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平赃定估议 唐 · 李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赃谓罪人所取之赃。皆平其价直。
准犯处当时土绢之价。依令每月旬别立三等估其赃。
平所犯旬估定罪。所取犯月旬土绢之价。
假有蒲州盗盐。隽州事发。
盐已费使。依令悬平。
即取蒲州中估之盐。准蒲州土绢之价。
隽州决断之。纵有卖价贵贱。
所估不同。亦依估为定。
孙程等十九侯诏延光四年十一月辛巳 东汉 · 汉顺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
夫表功录善,古今之通义也。
中常侍乐太仆江京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与故车骑将军阎显兄弟谋议恶逆,倾乱天下。
中黄门孙程、王康、长乐太官丞王国、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怀忠愤发,戮力协谋,遂埽灭元恶,以定王室。
《诗》不云乎:「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为谋首,康、国协同。
其封浮阳侯食邑万户;
康为华容侯,因为郦侯,各九千户;
黄龙为湘南侯五千户
鼓恺为西平昌侯,孟叔为中庐侯,李建为复阳侯,各四千二百户;
王成为广和贤为祝阿侯,史泛为临沮侯,马广平侯,王道为范县,李元为褒信侯,杨佗为山都侯,陈予为下隽侯,赵封为析县侯,李刚为枝江侯,各四千户;
魏猛为夷陵侯二千户
苗光为东阿侯,千户(《后汉·孙程传》)
乐论 其一 曹魏 · 阮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六
刘子问曰:「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夫礼者,男女之所以别,父子之所以成,君臣之所以立,百姓之所以平也;
为政之具靡先于此,故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也。
夫金、石、丝、竹,钟鼓管弦之音;
干、戚、羽、旄,进退俯仰之容有之何益于政,无之何损于化,而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乎」?
阮先生曰:「善哉!
子之问也。
昔者孔子著其都乎,且未举其略也。
今将为子论其凡,而子自备详焉。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
合其体,得其性,则和;
离其体,失其性,则乖。
昔者圣人之作乐也。
将以顺天地之性,体万物之生也。
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
故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观,九州一其节,奏之圜丘而天神下降,奏之方岳而地祗上应。
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一作「罚」。)不用而民自安矣。
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
道德平淡,故无声无味
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
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
其后圣人不作,道德荒坏,政法不立,智慧扰物,化废欲行,各有风俗。
故造子(一作「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
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
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轻荡。
轻死,故有火焰、赴水之歌;
轻荡,故有桑间、濮上之曲。
各歌其所好,各咏其所为,欲之者流涕,闻之者叹息,背而去之,无不慷慨。
怀永日之娱,抱长夜之叹,相聚而合之,群而习之,靡靡无已,弃父子之亲,驰君臣之制,匮(一作「遗」。)室家之礼,废耕农之业,忘终身之乐,崇淫纵之俗;
江淮之南,其民好残;
漳、汝之间,其民好奔。
吴有双剑之节,赵有扶琴之客。
气发于中,声入于耳,手足飞扬,不觉其骇。
好勇则犯上,淫放则弃亲。
犯上则君臣逆,弃亲则父子乖;
乖逆交争,则患生祸起。
祸起而意愈异,患生而虑不同。
故八方殊风,九州异俗,乖离分背,莫能相通,音异气别,曲节不齐。
故圣人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便事之节,定顺从之容,使天下之为乐者莫不仪焉。
自上以下,降杀有等,至于庶人,咸皆闻之。
歌谣者咏先王之德,頫仰者习先王之容,器具者象先王之式,度数者应先王之制;
入于心,沦于气,心气和洽,则风俗齐一。
圣人之为进退頫仰之容也,将以屈形体,服心意,便所修,安所事也。
歌咏诗曲,将以宣平和,著不逮也。
钟鼓所以节耳,羽旄所以制目,听之者不倾,视之者不衰;
耳目不倾不衰则风俗移易,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
故八音有本体,五声有自然,其同物者以大小相君
