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送黄生涖祀福建 元末明初 · 刘基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三
九重发政怀川岳,使者承宣紫宸
王瓒黄流敷帝泽,碧鸡金马出神珍。
风清五岭烟霞肃,春到三山雨露匀。
归路武夷溪九曲,棠梨花映绿杨津。
田按:宋景濂《送黄赞礼莅祀闽省诗序》云:洪武七年,皇帝御奉天殿,太常卿唐铎奏曰:「臣昔受明诏天下行中书,其祠山川百神或未致恪虔,宜令朝士莅之。浙、鄂、、汴、豫章已尝奉命从事。若晋,若燕、陕,若闽、,若广东岭南,远者七千里,近亦不下四三千,宜预遣使者期以明年春二月集事。」于是遴选奉常官属及仪曹主事凡七人,时赞礼郎建安黄渊静实与其列。静启行前,御史中丞刘公伯温参知政事陶公中立吏部尚书詹公同文、今礼部尚书牛公土良各赋诗以为赠。余检《刘子高集》,有《送赞礼郎黄渊北平祀毕还京》诗云:「圣王秩祀周寰宇,使者承宣北平。」则渊静奉使非一次矣。又高季迪《青丘集》有《送祠江渎使者》诗云:「源发岷峨万里通,函香迢递问斋宫。神驰白马灵光近,祝奉元牲礼秩崇。驿下换船潮涌日,庙前沈璧水回风。重烦使者徼多福,南国无疵徐丰。」史称洪武二年,命都督孙遇仙等十八人,祭天下岳镇海渎之神。三年,诏定岳镇海渎神号,江称南渎大江之神,遣官以更定神号告,其典又重于监祀矣。
金华洞人物古迹记 宋末元初 · 谢翱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三、《金华文徵》卷五、《名山胜概记》卷二○、《古今?名山记》卷一○
金华洞去县三十里,洞有三:道赤松东西鹿田上而下,远望若建瓴水,及至,复平夷无他险。
北山田上下,气喘喘不暇息,然亦不觉劳苦。
下洞之右为亭,亭上望洞口若铁瓮,石上青黑,洞内外分为两。
铁瓮入,可坐数百人,有穴如蟆颐,水出,自颐入地中下山,复不知何处。
由颐入,卧小舟,僮仆篝火,传舟进至岸,寥泬空廓,行帆帆有声。
由右转左,复从颐出洞外。
洞外二百步至中洞口,自洞口束炬回旋入地底,一出。
出良久有二里,至上洞。
上洞分左右为两,变怪开阖,为体各不同,而天地、山海,人物之类最多。
归而以其类识之,总六十有四,并十二而五,得五十七。
为仙人藏身处一,石黄色,亘地,在外洞右;
为道人比肩而立各一,在外洞上顶;
旁为大士垂珠缨络箕踞而坐者一,在石之右。
凡为人之类四,而形影小大有不犯焉。
碧桃,枝实累累垂下者一处,在于外洞顶;
右为石笋,拔地而玉立者一;
斜立苍紫而迸于地者一,在洞中水帘后。
凡为植物之类三,而苞萌蕡实有不犯焉。
为苍龙首尾相应者一,在外洞;
左右对为龙角鬣尾及爪痕如玉者各一,在内洞右;
为苍白两龙,鳞鬣欲夹石梁飞度者一,在上洞左角;
为右黑笼而白蛇自背绕其胁者一;
为蟾蜍三足一,在石门限北;
为游鱼布影于石者一,在外洞顶西北;
为虾蟆匝地者一,在蟆颐蓄水旁;
为石蜂窠房牖如缀者一,在虾蟆石上顶;
为石狮子、为石虎而踞者各一,在雪山前;
为大小象脚大二小一,在内石转左。
凡为山海奇怪之物总十有四,离而为二十有一,而鳞介羽毛飞走有不犯焉。
前后雪山一,在上洞;
为云霞五色二,在霜石上;
稍西及上洞右为仙人望月者一,在蟆颐受日处;
正圆如三五夜,为日影射石壁类月光在地者一处,在上洞石之左;
为北斗七星窠一,在外洞外之左。
凡为在天垂象之类九,不犯二三焉。
天涯海角各一,在下洞内右;
滑台一,在内之左;
为石纹细涌如水波浪痕者二,在下右上左;
为仙人种玉田者一,在下左,丘亩步角可数;
为天池一,在上洞天扉下;
石井一,在上右角下,皆深黑,莫测所穷。
凡为在地之类八,不犯一二焉。
石门限、溜室、窗棂各一,在石限内;
为石柱一,在大小象脚外;
石室一,在水帘石笋后。
