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大光同登封州小阁1131年 宋 · 陈与义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肇庆市
去程欲数莽难知,三日封州更作迟。
青嶂足稽天下士,锦囊今有峤南诗。
共登小阁春风里,回望中原夕霭时。
万本梅花为我寿,一杯相属未全痴。
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 南宋 · 何耕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北山文集》卷末、《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九
资政殿学士东阳郑公,绍兴宣抚四川,留蜀门者六年。
承朝廷新与金和之后,外饬边备,内御将帅,上接士大夫,辨其贤不肖而采用其长,下抚五十六州之民,无有远迩皆便安之,道路歌谣,如出一口。
故相秦桧忌其能,诬致其罪,置狱,遣酷吏锻鍊之,竟窜岭外以没,缙绅愤叹,而蜀人思之。
至今死,朝廷知其冤,追复元官职,其故良嗣以二十四年十月五日始克葬公于东阳乡招福之原。
后二十七年,良嗣以书抵耕曰:「先公名节在朝,勋绩在,子蜀人,盖知先公之详者,乃今墓道之碑未立,子其图之」。
耕以不能文辞,不获命,则退考其家传而次第其本末云:公讳刚中字亨仲
其先闽人,五代末避乱浙东,散居婺之金华与衢之西安
金华之祖百药,生三子:克从、克允、克明。
克从之子详仕至中散大夫公克允之曾孙也。
大父咨,累贡礼部不第。
父卞,亦八上,晚用累举恩调醴陵,致仕,终于承事郎,以公贵,累赠中奉大夫
公自幼秀颖,嗜读书,不肯逐群儿嬉聚。
既长,容貌伟然,器度磊落,博闻彊识,词采焕发。
丁中奉公忧,家徒四壁立,母盛氏夫人贤而严,为躬桑苧,以济其须,公亦感激奋厉,益用力于学。
与群进士试有司,必居首选,如是者数矣,至春官辄不利。
继丁母夫人忧,公年亦骎骎四十,箪瓢屡空,而气终不少挫,识者期其远到。
绍兴二年廷对,擢第三人,赐进士及第,授左文林郎温州军事判官
温名郡,太守率用显人,每与公商疑事,决滞狱,辄中理,郡政一以付公。
会岁旱荒,公徒行闾巷间,籍饥民,穷日夜不倦。
或欲责富民出米以给,公曰:「固也,然行之无法,则游手往往胁持噪竞,反以生事。
不若歛富民米,偿以常平钱,官自给之」。
用公策,全活甚众,贫富皆赖焉。
六年,召赴行在所,未至,除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赐对便殿,所陈皆当世要务,光尧深器之,改宣议郎,除枢密院编修官
七年,兼权太常博士
将有事于明堂,前一日当享太庙,或谓方行徽宗三年之丧,未宜以吉礼见宗庙,公献议曰:「陛下以万几之繁,夺罔极之哀,坐朝起居如平时矣,方将亲御戎辂以图恢复,何独至于见宗庙而曰未可?
三年之丧,陛下行之内庭,不以为朝廷之礼也。
景德閒,明德太后之丧未尝废享,臣以为当如故事」。
从之。
八年,兼权尚书右司员外郎
尝因面对,奏曰:「宽仁者人主之道,持法者臣下之职。
今有司不肯任怨,苛察之声渐归诸上,姑息之恩各歛诸己,此岂善风俗持久之道乎」?
帝嘉纳之。
时大驾自建康将移临安,公又奏曰:「使朝廷谋虑足以料敌,赏罚足以使人,虽走一函之书可以驱三军于水火,孰谓舍建康而不可以制胜?
使关防失计,外侮可入,则一马朝渡,暮即东南,临安庸足恃乎?
臣愿陛下既迁之后,勿以为安,上下一心,不置中原于度外,乃可。
不然,臣恐不能无后日之悔」。
词旨剀切,闻者悚然。
会大臣主和议,金使在廷,中外□惧。
又奏曰:「犬方齧人,岂可无因而自已;
虎方得肉,必不无故而舍之。
今敌人一旦欲与我和,还我已失之地,归我已弃之民,是不可信也。
然彼开我以好言,示我以善意,亦何辞而峻绝之乎?
正当虚心,守以正中至当之道而已」。
尚书考功员外郎号能举职
监察御史,未举,除殿中侍御史,抗疏条奏和议利害尤详,大抵以尊主威、察敌情为本,语惊人。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言不当与金和,历诋建议者,至欲斩秦桧
帝怒,罪将不测,而母老甚,人莫敢言,公力为申救。
礼部侍郎曾开亦以异议罢去,奏曰:「方今金使远来,计议未定,爱君忧国之心魂夜悸,谓祸福之几在乎此,众智交陈,群策并入,其区区之心岂有他意,愿陛下优容之」。
其爱护善类如此。
九年,除宗正少卿,改秘书少监
金人归我中原故地,枢密楼公绝江踰淮,道京入洛以至关陕。
其所经历,存问故老,褒表忠义,与夫敌情曲折、山川形要,悉以上闻,章奏一出公手。
归朝,又面奏保京、陕之策。
寻除权尚书礼部侍郎,转通直郎详定一司敕令
十年,转奉议郎,以明堂恩封荥阳县开国男,除试尚书礼部侍郎权刑部侍郎
奉上太皇后册宝,宰臣当摄太尉行事,公谓太尉秦官,不雅驯,宜改为少师
至论狱事,反复精密,必归于无冤而后已。
十一年,除宝文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
金人叛盟,朝廷将用兵,公奏曰:「陛下震发沈潜,布昭圣武,檄书一行,万物吐气,然黠敌多计,善为妖祥,稍觉失利,便以甘言相怵,陛下能持断然之意否乎」?
