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洋州于中丞顷牧左绵题诗越王楼上朝贤继和辄课四韵 唐 · 刘璐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隔政代君侯,多惭迹令猷。
山光来户牖,江鸟满汀洲。
雅韵徵朝客,清词写郡楼
至今谣未已,注意在洋州
亡叔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五
君讳稷,字农先姓孙氏
聪明博达,有高节大度过人之材。
平居抵掌论天下士,虽将相大人名号闻四海,若未可吾意,益欲奋其能以自表见当世,而屡试于有司辄不售。
建炎初,天子东巡,蒐揽群策,片言投匦,往往起徒步至大官
君慨然自喜,庶几于一遇,而单游孤立,无党友之助,故卒于无所就以死,悲夫!
将葬,诸孤走泣而图所以诏后世者,乃叙而志之。
孙氏望富春,而世家常州武进县
讳讽尚书职方员外郎,君之曾大父也;
讳夷清,君之大父也;
讳志康登州文学,赠宣教郎,君之父也。
宣教生四子:长曰穆,以儒学起家,典两州,刺一路,卒官朝散郎
曰棫、曰稹,皆以行义称于乡里,君其季也。
君少长嗜读书,尤邃于《易》,不守先儒传注,而以庄周列禦寇、浮屠氏之言合于经者佐其说。
推原性命道德之理,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状,迎见立解,超骛独出一时,老生宿儒叹誉以为不可及。
文章能传其学,而辩于说理,辞义精确,不为空言。
尝一试太学,遂超其列。
会朝廷更三舍法,而君之亲老矣,三兄相次下世,阖门仅千指,冠昏丧祭、衣食之具皆属君,叹曰:「吾道尽矣」。
遂束书不观而治其家,閒从里长者剧谈纵谑以为笑乐。
性夷旷,洞见肝胆,胸中有所怀,如茹物不下,必尽吐乃已;
面刺人过,尽言不讳。
或从旁窃听,他日记疏以为口实,君盖忘之矣。
疏财乐施,一语之投,捐数十万无所计;
意所不合,一钱不分也。
疾革,后事皆有宿戒,至属纩无谬语,实绍兴四年九月乙卯也。
享年六十有一。
娶强氏,生子十一人:男曰好谦、好大、好修、好遁、好谋。
女适右宣教郎、新知绍兴府会稽县余衍左宣教郎、新差权通判无为军彭年左迪功郎、新授太平州芜湖县主簿席畸,右从事郎、新监温州盐仓施增,左迪功郎、新授台州司法参军祝求仁,馀未行。
明年九月甲申,葬于县西乡郑君庄原上。
某,之从子也。
儿童时,出所为文辞见喜而称之,先大夫命某师焉。
中閒宦游四方,离合不常,而视诸族子独亲且厚也。
某守临安,触罪迁岭表,曰:「嘻!
南柯太守梦也。
一切世閒共一蚁垤,况身履而亲见之耶」?
于是欣然悟笑,遂别。
别三年,蒙恩北归,而没矣。
铭曰:
魏瓠五石,大弗能容。
不龟手药,一战而封。
孰哲孰愚?
祇系其逢。
铭以著之,閟此新宫。
赵知郡孟荻号菊山1269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五、《文山全集》卷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某顷从南浦亭边,抖擞殷函,道所蒙,且矫首于太乙之府。
穹林冥坐,缥缈绛霄,江涂漫漫,劳我宵栩。
执事以玉雪界之精神,临睨八极,朝阆风,夕玄圃,识者犹窃迟之。
锦衣照道,紫淦横舟,荡漾柳风,嘘吸竹露,涧阿乐矣,如颙颙望岁者何!
