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为齐上书说赵王 战国东周 · 苏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臣闻古之贤君,德行非施于海内也,教顺慈爱非布于万民也,祭祀时享,非当于鬼神也。
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而贤主恶之。
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于秦国,而怨毒积恶,非曾深淩于韩也。
臣窃外闻大臣及下吏之议,皆言主前专据,以秦为爱赵而憎韩。
臣窃以事观之,秦岂得爱赵而憎韩哉?
欲亡韩吞两周之地,故以韩为饵,先出声于天下,欲邻国闻而观之也。
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赵、魏。
恐天下之惊觉,故微韩而贰之。
恐天下疑已,故出质以为信。
声德于与国,而实伐空韩。
臣窃观其图之也,议秦以谋,计必出于是。
且夫说士之计,皆曰韩亡三川,魏灭晋国,恃韩未穷,而祸及于赵。
且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又有势同而患异者。
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
今燕尽韩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钜鹿之界三百里;
钜于捍关,至于榆中千五百里。
秦尽韩、魏之上党,则地与国都邦属而挈者七百里。
秦以三军强弩坐羊唐之上,即地去邯郸二十里。
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
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驹不东,而昆山之玉不出也。
此三宝者,又非王之有也。
今从于强秦国之伐齐,臣恐其祸出于是矣。
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参分赵国壤地,著之盘盂,属之雠作,五国之兵有日矣,韩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反温、枳、高平于魏,反三公、什清于赵,此王之明知也。
夫韩事赵宜正为上交,今乃以抵罪取伐,臣恐其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今王收天下,必以王为得,韩危社稷以事王,天下必重
然则韩义王以天下就之,下至韩慕王以天下收之,是一世之命,制于王已。
臣愿大王深与左右群臣卒计而重谋,先事成虑而熟图之也(《战国策》十八,又见《史记。赵世家》作苏厉为齐遗赵王书,小同大异,今别载于后。)
登徒子好色赋 战国楚国 · 宋玉
 出处:文选卷十九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
咸阳,熙邯郸
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
鸧鹒喈喈,群女出
此郊之姝,华色含光
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袪,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
絜斋俟兮惠音声。
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为齐遗赵三书 战国东周 · 苏厉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熟,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
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
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
秦赵与国,以强徵兵于韩,秦诚爱赵乎?
其实憎齐乎?
物之甚者,贤主察之。
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啖天下。
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
恐天下畏已也,故出质以为信。
恐天下亟反也,故徵兵于韩以威之。
声以德与国,而实伐空韩,臣以秦计为必出于此。
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
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
亡韩,秦独擅之。
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
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说士之计曰:「韩亡三川,魏亡晋国,市朝未变而祸已及矣」。
燕尽齐之北地,去沙丘钜鹿敛三百里,韩之上党邯郸百里,燕、秦谋王之河山,间三百里而通矣。
秦之上郡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王有已。
逾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于燕,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
王久伐齐,从强秦攻韩,其祸必至于此。
愿王熟虑之。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
天下属行,以谋王也。
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
五国三分王之地,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徐广曰:「根柔,一作芸柔,一作平柔)
于魏,反巠分、徐广曰一作王公。)先俞于赵。
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愿王孰计之也。
今王毋与天下攻齐,天下必以王为义。
齐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尽重王义。
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宠制于王也(《史记。赵世家》:「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临菑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于是赵乃辍秦不击齐。」案《战国策》十八作苏秦,彼篇多误,当以《史记》为正)
太子 西汉 · 赵王彭祖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充逋逃小臣,苟为奸讹伪,激怒圣朝,欲取必于万乘,以复私怨。
后虽烹醢,计犹不悔。
臣愿选从赵国勇敢士,从军匈奴,极尽死力,以赎丹罪(《汉书·江充传》:有女弟嫁赵太子丹因得幸。久之,忤。遂捕亡,诣阙告武帝怒,收,下魏郡狱,法至死。彭祖上书讼,不许,后竟赦出,不得立。)
孙卿书录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七
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皆以定杀青,简书可缮写。
孙卿赵人名况
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
是时孙卿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诸子之事,皆以为非先王之法也。
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至齐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齐向修列大夫之缺,而孙卿三为祭酒焉。
齐人或谗孙卿,乃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人或谓春申君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孙卿贤者也,今与之百里地,楚其危乎」?