已而果再与金和。
韩世忠、张俊、岳飞各以宣抚使握兵于外,一日命为枢臣而收其权,公为宰相言曰:「此策信美矣,然利害得失常相倚伏,遇事更变,则激而复起,当周思熟计,益善其后」。
因画七事,施行之。
宝文阁学士,以本职出为川陕宣谕使,且与金人分画西北地界。
金遣乌陵赞谟、孟浩二人至境,必欲得铁山
公问之习边事者,曰:「无铁山则无蜀矣」。
公与反复论辨,卒屈之,又得商州秦州地十之四五,凡可以屏蔽全蜀者在焉。
始公将越境与北官议事,父老数百遮马前谏曰:「引之入,乃万全。
今往就之,得无意外虑邪」?
公曰:「吾计之审矣。
引之入,彼坐于吾家而不去,执之则为国生事,纵之则重伤国威,固莫若出也。
纵有他,不过杀一使者耳」。
众叹曰:「公勇过贲育矣」。
端明殿学士、川陕宣抚副使,后去「陕」字,专领四川云。
朝奉郎,遇太母回銮恩,转朝散郎,进爵子。
十三年,磨勘朝请郎,遇郊恩进爵伯,十五年资政殿学士十六年朝奉大夫,遇郊恩,进爵郡侯
公自议画界时,固已耸动群听,逮专阃寄,号令肃然,旌旗为之改色。
边军十万众西人,劲悍,吴璘、杨政、郭浩俱为都统制分领之,权势相引而政尤黠。
公尝欲移屯一军,政意不欲,谓公曰:「公必欲移此军,奈杨政不肯何」?
公正色折之曰:「某蒙主上委寄,偶与诸君相临,君欲以身试法邪」?
恐惧,下阶推谢,公命之坐,曰:「君能知过甚善,吾胸中即快然矣」。
自是三大将拱手侧足,奉命惟谨,讫公之去,不敢桀。
公持纪律严,而济之以恩,事细大必察,而行之以简,推诚尽公,人人说服,不独畏其威而已。
蜀自军兴以来,横歛百出,民不聊生,讲和之后,当有以休息之,而供亿不少损。
公每虑一旦有警,诛求无艺,民益不堪,于是毕精极思,兵民可以两足者而力行之。
首奏移司益昌,以便馈运,继修营田
尝于治所筑亭,榜以「思耕」,而为之记,其略曰:「嘉陵江水之险以滩名者殆百,米舟相衔,遇石而碎,与汩俱入者蜀人之脂膏也。
今塞卒十万,櫜弓卷甲而卧,吾诚能借其馀力杂耕关外,率以平岁计之,得粟一钟即减漕三钟之力,度足支五岁则可以请于天子时贷农租矣」。
然公行之皆有条序,课之以程,分之以利,勤者必赏,怠者必罚,愈久而愈信,故军乐从,讫有成效。
有纸币,患无钱以榷之,公请益昌置监,铸小铁钱,至今通行。
凡六年间,为民减科数至七百万缗,而备边金谷亦数千万计。
人方倚以为长城,而奇祸作矣。
十九年,以秦事出蜀至武昌,有旨罢使落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监居住。
明年,责授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
仍兴狱于九江,连逮甚众,吹毛百端无所得,竟以嫁怨朝廷为名,坐之,移封州安置。
初,使人谕公以金三万两进,公叹曰:「此言何为至于我哉?
今日讲和正为他时恢复计,要当息民储备为先」。
卒不进,已不说。
会金人欲取燕北人之在我者,公每每为言不可遣,而悉遣之。
蜀门有义胜一军,其首领李谨等十四人枭勇,亦在遣中,以此自危,相结谋叛,事觉。
公察其情虽可矜,而纵之必生患,乃先斩以闻。
滋不说,积前后忿怨,且知公材器决不为己下,遂极力挤之。
公至封,处之怡然,穷《大易》六十四卦之旨而为之说,手写《华严经》,閒以诗文自娱,留封六年,无几微怨怼之意见于词色。
俄寝疾,索纸笔书两颂,脩然而逝,实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三也。
公盖以是日生,其始终之际亦异哉!
享年六十有七。
未几复官职。
后以良嗣遇郊恩赠宣奉大夫
公娶石氏,累赠永宁郡太夫人,有贤行,始能安公之贫,中能相公富贵,末能经纪其患难。
方祸之作,良嗣亦就逮谪柳州,夫人往来封、閒,调护甚至。
公死,独任后事,以丧归葬,夫人力也,后公二十四年卒。
公二男子,良显早卒,次即良嗣,今为朝散郎直徽猷阁、权知扬州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
二女子,长适新权知柳州邢晦,次适故吏部侍郎章服。
孙男女一十一人,男曰枢孙,宣教郎
曰庄孙,承事郎
曰正孙,通仕郎
曰季孙,将仕郎
女适迪功郎詹密、进士俞恪、将仕郎李耆进士处和,馀在室。
曾孙男女亦一十一人,男曰伯衍,将仕郎
伯谦、伯源举进士
幼。
公平生著文甚多,遭祸散落,所传于世者有《北山集》三十卷、《周易窥馀》十五卷、《经史专音》五卷,良嗣访寻未已也。
公天资英杰,而养之者厚,发为文章,浑浑如江河,而措诸事业者光明俊伟如此,非閒世异人而能尔哉!