建章夜半,尺一堂堂,画省红云,著公高处,惟日望之。
某不善为斲,得郡复枵,以子月丙寅视篆昭亭下。
视官官靡,视吏吏荒,洗垢爬痒,亦曰视吾气力所至。
然山凋水瘵,非刀圭可疗。
肘后神奇,惠徼大福,某不敢以望他人也。
焚蕤瀹雪,西乡奉书,以谢以祈。
鼎珍履絇,愿言金护玉持,对扬王休
临风悁结。
许榷茶司举辟洋州西乡知县政和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北宋 · 张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九三(第四册第三三二○页)
契勘洋州茶场岁买茶货浩瀚,其品搭催督般发茶货,尽系西乡知县
欲乞依名山知县例,许本司举辟,比监官减半酬奖。
衡阳颜氏族谱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乾隆《清泉县志》卷三○
颜鲁公忠节载史,名天下万世,天下知有鲁公
而吾永新百世父老亦皆知有鲁公之裔暨遗在焉,以故吾邑之谈鲁公者,不待读史而后知也。
鲁公河北人,初为吉州别驾,游永新禾山,大书「龙溪」二字于苍崖风雨閒,字画尚新。
至公裔孙诩,五代时来令永新,因家双乳峰捣石下□诩之季子衡阳史君惠,字叔岐,生子四。
长元晋,宦游衡郡,遂家于衡阳石壁
传十世仕宏,徙居西乡梅州
其后有梅涧、梅轩,宋季倡义而终。
庭梧、庭兰,犹豁达好客。
翁之子学庭,仕宏八世孙也。
谱其祖之所自出,谂于予曰:「先世有谱,而前后弗详。
今详书之,庶几眉山老泉意也」。
予曰:谱之作,尊祖也。
岂但尊祖哉,敬宗也。
岂但敬宗哉,教后嗣以孝友也。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三代圣贤,以是立教,故有大宗小宗之法。
夫爱敬之心存乎内,爱敬之礼见乎外,故为礼以别之。
冠婚丧祭,燕飨庙室,祠堂坟墓,莫不序昭穆之爵与齿。
故曰礼也者,法而不说。
夫礼行乎天下成法,其存不待乎言说也。
年久代更,礼废而宗法坏,后之君子始为之谱,表其生之所自,载其爵,著其死之所藏,纪其墓,示不忘也。
又不幸中原多故,衣冠混杂,宦游播迁,隔数百里,旷十馀代。
于是世系散漫不可考,仁人孝子惕焉。
此谱所以不可不续作也。
呜呼!
礼之废而无惧焉,礼之废而谱存焉,吾犹有望焉。
谱不作,其为涂人乎!
余观学庭,孝于亲,敬于长,友于弟,礼之本也。
文既克尽矣,又常纂录先世所传家谱,以传于远。
是心也,岂特以彰前人之丰功巨绩,且以示后人,俾不忘爱敬之良心也。
余既嘉其善继善述,且为之规曰:「爱亲敬长,莫不有是心也。
夫人所以不长保其良心者,何也?
妻子具而爱敬之心弛矣,富贵生而爱敬之心忘矣,昵亲狎友、谗谄面谀之人至而爱敬之天理剥矣。
苟能常存是爱敬之心,为三者所感,则续斯谱可以无愧矣。
噫!
读斯谱而知愧者,其犹得为全人乎!
读斯谱而不知愧者,其独非人乎!
重过怡园晤林景商三首 其三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拔剑狂歌试鹿泉鹿泉怡园内,相传延平手凿,景商有铭泐石其旁)延平霸业委荒烟。
挥戈再拓田横,击楫齐追祖逖船。
眼看群雄张国力,心期吾党振民权
西乡月照风犹昨,天下兴亡任仔肩
东游杂诗四十首 其十四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英雄事业定千秋,一剑恩仇死未休。
眼底庸奴何足数,范金谁得媲南洲西乡南洲铜像)
汉高帝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四、《太仓稊米集》卷四四
王御世之术有二:诚与不诚而已矣。
御之以诚,则人将以诚应之。
此治之所由生也。
御之以不诚,则人将以不诚应之。
此乱之所由起也。
圣人知天下之心可以诚格而不可以狙诈劫也,于是推吾诚心以感之。
天下知圣人之心可以诚应而不可以奸罔欺也,于是亦推吾诚心以事之。
是以诚意相感于无形之中,不言而喻,不约而侔,欢欣交通而天下之情得矣。
然则圣人之所谓诚者,果何物也哉?
