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和王雅州见赠 南宋 · 曾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怀人俄复几春秋,三舍相望见末由。
千骑前驱催首路,九重侧席纳嘉谋。
茅茨至陋何堪顾,藻虽微尚可羞。
准拟扫除迎上客,玉蕤阴底列觥筹(自注:谓酴醾盛开。)
罢黎雅州市珠犀等诏绍兴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八之三七(第六册第五四八五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三
黎、雅州博易场见收买珠、犀、水银、麝香并罢,已买者赴激赏库送纳。
日后蕃蛮将到珠、犀等,并令民间依旧交易。
奉寄满足窟主王雅州所居也 南宋 · 周孚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知君(明抄本作音)投老竟谁逢,摩度罗城宿契同。
妙语幸陪三日款,病怀顿失十年穷。
向时尺鴳嗟渠辈,今日冥鸿信此翁。
莫惜平生太玄草君山元自识扬雄
雅州宋南强金州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三、《攻愧集》卷三五
敕具官某:金城外控边陲,内连巴蜀,有民有兵,号为价藩
延燔之馀,正须长才以任郡寄
择人于内,岂曰无之?
临遣而行,虑不及事。
畴咨西南之守,就以迁焉。
以尔有志事功,敏于从政,其解蒙山之组,往抚汉阴之民。
此而有闻,朕将用汝。
初秋雅州三峰阁同李六台和韵 明 · 胡直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衡庐精舍藏稿卷六
客心已逐大江东,且向江楼坐远空。
云澹千峰归盏底,日高百鸟散林丛。
登临转益烟霞癖,潦倒那思管葛功。
家傍匡山何处是,秋风回首夕阳中。
嘉州凌云山寺览蒙山宪副题刻和韵怀寄 明 · 胡直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衡庐精舍藏稿卷六
江头岩壑翠参差,洞里乾坤日月迟。
三水烟涛天际渺,九峰春树雾中疑。
青帏正带昙花捲,斑鬓羞同石发垂。
坐看皇人仙室迩,思君那共采金芝
蒙山丈从武阳驿放舟见忆春日同游奉答二首 其一 明 · 胡直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衡庐精舍藏稿卷七
平羌江上放孤舟,想见峨眉影素秋。
正是谪仙吟自好,那因相伴下渝洲。
蒙山丈从武阳驿放舟见忆春日同游奉答二首 其二 明 · 胡直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衡庐精舍藏稿卷七
春日曾同听棹讴,青杨白舫共夷犹。
秋来依旧峨眉月,独羡纶巾照白鸥。
送人之雅州教官 明 · 林环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五
柳色新未绿,春风到几时。
千山怜独往,樽酒不须辞。
道在宁忧屈,官閒岂厌卑。
菁莪歌乐育,化洽远方夷。
雅州蒙顶茶记 宋 · 王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六
自古本出巴蜀,晋孙参军楚作歌,尝言之矣。
唐陆羽著《茶经》,言当时出之郡四十有三,剑南则称彭、绵、蜀、邛、雅、泸、眉、汉。
及验于《唐志》,贡茶之郡止十有六,剑南道雅安一郡而已。
以天下奉一人,固必献其尤者,雅之冠蜀,固可知矣。
然鸿渐不推高雅品,何哉?
切有所疑而质之他书。
如范蜀公《东斋记》言雅安蒙顶绝异于他茶谱,李公内翰《图经》、雷史君太简轩录》皆言蒙顶上清峰不特冠蜀中,自最天下。
以寡敌众,则众者是,鸿渐之论非矣。
然又尝思之,鸿渐之鉴,非昧于也,其失盖亦有自。
按鸿渐生于开元二十一年,幼育于竟陵积禅师天宝中沧浪邑,后负书火门山至德初过江,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
上元辛丑岁,时年二十有九,自作传云有《茶经》三卷,则知《茶经》之作在江、湖间矣。
江湖之上,福建非远,尚言未详而往往得之,况蒙山僻在西之隅,则上清绝品,想鸿渐未尝得之也。
雅安肃宗乾元罢贡,而《沔城纪异记》云,代宗大历初,鸿渐自吴兴召至宫中,与积禅师烹茶,是时宫中已无蒙顶矣。
然当时岂独鸿渐不得之,如李谪仙、杜子美,困游流落为剑南羁客,无片章只句略誉蒙之美,岂非时人以天子委弃无用之物,不精其制造耶?
