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杜校长元载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树人从政,并见修能,记播越相逢,曾听啼鹃当蜀道;
望岳怀乡,竟成遗恨,知精灵不昧,定随归雁到衡阳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杜元载 (1904——1975)字赓之,生于湖南省溆浦县,著名法学家、教育家。1922年元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湖南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后赴美国留学,相继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私立西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杜元载河南中山大学校长邓萃英之邀,任河南中山大学法科教授兼法科主任。1930年河南大学法科改为法学院后,他成为河南大学历史上第一任法学院院长。离开河南大学后,杜元载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等校任教授、系科主任、教务长、院长等职。1949年元载携家眷去台湾,历任台湾考试院分类计划委员会主任秘书、考选部司长、司法行政部司长等职。1958年他出任台湾师范大学校长、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75年3月20日,杜元载因病逝世,享年72岁。
修能:卓越的才能。
播越:逃亡;流离失所。
啼鹃: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蜀道:中的道路。亦泛指地。抗战时杜元载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四川教育学院分团筹备处主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国立西北大学分团筹备处主任。
精灵:灵魂。
归雁到衡阳:与前文“望岳”照应,指回雁峰回雁峰坐落于衡阳市雁峰区,为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称南岳第一峰。此处切杜之家乡。
蜀国弦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白帝英雄气,荒荒云出门。
万方皆跃马,一寺独闻猿。
鸟鼠秋相警,风波势欲吞。
孤城如斗大,西顾太销魂。
按:丁卯吴公兵败入,居白帝城二年,旋迁绥定大竹县,蜀中诸将以昔多受公恩,咸迎款供,给赀用者五年。公数来书招余入,以贫老乏赀,讫不得一游夔府山川之美,平生大恨也。(顾青翎按:此首又见《哭孚威上将军》组诗。)
蜀国弦 其四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叠嶂铲不尽,何年蜀道平。
两贤竟相厄,百战欲无名。
铜马从天下,青苗隔世征。
可怜真百姓,求死弗求生。
按:□□□□□剽悍善战,今岁春由豫鄂窜陕入川,时仅三千人,官军六万追击数千里,卒无功。蜀将厚敛,民弗堪命,杼柚已空,流亡载道,方思走险泄愤,故徐招之即来。入川数月,聚众二十二万,声势坐大,至九月以数百人突入绥定宣汉,势如破竹,川北半壁,一时尽震。夏秋间,二刘之战,诸将方操纵以渔利,殊不为意,今始惧已无及。徐所过焚屠杀戮之惨,直追闯献,涪阳全区杀尽,仅馀七人,南江积谷之仓,堆人头及屋梁,谓之人头聚会,巴中桑园,积尸如山。昔拓跋魏刘宋,六郡为墟,燕来巢于林木。呜呼,浩劫已成,献忠复出,其再碧也乎?民田赋,每岁预征三四次不等,截至今岁二十二癸酉,已徵至民国六十四年之粮,前民粮每石完折价三金,至去岁加至九金,今则十二、十四金矣。哀哀黎,受此荼毒,古所未闻也。民贫乃由官富,怨毒已深,宁有倖理?