春申君谢之。
孙卿去之赵,后客或谓春申君曰:「伊尹入殷,殷王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
故贤者所在,君尊国安。
孙卿天下贤人,所去之国,其不安乎」?
春申君使人聘孙卿
孙卿春申君书。
楚国,因为歌赋以遗春申君春申君恨,复固谢孙卿孙卿乃行,复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孙卿废,因家兰陵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及韩非号韩子,又浮丘伯,皆受业为名儒。
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说之,及秦相应侯皆不能用也。
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孙膑为变诈之兵,孙卿以王兵能之,不能对也,卒不能用。
孙卿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
孟子者,亦大儒,以人之性善,孙卿孟子百馀年,以为人性恶,故作《性恶》一篇以孟子》。
苏秦张仪以邪道说诸侯,以大贵显,孙卿退而笑之曰:「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亡」。
汉兴江都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
孙卿卒不用于世,老于兰陵,疾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乎巫祝,信示几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葬兰陵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异同之辨,处子之言。
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
楚有尸子、长庐子、芋子,皆著书,然先王之法也,皆不循孔氏之术,唯孟轲孙卿为能尊仲尼兰陵多善为学,盖以孙卿也。
长老至今称之曰:「陵人喜字为卿」。
盖以法孙卿(案,上文至「汉兴江都」以下十七字,当在此句下。)
孟子孙卿董先生皆小五伯,以为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皆羞称五伯,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
秦国大乱,卒以亡。
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其言凄怆,甚可痛也。
呜呼,使斯人卒终于闾巷,而功业不得见于世。
哀哉,可为陨涕。
其书比于记传,可以为法,谨第录。
臣向昧死上言,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孙卿书录(《荀子》宋刻本)》。
计说鲍永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衍闻明君不恶切悫之言,以测幽冥之论;
忠世不顾争引之患,以达万机之变。
是故君臣两兴,功名兼立,铭勒金石,令问不忘。
今衍幸逢宽明之日,将值危言之时,岂敢拱默避罪,而不竭其诚哉!
伏念天下离王莽之害久矣。
始自东郡之师,继以西海之役,巴、蜀没于南夷,缘边破于北狄,远征万里,暴兵累年,祸挐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
众强之党,横击于外,百僚之臣,贪残于内,元元无聊,饥寒并臻,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疾疫大兴,灾异蜂起。
于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滨,风腾波涌,更相骀藉,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喢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攘除祸乱,诛灭无道,一期之间,海内大定
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往初,功无与二。
天下自以去亡新,就圣汉,当蒙其福而赖其愿。
树恩布德,易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
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绝理,杀人父子,妻人妇女燔其室屋,略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冤结失望,无所归命。
大将军明淑之德,秉大使之权,统三军之政,存抚并州之人,惠爱之诚,加乎百姓,高世之声,闻乎群士,故其延颈企踵而望者,非特一人也。
大将军之事,岂得在于圭璧其行,束脩其心而已哉!
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
昔周宣中兴之主,齐桓霸强之君耳,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攘其蝥贼,安其疆宇。
况乎万里之汉,明帝复兴,而大将军为之梁栋,此诚不可以忽也。
且衍闻之,兵久则力屈,民愁则变生。
邯郸之贼未灭,真定之际复扰,而夫将军所部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支翔,百姓震骇,奈何自怠,不为深忧?
并州之地,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
如其不虞,何以待之?
