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崔凝合州刺史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一
国家文学之科。以革隋弊。
岁登俊造。委之春官
盖欲华实相符。为第一用。
近寖讹谬。虚声相高。
朕所以思得贞正之儒。以掌其事。
而闻刑部尚书知贡举崔凝。百行有常。
中年无党。学窥典奥。
文赡菁英。洎遍践清华。
多历年数。累更显重。
积为休声。遂辍其宪纲。
任之文柄。宜求精当。
稍异平常。朕昨者以听政之馀。
偶思观阅。临轩比试。
冀尽其才。及览成文。
颇多芜颣。岂宜假我公器。
成彼私荣。既观一一之吹。
尽乏彬彬之美。且乖朕志。
宜示朝章。尚遵含垢之恩。
俾就专城之任。勉加自省。
勿谓无恩。可贬合州刺史
再贬豆卢革韦说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责授费州司户参军豆卢革夷州司户参军韦说等。自居台辅
累换岁华。负先皇倚注之恩。
失大国调燮之理。朕自登宸极。
常委钧衡。略无谦逊之辞。
但纵贪饕之意。除官受贿。
树党徇私。每亏敬于朕前。
徒自尊于人上。道路之諠腾不巳。
谏臣之条疏颇多。罪状显彰。
典刑斯举。合从极法。
以塞群情。尚缘临御之初。
含宏是务。特轸坠泉之虑。
爰施解网之仁。曲示优恩。
俯宽后命。革可陵州长流百姓。
合州长流百姓。仍委逐处长知所在。
同州长春宫判官朝请大夫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豆卢升将仕郎尚书屯田员外郎崇文馆学士赐绯鱼袋韦涛等。各因权势。
骤列班行。无才业以可称。
窃宠荣而斯久。比行贬谪。
以塞尤违。朕以纂袭之初。
含容是务。父既宽于后命。
子宜示于特恩。并停见任。
豆卢革韦说自尽诏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陵州合州长流百姓豆卢革韦说
顷在先朝。
擢居重任。
欺公害物。
黩货卖官。
静惟肇乱之端。
更有难容之事。
且夔忠万三州。
地连巴蜀。
路扼荆蛮。
皇都弭难之功。
徇逆帅僭求之势。
罔予视听。
率意割移。
将千里之土疆。
开通狡穴。
动两川之兵赋。
禦捍经年。
致朕莫遂偃戈。
犹烦运策。
近者西方邺虽复要害。
高季兴尚固窠巢。
增吾旰食之忧。
职尔朋奸之计。
而又自居贬所。
继出流言。
苟刑戮之稽时。
处忠良于何地。
宜令逐处刺史监赐自尽。
请增兵粮图 其二 北魏 · 邢峦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三
邓艾、钟会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给,裁得平蜀,所以然者,斗实力故也。
况臣才绝古人,智勇又阙,复何宜请二万之众而希平
所以敢者,正以得据要险,士民慕义,此往则易,彼来则难,任力而行,理有可克。
王足前进,已逼涪城,脱得涪城,则益州便是成擒之物,但得之有早晚耳。
梓潼已附,民户数万,朝廷岂得不守之也?
若守也,直保境之兵,则已一万,臣今请二万五千,所增无几。
剑阁天险,古来所称,张载《铭》云:「世乱则逆,世清斯顺」。
此之一言,良可惜矣。
臣诚知征戎危事,不易可为,自军度剑阁以来,鬓发中白,忧虑战惧,宁可一日为心。
所以勉强者,既得此地而自退不守,恐辜先皇之恩遇,负陛下之爵禄,是以孜孜,频有陈请。
且臣之意算,正欲先图涪城,以渐而进。
若克涪城,便是中分益州之地,断水陆之冲,彼外无援军,孤城自守,复何能持久哉!
