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次韵郑郎中作四明谢遗尘九题走笔不二 其七 潺湲洞 宋 · 史浩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金作栏干玉作塘,莲漪一派注仙乡。
涓涓波及人间世,雪窦山前白练长。
雪溪仙隐 南宋 · 楼钥
君之生兮天之西,望雪山兮名之以雪溪。
君之游兮海之湄,隐于雪窦兮杳然何归。
子从其父兮孙访吾祖,子志不遂兮孙之心良苦。
嗟嗟,阆中君兮弃家而远游,蹇胡为乎不久留。
其遂蝉蜕尘埃而仙耶,其亦肥遁得道不死而隐于四窗之幽耶。
扪萝以寻于烂平兮既不可见,莽白云之廿里兮欲进兮焉求。
青棂兮实繁,莎罗兮花稠。
鞠侯兮相与群,白鹇兮啸其俦。
谓为远兮何景物之良是,谓在迩耶将径之何由。
肖君像兮兹堂,谨奉尝兮良畴。
君其来兮庶几其见之,君之不来兮徒相羊以夷犹(原注:是集传写多讹缺处,因无善本参校,每仍其旧。此首“青棂”句,原缺“棂”字;“鞠侯”句,原缺“鞠”字。今据陆龟蒙《四明山诗小序》云:有青棂子味极甘,有猿谓之鞠侯补入。又考《宁波府志》:宋耕,号雪溪,世家双流。绍兴中为阆中令,后仙去。其孙德之,闻其在四明,来访至雪窦山,遇蜀僧告以山后烂平山有宋宣教居焉。德之攀跻,至巅,果见丹灶,而终不得耕所在。乃置祠其上而归云。足补楼钥是序所未详,谨附注于此。 以上同上书卷六)。
跋黄刺史公移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九、《攻愧集》卷七五
余从妹适新昌石时亨文,今主桐庐簿。其婿黄君日宣自言鼻祖名从日从成,唐五季间为明州刺史,始居鄞之隐学。后徙于剡,所居号北庄,且携其家藏明州公移三纸相示,草书,皆手泽也。余每见旧物,无不爱玩。又念先大父少师宣和中守乡郡,首尾四年,中更兵燬,不惟家集不存,吏牍亦不复见。君家此帖传三百年,可宝也。谛视之,其第三帖天祐三年。呜呼,唐昭宗以天复四年三月改天祐,八月而遭朱全忠之祸,哀帝嗣位,竟不改元。三年,岁在丙寅,明年四月而唐亡矣,岁在丁卯,是为梁开平元年。馀二帖,皆开平二年,岁在戊辰。第二帖则正月,而第一帖乃九月。三帖之次,正失其前后,当一正之。二帖为雪窦山者,前止称监,盖专为盐事也。印文漫灭,仅辨一二,疑是监中之印。一牒补吴德为衙官,则「明州重铸之印」六字甚明。晚唐名器益轻,一刺史而检校太傅,骑省宪衔下及胥史。是时钱武肃王据吴越,或劝拒梁使者,武肃笑曰:「吾岂失为孙仲谋耶」?故用其正朔。又言董昌之诛,明州君预有力,故有「佐忠去伪功臣」之号,因并著之。
雪窦山锦镜记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八、《攻愧集》卷五七、开庆《四明续志》卷一一、《四明文献考》第三○三页、《四明山志》卷一