故曰「德不素积,人不为用。
备不豫具
难以应卒」。
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钭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审得其人,以承大将军之明,则虽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
然后简精锐之卒,发屯守之士,三军既整,甲兵已具,相其土地之饶,观其水泉之利,制屯田之术,习战射之教,则威风远畅,人安其业矣。
若镇太原,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变,则足以显声誉,一朝有事,则可以建大功。
将军开日月之明,发深渊之虑。
监《六经》之论,观孙、吴之策,省群议之是非,详众士之白黑,以超《周南》之迹,垂《甘棠》之风,令夫功烈施于千载,富贵传于无穷。
伊、望之策,何以加兹(《后汉·冯衍传》,又见《艺文类聚》二十五。案:章怀注据《东观记》,谓是谏邓禹之词非说鲍永。今考建武初未辟邓禹府,亦未至并州。至罢兵来降,见黜之后,始诣邓禹耳。此当从范《书》作「说鲍永」为是。)
荔支 其五 东汉 · 王逸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七
宛洛少年,邯郸游士(《文选·曹植名都篇》注「袁淑曹植白马篇》注。)
装不及解(《文选·赭白马赋》注。)
风俗通义佚文卷:氏姓下 其一百三十一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
邯郸氏,因国为姓。
汉有卫尉邯郸义(《广韵》二十五《寒》)
刺史邯郸商下令 东汉末 · 张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敢有临商丧,死不赦(《魏志·庞淯传》)
册魏公九锡文建安十八年五月 东汉 · 潘勖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文选卷十九
制诏:使持节丞相冀州武平侯:朕以不德,少遭闵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
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一人尺土,朕无获焉。
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
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
乃诱天衷,诞育丞相
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
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失位,以谋王室。
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
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于平民。
君又讨之,剪除其迹,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
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又赖君勋,克黜其难。
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
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棱威南厉,殒溃,此又君之功也。
回戈东指,吕布就戮,乘轩将反,张扬沮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
袁绍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
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诸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
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
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
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悬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
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
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鲜卑丁令,重译而至,箄于白屋,请吏帅职,此又君之功也。
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
吏无苛政,民不回慝,敦崇帝族,援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
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蕃卫王室,左右厥世也。
其在周成不靖,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
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
故周室之不壤,繄二国是赖。
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荅天命,导扬弘烈,绥爰九域,罔不率俾,功高乎,而赏卑乎齐晋,朕甚恧焉。
朕以眇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水,非君攸济,朕无任焉。
今以冀州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钜鹿常山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使使持节御史大夫虑,授君印绶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
昔在周室,毕公毛公,入为卿佐,周邵师保,出为二伯,外内之任,君实宜之。
其以丞相冀州如故。
今更下传玺,肃将朕命,以允华夏,其上故传武平侯印绶。
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
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
使安职业,无或迁志,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君劝分务本,啬民昏作,粟帛滞积,大业惟兴,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少长有礼,上下咸和,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回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君秉国之均,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
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是用锡君鈇钺各一。
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乎朕思,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魏国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汉初诸王之制。
君往钦哉!
敬服朕命。
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奴券 其一 西晋 · 石崇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三
余元康之际,出在荥阳东住,闻主人公言声太祖,须臾出趣吾车曰:「公府当怪吾家哓哓邪,中买得一恶羝奴,名宜勤,身长九尺馀,力举五千斤,挽五石力弓,百步射钱孔,言读书,欲使便病。
日食三斗米,不能柰何,吾问公卖不?