曰:心而已矣。
盖公其心以冒天下而容之者,所谓诚也。
私其心以笼天下而疑之者,所谓不诚也。
二者相去其间不能以寸,而人不知,此天下所以常乱而不治也。
高祖由布衣而登帝位,自丰、沛而兼四海,其神武不世之略,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马迁、班固之徒相与论述其事,咸谓其宽仁而能爱人,豁达而有大度。
余独以谓不然。
高祖之初,天下既定,一时功臣大者南面而王,小者犹不失为列侯。
论功行赏,以次受封,非不足以满其志愿,宜若可以无事矣。
乃复叛乱相继,兵无休日。
考之于书,汉之异姓而王者八人。
其后举兵而叛者六国,独张耳吴芮仅以智免。
此其咎安在哉?
高祖无豁达之度以容之故也。
高祖以大度取天下,而余独以谓不然。
此闻者所以未免于笑也。
以余观之,韩信未尝反,高祖疑之而反也。
其他虽不可以悉举,大抵皆高祖疑之而反耳。
淮阴一介崛起从汉,曾不旋踵,虏魏王,禽夏说,下井陉,诛成安,胁燕,定齐,摧楚,兵数十万众,卒斩龙且西乡以报。
当是之时,可以唾手而反矣。
蒯通说之以叛,至于再而不从。
信之言曰:「汉遇我厚,吾岂可以见利而背恩乎」?
由是观之,岂有意于反哉?
云梦之游,执信而虏之。
高祖始有疑信之心,亦自是怏怏失意,反状遂萌。
故曰:韩信未尝反,高祖疑之而反也。
陈狶之乱,高祖平之,徵兵于梁,而越称病。
高祖怒而责越矣。
夫越兵之不至,安知其必叛哉?
高祖不能使人物色之,而遽数其罪者,以其有疑越之心故也。
当是之时,越来则被执,不来则加兵。
与其如此,孰若举国以叛,犹得免焉。
此越所以不得已而反也。
故曰:彭越未尝反,亦高祖疑之而反也。
英布随何之言背楚而归汉,所以脱危亡之地以就万全之计也。
及汉醢以赐诸侯,见而怒。
于是聚兵旁郡,以备非常。
此所谓恶伤其类,见几而作者也。
滕公曰:「前年杀彭越,往年杀韩信,三人皆同功一体之人也。
自疑于祸及身乃反耳」。
故曰:英布未尝反,亦高祖疑之而反也。
贾谊文帝,以谓彊者先反。
淮阴王楚最强,最先反;
卢绾最弱,最后反。
欲除尾大之祸,故其言如此。
而不知诸将之叛,初不在是,特以高祖不能推大度以容之耳。
是数人者,勇力冠三军,功业轩天地,皆当时之豪杰也。
独不能容之度外,一涉于疑似之迹,则必致其窃斧之疑。
使其心不自安,势穷而乱,惴惴然疑之,惟恐其叛也,而卒皆叛焉。
安在其为大度哉?
或曰:「市未尝有虎也,曾参未尝杀人也,使三人言之,则智者必惑而慈母必
何则?
言之者众,而事未可知也。
人有告诸将以叛者,奈何独不信之乎」?
曰:人主之所为,下之所视而乡也。
人主而好谏也,则忠臣出。
人主而好勇也,则猛士至。
人主而好疑,则必有挟可疑之事以投其隙者矣。
刘向曰:「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
高祖以疑心而遇人,此告者之所以至也。
或又曰:「韩、彭之叛固有之。
子何自而知高祖之所以疑」?
曰:吾以萧何而知之也。
何之守关中,可以为腹心之寄矣,犹且数加劳问,且赐以卫卒五百。
鲍生东陵之计,殆于不免。
高祖于群臣未有不疑者,况于武夫勇将,英气盖世而功名震主者哉?
呜呼!