雪窦山名天下。自下而升,既至绝顶,而地始平旷。四山又环之,寺据正中,气象雄秀。二水不知所从来,出山之两腋而会于前,径赴大壑,峭石削立,险不可测。崩空落崖,飞雪千丈,洞心骇目,胜绝一方。此山之所以得名也。繇古以来,登览之士不知其几,眩于创见,何暇拟议。绍兴甲子,郡太守尚书莫公将来游,乃始发妙意于万象之表,谓水去太亟,属寺僧以田为池,使二流汇其中,宽纳而缓出之,则寺当少利。有诗云:「能废千畦渟玉雪,不妨飞练挂丹梯」。读者韪之。而四十馀年,十易主人,咸睥睨以为难。淳熙十一年,足庵鉴公禅师既至,百废修举,取莫公之说斟酌之。八月己未,遂兴畚锸。池深一寻,纵四百三十尺,广半之。筑堤南西,以便往来。因桥为闸,视水涨落而闭纵焉。明年二月庚子池成,漪涟拍堤,渟濙如拭,千岩倒景,空明相映,道俗欣叹,见未曾有。禽鱼下上,咸有喜色。师问名于雪窗张武子良臣,武子曰:「是所谓渊林锦镜者也」。遂以「锦镜」名,而谓余记之。余不能习阴阳家言,然通天下一气耳,山如人之定形,水如人之脉络,或潴或泄,当适其中。池之未作也,水若建瓴,山之气与之俱逝而不留。及其既积,则淑灵之气得以扶舆磅礴于兹矣。继自今,其必有卓然超彻之士深藏若虚出于此山,以振祖风者,岂惟利而已哉!曩尝一再游焉,间久不雨,水仅相续,萧索轮囷,固自不恶。惟积雨暴涨,则尤为壮伟可观,顾安得每每如许?及今过之,既坐亭上,徐彻三版,水则大至,怒涛迅雷,凌驾震叠,素蜺万数,哮吼层出,真天下之奇观也。始惟见寒莎野卉纷骇相应,少焉,觉两涯石壁亦为之低昂不已。此非亲至其上深矉而驻观者,不足以知此。莫公止谓不妨飞雪之胜,不知此池之成,关机阖开乃大有功于瀑泉也。足庵传洞下心宗,精鍊刻苦,等慈接物,法施不吝,所向倾动缁白。数主废刹,皆立兴之。壮年尝出力于此,以办众缘。晚座道场,年踰八十。适丁歉岁艰食之馀,他人支倾补坏犹惧不济,乃于谈笑间成此胜事。用钱百万,外不以谒诸人,内不以费诸帑,倾囊倒箧,一力为之,信有大过人者。是役也,僧德宣实相其事,妙有智思,规画多出其手。又得信士单承亮割膏腴以补田之废,此池益可以久矣。故并书之,以告来者云。
书老牛智融事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一、《攻愧集》卷七九
淳熙七八年间,始闻雪窦山有僧智融者,善画而绝不以与人。一日见其画,心甚敬之,曰:「此非画者,其殆有道之士乎」?往山中访之。融素严冷,不可挹酌,一见心许,气韵谈吐果如所期。归取匹纸寄之,久不见与。催以古风,有曰:「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又曰:「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暝」。融得之喜,遂为余尽纸作岁寒三友,妙绝一时。尝问尚可作人物否,曰:「老不复能作。盖目昏,不能下两笔也」。问:「岂非阿堵中耶」?曰:「此虽古语,近之而非也。吾所谓两笔者,盖欲作人物须先画目之上睑。此两笔如人意,则馀皆随笔而成,精神遂足」。只此一语,画家所未发也。自是数年间,时得其得意之笔,精深简妙,动入神品。尤好作牛,自号老牛智融。或云源流出于范牛,而妙处过之。融亡矣,不可复得。从其徒问以平生,俗姓邢,名澄,世居京师,以医入仕。南渡居临安万松岭,号草庵邢郎中。官至成和郎,出入禁廷,赏赉殊渥。不知何从得道,年五十弃官谢妻子,祝发入灵隐寺,诸公贵人挽之不可。犹以去尘俗不远,又游诸方,径山、匡庐,经行殆遍。