水落沙石,盛之辄渗下不溢。
帘后束炬可立,先出者视互出入者与束炬立帘后者若神人然。
为石梁一,在天池左,可数十丈;
为天扉中拆日光射其内者一,从洞背寻拆处复不可见。
凡为栋宇之类七,而求其犯者无一焉。
为石钟鼓,自洞顶悬而虚其下,而声各如其所名者一,在仙笠东;
为仙笠一,在鼓西;
为笔格而山立者一;
为砚滴石穿溜,若引蚁钻珠,而洞顶滴泉正当其处一,与笔格自为左右;
为悬钟宝盖,类云气结而天花雨者一,在钟鼓南;
为天人挂衣痕蹙蹙如新者一,在石床右;
石床一,在衣左;
为小挂衣一,在外洞黄石上侧;
水帘飞空而下,类珠碧缀成者一,在中洞旋石中;
为小悬钟二,在中洞及上左。
凡为器玩之物十有二,而求其犯者无一焉。
余尝喜独行山水间,遇古迹奇玩见于外,有过此无不及者;
至内观若神犀宝鼎、烛影图物、夔龙罔两、天地山海之藏,皆莫得逃其状,此为尤绝。
友人方君凤既集为行纪,志所变怪,先后有差。
余尝欲与善画者日夜相对,盘礴其下,写为图,分合数面,求书尾于山林畸人静者传之,后数百年以为希世之宝,而力有未能,辄叙其槩而为之记。
凡以昔之得游而观者数千百年,既不可知其人而往矣;
后之欲图而观者数千百年,岂无有与我同志者,其于此庶乎其有考也。
屠维赤奋若,月孟陬谢翱记。
按:《晞发集》卷八。又见《睦州古迹记》(宛委山堂说郛本)。
俞建德诗稿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梧溪集卷四
白苧纷吴语,芳兰歇楚声。
斯文天未丧,诸老气犹生。
烟火孤村僻,江山故国横。
谁甘草同腐,杯酒污脩名。
按:公镇名伯贞崇德人登乡贡进士第累迁建德路建德县卒其所遗诗稿凡百馀篇予尽读之得文学行义尤著者八人其一曰䃺峰曾(一作曹)先生江西人负硕学当宋末屏居讲授士多归之有春秋凡例大学演正藏于家其二曰顾辰嘉禾人为国子生时淮荆多虞阃府檄屡辟卒隐德终其三曰忠惠蔡公襄六世孙伯可师刘(一有后字)袭父荫官为郎既归附即不仕其四曰礼部尚书卫公上达五世孙谦山斋松江人明元初忠武王版授温州路治中亦坚辞其五曰徐成仲善诗建德巨族昆弟九人同井爨岁饥辄捐廪赈之邻火延燎若干户伐山木代缮完以居朝廷榜其门曰义门其六曰张彬茅山人素泊于利一毫不竞里有兵难冒锋刃救止焉其七曰杨州应祥事二亲尽礼二亲殁刻木肖像祀益谨其八曰歙女张适同郡汪三甫五旬而汪蚤世张誓守节孝奉舅姑嗣同姓子逢辰为后诏表其闾于乎采诗观风之政并废久矣而职太史者又多缺遗教弗复兴俗益大坏间有才德节义或见于野史又不必传将来卒同澌灭草腐于乎天高地远(一作还)瞻望无及变迁离索吾谁与归也按先生离之感慷慨激昂往往见诸篇什而于忠孝节烈大致尤三致意焉读此序至末幅吾尤竦然起敬
沈秋田推官续言行录(有后序)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梧溪集卷五
言行何人录,归田沈节推
修存忠厚意,非出见闻私。
天远青云鹄,山深白石芝。
两生高汉史,犹恨姓名遗。
按:逢式观是录诚一代明良之士为多可称者焉若大德辛丑七月飓风海盐水暴溢旄倪惊奔官属备舟遁知州于弘毅浩卿独朝服临汹拜吁天曰邑以沦铺某将安往乞死于此语竟反风水复故道时江阴尤甚编氓胥漂溺避而存者累累咸告饥州闻于省未报知事宋仲仁(春卿聊城人)亟发廪赈之曰人七日不食且死躐位矫令惟某罪省檄果踰月始下史绳武(正翁眉山人)主簿淦之兴国也适三月至七月旱民有阳八死者兄阳坐讼连八十五人赃七千五百缗由绳武察阳八为盗被杀坐实首恶遂伏辜所连获释是夕大雨昂吉治中之在信州也故椽尝输库钞江东宣慰司道鄱湖寇掠之系责三年鬻妻孥莫能偿昂吉首捐俸谕诸掾助免它如窃木当笞木主赂𨽻杂大杖俄一犬前衔杖俛首若诉(下一作其烛枉宥罚因知母缺棺窃完之者)且触柱宥罚官察知冤而宥之者分水县赵珍也(珍建德人)所至署僚吏姓氏蒐延遗老咨询治效凡言某善朱加点某不善墨加点朱墨半者精覈之后朱多者众毁弗信墨者众誉弗纳则浙西宪副霍肃也(肃广