有自然,故不可乱;
大小相君,故可得而平也。
若夫空桑之琴,云和之瑟,孤竹之管,泗滨之磬,其物皆调和淳均者,声相宜也。
故必有常处;
以大小相君,应黄钟之气,故必有常数。
有常处,故其器(一作「气」。)贵重;
有常数,故其制不妄。
贵重,故可得以事神;
不妄,故可得以化人。
其物系天地之象,故不可妄造;
其凡似远物之音,故不可妄易。
《雅》、《颂》有分,故人神不杂;
节会有数,故曲折不乱;
周旋有度,故頫仰不惑;
歌咏有主,故言语不悖。
导之以善,绥之以和,守之以衷,持之以久;
散其群,比其文,扶其天,助其寿,使去风能之偏习,归圣王之大化。
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
故使其声平,其容和。
下不思上之声,君不欲臣之色,上下不争而忠义成
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汉哀帝不好音,罢省乐府,而不知制正礼,乐法不修,淫声遂起。
张放淳于长骄纵过度,丙疆、景武当(或作「富溢」。)于世。
罢乐之后,下移逾肆
身不是好,而淫乱愈甚者,礼不设也。
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
刑驰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
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
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
车服、旌旗、宫室、饮食,礼之具也;
钟磬鞞鼓、琴瑟、歌舞(《艺文类聚》四十无「歌舞」二字,疑此衍。),乐之器也。
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礼定其象,乐平其心;
礼治其外,乐化其内。
乐正而天下平。
昔卫人求繁缨、曲县而孔子叹息,盖惜礼坏而乐崩也。
夫钟者声之主也。
县者钟之制也。
钟失其制则声失其主;
主制无常则怪声并出。
盛衰之代相及,古今之变若一,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
王喜大钟之律,平公师延之曲,公卿大夫拊手嗟叹,庶人群生踊跃思闻,正乐遂废,郑声大兴,《雅》、《颂》之诗不讲,而妖淫之曲是寻。
所造倾城之歌,而孝武思女靡女曼之色;
雍门作之音,悯王念未寒之服。
猗靡哀思之音发,愁怨偷薄之辞兴,则人后有纵欲奢侈之意,人后有内顾自奉之心;
是以君子恶大凌之歌,憎北里之舞也。
昔先王制乐,非以纵耳目之观,崇曲房之嬿也。
必通天之气,静万物之神也;
固上下之位,定性命之真也。
故清庙之歌咏成功之绩,宾飨之诗称礼让之则,百姓化其善,异俗服其德。
淫声之所以薄,正乐之所以贵也。
然礼与变俱,乐与时化,故五帝不同制,三王各异造,非其相反,应时变也。
夫百姓安服淫乱之声,残坏先王之正,故后王必更作乐,各宣其功德于天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然但改其名目,变造歌咏,至于乐声,平和自若。
黄帝咏云门之神,少昊歌凤鸟之迹,《咸池》、《六英》之名既变,而黄钟之宫不改易。
故达道之化者可与审乐,好音之声者不足与论律也。
舜命夔与典乐,教胄子以中和之德也:「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又曰:「子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曶以出纳五言。
女听」!
夫烦手淫声,汨湮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
正乐通平易简,心澄气清,以闻音律,出纳五言也。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吾攴,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言天下治平,万物得所,音声不哗,漠然未兆,故众官皆和也。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以此观之,知圣人之乐和而已矣。
西陵、青阳之乐皆取之,听凤凰之鸣,尊长风之象,采大林之(缺,)当时之所不见,百姓之所希闻,故天下怀其德而化其神也。
夫雅乐周通则万物和,质静则听不淫,易简则节制令(一作「全」。)神,静重则服人心:此先王造乐之意也。
自后衰末之为乐也。
其物不真,其器不固,其制不信,取于近物,同于人间,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童儿相聚以咏富贵,刍牧负载以歌贱贫,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
当夏后之末,兴(一作「舆」。)女万人,衣以文绣,食以粮肉,端噪晨歌,闻之者忧戚,天下苦其殃,百姓伤其毒。
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
然咨嗟之音未绝,而敌国已收其琴瑟矣。
满堂而饮酒,乐奏而流涕,此非皆有忧者也,则此乐非乐也。
当王居臣之时,奏新乐于庙中,闻之者皆为之悲咽
桓帝楚琴,凄怆伤心,倚扆而悲,本作「倚房」,从《续汉·五行志》注、《艺文类聚》四十四改,又《御览》五百七十七作「倚户」、五百七十九作「倚痹」。
慷慨长息曰:「善哉乎!