闻是山之胜,遂投迹,为终焉计。假一室深坐,土木形骸,泊然如偶人。斋馀或曳杖以出,有欲相随,则谢遣之。山有千丈岩、妙峰亭、栖灵隐潭,皆幽僻绝胜之地,意行独坐,或至移晷,人莫窥其际,初亦不知其能画也。山深多蛇,忽作二奇鬼于壁,一吹火向空,一蹋蛇而掣其尾,蛇患遂除。而时有火惊,或者病之。又于火端作土枭,枭声为之革。尝画龙首半体,祷旱辄应,颇近于灵怪,师亦不以自矜也。遇其适意,嚼蔗折草,蘸墨以作坡岸岩石,尤为古劲。间作物像,不过数笔,寂寥萧散,生意飞动。或极力摹写,亦有形似,而遽不及远甚。此自是悟门,非积学所能及也。始知向来幽寻之时,山林云气四时万变,到眼入心,一寓笔端,游戏点化,自然高胜。前无古人,超出翰墨畦畛,略不可以画家三尺绳之。或加以势利,则避之愈深。意苟相与,亦辄不吝。作诗不多,语意清绝,字画亦无俗韵。初,自言:「若得为僧三十秋,瞑目无言万事休」。绍熙四年五月某日卒,寿八十,僧腊如师言。与足庵尤契合,相与终始。先一年,足庵示寂,侍者道元来都下,求铭于余。师亦以书见属,未几而师亡,亦异矣。师晦藏自秘,虽与之周旋者不能尽知,余亦安能知其所至?陈后山谓渊明无意作诗,但写胸中之妙,余于师之画亦云。东坡赞文与可竹石曰:「呜呼!孰有爱其德如爱其画者乎」?此余所以又叹也。元之来也,以师所予足庵弥勒像及元所藏牛溪烟雨二轴遗余,师又寄《归牛图》,意盖有在。余为作三偈,元欲刻之石,且请书师之大略,附足庵碑阴,因慨然为书之。
大宋永明智觉禅师传 南宋 · 释宗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四、《乐邦文类》卷三
师讳延寿,本丹扬人,后迁馀杭。总角之岁,诵《法华经》,五行俱下,经六旬而毕。尝为北郭税务专知官,见鱼虾辄买放生。后盗官钱,并为放生用。事发坐死,领赴市曹,钱王使人视之,若悲惧即杀之,否则舍之。而彼澹然无异色,乃舍之。因投明州翠岩出家,次参韶国师,发明心要。初往天台智者岩,九旬习定,有鸟尺鴳,巢于衣裓中。于国清行法华忏,夜见神人持戟而入,师呵其何得擅入,对曰:「久积净业,方到此中」。又中夜旋绕,次见普贤前供养莲华忽然在手。因思夙有二愿,一愿终身常诵《法华》,二愿毕生广利群品,忆此二愿,复乐禅寂,进退迟疑,莫能自决。遂上智者禅院作二阄,一曰一心禅定阄,二曰诵经万善庄严净土阄。冥心自期曰:「傥于此二途,有一功行必成者,须七返拈著为證」。遂精祷佛祖,信手拈之,乃至七度,并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由此一意专修净业,遂振锡金华天柱峰,诵经三载。禅观中见观音以甘露灌于口,从此发观音辩才。初住雪窦山,晚诏住永明寺,徒众常二千,日课一百八事,学者参问,指心为宗,以悟为决。日暮往别峰行道念佛,旁人闻山中螺贝天乐之声。忠懿王叹曰:「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为立西方香严殿,以成师志。至大宋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晨起焚香告众,跏趺而逝。
