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朝请大夫邛州常君墓志铭元祐二年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二、《净德集》卷二二、民国《华阳县志》卷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广安市
元丰七年七月初六日朝请大夫、知邛州事常君卒于官,享年六十一。
其孤卜以元祐二年某月葬于华阳县某乡某里,以君之行状来求铭。
予与君同郡,而家世往还最旧。
庆历中天下兴学,君为石室生,予亦肄业其间,始与君相从。
及宦游四方,多与君接,今四十年,知君可谓详矣,敢不铭。
按君之先居长安,六代祖有任唐安掾者,卒葬江原,子孙寓焉。
曾祖延昱,以气节自任,所与游皆一时豪侠,然于财未尝茍得也。
方是时,宣徽使雷公入平寇,思得奇特不羁之士,以备其用,得见甚喜,凡捍禦术略,多从之谋。
既而雷公守成都,以书招致,遂为成都人
祖思齐,性孝友,能竭力事亲,虽乱离不失其乐。
考禧,好事喜儒,善择师友以教子。
故君起家入仕,生有荣养,没有宠贲,赠至中大夫,封母袁氏华阳县太君,卒成其志也。
君讳珙,字君璧
性颖悟,初,就学诵书,虽数百言,一阅遂记。
稍长,泛观群籍,好《周官》、戴氏《礼》,凡先儒注释,异同微显,错出互见,悉能通之。
尤精于名数制度,以致圭币、冠服、车符、乐舞、牢鼎、齐尊之类,用于礼者,其规范之巨狭,容色之丹黝,先后之序,繁简之差,皆能条别指数,听其言,如视诸图。
作为声律,曲折中度。
庆历六年,南宫试进士孙文懿公梦得与今少保张公安道司文柄,以「狝日祀祊」为题,君之辞章详实华润,考为第一,二公于是勉君以远到,士人始知君力学而文。
既擢第,调合州军事推官,徙华州节度掌书记,用荐者言,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江陵府公安县
秘书丞,移福州之闽,以亲年高乞便官,得洋州西乡,未行,丁中大夫忧。
服除,转太常博士、知三泉县,历尚书屯田、都官职方员外郎,赐五品服,通判忻州
遭太夫人丧,终制,又通判汉、遂二州,为屯田、都官郎中,移知资州
官制行,易朝散大夫、知果州,又迁朝请、知邛州
君敏于吏治,济以彊力,事不择巨细,必究极底里,然后行之,人多以为宜。
公安,承废紊之政,民苦无聊,凡赋徭讼诉,处决以平,遂号无事。
会岁歉,释圭田之租,以赈流殍。
三泉邑陋俗野,初不知学,君治之有馀裕,乃作庠序,择吏民子弟可教者,躬为课试,人用向儒,君之力也。
怀安军三江堰以侵竞致讼,历四十年不能已,君时在汉州,两蜀使者委之按治,君钩索本末,得其情,归所侵田,而复其堰,溉润之利,凡四千顷。
果州濒嘉陵,岁岁水患,君审视形势,为长堤,捍其冲,民得不鱼,至今赖之。
君襟度疏简,不竞矜式,见善必褒爱,作意引汲;
见不善辄暴扬,挫折若仇怨。
然交游视此或少之,徐就其中,无他也。
呜呼!
君少励学,博览彊记,为文字,就科举,一试礼部,遂能先众人,声华翕然。
茍有攀援凭藉,将之缘饰,则仕可以显已。
而汲汲吏检,老于郡,不失为良二千石,盖无愧也。
娶孟氏,封永安县君
子三人:景修宣德郎
景仁昌州大足县
景儒,举进士
三女:适怀州武陟县主簿刘舜臣管勾成都路帐司文字袁平,简州阳安县尉何宗师。
孙男六人,女三人。
铭曰:
少也务学,求以发身。
壮而从政,思以与民。
六品之位,其志亦伸。
三郡之治,有厥闻。
墓崇于冈,铭坚于珉。
告其子孙,敢忘其亲。
洋州于中丞顷牧左绵题诗越王楼上朝贤继和辄课四韵 唐 · 刘璐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隔政代君侯,多惭迹令猷。
山光来户牖,江鸟满汀洲。
雅韵徵朝客,清词写郡楼
至今谣未已,注意在洋州
包端睦忠孝传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乾隆《温州府志》卷二八、浮沚集补遗
夫忠孝难矣哉!