为琴若此,一而已足矣」。
顺帝上恭陵,过樊衢,闻鸟鸣而悲,泣下横流,曰:「善哉鸟鸣」!
使左右吟之,曰:「使丝声若是,岂不乐哉」!
夫是谓以悲为乐者也。
诚以悲为乐,则天下何乐之有?
天下无乐,而有阴阳调和,灾害不生,亦已难矣。
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初学记》「远」作「百」。),故谓之乐也。
今则流涕感动,嘘唏伤气,寒暑不适,庶物不遂,虽出丝竹,宜谓之哀,柰何俯仰叹息,以此称乐乎!
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泣下沾襟,弟子曰:「善哉鼓琴!
亦已妙矣」。
季流子曰:「乐谓之善,哀谓之伤;
吾为哀伤,非为善乐也」。
以此言之,丝竹不必为乐,歌咏不必为善也;
故墨子之非乐也。
悲夫!
以哀为乐者,胡疵玄耽哀不变,故愿为黔首;
李斯随哀不返,故思逐狡兔。
呜呼!
君子可不鉴之哉(本集,又略见《续汉·五行志》注,《艺文类聚》四十,又四十四,《初学记》十五,《御览》三百九十二、五百七十七、五百七十九)」?
稼轩1181年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九、《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六、《洪文敏公集》卷六、康熙《广信府志》卷四、《南宋文录录》卷一○、《辛稼轩诗文钞存》附录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国家行在武林广信最密迩畿辅,东舟西车,蜂午错出。
处势便近,士大夫乐寄焉。
环城外中买宅且百数,基局不能宽,亦曰避燥湿寒暑而已耳。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
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
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
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
既筑室百楹,度财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
意它日释位而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而命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欸,以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研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
而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吾甚爱吾轩,为我记」。
予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
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
束马衔枚,由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槩,懦士为之兴起。
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莫府顷赖。
氐寇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谈笑埽空之。
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安石事业,侯盖饶为之。
此志未偿,顾自诡迹,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轩轾,乃当夫须袯襫醉眠牛背,与童牧孺肩相摩。
幸未黎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潭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圉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曲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脩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西头供奉官王君墓志铭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八、《广陵先生文集》卷二○
君讳怀忠,字孝杰,世家开封府开封县
景德中契丹入边,天子视师澶州,募民间可使将者,于是同日见者十人,上皆与之问答,审知其果能也,人与兵二千,使分城北隅为十寨,其一人即君之父贞也。
后至殿前班都虞候以卒,诏赠其父美率府率,以君为三班借职
上即位,恩加奉职,监在京河南草场澶州河南酒务,加右班殿直,监兴元府西县商税、和州兵马监押
坐免,遇宝元郊祀恩起为右班殿直,潭、二州巡辖
马递铺黄捉鬼为盗,荆湖提点刑狱司言:「自盗起不意,兵扰未治,吏多无足赖者。
臣辄择其可用以闻,幸上听从之」。
诏以君为全、邵、永三州同巡检,改左班殿直
自群蛮乱南方,皆天下至险之处,兵虽久顿,不敢言入,有敢入者随败。
君至,谍知山川道里之详,夜召壮士数十人与俱行,袭之,遇贼辄战,战而已屈者听降,前后斩首一十九,降者四十六人,所夺甲弩鎗盾过当。
明年,转运使议于衡、道、永三州置寨,奏以君为乐山寨主。
君城乐山,堑土为壕,并壕为鹿角四重,城上为乳垣敌楼,石炮连弩,钓桥闸门,所以防城之具毕备。
中庐巷仓库,各便其所而易守,又蔽山为隧道、突门,通城中以备贼。
白水峒主雷胜父子及其党一十八人,自是群蛮去君部,无入者矣。
君居南方八年,罢归。
安抚司奏君功可赏,枢密使难之,与两次合入家便差遣而已,以故得扬州江都广陵两县巡检,改右侍禁
用大享明堂恩,加左侍禁
用大臣荐,充泰州、如皋等县巡检,加西头供奉官
卒于京师,年四十有九。
君娶田氏,有子七人:男四人,确、砺皆举进士
女三人,长嫁殿直赵资,馀四人并幼。
将以某年某月日,葬君开封县某乡某原。
确、砺问铭于元城王令
以谓国家自景德以至庆历,四十年间,南北互有事,而王氏父子仍践兵地,惟其在军有轻重,遇敌有小大,故其收功有厚薄,要皆尝捐身原野,争冒锋矢之下。
方是之时,死不暇顾,宁论异时之贵富乎?