鸿渐之后四十馀年,长庆大和间,韦齐休佐使云南,过蒙山下,《行记》云「蜀茶尽出于此」。
李丞相德裕入蜀,得蒙沃于汤研之上,移时尽化,以验其真。
白乐天复有《琴诗》云:「琴里知闻惟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天下茶品多矣,乐天特言蒙山,是知后人叹幽振滞,稍稍升赏得为天下之最,决无疑也。
鸿渐《茶经》云:「生烂石沃土者上,紫者上,者上,叶卷而若始抽者上」。
第七篇复具言久服得仙之事。
今上清所出,皆备有四上之美,又其始生在春冬之交。
密云霏雪蔽覆,若有神物护持,故紫笋之英,岁得甚少,此亦秀气所钟,天自珍惜。
既末之,不特味甘色白,又其性温暖,久服不令人患冷,非他之比。
《茶谱》说蒙山遗事,昔有病僧遇一老人,教服上清,后得道青城山
此正与鸿渐载《神异记》,陶洪景《杂录》言丹丘子事相类,亦与李太白荆州玉泉真公服仙人掌事同。
但恨鸿渐非蜀人,既不得见其初生四上之美,又不详知病僧得仙之事耳。
乾元罢贡之后,蒙山不得入禁中,于今三百馀年。
本朝蔡君谟叹鸿渐不第建安之品,遂以建茶作为龙凤团以进。
欧公永叔称建团,宫嫔多缕金花于其上,虽宸恩殊锡亦所稀得,目建茶擅贵,而蜀茶益不振。
君谟闽人,未尝游剑外,故亦不知蒙顶紫笋本天下第一。
嗟乎!
蜀本西伯道化、文翁德教之国,惟其邈在西南数千里之外,故凡物不能自达而速显于时,韬光晦迹,岂止蒙山而已哉!
是可叹也。
蒙山道中 清 · 洪升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
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
密树遥遮日,轻花细逐风。
望云双泪落,岂是为途穷!
雅州 明 · 胡缵宗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七十九
征客愁看云隐隐,居人惯听雨潺潺。
将军列塞屯千骑,刺史分符控百蛮。
万齿横斜江上石,四时层叠雾中山
人耕细竹寒烟外,春在丛梅冻雪间。
蒙山石门梁孟敬先生隐处 明 · 严嵩
 押词韵第十七部
东蒙擅奇秀,万仞削苍壁。
阴崖閟浮云,旸谷曜初日。
遥思石门叟,长歌倚岩室。
岁远迹已陈,春草绿如积孙伟曰:情属不浅亦不能辞)
雅州杂诗 清 · 曾旭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舟人喧隔夜,朝渡虎滩高。
夹岸森星石,中流转雪涛。
剥棕牢续缆,选竹健为篙。
行路难如此,为生亦太劳。
蒙山饮茶歌 清末民国初 · 骆成骧
 押词韵第四部
谁将海底珊瑚树,种向蒙山老烟雾。
五峰撮指擎向天,七株正在掌心处。
我生好古兼好奇,壮观每尽通天路。
五岳归来已倦游,恋恋乡山心所慕。
少壮遍陟岷峨峰,东望蓬莱小邱墓。
南岭北塞两如发,昆仑几缕来东注。
正思返驾穷西荒,莽莽万重山回互。
划然双崖相对开,控蕃抑诏键縢固。
乘兴曾逾飞越关,嘉招又抵平羌渡。
蔡蒙两过不一登,咫尺无缘愁攀附。
幸逢三子刘杨胡,校士同心游同趣。
扃门八日百不通,窥人四面山难锢。
忽然展卷生云烟,崔巍万丈起毫素。
左盘右踞龙虎蹲,后轾前轩凤鸾翥。
上摩参井光动摇,下缠江汉声号怒。
三子大呼我微笑,得勿山之精灵来相遇。
翻怪此间奇峭何太多,拔十得五已充数。
报语刘公吾力竭,非张天网焉能聚。
明朝相送金凤巅,辞公又被山招去。
樗材诗力一藤杖,蒲宰政声双草屦。
赖有杨胡作地主,穿林涧狎鸥鹭。
三休亭上未为劳,九折阪前焉足惧。
不惮崎岖探禹功,敢辞薄劣追足步。
日光足力同尽时,极地穷天身不悟。
但觉身外元气青茫茫,斥挥八极空无据。
再有奇峰不敢登,侧身一寝百无虑。
半夜雷雨洗崖腹,起来万壑开清曙。
纵横邪正争雄尊,谁能一一问陶铸。
天边一片婵娟影,翠扫峨眉俨如故。
登峰又是四月九,四十二年犹旦暮。
人间何事不可求,浪窥天奥天应妒。
一生能踏几山云,何人解饮九霄露。
试汲蒙泉煮蒙,爱是升庵旧题署。
文采风流四百年,后生更比前生误。
矫首空蒙日月私,挥毫聊借江山助。
仙耶佛耶种茶人,锡杖飘然渺难驻。
从来大名擅八区,不朽定烦神呵护。
郊天礼废无用期,至今憔悴困阴冱。
片叶勺水臣先尝,云中望断飞龙驭。
且随猿鹤归去来,时时引领西南顾。
夜宿雅安上里镇2010-03-23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清茶破睡苦回甘,独倚轩窗望远岚。
千尺桥横波莫二,一痕眉浅月初三。
虫声碎聒颓垣侧,竹影轻摇古渡南。
閒折海棠嗟鬓短,出门搔首不胜簪。
雅安碧峰峡俗传女娲补天 当代 · 王引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嶂磨烟洗廓秋形,石补无功帝堕星。
峡底幽峰森锁钥,林端飞瀑挂雷霆。
世迷思不周山触,客梦痕添雅雨零。
异境图南从此始,画屏深处也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