性灵天植,能尽其道,斯存顺而殁宁也。
故绝裾赴召者不得为忠,袖手时艰者不得为孝,厥维艰哉!
若予内姻端睦包公,殆无忝于忠孝者矣。
公讳汝谐,与弟汝嘉皆业儒,遵履绳墨,更饶大略。
事亲至孝,虽菽水必尽欢。
自幼及长,孺慕之情不少衰,乡里咸称包孝子云
宣和庚子冬方腊睦州,连陷杭、歙、婺诸郡。
明年春至遂昌,吾州民望风奔遁。
守倅皆仓皇,莫知计所出。
州学教授刘士英馆下石砺独谋措置禦贼,白守倅,纠集义士王三锡、丁仲修辈二十有八人,公预焉。
是时贼势炽甚,佥谓城不可保,民有乘舟浮海者,有负妻子匿山谷者。
公激于义,白诸父老曰:「某闻战陈无勇非孝也,临敌避难非忠也。
某与若曹虽无官守,然所食皆君食也,可值时变而甘不义乎」?
父老曰:「尔能为草莽忠臣,吾属死无恨矣」。
公乃身先士卒,惟士英之令是从,虽丧元有弗顾焉。
三月二日,报贼临处州,已及白沙,众皆惊阻。
公从士英白守倅,戎服督视,以振士气。
由是戈戟森列,城上人心甫定。
至四月七日,贼犯白沙,士英谋分兵截上戌岭,以公率众往。
逮夜,州牒公等兵亟捍城,西乡鼓行,至行春桥,贼已逾岭矣。
焚劫晹岙,距城甚迩。
公与义勇王珫等不俟整阵,径犯贼锋,连斩数十级。
士英领兵还烧绿野桥,使贼不得渡。
十五日,贼犯思远楼
公等奋击,贼退去。
先后从士英禦敌不下数十战,竟死于难。
乡之人无大小,靡不咨嗟陨涕焉。
事平,赏路叙勋,以公当立专祠,乃赐忠孝匾,树厥宅里,以示激劝。
予既传其事,复系以赞云:
嗟乎!
爰兹纲常,天经地义。
暗者弗通,柔者自弃。
民彝弗湮,圣道未坠。
卓哉包公,美厥性灵。
不率自勇,不察自明。
义以辅主,仁以报亲。
沉为河岳,升为星辰。
肃肃庙食,耿耿精英。
蔡君宝墓志铭政和三年三月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浮沚集》卷七、民国《平阳县志》卷八七
人生百年,歘若白驹之过隙。
其间时命不齐,或三四十年,或五六十年,抑又几何?
故未知善,必汲汲求知善;
既知善,必汲汲求为善。
岂惟分阴之可惜,盖亦一念之不可怠也。
吾友平阳蔡君济,尝为予言其兄君宝颇患俗之不美,亲在而异财,既殁而私居也。
尝欲广其室庐以族处,益其田畴以族食。
于以合宗族,于以表乡闾。
皇皇汲汲,凡经理资财以为是,盖十馀年矣。
年甫强仕,志弗克就,而不幸以死。
呜呼!
古之为善者,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惧夫时不待人故也。
君宝父汝平,弟元康元嘉,皆为儒者,而君济最有知识,善学,贤士大夫多倾下之,其兄君宝之强为善也又如此。
独惜其年之不足,不能成其所愿为以见于世,此可为长太息也。
君宝名元龟,娶母之侄女陈氏,生女一人,男二人,皆未名。
其卒也,以政和二年六月丁亥
其葬也,以卒之明年三月壬申
君济书来请铭,铭曰:
蔡氏之先,温陵其邦。
唐中和,徙温平阳
世业儒仁,君材干强。
力相厥家,觊以儒昌。
合族而居,谋之孔臧
年期不百,志弗克扬。
垂髫在室,戴白在堂。
人之亡矣,曷归其伤。
大奥之原,邑之西乡
乃铭斯善,以慰其藏。
亡叔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五
君讳稷,字农先姓孙氏
聪明博达,有高节大度过人之材。
平居抵掌论天下士,虽将相大人名号闻四海,若未可吾意,益欲奋其能以自表见当世,而屡试于有司辄不售。
建炎初,天子东巡,蒐揽群策,片言投匦,往往起徒步至大官
君慨然自喜,庶几于一遇,而单游孤立,无党友之助,故卒于无所就以死,悲夫!