公喜,便下绢百匹,闻谓吾曰:吾胡王子,性好读书,公府事一不上券,则不为公府作。
券文曰:取东海巨盐,东齐羝羊。
朝歌蒲荐,八板床。
负之安邑之乡。
常山细缣,赵国之编。
许昌之总,沙房之绵。
作车,当取高平之毂,无尾髑髅之状。
大良白槐之幅,河东茱萸之辋。
乱栉辕,大山光。
长安□□,双入白屋。
钉锁巧手,出于上方。
见好弓材,可斫千张。
山阴青槻,鸟嗥拓
张金好墨,过市数蠡。
并市豪笔,备即写书。
嗥角帻道,金案玉碗。
宜勤供笔,更作多辞。
乃敛吾绢,□□而归(《御览》五百九十八,又七百七十三。)
冀州大中正 西晋 · 曹臣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二
臣以元康四年为先定公薨背,还济北谷城墓宅安厝。
太学博士赵国苏宙
昔先公临赵,以功曹
后为察孝。
前臣遭难,为镇东司马。
赵之故吏,有致身叙哀者,有在职遣奉版者,唯名讳不至。
今典礼学之官,口诵义言,不可废在三之义。
应见论贬(《通典》九十九。元康中赵郡苏宙不奔吊于郡将中郎关中侯曹臣冀州大中正云云。)
石勒疏劝进 后赵 · 石虎
 出处:全晋文
臣等闻有非常之度,必有非常之功;
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事。
是以三代陵迟,五伯迭兴,静难济时,绩侔睿后。
伏惟殿下天纵圣哲,诞膺符运,鞭挞宇宙,弼成皇业,普天率土,莫不来苏,嘉瑞征祥,日月相继,物望去刘氏,威怀于明公者,十分而九矣。
今山川夷静星辰不孛,夏海重译,天人系仰,诚应升御中坛,即皇帝位,使攀附之徒,蒙尺寸之润。
大将军大单于冀州赵王(晋书无此十三字。)
汉昭烈蜀魏王在邺故事,以河内汲、顿丘平原清河钜鹿常山中山长乐乐平十一郡,并前赵国广平阳平章武渤海、河闲、上堂、定襄范阳渔阳武邑燕国乐陵十三郡,合二十四郡,户二十九万为赵国,封内依旧改为内史,准《禹贡》、魏武冀州之境,南至盟津,西达龙门,东至于河,北至于塞垣。
大单于镇抚百蛮,罢并、朔、司三州,通置部司以监之,伏愿钦若昊天,垂副群望也(《晋书·载纪·石勒传》上,石季龙张敬张宾右司马张屈六,程遐文武等一百二十九人上疏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三。)
笔经 其一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六
汉时诸郡献兔毫,出鸿都,惟有赵国毫中用。
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初学记》二十一)
刘智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菩萨萧法车置邮大士刘智藏侍者,自林宗遄反,玄度言归,以结元礼之心,弥益真长之叹。
故以临风望美,对月怀贤;
有劳寤寐,无忘兴寝。
方今玄冥在节,岁聿云遒;
日似青缇云浮红蕊。
清台炭重,北宫井溢。
想禅说为娱,稍符九次;
成诵之功,转探三密。
山间芳杜,自有之娱;
岩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
修德之暇,差足乐也!
昔韩两福,羊二仲
郑林腾名于冯翊周党传芳于太原
或有百镒可捐,千金非贵;
松子为餐,蒲根是服。
未有高蹈真儒,归宗法海。
梵王四鹤,集林御而相鸣;
帝释千马,经丘园而跼步。
有一于此,犹或称奇;
兼而总之,何其盛也!
故知南临之水,已类吕梁之川;
北眺之山,弥同武安之岭。
岂复还思溆浦,尚想强台
卷彼汉池,载怀荒谷。
以此相求,心可知矣。
仆久厌尘邦,本怀人外,加以服膺常住,讽味了因,弥用思齐,每增求友。
常欲登却月之岭,荫偃盖之,挹璇玉之源,解莲华之剑。
藩维有限,脱履无由。
每坐向诩之床,恒思管宁之榻。
匡山而太息,想桓亭而延伫。
云间之,苍江不极;
未因抵掌,我劳如何。
想无金玉,数在邮示。
弱水难航,犹致书于青鸟
流川弗远,伫芳音于赤玉。
鹤望还信,以代萱苏;
得志忘言。
多述。