平人)黠吏示以威懦民接以和故狱绝舞文庭无冤讼则燕允贤推官(字子初太原人)介洁素砺非辟罔干与宴诵节南山之诗妓乐屏去一座肃容是又皇甫录事并美嘉禾也洎乎陜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冯翼(字君辅)南康总管汪从善(国良钱唐人)宾师王子复病卒从善殡如礼仍抚其子女悉为娶嫁不失所甄拔士类虽陋居委巷往往纡道顾问或笑之辄谓曰苟贵乎学则闾阎翕然向化矣于乎四海之大累朝之盛上而省台下而郡邑政事先治体言行关风教者何限而秋田之录仅若干人固不无遗贤之叹亦其耳目所不逮也欤予摭其尤者表出之则庶乎秋田一念之诚亦藉以不泯矣
沧波书屋 明 · 徐贯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地僻尘氛远,林幽风物清。
捲帘流水入,开户好山迎。
兴到独高咏,更残一短檠。
牙签三万轴,何似草元名。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严州府
新定三礼图自序建隆二年四月 唐末宋初 · 聂崇义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
旧图十卷,形制阙漏,文字省略,名数法式,上下差违,既无所从,难以取象。
盖久传俗,不知所自也。
崇义先于显德三年冬奉命差定郊庙器玉,因敢删改。
或名数虽殊,制度不别,则存其名而略其制者,瑚簋、车辂之类是也。
其名义多,而旧图略振其纲而目不举者,则就而增之,射侯、丧服之类是也。
有其名而无其制者,亦略而不图。
仍别序目录,共为二十卷。
凡所集注,皆周公正经,仲尼所定,康成所注,傍依疏义。
事有未达,则引汉法以况之。
或图有未周,则于目录内详證,以补其阙。
又按详近礼,周知沿革。
大宋建隆二年四月辛丑,第叙既讫。
冠冕衣服,见吉凶之象焉;
宫室车旗,见古今之制焉;
弓矢射侯,见尊卑之别焉;
钟鼓管磬,见法度之均焉;
祭器祭玉,见大小之数焉;
圭璧缫籍,见君臣之序焉;
丧葬饰具,见上下之纪焉。
举而行之,易于详览。
按:《新定三礼图》卷二○,通志堂经解本。又见《经义考》卷一六三,《宋元学案补遗》附卷一。
寓斋感怀 清 · 吴锡麒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浙西六家诗钞卷之六
潇洒楼开见画图,接天烟水晚模糊。
家从前日梦中到,客有一星江上孤。
幽鸟不来春已歇,青山无恙骨先癯。
补唇晞发精灵在,我欲云中拍掌呼。
按:【评】是诗在严州时作。江上客星,补唇晞发,俱非泛用,后世分体重编,则作者之意遂难寻绎矣。
黄鹤楼杂记 明 · 未详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通志》云,黄鹄山,一名黄鹤山,自南朝已著,因山得名。
世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
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
或引梁任昉《记》所谓驾黄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也①。
又《报恩录》载:江夏郡辛氏沽酒为业,有一先生魁伟蓝缕入座,谓辛氏曰:“有好酒饮吾否”②?
辛饮以巨杯。
明日复来,辛不待索而与之,如此半载,辛无倦意。
一日谓辛曰:“多负酒债,无钱酬汝”。
取篮中橘皮画鹤于壁,谓:“客来饮酒,但令拍手歌之,其鹤必舞。
将此酬酒债”。
后客至,如其言,鹤果翩跹而舞,回旋宛尔,浪浪音律③。
为橘皮所画,色黄,故人谓之黄鹤,莫不异之,欲观者辄遗之金。
十年间,家富巨万。
一日,先生至曰:“向饮酒所答薄否”?