高祖光武俱以雄略定乱,而后世之论纷然。
范晔史家,犹以寇、邓、景、贾所封不过大县四。
曾不知光武推赤心以置人腹中,而高祖乃怀疑心以激诸将之乱也。
瞱,其可谓智乎?
子午山杂咏十八首 其一 望山堂己酉 清 · 郑珍
五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八
山在县东七十里乐安江东岸,高三十步,左右臂若抱然。珍既墓先妣于山之心,后七年丁未,复墓先考于妣右却北,遂即墓庐家焉。凡晨夕所游止,当左腕之曲为堂,其别为巢为轩,荣已上皆园。南陟得广穹之丘,平去得亭。堂后小峦,峦背岩,岩下溪。右之腕为圆平小丘,其南与堂直为冈。迤而东若侧掌,裆心为屺,屺背得厓,麓得泉。亭曲下得楼,两际实山乃如环。环中为湖,湖有岛。溪则自岩而厓而堰南,始出外环,而入于乐安江也。
屋上能看冢,堂边不筑墙。
此生无去理,开户对西乡
六君子图歌甲辰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八
一卷六君子,前摹者罗后者赵。
罗生尚与钱有旧,赵与钱公聚已少。
何况柯王元及明,何况湖州坡老
藏画董公又已逝,六客词乃苏张绍
是日城南新雨霁,置酒张灯绪缭绕。
吉学士诗和者谁,博永胡张范翁稿。
二分明月扬州,六幅修篁倚春晓
旧题临本今真本,绍兴玉印边钤好绍兴连珠印,予以鲜于困学跋知为玉印也。)
峨嵋相对醉如泥,春雷翻起深丛筱。
熙宁己酉初守陵,解语君当解意表。
文不自题柯为题,王继柯临并夭矫。
钱仿柯王并仿文,鲜于伯颜迹堪考。
鲜于跋与容斋别,想亦置酒灯光袅。
借问伊谁亲见之,赵君昔年观像早。
元人遗墨徐容斋,倚竹凝思境深窅。
惜不斯图并携得,赵君写竹增怀抱。
复作一丛于纸尾,势回前幅游龙掉。
陵州洋州酬唱后,二老何年共幽讨。
丹邱元谷派合离,风雨横江托空杳。
得借吾斋来会合,空庭月落啼幽鸟。
云林昔图六君子,位置得地嗟枯槁。
今兹六一生气,先后清词富葩藻。
题跋流传又六人(画竹者,坡翁、与可敬仲彦贞萚石贡甫凡六人。其见于题跋者,鲜于伯机伯颜苍岩、周雪坡邢子愿徐容斋罗两峰,亦六人也。),翰墨之缘亦天巧。
他山友石贞筠,鹤飞声下青松杪。
萍乡县西社仓记 南宋 · 钟咏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三、《永乐大典》卷七五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五、乾隆《袁州府志》卷三二、嘉庆《萍乡县志》卷一八
淳熙戊申岁大侵,金华潘公友文萍乡,讲行荒政。
先是,有司往往第民产之高下,咸俾出,分日赈乏。
民或有田无积者,固不容以实免;
其或无田而积反厚,或力可致之远方,则又惮官有定价,岁为常额,而不敢出其所有。
于是尽革前弊,乞籴劝分,专以诚信感动,故文移一出,而从者翕然,邑赖以济。
讫事,公犹以嗣岁为忧,载念朝廷顷尝颁浙东常平使者所上崇安社仓法于四方,而往者侍郎孙公逢吉宰是邑,又尝斥俸馀,立两仓于邑西乡,成式具存,即是而增益之,为经久计,宜莫良于此。
甫属意也,值括苍赵公汝谦行常平事,适下其法于郡县,委公劝率是邑。
公雅志在此,孜孜开谕。
曾不踰月,民乐于应命,自郭至乡,为仓者九,且愿输己之积,无勤有司。
集于己酉岁之六月,迄今九年,仓犹未建,岁储主事者之家。
储益多,隘弗克胜,始合议创屋于县之西关。
为堂六楹,外为都门,两庑列为六庾,缭以垣墙,翼以守者之舍。
费五十万有奇,辍息米为之。