蜀国弦 其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大变不足畏,其如死所无。
诸侯能富贵,百姓敢踌蹰。
甑破顾何益,鞭长嗟莫图。
渔樵皆父老,野哭满江湖。
按:今岁八月茂县大地震,叠溪山崩,崩时群峰万丈,飞舞空中,互相覆压,遂断岷江之流,屋舍为墟,倖存者南北易向,人畜死亡不知数纪,非复人世。至今十月,数数震不止,复有黑风走石,死者相望,岷江既塞,上流成海,下流必涸,诚地维之钜变也。九月某日,□□□之陷绥定宣汉,刘存厚仅以身免,妻子皆陷,公私财帛一无所携,徒手而出。谋之十年,失之俄顷,匪不及千人,各军畏如虎,各县望风而溃,徐杀大绅六十人,流血成川,军官家室仓卒不得逃歼焉。徐既得军械财谷无算,弹库五百万发,乃进窥关中万县矣,一隅之失,全蜀皆震。
寿周国民代表开庆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斯人具公瑾英姿,鲲峤联吟,喜亲芝宇;
来岁还汉家旧物,蚕丛揽胜,添醉觞。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周开庆(1904——1992)四川江津人北平师范大学、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毕业.1927年参加《汉口中央日报》,创办《四川晨报》,并历任四川省达县永川县,参加国民党党务、军队政治工作。1947年,周开庆在江津当选为“国大代表”。去台后,任职经济部主任秘书参事和顾问,并在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等处授课。于1960年组建了“四川文献研究社”,创办了《四川文献》月刊,1970年又发起组织了“中国地方文献研究会”和“川康渝文物馆”等,同时创办台北市江津同乡会,出版会刊《江津》,他是首届理事长。晚年致力于巴蜀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保存了一批乡邦文献文物。著有《中国经济政策》、《国父经济学说》、《民国川事纪要》、《四川与辛亥革命》等.编辑有《近代中国经济丛编》、《四川方志丛刊》等。
成氏有诗《赠周开庆兄》。
公瑾英姿:周瑜字公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谨当年,雄姿英发。此处切姓。
鲲峤:鲲峤,鲲岛都是台湾的古代旧称。
联吟:犹联句。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花栏竹架,常闻韵客联吟。”
芝宇:唐元德秀字紫芝,房管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见《新唐书》《本传》。后来书信中因以芝宇为称人容颜的敬词。
旧物:指原有的国土。
蚕丛:相传为蜀王之先祖,教人蚕桑。唐李白《蜀道难》:“蚕丛鱼凫,开国何茫然!”借指地。切周之家乡。
觞:生辰之日称正寿”,寿宴由儿孙承办,称为“觞”。觞为酒器,为寿,“觞”就是寿诞举觞称贺的意思。
笺:赠周开庆兄二首:
轻舟避寇过瞿塘,十载巴渝抵故乡;公瑾当年最英发,戟门秋月夜如霜。
照海繁樱媚晚春灵山邂逅怅兵尘;还都有颂君能说,剩忆峨眉一怆神。
大华晚报创刊三十年纪念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溯三十年创业精神,计日程功,难忘筚路;
作亿万众同胞喉舌,采风弼治,岂让輶轩。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大华晚报:为民营对开四版小报纸。1942年11月5日创刊。原在湖南出版,抗战后期迁贵阳继续出版。发行人张名世。贵阳时期的社址设在贵阳市中华中路161号。1946年停刊。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大华晚报》以头条形式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讯息,逐渐改变过去大众对晚报的认知。
计日程功:出自《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成功指日可待。
采风:是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语出隋王通《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
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故代指古代使臣。出自汉扬雄《方言》一书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文选·张协》:“语不传于輶轩,地不被乎正朔。”李善注引《风俗》:“秦周常八月輶轩使采异代方言,藏之秘府。” 古代有采风使、观风使采访使等专门负责了解风俗民情的使者
笺:邓廷桢贡院衡鉴堂:
典重求贤,荡节分持宣汉诏;
堂开吁俊,輶轩亲到采秦风。
穆陵 元末明初 · 高启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七
楼船载国沉海水,金槌昼入三泉里。
空中玉马不闻嘶,日落寝园秋色起。
鱼灯夜灭随户开,弓剑已出空幽台。
髡胡暗识宝气尽,六陵松柏悲风来。
玉颅深注驼酥酒,误比戎王月支首。
百年帝魄泣穹庐,醉骨饮冤愁不朽。
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江南归。
环佩重游故山月,冬青树死遗民非。
千秋谁解锢南山,世运兴亡覆掌间。
起辇谷前马蹄散,白草无人浇麦饭
