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黄檗飞泉 明 · 陈廷策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瀑布泉飞急,坎盈水自平。
津膏滋畎亩,涓滴到沧瀛。
味洌云根净,目分梓里清。
邑多茹檗宰,作楫与调羹。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古木空烟 明 · 蔡文第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步屧白杨外,溪花笑欲然。
高人眠古木,寒鸟啄空烟。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盐洲暮雪 明 · 蔡文第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勿讶溪颜老,寒汀阅古今。
饶予青眼视,也作白头吟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山门半日 明 · 李凌汉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势逼南天拥叠峦,乌光迟放石林寒。
清酣鹤梦松枝稳,细聒经声竹院残。
冰溅飞涛云外冻,山分秀色雾中餐。
寻真野客长疑雨,尽日禅关俗不干。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云贵总督富纲奏报缅甸称臣进贡诗以志事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一
官屯谢罪求罢战,已即传宣命止戈(昔年征缅之役事非得已迨己丑冬经略大学士传恒于新街江裔连破贼垒遂进攻老官屯继拔屯西一砦绝其粮援已可计日蒇事维时闻其水土恶劣我将士多受病者深为怜悯若更待春至阳生则瘴疠益甚于是有班师之谕而傅恒适亦奏缅酋懵驳遣大头目诣军营吁求贷罪罢兵因檄谕解围撤兵盖其始以声罪之师不可以已既而深度事势恤我征人遂尔止戈原非利其土地必欲穷兵也嗣是二十年来亦且置之度外兹据云贵总督富纲奏掌管国事孟陨遣大头目三名小头人十二名赍金叶表文并驯象金塔等件款关进贡情辞甚为恭顺讵可阻其向化之诚即谕令准其前来行在并临时酌加优赉以示柔远至意)
却逮廿年无信息,何称一旦入渐摩。
逊辞并未驰文帝,奉表翻看来赵佗
羁彼重英异苏武督臣致讯似为过。
按:汉书赵佗当秦末自立为南粤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释而不诛既复僭称帝号文帝立遣陆贾使南粤赐书告谕恐顿首称臣盖文帝镇抚天下不欲兴兵诛讨惟贬损词意冀其感服而果称臣奉贡书生选懦之见率以为是予则以为大失中国驾驭外域之道盖外域惟畏威不知怀德此意向屡论之若今之缅甸则大不然初以滋事边疆兴师问罪既因其吁求贷不加讨亦不过舍之而已岂值以一纸之书婉谕臣服而兹孟陨款关进贡词顺礼恭且据督臣译其来文谓其父瓮藉牙承管国事至其兄懵驳传子赘角牙同时为恶获罪天朝继蒙宽赦不加征剿感激实深伊与懵驳父子素不和睦藏身缅寺为僧自赘角牙自取灭亡众头目举伊掌管国事屡欲乞求进贡因暹罗时相侵扰并移建城池未遑将使兹特差心腹赍表并具贡物恳祈转奏乞恕已前之罪永作域外之臣谢罪入贡归诚出于倾心向化其恭顺赵佗远矣至总督富纲讯以杨重英之事实过于苛求杨重英不过一臬司在木邦被缅甸之兵遮去留彼非若苏武之奉使朝廷也其缚送与否皆无所关系何必致问因严饬富罢之且苏武匈奴娶妻生子向已薄之闻重英在缅甸求死数次而不得若复无娶妻生子之事是较苏武为优矣并戏及之
观音水洞 明 · 黄景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水蓄重岩影自空,白云穿破碧玲珑。
数回侧路通蛟室,一隙幽光漏紫宫。
翡翠寒凝愁向日,银花浪点怯翻风。
从流出海南天外,为说慈悲此处同。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锦水归帆 明 · 黄景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六幅蒲帆落夕阳,船头箫鼓杂鸣榔。
长江巨浪都经过,放酒高歌是乐乡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游镜山 明 · 黄景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偶陪冠盖觅残春,傍水幽花一树新。
莫惜对花成酩酊,明春风雨欲愁人。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洗墨清流 明 · 吴梦旸
五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秫田酣醉日,泾渭不须论。
洒墨澄波上,閒情在不言。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宝盖朝岚 明 · 吴梦旸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湛露晞时晓雾轻,千林入画四山清。
僧庐只在多云处,隐隐疏钟出化城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访僧多宝寺 明 · 黄栻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古寺寻僧木叶丹,楼台空锁白云寒。
还看昨日相期处,风扫残经坠石坛。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新昌都仓记 南宋 · 杜孝严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三、《永乐大典》卷七八一六、同治《新昌县志》卷二八
余友赵君出宰新昌牛刀发硎,窾却理解,兴利图永,急所先务。
县岁受仓米三千一百石有奇,以备水旱,以赈孤贫,则有常平仓之名;
岁受官兵廪给米一千五百石以支土军,以给吏禄,则有军粮仓之名;
岁受饫马谷二千石以供鄂渚,以养战马,则有马料仓之名。
然昔无其所,随寓他处,不可以稽察。
君曰:「嘻!
