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晋阳秋》评 其八 元帝纪总评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昔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东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气」。于是始皇改曰秣陵,吴人以为孙权帝之表也。
盛案:始皇游岁,至权僭号,四百三十七年,考之年数既不合,校之基宇又非伦,岂应帝王之符,而见兆于上代乎?有晋金行,奄君四海,金陵之祥,其在斯乎?且秦政东游,至是五百二十六年,所谓「五百年之后当有王者」也。又孙皓将亡吴郡临平湖,一夜草木自除,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尺,广二寸余,上有白「帝」字,时人莫察其祥,意者岂中宗兴五湖之征欤?太康三年,建业有寇,馀姚人任振以《周易》筮之曰:「寇已灭矣,后三十八年扬州当有天子。」又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邪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先是岁星镇辰,太白四星聚于斗牛之间,五铎又见于晋陵,冥数玄感,若合符契焉。又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珰,其一口以贮酒,帝先饮佳者,以毒者酖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亦有符云。(《御览》九十八)
宛转歌 魏晋 · 刘妙容
月既明,西轩琴复清。
寸心斗酒争芳夜,千秋万岁同此情。
歌宛转,宛转声已哀。
愿为星与汉,光景共徘徊。
悲且伤,参差泪成行。
底红掩翠方无色,金徽玉轸为谁锵?
歌宛转,宛转结复悲。
愿为烟与雾,氤氲共(一作对)容姿。
〖续齐谐记曰:晋有王敬伯者。会稽馀姚人。少好学。善鼓琴。年十八仕于东宫。为卫佐。休假还乡。过吴。维舟中者。登亭望月。怅然有怀。乃倚琴歌泫露之时。俄闻户外有嗟赏声。见一女子。雅有容色。谓敬伯曰:女郎悦君之琴。愿共抚之。敬伯许焉。既而女郎至。姿质婉丽。绰有馀态。从以二少女。一则向先至者。女郎乃抚琴挥弦。韵调哀雅。类今之登歌。曰古所谓楚明君也。唯嵇叔夜能为此声。自兹已来。传习数人而已。复鼓琴歌迟风之词。因叹息久之。乃命大婢酌酒。小婢弹箜篌。作宛转歌。女郎脱头上金钗。扣琴弦而和之。意韵繁谐。歌凡八曲。敬伯唯忆二曲。将去。留锦卧具、绣香囊并佩一双。以遗敬伯。敬伯报以牙火笼玉琴轸。女郎怅然不忍别。且曰:深闺独处。十有六年矣。邂逅旅馆。尽平之志。盖冥契非人事也。言竟便去。敬伯船至虎牢戍。吴令刘惠明者。有爱女早世舟中。亡卧具。于敬伯船获焉。敬伯具以告。果于帐中得火笼琴轸。女郎名妙容。字雅华。大婢名春条。年二十许。小婢名桃枝。年十五。皆善弹箜篌及宛转歌。相继俱卒。○以上《乐府诗集》引。乐府又云。唐李端又有王敬伯歌。亦出于此。逯案。续齐谐记。梁吴均撰。然检《御览》、事类赋引此或谓出《晋书》。或谓出《世说》。似王刘歌诗晋世已有记载。今列此俟考。
〗元诗癸集:皇庆改元,有张三郎者,善笛。八月十五夜,倚乐桥作伊州曲。夜静,有老人来曰:「尔笛固清,未能脱俗,为尔釐正之,当熟记无忘。」乃指教其孔,换易数字,曲益清峻。张更别求曲,老人取笛自吹,超出尘壒。张问何人作,答曰:「仙妹刘妙容歌也,因以传我。」复请授其指,老人笑而起曰:「子凡心,我岂能教尔耶?」去数步不见。张后以指寻其曲,终不能得其高古之趣。
〗元诗癸集:皇庆改元,有张三郎者,善笛。八月十五夜,倚乐桥作伊州曲。夜静,有老人来曰:「尔笛固清,未能脱俗,为尔釐正之,当熟记无忘。」乃指教其孔,换易数字,曲益清峻。张更别求曲,老人取笛自吹,超出尘壒。张问何人作,答曰:「仙妹刘妙容歌也,因以传我。」复请授其指,老人笑而起曰:「子凡心,我岂能教尔耶?」去数步不见。张后以指寻其曲,终不能得其高古之趣。