雪窦山资圣禅寺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四、《本堂集》卷四八、光绪《奉化县志》卷一五
雪窦山秀甲四明,正峰昂首下视,臂左右引宽,抱百顷平麓之阳,资圣禅寺宅焉。山出二水,交于寺西南隅,战险噀怒,泻峭舞空。俯之以纳奇观,有飞雪亭。汇支涧而池,环池植美花佳木。关其拗,延览风月,有锦镜桥。径而北,陟悬崖,纵寻丈许,立万仞表,其下群山紫翠,远近映带,数老松在上,多过龙迹。筑危而阑槛之,以壮临眺,有妙高台。寺擅名胜,天镜参错,居者游者,如在半空五云中,盘礴不能去。至元庚辰,师善来以宿望公选领此寺,日以葺,岁以营,气象益以宏丽。戊子夏四月夜,寺灾风烈,不可扑灭。惟众寮、涅盘堂存。师曰:「变酷矣!非数可诿,秪自引咎。然栋宇无常,风景故在,坏者复兴,吾责矣。即日西上,沥苦语白之总统所,莫不感恻赞勉,捷飞公椟,楫沮挠,蠲料歛,主张之孔力。奋然东还,誓以必办。特烬馀,茫无费源,于是倾箧蓄,贸财转粟,鸠梓匠,走奴隶,抗焦𡏖以涤瓦砾,拔绝磴以抡屋材,神气劳魄,心计乘之。不日而伽蓝祠、圆通阁、香积院、仓廪、水碓硙成。冬而大佛殿、三门、方丈成。明年而斋堂、明轩、东西廊成。又明年讫今年冬十月,而诸像设,而法堂、明觉堂,而楼馆、寮序、湢溷,若梵具皆成。金碧峥嵘,钟鼓时节。纪纲规矩之,休其徒数千指。山川草木,亦焕焕有新意。厥初罹变,议者谓非三世四世莫克规复,今而三年七越月,翕忽变化,纤悉备完,非他有缪巧也。天下事,公则立,私则踣,勇则决,懦则贰。师以平昔服用之赀,弃掷无遗馀。以不事筋力之年,食息不便安,一念之烈,贯金石,质鬼神。人无人心则已,有心焉则人必服;事非人为则已,有人焉则事必济。人百其力,事倍其功,其速成也固宜。东南名刹,废者良多:诞不事事者废,猥自营营者废,甚而利其灾则去者废。以此视,何如哉!寺本唐会昌以前创,名瀑布。咸通八年更名雪窦,宋咸平二年更今额。以唐慧通禅师为第一祖,尔后湖海称「二觉道场」,以智觉、明觉重。绍兴末燬而复,莫详为谁。今师之于此寺,不惟复之,而又大之矣。余家寺之近,杖屦去来为数。于其成,往观焉。师以记请。吁!世道流易,人事废兴,触于中者浩浩,乃于佛者流,见如师之美迹,是不可不记。若其以行道说法为己任,则非记寺者所及。师,郡之象山著姓樊氏子,自号石门,年今七十有六。相其役者,耆旧、僧,类有劳,而始终之者三人:允枢、宗永、如明。具官陈著记。
送圣禅师二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汪琬
押删韵 出处:尧峰文钞卷四十一
远公安禅地,尝在雪窦山。
山石何嵯峨,孤云宿其间。
雨□满空谷,泉声日潺湲。
偶乘逸兴出,兴尽遂言还。
独携楖栗杖,矫首离尘寰。
昔时手栽松,苍藓今斑斑。
试观石上月,依然照松关。
纪湘行 现当代 · 徐燕谋
己卯十月吉,戒装我将发。
床前拜衰亲,未语辞已窒。
中闺别吾妇,叮咛到鞋袜。
稚子喧户外,行李争提挈。
离家才数步,已感在天末。
梦梦上楼船,忧端纷难掇。
晚出吴淞口,废垒撑空阔。
寒风厉鬼号,馀霞凝碧血。
波涛上薄天,天怒向下遏。
羲和亦既疲,海天任劫夺。
行行入浑茫,终夜听澎汃。