仓库邑之根本,出内之际,可无司存?
县章之缺,孰大于此」!
于县治之左,得务场废址,市材于山,取工于佣,百堵皆作而民不知役。
中为受官厅三楹,左右翼以常平方廒凡十。
其前限以修庑,榜曰「常平仓门」,先民也。
出门而左为军粮廒三,重人也。
出门而右为马料廒三,后畜也。
凡廪之所容,各足以贮其岁受之数,亘以横廊,总以大门,榜以都仓,缭以周墙,高以翚飞,与县增壮。
视事以嘉定癸未之八月,经营以十月,竣工以十一月,盛阴冰坚,惟涂塈毕于甲申之二月
是役也,以监务文林郎余百禄董其事,为费二百万。
常平使者赵汝谈助钱五十万,郡将陈振助钱二十万,馀皆从县撙节以周其用,属余为之记。
余谓仓廪之治二,出内而已。
内而不治则病民,出而不治则伤国,此长民者所宜加意也。
入而宽其概量,禁其苛取,使雁骛不得喋啑,民得其纾矣。
出而谨其簿书,严其检柅,使雀鼠不得耗蠹,国其裕矣。
今仓廪既有司存,二者之治,可得而举也。
然赵君决不能如古仓氏长子孙于此也,其为我并刻此,以诏后之人。
赵君名纶字子美
按:同治《瑞州府志》卷一八,同治十二年刻本。
章水观鱼 明 · 张叔鉴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谁从濠上问庄周,泛碧涵清暂可游。
海运图南鲲欲化,安知鱼乐只浮沤。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瑞州府
曾参答弟子书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
白诸足下,闻吾党之士思夫子而莫得见也,以有子之貌似夫子,欲假设其位以夫子师之,诸足下必其然乎否耶?
吾试为诸足下陈夫子之道以为断。
诸足下知天之有四时乎?
春能生物而不能长也,夏能长之而不能成也,秋能有成而不能敛也,敛之者其在冬矣。
自生民以来,有大圣德,居大圣位,而作法以济世者,类不过八九。
三皇经始之,五帝缵明之,禹、汤、文、武该洽之,周公祖述之。
经始之者春也,缵明之、该洽之者夏也,祖述之者秋也。
天恐斯文之中未有以折衷,乃生吾夫子于衰乱之世。
前圣之所未立者,俾夫子立之;
前圣之所未作者,俾夫子作之。
上规圣明,下救沦坏,垂之百王而不变,稽之千古而不疑
虽百周公、百尧舜复出于世,亦无以过夫子也。
是夫子于列圣有成岁之功也,是列圣不能敛而夫子敛之也。
吾以谓夫子之道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吾与诸足下奚所识知
幸而生于时,得以登其门,望其堂,而传其道,以光荣其身。
吾与诸足下犹众无名之星也,夫子犹日月之明也,以无名之星代日月之明,虽积累万数,吾未见其可,况一焉而已乎!
诸足下奈何乃不察于是也?
天则有一冬,而诸足下有二冬乎?
苟有子升夫子之席,而吾与诸足下趋进于左右,敛衣而立,负墙而请,当是时,有子能勿愧乎?
吾有以知彼之愧也。
吾侪有所问而不能答,有所辨而不能断,哗然而往,默然而来,铿然而叩,寂然而应,当是时,有子能勿惭乎?
吾又知彼之惭也。
昔者吾友子渊,实有圣人之德,不幸短命,前夫子而死。
使子渊尚在,而设之于夫子之席,吾犹恐天下之不吾信也。
足下以有子之道义,孰与子渊
德明而仁备,孰与子渊
夫子称而叹之,孰与子渊
群弟子服其为人,孰与子渊
达夫子之道而邻夫子之性,孰与子渊
是数者皆无一可,而独以其容貌之似,而欲升师之席,窃师之位,不亦难乎!