宋故□府君墓铭(并序 元丰二年十二月) 北宋 · 朱方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七、民国《馀姚六仓志》卷二○
君姓□氏,讳□□,□□世为越之馀姚人。曾祖□、祖□、父□皆隐德不仕。君少孤,于兄弟中最处幼,尤能谨饬循理,以顺友诸兄。凡家有所兴置,皆先问可否而后为之,必尽其诚,必竭其力,未尝少忤词色,而事亦未尝不集。伯仲同居四十馀年,语言愉愉,仁爱怡怡,见推于乡里,是惟家肥之效哉。君虽治生业,而颇好看书,即其所居之西偏,建室宇,聚经史,求良师友授教诸子,俾朝夕修习于中。尝语之曰:「吾以事夺,不能卒志于学,汝其肄业毋怠,冀为时闻。人若进取名位,斯有命,惟义方不可不勉」。诸子谨承,志益懋焉。至于处家严而不失其为恩,持己愿而不废其为义,与人甚和,待宾甚腆,闾里告乏,必随意赒之。而适宜子妷爰侍,必温言训之而加肃,后复阅佛书、谈理性,委家务于仲子,自处裕如也。盖君之资质,其淑如此。会县兴学舍,君助以财,且躬莅其事。未毕工,遽感疾。既笃,犹以讲堂为念,戒其子成厥构。家人命僧诵佛号,环顾以泣。君整衣起坐,声貌不动,俄顷而逝,岂非明识之致欤!享年五十有六,乃元丰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也。初,君以二亲早世,尝悼其窀穸非所利。既而选上林吉兆,尽礼改葬而加隆焉。君平日顾先茔之胜,谓人曰:「吾死必葬此垄」。今果符所言。即以是年十二月丁酉,于其地窆君之柩,乃县之上林乡鹿田之原也。然乡之士人美君报亲之诚甚至,兹又协从龟筮而祔藏焉,盖孝应终始之善,不亦休哉。娶□氏,生男六人,□□□□□□□□□□□□,皆业进士。□□□□女一人。予于君为乡里,而子纯古又为君婿,实知履行之详。诸孤以状哀泣求铭,义无以辞。铭曰:
为善于躬,君家其隆。天靳寿焉,美志不充。有冈有陵,君藏其宁。实裕后焉,以观厥成。陈奕镌。
按:光绪《馀姚县志》卷一六,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符氏义田记碑阴文 南宋 · 袁□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六
称君子取焉,而以亲亲不私其有起此固足表见于斯世者乎。以庆历之盛而参政范公独为之倡,吴门义庄迄今为宗族利。是以一人之泽,其广深如此!姚江符君景慕前修,克为是举,可厚人伦,可助风教,与夫世之嗜利而□□者,何其远哉!《中庸》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符君可谓有志于仁矣。四明袁□书。
按:民国《馀姚六仓志》卷二○,民国九年铅印本。
绪山庙记 南宋 · 李泳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五
有祝史黄庭献来告曰:馀姚县绪山祠祀典于东晋咸宁。暨本朝崇宁间,徽庙一夕梦禁中火,有神人扑灭,已而致恭曰:臣越之馀姚绪山神也。黎明,有司不谨,焮及内庭,得暴雨乃已。上惊异,有旨下本道搜求,灵迹宛然,邑上其事,敕加咸宁应梦之号。宣和间,方腊乱,二浙摇动,绿林数千起,剡中椎敚,邻将及境,人情汹汹。有异云截道,若不可进,众睨云中鬼神兵帜可骇,皆禠魄遁去,至是安堵。乾道三年,玉牒赵彦仁纬与邑耆艾有事祠下,视栋宇岁久而像设湮闇,风雨鸟鼠之所穿漏,相顾叹息,发心裒赀为倡,俾和者成之。凡钱货工财之委,应期皆至。裒于春,成于夏,功不劳而庙貌一新。嘉其始于克成,卒相有休。况于岩邑之镇,每事必祷,频岁以来,阴霁时若,疵疠潜伏,生物丰厚,而民获奠居也。自东晋以来历千百祀,神之灵贶在天,阴覆而显相者可谓盛矣。余尝祈请,屡获嘉祥,望乎郁苍之休,嵽苍之居,鞭霆驾雨,神职是柄,畴所夤奉,罔敢弗从。是用揭其威德,曜于金石,采诸谣语,缀成颂歌,使巫觋修祀之次,婆娑按节以歌之,则神之休光、民之归乡,尽善尽美,永永无穷,其可诬也?歌曰:山迷茫兮日曛,木滃蔼兮奔云。牲鲜肥兮酒齐,奉元幄兮灵君(以上初献。)。岁有秋兮多穰,物茂遂兮时康。民何报兮嘉惠,荐时脩兮芬芗(以上亚献。)。坎侯作兮嘤嘤,灵晏娱兮将兴。鸟鸢下兮人散,月晶晶兮中庭。