法车叩头叩头(《广弘明集》二十八上)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五 北周 · 庾信
 押漾韵
郁盘舒栋宇,峥嵘侔大壮。
拱木诏林衡,全模徵梓匠。
千栌绮翼浮,百栱长虹抗。
北去邯郸道,南来偃师望。
龙首载文㮰,云楣承武帐。
居者非求隘,卑宫岂难尚。
壮丽天下观,是以从萧相(同上)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九
臣某言:臣闻三才既立,君臣之道已陈;
六位时成,礼乐之功斯正。
故以叶和日月,测度阴阳,悦豫兆民,仪刑万国者也。
伏惟皇帝应驭天,披图受命,据太阳而悬像,履文昌而建极。
白环让德之符,玄圭告成功之瑞。
泰阶既平,升中可习。
必当水建千年,山称万岁
伏见敕旨,刊正音律,平章历象。
黄钟而歌大吕,变孤竹而舞《云门》,莫不远取疏通,声从安乐,四分既明,三微且定。
是以闻钟于洛浦,即辨声乖;
听铎于邯郸,先知响韵。
二分二至,行于司历之官;
九变九成,被于中和之职。
足以动天地,感鬼神,被风俗,平寒暑。
岂直吟啸溪谷,回翔鸾凤而已哉。
是知零陵庙前,徒寻舜管;
始平城下,空论周尺。
臣闻上制其礼,下习其仪,君定其法,臣行其事,谨造玉律一具,并玉秤尺半升合等,始得成功。
至于分累黍,量丝数龠,实以仰禀圣规,参详神思。
所冀节移阴管,无劳河内之灰;
气动阳钟,不待金门之
而琬琰事轻,般倕虑浅,不足展采成均,增辉度量。
赍器奉表以闻(《文苑英华》六百十三,又见《艺文类聚》五,有删节。)
代人乞致仕表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
臣溯言:臣闻一叶将陨,宁待于风露;
百川皆到,自竭者潢污。
臣辄感之,以悲以咽。
臣某中谢
臣仲春之末,旧患渐加,双足颇蹇,四支不利,扶步有邯郸之失,勉视无离娄之明,安可率此留务,溷兹恒典?
陛下恩曲成,未忍捐弃。
微臣困至于亟,转不堪胜。
所以自咎自伤,泪继之血。
臣某中谢,臣特承先绪,进不因人。
陛下悯臣无用,举直而有戆。
自奉图太极,宣綍中书,陛下收臣于一心,任臣以独掌。
九年冀登宰辅,八岁载践宗伯
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云台之上,微臣预畴咨之旨;
日观之下,诏臣操刊勒之文。
美而畅之,臣实尤忝。
明宪不敢以纤负,玄造竟微于滴助。
□□日月□□□□其如冰炭,交集诚怀。
伏以前陪政事,亲德音,谓臣等经侍轩墀,子孙尚延保护。
蝼蚁,欻戴丘山。
宜生亦尽命,死且陈力,窃不知终,而不知止。
朝列三数,与臣同侪,臣未六十,推臣则幼。
独臣弥当顿悴,病不俟年。
盈量穷涯,满而招损。
逾时每乖于勿药,永日犹系于苞桑。
览分必然,贪荣所忌。
伏乞免臣见职,退毕余生,察臣荣不可支,矜臣分不能强,乃臣之幸也。
岂悟仁寿之闼,有此一时,承明之庐,无缘再谒。
心神已弊,晷刻增悲。
叨睿鉴则多士莫先,违圣颜则小臣何远。
惟冀三条启道,万乘巡京,悦西怨之群黎,逮东封之从者。
危魂倘驻,枯骨如存,是臣之惬,非臣所望。
臣又闻:驱奔效驾,先辍于羸骀
翔集贺成,近遗于铩翮。
彼常知暮,而况臣哉。
臣未遑请臣之奶恋,至于隳官。
臣合书罪,无任战栗恋结之至(《文苑英华》六百三)
上黄侯世子与妇书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
昔仙人道引,尚刻三秋;
神女将梳,犹期九日。
未有龙飞剑匣,鹤别琴台
莫不衔怨而心悲,闻猿而下泪。
人非新市,何处寻家?
别异邯郸,那应知路?
想镜中看影,当不含蹄;
栏外将花,居然俱笑。
分杯帐里,却扇床前。
是故不思,何时能忆?
当学海神,逐潮风而来往;
勿如织女,待填河而相见(《艺文类聚》三十二)
拟连珠四十四首 其五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一
盖闻邯郸已危,徒思马服
蓟城去矣。
空用荆轲
是以杖扶危,不能止武担之石;
芦灰缩水,不能救宣房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