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易宝甫顾亚蘧杜曲少陵原次韵 清末至民国 · 夏孙桐
 押先韵
不见开元天宝年,胜地犹以诗人传。
诗人陈迹更何许,阅世惟有杜曲田。
秦关梦想昔未涉,频来宁谓非前缘。
五陵佳气久寂寞,今谈形势嫌稍偏。
昆明扬灰曲江涸,荒坰吊古费讨研。
城南水木仅留此,促游晴鸟破晓眠。
忽逢新绿涤愁眼,快如枥马得美鞯。
南山坐对少尘土,平川历历疏清泉。
小桃一株最娟好,皎然独立含春烟。
羁人此兴岂常适,欲去林外还停鞭。
谁云儒冠苦相误,流离恩厚惭身便。
乾坤变态况催迫,犹如百级未造巅。
麻鞋千里复奚补,徒令乡国心魂牵。
乐游古原近突兀,萧萧落日真堪怜。
吁嗟先生饱世难,莫将苦句吟风前。
旧有樊川图不知者每以杜曲相儗近以午亭山村自别石谷为予画之 清 · 陈廷敬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午亭文编卷十七
虞山粉本富阳翁,老去仙人隔阆风。
前世画师今在眼,依稀黄石是黄公。
春日偕和轩游杜曲樊川 当代 · 魏新河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又向落花深处行,细推物理本难平。
飘零都在群芳谱,却放杨花去再生。
奉祠太乙宫七首 七言祀毕大雨一首 北宋 · 沈遘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由来圣作与天通,甘泽祥飙撤俎中。
更赐太元千岁策,平明驰贺未央宫
奉祠太乙宫七首 七言斋居寄杨祖阁老一首 北宋 · 沈遘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萧洒城南尺五天,昼凉高枕梦游仙
劳君挥翰紫宸里,汗浥朝衣不得眠(自注:予儤直未满,二君代直。)
七言西太乙宫致斋遣兴二首 其一 北宋 · 沈遘
七言绝句 押质韵
城中暑雨方郁陶,城外秋风已萧瑟。
下马解衣高枕眠,惟恐祠官报归日。
七言西太乙宫致斋遣兴二首 其二 北宋 · 沈遘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我来西郊始三日,超然便若与世违。
市朝乃在咫尺尔,况复万里沧浪(自注:西郊一云甘泉。)
奉祠太乙宫七首 其一 七言步虚辞二首 北宋 · 沈遘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碧城绛阙半夜开,翠旗玉节相徘徊。
景光散堕灯火蔽,步虚一声天上来(迎神)
奉祠太乙宫七首 其二 七言步虚辞二首 北宋 · 沈遘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赤乌(原作鸟,据四库本改)鼓舞扬朝晖,白榆零落收夕霏。
侍臣再拜谢神贶,步虚一声天上归(送神)
奉祠太乙宫七首 七言致斋一首 北宋 · 沈遘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君王无意学神仙,独为苍生致吉蠲
四月麦苗殊未好,一番灵雨即丰年。
奉祠太乙宫七首 五言读道书一首(是日大风) 北宋 · 沈遘
 押鱼韵
甘泉三日斋,读尽群王书。
天风起寒门,便欲凌太虚。
顾身无羽翼,叹息知何如。
奉祠太乙宫七首 五言齐居有感一首 北宋 · 沈遘
城中尘埃多,白日迷东西。
城中市井喧,半夜犹鼓鼙。
我本江海人,偶来东都客。
寸心虽自丹,两鬓颇欲白。
一为城南宿,晚若与世违。
不闻车马音,但见烟霞飞。
自喜复自羞,胡然久羁旅。
秋风弄涛时,聊可整归橹。
奉祠西太乙宫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九、《西溪文集》卷一
躬明诏以摄事兮,奉祠乎太乙之灵。
戒前期之三日兮,祗祓而造乎神庭。
命徒御以夕驾兮,候北斗之尚明。
启国门而西出兮,顾旭日之既升。
背城关之嵯峨兮,气佳哉其可挹;
度川原之平远兮,风泠然其可乘。
方春阳之发茂兮,感万物之舒荣。
塘冰散兮波已渌,野雪消兮草欲青。
嘉鱼之浮跃,间好鸟之嘤鸣。
池籞严以望幸兮,于以见承平之多豫;
耒耜载以就田兮,于以见黎民之乐生。
予心逌然其有获,尚安知乎一舍之远而遄征者乎!