辛谢曰:“赖先生画鹤,今至百倍,如少留,当举家供备以谢先生”。
先生笑曰:“吾岂为此”。
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飞来,先生跨所画鹤,乘空而去。
辛氏于飞升处建焉。
广汉张敬夫黄鹤楼以山而得名也④。
唐图经何自而为怪说,谓费文伟仙去,驾鹤憩于此,阎伯理《记》中乃实其事⑤;
或又引梁任昉《记》,谓驾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
此皆因黄鹤之名而妄为之说。
旁有石照亭,不知何妄男子题诗窗间,遽相传曰:“此吕洞宾所书”。
苏子瞻亦载冯当世之说,有“羽衣著屐”之诗⑥。
呜呼!
宁有是理哉!
大都世俗之好怪也。
按古字“鹄”与“鹤”通用,如“鹄不日浴而白”“黄鹄之一举兮”之类,皆鹤也⑦。
黄鹄山黄鹤山因以名,所从来远矣!
虽神仙之说固多窈冥,然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存而不论可也,而遽谓之乌有,无亦信理之过乎⑧!
《述异传》云:荀叔玮名环,事母孝,妙道术。
黄鹤楼,望西南有物飘然而来,乃一羽衣虹裳,驾鹤而至者。
鹤止户侧、仙者就席,宾主款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⑨。
后度吕仙亭而上,有石镜亭,谓岩际石出,日照烱然,故名⑩。
世传郡太守与倅弈,忽一人至,云:“太守弈败”⑾。
已而果然。
随于前吹笛,声甚凄楚,太守迹之,遂失所在,惟见题一诗于亭,末书“吕”字⑿。
又有奇章亭,为牛僧孺宴处⒀;
压云亭,为元世祖尝驻跸处⒁。
二亭今废,一石有“涌月台”三字,书法遒美,杂草莽间,几至剥蚀,吊古者惜之。
下有十盘亭,旧刻云:“东有亭,西有庵,路十盘而上”。
故名。
宋庆历间建,监茶柳应辰蔡余庆记⒂。
今亭与刻皆废。
夏口西南因矶为墉,枕流而峙,曰黄鹄矶
矶上今为观音阁,云即古头陀寺,然简栖寺碑称,南则大川浩汗,北则层峰削成,西眺城邑,东望平皋,而不及兹,岂制犹在其后邪⒃?
吕仙亭一在后,一在山下,皆以祠洞宾
《志》称山下石壁上有吕仙像,又传仙翁曾于此鬻食之甚甘,可已腹疾;
而人多为妻子市,鲜遗其父母者,仙举掷之,痕留石上宛然⒄。
仙枣亭在武当宫后,是鹄山之巅,亦传有吕仙迹,见旧记中。
《南迁录》云:江夏吕公洞前,有军巡夜,见三人衣冠甚古,遗黄金数片,携以归,光发,人争取之。
讼于官,金遂化为石,藏军资库
东坡鹤楼诗,全用此事⒅。
崔司封鹤楼诗,李白见之,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⒆。
乃去而作《金陵凤皇台》诗。
然说者犹谓崔诗前二联不类律体。
李诗无论凤凰台之作,当为劲敌,即《鹦鹉洲》诗,格律清绝,未易轩轾。
今集中有《望黄鹤楼》古诗,其他赠送诸作及此者独多,一时推服之语,岂真阁笔乎⒇!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人以为非太白语,乃一禅僧用白前服崔诗事,缀二语于上,成一偈云;
傍一僧亦举前二语而续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
皆借用耳。
然太白集实有“我已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踢翻鹦鹉洲”等语。
何物浮屠,乃尔舞文21。
元相国稹之镇江夏也,尝秋夕登黄鹤,遥望汉江之滨,有光若残星22。
乃令人擢小舟至江所,询渔者,云:“适获一鲤”。
其人携鲤而来。
,命剖之,腹中得古镜二,如钱大,面背相合,背隐起双龙,鳞鬣髯爪悉具,既磨莹,愈有光耀。
公宝之,常置巾箱中,相国终,镜亦亡去。
王钦若仲华侍其祖郁官鄂,母李将免娠,一夕水大涨,迁黄鹤楼居焉,钦若遂生23。
元威顺王墓当前,为小塔,用胡礼也24。
雄据胜地,樵牧不及,凭栏抚景,憾不刬却25!