臣今欲使军军相次,声势连接,先作万全之计,然后图彼,得之则大克,不得则自全。
巴西南郑,相离一千四百,去州迢递,恒多生动。
昔在南之日,以其统绾势难,故增立巴州,镇静夷獠,梁州藉利,因而表罢。
彼土民望,严、蒲、何、杨,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但以去州既远,不能仕进,至于州,无由厕迹。
巴境民豪,便是无梁州之分,是目郁怏,多生动静。
比建议之始,严玄思自号巴州刺史,克城以来,仍使行事。
巴西广褒一千,户馀四万,若彼立州,镇摄华獠,则大帖民情。
垫江已还,不复劳征,自为国有(《魏书·邢峦传》。又表,世宗不从。)
望吾乡犯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邯郸记 第十四出
电转星摇。
旌旗出陕郊。
仙公河上谁传道。
三生帝女人悲杳。
万乘亲巡到。
生跪伏介:知陜州事前翰林院学士知制诰臣卢生。
合州官吏百姓男女迎驾。
上问介:那知州可是前日状元卢生。
裴:是。
上:平身。
生: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前面高耸耸的是何物。
生:出关路险。
搭有天桥
上:天桥么。
天将风雨。
生:所谓雨师洒道。
风伯清尘。
上笑介:趱行。
合:看砥柱。
望石桥。
山川天险出云霄。
离宫渺。
帐殿遥。
二陵风雨在西崤。
郭安人墓志铭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二、《性善堂稿》卷一四
安人姓郭氏,系出汾阳,世远莫得其次。
入国朝有任左侍禁者,始占籍于河南讳遂,即安人高祖也。
曾祖讳英,骐骥使
祖讳子齐昭信军节度使
皇考讳师仁武翼大夫
皇妣崔恭人,治家有礼法,三子惟安人为己出,慈爱备至,然教训严切,未尝少假,以是女工之事及史传所载可为阃范者无不通晓。
及笄,议所适,有以赵公公恃为言者,崔恭人曰:「是尝奏请斩蔡太师赵正言之子乎?
吾得联姻是家足矣」。
于是遂以安人归之。
时未仕,后补承信郎,终于武翼郎世称静渊老人是也
安人既庙见,以不及事姑舅,岁时祭祀特致其谨,内外亲戚莫不信重之。
正言十一子,时四仕于夔,长妇疫令人,次妇王宜人,次妇勾安人,皆文献故家,妇德妇仪为一时矜式。
安人周旋其间,誉弥著,人无间言。
部使者晁公公溯夫人以姻连时会集之,尝目为礼门四妇。
安人性恬淡,勤俭自将。
起鸡鸣,焚香诵其佛书,迟明戒婢仆扫堂户之尘,设席正坐,夫妇相对如宾,动止有常,风雨不渝。
始族党合居,食指百数,虽有室家者莫敢异爨。
犹子彦迈、彦逳幼孤,育于安人,教之尤笃,卒以科名自奋。
其他诸子侄抚爱各得其心,其后仕于外,举动稍过,必曰:「安人得无知之」!
每之官,虽远郡必迂路求教,安人则必戒之曰:「吾视今之族人,身既达则不复顾其未达者,既不能亲睦宗族,岂复能爱民重士?
汝曹勉之」。
故诸侄为郡多可纪者,实安人发之。
安人平居食不二味,晚岁屏不御蔬布,持律甚严,约己节用,一介不妄与。
至亲间一急难极力资助,略无吝色。
大夫公捐馆时,治命以五百金为安人奁具,且使其子掌之,既而莫偿。
安人曰:「向先人治命,虑家贫也,我今幸有托,我视兄犹父也,可计较耶」?
遂不复受。
静渊平生乐施与,家亦以之匮。
晚寓吾乡,民力素贫,曦叛后连年荒旱,多所赒给,安人悉力助之。
静渊既捐馆,家徒四壁,诸侄之典州者各分俸为安人置田宅,为娱老计。
在郡之西湖,堂奥粗备,植松,莳花果,为亭为沼,以奉燕游,安人曰:「若专从事于此,何以训勉孙曹」?
乃更为堂,取静渊诰词中语榜曰「操修」,翼两斋,合而名之曰「西湖书院」,故兵部郎中谢公艮尝为记之。
嘉定辛巳,忽染风痹之疾几殆,其妇谢剔股以进,翌日疾乃瘳,言动饮食一如平时,但足弱耳。
明年孟秋疾复作,顾其妇曰:「为我语诸孙,宜修身谨行,他不必问」。
疾革,整衣衾恬然正卧,以二十五日卒,享年九十有四。
静渊既升朝,遇庆元郊封孺人,开禧大飨明堂如今封。
子若干人,孙若干人。
安人天资渊美,纯诚务实,教子孙不以富贵利达为欣羡,而以闻善为义为急。
其孙钥夫被赏延,时尝再举进士矣,族党勉以赴调,请于安人安人曰:「孰不仰禄,然未壮而仕废其学,不可」。
后五年,当路致之且力,请于安人,又不可。
去年冬忽语钥夫曰:「汝欲调官,宁无废学」?