夫容貌之似者,非独有子也,阳虎亦似矣。
如欲其大似,则当以阳虎为先,奚先于有子哉?
诸足下果欲何耶?
复欲睹夫子之容乎?
复欲闻夫子之道乎?
如止欲睹夫子之容,则图之可也,木之可也,何必取弟子之似者以僭其称而悖其位?
欲闻夫子之道,不可以茍而已也。
且吾闻之:师其道,不必师其人;
师其人,不必师其形。
如欲师其道,则有夫子之六经在,《诗》可以见夫子之心,《书》可以知夫子之断,《礼》可以明夫子之法,《乐》可以达夫子之德,《易》可以察夫子之性,《春秋》可以存夫子之志。
是之弗务,而假设以为尚,此吾所以悼痛而不敢知也。
且昔夫子果何师哉?
师尧、舜者也,师文王者也,师周公者也。
惟曰师其道而已,未闻其假设而师之,则似尧、舜者,似文王者,似周公者,终身而不得见矣。
茍不见其人,则亦弗师其道乎?
夫麟之于兽也,凤之于鸟也,出乎其类而处乎长者也。
不幸而麟以死,凤以亡,则亦假设而为之乎?
诸足下盍姑止,不然,吾恐万世之后,完口者寡矣。
死而无知则已,如其有知,则子渊子路辈将瞋目流涕而有责于足下也。
诸足下其思之!
不宣。
(《欧阳文忠公集》卷五九。又见万历《兖州府志》卷五一,《阙里志》卷二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二四、学行典卷一四六。)
文末原按:「江钿《文海》多以他人文为公所作。其章章者,《筠州学记》,曾巩文也;(绵本亦误收。)《察言论》,唐庚文也。甚至元丰以后暨徽宗朝所下制诏,亦有托公名者,自当删去。惟京本《英辞类稿》似少伪妄,而《代曾参答弟子书》,不知何人之文,与此卷《兵储》、《塞垣》两论皆可疑。削之恐无以解后来之惑,姑留而著其说。」
地宫铭熙宁六年四月十八日 北宋 · 李徽之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二
圣宋六叶,皇帝握符御极,改元熙宁,分命宗室,藩屏王国,授叔氏团练之节,刺守江西筠州
期三季,郡人孙德崇等发心,偕新吴僧守净募众,于郡南太平兰若建造释迦宝塔一座,祝延帝寿,保安国祚。
惟皇从祖父、赠太师尚书令相孝,定王宫皇伯、登州防慰使宗绩,降施如来金骨舍利,中金为匣,䌌以重锦,来镇塔宫。
复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氏之族,暨大丞相吕文惠公之后,广西经略安抚等使、集贤修撰萧公之孙錞,少府监杜公植淮安守、比曹外郎黄沐太子中舍绍先,各以种种舍利信奉为施。
镇南大沙门宗道,比邱香,与诸信士各施舍利,总可千数。
郡太守司门郎王景华以白金之盒、绣花之衣而缄覆之。
众捐银塔二座,金银函各一所,银铜瓶合众宝香等,悉于六年癸丑四月甲戌朔十八日辛卯入瘗隧宫,安奉如法,刻石纪实,志诸不朽。
铭曰:
佛宝法宝,坚固无价。
珍重秘藏,兹塔之下。
按:同治《高安县志》卷二五,同治十年刻本。
赠魁天纪 元初 · 圆至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牧潜集卷一
拈笔诗成首首新,喜来豪叫欲攀云。
难医最是狂吟病,我恰才痊又到君。
南濠诗话:长洲陈湖碛沙寺,元初有僧魁天纪者居之。魁与高安僧圆至友善,尝注周伯弜所选唐三体诗,魁割其资刻置寺中,方万里特为作序【方万里特 原作「方万持」,据南濠诗话改补。】。由是三体诗盛传人间,今吴人称「碛沙唐诗」是也。魁读儒家书,尤工于诗,平生厓立绝俗,誓不出世,住山,有诗赠之云云。
彭立法委员醇士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倚马文工,换鹅书好,少游曾预英流,更看耄齿谈玄,卫玠神清犹曩日;
镜鸾影并,庭凤雏添,怛化应无遗憾,只惜灵区堕劫,匡山头白负归期。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高安彭醇士先生,楚畹崇兰,天衢威凤,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昔郑虔有三绝之称,而先生宜膺四绝之誉,孰谓古今人不相及哉,音徽既渺,党类同嗟,援笔缀辞,不胜于邑
