗之虎。窠穴仍多。贤良造化之基。器用不少。凡施功力。暗叶神聪。永彼元规。如蒙圣助。无私善事。众慕如归。利物深缘。易为成就。千门万户。自舍家财。伐木穷山。人心不惮。有邑首都维那三人。次维那十人。悟身若幻。生务生□其构良因。耳相勉导。逐处乡邑。次立维那。举其万法之门。结会千人之数。各有名氏。镂之碑馀。基我邦家。垂诸善则。乡□禀命。动静咸宜。化召信心。从风集事。继千佛之大行。踵百福之遐功。克荷僧徒。捐情圣业。筠篁志气。山岳心田。重义轻金。守公奉法。岁寒如一。运顺始终。建碑勒名。以彰成事。邑主沙门□□□心化利上报皇恩。录彼圣踪。请叙文也。沙门宗仁。僧门无艺。儒教荒疏。自度铅刀。难镌宝玉。岂将瓦砾。连布琼瑶。频垂雅命。坚令撰修。兑之既难实录前志后之□□□□所冀殊祯绝瑞。万代长存。巨福良因。千年不泯。更显前事。章句颂焉。日月递照。乾覆坤维。四时列序。万象咸宜。去彼取此。昭德塞违。天地之心。圣人则(阙五字一)东魏仁君。一匡天下。八表咸宾。椆禅是敬。悟法情忻。金田刱造。宝辇勤勤(二)。化缘有尽。圣道多门。或隐或显。有法有存。留真设像。资福济□□□□□福利后(阙一字三)一僧坚操。二利俱陈。深山守道。古寺求真。心猿息虑。苦节于身。岩峦作伴。虎豹为邻(四)。三业障重。六贼为亲。勤修十善。远劫良□□□□□□出沈轮。巨善邑会。日用日新(五)。
大唐故忠武将军行薛王府典军上柱国平棘县开国男李府君墓志铭 唐 · 贾彦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一
君讳无虑。字忠眷。陇西人也。昔月贯于昴。咎繇诞而迈德。气感流星。伯阳生而启圣。惟彼降瑞。因兹命氏。曾祖贵。隋太中大夫延州刺史凉国公。皇朝封陇西公。任切分忧。宠加芳理。朱旗映日。皂盖生风。属隋室道丧。我唐天启。畴庸锡壤。俾崇旧勋。封以陇西。昭其业也。祖斌。皇朝银青光禄大夫隰吉二州刺史。袭封陇西公。□高□御下以宽。洗帻清心。不言而理。袭封本郡。昭其祚也。父□道皇金紫光禄大夫汾州刺史。股肱之郡。公辅之材。克著政□尤□人望。迁镇军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上柱国。袭封陇西郡公。武库森森。纵横矛戟。智囊□风云焕乎钩陈设在兰锜。乃祖乃父。自公自侯。昭其贵也。君衣冠奕世。礼乐□贤庆霭炳。灵光昭茂。大君有命。人卫天和。阶□呈祥。仲由负三军之勇。燕颔标异。班超封万里之侯。弱冠于清边军立功。授游击将军左卫长上。明略经济。雄心英果。剋清妖孽。饮至天庭。师出以臧。功宜上赏。朱绂斯曜。可不伟欤。无何。转授鄜州章州府右果毅。时关内按察使强□以君干蛊。奏摄会州司马。又改授同州洪泉府左果毅。仍令长上。一贵一贱。喜愠不形于色。或出或处。宠辱无介于怀。位□题舆□申庞统名参都尉。□屈曾洪有敕差充□野军副使。举不失德。勤不告劳。展充国之务农。辍扬雄之执戟。军储是给。□马赖焉。寻为太原节度使李皓奏授薛王府典军。蔽捍雄城。趋侍□每入招贤之观。时陪乐□之游。习习雄风。和而扇物。粲粲□宠而益□青春始华。元夜秘景。岁不我与。天夺其运。以开元十七年五月七日。终于静恭私第。春秋六十有二。以其年六月十一日。归葬于万年县神禾旧原陪光茔。礼也。呜呼哀哉。贤王端忧。故人啜泣。垂天之翼。必铩于紫霄。经国之材。俄辞于白日。遂使瑶林琼树。瘗草木于佳城。龙章凤姿。没风烟于□嗣子□庭等。孝履增感。攀号无诉。恭陈遗事。俾刊丰石。铭曰。
公侯之子兮累代其昌。河岳之秀兮为龙为光。克岐克嶷兮发言有章。立功立事兮厥政其芳。天何为兮速罹其殃。哲人痿兮为代所伤。飞旐翩翻兮出帝乡。素车逶迟兮西龙冈。闭以大隧。墐于便房。勒勋钟鼎。画像旗常。日黯黯兮愁欲暮。风萧萧兮悲白杨。
钜鹿赠李少府 盛唐 · 高适
押陌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酬司空璲少府 盛唐 · 高适
押元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
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
