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太子 西汉 · 赵王彭祖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充逋逃小臣,苟为奸讹伪,激怒圣朝,欲取必于万乘,以复私怨。
后虽烹醢,计犹不悔。
臣愿选从赵国勇敢士,从军匈奴,极尽死力,以赎丹罪(《汉书·江充传》:有女弟嫁赵太子丹因得幸。久之,忤。遂捕亡,诣阙告武帝怒,收,下魏郡狱,法至死。彭祖上书讼,不许,后竟赦出,不得立。)
霍禹等诏地节四年七月 其一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乃者东织室令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霍云谋为大逆,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冀其自新。
大司马博陆侯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冠阳侯云乐平侯山、诸姊妹婿度辽将军范明友、长信少府邓广汉中郎将任胜,骑都尉赵平长安男子冯殷等谋为大逆。
显前又使女侍医淳于衍进药杀共哀后,谋毒太子,欲危宗庙。
逆乱不道,咸服其辜。
诸为霍氏所诖误未发觉在吏者,皆赦除之(《汉书•宣纪》)
霍禹等诏地节四年七月 其二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乃者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云谋为大逆,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冀其自新。
大司马博陆侯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子冠阳侯云乐平侯山、诸姊妹婿谋为大逆,欲诖误百姓。
赖祖宗神灵,先发得,咸伏其辜,朕甚悼之。
诸为霍氏所诖误,事在丙申前,未发觉在吏者,皆赦除之。
男子张章先发觉,以语期门董忠,忠告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
召见对状,后章上书以闻。
侍中史高金安上建发其事,言无入霍氏禁闼,卒不得遂其谋,皆雠有功。
博成侯忠高昌侯恽平通侯安上都成侯高乐陵侯(《汉书•霍光传》。案此与《宣纪》所载互有详略,故并录之。)
魏郡太字上封事 西汉 · 京房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四
辛酉以来,蒙气衰去,太阳精明,臣独欣然,以为陛下有所定也。
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
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
阳平侯凤欲见未得,至己卯,臣拜为太守,此言上虽明下犹胜之效也。
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蒙哀见许。
辛巳蒙气复乘卦,太阳侵色,此上大夫覆阳而上意疑也。
己卯庚辰之间,必有欲隔绝臣,令不得乘传奏事者(《汉书·京房传》:元帝魏郡太守,自请得岁竟乘传奏事,不欲远离左右,以建昭二年二月朔上封事。)
奏请浚屯氏河 西汉 · 冯逡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郡丞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
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
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
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
灵鸣犊口在清河东界,所在处下,虽令通利,犹不能为魏郡清河减损水害。
禹非不爱民力,以地形有势,故穿九河,今既灭难明,屯氏河不流行七十馀年,新绝未久,其处易浚。
又其口所居高,于以分流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
地节时郭昌穿直渠,后三岁,河水更从故第二曲间北可六里,复南合。
今其曲势复邪直贝丘,百姓寒心,宜复穿渠东行。
不豫修治,北决病四五郡,南决病十馀郡,然后忧之,晚矣(《汉书·沟洫志》:成帝时清河都尉冯逡奏言。)
奏求治河策 西汉 · 平当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八
九河今皆置灭,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而无堤防雍塞之文。
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水迹难以分明。
四海之众不可诬,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汉书·沟洫志》:哀帝初,平当使领河堤奏言。)
临终作墓石文 西汉 · 杜邺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九
魏郡杜邺,立志忠款,犬马未陈,奄先草露。
骨肉归于后土,气魂无所不之。
何必故丘,然后即化。
封于长安北郭,此焉宴息(《西京杂记》上:杜子夏葬长安北四里,临终作文曰云云。及死,命刊石埋于墓侧。)
奏治河三策 西汉 · 贾让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六
治河有上中下策。
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
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
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
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
故曰:「善为川者,决之使道;
善为民者,宣之使言」。
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
齐与赵、魏,以河为竟。
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
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
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
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
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
今堤防狭者去水数百步,远者数里。
黎阳南故大金堤,从河西西北行,至西山南头,乃折东,与东山相属。
民居金堤东,为庐舍,往十馀岁更起堤,从东山南头直南与故大堤会。
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往十馀岁太守以赋民,民今起庐舍其中,此臣亲所见者也。
东郡白马故大堤亦复数重,民皆居其间。
黎阳北尽魏界,故大堤去河远者数十里,内亦数重,此皆前世所排也。
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
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
又为石堤,激使东北。
百馀里间,河再西三东,迫厄如此,不得安息
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
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
难者将曰:「若如此,败坏城郭田庐冢墓以万数,百姓怨恨」。
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堕断天地之性。
此乃人功所造,何足言也!