向使得极其用,益大所施设,则其正君经国之方,开物成务之略,当不止是而已,故士君子之论为时惜,而不独为公惜也。
然彼陷之者能阨其身,而不能掩其名,能屈之于一时,乃所以伸之于万代。
异时权位烜赫可以生杀人者,今与草木俱腐,人至羞称之,而闻公之风者歛衽敬慕,不敢少贬焉,其所得不既多矣乎。
岁丁卯,耕以进士赴类省试于益昌,适遇公行,尝为三百许言以送公,至以诸葛武侯、韦南康为公比,而论者不以为过,此盖非耕之言也,蜀父老之言也。
铭曰:
维古圣贤,养气浩然。
孟轲没,盖失其传。
士馁厥中,见利则迁。
或少沮之,惴慄以颠。
英英郑公,才雄气全。
其峻如山,其沈如渊。
虚明内融,果锐直前
入为名卿,论事回天。
出总元戎,于蕃于宣。
帝惠西人,命公抚边。
公既厥心,振弊举偏。
悍将挫气,疲氓息肩。
乃实乃仓,乃营乃田。
孰嚬孰呻,横赋汝蠲。
孰蟊贼汝,以锄以镌。
西人爱之,语必曲拳。
彼相何人,丑正怙权。
横加诋诬,冤犴逮连。
投之瘴海,块处拘挛。
公甘若饴,抗节益坚。
百世望,盖庶几焉。
云际天开,白璧洗湔。
尊官显名,追荣九泉。
岿然其丘,东阳之阡。
其不泯者,何千万年。
晨发 明 · 林光
 押梗韵
晨发向封川,渐逼苍梧境。
红日露幽嶂,轻烟抹远岭。
悠悠拖鸭绿,闪闪摇金影。
崖高树转古,水曲山逾静。
何处寻桃源,我心属箕颍。
哭杜威州1210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呜呼!
天下之生夭寿并区,吉凶同域,莫可终诘也。
岁在丙寅,余校中秘书,余友虞仲易杨节毅公以书抵余曰:「子未有室,成都子仁端人也,其亲知皆天下贤士,今其子长矣,子盍妻诸」!
余未及报,寻丐守汉嘉以归。
明年还里舍,余以虞、杨之言宜信,不复他求昏,又明年而委禽焉。
成之夕,公与余表叔父一见投分,不翅平生。
仅踰月公死,则元年三月也。
叔父常悒悒,念之踰年,始获拜公像于成都,哭之恸。
又踰月而叔父死,则二年之三月也。
相望各旬岁,安知其遂相从于九原也与哉!
余与妇各执丧于服舍,卒卒之欢曾不盈眦,而无涯之戚殆将终身,尚安用生斯世也与哉!
去冬余葬余叔父,衔茹荼毒,曾未数月,而公之子今又以公之即幽之日月告,忧患摧心,精力遐漂,靡所济集,益觉岁月遒卒,人命危浅。
呜呼,余永无望也与哉!
衰制攸系,义不得先往以听役于将事者,亟驰薄奠,姑识余衷,傥未即溘去,或能援我吊也与之义。
蒙缟曳素,临封宰上,为公一哀而出涕也。
言不能文,神鉴之哉!
赵氏夫人墓志铭元丰七年十月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〇、《陶山集》卷一五
夫人氏赵,嫁郑氏。
夫曰惇儒,字景真,有才气,丹阳奇男子也。
少则卓越,勇于敢言敢为,世莫能知焉。
熙宁中,为筠州录事参军以死。
夫人参军,尽妻道。
保其子夷甫、夷行、夷庚,及其二女,尽母道。
夷甫封州,夷行温州军事推官,夷庚早卒。
女归杨济、赵锴。
而锴之室,夫人出也,其抚掩矜怜,与诸子等,有鸤鸠均一之风。
年六十有六,元丰七年二月甲午卒。
十月乙酉葬。
穴在丹徒石马山参军之兆。
王父乂,累赠都官郎中
父鼎,虞部员外郎,累赠工部尚书
夷行有志行,其在贫如客,事夫人能尽其孝道。
铭曰:
北一为丘,死以为域。
如行得归,枕之用息。
惟休在斯,言示无极。
宋故赠大理评事武昌史府君墓志铭(并序天圣二年四月 北宋 · 祖士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
乾兴壬戌季秋二十日国子博士、知封州武昌史君丁内艰,与其□妇襄陵县贾氏,扶护全柩,踰服岭之险,航赣石,抵钟陵,稿殡于佛寺。
询龟筮,得甲子孟夏甲申吉,是用迁太夫人之,归葬于江州德化县飞凫乡东原,启廷评府君之坟祔焉,礼也。
于时予待罪于湓浦博士君泣状其考妣之懿,求文以琢方础。
予闻博士君之名久矣,今幸与之游,必益多其为人,虽不命其承,况其勤请乎,得以书之无愧矣。
府君讳壸字元奥,本北州之右族,且西京之外家。
自时以还,代有英哲。
曾祖讳邺,祖讳筠,仕于僖、昭之间。
世难未夷,遭遇右武,以材力气概奋于颜行。
国有徂征,凿凶门而出;
人皆乐用,走死地如骜。
实参裨将之权,并享彻侯之贵。
列考处士讳虚白,生于青社,含华戢耀,不求闻达。