田按:周密《癸辛杂识》云:「杨髡先启事宗、理宗度宗杨后四陵,劫取宝玉,惟理宗之陵所藏尤多。启棺之初,有白气互天,盖宝气也。理宗之尸如生,越三日竟失其首,或谓西番僧回回,其俗以得帝王髑髅可以厌胜致富,故盗去耳。」未言其为饮器也。罗有开所撰《唐玉潜传》、郑天祜所书《林义士事》,备详西僧发陵始末,亦末及钦器事。临川危太朴博洽旧闻,尝与太祖论宋、元兴替,因言及夏人扬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钦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太祖闻之,叹息良久,遣工部主事秉彝北平索钦器,北平守将购得于西僧汝讷所,认应天府瘗诸凤台门高座寺之西北。及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此事见于《明史》太朴传末。余谓太仆入明,惟此事差强人意史官缀此亦有微意也。贝廷琚清江集》亦有《穆陵行》云:「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黑龙断首作钦器,风雨空中魂夜啼。当时直想金棺腐,凿石通泉下深固。一声白雁度江来,宝气竟逐妖僧去。金星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官护。可怜持比月氏,宁饲乌鸢及狐兔。真人见起江东,铁马九月逾崆峒。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闭幽宫。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此诗盖兴季迪同时而作,附见于此。
重修石建寺碑记咸淳六年 宋 · 陈羍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九
咸淳庚午秋石建僧大靖扬其师祖如镐中兴之绩,介石张公程命请记于予。
靖之言曰:「寺肇自唐光化中熙宁时李日新重建之。
历年多,屋老且压,赖同里长者之力,寺得不废。
我祖住持发宏愿,嘉熙庚子搆法堂,壬寅搆钟楼饭堂,癸卯搆中门,丙午搆大雄殿,甲寅搆明阁等楼及圣僧两庑。
凡十有五载乃成,以俟来哲请记焉」。
靖之来也,予嘉其意之诚,则告之曰:「中兴美名也,而中者末之渐,兴者衰之复,日中则昃,阳极而阴,理固然也。
矧释氏处四民之外,不自食其力,得之易,守之难,宁知其难欤?
老石蹲虎泉如建瓴,青山白云,截断世谛。
请诸佛子入是关,视予记而熟读,宁尔猷,毋缚尔律;
出是关,顾予记而深思,谨尔行,毋破尔戒。
毋为如镐羞,使中兴之美常保,则斯记其有助乎」。
按:道光《(江西东乡县志》卷末,道光三年增刻本。
吏部尚书郑公丙神道碑庆元六年1200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孝宗皇帝孜孜人才,精择于初,常曰:「一寘周行,遂阶显用,不审可乎」?
既用矣,察其直谅不欺,则始终与之,故二十六年间侍从多名卿,吏部尚书郑公其一也。
公讳丙,字少融
上世当五季时,自安陆徙家福州长乐县
曾祖芳,祖馗,父遇,世有隐德。
公贵,赠父宣奉大夫
母王氏,淑人
公生颖异,九岁能属文,日诵书万言。
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五,补左从事郎平海军节度推官
秩满,充建州州学教授
安定郡王令衿、令詪,参知政事杨椿、辛次膺知枢密院事贺允中皆号名臣,公适在所隶,交章以荐,改左宣教郎
辛尝语公:「官职易耳,使人尊仰实难」。
公服膺焉。
入为太学学录,以父忧免。
三十二年内禅,转奉议郎,为国子监主簿
诏求直言,公上从谏、远佞、勤政、用人、裕民、练兵六事,会辛公为御史中丞,辟公检法官
隆兴元年十二月,迁监察御史
虏亟求成,朝论不一,公谓不可遽。
明年六月,出提点荆湖北路刑狱。
权摄之禁方严,荆襄制置使沈介用待次官行江夏,边事方殷,信阳军守臣委印赴制司,公皆持檄镌级。
怒,奏乞引避。
上不得已,下迁湖南提举常平茶盐。
乾道元年宜章贼李金陷郴州,焚桂阳军,尹宽起宁远县以应之。
衡迩贼窠,提刑托行部避其锋,常平置司在衡。
公兼程疾趋督州将治城训兵,复谕常宁县世忠洞首李昂霄发壮丁禦贼,民恃以安。
公劾郴、守弃城,乞鄂军济师,粮饷不足,发义仓佐之,贼平,协助为多。
二年之春,乡人林安宅谏议大夫,素不相合,求主管台州崇道观
三年,起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敕监四川类试,革挟书继烛之弊。
虞丞相允文以枢臣为宣抚使,集四路漕议事,盛称公贤,还朝荐召。
六年正月入对,上喜曰:「卿,初元御史也」。
尚书礼部员外郎
陈正献公俊卿虞公左右相,高选王邸讲读官,公直讲王府,与芮华、李彦颖、刘焞四人并命。
陈公去,公亦出为江西转运判官,道除直秘阁,改湖南提刑
有旨招振华军二千,帅司欲速,至涅士人,公立命改正。
浏阳县岁歉,豪右移售他境,乡民分竞,尉以啸聚张大其事,漕请调兵追捕,归罪团长陈淮,下之狱。
公亟约常平司出米数千石,弹压赈济,杖淮释之。
漕有内援,奏公姑息,贬秩一等而罢。
众论不平,复提点广东刑狱。
适漕兄弟为经略使,公引嫌移使西路。
远方官吏不奉法,公深行瘴乡,一裁以正。
邕守重赋敛,得公约束,请祠去。
归正官沙世坚素武勇,坐赃决配静江
部有剧贼未获,公谕世坚立功赎过,世坚馘渠魁以献。
公为奏,稍复其官,后平李接,以总管宜州,一路赖之。
闽部盐筴坏,上雅信公,徙本路转运副使
公知福之岭口、涵头、海口三仓本钱不继,命积钱对偿。
又汀、建等号上四州,高估抑售,公委邑令置场支卖,科扰顿绝,至今守其法。
淳熙四年召为吏部郎中,踰月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议者谓旧法命官诉雪罪犯一岁别勘,三岁别定,以防枉挠。
乃者有司惮烦,须元勘官伏其误始许改正,实抑之也。
章下三省,公谓复旧便,执政曰:「上意似不然」。
公厉声曰:「事当问理。
若逆探上意而逢之,岂大臣事乎」?
