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西山广福 唐 · 章孝标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野寺孤峰上,危楼耸翠微。
捲帘沧海近,洗钵白云飞。
竹影临经案,松花点衲衣。
日斜登望处,湖畔一僧归。
广福 唐 · 曹邺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七部
未有天地先融结,方广高深无丈尺。
书言不尽画难成,留与人间作奇特。
祭湖心广福魏王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八、《鄮峰真隐漫录》卷四三
洪惟昭代,克生贤王。
王出为郡,我还故乡。
邂逅相遇,念旧不忘。
或陪燕俎,或和诗章。
间得共醉,乐未渠央。
我忽环召,再坐庙堂。
王犹符竹,誉谒龚、黄。
遂加牧伯,宠命煌煌。
谓宜三锡,入觐吾皇。
兰陔戏䌽,密侍清光。
九重注想,指日治装。
夫何属疾,趣驾莫遑。
及我告归,王已穴藏。
岿然坛壝,庙食此方。
顾瞻貌像,宁不衋伤!
惟王阴德,荫美甘棠。
虽云往矣,死而不亡。
必与造物,八极翱翔。
今兹寓奠,肴茗馨香。
王其来兮,歆此一觞。
行和尚广福 南宋 · 周孚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三、《蠹斋铅刀编》卷二六
传如来心,是名善知识;
瞎众生眼,当堕大阿鼻。
而况沽激声名,贪婪利养。
溺泥老象,触处皆然;
露地白牛,万中无一。
伽蓝神既云护法,吞吐无门;
老子不会容人,搜寻有日。
此非妄语,实有明文。
行公长老尝为净社中人,应记宗门下事。
撝山苦口,不辍诵持;
临济实情,更须点检。
见饭吃饭,古人可煞安閒
将盲引盲,智者自宜恐怖。
续佛寿命,作世楷模。
大家切要惺惺,此事不同草草。
紫微山(《淳佑临安志》“西山广福院”条作题上方) 北宋 · 朱伯虎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凿石开山已几年,半天台殿耸危峦。
晓钟声向云边落,夜月光从槛底看。
野色难藏千里秀,松风长占一轩寒。
老僧此处真佳隐,应笑尘劳效小官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二七)
冷世修游顶山广福 南宋 · 赵公豫
五言绝句 押梗韵
山寺寂无僧,空门白云冷。
惟有寒松枝,悠然照潭影。
寻访广福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旧邑浮航外,青山千万重。
访僧舟北渡,归寺海西峰。
薄薄云收日,微微雨洒
可堪添客恨,闻打暮天钟薛舜俞陈羽韦庄贾岛诚斋贾岛刘昌诗贾岛
东塔广福教院记 南宋 · 鲍义叔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三、《至元嘉禾志》卷二二、光绪《嘉兴府志》卷一八
嘉禾郡之东偏,距关五里而遥,有广福贤首教院,幽阒僻左,居无嚣尘。
仆记少时偕伯仲氏肄业于斯,比竹茨草之室,不支风雨,鱼鼓罢响,斋厨弗充,并院西南桐界之内,仅有废塔二级,馀悉神林鬼冢,蛇虺所孕育,污莱不食,多历年所。
仆既长立,宦学飘零,二十年间,家居官居,足迹未始一踵旧游也。
侧聆里闬士女话,谓是院旬岁典刹得人,轮奂日新,龙象云集。
强仆往临视之,至则寂然法师清雅肃客而入。
外敞三门,金篆高揭,天魔镇守,万法之要关也。
门内即塔院,露盘匝地,风铃韵天,群迷之标指也。
塔院直北,建大悲宝阁,浮空百尺,俯瞰日星,清净之目,母陀之臂,具足妙相,普现声闻,正觉之道场也。
献殿八楹,枕阁前轩,凿池引流,芙蕖自然,可以建斋行道,烧香散花,精于佛寺之宇也。
阁后飞桥跨空,过华严堂,高广宏旷,金碧璀璨,猊座巍峨,荃庑周绕,敷演圣言之所也。
堂后辇土为台,以建上方,燕安身心,瓶锡是寄。
东辟一轩,轩外钜,千挺扶疏,昼阴人天,尊仰之所也。
廊庑臂伸,斋房指列,窗牖虚明,巾单整洁,诸教比邱体用双修之地也。
西则有大天龙,背负踊起,轮藏在焉。
东则有香积妙供,苾刍芬芳,库司在焉。
以至纲统之寮,伊蒲之舍,澡涤之室,溷湢之轩,莫不崇深壮丽,甲乙于诸山。
其他小物细故,动欲垂示久远,未尝茍且。
仆既周游观览,乃慨叹而谓雅曰:「昔黄太史有『毁中民百家之产而成一屋,夺农夫十口之饭而饭一僧』之语,况受供于日中,托宿于林下,续禅床以断薪,绕饥腹以三篾,皆师宗门之故事也。
向者败屋数区,不犹愈乎」?