体《明夷》之垂翼,克《大雅》之保身。
五代迭兴,中原多故。
李氏之据有江表也,观士之去就,为国之重轻,盖天地不交之时,亦君臣相择之际。
千里间道,至于台城,不易褐,不入谒霸府
豺狼当路而未剪,鸡骛争食而是羞。
且闻庐山泉石幽胜,杖策独往,结茅在兹。
因受赐田数百亩,以给薪水之费。
厥后嗣君迁都洪井,道出江阳,俯迩岩扉,召见与语。
聆其素擅风雅,问以近得何句。
因举《溪居》诗,其卒章云:「风雨掇却屋,浑家醉不知」。
嗣君自视缺然,颔之而已。
后主累以拾遗命之,弗应也。
由是讫于归全,不复预人间事矣。
母宋氏,润州金坛县令琛之女。
挺生腴胄,靡矜世□之家;
作合令人,自制隐居之服。
端淑之操,姻戚称之。
有才子三人:仲曰光世,季曰杰,府君即其孟也。
生于建业,嶷然英晤,不为童心。
七岁学盘盂诸书,十五领五经大义,既冠而博极于九流百氏。
禀义方而有自,以介节而相高。
不出户庭,研精覃思,深达圣贤之遗意。
每得记传之阙文,固以愈左氏之膏肓,辨伏生之昏忘矣。
弦诵之暇,乐于教授
诸生执业,席间函丈以尽恭;
多士愿交,巷次起舍而斯众。
传其道者,多登膴仕。
《易》象之畜其德,仲尼之施于政,其是之谓欤。
旁探释老之典,雅善名理之谈。
妙观损益之盛衰,不以毁誉而沮劝。
凝尘满席,卒岁晏如。
至道元年七月十六日,寝疾而逝,享年五十有五。
夫人姓夏氏宣城人
父安事江南,始署镇遏使,后从齐王临川,因占籍焉;
俄将屯兵控扼交广
夫人幼而婉娩,蔚为女士,服勤纂组,閒则观书。
处士闻之,为其嫡问名焉。
有归协吉,无遂推贤。
一子曰温,即博士也。
甫四岁,而夫人亲授之《孝经》、《论语》,复得昔贤书帖,俾之临学。
孜孜勖励,至于大成,虽缠昼哭之哀,无废日严之训。
由是博士君践场屋,以文学为时辈所推。
中第效官,奉法循理,有良二千石之风,由夫人之慈教也。
顷岁博士君登朝为春宫,大□郊祀之庆,赠府君大理评事,封夫人为仙源县太君
未几领封川之命,便道之官,还家上冢,哀荣兼备,邦人叹嗟。
乃得翼侍板舆,过从邻党;
且欲抗疏以跋履良艰,求换近郡。
夫人遽止之曰:「吾丱角时,从先将军大庾,其邑屋区落,历历可省。
今幸无恙,与汝偕往,斯奚惮哉」?
既及岭下,访其耆旧,而子孙颇有存者,夫人意甚悦。
至州廨之半载,始觉体之不佳,但稍嗜卧。
属纩之际,容色不乱。
呜呼!
春秋八十,与先姑之寿正同,斯足异矣,岂冥数之有定而家善之潜符者哉?
矧夫深信三宝,多诵佛经,自非宾祭,往往蔬食。
福履之享,年高目明,挟策读书,挫针治𢖆,夜中烛下,曾无倦焉。
女三人:长适陈氏,次适李氏,皆衣冠之裔也。
幼在室而夭。
孙二人,长曰中立,次曰中行,孙女一人,并幼。
噫,史氏之门,将光显矣。
佳城肇启,凉营魄之攸宁;
高岸或迁,惟修辞之不朽。
其铭曰:
宰树森兮悲风寒,宿草列兮多露漙。
刍灵撤兮涂车还,泉局掩兮夜漫漫。
昊天罔极报之难,追书德范金石刊。
山之下兮江之干,千秋万古神所安。
按:江西省九江市文物管理所藏拓片。
萧君国华墓志铭1193年6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四、《诚斋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君讳饬,字国华,萧氏。
世居庐陵之横溪。
祖吉,祖琇玠,皆隐德不仕。
父僩,字伯宽,博闻强记,为崇、观三舍名贡士
国华生九岁而孤,母朱日诵《舟》之诗以自誓。
是时兵乱未敉,强宗内逼,豪氓外陵,殆无以安其居。
母羹藜饭糗,教育国华兄弟三人,耨以诗书,耘以师友。
国华幼而颖异,长而温冲,方颐广颡,重厚寡言。
事母至孝,友兄弟以义,有愉色,无间言。
宵尔诵弦,昼尔干蛊,术业有闻,士林称焉。
岁在隆兴甲申冬国华改葬伯宽,而雨雪兼旬。
国华忧之,前一夕斋沐祷于庭曰:「天其或者假某半日之霁,得奉窀穸,不然请以死报」。
诘朝昒爽,云物开除,日光穿漏,得以襄事,咸唶国华孝感云。
淳熙十年,岁大饥,郡守赵侯方讲荒政,国华兄弟首请于郡,愿身先之
凡活饥民三百馀人,侯甚谊之。
年三十馀丧室,师玉阳子非华元之戒,乃于所居之偏别筑一堂,揭以仁寿,幅巾藜杖,徜徉其间,棐几明窗,炉香独坐,尽翻佛老之书而呻之。
中夜夙兴,终始无倦者五十馀年。
一日嫡孙谦国华于堂上,国华曰:「居,吾语汝
吾子孙森然矣,吾年八十有二,将何之?