今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数。
如出数年治河之费,以业所徙之民,遵古圣之法,定山川之位,使神人各处其所,而不相奸。
且以大汉方制万里,岂其与水争咫尺之地哉?
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上策
若乃多穿漕渠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
难者将曰:「河水高于平地,岁增堤防,犹尚决溢,不可以开渠」。
臣窃按视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乃有金堤,高一丈。
自是东,地稍下,堤稍高,至遮害亭,高四五太,往六七岁,河水大盛,增丈七尺,坏黎阳南郭门,入至堤下。
水未逾堤二尺所,从堤上北望,河高出民屋,百姓皆走上山。
水留十三日,堤溃二所,吏民塞之。
臣循堤上,行视水势,南七十馀里,至淇口,水适至堤半,计出地上五尺所。
今可从淇口以东为石堤,多张水门。
初元中遮害亭下河去堤足数十步,至今四十馀岁,适至堤足。
由是言之,其地坚矣。
恐议者疑河大川难禁制,荥阳漕渠足以卜之,其水门但用木与土耳,今据坚地作石堤,势必完安。
冀州渠首尽当卬此水门。
治渠非穿地也,但为东方一堤,北行三百馀里,入漳水中,其西因山足高地,诸渠皆往往股引取之;
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
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
民常罢于救水,半失作业,水行地上,凑润上彻,民则病湿气,木皆立枯,卤不生谷;
决溢有败,为鱼鳖食:此三害也。
若有渠溉,则盐卤下隰,填淤加肥;
故种禾麦,更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转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
今濒河堤吏卒郡数千人,伐买薪石之费岁数千万,足以通渠成水门;
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
民田适治,河堤亦成,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
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汉书·沟洫志》:哀帝初,待诏贾让奏言。)
洛阳上东门桥右石柱铭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八
阳嘉四年乙酉壬申诏书,「以城下漕渠,东通河济,南引江淮,方贡委输,所由而至。
使中谒者魏郡清渊马宪,监作石桥梁柱,敦敕工匠,尽要妙之巧,攒立重石,累高周距。
桥工路博,流通万里云阖,河南尹邳崇隗,丞渤海重合双福,水曹掾中牟任防,史王荫,史赵兴,将作吏睢阳申翔,道桥掾成皋卑国、洛阳江双、丞平阳降监掾王腾之,主石作右北平山,仲三月起作,八月毕成(《水经谷水注》)
楚相孙叔敖延熹三年五月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九
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本是县人也。
六国时期思属楚,楚都南郢,南郢即南郡江陵县也。
君受纯灵之精,怀绝世之才,有大贤次圣之质,少见技首蛇,对其母泣:「吾将死」。
母问其故,曰:「吾闻见技首蛇者死。
今日见之」。
母曰:「若奈之何」?