明旦船头望,越山峙屹屹。
海疆千万里,浙闽仅未撤。
双目久昏瞀,快意今一豁。
短短溪口道,狼狈不可说。
盂冬潦水尽,齿齿乱滩出。
怪石伺水底,犬牙竞凹凸。
篙师蛙曝肚,尺寸嗟力竭。
纤者虫爬沙,首俯仅见朏。
两岸有好山,云气幻奇谲。
惜我怀抱恶,过眼吝一瞥。
江口换薄笨,如囚脱梏桎。
不意风雨来,驰骤万马疾。
仆夫苦推挽,泥泞胶车辙。
后车撞前车,三步一颠蹶。
久坐疲吾神,酸楚渐彻骨。
转觉篷底宽,腰腿容伸屈。
俄顷暝色合,十程犹六七。
暗中扪有我,身外俱相失。
淋漓透重棉,寒气侵短褐。
道旁多沟渠,同行顶几没。
深夜到逆旅,酒肴粗罗列。
各自抚惊魂,对食空呜咽。
雪窦山色佳,雨后净如泼。
不为看山来,招邀禁排闼。
命舆且往游,仄径攀藤葛。
石罅出流泉,寒空盘健鹘。
上方钟磬音,梵呗殊清越。
行行渐平旷,稍稍得林樾。
林外飞雕甍,庄灿瞻古刹。
四海方澒洞,清静此十笏。
山果有旧储,蔬笋皆新撷。
檀楠自氤氲,烦虑暂披拂。
隐潭有瀑布,僧言石门埒。
远在一里外,冷泠听琴瑟。
山径时迂回,瀑声亦续绝。
忽扬如仙乐,敖曹堕天阙。
忽抑如蚓鸣,幽咽出地穴。
忽如银瓶迸,忽如碎玉戛。
渐变飘风骤,终作千军突。
四望无所见,俯惊蛟龙窟。
石级才受足,凝神庶不跌。
潭底日光微,深黑寒凛凓。
止步始仰瞩,一白目几瞎。
千丈如箭激,与石相齮龁。
神女珠囊翻,美人乳花滑。
谪仙不可作,东坡亦已殁。
徐凝有恶诗,洗濯惭溅沫。
且学隐潭隐,万古此荡潏。
金华四围山,足迹未遑歇。
缅怀黄初平,牧羊传仙术。
乱石随手指,羊群起一叱。
大笑世间人,臧谷争优劣。
且期东归便,寻真访石室。
鹰潭俯要冲,最与战场密。
虚惊日夕至,谣诼难究诘。
侧闻南昌故,负隅逞横猾。
狡焉思南侵,伺隙来飘忽。
新车载熊罴,旧车无輗軏。
创伤在道路,扶携自相恤。
断臂粗络缠,折足强跛蹩。
巨痛不用诉,斑斑征衣蔑。
瘦面笑似哭,不怒眦亦裂。
念彼皆人子,医药何可缺。
七日此滞留,中夜惊筚篥。
小市值凶年,亦复畏剽窃。
所急非囊金,衣服与书帙。
衣多妇手缝,书我恃以活。
匆匆过南丰,及尝霜林橘。
平生曾子固,瓣香竟未爇。
车行历崎岖,疾徐漫无节。
上坡蜗缘墙,下坡鹿惊筈。
时或折其轴,时或脱其辖。
人处车厢中,若指之受拶。
男履错女舄,痴突互填轧。
衣袜污呕吐,行李纷撞捽。
壮夫烂漫睡,张口出水鳜。
老弱伛偻立,缩颈入瓮鳖。
承平仁义伸,艰危礼让诎。
我观车所经,原野澒坱圠。
十里断炊烟,荆榛未剪伐。
民多不地著,重利鄙耕垡。
如取远道水,来救眼前暍。
世无陶元亮,此意谁昭晰。
怜人还自怜,我亦营私实。
宁都西郭外,冈峦列齾齾。
逶迤不可尽,东南界闽粤。
九子去堂堂,翠微云升灭。
太行若衡岱,恽记比豪杰。
兹峰亦不凡,谓堪侠隐匹。
九子岂侠隐,耻左衽披发。
山中备战守,子弟束兵律。
事去不可为,读书甘寂寞。
道出宁兴间,地形益刻截。
不见水回环,但有石奇倔。
洗鍊荆公文,譬衣去黼黻。
瘦硬涪翁诗,譬食嚼蟛蚏。
我爱江南山,花木蒙摇缀。
尤爱江南水,柔波桨轻拨。
江南今则无,此亦差可悦。
连嶂叠巘崿,屏蔽颇周悉。
驰道依山辟,百里开积铁。
枫花艳春花,壁皱嵌野蕨。
回飙万壑哀,峻坂千盘折。