汝其大吾门乎」!
国华以归,沐浴而逝,实绍熙二年八月十有七日也。
国华处己以敬,待人以诚,乡人有争不诣官府,就折衷焉。
乐善好施,岁饥则倒廪活人,丰则舆梁甓路,非求利益也。
子男三人:揆、振、拱。
揆好学,善谈论,振、拱以乾道间输粟助振贷,官奏之朝,补将仕郎
乡先生广西主管罗巨济器重之,言于部使者,檄振以邕州上幕,檄拱以封州遂溪
揆、振皆前卒。
女一人,适周侃。
孙男八人:、枢、权、谔、谟、机、纪,皆强学。
女五人:适陈作砺、华孚荣、刘灿、胡埙、刘千载。
曾孙男六人,女三人,皆幼。
拱与、枢将以绍熙四年七月十有三日丙子,葬国华于高泽乡余陂之原,国华所预卜也。
拱介予弟万遇以国华之行实来请铭,铭曰:
岵兮斯徂,屺兮嫠居,呱兮其孤。
横溪之萧,众睨厥巢,雨风摇摇。
予手予劬,予口予书,其妥岿如。
既培其根,孰韡其芬,彼茁者
端州巨砚行 现当代 · 孔凡章
应友人约,自桂林徂肇废。其地古端州,名砚产地也。以梁如栋先生介,识鈗添先生。其人为端砚特级大师黎铿先生入室弟子,制砚二十余年,挟技屡游京师,为砚商上客。座中承出示砚石一方,谓得自老坑。近方制砚赠聂卫平。石长尺半有奇,清莹秀润,有鸲鹆眼者为上。有一眼已为佳砚,况十七乎。以聂之棋,入之砚,诚珍品也,是为赋。
羊城西去百余里,红英漾雾连香起。
远岫新匀近郭青,垂杨温扫滨湖紫。
楼台歌舞沸笙箫,仕女裳衣擅罗绮。
周道银鞍骋雪骢,卢家玉碗呈霜鲤广东沿海郡县皆繁华富庶,肇庆其尤者也。)
榕树阴浓听鹧鸪,旧时开府苍梧肇庆旧属苍梧境。)
天文牛织分星野,地势龙蟠近汉都南汉旧都广州。)
千秋尚见洪荒迹,云封幽谷深千尺。
天地英华日月精,化为清气钟文石(端砚为砚中上品,产于肇庆。)
青山割得紫云回,端为名场重异才。
渤海贡来金作骨隋代渤海国贡黄金砚。)蔡州雕就玉为胎蔡州出白石砚。)
凤咮身价文章伯(“凤咮”东坡砚名。),龙尾(“龙尾”蒯鳌砚名。)头衔翰墨材。
一自化身归几案,并来文苑助风雷。
修文往事风华在,应运新天日晷开。
南冥代有良工出,锋芒圭角依乾律端州制砚特级大师黎铿所制皆精品,蜚听海内外。)
绝技中原负重名,精心后历求佳质(端砚以“老坑”石最佳,“麻子坑”、“宋坑”次之。似即南唐所定“西坑”、“后历坑”、“宋坑”也。)
海国惊涛泊燕樯,邻邦重价求鸿笔(日人曾以四十万元购黎一砚。)
碧玉曾闻守墨能,黄金不为量珠恤。
大师一代几传灯,弟子卅年真入定(梦为大师入室弟子,尽得真传。)
吴刀挑法绍名宗,“雪浪”“涵星”各擅容(“雪浪”、“涵星”皆砚名。)
韩干师徒工画马,李膺第羡登龙大师绝技只授得意弟子。)
纷纭众口无凭据,师门不抱青蓝虑。
慧来谁堪第二人,成各每谢无双誉
若非老凤都新声,安得冥鸿成远翥。
继武名扬北户书“北户录”多载领南风土。),翻新技擅西江路。
由来同气惜惺惺,忽报棋坛起震霆(中日围棋擂台赛接战之初我方连败。)
岛国旌旗兵气涌,洛京风雨剑光暝。
军前月冷青虬尾(“青虬尾”见白香山断剑诗。),岭表风传白燕翎(元将伯颜破宋,南方有白燕来之谣。)
浩浩海波鲸雾黑,茫茫天幕蜃云腥。
澶渊孤注伤垒卵(擂台赛我方仅聂卫平一人,而日方尚有名九段五人虎视,形势危急。)即墨重围畏建瓴。
王师甲帐撤幽燕,五路征辽失道还(日将伊纪基连胜我方五棋手。)
棋局长安惊虎视,刀光六合警狮眠。
后来鼎簴还中土,满地风雷付逝川。
晋室军回三舍矢,汉家业复五铢钱
惊魂往事从头数,哀兵奋起如虓虎。
一局玄黄独自擎,两奁黑白伊谁主?