将葬,诸孤走泣而图所以诏后世者,乃叙而志之。
孙氏望富春,而世家常州武进县
讳讽尚书职方员外郎,君之曾大父也;
讳夷清,君之大父也;
讳志康登州文学,赠宣教郎,君之父也。
宣教生四子:长曰穆,以儒学起家,典两州,刺一路,卒官朝散郎
曰棫、曰稹,皆以行义称于乡里,君其季也。
君少长嗜读书,尤邃于《易》,不守先儒传注,而以庄周、列禦寇、浮屠氏之言合于经者佐其说。
推原性命道德之理,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状,迎见立解,超骛独出一时,老生宿儒叹誉以为不可及。
文章能传其学,而辩于说理,辞义精确,不为空言。
尝一试太学,遂超其列。
会朝廷更三舍法,而君之亲老矣,三兄相次下世,阖门仅千指,冠昏丧祭、衣食之具皆属君,叹曰:「吾道尽矣」。
遂束书不观而治其家,閒从里长者剧谈纵谑以为笑乐。
性夷旷,洞见肝胆,胸中有所怀,如茹物不下,必尽吐乃已;
面刺人过,尽言不讳。
或从旁窃听,他日记疏以为口实,君盖忘之矣。
疏财乐施,一语之投,捐数十万无所计;
意所不合,一钱不分也。
疾革,后事皆有宿戒,至属纩无谬语,实绍兴四年九月乙卯也。
享年六十有一。
娶强氏,生子十一人:男曰好谦、好大、好修、好遁、好谋。
女适右宣教郎、新知绍兴府会稽县余衍左宣教郎、新差权通判无为军彭年左迪功郎、新授太平州芜湖县主簿席畸,右从事郎、新监温州盐仓施增,左迪功郎、新授台州司法参军祝求仁,馀未行。
明年九月甲申,葬于县西乡郑君庄原上。
某,之从子也。
儿童时,出所为文辞见喜而称之,先大夫命某师焉。
中閒宦游四方,离合不常,而视诸族子独亲且厚也。
某守临安,触罪迁岭表,曰:「嘻!
南柯太守梦也。
一切世閒共一蚁垤,况身履而亲见之耶」?
于是欣然悟笑,遂别。
别三年,蒙恩北归,而没矣。
铭曰:
魏瓠五石,大弗能容。
不龟手药,一战而封。
孰哲孰愚?
祇系其逢。
铭以著之,閟此新宫。
赵知郡孟荻号菊山1269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五、《文山全集》卷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某顷从南浦亭边,抖擞殷函,道所蒙,且矫首于太乙之府。
穹林冥坐,缥缈绛霄,江涂漫漫,劳我宵栩。
执事以玉雪界之精神,临睨八极,朝阆风,夕玄圃,识者犹窃迟之。
锦衣照道,紫淦横舟,荡漾柳风,嘘吸竹露,涧阿乐矣,如颙颙望岁者何!