尔乃逍遥而舒荣,高举而遐瞩。
氤氲兮云霞之合,隐嶙兮台殿之矗。
钟磬之音兮,砰焉而震于耳;
金碧之光兮,烨焉而眩于目。
曾城、县圃乎?
阆苑、昆崙乎?
其远也,若不可到海中之神山
其迩也,若犹可拟汉家之甘泉。
巍巍乎双观,沈沈乎重阙。
鞠躬而下,屏息以前。
趋就乎下房之次,而斋严乎其间。
于是游心于神明,致思于精粹。
柱史之书,玩漆园之义。
考星经之说,合道家之记。
盖太乙北辰之主,而天之贵神也。
其尊五福,其行九宫。
上运乎枢机,下监乎吉凶。
沿汉暨唐,是类是宗。
圣朝因焉,定畤西东。
盖所以逆三神,接万灵,致诸福,绥群氓者焉。
惟月孟陬,惟日辛卯
迎气于郊,实协吉卜。
侍臣焉承其祀,祝史焉赞其礼。
牢醴兮芬芬,币玉兮炜炜。
盖节兮葳蕤,幡旌兮旖旎。
三陔之坛兮,所以降上神;
八通之道兮,所以宾众鬼。
威灵兮如在,肸蚃兮受记。
时也太阴既倾,列宿在躔。
紫宫之右,天极粲然。
帝阍兮若启,氛翳兮若褰。
美光之发兮,赫奕而照耀;
休气之充兮,轮囷而蜿蜒。
凡厥执事之臣,莫不肃然震动,俛伏于地。
既起而赞飨曰:「泰一报享,临示厥祥。
锡衍天子,万寿无疆。
大宗小宗,继承不忘」。
于是事既功休,出而言归。
告仆夫以促辔,吾将奏釐于太微。
太乙宫上梁文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四、《浮山集》卷一○
璿穹垂象,常明瞻大乙之居;
宝宇祝釐,典祀焕累朝之制。
用昭格于上下,永孚祐于邦家。
恭惟皇帝陛下游舜岩廊,美禹黼冕。
福无待于致祈,人自勤于请祝。
孝绳祖武,寅奉天心。
乃眷五福之神,阴相于下;
茂集三灵之祉,靡专在躬。
窃以国家是时,仰惟皇帝若日。
荷上帝既付所覆,而吾民新免于兵,爰妥灵游,载新馆御。
用徼蕃祉,愆慈宫万岁之期;
永格昌时,绵皇宋亿世之业。
祥辉所瞩,寿域同跻。
招摇摄提,森群神之咸序;
统元黄秘,辟广殿以增新。
事契人谋,功若神助。
指日遂来于鸠役,涓辰先揭于虹梁。
营筑少休,歌谣闻奏。
抛梁东,景福千秋祚圣躬。
龙楼日日鸡初晓,甲观年年梦有熊。
抛梁南,向明无处不恩覃。
欲赞如山圣人寿,仍将有祀颂声参。
抛梁西,神游不用杖青藜
两宫寿乐蟠桃熟,万里耕桑太白低。
抛梁北,君王偃武修文德。
轺传交驰玉帛通,边亭长贺烽烟息。
抛梁上,永夜灵光粲乾象。
欲知一德契苍苍,请验泰阶明两两。
抛梁下,来矣云车又风马。
七百重绵卜世期,十千长刈曾孙稼。
伏愿诞受神筴,永锡帝龄,地久天长,永延国祚,海隅日出,益畅王灵。
百禄受于天,问寝上东朝之寿;
一相处于内,垂衣视万国之宁。
神兮来思,民言是听。
宣徽王公太乙宫使还洛二首 其一 北宋 · 刘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四纪翱翔览太平,三朝出入盛勋名。
对扬徽省官仪重,谒款殊庭使事清。
桃李春风多惠政,鸾皇云路半门生。
少贪嵩洛乡邦好,人望岩岩在老成。
宣徽王公太乙宫使还洛二首 其二 北宋 · 刘挚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位并枢庭今四贵,官升太尉古三公
寿眉仙骨风尘外,琳馆真都禄隐中。
治第颇闻齐绿野,放心宁遂伴冥鸿。
满怀霖雨功犹未,勉起行看谢傅东。
太皇太后谥册宝前二日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太乙宫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二、《后乐集》卷五
伏以太皇太后妇仪母范,燕及三朝,节惠尊名,贻诸百世。
乃群臣请谥于宗庙,曰成肃皇后,登崇宝册,明著徽称。
典礼有严,先期以告。