吾杀。
行数十步,念独吾死可,空复令他人见之死为,回埋掩其形」。
母曰:「若无忧焉」。
其阴德玄善,遂为父母九族所异。
及其为相,布政以道,考文象之度,敬授民时。
聚藏于山,殖物于薮。
宣导川谷,波障源沃,溉灌湶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
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优游乐业。
拭序在朝,野无螟蜮,丰年蕃庶,人有曾、闵贞孝之行,四民美好,从容中节,高棞改币,一朝而化。
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刖牝牡。
高阳重黎、五举、子文之统,其忠信廉勇,礼乐文章,轨仪同制。
其富国充民,明天时,尽地力,霆坚禹稷,不能逾也。
专国权宠,而不荣华,一旦可得百金,至于没齿而无分铢之蓄。
破玉块,不以宝财遗子孙,终始若矢。
去不善如绝弦,辟患害于无形。
狷节高义,敦良奇分,自曹臧、孤竹、吴札、子罕之伦,不能骖也。
生于季末,仕于灵王,立溷浊而澄清,处幽昏而照明,其遗武馀典,恨不与戏皇帝代同世。
世为列姬,国在朝廷,其意常墨,墨若冠章甫而坐涂炭也。
病甚临卒,将无棺郭,令其子曰:「优孟曾许千金贷吾。
,楚之乐长,与相君相善,虽言千金,实不负也」。
卒后数年,庄王置酒以为乐,优孟乃言孙君相楚之功,即忼慨商歌,曲曰:「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廉吏而可为,而不可为。
贪吏而不可为者,当时有污名;
而可为者,子孙以家成。
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而不可为者,子孙困穷披褐而卖薪。
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独不见楚相孙叔敖,廉洁不受钱,涕泣数行,若□首王。
王心感动觉悟,问具列对。
即求其子而加封焉。
子辞:父有命,如楚不忘亡臣,社稷□而欲有赏,必于潘国下湿𫭪埆人所不贪」。
遂封潘乡。
潘即固始也。
三九无嗣,国绝祀废。
固始段君梦见孙君,则存其后,就其故祠,为架庙屋,立石铭碑,春秋蒸尝,明神报诈。
即岁迁长掖大守,及斯思县宰
段君讳光字世贤魏郡邺人
庶慕先贤,体德允恭,笃古尊旧奉履宪章,钦翼天道,五典兴通,文籍祭祠,祗肃神明。
临县一载,志在惠康,坐枯禀乏,爱育藜蒸,讨扫丑类,鳏寡是矜,杜伪养善,是忠表仁。
感想孙君,乃发嘉训,兴祀立坛,勤勤爱敬,念意自然,刻石铭碑,千载表绩,万古标记,福佑期思
县兴士炽,孙氏蒙恩。
汉延熹三年五月廿八日(《隶释》三)
冀州刺史王纯碑延熹五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
君讳纯,字伯敦魏郡太守之子。
其先出自□□□□□后也。
厥祖儒宗,□□春秋。
君天资才敏,行不启而达,学不劳而能,遵父业,术□□□始仕事君,立朝正色。
□□恂智,宣慈惠和,以衮州从事永和二年孝廉,除郎、谒者执法操牍,旧笔宪台,直边发无任见徒掌录遣之或有罪过微刑轻笑深君□□坐行恶益蜀疑,闵其粥靡冻喂之患,敕大司农彻易衣装,恻隐□至,恩加穷民。
其三年有九夷之难,出将征西,君请诏衮豫,督趣军粮。
其所过历,弹正□□□赫馨烈。
宣于方国。
拜守宫令
以父司隶谒者官,迁左都侯,丧父服除,复拜郎。
敬北□□□失妹宁归,遂释印绶。
司空辟举高第,选侍御史,出使杨州
圣朝嘉君,旋拜徐州,流化甘棠。
□过宥罪,政尚宽弘,视事二载,换在冀州
西征东怨,纪歌遗风。
以公事去官。
穷则乐善,达则□人,进则延宾分禄,退则却扫闭门。
年五十九,延熹四年八月廿八日甲寅,不□陨徂。
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丙申葬,存有令迹,亡述存勋,铭载金石,永世不刊。
其倾曰:
奂矣王君,有虞之胄。
封陈兴齐,枝叶繁茂。
君综典谟,无道不究。
从政履规。
在公竭谋。
登翼□台,文武兼备。
发政举刑,亲恤□□将西征□□命使□善总不。
圣朝嘉异,牧宰冀。
惠□□边则□□澹□不□□□□朽,不永年寿。
缙绅凡百,熟不哀思(《隶释》七)