建章夜半,尺一堂堂,画省红云,著公高处,惟日望之。
某不善为斲,得郡复枵,以子月丙寅视篆昭亭下。
视官官靡,视吏吏荒,洗垢爬痒,亦曰视吾气力所至。
然山凋水瘵,非刀圭可疗。
肘后神奇,惠徼大福,某不敢以望他人也。
焚蕤瀹雪,西乡奉书,以谢以祈。
鼎珍履絇,愿言金护玉持,对扬王休
临风悁结。
衡阳颜氏族谱序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乾隆《清泉县志》卷三○
颜鲁公忠节载史,名天下万世,天下知有鲁公
而吾永新百世父老亦皆知有鲁公之裔暨遗在焉,以故吾邑之谈鲁公者,不待读史而后知也。
鲁公河北人,初为吉州别驾,游永新禾山,大书「龙溪」二字于苍崖风雨閒,字画尚新。
至公裔孙诩,五代时来令永新,因家双乳峰捣石下□诩之季子衡阳史君惠,字叔岐,生子四。
长元晋,宦游衡郡,遂家于衡阳石壁
传十世仕宏,徙居西乡梅州
其后有梅涧、梅轩,宋季倡义而终。
庭梧、庭兰,犹豁达好客。
翁之子学庭,仕宏八世孙也。
谱其祖之所自出,谂于予曰:「先世有谱,而前后弗详。
今详书之,庶几眉山老泉意也」。
予曰:谱之作,尊祖也。
岂但尊祖哉,敬宗也。
岂但敬宗哉,教后嗣以孝友也。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三代圣贤,以是立教,故有大宗小宗之法。
夫爱敬之心存乎内,爱敬之礼见乎外,故为礼以别之。
冠婚丧祭,燕飨庙室,祠堂坟墓,莫不序昭穆之爵与齿。
故曰礼也者,法而不说。
夫礼行乎天下成法,其存不待乎言说也。
年久代更,礼废而宗法坏,后之君子始为之谱,表其生之所自,载其爵,著其死之所藏,纪其墓,示不忘也。
又不幸中原多故,衣冠混杂,宦游播迁,隔数百里,旷十馀代。
于是世系散漫不可考,仁人孝子惕焉。
此谱所以不可不续作也。
呜呼!
礼之废而无惧焉,礼之废而谱存焉,吾犹有望焉。
谱不作,其为涂人乎!
余观学庭,孝于亲,敬于长,友于弟,礼之本也。
文既克尽矣,又常纂录先世所传家谱,以传于远。
是心也,岂特以彰前人之丰功巨绩,且以示后人,俾不忘爱敬之良心也。
余既嘉其善继善述,且为之规曰:「爱亲敬长,莫不有是心也。
夫人所以不长保其良心者,何也?
妻子具而爱敬之心弛矣,富贵生而爱敬之心忘矣,昵亲狎友、谗谄面谀之人至而爱敬之天理剥矣。
苟能常存是爱敬之心,为三者所感,则续斯谱可以无愧矣。
噫!
读斯谱而知愧者,其犹得为全人乎!
读斯谱而不知愧者,其独非人乎!
重过怡园晤林景商三首 其三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拔剑狂歌试鹿泉鹿泉怡园内,相传延平手凿,景商有铭泐石其旁)延平霸业委荒烟。
挥戈再拓田横,击楫齐追祖逖船。
眼看群雄张国力,心期吾党振民权
西乡月照风犹昨,天下兴亡任仔肩
东游杂诗四十首 其十四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英雄事业定千秋,一剑恩仇死未休。
眼底庸奴何足数,范金谁得媲南洲西乡南洲铜像)
汉高帝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四、《太仓稊米集》卷四四
王御世之术有二:诚与不诚而已矣。
御之以诚,则人将以诚应之。
此治之所由生也。
御之以不诚,则人将以不诚应之。
此乱之所由起也。
圣人知天下之心可以诚格而不可以狙诈劫也,于是推吾诚心以感之。
天下知圣人之心可以诚应而不可以奸罔欺也,于是亦推吾诚心以事之。
是以诚意相感于无形之中,不言而喻,不约而侔,欢欣交通而天下之情得矣。
然则圣人之所谓诚者,果何物也哉?
曰:心而已矣。
盖公其心以冒天下而容之者,所谓诚也。
私其心以笼天下而疑之者,所谓不诚也。
二者相去其间不能以寸,而人不知,此天下所以常乱而不治也。
高祖由布衣而登帝位,自丰、沛而兼四海,其神武不世之略,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马迁、班固之徒相与论述其事,咸谓其宽仁而能爱人,豁达而有大度。
余独以谓不然。
高祖之初,天下既定,一时功臣大者南面而王,小者犹不失为列侯。
论功行赏,以次受封,非不足以满其志愿,宜若可以无事矣。
乃复叛乱相继,兵无休日。
考之于书,汉之异姓而王者八人。
其后举兵而叛者六国,独张耳、吴芮仅以智免。
此其咎安在哉?
