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次绥安(古漳浦地) 南朝宋 · 沈怀远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负衅忝良时,宽恩荷明牧。
叨乘使者传,来按荒人狱。
闽方信阻狭,兹地亦丰沃。
苍山缭万寻,涨海涵千谷。
高秋桂尚荣,隆冬泉更燠。
在昔汉世宗,开疆穷所欲。
馀善既还师,建德仍伐木。
番禺竟灰烬,冶南亦沦覆。
至今遗父老,能言古风俗。
阴崖猿昼啸,阳亩粳先熟。
稚子练葛衣,樵人薜荔屋。
矜尔为生微,诲予从不辱。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漳州府部
半径庐居语父老 其二 初唐 · 陈元光
五言排律 押阳韵
丹心忠老母,白首媚萱堂。
万里提兵路,三苗葬子方。
桑田多变海,萱草独凌霜。
华洁凝秋色,葳蕤灿晚芳。
山灵驱毒蛀,神女靓明妆。
剥落千花后,舒迟百岁康。
如何龄九五,霞佩陟云房。
语罢成追暮,群然泪雨茫。
原按:《志铭》:总章己巳,闽广之交,獠蛮啸聚。高宗命陈政公出抚之。至界,以兵少请援,朝命二兄敏、敷领兵南下。(太母魏氏见三子之闽,乃与俱往。至浙之江山县,敏、敷病疽。至浦城,孙子亦疽。魏母提兵至镇,政得进屯云霄营。政卒,孙元光将军,代领其众,奉建州治。垂拱四年,魏氏卒,将军以支孙承重,付州事于许天正,葬祖母于半径山,结庐守制。漳人称半径将军。故有《庐居语父老》之作。
晓发佛潭桥 初唐 · 陈元光
五言排律 押侵韵
朝暾催上道,兔魄欲西沈。
去雁长空没,飞花曲径深。
事沿桥树往,诗落海鸥吟。
马鬣嘶风耸,龙旂闪电临。
峰攒仙掌巧,露重将袍阴。
农唤耕春早,僧迎展拜钦。
看看葵日丽,照破艳阳心。
按:以上诗见沈定均《漳州府志·艺文志》
漳州新城秋宴 初唐 · 陈元光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地险行台壮,天清景幕新。
鸿飞青嶂杳,鹭点碧波真。
风肃天如水,霜高月散银。
婵娟争泼眼,廉洁正成邻。
东涌沧溟玉,西呈翠巘珍。
画船拖素练,朱榭映红云。
琥珀杯方酌,鲛绡席未尘。
秦箫吹引凤,邹律奏生春。
缥缈纤歌遏,婆娑妙舞神。
会知冥漠处,百怪恼精魂。
按:以上诗见沈定均《漳州府志·艺文志》
归閒诗二十韵 唐 · 丁儒
五言排律 押真韵
漳北遥开郡,泉南久罢屯。
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
好鸟鸣檐竹,村黎爱幕臣。
土音今听惯,民俗始知淳。
烽火无传警,江山已净尘。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
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
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
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
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
醉宜藷蔗沥,睡稳木棉茵。
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
雪霜偏避地,风景独推闽。
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