按:以上终献。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一六。又见《嘉泰会稽志》卷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一,光绪《馀姚县志》卷一一。
符氏义田碑阴记 南宋 · 楼昉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二
姚江符氏义庄,杨、袁二先生既各为之辞,余得而读之,因忆儿时先君子每开余以文正范公之事。稍长,诵钱君倚所为记,援晏平仲所以先后其三族者,以发明文正公之心,使人慨然太息。吾乡前辈扬州郡楼公尝踵为之,其子孙欲其后嗣之世守厥绪也,会宣献公参大政,请于朝,乞依治平中范忠宣尝请给省符以诏不朽,有旨从之。余尝代为表以谢,则余之所慕叹者可知也。符君之为是举也,乌得不有概于余心乎!始符君兄弟二人,其季尝以己田奉其兄,其兄辞焉,彊之不可,卒两委,义庄之所由以立也。夫创之之难,不若其守之之难,而子孙之不能人人皆不失其初也,则符君之虑,其能无然乎?虽然,余闻范公出为西帅,入为□□,即楼公所至奉二千石,则二家之施及,皆分君之赐。符君节衣缩食,岁积月累,视范、楼两家之财,难易又有间矣。后之人苟兴念及之,而汲汲焉推广其规模之不暇,虽百世可也。符君子孙方专于学,安知异时不有如忠宣、宣献者力请于朝,以光大其先绪乎?此庄之兴,盖未艾也。嘉定己卯春社日,鄞楼昉书。
按:民国《馀姚六仓志》卷二○,民国九年铅印本。
上齐仓使论白马湖土劄子 南宋 · 张侃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三、《拙轩集》卷五、《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
某窃详白马湖系上虞、馀姚两县溉田植利。湖之南边,别有一湖,名曰夏盖。淳熙中,创置北岸斗门二所,尚存。支流盖白马,地势稍高;夏盖地势就下,支流相接,步亩最多。夏盖又管三十六所水沟,正隶两县,民田非夏盖之水不足以沾濡,夏盖非白马之水不足以旁及。是以两县人户,水利所争,必并白马而言之。渔蒲湖,即白马异名也。上虞陂湖,昔之为田者一十四所,管米四千馀斛,夏盖乃居其半。今若再许人户承佃,则是抱纳之家不被水利,重围之田未免起催。纵不起催,计田若干,递年桩管,脩筑海塘坍损去处,顾亦可行。既是修塘久例可照,若从此请,租入反添,无补事功,徒为民害。止因顽民冒法,相其浮土,插以柳枝,少俟沃茂,映带左右,因而成田。更相仿效,利归于己,税不输官。交论互陈,至今未已。向使湖可成田,不当既成而复废;储米修塘,不当既废而方举。朝省画降,使台榜示,宪司公据,皆所以立国家根本之道,为民间经久之计也。贰卿陈公谓府帅夕郎傅公曰:「曩岁越境大旱,嵊县、诸暨赤地数百里,独上虞大熟,馀姚次之,又以其馀及旁邑」。观此则白马、夏盖两湖潴水验矣。前人创置斗门,规模甚远,斗门两边,岸石尚固。精加脩治,闸板启闭,水势㳽漫,日渐月渍,自难耕垦。或遇旱沴,只依古规,两县人户先后灌溉。其闸门扃锁,乞照本县西溪湖例,仍严立罪赏,俾顽民知所畏避,不敢再犯。庶几湖不成田,人无争势,两县蒙惠,岂浅浅哉!某负丞数月,推究弊端,辄陈一得之愚,仰玷高明之听。倘辱采择,见之施行,不胜幸甚。伏候台旨。
按:先是,馀姚县人户状乞上件湖土充海堤仓。
明真讲寺记 南宋 · 楼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二、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九、《四明山志》卷二