宋中太乙宫碑铭熙宁六年春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一、《宋中太乙宫碑铭》(正统道藏本)、《道家金石略》第二八二页
熙宁四年司天监建言,太乙五福之神,以七年阏逢摄提格之岁,行临中宫,其名为真室,其分为京师之野,其祥为民康物阜太平之应,请立祠如故事。
天子可其奏,命将作监即国中之南而建宫焉。
经始于四年之冬,而成于六年之春,凡为三门七殿,分祠十太一与太岁之神,而五福居其中。
上为之制名,皆以承神之贶休为义,而真室之殿又亲书之。
其廊庑四壁,图百神之朝,天至于五帝日月星辰,而地至于五岳四渎,莫不咸在。
其位号尊卑,服物同异,与夫坛场之制,祷祀之仪,皆以太乙之学为本,而参用道家之说焉。
天子命有司具仪仗,将以今年冬至奉安神像于其官,敕臣惠卿书碑以记其事。
臣伏考《周礼·春官》,宗伯之职,典祀天神,其尊达于昊天上帝,其卑逮于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而为《礼》学者当之以星官之书,皆有著位。
宗伯之属官则有冯相氏、保章氏,掌会天位与夫封域分野,以观天下之祅祥。
而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辩其名物而致之。
太祝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
宗伯总其祀之典,冯相、保章氏主其变动之占。
凡以神仕者,图其居之所在,而太祝掌其祈。
合而言之,皆礼官之事而已。
太乙之号虽不经见,而历代史官著其星在紫宫、天一之南,以为天帝神也。
主使十六神,知其咎休。
所在之国,北辰之第二星,最赤明者乃其座也。
三台为天阶,太乙蹑之以上下。
史官之言星,虽不可尽考,然其说皆有师承,其位皆可指数,而其占之效者亦众。
观其言太乙之尊如此,则昔之言天神之贵曰太乙,其佐曰五帝,以至主之以为郊,则非特亳人之方,汉家之制而已。
礼官之事既以散亡,而冯相、保章氏之占,流而为日官式局之法,而道家之所以图其像,制其服物位号之差,坛场祷祀之法,殆得所谓凡以神仕者犹其居,与夫大祝祈福祥之遗意也。
今日官以为五福之神,凡四十五年一徙宫,历中央四维,大约二百二十五年而周,则二百二十五年之间,必历中宫矣。
而考之既往,其应未必尽合,何也?
窃尝譬之天时者,节候也;
人事者,种艺也。
有天时之顺而无人事,犹节候虽应而不种艺,求其有穫,不可得也。
有人事之脩而无天时,犹种艺虽力而节候异,求其有生,不可得也。
古之人以为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者,亦谓此耳,奚独至于太乙而疑之乎?
臣观皇帝粤自嗣服,改修政教,整齐吏方,而法度之行,先立于府寺,兴举民事,而利泽之及,首加于都畿。
以至士被教育,兵足廪赐,凡百劳来,又皆先于四方。
而雨旸寒燠,莫不顺适。
浮言不能摇其成,异意不能幸其失。
岂惟人事,抑有天时之助也。
则真室之祐,其兆于兹乎。
太平兴国时,临黄室宫,其野为吴越,而太宗立祠于东南郊。
天圣时,临黄廷宫,其野为梁蜀,而仁宗立祠于西南郊。
其意以谓天子以天下为家,夫茍在吾四海九州之内,则其福一也,岂有彼此之限哉?
况夫临中央以当四维之会,则其嘉休之应,将讫于四海,非止天子之所居而已也。
则其所以成之者,岂宜不广哉?
必将推已施之仁,而孚之于所未被;
求未立之政,而脩之于所已行,使覆载之内,蒙泽如一,动植之类,赋生咸若。
于斯时也,治成而礼乐议,诚至而天地察,观物大小以称德产之精微,比义上下以秩神明之位处,乃吾所以钖庶民之福,而逆三神之釐,其尤大者也。
而臣尚得待罪从官,以经术文字为职,则所当歌颂盛德者,又非独一二而已。
而是宫之作,乃以属臣,其敢以固陋辞乎?