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
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渡河到清河作 盛唐 · 王维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汎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如来以身口意三业。难调伏也。净尸罗以息其内。行住坐卧四威仪。摄善心也。明布萨以昭其外。故曰波罗提木义是汝之师。则憍陈如之善来。迦叶波之尚法。诸声闻三归约众。十四年以八敬度尼。羯磨相承。其致一也。至汉灵帝建宁元年。有北天竺五桑门支法领等。始于长安译出四分戒本兼羯磨。与大僧受戒。至曹魏。有天竺十尼自远而来。为尼受具。后秦姚苌宏始十一年。有梵僧佛陀耶舍译出四分律本。而关内先行僧祗。江南盛行十诵。至元魏法聪律师。始阐四分之宗。聪传道覆。覆传惠光。光传云晖愿。愿传理隐乐洪云。云传遵。遵传智首。首传道宣。宣传洪。洪传法励。励传满意。意传法成。成传大亮道宾。亮传云一。宾传岸超慧澄。澄传慧钦。皆口相授受。臻于壸奥。钦俗姓徐。洪州建昌人。盖汉孺子之后也。二十二寻师于临川楮山。后五岁削发。隶于高安龙冈寺。遂受戒。有唐义净则译经上足曰洪州灵杰。其秉宣羯磨者曰两京清涤使法慧。钦智度冲深。神用高爽。行无权实。身绝开遮。阐律藏而日月光明骋辩才而龙象蹴踏。江岭之外。凛然风生。开元末北游京师。充东京福先大德。常诵大涅槃经而讲之。兼明俱舍论维摩金刚经。每登讲座。其下日有二三千人。由是名动辇毂。属禄山作乱。杖锡南归。居于西山洪井双岭之间。慕高僧观显之遗踪。于寺北创置兰若。山泉之美。颇极幽绝。钦虽坚持律仪。而志在宏济。好读周易左传。下笔成章。著律仪辅演十卷。尝撰本州龙兴寺戒坛碑。颇见称于作者。大历三年。真卿忝刺抚州。东南四里。有宋侍中临川内史谢灵运翻大涅槃经古台。阶扃俨然。轩构摧圯。有高行头陀僧智清者。首事修葺。安居住持。明年秋七月。真卿绩秩将满。有观察使尚书御史大夫赵国魏公。愿以我皇帝降诞之辰。奏为宝应寺。仍请山林高行僧三七人。冬十月二十三日。圣恩允许。于是鼎新轮奂。其兴也勃焉。乃请止观大师法源法泉襄阳乘觉清源善宏罗浮圆觉佛迹十喻馀杭慧达暨当州海通海岸等同住董修。以资景福。佥以为学徒虽增。毗尼未立。明年三月。乃请钦登坛而董振铎焉。仍俾龙冈道干天台法裔招提智融白马法允衡岳正觉同德义盈香城藏选龙兴藏志开元明彻等同秉法事。于是远近骏奔。道场侧塞。圣像放光。而龙王不雨者四旬。僧尼等三百五十七人。而文士正议大夫前卫尉少卿张廷皋脱俗归真。其名曰瑰纲。为称首焉。又钦比年以来。为受具者。凡一万馀人。江岭湖海之间。幅员千馀里。像法于变。此皆钦教道之力焉。临川在岭隅。未尝宏律。于是二众三百馀人。请法裔敷演而依止之矣。复有上都资圣寺高德曰还本律主。伟兹能辨。深嗟叹而赞美之。请于寺东南置普通无碍禅院。院内立镇海观音道场。请善宏居之。以开悟心要。云一上足曰智融。精持本事。如会尊众。乃命智光等于普通道场东置律藏院。创立戒坛。以伫钦公之来仪。且施肇纪之不朽。经营未几。坛殿郁兴。庶乎渡海浮囊。分毫绝罗刹之请。严身璎珞。照耀有摩尼之光。则入佛位而披伽梨者。名香普薰。神足无极。其可胜纪而芜绝乎。有唐大历辛亥岁春三月。行抚州刺史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而志之。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其一 唐 · 岑参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引用典故:画眉
令德当时重,高门举世推。
从夫荣已绝,封邑宠难追。
陌上人皆惜,花间鸟亦悲。
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其二 唐 · 岑参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引用典故:别剑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人愁。