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频。
相访朝和夕,浑忘越与秦。
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閒身。
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隐沦。
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按:以上诗见《漳州府志》引《白石丁氏谱》
冬日到泉郡次九龙江与诸公唱和十三韵 唐 · 丁儒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迢递千重险,崎岖一路通。
山深迷白日,林冬豁苍穹。
正值严冬际,浑如春昼中。
泉醴开名郡,江清稳卧龙。
天涯寒不至,地角气偏融。
橘列丹青树,槿抽锦绣丛。
秋馀甘菊艳,岁迫丽春红。
麦陇披蓝远,榕庄拔翠雄。
减衣游别坞,赤脚走村童。
日出喧乌鹊,沙晴落雁鸿。
池澌含晚照,岭黛彻寒空。
风景无终始,乾坤有异同。
但思乡国迥,薄暮起心忡。
按:以上诗见《漳州府志》引《白石丁氏谱》
临漳台 北宋 · 郭祥正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长风吹海作寒雾,往往六月披重袍。
仙鱼通印胜鸮炙,荔子丹艳疑蟠桃。
按:以上《舆地纪胜》卷一三一《福建路·漳州》
漳浦印石记 宋 · 傅希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七、光绪《漳州府志》卷四三
余闻独阳不生,独阴不成,阴阳合然后成岁功;太刚则甈,太柔则怌,刚柔和然后成陶器。此古今之通论也。山之与水亦然。漳浦之为邑,濒海枕山,居民富庶,虽号僻远,诚为乐土。自圣朝承平几二百年,登桂籍者岁常一二,处显位者未见其人。岂非山虽环绕,而水未回揖者与?不肖承乏之次夏,士人相与议开河以溯于学,浚池以深其源,流于溪,归于海。神与人意默会,山与水势符合,欣然协力,毅然集事,不踰季而工就,无过费而利百。关成而路,聚为一市,有亭可观,有桥可步,舟车之往来,商贾之出入,井烟繁阜,有无贸迁,万口同音,功施罔极。此特其小者尔,他日公卿间出,朱紫纷如,勤劳王家,经纶治道,上为朝廷之光,下慰生灵之望者,良必由此。因游印山,观诸公题河,猥以小子对太师墨迹,但增愧赧。聊志于石。
按:万历《漳州府志》卷二○,万历元年刻本。
句 北宋 · 吴臧
押庚韵
葛巾竹杖閒来此,可是心清迹亦清(双清亭)。
按:清沈定均光绪《漳州府志》卷四○
母老乞勿远去上表 宋 · 王梁材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三、万历《漳州志》卷一六
听异乡之钟鼓,益助悲鸣;就故国之蒲鱼,聊供反哺。
按:嘉靖《龙溪县志》卷八,影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句 其二 南宋 · 张澄
押先韵
漳南周匡物,竞秀元和年。
作句诧亲友,进为乡党先(周先生祠堂)。
按:以上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三一《福建路·漳州》
句 宋 · 许葆光
押麻韵
有官千里再分竹,无地平畦堪种瓜(赠赵彦骥)。
按:明刘天授嘉靖《龙溪县志》卷八。《龙溪县志》:邑人赵彦骥,淳熙二年进士,知临江军。晚筑小亭于湖上,以诗酒自娱。乡贡士许葆光以诗美之云云。