彭醇士(1896——1976)江西高安人字素庵号素翁,谱名康祺,易名粹中,因摹戴醇士而改取字醇士,并以此字行。早年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商科。历任正志中学教习哈尔滨畜牧局局长南昌教育图书馆馆长、心远大学教授江西省政府参事南昌行营秘书立法委员1949年随国民党去台湾后仍任立法委员,兼任大专院校教授及中文系主任。工书,擅画,精词章,画由宋元入手。彭诗名动海外,曾获1964年马尼拉国际诗人大会之“桂冠诗人”奖,复于1971年获巴基斯坦自由大学赠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国人或有以此相贺者,先生辄笑而逊谢之。彭肺素弱,因善自珍摄,故年逾八秩而矍烁似常人。性旷达,谈锋尤健,人多爱重之。1977年,肺气肿疾大作,急救无术,终告殒逝,享寿八十有一岁。
彭醇士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彭醇士为首任副所长。成氏有诗《薄游台中晚过丰原饮于李氏愉园写奉次贡先生并柬试武味辛醇士定山絜生弃子佛观诸君子》《寿彭委员醇士六十》《翼如先生殉难二十三周年,展览遗墨,用醇士“委员”韵》。彭醇士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
倚马:称人文思敏捷为倚马才
换鹅:晋王羲之换鹅故事。后来因以换鹅书为《黄庭经》法书的别名。
谈玄:谈论玄理。此处为称赞书法
卫玠神清: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刘惔:“杜乂肤清,叔宝神清。”
镜鸾影并: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得鸾鸟,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夫人曰:‘闻鸟得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鸟睹影而鸣,一奋而绝。”(《北堂书钞》)后多以此事喻失偶。或夫妻分离。此处反其义而用之。
庭凤:梧庭凤,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这里指彭醇士。庭凤雏添指他有孙代
怛化:出自《庄子。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郭象注:"夫死生犹寤寐耳,于理当寐,不愿人惊之,将化而死,亦宜无为怛之也。"意谓人之死乃自然变化,不要惊动他。后谓人死为"怛化"。
灵区:美善之区或奇美之地。灵区堕劫:联系后文,“灵区堕劫”应指大陆“沦陷”。
匡山头白负归期:杜甫不见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匡山江西省庐山。切彭醇士家乡。故此处一将彭比作李白,二指他未能还乡。
崇兰:丛兰,丛生的兰草。出自宋玉《楚辞·招魂》:“光风转,泛崇兰些。”
天衢:天路。衢,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通显之地。 出自《汉书·下叙传》:“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后多指京师
郑虔有三绝之称:郑虔三绝唐郑虔诗、书、画皆精妙,后世因以赞誉人善画山水或诗、书、画三者皆精妙。
音徽:犹徽音。德音,善教。引申指音容,容范遗教。或指音信。
援笔:执笔。 出自《韩诗外传》:“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
缀辞:1.撰写文章。2.赘辞,多余的文辞。
邑:古同“悒”,指愁闷不安。
笺:寿彭委员醇士六十:
扢雅扬风四十,早坛坫接光尘;应刘隔世多同调,坡谷于今有替人;碧茗供谈抛麈尾,苍松入画隐龙鳞;传家自宝延年术, 定是彭篯不坏身。
