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怀督学朱公讳端彝莆田人 明 · 钟芳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匪但文儒仗切摩,罢癃无得济沈疴。
海环晴嶂三千里,帐捲秋风两度过。
峭璧岩岩齐泰华,渊泉滚滚沛江河。
醑尊欲致湘坟奠,两鬓如霜奈病何。
按:朱公两度沿海,多士传诵,至今德之。多土贫窘,幸督学周巡,省无限劳费,弘治庚申冬也。明年辛酉四月,公巡潮州,归至惠州,得疾,抵省城卒。此后督学遂托言崖之瘴疠所染,然犹万州调考,至督学常公亦然。后乃寓言海和尚登舟,舟人皆泣。省城士夫误信之,而不知其为庄列寓言也。自此督学遂不渡海,只于雷州调考,虽行沿海州县,津贴科贡盘费,而民穷多疑。小民何辜,加赋重困哉。仁人闻此言,必恻然伤之矣。海和尚人头鱼尾,造此言者,与苏东坡海鳅涌浪、舟人惊泣之说同一寓言。盖自徐闻县渡,惟须晴朗风顺,仅半日程。嘉靖二十一年征崖黎,守巡、粮道、纪功文武等官何止数百,精兵十馀万渡海,晏然无事。东坡仅一渡耳,而设此寓言,何耶?《易》曰:‘震惊百里,不丧七鬯’。庄列诸人祖之,见其本心不为所动。东坡又祖庄列,而世俗喜谈鬼魅,从而信之,正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贡士庄记嘉熙四年 南宋 · 余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六
贡士有庄,于古无考焉。
思昔汉制: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以次续食,令与计偕。
时异事殊,有可为续食计,正不拘乎古。
圣朝重进士科,名臣硕辅,率由此涂进。
自建隆贡举以岁,至嘉祐易以间岁,治平定以三岁。
中南宫者,天子临轩,亲以赐策。
故诏书一下,四海鼓舞;
上登科甲,九族光彩,人知其足喜也。
然吴棹越船,不能无水而浮;
清虬赤螭,岂能无云而蜚?
成人之美者,视此必加之意。
雷,古南合,濒海地也,风景不殊中州,士生其间,尚气节,研义理,习词章,鼓箧近千人,书于乡者六,至题雁塔破天荒,犹有所待。
扶舆清淑之气,岂以地之偏而啬于人乎?
抑去天远,而人自啬之乎?
适千里者,聚粮于三月,此即往返万里矣;
邻郡若琼,举士以六月,此则无异王畿矣。
去取才决,促装稍缓,重茧且不及期矣。
有负郭者固不问,以笔耕者得之中舍,生意尚同枯槁,盖有辍其行者矣。
粮绝于陈,子路愠见,自非有器识涵养,鲜不阻挫于斯。
永嘉薛侯来镇是邦,政以爱民为心,事以崇儒为务,凡可激扬清风,变移流俗者,兴旧举废,彰彰在人耳目。
岁在己亥,颍滨祠成,十月朔日,衣冠毕集,深念贡士之庄旧有而寔微也,慨然谓诸生曰:「七亩之田,为价千缗,出以为众,是吾心也。
适今府库之入,视昔差减,郡当其半,馀萃众力」。
乃输钱五十万,诸生鸠合亦如之。
贸易膏腴,鳞载于籍,主以学官,掌以前廊,会以司计
积二年,租可如郡所出数,合元来之息,盖为钱六十万,猗欤盛哉!
夫士犹兵也,文场犹战也,士饱而歌,前无坚敌者,气全也。
故文以气为主,未战,当养其气。
今侯斯庄之辟,是先养其气也。
气盛而往,平时所喜,贫约不能阨,远役不能摧。
继自今登高科,跻膴仕,当彬彬辈出。
薛侯吹送之惠,岂可以世数计哉!
虽然,计贡之贤否,州之荣辱关焉,士之自养,可不知源委所在?
今乡邦所尊,如丞相寇公为国元勋,门下侍郎苏公立朝忠鲠,照耀千古,学者山斗,固当景行服习,不问朝夕。
以此立言,积久用宏,可为瑚琏器,可为宗庙材,是为无负于贡士之微意。
若徒曰取青紫,徼利禄而已,非予之所敢知。
侯名直,字愚叟,而炳乃门生也。
诸士友有请,辞之不可,于是乎书。
按:嘉庆《雷州府志》卷一八,嘉庆十六年刻本。
雷州府登科题名记淳祐八年 南宋 · 郭梦龙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五
国家三岁一举士,士挟所长战艺于京师者以万计,至上其第于太常则往往惟中州为盛,岭以南仅一二焉。
岂地之生材尔殊哉,或者功名否泰之机,其消长有候耳。
比年以来,雷之文士日益振,乡曲之英联镳西驰,殆风作而气使之。
岁在丁未州学正宏甫果以经学第进士,是正郡博叶梦材典教也。
越明,叶郡博职满,梦龙以及瓜至,视篆甫一月宏甫亦以衣锦归桑梓,与有荣焉。
同志者谂余曰:「是雷之盛事也,欲镂石以纪氏名,可乎」?
余跃然曰:「昔刘蜕首以荆州乡举取科,乡人称之为破天荒,既而举不乏人。
宏甫亦雷之破天荒者,继自今源源相续,其视丁未进士榜犹增光焉,合碑于学以待来者」。
众曰诺,请为纪之,予不能逊其责,于是乎援笔以书云。
按:嘉庆《雷州府志》卷一八,嘉庆十六年刻本。
东宁百咏 其六十 清末至民国 · 苏镜潭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使君来暮起讴思,旧种甘棠发几枝。
朱邑桐乡称报最,弦歌今已遍生祠。
作者注:「陈瑸字文焕广东海康人。以进士古田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台湾,清操刻苦,勤政爱民,岁祲发仓以赈,穷黎感其德。明年,入为刑部主事,迁郎中四十九年(1710),由四川提学任台厦道,士民闻其再至,争趋海澨迎之。至则作育人材,汲汲以兴化易俗为务,始建文庙,设十六斋以教诸生五十三年(1714),擢湖南巡抚,入觐,上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调福建巡抚,台人为塑像于文昌阁,诞日张灯鼓乐以祝。及卒,哭之哀。入祀名宦祠。」此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