凡仓之敛散,皆主于邑之士,而官不与焉。
其有顽戾弗输,则官为督趣,且常致其主张维持之意。
总其事者咏与彭君公修;
厚其储、力其事者廷杰宗显宜君师贤九德;
元凯宰三山周公世昌、簿庐陵董公冲元分俸以示表倡;
清江王公道实督建仓之役,宗显佐之。
既落成,因具颠末如此,将藉是以请于当今之大贤而识之,以诏来者。
庆元丁巳十月既望,邑士钟咏述。
孟知祥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洋州兴元奏。
探闻得董璋把截剑门关路。
不通利州西川往来。
兼称董璋自领徒党。
侵逼西川管界。
西川巳出兵士禦备。
利州人情不安。
未知两川的实音耗等事。
朕闻天惟福善。
神必祸淫。
元鉴昭然。
冥符定矣。
故积功累仁者。
无所不济。
穷兵黩武者。
未或不亡。
是以齐国尊周。
终全霸业。
吴王伐越。
自取丧亡。
累验古今。
足分成败。
卿时推閒杰。
世仰全才。
知治乱于未萌。
测安危于未兆。
首参缔构。
再复宗祧。
英谋迥掩于耿吴。
茂业遐超于申甫
论功为最。
锡壤居先。
居守于北门。
往镇临于西蜀
安民有术。
抚众多恩。
方静治于龟城。
期永扶于凤阙。
董璋比膺朝寄。
荐领戎旃。
曾无犬马之劳。
但纵豺狼之性。
顷岁潜怀逆节。
密设奸机。
志欲兼并。
恳谋閒谍。
始奏卿之得失。
知朕不容。
后说朝廷之短长。
图卿相信。
只凭诡诈。
便欲侵吞。
欲西犯于蜀川
遂东窥于阆郡。
不烦覼缕。
可验包藏。
乱常之罪恶既彰。
伐叛之刑书难赦。
朕乃眷求良帅。
殄灭凶渠。
此际寻委卿兼东川行营供馈应接使。
方倚仗于戚藩。
俄阻艰于寇境。
路歧虽隔。
情好如初。
中閒令进奏官苏愿及进奉军将杜绍本等相次归还。
令传诏旨。
想其到彼。
备达予怀。
卿制敌多方。
折冲有备。
虽深嫉恶。
犹示睦邻。
尚抑骁雄。
观其衅隙。
董璋果然颠蹶。
尽露奸邪。
初控扼于剑门
遽侵骚于锦里。
为臣若此。
灭族非遥。
卿可严诫师徒。
妙抒筹画。
按兹良便。
速殄元凶。
朕亦寻遣军前。
径临境上。
为卿犄角。
扼贼咽喉。
伫扫荡于氛霾。
复流通于信使。
当覃异渥。
式奖殊功。
卿宜慎固远图。
秉扶大节。
保君臣之重义。
成家世之美名。
况卿骨肉至多。
丘园在此。
自来存问。
并得安全。
可表朕之倚卿。
所冀卿之为朕。
伫观英断。
定集大勋。
岂惟只委于节旄
长居贵盛。
兼俟别颁于纶綍。
更广封崇。
奸丑自分。
始终可鉴。
其为眷注。
无忘寐兴。
今遣卿外甥李瑰赍诏慰谕。
想当知悉。
杨守亮等敕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一
夫胜残去杀。
古圣之格言。
阜俗安人
前王之令典。
逆贼杨守亮杨复恭杨守信等。
结于党援。
聚作奸邪。
谓天可欺。
谓神可罔。
言惟讪上。
既验于无君。
动即谋人。
非因其有道。
枉杀元舅。
沈溺一家。
节旄阻留恩命。
西川之贡奉。
绝数镇之纲商。
欲使朝廷支费不充。
又遣藩方资粮有阙。
擢发不足以数罪。
糜躯未足以当辜。
万姓脂膏。
苛敛作奉身之具。
一方丁壮。
尽驱为不轨之兵。
以至夫不得耕。
妇不得织。
愁叹寻盈于道路。
疮痍仅遍于乡闾。
每切焦劳。
不忘顷刻。
昨者幸赖股肱重寄。
心膂元臣。
共兴貔武之师。
尽破豺狼之窟。
今则烟尘顿息。
戈甲以宁。
成□堵之期用遂息肩之泰。
得不去其前弊。
示以新恩。
爰兴恻隐之心。
乃降优宏之命。
兴元界内及洋州金商等州。
兵火伤残之后。
各委长吏切加安存。