越多名山水,经晋人游览处,又辄不同。过姚江而南,村以许称,即元度所居里。里有古道场,道林访许时,尝讲经地,二家金兰,逮今语尚冰雪。坐灵源,面鸟胆,一峰高入云表,作航海者指南,旧号四明。治平中赐今额,寥寥数千载,迹昭人昏,危而不持,鼓钟几于泯响。嘉熙三年春,白云堂佥举妙铦主斯席,始至,怃然曰:「晋韵纵远,台宗其可坠乎?废兴有时,吾惟图其新」。首倡以躬,闻之者咸用劝助,愿力宏固。不数载,化芜砾为宝所,内外粲整,凡教肄所当有,皆种种尽完。开门授徒,法音演畅,止者安便,观者眩骇,莫不歆艳其成,而誇其难。噫!事无难易,存乎其人,惟尚志乃克济。向使居其前者用心稍如铦,何至尽废,踵其后者用心又皆如铦,此山当大振。慨世之人安陋习简,糜烂一律,甚或瘠众自肥,视常住为何事,铦之事举,其果难矣!或谓其饰塔庙,崇肖像,特为福耳。独不闻积土聚沙,刻雕移画,惟植一因,皆成佛道之语,事即理也,理之所存,遍在于事,矧焦心而营,只手而成,匪若丛林巨刹掊赋入之羡,势家要第倚声援之重,己信而孚于人也,则又岂不甚难矣哉!余善潜山僧文珦,道所以然,相与嘉叹:「余未识铦,盍归而语诸」?室庐宏矣,器用备矣,学者萃止,撷其英而教育之,毋徒为观美。人杰地灵,今无异昔,安知不有风期高亮之士如林公者,才藻新奇,华烂映发,十地顿悟,三乘炳然,神骏不混,凡枥淩霄,肯作近玩,试译厥旨,渊乎异时,舣棹问径,倚松𣂏泉,清风朗月,悠悠我思,又安知元度辈不在人閒耶?
按:光绪《馀姚县志》卷一一,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白水山石壁题名(宝祐三年三月) 南宋 · 施若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二
宝祐乙卯暮春之杪,上虞刘用父、山父、龙父、丰德肤、白云山人郭仲休由锡雪回丹山,憩飞瀑之下,分石列坐,浮觞清流,视永和暮春觞咏其致一也。主山水施若识。
按:光绪《馀姚县志》卷一六,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鹤傍牡丹图 元 · 吕玄英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牡丹花畔鹤精神,飞并云林似倚人。
万里青霄不归去,洛阳能有几时春?
閒中今古录:元末江西程国儒任馀姚州判官,因乱来依方谷珍,与吕玄英为友。国儒有鹤傍牡丹图,索吕题云云。程得诗,即日促装回番阳。
续兰亭会补参军刘密诗 元 · 刘仁本
押元韵
庚子春,仁本治师会稽之馀姚,乃相龙泉之左麓州署之后山,得神禹秘图之处。水出岩罅,潴为方沼,疏为流泉,卉木丛茂,行列紫薇,间以竹篁,彷佛乎兰亭景状。因作雩咏亭以表之,合瓯越来会之士得四十二人,同修禊事,取晋人兰亭会图诗缺不足者,各占其次,补四五言各一首,因曰「续兰亭会」云。
阳春沐膏泽,草木生微暄。
灵图发幽秘,感此禹迹存。
衣冠继芳集,临流引清樽。
性情聊自适,理乱复奚言。
列朝诗集:至正庚子,仁本治师会稽之馀姚州,作雩咏亭于龙泉左麓,彷佛兰亭景物。集名士赵俶、谢理、朱右、天台僧白云以下四十二人,修禊赋诗,仁本自为之序焉。
次篁墩先生韵 其四 明 · 程敏政
出处:师山遗文卷五
富登江边钓台石,势压洪涛几千尺。
谁其钓者郑隐君,从此乾坤留胜迹。
先生忆昔居师山,春风满座常铸颜。
九重纁币不肯受,纶竿此石时往还。
清风不愧羊裘士,赢得忠宣为题字。
两公一一捐其躯,行藏虽异同心事。
篁墩作歌悲先生,谓公后死如弟兄。
暇日攀萝陟幽险,崖间重觅台之名。
奇踪复向人间洛,何啻胸中有丘壑。
百年苔藓护山灵,不比禅纱为笼络。
江山胜槩真不孤,龙蛇古篆天下摹。
表章贤达昔所尚,此老风流今则无。
按:予读元史至师山先生忠义传每叹其高节可方古人今年冬先生裔孙虬携先生钓台卷示予而篁墩学士为是唱盖篁墩常得先生钓台遗迹于埋没之馀其所以慕先生者亦甚今篁墩亦不复可作矣既为怅然仍次其韵弘治庚申腊月廿有二日馀姚陆相书
挽王完勋侍御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忆君被褐草间来,慷慨论兵未易才。
薄海谁堪师昼邑,下江应许画云台。
星沈汉垒贪狼耀,风竞胡营战马哀。
伏剑犹闻歌「正气」,心悬陵母亦悲哉!
