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魏郡太字上封事 西汉 · 京房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四
辛酉以来,蒙气衰去,太阳精明,臣独欣然,以为陛下有所定也。
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
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
阳平侯凤欲见未得,至己卯,臣拜为太守,此言上虽明下犹胜之效也。
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蒙哀见许。
辛巳蒙气复乘卦,太阳侵色,此上大夫覆阳而上意疑也。
己卯庚辰之间,必有欲隔绝臣,令不得乘传奏事者(《汉书·京房传》:元帝魏郡太守,自请得岁竟乘传奏事,不欲远离左右,以建昭二年二月朔上封事。)
魏郡舆人歌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后汉书》曰:岑熙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
我有枳棘,岑君伐之。
我有蟊贼,岑君遏之。
狗吠不惊,足下生蝥。
合脯鼓腹,焉知凶灾。
我喜我生,独于斯时。
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后汉书》岑彭传。《类聚》十九引谢承《后汉书》。《御览》二百六十引华峤《后汉书》。《御览》四百六十五引谢承《后汉书》。《乐府诗集》八十五作岑君歌。《文选》补遗三十五。《诗纪》八。又《书钞》七十六引之、之、厘三韵。三十五引狗吠不惊独于斯时二句。○逯案。此歌非庶民作。)
中州良人诏太兴四年五月庚申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昔汉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武帝时凉州覆败,诸为奴婢亦皆复籍,此累代成规也。
其免中州良人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晋书·元帝纪》)
人金凤旧歌 魏晋 · 无名氏
 押翰韵
环宇记云。按记云魏太祖都之城内诸街有赤阙南面西头曰凤阳门。上有凤二枚。其一飞入漳水。其一仍以锁绊其足。人旧歌曰:
凤阳门内天一半。
上有金凤相飞唤。
欲去不去著锁绊(○太平寰宇记五十五相州邺县凤阳门。)
从军相州刺史孙腾作行路难 东魏 · 高昂
 押职韵
卷甲长驱不可息,六日六夜三度食。
初时言作虎牢停,更被处置河桥北。
回首绝望便萧条,悲来雪涕还自抑(○《太平广记》三百引诗薮。《诗纪》百十。)
京师东安斗场二寺僧语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侵韵
《宋书》曰:慧严慧义道人并在安东寺。学行精整。为道俗所推。时斗场寺多禅僧京师为之语曰:
斗场禅师窟,东安义林(○《宋书》天竺传。南史天竺传。)
新安城 唐末 · 罗邺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若算防边久远名,新安岂更胜长城。
谩兴他役悲荒垒,何似从今实取兵。
圣德便应同险固,人心自不向忠贞。
但将死节酬尧禹,版筑无劳寇已平。
临漳亭观水分得大字 北宋 · 郭祥正
 押词韵第五部
忧民登危亭,注视万里外。
溟濛云气浮,势与江海汇。
苍山恐低沉,况复问畎浍。
禾麻安更论,老稚念颠狈。
蛟鼍自出没,牛马失向背。
雨师恣侵凌,人理亦可罪。
殷殷非雷声,远近屋庐坏。
君臣正逢时,上下宜交泰。
驱云清白日,朗彻照幽怪
一雨即㳽漫,孰谓乾坤大。
故邺(按《邺都记》,汉建安十二年曹操灭袁氏,始大筑邺。当时京兆洛阳南阳、许皆大都,而邺为之长。子丕代汉,复定都洛阳。此后僭窃更据邺,而未始残破。元魏孝文帝自代南巡,驻跸邺下。久之,以南望枉人山、北接柏人县,非善地,遂去之河南。将行,挂饭罂于城楼上。识者解之,挂饭,悬飧也,岂待玄孙宅此乎。至孝静帝,果为高欢劫,迁都。齐五主营建宫室,规模壮丽,远逾前魏。武平齐,焚撤略尽。及杨坚克尉迥,遂洿潴之,筑京观于葛屦山,徙郡治安阳,邺犹为属邑。熙宁间始废之。戊午九月独游晚归,马上赋)1078年9月 北宋 · 贺铸