(中国围棋队取得最后胜利。)河山夙怨本难消,朝野殷夏方共睹。
壁上缨寒赵国旗,车前辙乱齐人鼓。
投鞭儿辈竟摧秦,采石儒生终破虏(聂卫平连胜。)
三箭威扬虎帐弓,五丁力贯蚕丛斧。
喧天笳鼓汗家营,一夜京华享盛名。
身共六军还北阙,心怀三户报东瀛。
屠龙岂有回天手,九霄列祖威灵佑。
暖入乡邦十亿心,春生父老三巡酒。
东风消息到端州,胜侣星湖忆旧游(聂卫平孔祥明曾访问肇庆,与当地人士相识者众。)
棋砚同文非异路,鼎钟相应有前由(“钟鼎”见相如。)
乾坤自古无长胜,板荡九边粗北定。
载籍宁遗汗血功,论交那惜琼琚赠。
南唐旧重西坑绿,龙湫自选荆山
厚谊原从报国心,豪情共唱长征曲。
绿云尺五剧清妍,艺海珍闻有纪年。
妃子捧来唐苑石,谪仙吟罢汉宫篇。
由来异代风流迹,每借才人韵事传。
砚石龙香添旧谱(“龙香”砚名,方印制个人砚谱。),棋枰貂锦竞先鞭。
盛世新风书不足,江山正续东华录。
意气难为书笔描,篇章窃畏诗人瞩。
未尽微忱意不安,僧繇才识点睛难。
青青一勺端溪水,夜半丰城影寒。
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四
公讳溪。
字惟深
丞相太师陇西恭惠公第二子。
十九岁明两经。
获第有司。
沈厚精敏。
未尝有子弟之过。
宾接门下
推举人士。
侍侧虚口
退而见其人。
淡若与之无情者。
太师贤而爱之。
父子閒自为知己。
诸子虽贤。
莫敢望之。
太师累践大官
宰相
平治
终始以礼。
号称名臣。
晨昏之助。
盖有赖云。
太师之平汴州
年考益高。
挈持维纲
锄削荒颣
纳之太和而已。
其囊箧细碎。
无所遗漏。
繄公之功。
上介尚书左仆射陆公长源
齿差太师
标望绝人。
闻其所为。
每称举以戒其子。
杨凝叔度
以材德显名朝廷。
及来佐幕府
诣门请交。
屏所挟为。
太师薨。
始以秘书郎参军京兆府法曹
日伏阶下。
大尹争是非。
大尹屡黜己见。
岁中奏为司录参军
与一府政。
以能拜尚书度支员外郎
仓部郎中万年令。
兵诛恒州
度支郎中
御史中丞
粮料使
兵罢。
商州刺史
粮料吏有忿争相牵告者。
事及于公。
因徵下御史狱。
公不与吏辩。
一皆引伏。
受垢除名
封州
元和六年五月十二日
死湘中。
年四十九。
明年
皇太子
有赦令许归葬
其子居中始奉丧归。
元和八年十一月甲寅
葬于河南河南县万安山下太师墓左。
夫人郑氏祔。
公凡再娶。
皆郑氏女。
生六子。
四男二女。
长曰全正。
慧而早死。
次曰居中。
好学。
善为诗。
张籍称之。
次曰从直曰居敬
尚小。
长女嫁吴郡陆畅
其季女后夫人之子。
公之母弟全素。
孝慈友弟。
公坐事。
同官归。
公殁比葬三年。
哭泣如始丧者。
大臣高其行。
白为太子舍人
将葬。
舍人与其季弟澥问铭于太史氏韩愈
则为之铭。
辞曰。
物以久弊。
或以轹毁。
考致要归。
孰有彼此。
由我者吾。
不我者天。
斯而以然。
其谁使然。
宗室大小使臣添差三等员阙诏淳熙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一、《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一五页
宗室大小使臣添差亲民监当并宫观岳庙,每州共差三员,缘所立员阙数少,可令吏部依今来别立定三等员阙差注施行。
第一等,临安府,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各一员,小使臣监当五员,宫观岳庙共十员。
帅府八处:绍兴府建康府隆兴府扬州福州潭州江陵府广州
诸州七县以上六处:婺州赣州吉州建宁府泉州鄂州,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各一员,小使臣监当五员,宫观岳庙共八员。
第二等,诸州六县以下四十二处:严州明州平江府镇江府湖州常州温州台州处州秀州衢州宁国府徽州江州池州饶州信州太平州袁州抚州筠州通州蕲州舒州真州黄州泰州和州汀州南剑州漳州常德府衡州德安府、道州、复州永州郴州全州峡州岳州房州,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各一员,小使臣监当三员,宫观岳庙共五员。
第三等,诸路军监一十四处:江阴军南康军广德军兴国军南安军临江军建昌军高邮军无为军邵武军兴化军桂阳军荆门军汉阳军,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共一员,大小使臣轮差,小使臣监当二员,宫观岳庙共四员;
二广诸州一十九处:韶州南雄州英州连州封州肇庆府、德庆府惠州潮州昭州象州柳州浔州梧州横州藤州郁林州贵州贺州,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共一员,大小使臣轮差,小使臣监当一员,宫观岳庙共三员。
袁干可封州刺史侍御史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安南兵马使封州刺史监察御史袁干。
委质藩方。
稔知戎旅。
尝驱寇盗。
累著功劳。
故命迁领郡符
超升宪。
足以安荒俗。
耀远人。
敬而承之。
无替前效。
封州刺史
与黄梧守(烓)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五、《铁庵集》卷二一
某自黄木湾苍梧境十驿,非甚远,以所部封川言之,可朝发夕至,非切邻最近乎?
前冬盛族文昌之令子制梧满还见访,具言民甚淳,事甚简,虽呼之讼不来。
匪独邑也,郡亦然。
今之临民者矜智以察伪,恃敏以禦剧,犹汲汲不暇,安得相求于无怀、大庭之世乎?