高祖无豁达之度以容之故也。
高祖以大度取天下,而余独以谓不然。
此闻者所以未免于笑也。
以余观之,韩信未尝反,高祖疑之而反也。
其他虽不可以悉举,大抵皆高祖疑之而反耳。
淮阴一介崛起从汉,曾不旋踵,虏魏王,禽夏说,下井陉,诛成安,胁燕,定齐,摧楚,兵数十万众,卒斩龙且西乡以报。
当是之时,可以唾手而反矣。
蒯通说之以叛,至于再而不从。
信之言曰:「汉遇我厚,吾岂可以见利而背恩乎」?
由是观之,岂有意于反哉?
云梦之游,执信而虏之。
高祖始有疑信之心,亦自是怏怏失意,反状遂萌。
故曰:韩信未尝反,高祖疑之而反也。
陈狶之乱,高祖平之,徵兵于梁,而越称病。
高祖怒而责越矣。
夫越兵之不至,安知其必叛哉?
高祖不能使人物色之,而遽数其罪者,以其有疑越之心故也。
当是之时,越来则被执,不来则加兵。
与其如此,孰若举国以叛,犹得免焉。
此越所以不得已而反也。
故曰:彭越未尝反,亦高祖疑之而反也。
英布随何之言背楚而归汉,所以脱危亡之地以就万全之计也。
及汉醢以赐诸侯,见而怒。
于是聚兵旁郡,以备非常。
此所谓恶伤其类,见几而作者也。
滕公曰:「前年杀彭越,往年杀韩信,三人皆同功一体之人也。
自疑于祸及身乃反耳」。
故曰:英布未尝反,亦高祖疑之而反也。
贾谊文帝,以谓彊者先反。
淮阴王楚最强,最先反;
卢绾最弱,最后反。
欲除尾大之祸,故其言如此。
而不知诸将之叛,初不在是,特以高祖不能推大度以容之耳。
是数人者,勇力冠三军,功业轩天地,皆当时之豪杰也。
独不能容之度外,一涉于疑似之迹,则必致其窃斧之疑。
使其心不自安,势穷而乱,惴惴然疑之,惟恐其叛也,而卒皆叛焉。
安在其为大度哉?
或曰:「市未尝有虎也,曾参未尝杀人也,使三人言之,则智者必惑而慈母必
何则?
言之者众,而事未可知也。
人有告诸将以叛者,奈何独不信之乎」?
曰:人主之所为,下之所视而乡也。
人主而好谏也,则忠臣出。
人主而好勇也,则猛士至。
人主而好疑,则必有挟可疑之事以投其隙者矣。
刘向曰:「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
高祖以疑心而遇人,此告者之所以至也。
或又曰:「韩、彭之叛固有之。
子何自而知高祖之所以疑」?
曰:吾以萧何而知之也。
何之守关中,可以为腹心之寄矣,犹且数加劳问,且赐以卫卒五百。
鲍生东陵之计,殆于不免。
高祖于群臣未有不疑者,况于武夫勇将,英气盖世而功名震主者哉?
呜呼!
高祖光武俱以雄略定乱,而后世之论纷然。
范晔史家,犹以寇、邓、景、贾所封不过大县四。
曾不知光武推赤心以置人腹中,而高祖乃怀疑心以激诸将之乱也。
瞱,其可谓智乎?