 押词韵第十八部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魏武昔恢图,北平谭尚孽。
卜邺筑新都,非徒三狡穴(小集作为三穴)
将行迁鼎志,遽有分香诀。
落日繐帷空,奠终歌舞阕。
旋闻瀍洛上,载起苍龙阙
四叶不归东,苔花驰道绝。
食槽谶终验,挂饭期先决。
扰攘百年间,覆车寻此辙(小集作累车寻覆辙)
山川气象变,朝市繁华歇。
白露青芜,茫茫换时节。
阴风吹葛屦,燐火走兵血。
木叶下西陵,寒虫助骚屑。
当时陪葬骨,马鬣犹环列
隧碣仆纵横,镌文久残缺。
帛砧与柱础,螭首随分裂。
指此一抔间,贤愚两何别。
悠悠凤漳水,寂寂雀台月。
千古配英魂,未随埃烬灭。
田皋访遗老,谓有兴亡说。
但听黍离篇,叱牛耕不辍。
次韵酬纯通判(林本题下注:临漳生遂僧) 宋 · 廖刚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灵椿长幸荫衡门,阶草何妨晚见春。
骏种也知惭冀北,病怀聊为释漳滨。
名家正恐非兰玉,瑞世宁当是凤麟。
谁道添丁无足庆,竞传佳句一番新。
后十馀日别伦师赴临漳(原作章,据《题归安寺》注改)又题 宋 · 廖刚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潇洒东阳笑十围,未应裘马羡轻肥。
稻粱浪遣成蓬梗辽鹤殷勤祗暂归。
重九日临漳 宋 · 綦崇礼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日追欢异昔年,强随时节到层巅。
俯观殊俗身如客,平瞰丹霄势欲仙。
故国伤心沧海外,行朝倾首碧云边。
兴阑酒罢催归驭,四面岚光合暮烟。
洞仙歌临漳城 宋 · 李弥逊
 押词韵第十部
断桥斜路,又是春来也。
仙掌挼云半开谢。
尽凝酥砌粉,不似真香,分明对、冰雪肌肤姑射

天涯伤老大万斛新愁,一笑端须问花借
广平冷淡,铁石心肠,未拚得、花里风前月下。
为传语、游蜂缓经营,且留与山翁,醉吟清夜。
送人往临漳 其一 南宋 · 释慧空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通身红烂不堪归,只为无人识得伊。
觅得休粮圣方子,刺桐花下笛横吹。
送人往临漳 其二 南宋 · 释慧空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休处言休便好休,家山春色满扬州
何须更说通身句,历历东风百草头。
送人归临漳兼简湛首座 南宋 · 释慧空
 押词韵第三部
白云埋藏丘壑里,天风无端忽吹起。
雁山耸秀我杖头,漳水澄清君脚底。
一南一北恰同途,虽曰同途不相似。
到家为我到龙山,问讯山中湛老子。
待次临漳诸公荐之易地毗陵自愧无济剧才上章丐祠1175年夏 南宋 · 杨万里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亦岂真辞禄,谁令自不才。
更须三釜恋,未放两眉开。
道我今贫却,何朝不饭来。
商量若为可,杜宇一声催。
临漳陛辞第一劄子1173年12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一、《诚斋集》卷六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仰惟陛下圣心恻怛,视民如伤,知为民之蠹者莫大于贪吏,有抵罪者必寘典宪,甚盛德也。
然臣犹有愚见,欲上裨朝廷之末议。
臣闻将欲闭不善之门,必先开为善之路。
示以所畏者,所以闭不善之门也;
表以所慕者,所以为善之路也。
今夫某贪吏、某贪吏,上之人从而刑之,则贪者将惧而曰贪不可为,此所以闭不善之门也。
今夫某廉吏、某廉吏,上之人从而举之,则廉者将劝而曰廉不可不为,此所以为善之路也。
为善之路一开,不惟廉吏有所劝,贪吏亦知所慕矣。
廉吏知所劝则廉者众,贪吏知所慕则贪者革而为廉,风俗一变,贪污自戢。
臣愿陛下内委宰相侍从台谏,外委监司太守,岁举廉吏一人,必有实状,勿为虚美,无其人则阙之。
陛下亲择甚尤者而旌异之,或增其秩,或赐之金,亦庶乎廉吏之俗盛,贪吏之俗衰矣。
惟陛下财择。
取进止。
临漳陛辞第二劄子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一、《诚斋集》卷六九
臣窃闻比年大农廪食岁计,每患诸路纲船不以时至,及其既至,又多折阅,二者之弊,其咎安在?