由此言之,岂有他哉!
忠者不忘其上,而勇者羞于茍生,其大欲遏乱沮暴于天下,小亦尽其职而无愧也。
一食其食,毕其死力而不悔,此与夫世之事人以职而茍为容容之计者,其行义固有间矣。
此予之所以铭也。
铭曰:
宋有天下,登民于平。
吏守弗虔,胡敢内惊。
既齮我边,遂饮于河。
畴奋自民,为王前戈。
桓桓虞候,气动上顾,勇形于军,指死而骛。
君于前人,实缵实类。
在昔南荒,群獠方猘,穷崖绝𡷨,保为穴巢。
无复人行,䲳为腾猱。
君居其间,捍城属军。
时入其阻,辄以捷闻。
吏苦无功,稍自诬冒
君纵使降,不以俘告。
皇有显泽,用嘉尔绩。
君不言薄,曰维臣职。
谓宜大寿,以他就功。
曷壮未老,遽仆以凶。
惟汴之阴,阳原之下。
钻石勒铭,用閟万古。
宿横金延庆寺 南宋 · 吕江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水路通城近,人家与寺连。
西风渔市鼓,落日野桥船。
尘土非吾事(自注:时摄簿,被檄俵散义仓米。),湖山似去年。
今宵禅榻梦,定是到鸥边。
积雨中送季和往通城兼寄戊午 清 · 郑珍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巢经巢诗钞后集卷三
涪翁通城,十日苦风雨。
访道黄龙山,参禅双塔祖。
行李彼中去,又值路如煮。
问君有底急,促促办衣屦。
寸步已难我,万山独怜汝。
豺狼布丛箐,鲸鳄连去路。
幕阜遍榴花,如是解鞍所。
万金易爱日,君亦知其误。
忠信答波涛,此行讵无补。
到时见伯子,问余作么许。
为道入定僧,终日忽不语。
新春自述(阁试作) 明 · 区大相
 押真韵
芳郊绿未满,御河泉已新。
乔木变初鸟,轻澌戏早鳞。
游冶逐芳辰,车马驰要津。
通城罗第宅,夹道列华裀。
我本穷乡士,远游谢亲宾。
谬随金闺彦,三见燕草春。
所惭尺寸朽,雨露负皇仁。
丹铅理薄技,青云思致身。
耻学繁华子,争妍桃李尘。
宗儒温州喜而有作 明 · 沈周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二
青阳布区宇,庶品乐化工。
亦闻剖符竹,起子高卧中。
卧者固自高,恐世卑黄龚。
功名要人立,生才天自庸。
会至亦何辞,达怀乘时通。
双旌及行日,奔走来野翁。
宿岩头寺1128年8月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岩头寺
天气沉阴迫季秋通城早发宿岩头。
催寒小雨松桂湿,出岫孤云嵌洞幽。
瓶锡真还行脚债,钳锤罕遇点胸俦。
夜深云散千峰月,注目寒空独倚楼。
中秋月色佳甚与宗之对酌天宁寺宝华堂1129年8月15日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去年今夕寓通城,犹有新诗寄弟兄。
一自裹囊来海上,更无系帛付鸿征。
禅房酌酒夜方阒,海月窥人光更清。
起舞月中心尚壮,乘槎便欲造蓬瀛。
送尧举监税进贤 元末明初 · 刘崧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尔司征去,江干秋雨馀。
由来设关市,不在算舟车。
客路通城邑,人烟集里墟。
西风摇落近,回首独踟躇。
岳州大捷奉和高阳宝坻益都相公喜赋原韵六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七十九
荆门露布插雕飞,闻道雄师己合围。
下隽地翻留后旆,洞庭波洗战时衣。
军分五垒真无敌,峒阻三苗何处归。
况有楼船横浦入,天南谁不望明威。
崇阳许崧老1128年10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某顿首启崧老宫使右丞:冬序隆寒,伏惟燕处超然,钧候胜常。
昨者庐阜获从杖屦之游者数日,慰怿多矣。
别来忽复半年,岂胜驰仰。
中间辱教,赐以传闻,从者所寓不一,久稽修报,愧荷无喻。
得圭老书,乃知眷聚已过云岩,计大旆今已至止,遂为安居之谋否?