钥夫曰:「不敢」。
乃许之。
于是钥夫来言曰:「钥夫生两岁而孤,所以抚育教诲使不至于颠越者,繄吾祖母是赖。
今禄已不逮养,抱终天无涯之痛。
向也尝卜宅兆于石照县龙塘庄之原,将以明年某月某日葬,愿得先生为之铭,以掩诸幽,以信于后,以赎其不孝之罪」。
正惟始者试吏,幸尝与静渊联仕于遂宁,相与既深,固知其内之贤也。
后二十年后,钥夫从正游,观其趋向,审其所得于家庭者,又益知安人之懿行如钥夫所状者之不诬。
今其葬矣,于铭何可辞?
铭曰:
汾之源兮深深,汾之流兮泠泠。
会于天潢兮有典有型,淑仪懿范兮充于户庭。
佩兰芷兮餐参苓,天何为兮霜夜零。
履艰棘兮色不形,目炯炯兮发星星。
如松柏之茂兮则百斯龄,五福兼备兮且康宁。
虽无赢金兮笥有群经,乃种孔嘉兮乃发惟馨。
谓余不信兮,来考斯铭。
陈武帝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九
国有三庆,民有四安,所谓通和,是由邻睦
况周陈款好,一纪于兹,怀抱相期,百世方远,灌瓜之美,久敕边吏,拾橡之尤,想应无忽。
梁氏以渐水东为安湘小郡,宜立巴州,多历年所,此于荆部,本包分界,近得刺史元举启,称萧岿忽遣杜元茂神僧训等,将率人马,逾淄溃涉澌,便置城隍,谋为侵轶。
邻德,合州见还,不容今眷,仍纵萧氏。
元举累移论及,翻相河汉,更往研问,便骋锋镝,彼军人恃勇,遂致俘擒,闻此纷纭,甚以惊叹。
其商奄馀孽,才力甚微,为暴边城,良凭大国;
但情均忌器,不可加兵,便敕军司,以礼相放。
且前岁所大疆城,本以南平等五郡,输荐贵朝,至如安湘,既属巴郡,幸承邻惠,无候涉言,放下渐东,唯如澧北,政是标其大桶属荆州之界耳。
彼此方申分好,义绝规图,所贵唯和,所重唯信。
夫以南平等郡,地扩民丰,云梦之田,楚王为宝,吴当劲蜀,晋拒强秦,资彼山川,并
朕若弃其仁义,务广封域,宁容延岁,并贡周朝?
今者和亲,已固山岳,而方谋尺寸之土,用益蒹葭之地哉?
幸非窃疾,相见鉴容。
江陵小寇,既尔虔刘,前至之言,或相诬罔,一二因使人宇文平口具,其怀耿耿,故此相白。
陈讳顿首(《文苑英华》六百八十二。)
次前韵寄子由1097年6月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临高县
我少即多难,邅回一生中。
百年不易满,寸寸弯强弓。
老矣复何言,荣辱今两空。
泥洹尚一路(古语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所向馀皆穷。
似闻崆峒西,仇池迎此翁。
胡为适南海,复驾垂天雄。
下视九万里,浩浩皆积风
回望古合州,属此琉璃钟。
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
渡海十年归,方镜照两童。
还乡亦何有,暂假壶公龙
峨眉向我笑,锦水为君容。
天人巧相胜,不独数子工。
指点昔游处,蒿莱生故宫。
奏劾陈裒 陈朝 · 宗元饶
 出处:全陈文卷十五
臣闻建旗求瘼,实寄廉平,褰帷恤隐,本资仁恕,如或贪污是肆,徵赋无厌,天网虽疏,兹焉弗漏。
谨案钟陵县开国侯合州刺史臣裒,因藉多幸,预逢抽擢,爵由恩被,官以私加,无德无功,坐尸荣贵,谯肥之地,久沦非所,皇威克复,物仰仁风,新邦用轻,弥俟宽惠,应斯作牧,其寄尤重,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遂乃擅行赋敛,专肆贪取,求不厌,愧王忱之出赈,徵鱼无限,异羊续之悬枯,置以严科,实惟明宪。
臣等参议,请依旨免裒所应复除官,其应禁锢及后选左降本资,悉依免官之法(《陈书·宗元饶传。》)
鹧鸪天 咏鹧鸪 明末清初 · 史鉴宗
 押先韵
何处行春不可怜。
鹧鸪啼破落花天。
深山古道撑枯木,斜日孤村上冷烟。