成阳灵台碑建宁五年五月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二
惟帝尧母,昔者庆都,兆舍穹精,氏姓曰伊。
兰石之操,履规矩之度,则乾坤之象,通三光之曜。
游观河滨,感赤龙交,如生尧。
厥后尧来祖统,庆都告以河龙。
三河,有龙授图,躬行圣政,以育苗萌。
火阳之盛,先暗后明,遂以侯伯,恢践帝宫。
庆都仙殁,盖葬于兹,欲人莫知,名曰灵台。
上立黄屋,尧所奉祠
下营以水,神龙所熹。
灵龟隐形,汾踊波流。
比目鱿鱼,濯鳞通泉。
玄砾菟芦,生延台涯。
贯长历久,崇如不颓。
三代改易,荒废不修。
五运精还,汉受濡期。
兴灭继绝,如尧为之。
承祠基年,鱿鱼复生。
故有灵台啬夫,鱼师卫仕,驿宪鱿鱼,服之延寿。
□□之际,道小衰沮,遂遭亡新,礼祠绝矣。
于是故廷尉仲定深惟大汉隆盛德,被四表,大平未至,灵瑞未下,四夷数侵,军甲数扰,匪皇启居,日稷不
案经考典,河洛秘奥,汉感赤龙,尧之苗胄,当修尧祠,追远复旧,复(治)黄屋,推原圣意。
灾生变见,天以谴告。
前后奏上,陈叙大义,招祥塞咎,为汉来祚。
朝廷克省,帝纳其谋,岁以春秋,奉大奥祠。
廷尉选位,连自表奏。
诏英嘉命,遂见听□□为大中大夫,归治黄殿。
令月吉日,茔立规,兴业会工,厥处夷平。
上合天意,下应□□□□□饰五色华精,上阙通天,户向少阳,前设大殿,俟神之堂。
地致石墠,其下清凉,可舞几□以□大章。
济阴太守魏郡审晃成阳博陵菅遵,各遣大掾,辅助仲君,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神灵精气,依怙于人,废之则亡,存之则神。
复帅群宗,贫富相均,共慕市碑,著立功训,□勒石铭,中门之表,卜择元日,齐革精诚,先荐毛血,谨慎牺牲,祈祠获福。
神享其灵,甘雨时降,百谷孰成,幽荒率服,徐方来庭,万国蒙祉,黎元赖荣,莫不被德,咸歌颂声。
其辞曰:
于赫庆都,德弥大兮。
承神精耀,统赤裔兮。
爰生圣尧,名盖世兮。
上爱符命,恢帝制兮。
广彼之恩,流荒外兮。
历纪盈千,垂遗爱兮。
陵庙复崇,享大祭兮。
上来多怙,降福沛兮。
万国禧宁,孰不赖兮。
光宣美勋,永□蔽兮。
垂视罔极,亿万岁兮。
济阴太守魏郡阴安审君讳晃,字元让,从公车令来,成阳博陵蠡吾菅君讳遵,字君台,从东明门司马来,丞颍川新汲尹茂字伯举,迁下邳颍川襄城杨调字君举,仲诉伯海从右中郎将巨鹿太守,仲球伯仪从大尉掾迁吕长,仲选孟高辟司徒府,迁徙不绝,皆兴治大圣黄屋之力。
惟仲阿东,年在元冠,幼有中质,遵矩蹈规,上仁好义,见群从无者,代出钱万以立碑,大意翻然,君子善之,恩加骨□乡朝所称。
县令菅君,即请署门下议生,都市掾官,未可测矣。
仇福字仲渊,累世同居,州里称术慈孝。
大圣立祠时,令菅君欲造黄屋殿庑,来索忠良,咸白福(《隶释》一)
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君碑熹平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庚子 汉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全后汉文 卷一百二
君讳峻,字仲严山阳昌邑人
其先周文公之硕胄,□□伯禽之懿绪,以载于祖考之铭也。
君则监营谒者之孙,修武之子,体纯和之德,秉仁义之操,治《鲁诗》,兼通《颜氏春秋》,博览群书,无物不刊,学为儒宗,行为士表,汉□始仕,佐职牧守,敬恪恭俭,州里归称。
举孝廉,除郎中、谒者河内大守丞。
丧父如礼,辟司徒府,举高第侍御史东郡顿丘,视事四年,比纵豹、产,化行如流。
九江大守,□残酷之刑,行循吏之道,统政□载,穆若清风,有黄霸召信臣在颍南之歌。
以公事去官,休神家弄,未能一期,为代王畅所举,徵拜议郎太尉长史御史中丞
延熹七年二月丁卯,拜司隶校尉,董督京辇,掌察群寮,蠲细举大,榷然疏发,不为小威,以济其仁,弸中独断,以效其节,案奏□公,弹绌五卿,华夏祗肃,佞秽者远。
遭母忧自乞,拜议郎
服竟,还拜屯骑校尉,以病逊位。
疏广止足之计,乐于陵灌园之契,闭门静居,琴书自娱。
年六十一,熹平元年□月癸酉卒,明年四月庚子葬。
于是门生汝南干□、沛国丁直、魏郡萌、勃海吕图、任城吴盛、陈留诚屯、东郡夏侯宏等三百廿人,追惟在昔,游、夏之徒,作谥宣尼,君事帝则忠,临民则惠,乃昭告神明,谥君曰忠惠父
息督不才弱冠而孤,承堂弗构,析薪弗何,悲蓼莪之不报,痛昊天之靡嘉,顿企有纪,能不号嗟。