赵文敏杜陵戴笠图 明 · 解缙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三
碧鸡坊里春风颠,浣花溪边晴日暄。
浩歌一曲花弄影,慷慨不及开元前。
饭颗山头忆相见,历下新亭旧时面。
吟诗未遣髭须愁,愁绝边尘暗河县
平生落笔五岳摇,调笑不作儿女娇。
锦袍仙人伯仲耳,孰谓有作徒相嘲。
诗卷长留两不灭,玉颜癯骨俱清绝。
万古诗人照胆寒,松柏苍然傲冰雪。
吴兴公子真天人,落影自与韩众亲。
新图古色照秋水,如此子美方逼真。
槎翁老仙我所敬,十年寤寐游珠林。
新诗墨妙聚片纸,今我观之谐夙心。
嗟余岂是诸公徒,青天空行一字无。
纷纷馀子风斯下,独立惟见明星孤,吁嗟杜陵焉可呼。
王士禛居易录》:赵松雪画《杜子美戴笠图》,深衣乌帽,加竹笠其上,足蹑芒鞋,昂首袖手,若行吟之状。下方有「赵子昂氏」及「雪斋」二印。上有刘崧子高题绝句云:「杜陵憔悴鬓如丝,饭颗凄凉日午时。为报西流夜郎客,锦袍霜冷更相思。」自跋云:「右草堂杜拾遗戴笠小像,吴兴赵文敏公所画。往年馀得之高安刘氏。它日与□□徵士观画于桃源山中,因持以归之。并题识其上云。洪武庚申秋仲,珠林生刘崧书。」解春雨又题七言长歌一篇,书法精劲。类邢太仆,末题「前翰林解缙书」,诗不见本集。予平生所见唯故友宋荔裳所刻秦州像,何宇度所刻成都浣花草堂像,皆石本。盖皆临松雪画,而风神不及远矣。
施闰章蠖斋诗话》:西昌萧伯玉太常旧藏杜陵图,高可盈尺,纯用白描而神采高寒,赵文敏笔也。刘公子高题句,解缙春雨又书长歌其上。此诗既佳,而解集失载,字体作指大行草,遒润有法,绝非世所传解书体也。时以赵画、刘、解两公题为三绝。馀官湖西,从萧氏孟旸见之,赏异作诗,萧辄欲见赠,不受,及归田再赠,始受之。时一展对,如揖浣花老人也。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八十一 宋末元初 · 释惟一
 押寒韵
六年雪岭几番雪,不是今番彻骨寒。
半夜三更禁不得,无端北斗面南看。
瞿昙瞿昙,开得眼来天大晓,不知红日已三竿(佛成道)
按:以上辑自参学编《瑞州黄檗山报恩光孝禅寺语录》
城隍庙碑记 宋 · 武允蹈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同治《瑞州府志》卷一八
神讳智顼,姓应氏,调露乡人也。
长七尺,美须髯,赋禀英武,人畏服之。
尝筑书室于新吴,与兄弟讲习。
隋大业末,天下大坏,林士宏据豫章,寇江南,攻陷城邑,将侵境。
神躬率义旅,为安民之计。
间遣谍鬻巨屦于寇中,皆惊问其故,曰:「吾邑人所常蹑也」。
或欲复为向道,曰:「吾地多险阻,如五伯港、死马冈、乌泥𡌶、沙胡城顿,离天三十,皆未易涉也」。
神又使人货,寇市而分之,则蜂毒中人,多死,寇骇之。
进至邑西北五里,神据溪水整师,寇畏服,不敢犯。
溪流道入蜀江,神引剑叱水,应声而止。
寇皆举首蹙额,相率而去。
唐武德五年安抚使李大亮举众归附。
地本豫章建城县高祖以神能靖民,深嘉之,授刺史,威惠并行,民赖以安。
米山之西,有潭极深险,中隐巨牛,金色赤尾,阴晦辄出,伤人畜,害禾稼。
神部兵往,牛出潭,命李尉剑斩其尾,因下土实潭,生灵之患遂消。
未几,凤凰翔见于治后,因名凤山
一日,忽有樵者告以幞冠蟒衣人坐石而瞑,民视之,即神跏趺逝矣。
州人议立祠,祠成,遂承祀事。
唐追赠尚书左仆射
宣和六年,赐庙额「利贶」。
建城后,官兵新丰寇,神现兵城上,皆以虎革冠首,寇遁。
朝廷闻之,褒封「忠显灵王」。
夫神之生也能靖乱宁人,及其殁也又能禦灾弥患,迄今赫张灵异,地方水旱灾蝗疾疫,有叩请无不响应。
民屡以功德白郡,郡以状告当道,乃覈奏而屡封焉。
其年月爵号,与夫人徽称,及十有二位神明告,以「应天贤圣无王」称者,即其兄弟也;
嗣德、嗣昌侯称者,即其二子也。
有应使君宅,今绕城之云峰寺,即其旧居也;
新吴城头之嘉福观,即其书堂也;
奉新之应墓里,即其葬所也。
神之夫人姓氏,天德乡法忍院,是所从出也。
其功德在人,自唐武德初元始,世远代更,令人称道弗衰
神之颠末具此,观录者可以考所自矣。
按:同治《高安县志》卷二二,同治十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