黎状元淳,少有特操,俗传中故多祟,诸生偕公省试登,戏谓之曰:“若能于此宿,请为若醵饮”26。
公欣然留宿,至夜半,有物伺之,公起危坐,若有惊避,相讶呼“状元”者云,又谓有置具于公前而去者,信然是公大魁之兆,不特花底呼姓名者矣27!
旧制下隆而上锐,望之如笋立,甚耸秀。
嘉靖丙寅春,忽毁于火28。
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中夜闻人声,或为当毁祥云29。
今规制宏丽,稍加于旧矣。
隆庆庚午,父老请治,而难其材30。
适有二楠漂江中,人牵挽之不可得,闻于官,郡守吴公令设祭江浒,木自浮至,遂任,未几折除国诸名材益之,匠人某者偃卧址,精思三日夜,而始运斤成焉31。
鹦鹉洲祢衡显,顾江水渺漫,往不恒见,谶云:“州出郡中,当有高第”。
灞陵桥亦然32。
今水落沙明,州蟺蜿如偃月,灞陵桥时露故址,好事者间携酒游其上,大为鹤楼增胜33。
【校注】 (1)任昉(460—508)南朝梁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字彦升,仕宋、齐、梁三代。梁武帝时黄门侍郎,出为义兴、新安太守。擅长表、奏等各体散文,时有“任笔沈诗”之称。有《述异记》二卷,似出后人依托。 (2)蓝缕:亦作“褴缕”。《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注:“蓝缕,敝衣。”孔颖达疏:“《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服虔云:言其缕破蓝蓝然。” (3)浪浪:形容音律节奏流畅。 (4)广汉:县名,汉置,属广汉郡。今属四川省张敬夫:即张栻宋代广汉人,居衡阳世称南轩先生孝宗时,历知抚州严州,累官吏部侍郎侍讲。复出知袁州静江府。后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卒年四十八。 (5)图经:泛指图书文籍。 (6)“羽衣著屐”诗:指苏轼李公择求黄鹤诗因纪旧所闻于冯当世者》诗,中有“羽衣著屐响空山”之句。 (7)鹄不日浴二句:《庄子·天运》云:“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楚辞·贾谊〈惜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8)窈冥:深远、奥妙。《淮南子·览冥》:“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9)款对:亲切会晤。 (10)吕仙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吕仙亭,即仙枣亭遗址,明景泰四年重建。”石镜亭:《武昌府志》同上:“石镜亭黄鹤楼西,临崖,旧有石如镜,宋贺铸后人为亭以表之。今亭废石亡。”烱然:明亮貌。 (11)倅:古时地方佐贰副官叫丞、倅。 (12)迹:追踪。 (13)牛僧孺(779—847)唐代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字思黯贞元元年(785)进士宪宗时累官御史中丞穆宗时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封奇章郡公。与李宗闵杨嗣复结为朋党,排斥异己,权震天下,时人称为“牛李”。新、旧《唐书》有传。 (14)压云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云“压云亭,在黄鹄山元世祖尝驻此,至正间建”。元世祖(1215—1294)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之孙,名忽必烈。1260 年继其兄蒙哥即大汗位,建号中统,定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北京)。至元八年(1272)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灭宋。在位三十五年。驻跸:帝王出巡,中途暂停,谓之驻跸。跸,原作跸,径改。指帝王车驾。左思吴都赋》:“于是弭节顿辔,齐镳驻跸。” (15)庆历: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监茶宋代提举茶盐之官,监茶为其属官。柳应辰蔡余庆:生平不详。 (16)头陀寺王巾头陀寺碑文》云“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南则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西眺城邑,百雉纡余;东望平臬,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简栖王巾字。《舆地纪胜》:“鄂州头陀寺在清远门外黄鹄山上,宋大明五年建。自南齐王巾作寺碑,遂为古今名刹。” (17)市:买。鲜:少。 (18)东坡鹤楼诗:见注(5)。 (19)崔司封:即崔颢曾任司勋员外郎司封司勋之误。 (20)阁:同“搁”。 (21)浮屠:《后汉书·楚王英传》云“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李贤注:“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此指僧人。 (22)元相国稹:稹原作“”,径改。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河南人长庆中曾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和中,拜武昌军节度使,卒。元稹获镜事载柳公权《小说旧闻录》;《三水小牍》题作“元稹烹鲤得镜”。 (23)王钦若(962—1025)宋代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定国。官至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封冀国公钦若黄鹤楼之说,见《宋史》本传。 (24)威顺王:《元史·宽彻普化传》云:“宽彻普化世祖云孙,镇南王脱欢子也。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赐金印。” (25)刬却:铲掉。《战国策·齐策一》:“刬而类,破吾家。” (26)黎状元淳:即黎淳字太朴明代华容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第一成化中,官左庶子。后以南礼部尚书致仕。醵:《礼记·礼器》云“《周礼》其犹醵与”。郑玄注:“合钱饮酒为醵。” (27)大魁:即状元陆游《老学庵笔记》九:“四方举人集京都,当入见,而宋公(宋郊)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然其后卒为大魁。” (28)嘉靖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 (29)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祥:征兆,吉凶之兆。 (30)隆庆庚午: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 (31)吴公:不详。任:采用。 (32)灞陵桥:故址在鹦鹉洲中。 (33)蟺蜿:屈曲盘旋。《说文》:“蟺,宛蟺也。”《文选》嵇康《琴赋》:“ 汩澎湃,蜿蟺相纠。”注:“蜿蟺,展转也。” 杂记大多据稗官小记,或析黄鹤之名,或究楼名之由,或载巷闾传闻,或述史事旧说。虽为稗官之类,然叙事记人,多栩栩如生,新人耳目,可资参考。
北宋 · 朱长文
 押东韵
孤馆闭塞水,大江生夜风(宿新安深渡馆)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八《两浙西路·严州
詹仪之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九、光绪《遂安县志》卷一○
皇恐再拜,上问尊眷,伏惟中外均受新祺,令子一一胜庆。
小孙每蒙垂问,足见慈幼之所推及也。
幸颇耐壮,差慰目前。
辱寄两图,恍若陪笑语于其间。
桂林山川真是绝胜不可忘,而此两图足尽其要,目力心匠,何翅较三十里也。
荆南极目浩渺,更无一山,安得壮士提挈数峰置我前?
然两日大雪,登城纵观,益觉壮伟,亦复不恶耳。
《易传》、《语解》、《损益》刻并领,慰感。
是三者若非兄主张,当复堕渺茫。
蜀笺一百,附子五十,鹅梨十对,谩纳上,幸检收。
《文潜论学》竟肯下意否?
按:光绪《严州府志》卷二四,光绪九年增刻本。
严州图经序绍兴九年正月 北宋 · 董棻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六、《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九
《周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周知其数要。
汉得秦图书,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光武中兴,按《司空舆地图》以封诸子。
历代放周,遂以职方名官。
至唐立制,凡地图命郡府三年一造,与版籍偕上省。
国朝定令,闰年诸州上地图。
大中祥符四年,诏儒臣纂修《图经》,颁下州县,俾遵承之,距今百二十有八年矣。
其閒州名有更易,军制有升降,户口有登耗,赋税有增损,既皆不同。
而又艰难以来,州县唯科歛是急,趣具目前,闰年之制寖以不举,盖职方之职废也。
绍兴七年,棻来承乏,尝访求历代沿革、国朝典章、前贤遗范,率汗漫莫可取正。
询之故老,则曰是邦当宣和庚子盗据之后,图籍散亡,视他州尤难稽考。
乃喟然叹曰:惟严为州,山水清绝,高贤之遐躅,久以辑睦得名,今因严陵纪号。
自唐为军事州,艺祖开基,首命太宗睦州防禦使
先帝政和中,悉褒录祖宗潜藩之地,诏升其军为节度,既而出节少府,以授今上,尝以亲王遥临镇焉。
其后继世,以有天下,实似太宗
盖是邦而为真主兴王之地,其视少康之纶、汉文之代,有不足道,则地望顾不重哉!
而况历代以来,文人才士閒出于其地,伟贤钜公来为牧守者相望也,庸可以勿纪乎?
于是因通判军州孙傅有请,乃属僚属知建德县熊遹、州学教授朱良弼、主建德县簿汪勃、主桐庐县簿贾廷佐,及郡人前汉阳军教授彦先相与检订事实,各以类从,因旧经而补缉,广新闻而附见,凡是邦之遗事略具矣。
岂特备异日职方举闰年之制,抑使为政者究知风俗利病,师范先贤懿绩;
而承学晚生览之,可以辑睦而还旧俗;
宦达名流望之,可以全高风而励名节,讵小补也哉!