歌蜀道,怨巴川
纵教行得也凄然。
伤心不用频传语,久向江头听杜鹃。
邹处士合州 其二 明 · 陈献章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石城米贱云门镇吏目身轻翰苑官。
归去山中偏好睡,家人不用远来看。
张六翮之任大竹(余与六翮方城携至荆州,六翁自蜀江买舟西行,余拟东下武昌。) 明末清初 · 赵湛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玉晖堂诗集卷四
廿年契阔叹蓬游,汉上相逢笑白头。
万里巴川归匹马,一官滟滪复扁舟。
仙人楼上杯谁并,神女祠前云共愁。
圣主只今求故剑,分携莫更重离忧。
春霁登襄阳昭明台怀古三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赵湛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玉晖堂诗集卷四
云落长林暮景悬,春山谁道有龙眠。
只看羽扇从军日,已识巴川祀汉年。
老去不堪伤往事,兴来聊复问幽泉。
只今四海无征战,览胜还寻赤壁船。
水族加恩簿 五代 · 毛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九
令咨尔独步王江殊江瑶之文名)。鼎鼐仙姿。
琼瑶绀体。天赋巨美
时称绝佳。宜以流碧郡为灵渊国。
追号玉柱仙君。称海珍元年。
令章邱大都督忠美侯沧浪(章举)。隐浪色奇。
入瓯称最。杜口中郎将白中隐(车螯)
负乃厚德。韬其雄姿。
殊形中尉兼灵甘尹淡然子(蚶菜)。体虽诡异。
用实芳鲜。玉德公季(虾魁)
纯洁内含。爽妙外济。
沧浪头可灵渊国上相无比。白中隐可含珍大元帅甘上柱国兼脆尹。
淡然子可天味大将军远胜王。季遐可清绡内相颉羹郡王
令多黄尉权行尺一令南宠(蠘)。截然居海。
天付巨材。宜授黄城监远珍侯。
复以尔专盘处士甲藏用(蝤蛑)。素称蠘副。
众许蟹师。宜授爽国公圆珍巨美功臣
复以尔甘黄州甲杖大使咸宜作解蕴中(蟹)。足材腴妙。
螯德充盈。宜授糟邱常侍兼美君。
复以尔解微子彭越。形质肖祖。
风味专门。咀嚼谩陈。
当置下列。宜授尔郎黄少相。
合州刺史仲扃(蛤蜊)。重负双宅。
闭藏不发。既命之为含
升之为悫诚君矣。粉身功大。
偿之实难。宜授紫晖将军左右丞监试甘圆内史
令灵蜕先生(文)。外无排胁之皴。
内无鲠喉之乱。宜授红铛祭酒清腴馆学士
令惟尔清臣(鲈)。销酲引兴。
鳞鬣之乡。宜授橙齑录事守招贤使者
令珍曹必用郎中时充(鲥)。铛材本美。
妙位无高。宜授诸衙效死军使持节雅州诸军事
令惟尔白圭夫子(鲚)。貌则清臞。
材极美俊。宜授骨鲠卿。
令甘鼎(鼋)。究详尔调鼎之材。
咽舌潮津。宜封醉舌公
令甲拆翁(鳖)。挟弹于巾。
巧也。负担于外。
礼也。介冑自防。
不问寒暑。智也。
步武懦缓。不逾规绳。
仁也。故前以擐甲尚书荣其迹。
显其能。宜授金丸丞相九肋君。
长尾先生(鲎)。惟吴越人以谓用先生治酱。
华夏无敌。宜授典酱大夫仙衣使者
令元镇石首。区区枕石子孙。
德甚富焉。宜授新美舍人
令和羹长朱子房(石决明)。酒方沈酣。
臭薰一座。挑箸少进。
神明顿还。至于七孔赋形。
治目为最。宜授怀奇令史
令甘盘校尉(乌贼)。吐墨自卫。
白事有声。宜授噀墨将军
令元介卿(龟)。尔卜灼之效。
吉凶了然。所主大矣。
宜授通幽博士。令惟尔借眼公水母
受体不全。两相藉赖。
宜授同体合用功臣左右卫驾海将军。令李藏珍(真珠)
照乘走盘。厥价不赀。
斑希(玳瑁)裁簪制器。不在金银珠玉之下。
藏珍宜授圆辉隐士。斑希宜授点花使者
令房叔化(牡蛎)。粉厕汤丸。
裹护丹器。屈突通(梵响)振声远闻。
可知佛乐。阮用光(砑光螺)运体施功。
物皆滑莹。罗幼文(珂)类乎贝孙。