雅炷香合爪言曰:「毗卢遮那,宫殿楼阁,光遍十方,无所分别。
一弹指顷,三昧现前,讵与夫人间世经纪究度,规画主办,后成就者之比哉?
是刹故基硗埆庳陋,狸鼠庭除,蜗蚓几席。
诚不可与一朝夕杂处也。
况欲阐扬宗风,安集徒侣,其可耶?
兹地爽垲高明,故命工撤取之。
凡栋楹、梁桷、盖瓦、级塼之具,皆长者自为布金,舍己爱乐,无所靳惜。
领徒以来,檀信施入,悉助其费,不铢黍留,故能奋其惫于创残摧败之馀,而无厉民骇众之举。
适岁旱涝,此方贫弱不自存者,厚以役直,使食其力,俱知心兢,不敢告劳,亦我大雄氏慈悯方便之一也。
居士以斯言为信,其为證明之」。
仆曰:「有是哉。
汝佛如来尝示不诳语之戒,仆傥未信而言,于心有负」。
故摭实以为之记。
师,昆山人也。
纯直简古,于华严宗旨川流电激,学者坐夏,无虑千指,是岂特能缮弊支倾而已哉。
庆元庚申二月己未日承议郎、新佥书江阴军判官厅公事、赐绯鱼袋永嘉鲍义叔记。
黄冈广福禅房 南宋 · 郭昂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爱此禅栖静,清凉境自偏。
诧人拳怪树,留客笑幽莲。
草暖蛙喧夏,林昏鸟梦烟。
风尘吾未免,兀坐愧安禅(《宋诗拾遗》卷二○)
请智老住广福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二、《双溪类稿》卷二七
谈禅若露机锋,半成魔说;
传法不落窠臼,方是正宗。
临济之派流,得达摩之皮髓,可续祖师命脉,能开衲子眼根。
某人宗说俱通,行解相应。
竹庵之文采,只务遮藏;
具佛眼之圆明,未尝吐露。
诸方尊宿,渐觉凋残,南岳丛林,亦见衰落。
不是滴狮子乳,如何勘野狐涎。
云在岫中,虽无出意;
舟逢水后,自有行时。
直饶不打葛藤,也且一拈黄叶。
广福 宋 · 危固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二月杨花满路飞,莺篁清巧弄晴晖。
谁知骚雅寻芳客,寂寞东风马上归。
坚老广福 南宋 · 袁说友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高僧七十未龙钟,飞锡飘然百里中。
正欲逢场施手段,不妨临老入花丛。
把茅便可传宗旨,一钵由来是祖风。
直要空门高著眼,看渠拍手任西东。
海盐广福永为贤首教院记 南宋 · 许棐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献丑集
竹轩住广福之明年,榛秽芟夷,廊庑环接,学袍鳞萃,慈像金鲜,复旧观之渐欤。
一日,偕知寺净喜来白梅屋居士曰:「君与寺邻,吾为君友,坏梁又有而祖监丞题墨。
前因后缘,如此不绝,敢有请焉。
广福,贤首道场也。
宗连住二三十年,教异事殊,随葺随毁,更久,燕雀亦无容身地矣。
吾持此教,居此寺,是客去主归,时也。
一身当百废,不敢不勉,第恐主席未煖,客单已侵,主退客留,寺兴废未可知也。
净喜援郡刹真如故事,闻于礼部,部然其然,符郡,郡帖县及寺,一邑官吏士民又莫不然其然也。
欲镂帖以照来者,子为我證明」。
居士曰:「万物兴废有数,而况寺乎?