注:人物考略
王完勋:名翊,号笃庵;慈溪人(「越殉义录」作上虞人,「南疆绎史」作余姚人)。少孤,为诸生,有智略。鲁王监国,因与王公江同起兵海滨,为江上诸师声援;授兵部职方主事。浙东失守,航海至舟山。已入四明山,结寨于大兰居之,号大兰洞主。设五营、五司,己主五营之军;而五司主饷,俾江任之。鲁王次健跳,擢河南道御史。及朝见行在,拜右佥都御史。鲁王驻舟山,再入朝,升兵部侍郎,兼官如故;寻晋尚书。大兵恶山寨积年倔强,遂分道进伐,乃为团练兵所执。在狱中,赋绝命词;从容束帻,谓守卒曰:『使汝曹见汉官威仪也』。及诸帅会讯,不屈死。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南疆绎史」均有传)冯贞群辑其遗书(寿镛补)。
王完勋:名翊,号笃庵;慈溪人(「越殉义录」作上虞人,「南疆绎史」作余姚人)。少孤,为诸生,有智略。鲁王监国,因与王公江同起兵海滨,为江上诸师声援;授兵部职方主事。浙东失守,航海至舟山。已入四明山,结寨于大兰居之,号大兰洞主。设五营、五司,己主五营之军;而五司主饷,俾江任之。鲁王次健跳,擢河南道御史。及朝见行在,拜右佥都御史。鲁王驻舟山,再入朝,升兵部侍郎,兼官如故;寻晋尚书。大兵恶山寨积年倔强,遂分道进伐,乃为团练兵所执。在狱中,赋绝命词;从容束帻,谓守卒曰:『使汝曹见汉官威仪也』。及诸帅会讯,不屈死。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南疆绎史」均有传)冯贞群辑其遗书(寿镛补)。
吊熊雨殷相公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怒飞夹日势排空,蛮触何云又伏戎!
半壁雄才终抱石,三台杀气已成虹。
高名未许容周顗,正色繇来忌孔融。
犹忆钱塘留战血,至今春草带残红。
注:人物考略
熊雨殷:名汝霖,浙江余姚人。崇祯辛未,授同安知县;擢户科给事中,以谏谪福建按察司照磨。福王立,以原官给事中起用转吏科。南部亡,起义浙东,鲁王擢右佥都御史,防江。尝由海宁渡江,与浙西义军相应;加兵部右侍郎兼左副都御史,总督义师。闽中颁诏,出檄拒之。江上师溃,扈王出海,晋东阁大学士(「海东逸史」作丙戌五月事,在江防未失以前;且云『晋兵部尚书兼大学士』。兹从「南雷文约」「行状」及「东南纪事」诸书)。戊子,次琅琦,为郑彩所害,投之海中而死。国朝赐谥「忠节」(「明史」有传)。
熊雨殷:名汝霖,浙江余姚人。崇祯辛未,授同安知县;擢户科给事中,以谏谪福建按察司照磨。福王立,以原官给事中起用转吏科。南部亡,起义浙东,鲁王擢右佥都御史,防江。尝由海宁渡江,与浙西义军相应;加兵部右侍郎兼左副都御史,总督义师。闽中颁诏,出檄拒之。江上师溃,扈王出海,晋东阁大学士(「海东逸史」作丙戌五月事,在江防未失以前;且云『晋兵部尚书兼大学士』。兹从「南雷文约」「行状」及「东南纪事」诸书)。戊子,次琅琦,为郑彩所害,投之海中而死。国朝赐谥「忠节」(「明史」有传)。
吊义兴侯郑履公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五陵豪客彻侯封,翼折天门第几重!