点缀鞍勒。粲然可观。
小有文采。叔化可豪太守乐藏监固济。
突通可曲沃郎梵响参军摄玉塔金舍。用光可检校大辉光宜充掌书记
幼文可马衣丞。令惟尔田青(螺蛳)
微藏浅味。无所取材。
世或烹调。以为怪品。
申洁(蛙)苍皮瘾疹。矮股跳梁。
江伯夷(鱁鮧)宋帝酷好。鳔则别名。
屯江小尉(江豚)渔工得隽。亦号甘肥
田青授具体郎。申洁宜授济馋都护行水乐令
伯夷宜授宋珍都尉南海詹事。屯江小尉宜授追风使试汤波太守
令以尔锦袍氏(鳜)。骨疏肉紧。
体具文章。宜授苏肠御史仙盘游奕使。
以尔李本(鲤)三十六鳞
大烹允尚。宜授跨仙君子世美公
以尔鲜于羹(鲫)。斫鲙精妙。
见称杜陵。宜授轻薄使银丝省餍德郎。
以尔楚鲜(白鱼)。隐釜沈糟。
价倾淮甸。宜授倾淮别驾
以尔缩项仙人(鳊)。鬼腹星鳞。
道亨襄汉。宜授槎头刺史
以尔食宠侯(鲟鳇)。支节斑驳。
标致高爽。宜授添厨太监
以尔单长福(鳝)。曲直靡常。
鲜载具美。宜授泥蟠掾。
以尔管统(葱管)。省象菜伯
可备煎和。宜授长白侯同盘司箸局平章事
以尔备员居士(东崇)。腥粗无状。
见取俗人。宜授鍊身公子。
以尔唐少连(崇连)。池塘下格。
代匮充庖。宜授保福军节度使
令黄荐可(河鲀)。尔泽嫩可贵。
然失于经治。败伤厥毒。
故世以醇疵隐士为尔之目。特授三德尉兼春荣小供奉。
令新餐氏(鳆)。尔疗饥无术。
清醉有材。莽新妖乱。
临盘肆餐。物以人污。
百代宁洗。尔之得氏。
累有由矣。宜特补辅庖生。
令盖顽。生乎泥沙。
薄有可采。宜授表坚郎。
谏以皇子刺史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两汉以郡国理人。除郡以外。
分立诸子。割土分疆。
杂用周制。皇唐郡县。
粗依秦法。皇子幼年。
或授刺史。陛下岂不以王之骨肉。
镇捍四方。此之造制。
道高前烈。如臣愚见。
有小未尽。何者。
刺史郡帅。人仰以安。
得一善人。部内苏息。
遇一不善人。合州劳弊。
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
或称河润九里京师蒙福。
或人兴歌咏。生为立祠。
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
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
陛下儿子内。年齿尚幼。
未堪临人者。请且留京师
教以经学。一则畏天之威。
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
自然成立。因此积习。
自知为人。审堪临州
然后遣出。臣谨按汉明章和三帝。
能育爱子弟。自兹以降。
以为准的。封立诸王
虽各有国土。年尚幼小者。
各留京师。训以礼法。
垂以恩惠。讫三帝世。
诸王数十百人。惟二王稍恶。
自馀餐和染教。皆为善人。
此则前事已验。惟陛下详察焉。
合肥志序淳熙十五年 南宋 · 郑兴裔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二、忠肃集
庐郡,故《禹贡》扬州之域,天文斗分野,古为庐子国,春秋舒国之地。
成汤放桀,周芮伯命巢。
《左传》曰「自庐以往」,又曰「徐人取舒」,皆此地也。
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分淮南庐江郡东汉改曰合肥郡。
以南临江湖,北达维扬,淮水汤汤,流与肥合,故名。
魏、晋之时,设重兵镇守于此,为必争之地。
梁曰南豫州,亦曰合州
至隋,始改曰庐州
龙眠蟠其前,紫荆跨其北。
巢湖而控涡颍,枕潜皖而膺濡须。
固淮右襟喉,江北唇齿也。
我朝受命以来,重熙累洽,涵煦生息,亦云久矣,而志载缺如,奚以昭传信,示来兹乎?