子午山杂咏十八首 其一 望山堂己酉 清 · 郑珍
五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八
山在县东七十里乐安江东岸,高三十步,左右臂若抱然。珍既墓先妣于山之心,后七年丁未,复墓先考于妣右却北,遂即墓庐家焉。凡晨夕所游止,当左腕之曲为堂,其别为巢为轩,荣已上皆园。南陟得广穹之丘,平去得亭。堂后小峦,峦背岩,岩下溪。右之腕为圆平小丘,其南与堂直为冈。迤而东若侧掌,裆心为屺,屺背得厓,麓得泉。亭曲下得楼,两际实山乃如环。环中为湖,湖有岛。溪则自岩而厓而堰南,始出外环,而入于乐安江也。
屋上能看冢,堂边不筑墙。
此生无去理,开户对西乡
六君子图歌甲辰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八
一卷六君子,前摹者罗后者赵。
罗生尚与钱有旧,赵与钱公聚已少。
何况柯王元及明,何况湖州坡老
藏画董公又已逝,六客词乃苏张绍
是日城南新雨霁,置酒张灯绪缭绕。
吉学士诗和者谁,博永胡张范翁稿。
二分明月扬州,六幅修篁倚春晓
旧题临本今真本,绍兴玉印边钤好绍兴连珠印,予以鲜于困学跋知为玉印也。)
峨嵋相对醉如泥,春雷翻起深丛筱。
熙宁己酉初守陵,解语君当解意表。
文不自题柯为题,王继柯临并夭矫。
钱仿柯王并仿文,鲜于伯颜迹堪考。
鲜于跋与容斋别,想亦置酒灯光袅。
借问伊谁亲见之,赵君昔年观像早。
元人遗墨徐容斋,倚竹凝思境深窅。
惜不斯图并携得,赵君写竹增怀抱。
复作一丛于纸尾,势回前幅游龙掉。
陵州洋州酬唱后,二老何年共幽讨。
丹邱元谷派合离,风雨横江托空杳。
得借吾斋来会合,空庭月落啼幽鸟。
云林昔图六君子,位置得地嗟枯槁。
今兹六一生气,先后清词富葩藻。
题跋流传又六人(画竹者,坡翁、与可敬仲彦贞萚石贡甫凡六人。其见于题跋者,鲜于伯机伯颜苍岩、周雪坡邢子愿徐容斋罗两峰,亦六人也。),翰墨之缘亦天巧。
他山友石贞筠,鹤飞声下青松杪。
许榷茶司举辟洋州西乡知县政和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北宋 · 张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九三(第四册第三三二○页)
契勘洋州茶场岁买茶货浩瀚,其品搭催督般发茶货,尽系西乡知县
欲乞依名山知县例,许本司举辟,比监官减半酬奖。
萍乡县西社仓记 南宋 · 钟咏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三、《永乐大典》卷七五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五、乾隆《袁州府志》卷三二、嘉庆《萍乡县志》卷一八
淳熙戊申岁大侵,金华潘公友文萍乡,讲行荒政。
先是,有司往往第民产之高下,咸俾出,分日赈乏。
民或有田无积者,固不容以实免;
其或无田而积反厚,或力可致之远方,则又惮官有定价,岁为常额,而不敢出其所有。
于是尽革前弊,乞籴劝分,专以诚信感动,故文移一出,而从者翕然,邑赖以济。
讫事,公犹以嗣岁为忧,载念朝廷顷尝颁浙东常平使者所上崇安社仓法于四方,而往者侍郎孙公逢吉宰是邑,又尝斥俸馀,立两仓于邑西乡,成式具存,即是而增益之,为经久计,宜莫良于此。
甫属意也,值括苍赵公汝谦行常平事,适下其法于郡县,委公劝率是邑。
公雅志在此,孜孜开谕。
曾不踰月,民乐于应命,自郭至乡,为仓者九,且愿输己之积,无勤有司。
集于己酉岁之六月,迄今九年,仓犹未建,岁储主事者之家。
储益多,隘弗克胜,始合议创屋于县之西关。
为堂六楹,外为都门,两庑列为六庾,缭以垣墙,翼以守者之舍。
费五十万有奇,辍息米为之。
凡仓之敛散,皆主于邑之士,而官不与焉。
其有顽戾弗输,则官为督趣,且常致其主张维持之意。
总其事者咏与彭君公修;