至于赋税。
并宜酌量矜减。
其杂色差役。
悉仰权停。
如有百姓军人。
前资见任。
凡百诖误。
一切不问。
京畿界内有兵马屯驻之处。
亦委京兆府量宜蠲免。
俾令通济
无令重伤疲瘵。
凤翔邠宁秦东川华商等道将士等。
二年于役。
苦战摧凶。
竟于荡平。
宁忘酬奖。
应立功大将节级等。
各委本道节度使定其功状。
具名衔闻奏。
当议处分。
又飞挽之劳。
宴赏之费。
尽出方面。
不在朝廷。
诚曰嘉谋。
亦由协力。
应用军巳来本判官并主掌官吏。
各仰分析奏闻。
各与奖拔。
于戏。
王者为心。
不忍一物失所。
君人御宇。
岂忘四海为家。
全资有土之臣。
共广无私之化。
布告中外。
咸使闻知。
出南门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词韵第四部
送客出南门,客行苦踌躇。
前有血流地,暴尸临路衢。
借问守关兵,云是妖贼徒。
往者东西乡,啸聚如群狙。
跳梁恃山谷,根结未易锄。
潜行巧阚伺,动与鬼蜮俱。
官中急召募,捣穴将扫除。
往往禽捕之,束缚来献俘。
械系置庭下,诘问非枉诬。
每戮三审之,仁哉贤大夫
岂不愤彼逆,终然恻其愚。
先时获游谍,揭竿枭首颅。
州人食其肉,刌剔无完肤。
嘉禾化稂莠,红紫竟乱朱。
下为人所忍,上干天所诛。
吾闻圣人教,伐恶仁之符。
一奸伏刀踬,万姓安其居。
官军北来近,此辈沟壑馀。
行者勿怆恻,黾勉慎所趋。
无垢院记庆元六年 南宋 · 章光大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二、光绪《兰溪县志》卷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二
兰溪西乡曰瑞山,去县三十五里,有古刹曰无垢,父老递传居士杜函舍所居为寺。
有岩深广可三十丈,旷阔明静,无嵚欹坎险、悬崖怪石可惊可愕之状。
中有井曰梦泉,方仅五尺,四围皆石,水常不竭,夏冷而冬温,修竹乔松,森阴蔽日。
有水从北流而南,清泚如蓝,萦绕如带,无一点尘俗气。
士之寻幽好奇者多此为胜游之境云。
乞设仙居县主簿一员奏 南宋 · 李兼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七、《嘉定赤城志》卷一二
簿本县始以狭小,版籍不满万户,故以尉兼主簿
今生齿多,簿书丛委,尉遇窃发,躬亲追逐,一时交并,或致无官可差。
设若尉受差,簿钞堆压,无从钩考。
而况西乡犷悍,盗贩公行,以一共二,实恐不给。
乞将酒房廊务省罢,却于本县添置主簿一员。
真符县(句) 五代 · 和凝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虽有黄金额,其如赤子贫(以上《舆地纪胜》一九○《洋州》)
康皇太子学书跋尾绍兴六年七月1136年7月22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九、《梁溪集》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靖康初,纲备位枢廷,尝一日同宰执奏事内殿,蒙恩赐坐啜茶。
有旨召皇子国公出见宰执
小帽窄衫,玉束带,升自东厢,至御座前奏问圣体,西乡宰执相揖。
日角珠庭,眉目如画,进止雍容,俨若成人,群臣咸窃竦叹。
后一月,遂正东宫位号。
是年冬,金寇再侵阙,都城失守,二圣蒙尘,皇太子亦北去,天下闻之,莫不痛愤。
嗟乎!