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陪李采访泛舟蓬池宴李文部序 盛唐 · 萧颖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三
圣后钦明天工。悯恤人瘼。罢前监郡。仍昔按部。其为寄也大焉。若乃池梁虚。城浚都。舳舻万里。阛阓千室。通邑之尤也。东至于河。西至于海。亘长淮而弥甸服。方域之雄也。牧守之任。循良之选。岂易人哉。今兹春岁聿旱。人咨荒歉。朝廷虑东方之耗斁也。慎简大贤而临莅之。明诏乃下。俾钜鹿守李公往焉。亦既褰帷。零雨其祁。矜人荫庥。贵籴日衰。被青徐而周兖豫。有政刑矣。已而襄国士女。结去思之怨。大君悯然。又命公族之良前文部侍郎东阳继焉。擅文儒之俊。所以司纶翰。兼铨尺矣。韫戎略之权。所以参简稽。贰麾节矣。登朝而备履清贯。出守而再践名邦。其镇抚斯境。式慰饥渴。宜矣。秋九月。钜鹿舟舆次于是都。明使君客焉。懿夫尊卑有序。敦晋郑之好。前后斯谣。美召杜之德。温温二公。善可知焉。越三日。宴集于南亭。具水嬉也。出层城。横通川。回环里闾。旷望郊廛。抑抑威仪。徒驭如驰。人导马随。以至于蓬池。矫翠帟。登画鹢。揖让有礼。献酬无斁。威哉赫乎。方伯所以飨邦君也。尔乃洲岛回互。林亭蓊郁。天海清平。豁若万顷。澄湛乎其间。红蕖照灼。绿菱摇漾。浅草细萍。往往丛生。邀鱼舟。望白鸟。江湖胜势。去去非远。既而涉则在岸。泛则在流。珍羞间海陆之错。妙舞应荆吴之奏。参差逶迤。笑语忘疲。亦千古一时也。晚林未疏。堤草更绿。轻雨泛洒。微风清润。溯洄沦涟。终日夕焉。二公喜升平生至乐。欢然有命赋诗。客有欣遇二府。簉宾筵之末。从事斯文。爰操简请同赋四韵。嗣于国风之后焉。
唐东京道门威仪使圣真元元两观主清虚洞府灵都仙台贞元先生张尊师遗列碑 唐 · 蔡玮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七
先生讳探元。字体微。家世南阳。正一真人道陵师君之冑也。真人光上清之版。盖中古之仙。眄睐而驱驰鬼神。指麾而震动河岳。仙支流乎百代。真气降于三天。元元将斧缋妙门。光传法印。兴复乃烈。是生贞元。曾祖俨。周襄国紫州刺史。大父干。随平州司马。袭封朝阳县开国子。父睿。遭季世乱离。终身向晦。莅州也。政符于德儒。司武也。才叶于文若。避世也。道邻于仲御。盛矣哉。其先自沛迁邓。朝阳因官徙广平。令为临洺人也。先生童而逊悌。冠而贞愿。劲若修篁之节。和如浮磬之声。正衣冠而冰雪在容。离坚白而窾郤游刃。师君之施远矣。文明初。天皇下席。国家延庆于道。度为仙官。隶本郡明山观道士。开元初。辅西京景龙观大德。恩诏供奉。将授谏官。先生执心坚明。守道纯固。固辞见许。十年。朝廷增崇大圣祖元元庙。祠庭有侐。密迩宫垣。择贤才以时禋洁。天子精选黄褐。亲垂紫书。先生与峨眉王仙卿青城赵仙甫汉中梁虚舟齐国田仙寮等。允膺宸鉴。有司备礼。冠盖纷迎。登邙山。俯河洛。飘飘明霞之外。窅窅凝元之际。望者以为神仙之会也。廿一年诏为东都道门威仪使。与洞元先生司马秀同拜于玉清元坛。冠重謺之五云。佩离罗之九色。霜临绛府。冰鉴元都。邈登仙阶。永执天宪。自是采真游者。知證向之所存焉。俄兼圣真元元两观主。清飙不弭。令望如初。先生异时靡然叹曰。始吾擢德缮性。矜仁宿名。将以迹混人间。心存应帝。殊不知外韄内揵。已滑真焚和。大丈夫当神动天随。披然□是因历选海岳。至止乎兹山焉。入清虚洞宫。得皇人秘记曰。凡初跻道位。必先诣阳台。即此山是也。先生乃考卜幽胜。荐辞明灵。至诚元通。若遇神授。虽子真谷口。远游邙中。亦一时也。古老相传曰。仙人台也。昔周王升仙。太子朝天坛于此台上。有憩笙鹤之迹。我唐玉真公主于台下构馆。为集灵仙之都。元风嘉声。信万古之同德。其地即是古奉仙观。前有投钟泓。为蜺桓之潘。每至阴凝黛碧。则霜韵常闻。虽千载之湮沦。亦九州之殊异者也。公主以天人之贵。帝子之尊。玉镜清悬。琼华洞照。自夫署真官于金格。列仙位于瑶台。曰大洞三景法师。四纪于兹矣。顷年摇羽节。吟凤箫。真相光煌于九夭。风驭周游于偫岳。以为此地青溪万仞。碧洞千门。