陈胜亡秦先发难,刘琨为晋竟罹凶!
稽山甲盾从今散,横海楼船不自容。
一似鸱夷乘浪去,我来何处吊遗踪!
注:人物考略
郑履公(「南疆绎史」、「绍兴府志」,「公」均作「恭」):名遵谦,余姚人。父之尹,进士;官山西提学佥事,徙家会稽。履公少为诸生,跅弛任侠。南都亡,浙东起义,为集其徒,号义兴军以从;鲁王诏为义兴将军。已而拜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义兴伯。江上师溃,从王入海;次琅琦,晋爵为侯。熊公为郑彩所害,心不平;彩亦使部将擒之,遂跃入海死(「南疆绎史」传附「熊传」后)。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绍兴府志」均有传)。
郑履公(「南疆绎史」、「绍兴府志」,「公」均作「恭」):名遵谦,余姚人。父之尹,进士;官山西提学佥事,徙家会稽。履公少为诸生,跅弛任侠。南都亡,浙东起义,为集其徒,号义兴军以从;鲁王诏为义兴将军。已而拜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义兴伯。江上师溃,从王入海;次琅琦,晋爵为侯。熊公为郑彩所害,心不平;彩亦使部将擒之,遂跃入海死(「南疆绎史」传附「熊传」后)。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绍兴府志」均有传)。
题王雅宜手券(并跋) 清 · 邵晋涵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南江诗钞卷三
大小定券府史书,刻侧画指形模糊。
荆州人责建安券,千金绣铁今无储。
私钱出息古则有,本细宁虑枝扶疏。
琅琊诗人宠履吉,娜如山结青棂居。
三瓶既罄告我友,酒资聊藉君家馀。
约束为限示缱绻,汉法明制仍无殊。
生涯落拓生计薄,负亩耻食鱼田租。
床前阿堵尔何物,祗应径付邻家酤。
海棠风过到婪尾,家家扫径迎麻舆。
同时较书(百谷。)汝南客,红药赋擅承明庐。
侏儒待诏互饥饱,何如散发浮江湖。
停云馆招老徵仲,桃花坞约唐六如。
两壶两羭乐莫乐,酒酣狂叫穿林于。
朝来起债暮告匮,听然一笑掀风须。
连城不售老岩壑,遗墨犹值千璠玙。
元和马君爱八法,远携重袭青绫襦。
晴窗展卷乞跋尾,归赵而后排连珠。
我今浪游若煮砚,十日扪腹一字无。
昨宵马君饮我酒,客囊定损青涂蚨。
笑举鸳湖学士语(钱箨石。),持券索诗如索逋。
伊余失学多所负,行将避责三天都。
轩台云海万馀顷,数亩可割云中腴。
山灵有知不我拒,时供丹果青菖蒲。
买山立券限千载,卜居之外无所须。
于戏此外何所须,君其为我居閒乎。
跋:雅宜山人券,旧藏顾元方氏,今归元和马君香谷。壬辰春,马君游太平,出示余,且属为之跋。余按券之制今古不同,就余所见者,若晋太康二年杨绍买地莂,首系年月、交易,无居閒,纸尾不作押,中云「以莂为證」。莂犹券也,刘成国《释名》云:「大书中央,中破别之也。」若今言「合券为證」矣。此晋券也。唐长庆三年虞宾买地券,亦首系年月,纸尾无押,其證人为孔愔。證人当即中人,古今方国异语也。此唐券也。馀姚积庆寺藏宋史氏舍宅券,首述舍地之由,末一行书「咸淳二年某月日,谏议大夫史孟贯立券」,「券」字下作押。此宋券也。雅宜山人故与袁与之兄弟善,有无相通,必书券为约,殆古者质剂之流欤!首称立票人王履吉,其作中者为文寿承,与借者得如干数。起责纳息,俱有期准。末书「嘉靖七年四月日,立票人王履吉,作中人文寿承」,俱作押。明代之券与今时无大异,书事于前,系年月于后,自宋时已然矣。余又见倪文正与姜仲海书岁暮告贷。文正于仲海,姻也,故不书券。简末作押,盖当时以押为信。又徐天池与友人牍,剧言贫无以偿负,至于矢誓。天池晚节之窭如此。雅宜以儒雅称吴中,偕唐子畏、陆少旸、居士贞及袁氏六俊,文酒过从无虚日,当无雁行责逋之事,视天池所遇为不侔矣。马君嗜雅宜书法,行笈必自随,得四方题咏甚夥,俾前辈韵事流传,并得考见异时券制,良可重也,因系以诗。