荐知龙溪县翁德广状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具位臣朱熹:右臣叨被误恩,假守偏郡,自到官以来,惟思所以仰称使令之意。以为布宣德意,固为郡守之职,然苟属县奉行不得其人,则无自而及于百姓。故尝深察诸县令佐之贤否,其背公营私、废弛不职者,已尝按劾具奏,得旨施行。其涖官公勤,委有善状者,又岂敢默默而不以上闻乎?臣伏见朝奉郎、知龙溪县翁德广天资刚直,才气老成,不为赫赫可喜之名,而每有恳恳爱民之实。臣尝以县事大要者三察其施为,知其果有可称者,刑狱、词讼、财赋是也。县所解徒流以上罪,岁率数十,臣取其案牍观之,见其亲画条目,委曲难问,必尽囚辞而后已。及州司理院再行审鞫,而囚卒无异词,皆以县之所鞫为得其情。是能上体国家哀矜庶狱之意也。漳之四邑,龙溪为大,理诉之牒,日百馀纸,巧伪诋谰,奸诈百出。德广乃随事处决,终朝而毕,人服其公,未尝有知责留禁之人。是能使百姓无屈抑不伸之讼也。县所赋入,最为浩繁,合三县之数,不足以当龙溪十分之八,郡之经费,赖以取足。德广乃从容应办,民自乐输,吏无追督,是能足用裕民而无抑配科歛之患也。考其治行,盖庶几乎古之循吏者。窃谓若使凡为县者皆能如此,则国家德泽不患于壅隔,而田里之间亦不复有叹息愁怨之声矣。臣与德广为同郡人,其孝友称于宗族,行义信于乡闾,臣素知之,固已甚审。至此一年,察其所以施于有政者又如此,故今不复以乡曲为嫌,已照荐举格令,举充升陟员数。又念方以灾患,乞奉香火,朝夕得旨,便当解罢,而德广去替亦已不远,窃恐后来者知德广之贤未能若臣之详,偶至脱略,则在臣有见贤不能举之罪。臣愚欲望睿慈察臣所举出于公论,将德广特与升擢差遣,以为官吏勤事爱民之劝。臣不胜大幸。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九。又见《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七,《朱子奏议》卷一○,嘉靖《龙溪县志》卷五,万历《漳州府志》卷一○,《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五二、铨衡典卷九四。
淳熙临漳志序 南宋 · 李纶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环千里而郡之,必有郡治;有郡治,必有廨舍仓库,而后民得以杂处于其间;有民杂处,必有桥道坊市以为之聚散,城池营驿以为之捍御,射圃学宫以为之教习,社稷寺观庙宇为之祠祀而游观焉。其所资以衣食给用者,则又有谷粟桑麻、禽鱼草木、果药鹾茗之类。夫民生而聚,聚而交,交而斗巧以相高,宫室、衣服、器械之用于是乎殊。用取诸物,物取诸土,名山大泽、广坊平原之名于是乎著。生息之蕃耗,而户口异数;输纳之多寡,而贡赋异等;先后之习尚,而风俗异宜。以贤愚相閒,而贤者之声角出;隐宦相形,而宦族之传派远;人物于是而不可没矣。以如是之人物,足之所经,目之所击,其在高山流水,殊观异听,必有吟咏之发扬,碑碣之纪载,愚夫细民口耳之传授者,大有可观焉。一郡之治,千种万流,经贤明二千石日琢月范,积有岁时,美者有加,恶者有减,近世博物君子多取而述之,以为一书。卢、潮之图经,延平、清源之志是也。漳之为郡,自陈鹰扬发创于唐之垂拱,而天文地理可书;周名第唱文于元和,而风俗人物可书。我朝皆以循良为之守,其所以成就藩饰之者,无一而不可书。可书而书不作,无乃使人疑夫不作之为愧哉!我判院赵公绸来式是邦,其规模天造神设,有光于前,于此而不书,是无时而能书也。盐初由官鬻,民不苦官鬻,而苦户均口率之苛。公一旦下令蠲去均率,民得以持钱挈𧛾,就官市盐,如平人交易,公私便之矣。濒海有戍,始为盗设也,既而盗平,戍不休,民反扰于戍。公檄罢之,民至于牛酒往来,邻里相为庆贺,曰:「太平官府,乃今见之」!