厚其储、力其事者廷杰宗显宜君师贤九德;
元凯宰三山周公世昌、簿庐陵董公冲元分俸以示表倡;
清江王公道实督建仓之役,宗显佐之。
既落成,因具颠末如此,将藉是以请于当今之大贤而识之,以诏来者。
庆元丁巳十月既望,邑士钟咏述。
杨守亮等敕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一
夫胜残去杀。
古圣之格言。
阜俗安人
前王之令典。
逆贼杨守亮杨复恭杨守信等。
结于党援。
聚作奸邪。
谓天可欺。
谓神可罔。
言惟讪上。
既验于无君。
动即谋人。
非因其有道。
枉杀元舅。
沈溺一家。
节旄阻留恩命。
西川之贡奉。
绝数镇之纲商。
欲使朝廷支费不充。
又遣藩方资粮有阙。
擢发不足以数罪。
糜躯未足以当辜。
万姓脂膏。
苛敛作奉身之具。
一方丁壮。
尽驱为不轨之兵。
以至夫不得耕。
妇不得织。
愁叹寻盈于道路。
疮痍仅遍于乡闾。
每切焦劳。
不忘顷刻。
昨者幸赖股肱重寄。
心膂元臣。
共兴貔武之师。
尽破豺狼之窟。
今则烟尘顿息。
戈甲以宁。
成□堵之期用遂息肩之泰。
得不去其前弊。
示以新恩。
爰兴恻隐之心。
乃降优宏之命。
兴元界内及洋州金商等州。
兵火伤残之后。
各委长吏切加安存。
至于赋税。
并宜酌量矜减。
其杂色差役。
悉仰权停。
如有百姓军人。
前资见任。
凡百诖误。
一切不问。
京畿界内有兵马屯驻之处。
亦委京兆府量宜蠲免。
俾令通济
无令重伤疲瘵。
凤翔邠宁秦东川华商等道将士等。
二年于役。
苦战摧凶。
竟于荡平。
宁忘酬奖。
应立功大将节级等。
各委本道节度使定其功状。
具名衔闻奏。
当议处分。
又飞挽之劳。
宴赏之费。
尽出方面。
不在朝廷。
诚曰嘉谋。
亦由协力。
应用军巳来本判官并主掌官吏。
各仰分析奏闻。
各与奖拔。
于戏。
王者为心。
不忍一物失所。
君人御宇。
岂忘四海为家。
全资有土之臣。
共广无私之化。
布告中外。
咸使闻知。
无垢院记庆元六年 南宋 · 章光大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二、光绪《兰溪县志》卷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二
兰溪西乡曰瑞山,去县三十五里,有古刹曰无垢,父老递传居士杜函舍所居为寺。
有岩深广可三十丈,旷阔明静,无嵚欹坎险、悬崖怪石可惊可愕之状。
中有井曰梦泉,方仅五尺,四围皆石,水常不竭,夏冷而冬温,修竹乔松,森阴蔽日。
有水从北流而南,清泚如蓝,萦绕如带,无一点尘俗气。
士之寻幽好奇者多此为胜游之境云。
孟知祥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洋州兴元奏。
探闻得董璋把截剑门关路。
不通利州西川往来。
兼称董璋自领徒党。
侵逼西川管界。
西川巳出兵士禦备。
利州人情不安。
未知两川的实音耗等事。
朕闻天惟福善。
神必祸淫。
元鉴昭然。
冥符定矣。
故积功累仁者。
无所不济。
穷兵黩武者。
未或不亡。
是以齐国尊周。
终全霸业。
吴王伐越。
自取丧亡。
累验古今。
足分成败。
卿时推閒杰。
世仰全才。
知治乱于未萌。
测安危于未兆。
首参缔构。
再复宗祧。
英谋迥掩于耿吴。
茂业遐超于申甫
论功为最。
锡壤居先。
居守于北门。
往镇临于西蜀
安民有术。
抚众多恩。
方静治于龟城。
期永扶于凤阙。
董璋比膺朝寄。
荐领戎旃。
曾无犬马之劳。
但纵豺狼之性。
顷岁潜怀逆节。
密设奸机。
志欲兼并。
恳谋閒谍。
始奏卿之得失。
知朕不容。
后说朝廷之短长。
图卿相信。
只凭诡诈。
便欲侵吞。
欲西犯于蜀川
遂东窥于阆郡。
不烦覼缕。
可验包藏。
乱常之罪恶既彰。
伐叛之刑书难赦。
朕乃眷求良帅。
殄灭凶渠。
此际寻委卿兼东川行营供馈应接使。
方倚仗于戚藩。
俄阻艰于寇境。