至于纪录尚或未尽,则以俟后之君子。
绍兴己未春正月壬午知军州事董棻序。
按:《严州图经》卷首,渐西村舍汇刊本。
吴淞江上谩兴二首 其二 元 · 贡师泰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八部
露冷草根鸣蟋蟀,雨晴花影转蛸蟏。
一家四散知何在,独对林间喜鹊巢。
注:嘉靖间建安李尚书默书《玩斋集》后云:「予在宣州诸生贡安国者,为言其先世礼部公寓海宁时,自名其里为小桃源。元命既革,宋学士景濂尝邀之,公为置酒饮,夜分乃起就卧,仰药而毙。按《元史》载公文章行迹甚备,门人朱燧作《纪年录》,但称病笃。岂史氏与其宾客皆讳之耶!」《纪年录》云:至正十六年正月张士诚平江,公抱印隐居吴淞江上,主钓台山长吴景文家。易姓名端木氏,号戾契子喌喌翁,作《幽怀赋》以自见。二十二年,卒于海宁寓舍。秘书少监揭汯墓志所载亦然。未可以传闻为据也。
元 · 暨氏
 押阳韵
多情樵牧频簪髻,无主峰莺任宿房。
七修类稿:元末建安暨氏女,十岁能诗,人令赋野花云云,识者知后不洁。此即薛涛父愀然之事,后果然。
其一 宋 · 姚宋佐
 押萧韵
当日客星今底处,化成台辅柄璇霄钓台
按:《舆地纪胜》卷八《两浙西路·严州
重修严州图经序淳熙十三年正月 南宋 · 刘文富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三、《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九、《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一、《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卷二
先王盛时,封建未坏,井地既正,疆理修明。
千八百国之广,各有土地之图,以周知其地域,大司徒所掌是已。
司徒掌邦教之任,而乃下兼职方之事,其亦有说欤?
盖民之情性有刚柔轻重迟速不同,不辨其宜而施教焉,则有捍格而不相入者,是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逮秦人罢侯置守,亦各有图。
汉人入关所收,财知扼塞而已,司徒辨五地十二壤,而施十有二教之制无有也。
汉氏去古未远,不能复先王之制,而郡国杂治,况后世去先王益远,而曰复古,不其疏乎!
国朝沿唐郡县之旧,而其经理视唐尤为尽善。
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丁巳,诏奖翰林学士李宗谔等上新修诸道图经,由是图籍大备。
而严之为州,自东汉建安中至是,适八百年矣,其迁徙废置,详载于经。
郡有板本,中更遗漏不存。
淳熙甲辰太守陈公公亮下车之初,悯其废坠而未暇也。
逾年,时和年丰,百废具举,课最之馀,因取旧经,命文富订正之,将再锓诸木。
窃惟此邦之俗,旧号辑睦,因以名州,可以无事治,不可以多事理,所谓安于简易之政,扰之则生事是已。
自公至开府,将再期矣,一以宽政理。
惟顽民黠吏,始绳之以法,故邦人甚安之。
因其俗而施其教,公已得之,此其大可书者。
若夫民数之登降,财赋之盈缩,军籍之去留,公馆之兴废,是则因之,否则革之,特其粗耳。
故书其大者,以告后之为政云。
岁丙午正月丁未迪功郎、州学教授刘文富序。
按:光绪《严州府志》卷二五,光绪九年增刻本。
元 · 何景福
绣床渐觉香毬满,鱼艇初疑雪片多。
龙吟五夜霜飞瓦,鼍吼三更月满城。
青山自此诗名重,采石如今酒价低。
荒祠昼掩无人到,苦木丛中春鸟啼。
风景不殊豪杰尽,新亭谁复泪沾衣。
元诗选:介夫诗甚奇伟,其咏柳絮云云,极体物之妙。他如云云,亦铮铮佼佼者。睦州诗派论之如此。
水国 南宋 · 郑克己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水国烟霞客,春来始定居。
老逢人事懒,贫觉旧交疏。
隙影窥蟾(疑当作檐)滴,芸香散箧书。
西湖风月好,不到一年馀。
按:影印《诗渊》册三页一九六五作郑括苍诗。郑括苍,名字不详,疑即郑师尹待考师尹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陆游门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严州在城都税务,曾刻《剑南诗稿》。见《剑南诗稿》序。
琵琶亭 元 · 龙仁夫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老大蛾眉负所天,尚留馀韵入哀弦。
江心正好看明月,却抱琵琶过别船。
隐居通议:诸吕家于江州,仕累朝,穷富极贵。及北兵至,自文焕而下,相率纳款,无一人抗节报国。其后有题诗于琵琶亭者云云【按:此条引自隐居通议卷十。原引诗在「一日吕老见之挥泪」句后。】。一日吕老见之挥泪。语意深婉,信佳句也。或云燕五峰右丞龙麟洲吕文焕,酒酣,命赋诗,以琵琶亭为题,麟洲赋此讥之,吕老纳贿请改赋,既而好事者流传。 诗薮:自义山牧之用晦开用事议论之门,人尤喜模仿,如「夜深正好看明月」云云,「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当年铁未销」,「却爱曹瞒台上瓦,至今犹属建安年」,「中郎有女能传业,传得胡笳业不如」,皆世所传诵。
救荒记咸淳五年 南宋 · 黄宗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五、乾隆《严州府志》卷二八
士大夫有民有社,得常相安于丰年乐岁间,非至幸欤?