区区夏末,即抵湖外,属沿江盗贼传报纷错,宿留通城崇阳间。
今岁且尽矣,虽小寇尚未衰息,庶几阻江,无南渡之志,旦夕遂如渚宫,事有轻重,不得不豫料。
然又有非料度所能及者,亦姑听之耳。
前蒙诲谕,悚
云岩丈室竹林间风月殊佳,第恐不甚宜冬。
竹庵录示月林堂和篇,讽味叹服,辄复次韵和呈,以资一笑。
道夫闻有旧,必数过从。
此但终日块坐,时与古人相对黄卷间耳。
《春秋》书窃愿一观,少窥独究遗经终始之意,告就赵令处借一介送示,幸甚。
如定居脩江,此去不远,时得通问也。
临江萧建功秀才了翁孙婿,极佳士,慕义之久,欲一见,望幸与进也。
岁暮,未有承晤之期,临书增怀,切冀为国自厚。
谨上状,不宣。
某再拜(《梁溪集》卷一一○。)
独究:道光本作「寻」。
据下篇句例,似当作「寻」。
凤鸣山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三、《须溪集》卷五
通城汤侯谓予:所居乡梓里隽溪之上有妙因寺焉,其侧有山曰鸡鸣,如翔如翥,诸山莫高焉,隐然四面而望,德人君子之容也,是宜为凤鸣。
倘以是闻于图志可乎?
愿记之。
余曰:山,素封者也,孰非人之所命?
匡庐也,匡去而庐存。
曰庐政亦何谓之有?
今之鸡鸣者本蜀之群羊山也。
金陵牛头,王茂弘目之曰天阙,则天阙矣。
况有道之世,四灵畜于郊薮,则丹穴之雍雍者,安在其非尸乡之祝祝者邪?
事固有可疑而人不疑者。
且以为箫韶之音,揖逊之舞,初作于朝廷之上,而翩翩者闻声而感,自天而下,不惮万里而来仪于顷刻者乎?
其或者此凤之在人间,览德辉如虞宾者非一日矣。
故后世之所以为祥者,乃当日之所以为常者也。
是闻凤犹闻鸡也。
闻凤犹闻鸡也,虽谓兹山为凤鸣可也。
山之形也,形非声也,孰能闻无声之声?
坡公谓世未尝一日无《韶》,吾以世外之耳闻《韶》,虽谓兹山凤鸣可也。
夫山则何择于斯?
在钟犹蒋,在结为峿。
属有名人生之,隐者居之,是代未尝无凤也。
昌黎以一何坚为凤鸣之国,兹山宇宙人物如林,复有遇昌黎公而为凤者焉,未可知也;
复有为凤而不止于为坚者焉,未可知也。
地灵献兆,嗜欲有开。
前乎千载者非恶声也,而昂昂,而藏藏,尚未得为嵇中散耳;
后乎千载,名声变化,其独无与卧龙同称,并起共事业者乎?