寺当废,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不能扶其毁;
当兴,九十五种外道心不能害其成。
今寺废数极,数极寺兴,如冬株剥落,春阳必回,华孕芳舒,客寒不能遏也。
然则华严世界,不从天队,则自地涌。
又其不然,舍金云委,施力川增,众妙混成,自然惬当。
是时和尚趺坐一席,戒水澄源慧灯韬焰,无佛无祖,天地一尘。
昔未来,未尝不来;
今未去,未尝不去。
非来非去,是名常住。
是帖也,何必刻」?
净喜曰:「石已具,姑刻之」。
嘉泰壬戌上元日访全老于净林广福院观沈傅师隆茂宗画赠诗二首(见咸淳临安志) 其一 1202年 南宋 · 姜夔
五言绝句 押遇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深衣跨羸骖,杳杳春山路。
入寺君未知,閒看移桂树
嘉泰壬戌上元日访全老于净林广福院观沈傅师隆茂宗画赠诗二首(见咸淳临安志) 其二 1202年 南宋 · 姜夔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沈碑含秀润,隆画出神奇。
道人那得此,老子乃耽之。
朴翁过净林广福(见咸淳临安志)1202年1月15日 南宋 · 姜夔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四人松下共盘桓,笔砚花壶石上安。
今日兴怀同此味,老仙留字在孱颜。
聪大师号无闻送广福住院 南宋 · 释心月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来日台山大会斋,隔身句子绝安排。
如今已落无闻手,双放双收机莫偕。
昌大师号曰桂岩广福说偈勉之 南宋 · 释心月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桂岩桂子久飘香,时节催开选佛场。
莫作末山施半杓,使人特地唤娘娘
广福长老画无准顶相请赞 南宋 · 释心月
 押翰韵
这慈尊,曾自赞。
煮不熟,烧不烂。
有软顽,没思算。
秤须弥重四两,量虚空阔丈半。
更有白■(亻幺刀)不是处,付与无闻,从公理断。
广福院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四、《本堂集》卷四八
吾州广福院住持契和,旧所接识,会间从容,言其院之故:「院本五代时寡妇张氏家,氏事佛,日课《法华经》甚严,俄梦所居地有七僧,若胎生莲华上者,益以信向。
汉乾祐二年僧正仁赞之,舍其屋与田为罗汉院
有可誴者七岁,专一室修净行,历四十年,床下地生白莲花一朵,随而跏坐入灭,湖海腾播,院之名以重。
住者直下世袭。
宋太平兴国九年改赐今额。
嘉定十三年,曰文鼎始规革其旧,犹未能备。
嗣则曰宗诠,曰善能,曰如日,鳞次出力,崇奉大士以殿,讲习大众以堂,管钥出入以门,神天像设、斋房、庖湢,纤悉以具。
初,张氏所舍屋地为基一十二亩六步,田止二百八十亩。
后如日舍一十有二亩,黄氏舍五亩,俗人徐文炳、文焕各舍一十亩。
契和之来,以衣钵资置五十亩,于是田之积为亩至三百六十有七。
其概如此。
惟是负城,僧舍罹几燎煽,煨烬中岿然全存,或者张氏愿力洪深,劫火有不能犯,是尤可纪。
五代迄今,未有所托笔,岂非大缺事?
兹敢以请」。
余曰:「师之言即记,奚以余言为」?
而三四年间,申其请以书者狎至,余于是有不自已于言者。
井里废,古道散,世之齐民有不暇问其何如,间礼义以饬其初,文献以诏其后,三世以往,希不失矣。
甚而一世二世,大戾其祖若父,以自绝其绪者,滔滔皆是。
彼张氏举其夫妇子孙之念,一归之空门,余于心固有未契,而能使之洁圭祠室,香灯梵呗,一饭必祝,数百年如一日,更相乐助培之未艾,张氏之见既得之矣。
今契和且欲详其本末,书以入石,则张氏之祠与院相为无穷。
又将此事始就佛氏家而求,如契和者,用心亦可谓不忘其本。
然则所以记者,岂特为契和而已,固有感于斯云。
前具官陈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