执政怒,徙公大理少卿五年二月也。
寻充御试编排官,即殿幕擢秘书少监,累转朝散大夫
车驾幸省,转朝请大夫,面赐金紫。
明日进秘书监,不数日兼权中书舍人
谏议大夫萧燧论夔师李景嗣贪虐,而大臣庇之,于是参知政事赵雄误信蜀人谤书,既捕治其人,因改燧刑部侍郎,寻出知严州
公言:「台谏劾奸邪,反屈抑而去,岂国家之福耶」?
六年轮对,奏乞四川、襄江淮置三大帅,择曾任二府有文武威望者各当一面。
复列上五弊:一曰取士代笔,传义公行,富人以贿得科第;
二曰养兵冒名寄籍,阙额不补,懦弱不汰,一有草窃辄动御前之军;
三曰理财以横敛预借、重折苛征为能;
四曰刑狱放纵大辟,淹留奏案;
五曰荐举非权要请托则谬举亲旧,群至殿陛,徒有引验之名。
上甚嘉纳,榜选德殿御屏之上,真拜中书舍人
公疏:「官冗赏滥,卿监丞簿事简官备,馆职史官至二十员,学官书局各以十数,监司郡守叠授三政参议,归正、添差、养老将校充满外路。
东宫彻章,馆阁进书,杂流厮役例沾赏典,曰随龙,曰应奉。
开河修堰,并赐蠲赋,无时推恩。
他司钱物,漕乞移用。
尉不捕贼,诡奏有功,张大虚声,横被醲赏」。
累数百言。
上批:「赏功迁职不以滥予,丙言是也。给舍遇书牍当随事以闻。」又论台谏独员无助,察官不应专取历知县人。未几召用颜师鲁张大经刘国瑞,皆二千石部刺史有声者。《圣政》、《日历》、《中兴会要》成,连转朝议中奉大夫七年五月,除礼部侍郎,仍兼外制。公言:「司封法不许以官回授封赠,比多援例,下至秘书省吏以无用之减年亦得之,请一切勿行。」诏可。八年吏部尚书王希吕知贡举,公及侍御史黄洽副之。有沮公者谓丙、福州人。上曰:「恐有偏耶?然皆无私。」暨揭榜,三人对。上曰:「考校甚公,远方多得人,虽不分路可也。」转中大夫给事中。时遴待补太学法,公视临安府学籍,许试者三百馀人,游士群诉台谏宅,至夜喧集公第。公入奏待罪。先是春坊陈龟年女嫁大姓裴良珣,珣醉死,其兄良显龟年女利其富,死有冤状。事下临安,语涉龟年府尹不敢治,上令送大理寺朝士有为地者,诏转运司先审,责良显不实反坐,乃施行。公驳奏,语侵临安,且云:「愿少存国法,为子孙万世之业。」竟送大理。至是尹榜冒试人使逞憾。上批无罪可待,令究为首者。尹谓公芘闽人,不当深治。上怒,语宰执呼尹谕旨,卒杖丁如植,编管邻州。前户部尚书韩彦古负气多援,公因其起废极口诋之,至云仰累圣德。他日入谢,因言:「论事欲激切,语或过当,望陛下恕罪。」上曰:「朕自喜给舍得人。」枢密使王公蔺时为宗正丞,亦为上言:「今日不欺陛下惟郑丙。」惜其爱莫能助之耳。九月左侍郎,乞文武添差官并不釐务。有郭世苹寻医岁满参部,法当察脉,医有恃力受其贿,公执送棘寺,铨选清平,无敢干以私。九月权吏部尚书同修国史九年正月上辛,执政当祈谷,有故以侍从摄,上特差公。寻兼侍读,取陆贽奏议切时者反复开陈,进司马光《五规》、范祖禹《帝学》以资乙览。尝乞勿听妄献利害,纷更庶事,又论治赃吏太宽。上并以为然。次日举二事谕宰执,有安静之褒。八月,正除吏部尚书,转大中大夫。公常曰:「范镇六十三致仕,吾已迟一年。」上章请去。十年二月,除龙图阁学士、知建宁府,政尚严明,千里肃然。浙东谋帅,移知绍兴府,以臧否郡守后时降中大夫。上锐更法,手札访公,欲通差官民户。公谓通差害多,著令里正专掌盗贼烟火。比来邑官责以应办,至于破产。若以免役钱募耆长供他役则善矣。攒陵敕使络驿,辅藩多权豪,公不少假借,群起造讪。公闻,请祠。