烟萝嘶风。金涧生月。可冥八秘。滋五牙。朝会丹田。豫游冲漠。皇上奉尊祖之孝。穆友于之仁。恩降紫宸。光融碧落。题上方公主幽居曰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又于山门别署金榜为灵都观。贵主又罄散汤沐。首事增修。先生亦德契言从。道同心一。尽以天恩所赐巾裘器服。及私居庄碾园野。资营缮焉。惜乎厥功未就。而奄然体逝。享年七十有六。默迁于山口云泉之业。时天宝元年七月丙寅也。先生将示疾也。豫修金箓法事。躬奠河图醮礼。倏有二仙光降。百神昭明。其景象灵命。及遗诫元歌。志传详焉。文多不载。及乎解蜕也。非烟覆寝。异香盈室。奓老龙之户。疏子鹤之茔。邻人见先生紫衣白马。俄亡所在。烈风迅雷。晏而后息。八月壬寅。封树之际。赤气被于元宫。信夫升仙之验也。奉仙观主段抱质。圣真观监斋寇含光。夙奉主恩。经始灵都之役。道士席守元冯若水□绚朱运刘意。并承天泽。服御元牝之门。犹子庭芝。门人灵应。或感怆泉洞。或悽伤竹林。相与叹云雪霓之不归。望松槚之增慕。玮也肃尚其德。悦闻其风。敬谥曰贞元先生。颂崖略于幽石。溥博泉源。清璋孕灵。沦激波怒。如雷如霆。于昭乎贞元。才全而德形。端若表。炯若星。嶷岳峙。潜泉渟。同乎而来。委天和而出宁。修然而往。混元化以归冥。乘日之车兮驭云之軿。飞霞丹霄兮流金火铃。小有空洞兮清虚明庭。云层峨峨兮上震下炯。浩劫洋洋兮厥德弥馨。
奉使至邢州赠李八使君 中唐 · 窦牟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引用典故:铃阁
独占龙冈部,深持虎节居。
尽心敷吏术,含笑掩兵书。
礼饰华缨重,才牵雅制馀。
茂阴延驿路,温液逗官渠。
南亩行春罢,西楼待客初。
瓮头开绿蚁,砧下落红鱼。
牧伯风流足,輶轩若(一作苔)涩虚。
今宵铃阁内,醉舞复何如。
唐故越州衙前总管杜府君墓志铭 唐 · 僧东乂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唐君讳□其先□平□诗曾祖□祖珍名宦不叙。欲略故也。府君气宇英明。风神雄大□门之绪且时从□杰□展伏波早世夭命□贤良所嗟。太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私第而故。享龄六十。以其年四月二十四日。卜□于山阴承务乡九里村马□之地宅兆之。礼也。夫人李氏。元和十二年四月二日。先夫而终。内则令范。可传女史。今合祔坟茔。盖琴瑟荣枯。嗣子师素。弓裘克继。泣血茹□哀号事丧。岵瞻屺瞻。□雷在□风悲拱木。月□佳城。恐山谷迁变。勒铭万古。词曰。
府君之生林□禄位文武猗欤令名。天命何欺。遽违人世。丧亲怙恃。窀穸俄□哀孤孝子。荼毒肝肠。奉柩扶护。合葬龙冈。松柏新栽。风光万古。佳城异代。刻名泉户。
听夜泉 中唐 · 张籍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细泉深处落,夜久渐闻声。
独起出门听,欲寻当涧行。
还疑隔林远,复畏有风生。
月下长来此(一作立),无人亦到明。
赠同溪客 中唐 · 张籍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幽居得相近,烟景每(一作亦)寥寥。
共伐临溪树,因(一作同)为过水桥。
自教青鹤舞,分采紫芝苗。
更爱南峰住,寻君路恐(一作恐路)遥。
襄国别友 中唐 · 张籍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晓(一作晚)色荒城下,相看秋草时。
独游无定计,不欲道来(一作归)期。
别处去家远,愁中驱马迟。
归人渡烟水,遥映(一作叶落)野棠枝。
送南客 中唐 · 张籍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行路雨脩脩,青山尽海头。
天涯人去远(一作老),岭北水空(一作回,一作南)流。
夜市连铜柱,巢居属象州。
来时旧相识,谁向(一作问)日南(一作边)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