刊石叙哀。
其铭曰:
岩岩山岳,磊落彰较。
棠棠忠惠,令德孔铄。
命□时生,雅度宏绰。
允文允武,厥姿烈逴。
内怀温润,外撮强虐。
督司京师,穆然清邈。
当□绲职,为国之榷。
匪究南山,遐迩忉悼。
凡百君子,钦谥嘉乐
永传亿龄,映矣的的(《隶释》九,碑本)
天下为四侯语 汉 · 无名氏
 押哿韵
《后汉书》曰:单超河南人徐璜下邳良城人具瑗魏郡元城人左悹河南平阴人唐衡颍川郾人。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诏曰:
左回天,具独坐。
徐卧虎,唐两堕(《御览》引风俗通作左回天。徐转日。具独坐。唐应声。○《后汉书》单超传。《御览》四百九十三。又二百引《后汉书》、三百九十三、四百九十六并引风俗通。)
魏郡舆人歌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后汉书》曰:岑熙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
我有枳棘,岑君伐之。
我有蟊贼,岑君遏之。
狗吠不惊,足下生蝥。
合脯鼓腹,焉知凶灾。
我喜我生,独于斯时。
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后汉书》岑彭传。《类聚》十九引谢承《后汉书》。《御览》二百六十引华峤《后汉书》。《御览》四百六十五引谢承《后汉书》。《乐府诗集》八十五作岑君歌。《文选》补遗三十五。《诗纪》八。又《书钞》七十六引之、之、厘三韵。三十五引狗吠不惊独于斯时二句。○逯案。此歌非庶民作。)
北巡告常山郡守元和三年二月壬寅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朕惟巡狩之制,以宣声教,考同遐迩,解释结冤也。
今「四国无政,不用其良」,驾言出游,欲亲知其剧易。
前祠园陵,遂望祀华、霍,东柴岱宗,为人祈福。
今将礼常山,遂徂北土,历魏郡,经平原,升践堤防,询访耆老,咸曰:「往者汴门未作,深者成渊,浅则泥涂」。
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底绩远图,复禹弘业,圣迹滂流,至于海表。
不克堂构,朕甚惭焉。
《月令》,孟春善相丘陵土地所宜。
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
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
所过县邑,听半入今年田租,以劝农夫之劳(《后汉·章纪》:「告常山魏郡清河巨鹿平原东平郡太守、相。」)
太尉陈球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七
君讳字伯真广汉太守之元子也。
盖周存六代,妫满继虞,建国于陈,逮完徂齐,实为陈氏,公(下缺)父自营州来宅海淮。
世耽典籍,兼通勤诲,振裘褐,即徵聘,答宰司显贡者,继世而传焉。
至公(下缺)刚寡欲,□懿惠和,高明柔克,甘味道艺,强学博物。
凡坟素遗训,圣贤立言,掬精极微,无□不究(下缺)
郎中尚书符节郎、恒陵园令,换中东城门侯,迁繁阳,养老长孤,救灾匡困,化恶以善,扰逆以(下缺)土牛,厥泽鸿醇,则百姓敬之如神祗,爱之如慈亲矣。
暨于考绩,遭继母忧,礼纪向阕,群公争招,遂(下缺)侍御史
尔时蛮□贼胡、李研等,蜂聚蛾动,剥落荆、扬。
出师命将,辄有奔北之困。
太尉(下缺)公严□典陈,为鹅为□,兵扬霆激,期月献捷。
有诏厚赐,策书叹述绩遇畔兵朱盖等建(下缺)三牧二守零陵之宜初□阻□,土地平夷,编木为城。
旧有过寇,未尝能亢,盖等望(下缺)以为□□入便就馆谷,公慨然抑留妻子,以镇民心,擐甲登埤,亲帅吏士,身当锋(下缺)围城至乎旬有六日,伤焰稍逸,仍随馘截,威辱南夷,功光王室,诏拜子为郎(下缺)
优□□劳事列□□迁魏郡太守,徵拜将作大匠
孝桓皇帝崩,实掌梓宫□事身安荼(下缺)南阳太守
父病去官,居家半年。
引授廷尉,八议实□□无大羊民,乃迁卫尉,遂作司空
□土□□济可黜否(下缺)
盈致仕,复拜廷尉,进登太常
三礼咸□□时西戎不王,选能□□朝(下缺)举荒伤,干戈斯戢,□□□黜,又拜永乐少府
年六十有二,光和(下缺)特立□□□顾秉心兹隆。
天命弗□,呜呼哀哉!