谨拜手稽首而献文曰:
浑沦一气,精窅嘿兮。
环无初终,廓无域兮。
消息满虚,恍谁测兮。
煌煌威神,兆太乙兮。
临制紫宫,位辰极兮。
陟降三阶,监万国兮。
大人占之,造为式兮。
推步变迁,发潜伏兮。
降祥隤阯,维五福兮。
循行四维,历真室兮。
四十五岁,宫一易兮。
谁其当之,祚有德兮。
赫赫有宋,荒九服兮。
世哲相承,千百禄兮。
习安玩治,蛊将积兮。
笃生睿圣,起以饬兮。
政行四方,首京邑兮。
淫诐沮伏,终以立兮。
五气来叙,消薄蚀兮。
洒澹沈灾,膏卤舛兮。
太乙之来,前可迹兮。
新宫奕奕,成不日兮。
仰模帝居,丽金碧兮。
太乙之下,安且宅兮。
天造人因,方两得兮。
成能成位,圣贤职兮。
敛时景福,重敷锡兮。
延及海隅,均动植兮。
燕寿两宫,后嫔怿兮。
子孙皇王,世万亿兮。
礼具乐成,底平格兮。
臣将载歌,以申敕兮。
宋故推诚保德崇仁戴功臣宣徽南院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太乙宫使东平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封一千四百户上柱国吕公行状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王魏公集》卷八
本贯开封府开封县汴阳乡
伯祖为户,曾祖龟祥皇任殿中丞,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曾祖母鲁国太夫人李氏。
蒙亨大理寺丞,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韩国公
祖母韩国太夫人韩氏。
父夷简皇任太尉致仕,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楚国公
妣楚国太夫人马氏。
公讳公弼字宝臣
少以父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迁大理寺丞
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同判太府寺将作监
殿中丞判尚书祠部
太常博士通判郑州
丁母夫人忧,服除,判吏部南漕,赐绯鱼袋,以尚书屯田员外郎擢充三司判官
公以文靖公方引疾得谢,恳辞不拜,乃提点府界诸县镇公事。
久之,复以为三司盐铁判官
文靖公薨,以恩迁度支员外郎
服除,又为盐铁判官,为淮南转运使赐紫金鱼袋。
召为三司度支判官,迁兵部员外郎纠察在京刑狱,拜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
北道民力贫敝,困于饷役,公始通御河之漕,移内郡之以实塞下,又置铁冶以佐经费。
因请减近边屯戍冗兵,使就食京东诸郡,练训义勇以助战守,诸城皆增置壮城军,不给他役,专事修筑。
大名埽累年决溢,公议脩郭固口以杀水势,河患遂息。
公在部四年,省支移之赋与不时之役以数百万计。
于是自天子大臣皆知公才能可用,就改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充都转运使
召还,权三司度支副使,权判吏部流内铨,加龙图阁直学士高阳关路经略安抚使,知瀛州
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御史言判登闻鼓院刘宗孟,事连宰相,委公鞫治,公尽理推折,无所顾避。
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辞不拜。
同群牧使,为北朝祭奠使,再除枢密直学士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滑州
右谏议大夫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知延州
公所至严重安静,不苛不纵,未尝法外戮人,而军士肃然。
蕃官胡乙叛归夏国,公移文诘执,杀于境上。
异时守帅属羌逃去,或不敢究,以幸无事。
至公令行,莫不詟伏,终公去,无一人叛去。
召充群牧使判尚书兵部提举醴泉观,拜龙图阁学士,知成都府
邛蜀远方,其俗易摇,为守者往往务为威严,以尽察为能。
公独抚以宽恕,屡以有年,德公,其去也,作《蜀父吟》以思之,方今流传不息。
英宗即位,加给事中,迁尚书工部侍郎,召为群牧使权三司使
尝奏事殿中,英宗谓之曰:「前使蔡襄,诉讼多不以决,颇有留事,卿何以处之」?