则跂而待之矣。
君侯身行南北史所不到处,意象伟然能为太平者,而卷卷后进,为山川改观,如闻鸣声,盛心复不可多得,而望当世抑又至矣。
欧公喜梅圣俞、苏老泉客我,为之赋云:「二物非能致太平,须时太平然后生」。
夫凤必待太平而后出者也。
豪杰驱驰于横奔,而使后来者为凤,吾党之愿也,兹山之望也。
复有狂歌而过者,必后世之如予者乎?
而予亦从是远矣。
作《凤鸣山记》。
不眠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不眠因近峡,贪听鹧鸪声。
一夕朱楼别,三朝白发生。
花村深入市,石栈细通城
细小峰无数,含愁翠不明。
刑书689年闰9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承务郎右卫曹参军陈子昂谨顿首昧死上言。
臣闻昔者圣人务理天下者。
美在太平
太平之美者。
在于刑措。
臣伏见陛下务太平之理。
而未美太平之功。
贱臣顽微。
窃惑下列。
臣前蒙天恩召见。
恩制赐臣曰。
既遇非常之主。
何不进非常之策。
草木微品。
天恩降休。
伏刻肌骨。
不敢忘舍。
今陛下创三皇之业。
务三皇之理。
大统已集。
神化光明。
虽伏羲神农。
昔有天下。
诚未足比。
臣敢不竭节以效愚忠。
臣闻自古圣王谓之大圣者。
皆云尚德崇礼
贵仁贱刑。
刑措不用。
谓之圣德。
不称严刑猛制。
用狱为理者也。
故周有天下八百馀岁。
而惟颂成康
汉有天下四百馀岁。
而独称文景。
皆由几致刑措者也。
何则。
刑者政之末节。
非太平之资。
臣窃考之于天。
天贵生成。
验之于人。
人爱生育。
旁稽于圣。
圣务胜残。
皆不云以刑为德者。
然则圣王养天下者。
固当上务顺天
下务济人。
不天不人。
不可谓理。
故曰惟天为大。
唯尧则之。
又曰唯天地万物父母。
唯人万物之灵。
亶聪明作元后。
元后作人父母。
然则为人父母。
固当贵于德养。
不可务于刑杀。
臣伏惟陛下圣德至大矣。
应天受命。
有三皇之功。
顺人正位。
有三皇之业。
拜图巡洛。
有三皇之符。
专名显号。
有三皇之册。
明堂神构。
万象宣威
风雨顺时。
百谷昌熟
可谓足为万代之规也。
今天下百姓。
抱孙弄子。
鼓腹以望太平之政矣。
陛下为天地父母。
固将务德以顺养之。
登于太和。
以协皇极。
今陛下之政。
虽尽善矣。
太平之理。
犹屈于狱官。
何以言之。
太平之朝。
务上下乐化
不宜乱臣贼子。
日犯天诛。
比者大狱增多。
逆徒滋广。
愚臣顽昧。
初谓皆实。
乃去月十五日
陛下特察诏囚李珍等无罪。
魏真宰有功。
召见高正臣
又重推元万顷
百寮庆悦。
皆贺圣明。
臣乃知亦有无罪之人挂于疏网者。
陛下务在宽典。
狱官务在急刑。
以伤陛下之仁。
以诬太平之政。
臣窃私恨之。
赖陛下又独决天断。
宽荡偫刑。
死囚张楚金郭正一弓彭祖王令基等。
以凶恶之罪。
特蒙全活。
朽骨更肉。
万死再生。
天地人祇。
实用同庆
何以知之。
臣伏见去年八月以来。
天苦霖雨。
自陛下赦李珍等罪。
天朗气晴。
九月十八日
明堂享会。
庆云抱日。
五彩纷郁。
龙章竟天。
万品咸观。
宇宙同庆
其月二十一日
恩敕免楚金等死。
初有风雨。
变为景云。
司刑官属
皆所共见。
臣闻阴惨者刑也。
阳舒者德也。
庆云者喜气也。
臣伏考之洪范。
验之六经。
圣人法天。
天亦助圣。
休咎之应。