上初不许,谏官亦部人,助以风闻,竟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皇城逻卒因诬公载官米万斛而去,漕遣其属赵善石覈实无之。上语执政:「使郑丙有是,则今日无人可信矣。」秩满,再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转通议大夫,起知泉州。光宗登极,语宰执曰:「侍御史胡晋臣言:『初政当召用人才,如郑丙张大经杨万里是也。』」寻诏公年德俱高,践扬滋久,进端明殿学士。公应诏上封事数千言,以谨始为戒。覃恩转通奉大夫,治泉如治越。或劝从宽,公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吾固非用猛者,然嫉恶有素,岂以晚节丧所守哉?」阅半年,改知潭州,言者沮止,易太平州,固辞,复提举兴国宫,转正议大夫绍熙四年,引年致仕,转正奉大夫。时史丞相浩汪尚书大猷沈詹事枢、右司郎中周颉与公皆同年进士,退休于二浙,诗筒唱酬,人竞传之。俄属疾,屏医药,以后事付家人而逝,五年八月十四日也。享年七十有四,赠金紫光禄大夫。子升朝,特进爵安陆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实封百户。妻淑人柯氏,右文殿修撰棐之孙,前卒,以庆元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合葬怀安县沙溪之原。三子:颐孙,故奉议郎通判辰州;龄孙,故承务郎、监潭州南岳庙庆孙承务郎。三女:长朝奉郎、知吉州泰和县卓洵;次通直郎、知汀州上杭县萧辂;次迪功郎道州司法参军柯谦宗。孙男五人:安祖、似祖,并承事郎;扬祖,通仕郎;馀幼。孙女三人,长迪功郎、新泉州德化县主簿叶英。公学术纯正,文辞赡缛,有家集、外制、奏议、讲义三十卷。居乡接物极其和易,当官立朝则气节凛然,上深重之。是时缴驳之任不由进拟,公常以贰卿兼领,感激尽言,数犯贵要之锋。在铨部抑侥倖,惩奸欺,盖馀事也。尝荐萧公胡公晋臣、罗公点,后俱至二府,世谓知人。其他如李焘博洽刘国瑞之清正,林栗林枅郑湜之刚方,唐仲友之学问,援引不少置,善类归心焉。某在绍兴继公太学录,晚朝久,意气相投。会都司用私意治王定国冒归正赏,予按都督府文书辨其误。公奏都司方举职,政府乃欲沮之,其不党同类此。公之卒,颐孙以沉刻见属而不果,今卓君示公友婿林御史采所状行实,乃参以闻见,碑公墓道。其铭曰:/维南有闽,山环水聚。是生良材,武王所。挺挺郑公,如松之乔。硕大坚刚,岁寒后凋。持节典州,彰善瘅恶。既锄吏奸,亦苏民瘼。帝思其贤,禁密以骞。守正触邪,知无不言。举朝佥谐,当宁眷顾。何待弼直,乃为圣遇。昔者汉武,明于知人。独称汲黯,近社稷臣。相宏将青,任非不宠。孰如九卿,敬礼加重。以今准古,庶其似之。匪直公褒,阜陵是思。(《平园续稿》卷二五。)/石:原作「后」,据右引改。
黔苗竹枝词 其二 夜郎一首(彊圉大荒落) 清 · 舒位
 押阳韵 出处:瓶水斋诗别集卷二
流水淙淙匝夜郎浣纱人三王。
年年饱吃桄榔饭,不信人间有稻粱。
按:初,有女子浣于遁水,见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哭声,剖竹得一男,归养之。长而自立为夜郎侯。以为姓。汉武帝杀之,后封其三子,民为立竹王三郎神祠。其地桄榔木可为面,百姓资食焉。