公对曰:「臣自蒙恩备位,即考求襄之政事,未见其怠且失也,恐言者妄尔」。
上省纳之,居月馀,遂拜枢密副使
公自以世受国恩,知无不言,因奏疏言:「陛下即位以来,谏官御史之言罕见听用,虽有耳目之官,实无视听之助,非所以明四目、达四聪。
望陛下自今以来,政事责成于大臣,视听专委于台谏。
能其言者即加宠任,失其言者无惮绌易,则言路通而视听广矣」。
又乞以《祖宗故事》常置玉几,延英讲读更用此书,以代史传,言甚切至。
尝从容进对,上论及人物,使公选择可用者以名闻,公荐十馀人,皆当世一时之选,多被进擢,有至大用者。
于是朝廷士大夫皆叹曰:「吕公真知人」。
今上即位,以功加刑部侍郎
上既更用大臣,擢公为枢密使,制曰:「屡形忧国之言,多发便时之策」。
于是天下又知公有言于上也。
公在政府七年,持法守正,议论不阿权贵。
尝奉手诏条列边事,公上十事,多见采用。
其言京东武分隶河北路总管司,更出防戍,可代京师禁卒,以省冗费。
河北义勇率五分择一分为上等,募令养马骑射,优为复除,条目完具,公私便之,迄今著为定法。
又奉诏条陈陕西守禦之策:议者欲废庆州帅府,以隶鄜、延州,东自黄河白草,西抵环州定边,凡二十二寨,其地相去千里,若为一路,则番汉往来,缓急应劳,不及事矣。
议既不合,或欲委之边臣经度,公曰:「此事系朝廷,不宜委之边臣也」。
卒从公议。
会久旱不雨,上延对辅臣,访以切务。
公即时上疏,大旨以谓为君者不可以圣自尊,当用晦以接下;
为臣者不可以卑自谦,必抗忠以责难,鉴知人之艰,救虚文之敝。
又言天下转运使提点刑狱,请令久任使于通判知县中各举人自代,委中书核治行,后加试用,以所荐贤否为监司黜陟。
上嘉纳焉。
已而,公弟公著擢御史中丞,公以私门恩宠过盛,与其弟逊避久之。
制诏谕以朝廷至公之意,至于三四,乃各就职。
明年,拜观文殿学士尚书吏部侍郎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知并州
朝廷以宰相宣抚河东陕西,遂遣将西略,城啰兀,修列堡障,通绥银路,诏公应接。
公随宜绥抚,众赖以
初发兵夫二万,转饷啰兀,由荒惟三泉新路以往,公曰:「我之大兵虽已通行,西人必设伏断我粮道,我师退不可得,进不逢援,无噍类矣。
永和关路虽迂远,且违宣抚之期,然可免钞略之患」。
乃使由永和关以往,已而神堂援兵果遇伏,不得进,边人乃相与感泣,德公之活己也。
上闻之嘉叹,手诏褒谕。
时既城啰兀,筑三寨,又欲增置堡障。
公上言:「三寨之役糜坏两路民力,未能成就,何容此外更置堡障?
臣观三寨地形散漫空阔,必难固守,大兵入界,杀获既多,西人怀忿,日夜聚兵,必为边患。
臣望朝廷罢寨戢兵,专为静重之策,以沮西人犯边之谋」。
后卒如公策,筑三寨,贼遂不复入寇。
宣抚使之出,以知制诰判官,将吏当赏者得承制专行,而所赏多所未当,公奏言:「臣得宣抚司指挥,令本路出兵至啰兀城,与种谔会合,又令修筑三寨。
许咸吉既领兵至会合处,道上初不遇大敌,捕斩老小驱掠牛羊而已。
至于创置三寨,致西人将引重兵攻剽争夺,又不能成就。
今论功行赏,不自朝廷,至如都钤辖、宣事舍人,盖朝廷直(原缺)之官,又不用制敕,先已除授,论议纷纷,皆以谓自昔人臣得专封拜,非治平得已之事也。
臣望陛下以入界将佐功状委中书枢密院,重责裁定,则功赏不僭,稍全国体」。
书奏,从之。
转运使以军兴调发遽急,骚动内郡,得罪朝廷,悉罢归之。
又言事不豫图,迫以期会,其势不得不至骚扰,朝廷为薄其责。