必不虚来。
陛下法天垂仁。
天助陛下仁化
狱吏急法。
则惨而阴雨。
陛下赦罪。
则舒而阳和
君臣欢娱。
则喜而见庆云。
天意如此。
陛下岂可不承顺之。
夫刑者怒也。
不可以承喜气。
今又阴雨。
臣恐过在狱官。
况陛下明堂之理。
本以崇德
配天之业。
不以务刑。
今垂拱法宫。
且犹议杀。
布政衢室。
而未措刑。
贱臣顽愚。
尚疑未可。
况巍巍大圣。
光宅天下哉。
今者系狱囚徒。
多极法者。
道路之议。
或是或非。
陛下何不悉召见之。
自诘其罪。
罪真实者。
显示明刑。
罪有滥者。
严诛狱吏。
使天下咸服。
人知政刑。
以清太平之基。
用登仁寿之域。
岂非至德克明哉。
邓太后以天降旱。
亲决洛阳囚徒。
良史书之。
而以为德。
况陛下大圣亿万。
超于邓后者乎。
夫狱吏不可信。
多弄国权。
自古败亡。
圣王所诫。
陛下万代之业。
千载之名。
固不可使帛书之。
有亏于此也。
伏愿熟察。
以美太平之风。
贱臣不胜愚恳忠愤之至。
辄投谏匦昧死上闻。
大宋虔州开元寺重修古戒坛太平兴国七年 宋 · 释可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同治《赣县志》卷五○
我佛慈悲,滔滔无际;
我佛汲化,杳杳难名。
既日无馀,普流大教,塔庙之盛,戒律是严。
南康郡开元寺,邃古之精舍也。
首出雄藩,云萃缁侣,由是戒坛居之。
代远时更,或隆或替。
今上皇帝执契临人,秉符负扆,复禹、汤之大域,开周、汉之鸿猷,允文允武,乃神乃圣。
三教率茂,四民遂情,特下秩文,通敷睿渥。
轸忧劳之圣意,庆披剃于群情。
矧值我良牧天水郎中某、通理陇西赞善某、督邮扶风监丞某,六条善布,千里同安
恭禀丹书,共圆妙果,其戒坛耶,复兹严饰。
于是有德全上人者,心持苦行,力植善根,化彼有缘,成兹巨义。
乃有太原王蕴颍川陈佳、弘农杨赟等,喜闻胜事,同诱多人,法本无偏,名难具举。
大宋二叶兴国七年壬午黄钟月二十有一日,是坛成。
匠者善其功,观者叹其丽,上助南山之寿,永光北阙之尊,千官一德以输忠,氓庶万方而乐化
惠日与皇明永耀,法云将帝泽同施。
而以可镣忝列僧曹,素疏辞笔,辄敢序述,式纪岁时。
己亥勾当缘化僧德全、管内僧司掌籍沙门可镣撰。
按:同治《赣州府志》卷一六,同治十二年刊本。
长安西明寺塔碑715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颋尝诵先王之训。探众圣之旨。
盖本三极而宗五常也。汛以观。
则吹万。循而照。
则归一。知夫弃理悟寂。
与能制事者。觉为之路。
以诣精微。定得其门。
而宏汲引。邱铎不言乎始。
扁轮不议乎末。其真如之蕴邪。
智有无涯。閒之以息。
物无有秘。应之以形矣。
物也者。不可使形止。
有也者。不可因无息。
然后三极冥符。适时之义远
五常昭合。济俗之功大。
其象法之韪也。赫矣帝唐。
发于天光。鸿勋铺亿载。
盛业冠三代。钦明浚哲。
以至高宗天皇。绍元命而导要道也。
时孝敬皇帝储副承祧。晦明示疾。
一物三善。禀人君之量。
喜而又惧。闻王子之言。
以大威力。作宏誓愿。
凭有为之基。获无妄之吉。
粤明庆元年仲秋癸酉。诏于京兆延康里置西明寺以报之。
先是三藏法师元奘。惟应真乎。
乃成果者。首命视延袤。
财广轮。往以绳度。
还而墨顺。次命少监吴兴沈谦之。
水衡之藏。彻阿宗之府。
制而缩版。参以悬矩。