姑苏感事二首 其二 明 · 王泽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二十七
天星夜落水犀军,又见吴宫走鹿群。
睥睨金汤徒自固,怆惶玉石竟俱焚。
将军只合田横死,国士宁无豫让存。
风雨明年寒食节,□盂谁上太妃坟。
《归田诗话》:吴元年,国兵围姑苏。临危,张士诚聚其族齐云楼,举火焚之,缢不死,就擒。王叔润有诗哀之,先伯亦有绝句云:「虎斗龙争既不能,鸡鸣狗盗亦何曾。陈平韩信皆归汉,只欠彭城范增。」盖张氏据有浙西富饶地,而好养士。凡不得志于前元者,争趋附之,美官丰禄,富贵赫然。有为北乐府讥之云:「皂罗辫儿紧劄梢,头戴方檐帽。穿领阔袖衫,坐个四人轿。又是张吴王米虫儿来到了。」及城破,无一人死难者。武夫健将,惟束手卖降而已。诗意有所谓也。
田按:「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禦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此杨廉夫不屈于张士诚而作也。「一阵东风一阵寒,芭蕉长过石阑干。只消几个瞢腾醉,看得春光到牡丹。」此张光弼张士诚必败而作也。士诚灭后,姑苏感事之作,叔润二诗最为脍炙人口。杜东原《耕馀录》、姜明叔《墨馀钱镈》、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瞿宗吉《归田诗话》皆纪之。余检高季迪《青丘集》有《吴城感旧》诗云:「城苑秋风蔓草深,豪华都向此销沈。赵佗空有称尊计,刘表初无弭乱心。半夜危楼俄纵火,十年鄗乌漫藏金。废兴一梦谁能问,回首青山落日阴。」刘青田《写情》有《过苏州》诗云:「姑苏台下垂杨柳,曾为张王护禁城。今日淡烟芳草里,暮蝉犹作管弦声。」「满地寒风满面尘,荒烟白草旧通津。晏安鸩毒俱亡国,可但西施解误人」。「虎丘山下月朦胧,阊阖门前动地风。《子夜》一声琴一阕,杜鹃声在碧云中。」「成败由天众所知,乌江拔剑更何疑?谁言碧海刺剸蛟手,也学临春井底儿」。谢子兰《龟巢稿》有《淮夷篇》云:「大邦浙河西吴郡称第一。淮夷著柘黄,来作豺虎窟。交邻无善道,西顾拒敌。一鹗婴网罗,同气顿萧瑟。正朔仍奉汉,天恩满床笏。赋粟岁倍蓰,郿坞金日积。非无舶绰风,海运不挂席。包藏狼子心,反覆不可测。台阁两重臣,忍为枭獍食。井蛙自尊大,出入复警跸。爱弟日宠骄,开府门列戟。提兵几百万,势热手可炙。甲第连青云,圊溷亦丹碧。瑶池长夜饮,《天魔》舞倾国。帷幄皆面谀,忠鲠即摈斥。权门竞豪奢,婪夫务怀璧。淮南旧巢穴,坐视成弃掷。出师理侵疆,所向辄败绩。兵贾馀勇,一举数州得。群凶纳降去,敛戍独坚壁。奈何围数重,楼橹比如栉。炮车拂云汉,昼夜飞霹雳。宠弟既粉,左右皆股栗。短兵屡相接,苗僚与戮力。南濠百花洲,流血水尽赤。闭关甫期月,人面多菜色。蔬茹犹八珍,骸骨爨下析。众叛已不知,豕突犹亲出。前徒忽投戈,回骑数匹。一炬齐云楼,红粉随烟灭。缚虎送台城,咆哮气方息。嗟哉尔淮夷,亡命起仓猝。衡行十五载,贵富亦已极。雕墙底灭亡,斯理信弗忒。」胡若思姑苏诗云:「姑苏城郭水茫茫,往事流传过客伤。夜月人歌黄菜叶,秋风梦绕白驹场。火中乌合归真主,井底蛙犹笑子阳,天下车书今混一,繁华终古胜维扬。」又《六砚斋三笔》有周公谨《追悼张氏》诗云:「长淮千里阵云,万骑郊原决死生。不信玉堂春醉醒,倚阑睛日唤流莺。」「偃月堂高矗紫烟,夜阑笙火正薰天。如何斥地连吴楚,葬骨都无半垄田」。刘三吾姑苏即事》诗,贝廷琚姑苏》诗,别见十二卷、六卷。