军中记事诗 其五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咄咄吟
大纛临风冻不翻,雪花如掌没行辕。
何堪促战三更急,警报妖氛扑斗亹。
按:将军奏调陕、甘、川、黔各省兵一万人,奏拨户部饷银一百万两,适届严冬,积雪高四五尺,道路冰塞,不能刻期南下,故驻札苏州,以俟各路兵饷。而𠸄夷闻有进剿之旨,益逞其毒,迭犯慈溪、奉化、馀姚三县城。浙江巡抚刘韵珂畏怯,屡请将军进兵。时将军麾下祗南阳营兵一千人,南河总督麟庆借饷银二万两,镇江府祥麟借饷银四千两,江苏布政使程矞采借饷银一万两,均不敷用,故未进兵。而韵珂以为有意迟延,遂与将军有隙。(韵珂派来文武巡捕官,每以将军动作密报。将军恶之,呼为监军。嫌隙之生,此亦一端。)斗亶,馀姚地名,俗呼斗门。
军中记事诗 其十二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咄咄吟
一剑如霜放胆来,蛟门蟹浦路潆洄。
前驱莫笑书生懦,虏腹中间去复回。
按:将军分遣投效人员编修朱楷、(广西临桂人,前以翰林大考怀挟黜革,发配天津,今徒罪期满,来军中投效。)知州联璧、县丞钱肇锦等二十五人,潜入宁、镇、定三县城,侦探夷情,并查看进兵之路。仆与广西拔贡生银沆同行,由上虞、馀姚取道后山北之鸣鹤场,其地富户多设乡兵,误疑仆为汉奸,执送场大使叶天培,出衵衣中印札示之,始得解。继募乡导余功、叶安邦,引入宁城。时𠸄夷在城内者不及三百人,城外泊夷船两只,然巡逻颇严密。仆进盐仓门时,盘诘数四,几不得入。并见城上悬一首级,下揭告条,大书清官吕泰来来探军情,故枭示云云。吕亦将军所遣也。
军中记事诗 其十六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咄咄吟
满城兵燹泪痕多,风雨姚江放棹过。
他日不堪重记忆,一村牛与一村婆。
按:𠸄夷陷馀姚,知县彭松年适以事赴省,乃恐喝典史林朝聘曰:「城中如敢屯留兵勇,决不尔贷。」朝聘唯唯听命。𠸄夷乃舍之而去。仆于十一月初八日过其地,见城外民居数百家,燬成平地,后清门桥亦为夷炮轰毁。舟子告余曰:「有群夷淫一村妇,妇故健,手捣衣杵乱击,群夷乃逸。又有黑夷缚一牛,牛知其将杀己也,奋触黑夷毙。」此二事,仆尝归述之将军前,举人臧纡青闻之,击节叹曰:「奇哉此妇,乃能击贼,壮哉此牛,乃能杀贼。」
军中记事诗 其二十九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咄咄吟
大家飞步陟崔嵬,后队无须鼓乱催。
滑滑春泥三百里,连村午市唤难开。
按:自曹娥江至宁、镇二城,或由馀姚沿江走丈亭、西坝,或由慈溪走长溪岭、东田湖,或由龙头场走雁门岭、蟹浦,约二三百里,虽山路崎岖,然村井繁富,可市食物,故进兵时祗发饷银,不发粮米。讵意乡民闻官兵过境,迁避一空,我兵绝粮,屡欲溃散。各武弁飞饬曹娥江支应局急送粮米接济,而支应局各员惮于前进,转运濡滞,我兵遂饥惫不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