帝王家,正位储贰,有温文之德,有天人之相,一旦仓卒至此,此天命之所以难谌也。
方渊圣在东宫时,尝以皇太子学书一幅赠詹事李公,家藏至今,其婿许忻以示纲,览之流涕,谨志其末,庶几观者知流传之所自云。
绍兴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具位李纲跋。
溪堂方先生五世孙观归马金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河南迁汉歙东乡,迁歙西乡自有唐。
溪老堂堂首科级,茅田亹亹冠文场。
考亭鄂桑梓友,孝庙乾淳鸳鹭行
五世贤孙吾获识,根源同是洛阳方。
宋故龙图张公夫人黄氏墓志铭1123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六、《梁溪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哲庙朝,以郊祀成推恩天下,诏子孙愿以官授其亲者听。
朝散大夫直龙图阁鄱阳张公讳根,时罢遂昌县,年甫壮,欲如诏书休官,冀恩逮其祖。
人皆谓公齿少材高,誉望甚休,进未可量,曷不少须取显仕以为亲荣,而遽此汲汲也。
独其夫人黄氏力赞成之。
其后,龙图将漕淮南,初遇大礼,法当荫子,又欲请于朝,官其叔父。
以告夫人夫人喜见颜色曰:「公方壮年,为祖谢仕。
今始得子孙之恩,复以推叔父,皆人所不能,而公优为之,其助风化多矣。
亟抗章无疑」。
嗟夫,仕宦进取,鲜不为妻孥计,而龙图公所为,绝人远甚,盖有夫人为之内助
而为人妻者能勉其夫以义如此,尤所难也。
呜呼,得不谓之贤哉!
夫人邵武人,曾祖讳某,赠司徒
祖讳汝济,赠太师
父讳履,尚书右丞
母段氏,京兆郡夫人
惟黄氏世为邵武著姓。
司徒、太师有隐德,为乡里所推。
右丞公以清德直道进位执政,为时儒宗,而黄氏益显。
右丞公三女,夫人其长也。
方幼,颖悟绝人,诵书日数万言,辄了其义。
凡女工之事,不学而能。
及长,懿淑端庄,动必依礼,所以事父母者,曲尽其意。
识趣高迈,尤深于老、庄之书。
右丞公每与夫人语,未尝不叹息,以为不可及也。
择配久之。
元丰中龙图公试业上庠,甫冠,已三荐于礼部,遂擢乙科。
右丞公时为礼部尚书,一见以国士许之,且曰器度凝远,真吾女之配也,遂以夫人归焉。
夫人之归张氏也,王舅姑、舅姑咸在堂,龙图公性至孝,奉养其亲,惟恐不及。
夫人悉力左右之,承顺颜色,纫饵必亲,舅姑爱重,每指夫人所为,以训诸妇,俾之师法。
逮事凡三十年,服勤如一日。
及其亡也,执丧礼惟谨。
张氏大族也,内外姻戚甚众。
夫人上承下抚,人无间言,惟宽裕,无忌嫉,喜愠不形于色,与人和易,怡声下气,惟恐伤之,虽妾侍辈,皆得其驩心。
右丞公、京兆君爱夫人过其子,每岁间不远千里归宁。
京兆君之丧,夫人哀毁,终丧不茹荤。
其后右丞公位廊庙,退朝无声色之奉,独与夫人谈道,间及时事,夫人辄能断其利害。
右丞公喜曰:「是吾益友也」。
建中靖国初右丞公谒告还乡,诏趣入觐,抵维扬疾作,诸子远宦,独夫人在旁,尝药侍膳,昼夜不舍。
既薨,号慕成疾,复力疾以治丧事,咸有条理。
右丞公归葬邵武,而京兆君葬丹阳夫人岁时致享不辍,人黄氏有女矣。
长兄高材旷达,不事事,其卒也,至无以敛,夫人赠襚之甚厚,赒恤诸孤,恩意尤笃,其天性孝悌如此。
初,龙图公既休官以归,閒居踰十年,夫人安于岑寂,无半语及荣利事。
迨近臣论荐,落致仕召对,夫人不以为戚。
其后奉使江淮间,又十馀年,士大夫莫不以公久淹于外为惜,夫人独曰:「部使者一路休戚所系,随事施设,亦足以行其所学矣」。
龙图公性刚直,遇事无所顾避,夫人每戒之曰:「释氏六波罗密,以般若为宗,贵夫以方便善巧济一切也。
今公欲有为于当世,而不知此,其可乎」?