顷之,公以疾乞便郡,得知郑州
州之西南旧引湖水入城,东注仆射陂,灌溉民田。
议者以堤防为费,请废罢,公以谓堤防之费可损而无扰也,灌溉之利顾可废哉。
乃料役兵脩完,民知水之存而不知工之所自出也。
又为斗门以走暴涨,人便之。
临洮用兵,帅守之臣往往挠谋沮计,倾毁任事。
上以公忠精,乃拜宣徽南院使检校太傅,充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
使者谕旨召入朝,面加慰劳。
公始至,凡所处画条目钜细皆躬自临督,从宜制变,悉中机会。
其后王韶收复熙河,以公有劳,就加检校太尉,固让不从,而公且得疾矣,累请汝州,得判河阳
上遣中使御医诊视,因请管城私第,乞领西太乙宫,乃拜西太乙宫使。
熙宁六年三月八日,薨于家,享年七十六。
讣闻,上震悼,辍视朝二日,赠守太尉,赙某物。
吕氏自公高祖梦奇为后北京副留守,家于太原
曾祖龟祥开宝中殿中丞,知寿州,因居于下蔡
蒙亨淳化中官至大理寺丞,伯祖蒙正相太宗、真宗,遂为开封人
考文靖公相仁宗二十馀年,今配食庙庭,其行治勋烈,载于国史。
文靖尹治开封,政事为当第一。
及公兄弟三人,相继为善政,都人以为荣,士大夫以为能世其家焉。
文靖薨,仁宗念其勋劳,又知公为贤,尝亲书公姓名于殿楹,欲大用者数矣,未果也,故英宗公主大计,月馀遂登枢府
公出入内外,详达治体,受命之日,人莫不谓宜。
天性纯孝,事文靖公无纤毫过失,故文靖公加爱焉。
平居好学问,克己下士,来者必尽其意,及在朝廷,耻言人过,所荐士百馀人,多为名臣,有未识其面者。
每进见上前,奏议谆谆,皆出于仁厚。
其处大事,虽仓卒之际,常从容有馀。
度量宏博,家人亦不见其喜愠也。
政府,即治地乡里,日欲乞身以归。
已而出帅并、秦,志不得就,然未尝以内外易意。
其所经画,皆以不失朝廷威重、绥辑边民为意,故所临莫不称治。
及以疾还第,精识不衰,疾革之日,屏去姬侍,顾子孙在前,谕以后事,安然无怛色。
公先娶扈氏,赠赞皇郡夫人
再娶王氏,太尉文正公之女,赠清原郡夫人
皆先公卒。
右赞善大夫希逸,赠尚书司门员外郎,好学自守为善士,公所器重。
希仁大理评事,赠殿中丞
希明秘书省校书郎
希逸、希仁早卒。
女四人:长适太常博士、秘阁校理韩忠彦,早卒;
次适保州推官向纪,次又适忠彦,次适光禄寺丞赵倧。
孙四人:淑问太常寺太祝,渊问秘书省校书郎,清问未仕。
曾孙一人师中,未仕。
公自高祖以上葬太原,曾祖而下葬开封新郑县神崧乡怀忠里。
卜以今年五月某日,祔公之丧于文靖公之茔次。
谨具历官行事状,请牒太常谥所牒史馆垂编
谨录状上。
太乙宫 北宋 · 陈抟
 出处:全宋文卷一○
浑沦未剖,含溟涬于太虚之中;
元卦才分,布妙化于无方之外。
清浊升降,天地由分,列宿朗而日月明,四时行而阴阳化。
信乎仙山灵岳,福地洞天,莫不由精英之所聚,□秀之所变。
故国家封崇旌显,以表其神异焉。
终南山太乙宫者,即太乙降临之地也,因其受封,故得而名焉。
于古雍之东南,玉案之西北,东接蓝水福地,西连太白洞天,左有千龄观,右有万年宫。
潏镐两间,杜陵之首,山水秀绝,灵迹环绕,实万古神仙之宅也。
自汉室元封初,武帝所建也。
帝一夕焚香于别殿,忽觉满庭辉朗,神告浮空,帝惕然潜听,曰:「将中秋日,太乙玄君降于终南山,与国为福,当建宫殿,以俟奉安」。
语已,寂无所闻,帝恭默诚谢。
待旦,诏下有司,问:「太乙玄君何圣号也」?