□是凡我困蒙洒埽之(下缺)廓□虚悯将□稚,泣涕涟如。
惟□不朽,实在传纪,乃相□□□勋绩,铭□玄石(下缺)
□□□□□临万国。
降兹□髦,爰作民牧。
远镇南(裔),近抚(侯)服。
芟□□□□□凶虐播恩(下缺)勿思。
是用钻勒,永□万基(《隶释》十,《文选·陆机交趾太守顾公真诗》注引蔡邕陈球碑》云,「远镇南裔,近抚侯服。」知李善所见六朝唐初本《蔡集》有此碑。此二语《隶释》在铭辞内仅存「远镇南近抚服」六字,今据《选》注补缺,仍旁注以别之。《隶释》此碑及刘宽后碑,据《选》注皆蔡邕撰,洪景伯未经考出。)
选举令 其二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邺县甚大,一乡万数千户,兼人之吏,未易得也(《书钞》七十七)
风俗通义佚文卷三 其九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八
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亡其父。
三岁,弟才襁抱耳,流转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
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苍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
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
酒酣,陈乐歌笑。
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
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
穷诘其由。
母谓婢,试问其形状。
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
妇艾氏女,字阿横
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
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
阿横右足下有黑子,右腋下赤志如半栉」。
母曰:「是汝公也」。
因下堂相对啼泣,儿妇前为汝公拜。
即洗浴身见衣被,遂为夫妇如初。
子历二千石刺史七八人。
时人为之语曰:「庐里诸庞,凿井得铜,买奴得公」。
子孙羞之,言我先人初居庐里者,兄弟二人,家买奴,得公尔(《艺文类聚》三十五,《御览》百八十九,又四百七十二,又五百,又八百三十六)
册魏公九锡文建安十八年五月 东汉 · 潘勖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文选卷十九
制诏:使持节丞相冀州武平侯:朕以不德,少遭闵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
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一人尺土,朕无获焉。
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
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
乃诱天衷,诞育丞相
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
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失位,以谋王室。
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
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于平民。
君又讨之,剪除其迹,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
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又赖君勋,克黜其难。
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
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棱威南厉,殒溃,此又君之功也。
回戈东指,吕布就戮,乘轩将反,张扬沮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
袁绍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
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诸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
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
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
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悬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
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
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鲜卑丁令,重译而至,箄于白屋,请吏帅职,此又君之功也。
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
吏无苛政,民不回慝,敦崇帝族,援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
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蕃卫王室,左右厥世也。
其在周成不靖,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
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
故周室之不壤,繄二国是赖。
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荅天命,导扬弘烈,绥爰九域,罔不率俾,功高乎,而赏卑乎齐晋,朕甚恧焉。
朕以眇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水,非君攸济,朕无任焉。
今以冀州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钜鹿常山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使使持节御史大夫虑,授君印绶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
昔在周室,毕公毛公,入为卿佐,周邵师保,出为二伯,外内之任,君实宜之。
其以丞相冀州如故。
今更下传玺,肃将朕命,以允华夏,其上故传武平侯印绶。
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
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
使安职业,无或迁志,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君劝分务本,啬民昏作,粟帛滞积,大业惟兴,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少长有礼,上下咸和,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回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君秉国之均,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
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是用锡君鈇钺各一。
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乎朕思,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魏国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汉初诸王之制。
君往钦哉!
敬服朕命。
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