有虞氏所尝游而藏者乎?
道院名固宜
窃意贤史君当凝香之暇,有访古之乐。
来翰乃谓纪纲与帑藏俱非,此无他,两年五易权官致然。
又谓不欲出奇快意,以事趣办,此真有味之言。
其荡者可振举而存,其匮者可节爱而复,安用一切为哉?
先君石表阴先友记807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袁高
河南人
给事中敢谏争。
贞直忠蹇。
举无与比。
能使所居官大。
再赠至礼部尚书
姜公辅
内学士
以奇策取相位。
好谏诤免。
后以罪贬为复州刺史卒。
齐映
南阳人
为相。
以文敏显用。
严郢
河南人
刚厉好杀。
号忠能
京兆河南尹御史大夫
善举职。
为邪险构扇。
以贬死。
元全柔
河南人
气象甚伟。
好以德报怨。
恢然者也。
大官
有土地。
入为太子宾客
杜黄裳
京兆人
宏大人也。
善言体要。
为相。
有墙仞不佞。
谋克蜀。
司空
出为河中节度
刘公济
河间人
厚宽硕大。
与物无忤。
为渭北节度
入为工部尚书卒。
杨氏兄弟者。
宏农人。
皆孝友有文章。
凭由江南西道入为散骑常侍
凝以兵部郎中卒。
凌以大理评事卒。
最善文。
穆氏兄弟者。
河南人
皆强毅仁孝。
赞为御史中丞
捍佞倖得贬。
后至宣池歙处置使卒。
质为尚书郎
侍御史内供奉卒。
最善文。
皇甫政
河南人
有威仪。
由浙东廉使太子宾客
裴枢。
同郡人。
御史
天子以隐罪诛吏。
枢顿首愿白其状。
以故贬。
后为尚书郎
李舟
陇西人
文学俊辨。
高志气。
尚书郎使危疑反侧者再。
不辱命。
其道大显。
被谗妒。
出为刺史
癈痼卒。
李鄘
江夏人
果检自负嶷然。
善为官。
御史中丞京兆尹凤翔节度
梁肃
安定人
最能为文。
补阙修史
皇太子
卒赠礼部郎中
陈京
泗上人。
始为谏官
数谏诤。
内行
文多诂训。
给事中
上方以为相。
会惑疾自刃。
癈痼卒。
韩会
昌黎人
善清言。
有文章。
名最高
然以故多谤。
起居郎
贬官卒。
弟愈。
文益奇。
许孟容
吴人
读书为文口辩。
给事中
尝论事。
太常少卿刑部侍郎
李觌
陇西人
行义甚修。
刑部郎中卒。
故与先君为三司者也。
大理者曰杨瑀。
瑀无可言。
犹以狱直为御史
宇文邈
河南人
有文。
谨悫人也。
御史中丞
龊龊自守。
然以直免官。
复为刺史卒。
袁滋
陈郡人
善篆书。
文敏不竞。
为相。
出使辱命。
刺史
复为义成军节度卒。
卢偫。
范阳人
杂博多所许与。
使反侧之地。
天子以为任事。
义成军节度卒。
崔损
清河人
畏慎为相。
无所发明。
然不害物。
天子独爱幸。
为长者。
郑馀庆
荥阳人
再为相。
始天下皆以为长者。
及为大官
名益少
今为尚书河南尹
无恙。
郑利用。
馀庆从父兄也。
真长者。
大理少卿御史中丞
复由中丞大理少卿
李益
陇西姑臧人
风流有文词。
少有僻疾。
以故不得用。
年老。
常望仕。
非其志。
复为尚书郎
王纾。
其弟绍。
太原人
绍得幸德宗为尚书
宰相之右。
今为徐泗节度
纾有学术。
鲁直。
尚书郎
路泌
河南人
尚书郎使西戎
留戎中。
度今已年八十馀。
既和戎。
十五年不得归。
无为言者。
虞当。
会稽人
郭尚父从事
沔州刺史
以信闻。
贾弇
长乐人
善士也。
校书郎卒。
弟全。
御史中丞
赵需
天水人
哻哻儒士也。
有名。
兵部郎中卒。
张式
南阳人
张莒
常山人
张惟俭
宣城当涂人
皆善言谑。
式至河南尹
邓州刺史
惟俭和州刺史
奚陟
江都人
柔敏至吏部侍郎
世谓善宦。
然其智足以自处也。
卢景亮
涿人。
有志义。
多所激发。
谏官
奏书如水赴壑。
坐贬废弃甚久。
至顺宗时尚书郎
中书舍人卒。
杨于陵
宏农人。
善吏敏秀者也。
中书舍人京兆尹
张因。
某人。
举诏策为长安
愿去官为道士
甚有名。
以其弟回降封州
曰。
吾老矣。
必死回也。
哭而行。
遂死封州
高郢
渤海人
有文章规矩自立者。
不干贵幸。
太常为相。
罢居尚书
唐次
北海人
有文章学行义甚高。
尚书郎出为刺史屏弃。
永贞中
召以为中书舍人
道病。
长安七十里。
死传舍。
苗拯
上党人
有学术。
峭直。
谏议大夫漏泄省中语。
万州卒。
柳氏兄弟者。
先君族兄弟也。
最大并。
字百存
文学
御史
病瞽遂废。
次中庸中行
皆名有文。
咸为官早死。
柳登柳冕者。
族子也。
自其父芳善文史。
并居集贤书府。
文学益健。
颇躁。
吏部郎中出为刺史
福建廉使卒。
晚仕至尚书郎秘书少监
薛丹。
同郡人。
尚书郎
吕牧
东平人
尚书郎泽州卒。
崔祯。
清河人
检校郎官
子偫。
右补阙
给事中
房启
河南人
善清言。
由万年令为容州经略
于申。
河南人
尚书郎
常仲孺
河南人
今为谏议大夫
苏弁
武功人
好聚书。
三万卷
与先君通书。
户部侍郎贬。
复为刺史
崔芃
博陵人
善言名理。
为御史尚书郎
郑元均。
荥阳人
强抗少所推让。
然以此多怨。
困不得位。
辛恽。
陇西人
有史学。
韩衡。
昌黎人
善士。
陈众甫。
梓潼人
高志气。
薛伯高。
同郡人。