奏:「按道藏三洞秘典,乃九天无量三昧太乙玄君也。
居三境上元之上,在九阳天中之天,为万化之根元,作九天之祖母。
统三界女真,定周天风雨。
江海神龙,河渎主宰,一切水仙,莫不隶焉。
其诸太乙,居众辰之首,万曜之先,列星宫为天皇之上相,照寰海作至圣之尊神。
司人伦善恶,统岳渎灵官。
年丰岁俭,旱涝灾伤,无不总焉。
或经游分野,临照邦家,感道德而降休祥,应荒淫而生灾沴。
故国家应运修崇,精诚严奉,以资皇基永固,帝业昌隆」。
武帝由是敕下起宫于此,奉安三昧太乙玄君并十神太乙。
至期,武帝銮舆躬临,清衷虔祷,果如神告。
忽然山川震动,箫鼓鸣空,云鹤荡逸,天花散坠于宫南巨谷间。
摧峰裂岫,万仞绝壁下化成池沼,绀波云动,水色霞辉。
谷之西北,数峰巍耸,上现楼台金碧,烂光紫烟。
帝悸然敬谢,寻封其山曰「太乙」,池曰「澄源」。
修太乙玄君祠于池之侧。
祠成,其化宫失矣,惟神沼存焉。
遂分上下宫,皆锡羽流焚修。
光熙中奉敕重加完整,诏三洞法师梁谌主其宫事。
法师道业高迈,德行崇显,内守真玄,外专真素。
每奉徵命,祈晴祷雨,却厉储祥,无不感应。
至太兴元年戊寅岁上升,晋元帝闻而异之,遣中使就山设普天大醮,封玄君祠为金华洞天,并上下宫额悉皆御书,及谥法师为升玄天师,以发辉至道,旌显玄风,俾万世修真之士,知仙可学而得焉。
兹后三元五腊、八节四时,请福祈恩,攘攘如市。
隋开皇中,兴崇尤盛。
继有道士景通住持。
景通真浑沦仙客,高道奇人也,善胎息辟谷,炼气出神,咒水飞符,役使六丁,召龙致雨,救旱苏危,即有岁时。
唐高祖始定天下,闻而惊喜,曰:「太乙者五福之主,万乘敬仰之庭,真人贤圣,间世而出,实天下太平之兆也」。
遣中贵降手诏,修崇殿宇,一概鼎新
选戒洁道流三十员以奉香火,及赐土田绕宫,周广五十馀里,以为斋给之费。
景龙三年上元日,杨景通升堂鸣鼓,召门弟子曰:「吾将朝元始上帝,汝辈修真,无令自惰,人身一失,永劫不复」!
俄有瑞云覆地,鸾鹤翔天,金童玉女,迎师浮空,苒苒而去。
异香清气,馀月不歇(师于贞观间三百岁矣。)
中宗皇帝闻而倍加称叹,𠿑不得夙授真教,北面以师礼事之。
御撰赞文,遣上卿降香及敕,修澄源阁于池之北,创升仙堂于下宫。
至开元中玄宗皇帝銮驾诣宫,登坛虔祷,顷忽祥风异香,烂霞轻霭,狝覆坛上。
中有神仙,隐隐而见,天衣羽服,鹤驾霓旌。
拜首俯伏,请问国之休咎,仙一一垂谕。
少选,云色高举,鹤驾辽天。
上稽首祈谢,以仙语书其册,自为《驾鹤篇》,即修驾鹤轩于宫之西北隅亲文其碑,以彰神异。
銮舆归国,颁宣中使,继踵不绝。
僖宗皇帝入蜀之后,兵火数至,道流潜遁,宫宇隳灭,所赐常住,悉为众有,存惟两宫基址尊像而已,其诸盛事,废失之尽。
上宫传呼为澄源夫人之庙,下宫为太乙之观。
澄源者,即当时所封池阁之名也;
夫人者,乃太乙玄君也。
盖岁月浸久,后人不知其源,相习之讹。
嗟乎!
玄宫真府,半为樵叟之家;
仙圃芝田,尽作荒之野。
修崇废久,灵沼仍存,风雨顺时,尚为民福。
后晋相国桑中令出镇古雍,下车之始,岁旱之甚,稼穑枯槁,民不望生。
公亲诣山,恭诚恳祷,即日应祈,雨势霶沛,随时沾足,遐迩欢呼,仕民均庆。
公欣然叹曰:「神圣灵感,其速也如此」!
遽奏朝廷,支省钱重修殿宇,复置道士住持,精专完饰,严洁焚修。
奉国家请福祈祥,为兆民除灾却疹,实寰中之圣概,海内之灵宫。
谨叙故实真记云耳(《金石萃编》卷一二三,清同治刻本。)
辉:疑当作「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