俯瞰飞鸟背,墟落渺蚁蛭。
苍天为我庐,云霞伸手抹。
魂魄逐归轮,生死寄一捩。
后峰看却走,前峰又突兀。
行尽乱山深,仍为乱山闭。
乱山疑神移,飞轮或鬼掣。
艰难抵庐陵,囊空如洗括。
街头食薯蓣,饿极胜崖蜜。
羞为识者见,背面吞且噎。
同乡有周子,义气偃溟渤。
微夫人之力,我托沿门钵。
士不出乡里,此福岂屑屑。
几人倚门边,肮脏学赵壹。
燕市戮文山,颍水老六一。
颠顿亦天命,天命我奚觖。
信宿界化陇,行程缓难必。
幸得贤主人,只鸡为我割。
市远无鱼肉,盘飧费罗掘。
昼看雨滴阶,夜听风萧瑟。
屋破纸窗碎,一吷残灯杀。
斗室卧男女,得将敢嫌亵。
寤寐非我主,捉狭任虮虱。
梦中觅所亲,梦醒又孤孑。
床头白皑皑,谁辨霜与月。
晨起著敝缊,洞穿饥鼠齧。
偃蹇耒阳道,填胸愤气溢。
悲哉杜陵老,一生多怫郁。
洒尽君民泪,终未致朱绂。
区区身后名,还遭奸人嫉。
同谷不饿死,地下作饕餮。
天意穷诗人,宗武湖湘乞。
空土知何处,弥望云凄结。
清晓湘江渡,鸭头粼细缬。
巍巍回雁阁,临水气雄拔。
雁飞到此回,我行殊未毕。
百里起蓝田,始脱尘坌坲。
晴路行舆稳,冷瘦度畛畷。
舆缓自胜车,景物得闲阅。
霜重菜甲肥,土松麦苗茁。
新谷己登场,农事此暂辍。
索绹补茅屋,绸缪待风雪。
野塘浮鹅鸭,见人惊相聒。
兄童杂笑言,鸡犬盼奔轶。
十里一息肩,日昳投蓬筚。
脱粟为客供,土酒劝客啜。
无烛恐慢客,插壁燃竹篾。
食罢围地炉,絮絮话粳秫。
问客何为者,颜色甚疲惫。
延客上房睡,草荐暖而洁。
礼数感殷勤,未觉村野质。
昧爽复上路,月高劲风刮。
舆出乱冈间,霜滑更阢陧。
山深日到迟,雾霭蒸松栝。
上冈怜舆夫,恻恻心难逸。
下冈惧我坠,惴惴常咋舌。
一冈复一冈,长路忽已达。
形容无人状,时序惊回斡。
师友喜我至,劳问殊亲切。
我懒示之履,趾穿踵且决。
仆仆忍回首,回首肝肠热。
嗟我三十五,旦暮绕亲戚。
年是亲前年,日是亲前日。
亲壮不出游,今衰反远别。
亦复念三雏,婉娈颇我昵。
阿悫放学回,据案理纸笔。
阿懋从爷眠,枕边买梨栗。
最小怜阿忞,眸子似点漆。
安得便归去,与之共饥渴。
两载居贼中,樊笼悲鸠鴂。
侧脑睨苍鹰,青冥羽翮刷。
今向青冥去,短翼飞终拙。
此生不执殳,于国为弃物。
艰辛亦区区,聊为家人述。
奉化溪口行 水调歌头 其三 游雪窦山 当代 · 何永沂
押词韵第七部
雨后崖流翠,瀑溅万山寒(雪窦山自古有瀑布山之称。)。
初疑六月飞雪(“徐凫飞雪”,山中一景。),战罢玉龙残。
且听泉喧石语,指点奇花怪树,何必问何年。
招手凉风至,险处合凭栏。
天意渺,古刹近,梦其间。
乾坤布袋,弥勒开口笑尘寰(雪窦寺——弥勒道场,传说布袋和尚乃弥勒菩萨的化身。)。
岂敢名山梦我,欲吸仙风灵气,我自梦名山(宋仁宗梦游理宗御书“应梦名山”碑亭犹存。)。
直上高台啸(妙高台。),回首白云闲。
步是务斋绝句之溪口妙高台 当代 · 张力夫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雪窦山幽清气开,英雄曾伴美人来。
浮沉终是凭谁主,万丈崖边剩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