菩萨蛮 秋海棠大竹兄联句 清 · 江瑛
愁红未化秋魂影大竹。香消别泪胭脂冷。
断肠小窗前蕊珊。晚寒如旧年大竹

幽花重折取。但听空阶雨蕊珊
银烛倍凄凉大竹。不关春梦长蕊珊
按:①大竹。②蕊珊
浣溪沙 中秋大竹兄联句 清 · 江瑛
 押词韵第十一部
小院苍苔向晚深大竹
木樨香冷一轮清蕊珊
几层帘影月阴阴大竹

分写秋光妆阁里,西风征雁北来声。
传来霜信满芜城蕊珊
按:①大竹。②蕊珊
竹夫人(1) 晚清 · 费墨娟
 押阳韵
本来素质是喗筼筜2,流落人间七宝床3。
但愿郎心坚似铁,应怜妾命薄如霜。
抱来能解深宵热,睡去同分午夜凉。
漫道秋风传信至,生来有节惯空房4。
注:(1) 竹夫人:旧时夏天床上用来消暑的长竹笼。唐代谓竹几、夹膝,又称青奴竹奴竹夫人之称,起于宋时清赵翼《陔馀丛考竹夫人》:“编竹为筒,空其中而窍其外,暑时置床席间,可以憩手足,取其轻凉也,俗谓之竹夫人。”宋陆游初夏幽居》之二:“瓶竭重招道士,床头新聘竹夫人。” (2) 筼筜:一种大竹子的名称。晋戴凯之《竹谱》:“筼筜最大。”这里泛指竹子宋陆游《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霜霰筼筜碧,风烟薜荔苍。” (3) 七宝床:本指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床,《西京杂记》卷二:“武帝七宝床。”这里是床的美称。 (4) 有节:竹子有节,暗喻有节操。
藉田诏跋绍兴十七年二月 南宋 · 熊彦璋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四
臣窃观汉文帝五下诏书,率以亲耕劝农为先务,至谓野不加辟,是使奉诏不勤而劝民不明。
噫!
文帝者,可谓知所急矣。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治行于上,民化于下,推君之治而致之民者,吏也。
苟奉承不虔,则不惟不能致之民,抑无以宣上意,将焉用彼吏矣。
主上临御,丁时艰虞,宵旰轸怀,靡遑暇逸。
慨念天下之本,农事所先,申讲缛仪,亲载黛耜,爰洒宸翰,肆颁诏书,诞布多方。
扶杖往观者,岂特感泣,以观德化也,莫不咸曰:「将复见太平矣」。
乃者睿旨丁宁,俾有司每岁春秋举行,委守令出郊,燕劳父老,谕以亲耕劝率之意。
继又侍臣敷奏,乞敕郡邑以御笔手诏,摹刻于听事所,如戒石之铭,俾朝夕省览,罔敢坠失,庶有以广圣志焉。
呜呼休哉!
天语所以播告者如此,而侍臣所以对扬者又如此,然则司牧民之任,处分忧之寄者,宜如何耶!
臣材谫能微,假守偏垒,实愧无以仰副训辞之万一。
惟所以奉承者必谨必恪,庶几涓埃或有补也。
谨拜手飏言而书于下方云。
绍兴十七年二月旦日,右朝奉郎权发遣渠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借绯臣熊彦璋立石。
按:同治《渠县志》卷四七,同治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