余承乏守郡,郡之中所为,山川之广袤,守得而考之;
户口之登耗,守得而询之;
田畴之治,守得而省之;
财赋之嬴缩,守得而覈之;
吏治之臧否,守得而察之;
风气之贞淫,守得而辨之。
守之奉命而来此也,所以上报天子,下顺民情者,綦重矣。
夫事不师古,宜今而欲有为,譬之闭门造车,未见其合,《志》曷可废乎?
于是檄唐簿锜领其事。
广蒐博采,汇为四卷,就正于余。
余惟志之作,非徒以侈纪载也,盖有激劝之意焉。
子舆氏曰:「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
今试为之披其舆图,考其轶事。
西瞻金斗,东顾浮槎。
当年梅尉高隐之风,梁女修道之迹,父老犹能道之否?
明远之台,与波上下,如隐隐闻读书声也。
若夫移檄歛黄巢之兵,谢郡留贮库之钱,使君流风,于今如昨。
国朝吕文靖、陈文惠之遗爱,啧啧在人耳目,其政事可得而稽,勋名可得而师乎?
生平思包孝肃之为人所称,烈如夏日,而凛若秋霜者,过双阙则又未尝不心仪焉。
彼其高风劲节,妇人女子皆化之。
如崔氏者,非闺中之铮铮乎?
至于肥水东山之捷,飞骑走张辽之袭,垂之志乘,皆足以增辉于史册,留慕于后人,可以风一国,可以型四海。
贤者深其效法之心,不肖者生其愧悔之念,皆是道也。
宁得以为记乘之空言而忽之乎?
扬州到任谢表 南宋 · 郑兴裔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一、忠肃集
合州故墟,未报三年之政;
广陵名壤,仍叨五马之荣。
甫离任于庐江,旋镇临于淮海。
兴裔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伏念臣学惭制锦,志实倾葵,匪躬自期,矢直道而事主;
吾鼎可爱,不诡随以徇时。
遭遇圣明,扬历中外。
昔由与祠,起守淮西
属水旱之频仍,回天无力;
加凶饥之荐告,济世诚殷。
浚河渠而水利始通,发廪庾而流民以集。
臣力务竭,既尽瘁于经营;
主眷弥隆,遂移守于上郡
念兹维扬重地,实为边疆要冲。
枕江背淮,都会广于襟带;
四会五达,佳丽萃于东南。
董相之名高矣,安、玄二子亦负奇功;
刘晏之利溥哉,吉甫诸公尤称济美。
暨我本朝二百馀年,欧阳、韩、范为文治之首称,岳飞、世忠亦武功之巨擘。
以臣剖符兹土,奚以克嗣前徽?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化极文明,恩渐动植。
如天之覆,远则弥周;
如日之中,幽无不烛。
谓好言利病者,有区区忧国之心;
谓不事权贵者,非汲汲谋身之辈。
涣颁休命,易帅大邦。
臣誓竭驽骀,勤宣德意,俾上有裨于军国,而下可抒夫民瘼。
至于事鞭扑以立威,饰厨传以干誉,非明时之所尚,亦私义之不为。
臣愚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
请作祥瑞之曲奏乾德六年十月 唐末宋初 · 和岘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太常因革礼》卷一七、《宋会要辑稿》乐四之一二(第一册第三二七页)、《宋史》卷一二六《乐志》一、《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宋史新编》卷三○、《续通典》卷八五
谨案《汉·礼乐志》,汉朝所获天马、赤雁、神鼎、白麟之瑞,并为郊祀之歌,以享郊庙。
今伏睹合州所进瑞木,有自然瑞文大连宋」三字,又有大象自来,秦州进白乌,黄州进白雀。
仰惟圣代,继有殊祥。
方属元辰,亲行大礼,宜播金石,以荐郊庙。
望采《汉志》之义,作《瑞文》、《驯象》、《玉乌》、《皓雀》之曲,将来陛下亲享郊庙之时,于登歌奠献首奏之。
四时郊庙,亦望准此行用。