路歧虽隔。
情好如初。
中閒令进奏官苏愿及进奉军将杜绍本等相次归还。
令传诏旨。
想其到彼。
备达予怀。
卿制敌多方。
折冲有备。
虽深嫉恶。
犹示睦邻。
尚抑骁雄。
观其衅隙。
董璋果然颠蹶。
尽露奸邪。
初控扼于剑门
遽侵骚于锦里。
为臣若此。
灭族非遥。
卿可严诫师徒。
妙抒筹画。
按兹良便。
速殄元凶。
朕亦寻遣军前。
径临境上。
为卿犄角。
扼贼咽喉。
伫扫荡于氛霾。
复流通于信使。
当覃异渥。
式奖殊功。
卿宜慎固远图。
秉扶大节。
保君臣之重义。
成家世之美名。
况卿骨肉至多。
丘园在此。
自来存问。
并得安全。
可表朕之倚卿。
所冀卿之为朕。
伫观英断。
定集大勋。
岂惟只委于节旄
长居贵盛。
兼俟别颁于纶綍。
更广封崇。
奸丑自分。
始终可鉴。
其为眷注。
无忘寐兴。
今遣卿外甥李瑰赍诏慰谕。
想当知悉。
真符县(句) 五代 · 和凝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虽有黄金额,其如赤子贫(以上《舆地纪胜》一九○《洋州》)
溪堂方先生五世孙观归马金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河南迁汉歙东乡,迁歙西乡自有唐。
溪老堂堂首科级,茅田亹亹冠文场。
考亭鄂桑梓友,孝庙乾淳鸳鹭行
五世贤孙吾获识,根源同是洛阳方。
新开宴石山 五代 · 刘崇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盖闻住非声而去非色。
无灭无生。
视不见而听不闻。
而□有□□三空俄显。
一德爰彰。
善念必通。
勤行可学。
明明宗旨。
历历程途。
实有路以堪跻。
□□门而可入。
自是心源不透。
智筏未征。
达彼岸以何由。
凑元关而莫迨。
崇远自亲禁掖。
厚忝渥恩。
凡睹灵踪。
悉虔俗志。
冀精勤于一善。
上报答于九重。
宴石山者。
白州博白县西乡
与马门滩伏波公之祠邻近。
图经云。
昔有神人称陈越王
今有古宫基址。
见在廉州合浦
□□□曾宴于此山。
故以为名焉。
其山也。
西枕清波。
南连翠□晓则轻云簇白。
昼则远树攒青。
石罅泉喷。
点点而斜飞皓雪。
□□花秀。
菉菉而密缀红□左纡右回。
前龟后鹤。
蔬足果足。
寒竹寒。
昔曾有人临水□□作佛像约高五丈馀。
未穷其年代者矣。
□有壬向石室一所。
唐咸通中
高祖座□统十道兵师。
禦八蛮疆境。
经行之际。
于此□塑造佛像。
今以□□崇远因监制运。
遂切经营。
乃命良工辟为精舍。
一山迥矗。
两室相邻(阙一字)
是以黑金铸释迦瑞像。
设于东室。
又铸释迦牟尼佛一座。
兼别铸五百阿罗汉□□罗汉设于西室。
其次有石引廊斋堂僧房等在于室外。
请僧师肇道志惟敏惟忠住持焚修。
□则飞章闻奏。
皇泽爰颁。
赐额号于□□今为觉果之禅院□谓觉乃大觉之□果乃胜果之门。
觉与果齐。
果因觉集。
□□□外天鉴洞临。
致去石岚。
永为胜地。
又别有东峰石山一座。
中有东西南北四室。
嵬峨若画。
礧磈如镌。
直疑乎造化剜开。
又恐是神仙斲出。
多景多致。
惟烟惟霞。
亦以黑金铸玉皇道君老君天地水三官。
并塑左空右元真人玉童玉女左右龙虎君元中大法师
设于室内。
卓尔威仪。
森然侍卫
道士德崇刘守清卢守和等别建道院住持焚修。
乾和十五年丁己岁八月二十三日起建。
迄于大宝元年戊午岁十二月二十七日毕功。
建置道场。
设斋庆赞讫。
莫不青莲金柱。
如忉利以初来。
锦舌苍肝。
似蕊珠而乍降。
繇是命乎缁侣。
招彼羽人
金炉晓炷以馚馧。
银炬宵燃而炫耀。
用全因果。
上赞休明。
□来四海之朝宗。
尽类众星而拱极。
功既毕矣。
愿且周焉。
可以齐嵩华之坚。
可以并江河之永。
灵基胜迹。
万古千秋。
时大汉大宝二年岁己未九月癸卯朔二十四日丙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