郡卒之督下邑岁供者,先是相踵于道,率倚郡命,多为邑民病。公曰:「何至敝吾赤子」!命邮木匣以往,专示之信,自是民不知有卒,而输期迅矣。岩栖谷饮之民,耕植多蹂哺于象,有能以机阱弓矢毙之者,方喜害去,而官责输蹄齿,则又甚焉,故民宁忍于象毒,而不敢杀。近有献象齿者,公以还之民,且令自今毙象之家,得自有其齿,民知毙象之有获无祸也,深林巨麓将见其变而禾黍矣。州学旧门庳且隘,中涵凌云之堂殿,于道为不称。公命广以棂星,内荧外照,制度不偏,士之由以出入者始大其观矣。公之政,大率先抚字,尊校庠,务使天子德意条畅乎山谷川泽,一无底滞而后已。故其绪馀所适,见于剪繁涤秽,钤刚囿柔者,雕雕然不可掩。人报以稀讼,天答以岁稔,而其和气休风,扇动感发,则又有非寻常人力所能致而至者。公既广州学棂星门,又命新仪门。新之十日,有槐生于门上之垩,三茎,茎各七叶,垩以灰,和竹筋为饰,无可着之土,而槐之苍翠,经月不厌,人皆谓三公之应。每岁郡士之与计偕率二十有一,其擢第春官者不过三四。爰自公广学门之后,父兄之诲子弟,必重以毋愧我公棂星为嘱,遂至市无游吟,野乏环佩,晓窗夜萤,达乎四境,而公所津遣者果十人释褐殿庭下,此其为效,自垂拱以来盖未之有。然则前此之不书也,非不书也,未能书也。公政鉴旧,郁郁乎文哉!山川土地,禽鱼草木,固自若也,而其风俗之移,文物之盛,剖决呈露,士论之欲书者,如李牧、田单,战卒郁勃发扬,思奋其勇于拔距超石之地,虽欲弗书,乌得而弗书!阖十馆之士以其意见告纶,转以之驰谒于公,公曰:「惟山水城郭宫室景物人贤之书则可,在政事则不必书。夫以漳士纪漳俗,书所美而无隐,恐后人莫之信。或有远来之贤能,习漳俗始末者,得一二人以秉笔,虽大画深刻,后世必无敢议者,漳之美庶乎其无毫发湮矣」。纶退而遍寻诸郡县学,得二人焉,曰莆阳翁亢,三山许楙,遂以淳熙五年秋月成书。
按:光绪《漳州府志》卷首,光绪三年刻本。
淳熙临漳志序 南宋 · 李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九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七○
环千里而郡之必有郡治,有郡治必有廨舍、仓库,而后民得以杂处于其间。有民杂处,必有桥道坊市以为之聚散,城池营驿以为之捍御,射圃学宫以为之教习,社稷寺观庙宇为之祠祀而游观焉。其所资以衣食给用者,则有谷粟、桑麻、禽鱼、草木、果药、醝茗之类。夫民生而聚,聚而交,交而斗巧以相高,宫室衣服器械之用于是乎殊。用取诸物,物取诸土,名山大泽广坊平原之名于是乎著,生息之蕃耗而户口异数,输纳之多寡而贡赋异等,先后之习尚而风俗异宜,以贤愚相间而贤者之声角出,隐官相形而宦族之传派远,人物于是而不可没矣。以如是之人物,足之所经,目之所击,其在高山流水殊观异听,必有吟咏之发扬,碑碣之纪载,愚夫细民口耳之传授者,大有可观焉。一郡之治千种万流,经贤明二千石日琢月范,积有岁时,美者有加,恶者有减,近世博物君子多取而述之,以为一书,卢潮之图经、延平清源之志是也。漳之为郡,自陈鹰扬肇创于唐之垂拱而天文地理可书,周名第唱文于元和而风俗人物可书,我朝皆以循良为之守,其所以成就藩饰之者无一而不可书。可书而书不作,无乃使人疑夫不作之为愧哉?我判院赵公绸来式是邦,其规模天造神设,有光于前,于此而不书,是无时而能书也。盐初由官鬻,民不苦官鬻而苦户均口率之苛,公一旦下令蠲去均率,民得以持钱挈榼,就官市盐,如平人交易,公私便之矣。濒海有戍,始为盗设也,既而盗平戍不休,民反扰于戍,公檄罢之,民至于牛酒往来,邻里相为庆贺,曰「太平官府,乃今见之」。郡卒之督下邑岁供者,先是相踵于道,率倚郡命,多为邑民病。公曰:「何至毙吾赤子」!