钩北阜之舄。伐南山之枚。
初历落以星峙。忽穹崇以云曼。
攒栱岌嶪。骞甍宛转。
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
丛倚观阁。层立殿堂。
虬凤夭矫而相承。鬼神睢盱而欲起。
罔不珠缀䆗窱。旋题照烛。
琉璃洞澈。菡萏纷敷。
白日为之隐蔽。丹霓为之舒卷者。
凡十有二所。每动微风。
滴细霤。窅然其若来和
鎗然其有去音。悉丰丽博敞。
峥嵘曭朗。奕奕焉。
眈眈焉。中国之庄严未有。
大荒之神异所绝。于是召以正。
工以考。安瑞表。
湛真容。绣色电烻。
金光火合。移忉利之宫。
镇菩提之座。状微笑而莞尔。
意屡言于善哉者。不可胜计。
遂赐田园百顷。净人百房。
车五十两。绢布二千疋。
徵海内大德高僧。有毗罗静念满颢广说鹏耆辩了鹙子知会凡五十人。
广京师行业童子。有空净闻道善思喜法须迦分施撰择不染者凡一百五十人。
导天衢。指天寺。
上御安福观以遣之。有则有容。
昂昂禺禺。骈象马。
错人龙。幡幢之阴。
周四十里。伎乐之响。
震三千界。使其将法印。
发妙梯。上至乎穆清。
下遗乎纷浊。散而无我。
见桃李之成蹊。聚则有朋。
知稻麻之为众。若普闻名称。
时立威仪。行则上首举为左臂者。
上座道宣寺主神察都维𨙻智衍子立传学元则栖禅静定持律道成怀素等人。法师舍卫是求。
须弥不动。以等空知。
如海法。如陶器必尽。
而写瓶共缚。令大律师崇业
约身利物。维忍辱之
全信役仁。守毗尼之律。
明犹染垒。壑比持綖。
摧伏魔障。弼成学徒。
上座大德神岳法师。开方便品。
證圆明实。贯穿百氏。
分别四谛。芸扃诸彦。
不敢近论笔墨。蓬偫仙。
自应遥寄书帙。相与禁六贼。
制六衰。红粟腐积。
黄金巨万。天厨之宝舆。
泛海岸之雕舻。日静楗槌。
夜鸣钟柝。罔不受薰修戒。
破烦恼结。禅以思默。
听以发。商调柔之意。
书秘密之偈。业公愀而叹曰。
此身有待。诸行无常。
钦不居之岁月。无不灭之泡影。
乐化成而记壁者。请因寺而言之。
是则有尚书令越国公杨素。泊我濮王泰宅之旧区。
丰不当必蔀。俭不师且夺。
终异谋始之则。满非守成之具。
从梁邸第。宁复宾游。
封薛池台。果成童牧。
孰若变为严净。归入檀𨙻。
匪化尘之可思。匪劫烬之能毁。
转以清渠洒道。绿树分行。
水流旧空。花落雨新。
殿邦而住世者。不亦大哉。
宜宣咏歌。以备刊勒矣。
开元神武皇帝御十方之四载。格上下。
秩神祇。万人敬。
百蛮服。伊护法者必圣王乎。
演法者其开士乎。敢作颂曰。
吴作京兮秦之理。珠柱宝刹兮从中起。
䡾相望兮非相似。轮乎奂兮不可拟。
惟圣皇之经始兮。惟调御之依止。
封迦叶之上人兮。延德光之太子
香为土兮金为界。树低枝兮莲出水。
水分接足以骈阗兮。尽洗心以欢喜。
永巍巍兮什梵宫。扬大法兮尊大雄。
秋日之浮石周氏访立之韫公殷靖诸先生遗文多散佚者其残断萹帙后人又閟之不肯画出即赋乂律四首晓之 其二 清 · 全祖望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抄诗集
三和尚暨两监军(谓通城思南顺德及立之石公,故国遗民最佚群。
并有清吟成变徵,祗愁閟箧泯前闻。
百年星火归乔木,一卷霜声彻暮云(立之与顺德合刻霜声集)
笑我痴心长缱绻,挑灯絮索不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