天运靡常,饥荒代有,载考史籍,赈乏者亦多术矣。
大略不过发公廪、致贩商、分私积,皆因其有焉;
苟无焉,计安出哉!
山多田少,吾郡为甚,建邑为尤甚。
岁登,甲户无馀,中产不足伏腊,农可知已。
仰于邻邑,仰于邻郡,樵苏亦仰于京师,小歉则直倍他土,势也。
然射利者趋之,民犹免于
咸淳四年,水易陵谷,未几而旱方数千里,凡建民所仰之地,率自救弗赡,颗粒无从至。
明年春,乃捣乌昧、采芜菁,至又屑山木之肤以为食,形鹄载涂。
今尹信安赵公与䆅戚戚不遑宁,曰:「民饥乃尔,发廪乎」?
曰:「无」。
「招商乎」?
曰:「无」。
「劝分乎」?
曰:「无」。
几束手矣。
幸先是朝廷科籴丰储仓米于郡,乃转俸回籴二百斛,率乡都裒助,以济疾苦矜独之不聊生者。
又曰:「济有限也」。
则贷楮,为之祈哀请命,乞籴于朝。
忱辞感动庙堂,恻然兴悯,仍拨丰储米壹万斛,优其直以赈之。
暨至,曲防谆戒,无勺合不粒饥民之腹。
迄事而,田里翕然,举手加额曰:「恩哉,尹之生我民也!
异乎彼之因其有者矣」。
乡之任事者有黄君炳文,谋于众,时同被委者徐梦得李子奇、喻于勋、何权、何自敬、何一之、蒋开、张大明、唐景龙、许汝弼、方孙、许万钟、洪荣祖、洪友龙、刘光祖、倪在钧、邵大中、徐安国、冯应得、钱东、陈大林、周文中、陈化龙、叶英发、洪奎英,凡二十有六人曰:「尹其无负新天子抚字之寄者,其事视古人为尤难,将纪,以示民之不能忘忽」。
郡卒骚动,火民居,复灌城,城且澒洞,尹一言,帖然以居。
未几,特旨就擢贰郡,众益叹服,曰:「此岂声音笑貌能为哉」!
乃叙其颠末,属于余。
余昨守尹之乡,闻其先君静斋,德禄偕崇,仿文正范公遗意,创义田以赒族之贫,冠昏丧葬给有差;
里或饥,赈施无靳色。
善继有加焉,感而服者众矣,故其乡民两弄兵,皆相戒不忍犯,宜政行斯邑若是卓卓也。
积而大之,岂止一乡一邑蒙其泽哉!
于是乎书。
朝奉大夫主管建昌军仙都黄宗仁记并书。
朝请郎、新除司农寺少卿、兼敕令所删修官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兼检点行在赡军激赏酒库所潜说友题盖。
奉议郎、知建德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弓手寨兵军正、赐绯鱼袋余植立石。
按:《景定严州续志》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无题代答(三十首上下平韵) 其十一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
几多珠翠落香尘,轻小休誇似燕身。
步月怕伤三径藓,看花自感一枝春
黄莺久住浑相识,白鸟双飞不避人。
祇恐轻梭难作匹,泪沿红粉湿罗巾。
注:几多(卢纶王驸马花烛诗)轻小(罗虬比红儿诗)步月(李中夏秀才)看花(卢肇潘图宜春)黄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白鸟(方干睦州环溪亭)祗恐(秦韬玉织锦妇)泪沿(许浑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