命邮木匣以往,专示之信,自是民不知有卒而输期迅矣。岩栖谷饮之民,耕植多蹂哺于象,有能以机阱弓矢毙之者,方喜害去,而官责输蹄齿则又甚焉,故民宁忍于象毒而不敢杀,近有献象齿者,公以还之民,且令自今毙象之家得自有其齿,民知毙象之有获无祸也,深林巨麓将见其变而禾黍矣。州学旧门庳且隘,中涵凌云之堂殿,于道为不称。公命广以棂星,内荧外照,制度不偏,士之由以出入者始大其观矣。公之政大率先抚字,尊校庠,务使天子德意条畅乎山谷川泽,一无底滞而后已。故其绪馀所适,见于剪繁蓐秽、钤刚囿柔者,雕雕然不可掩。人报以稀讼,天答以岁稔,而其和气休风扇动感发,则又有非寻常人力所能致而至者。公既广州学棂星门,又命新仪门。仪门新之十日,有槐生于门上之垩,三茎,茎各七叶。垩以灰和竹筋为饰,无可著之土,而槐之苍翠经月不厌,人皆谓为三公之应。每岁郡士之与计偕率二十有一,其擢第春官者不过三四。爰自公广学门之后,父兄之诲子弟必重以毋愧我公棂星为嘱,遂至市无游衿,野乏环佩,晓窗夜萤,达乎四境,而公所津遣者,果十人释褐殿庭下,此其为效自垂拱以来盖未之有,然则前此之不书也非不书也,未能书也。公政鉴旧,郁郁乎文哉。山川土地禽鱼草木固自若也,而其风俗之移、文物之盛,剖决呈露,士论之欲书者,如李牧、田单战卒郁勃发扬,思奋其勇于拔距超石之地,虽欲弗书,乌得而弗书?閤十馆之士以其意见告,纶转以之驰谒于公,公曰:惟山水城郭宫室风物人贤之书则可,在政事则不必书。夫以漳士纪漳俗,极所美而无隐,恐后人莫之信,或有远来之贤能习漳俗始末者,得一二人以秉笔,虽大画深刻,后世必无敢议者,漳之美庶乎其无毫发湮矣。纶退而遍寻诸郡县学,得二人焉,曰莆阳翁亢、三山许楙,遂以淳熙五年秋月成书。
按:万历《漳州府志》卷首,万历元年刻本。
句 宋 · 赵不敌
押真韵
春山是处箨龙新,不似清凉绿笋珍(绿笋)。
按:《舆地纪胜》卷一三一《福建路·漳州》
进三说奏 宋 · 郑公显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九
其一,指陈时政,毋摭细故,直书事实,无尚繁文。此其责在大臣。其一,谓词简事覈,然后得以亲览而审择之。此其责在陛下。
按:嘉靖《龙溪县志》卷八,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萧里墓志铭 南宋 · 杨士训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五
里与人交,上无谄,下无狎。闻人善必极口称誉,若恐人不知。其有不及,必以理晓之使自悟。嗜学如饥,赴义如欲。
按:万历《漳州志》卷一六,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句 南宋 · 毛崇
押东韵
君家自是为霖手,何止平分月与风(风月楼)。
清魏荔丹康熙《漳州府志》卷二八pp《漳州府志》:风月楼在府治右,宋开禧中通判留筠重修瑞鹊堂,筑楼其上。郡守毛崇诗云云。
出知衢州陛辞奏 宋 · 孙昭先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五
今日士大夫之为郡者,大率以财赋为急务,或振括苛细以衒己能,或规求登羡以希最课。民力已困,而聚歛不休;众怨方兴,而迫促愈甚。曾不思财者民之膏血,民者国之基本;膏血既竭,如基本何?
行在百司诸军,岁费粮粟一百七十万石,而牧马等料亦不下六十万石。今桩积之米,虽及三百五十馀万,然浙西上供钱支收于灾伤蠲免,岁率以数十万补之。若饥馑荐臻,何以为备?
按:嘉靖《龙溪县志》卷八,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