龙图公深感其言,为之委蛇曲折以行其道。
十馀年间,两路之民受赐多矣。
其后以言得罪,夫人泰然无忧色,笑龙图公曰:「公虽知所谓般若矣,独于能忍抑犹有未尽乎」?
其议论过人,皆此类也。
夫人之妹适刘公正夫,刘公绵历侍从,遂登宰辅,夫人未尝干以私。
中年笃好释氏,世味益薄,独扫一室,燕坐终日,以禅悦自娱。
龙图公以罪去,益有厌世意,尝梦金人长丈馀,以手授之,夫人惊喜而悟,顿若有得,召诸子告戒甚悉。
一日晨兴,遍诣诸娣姒若叙别然,且曰:「吾终当梦中逝,不复以疾病烦人也」。
夜分,命儿妇具粥食,既而就枕,诘旦犹顾左右具龙图公药饵如常时,少顷诸子候兴居,已奄然逝矣。
侧卧西乡,手结印,固不可解。
宣和二年闰五月七日也,享年五十有九。
夫人神观泰定,气韵洒落,虽盛族,雅以寒素自将,无贵骄之习。
性乐善,闻人有所长,称道弗容口。
龙图公轻财好施,常倒囊以赒人之急,虽家人饮食衣服有不备,而夫人处之怡然,无郤色。
龙图公治事以严,而夫人济之以宽;
涖事以直,而夫人济之以和。
伉俪垂四十年,日以忠孝相警戒,故龙图公立身行道,无愧古人,夫人之助为多。
初,龙图公致政,以母之封封祖母,故夫人以所封逊于姑。
其后以右丞公恩赐冠帔,封南华县君
至政和间更定命妇号,封宜人
男四人,长曰焘,太学博士
曰熹,将仕郎
曰煇,曰焕,未冠。
初,焘以外祖恩补太庙齐郎,夫人戒之曰:「丈夫当以儒学致身,慎无以此自怠」。
遣诣太学十年,遂以第三人登第。
女七人,皆通《诗》、《礼》,夫人所自训也。
长适秘书郎黄伯思,次适某,次适太常博士李富国,次适太府寺丞薛良显,次适监杭州都税务范渭,次适楚州宝应县虞澹,其一尚幼。
夫人既弃杯棬,未逾月,龙图公疾,亦不起。
诸孤以宣和五年正月壬午合葬于德兴县吴园王舅通直公之茔左。
先期,以状来请铭。
纲前年自左史谪官沙阳,既得归,迂路抵龙图公第,拜夫人于堂,留十馀日,听其议论亹亹,令人忘倦,所见超卓,虽老于禅学者弗能及也。
别未半岁,遽闻夫人之丧,窃叹其于生死去来之际,了了如此,矧平日顾之厚,而知夫人之行已为甚详,义不得辞,为之铭曰:
黄氏之先,世载令德。
宪宪右丞,股肱帝室。
笃生夫人,柔惠温恭。
曾靡贵骄,来嫔张宗
孝于父母,顺于舅姑。
以义教子,以礼承夫。
龙图公,高义迈古。
险夷一节,夫人之助。
嗜学老庄,疏封南华
鱼轩象服,以宜其家。
德曜之贤,道韫之智。
视于夫人,曾何足俪。
金人入梦,寔符净缘。
死生大矣,而往翛然。
葬从其夫,先茔之侧。
子孙代昌,考此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