臣闻国朝之法,纲船不许住滞一时,所过场务,不得检税。
盖以舟不住则漕运之至者甚速,税不检则商贩之微者可附。
虽无明条许其商贩,而法意则稍许之矣。
大抵小人之情,啖以利则喜而易使,夺其利则怨而难役。
有以利之则其用足,无以利之则其用窘。
利其私,乃所以利于公也。
今则不然,纲运所过税场,类多苛留,以检税为名,冥搜细索,秋毫必征。
小人既无所利,又无以为用,不有以足其私,则不得不取于官,于是饮食衣服之用,资粮扉屦之用,不盗舟中之米,将焉取之?
纲运之至,多不以时,既至而又多折阅,其原盖出于此。
臣闻苏轼扬州日,陈纲运弊,请罢缘路随船检税。
臣愚欲望朝廷行下诸路,纲运所过税场,不得苛留,以检税为名。
如有违戾去处,必议其罪。
庶几千艘衔尾,日至中都,无住滞折阅之弊。
取进止。
释奠礼部检状(见临漳语录)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六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八、《宋元学案补遗》附一
伏睹淳熙六年尚书礼部颁降《淳熙编类祭祀仪式》,内有合行申请事件,须至申闻。
一、神位。
某近得礼部侍郎王普所著《释奠仪式》,考其位次爵号,皆与此本不同。
大抵此图自东而西,两两相对,而王氏本自东序一至五,次西序一至五,又次东廊一至卅六,又次西廊一至卅五,次西廊泗水孔鲤,次东廊沂水孔伋,遂连中都伯左丘明以下至贾逵,又次西廊杜子春以下至王安石
详此次序,固不如今图之善,但此图十哲次序亦有小误。
盖以《论语》考之,当以闵损为第一,在东序
冉耕为第二,在西序;
冉雍为第三,在东序
宰予为第四,在西序;
端木赐为第五,在东序
仲由为第六,在西序;
冉求为第七,在东序
言偃为第八,在西序;
卜商为第九,在东序
曾参为第十,在西序。
今乃以冉雍为第一,闵损为第三,冉求为第六,仲由为第七,则亦误矣。
又其爵号王氏本费公为琅琊公,郑公为东平公薛公下邳公,齐公为临淄公,黎公为黎阳公,徐公为彭城公,卫公为河内公,吴公为丹阳公,魏公为河东公,成侯武成侯,未知孰是。
又按《国朝会要》,政和间沂水侯与泗水侯俱封,仍同从祀,则王氏本为得之,而此图独阙泗水,委是脱误。
左丘明以下,当从此图两两相对。
左丘明当在西廊,对孔伋,而荀况以下当在东廊,公羊高以下当在西廊,两两相对,与此相反,乃为得之耳。
伏乞更详考,改正行下。
一、祭器并依聂崇义之礼图样式。
某伏见政和年中议礼局铸造祭器,皆考三代器物遗法,制度精密,气象淳古,足见一时文物之盛,可以为后世法。
绍兴十五年曾有圣旨,以其样制开说印造,颁付州县遵用。
今州县既无此本,而所颁降仪式印本尚仍聂氏旧图之陋,恐未为得。
欲乞行下所属,别行图画,镂板颁行,令州县依准制造。
其用铜者许以铅锡杂铸,收还旧本,悉行毁弃,更不行用。
一、释奠时日,注云:「仲春上丁仲秋下丁」。
某检准绍兴乾道淳熙令,并云「二月、八月上丁释奠文宣王」,即无下丁之文。
又尝窃见五礼申明册内有当时州郡申请,礼局已改「下丁」为「上丁」讫,其后又见故敷文阁待制薛弼杭州教授日所申。
今到本州检寻颁降旧本,却无此条。
恐是前后节次颁降,致有漏落。
将来如蒙别行镂板,即乞先于内改「下丁」作「上丁」字。
仍检申明册内,备录此条全文,附载篇末,以證元本之失。
仍下州郡有旧本处并行批凿改正,庶使州县奉行有所依据。
一、元本陈设条内「著尊四,牺尊四」,「著」当作「牺」,「牺」当作「象」。
今来颁降新本已行改正,而政和年中颁降旧本尚仍其旧,州县奉行,不无疑惑。
将来如蒙别行镂板,即乞附载后来改正因依于篇后,或只将某此状全文附载,仍下州郡,合将旧本批凿,庶几明白,不至疑误。
一、释奠旧本「邹国公」下并有「舒王」字,今已删去,而不著其所以然者,亦与旧本牴牾。
将来如蒙别行镂板,即乞检会靖康年中罢王安石配享先圣章疏指挥,并行附载,仍下州郡,合将旧本批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