青玉案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押词韵第四部
山阴金母,随夫宦南海。三藩之乱,与夫子并相隔,流离数郡,百折不诎。暨转徙归里,已五十矣。其子乞予文为寿,予不能应,书此词卷间。
东扬不用占星婺。
是家有、真贤孺。
曾隔兵戈遥海路。
合州城外,雷阳驿畔,多少仳离处。

千山万水归来喜。
看膝下、人如树。
但得朱颜能久驻。
蟠桃花发,蓬莱水浅,谁道流年度。
益州重修公署记 北宋 · 张咏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乖崖先生文集》卷八、《成都文类》卷二六、《全蜀艺文志》卷三四
按《图经》:秦惠王张仪、陈轸伐,灭开明氏,卜筑是城。
方广七里,从周制也。
分筑南北二少城,以处商贾。
少城之迹,今并堙没。
命郡曰蜀郡
自秦至汉,民户益繁,改郡曰益州
由汉至唐,逆顺增损,出诸史论,此不复言。
隋文帝封次子秀为蜀王,因附张仪旧城,增筑南西二隅,通广十里。
今之官署,即蜀王秀所筑之城中北也。
唐玄宗幸蜀,升为成都府
唐末政弛,诸蛮内寇,高骈建节,即时驱除。
以为居人围闭,多萦肿疾,始筑罗城,方广三十六里。
清远江元在州前,因筑罗城,开移今所。
顾城之大小,足以知四民之治否。
朱梁移唐鼎,远人得以肆志。
王建、孟知祥,迭称伪号。
乾德初,王师吊伐,申命参知政事吕馀庆知军府事,取伪册勋府为治所。
淳化甲午岁,土贼李顺据有州城偏师一兴,寻亦殄灭(是年降府为州。)
危楼坏屋,比比相望;
台殿馀基,屹然并峙。
官曹不次,非所便宜。
至道丁酉岁,某始议改作,计工上请,帝命是俞。
仍委使乎,以董于役。
其计材也,先二年,讨贼之始,林菁阴深,多隐亡命,许其剪伐,以廓康庄,得凡二十万本,椽二万条。
贼乱之馀,人多违禁,恩宽贷,舍死而徒。
又以徒役之人,陶土为瓦,较日减工,人不告倦,岁得瓦四十万,新故相兼,无所阙乏。
毁逾制将颠之屋,即栋梁桁栌之众,不复外求;
平屹然台殿之址,即塼础百万之数,一以充足。
其计役也,得系岸水运二千人,更为三番,分受其事。
即早入晚归,当午乃息;
即辰后起功,始申而罢:所以养人力而护寒燠也。
徂冬,十月工毕,无游手,无逃丁,所谓不劳而成矣。
其计匠也,先举民籍得千馀人,军籍三百人。
分为四番,约旬有代,指期自至,不复追呼。
由台殿之土,资圬墁之用,与夫堑地劳人,省功殆半。
其东,因孟氏文明厅为设厅,廊有看楼。
厅后起堂,中门立戟,通于大门。
其中,因王氏西楼为后楼,楼前有堂;
堂有掖室,室前回廊。
廊南暖厅,屏有黄氏名筌画双鹤花竹怪石在焉,众名曰双鹤厅。
南凉厅,壁有黄氏画湖滩山水,双鹭在焉(其画二壁洎鹤屏,皆于坏屋移置。),因名曰画厅。
凉暖二厅,便寒暑也。
二厅之东,官厨四十间。
厨北越通廊,廊北为道院,一厅一堂。
厨与道院本非正位,盖撙减古廊二础之外盈地所安也。
凉厅西有都厅,厅在使院六十间之中,所以便议公也。
院北有节堂,堂北有正堂,与后楼前堂为次西位也。
节堂西通兵甲库,所以示隐固也。
凉、都二厅南列四署,同寮以居。
前门通衢,后门通厅,所以便行事也。
公库直室、客位食厅之列,马厩酒库、园果疏流之次,四面称宜,无不周尽。
疏篁奇树,香草名花,所在有之,不可殚记。
东挟戍兵二营,南有资军大库,库非新建,附近故书。
改朝西门为衙西门,去三门为一门,平僭伪之迹,合州郡之制,允谓得中矣。
不损一钱,不扰一民,得屋大小七百四十间(二营不在数。),有以利事矣。
若俟木朽而后计役,耗官损民,何啻累百万计!
州郡兴修,无足纪录,且欲旌其削伪为正,无惑远民,使子子孙孙不复识逾僭之度。
恭以给事圣门上贤,当朝硕德,立言稽事,理合化元,不虚美,不隐恶,文成笔端,动即不朽,欲凭实录,以光远方。
其兴修事迹,已述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