好读书。
号为长者
后至尚书卒。
张宣力。
清河人
儒善。
后表其名去力但为宣。
自元均至宣力。
皆没没无显仕者。
宗元曰。
先君之所与友。
凡天下善士举集焉。
信让而大显。
道博而无杂。
今之世言交者以为端。
敢悉书所尤厚者。
附兹石以铭于背如右。
东明张先生墓志806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东明先生张氏曰因。
尝有以文荐于天子。
天子策试甚高。
以为长安
一年。
投去印绶。
愿为黄老术。
诏许之。
东明观三十馀年。
受毕法。
道行峻异。
得众真秘书诀箓
聚经籍图史。
侔于麟阁。
以弟回降秩封州
先生曰。
吾老矣。
支体不可解也。
遂从以去。
明年
回之子袭死。
哭之恸。
遂病。
既亟。
以命回曰。
吾生天宝。
贞元乙酉岁十月
今死于汝之手。
盈吾志矣。
京师吾生也。
毕原先人之归也。
必以返葬。
乃自为志而卒。
明年正月某日葬。
如其言。
弟子某等为碑以志于墓。
辞曰。
匪禄而康。
匪爵而荣。
漠焉以虚。
充焉以盈。
言而不为华。
光而不为名。
介洁而周流。
苞涵而清宁
幽观其形。
与化为冥。
寂寞以成其道。
是以勿婴。
世皆狂狂
奔利死名。
我独浩浩。
端一以生。
或曰。
先生友弟以遁。
慈幼以死。
若不能忘情者何耶。
吾曰。
道去友耶。
去慈耶。
从容以求。
其得之耶。
荡莽狠悻
道之非耶。
且夫亏恩坏礼。
枯槁憔悴。
堕圣图寿。
离中就异。
歘然与神鬼为偶。
顽然以木石为类。
倥侗而不实。
穷老而无死
先生之道。
固知异夫此也。
乃书于石以纪。
临封八景韵 其八 猿岭飞泉 明 · 叶高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灵猱攀陟直摩天,擘漏银河半派泉。
惊燕拂云开晓霭,随龙挟日洗初圆。
遥分万斛金茎露,注满一竿严子川。
是处桔槔人力苦,麟山汪泽独天然明方尚祖纂修、清胡璿续修康熙封川县志》卷二一)
按:吕永光整理
陈谏循州刺史820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封州刺史陈谏
倜傥好奇之士。常患于不慎所从。
负累于俗。过而能改。
人其舍诸。以尔敏于儒学。
志于政经。自理临封
寻彰美化。分忧是切。
满岁宜迁。始求循吏之才。
抚远方之俗。尔宜树德。
朕不记瑕。可使持节循州刺史
奉和池州杜员外南亭惜春 唐 · 张祜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草雾辉辉柳色新,前山差掩黛眉频。
碧溪潮涨棋侵夜,红树花深醉度春。
几恨今年时已过,翻悲昨日事成尘。
可知屈转江南郡,还就封州白蘋
流于方等诏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五
于方罪犯。合处极刑。
以其父頔。顷在襄阳
颇能几谏。不陷不义。
方实有之。又念其弟季友
尝联国姻。特宜免死。
长流端州。李赏流潮州
元览于启明王昭。以于方既从减论。
并放杖。郭元览配流封州
于启明配流新州王昭配流雷州
乞蠲免本路今年夏秋二税及应付大兵钱粮奏乾道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南宋 · 林安宅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二四(第七册第五九九八页)、《文献通考》卷二七
近者湖东凶寇奔冲本路,北江则围英州,而韶、连、南雄管下皆遭蹂践,西江则围封州德庆府,而肇庆之四会广州怀集、清远,亦被焚荡。
其有经由残破去处,乞依广西例,予免今年夏秋二税。
所有诸州合应付转运司供赡荆南及本路大兵钱粮,特予蠲免。
曹觐 北宋 · 曾公亮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款军(《舆地纪胜》卷九四、《氏族大全》卷七作转战)樵门日再晡,空弮犹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若鸿毛竟败呼(《舆地纪胜》作命弃鸿毛更疾呼)
柱下杲卿曾断骨(《氏族大全》作存断节),裤中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氏族大全》作邑邑雄豪)气,不怕(《舆地纪胜》作愧)山西士大夫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一○ 《青琐高议》:曹觐皇祐年为康州〖《舆地纪胜》作封州
按:刺史,会侬智高压境,守节不降贼,竟为乱兵所杀,至死大骂不息。后赠公之诗者甚众,惟鲁公参政(《氏族大全》作曾参政)之诗杰出,诗曰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