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平山堂雅集用昌黎会合联句韵成都费滋衡景陵唐赤子山阴笠山、维阳程午桥、郭秋浦谢凤岗、黄伊人、程君奏、淮南周白民边颐公程风衣同赋。) 清 · 沈起元
朋交邂逅新,敦槃风雅重。
秉烛兴腾骞,访旧情贾勇。
沟荒樵月乾,楼圮冈云耸。
城芜今古春,江递歌哭涌。
独有平山孤,危厂豁滞壅。
庐陵树文帜,峨嵋接芳踵。
词苑得江山,隋宫失丘垄。
沈吟不朽迹,倍切同腐恐。
堂势尽千里,气象收万种。
乌驭闪阴晴,鱼龙混杂冗。
孤撑夏修竿,绵延叠疑冢。
鸾音半岭啸,敝屣南面宠。
大游鹏负息,齐物蒸拱。
瞩遐胸为宽,坐旷神绝恟。
芒忽受虚来,沆瀣饱清奉。
峦光涤肺腑,翰墨振庳肿。
昔贤吐高焰,兹境宽厚拥。
吾侪及嬉娱,清尊徒迭捧。
微争战蜗蛮,细响吊蛩。
窥宎张籍盲,跂前支离尰。
景迅过虻飞(矢名。),形固匪阙巩。
甲名。
三立鲜峥嵘,七尺亦劣䢇。
瞻礼俎豆肃,俯仰神骨悚。
端赖干莫利,心蓬薙蒙茸。
敢托玞賨质,言玷砻圭珙。
吟思卷绮霞,夕姿曳绣陇。
棹舲香荷蒲,襟袖鉴清溶。
尘缰乍脱羁,天械亦解蛩。
情比叶埙篪,盟长宗介冢。
谈味快沃焦,离绪旋抽蛹。
竹林几闲逸,云逵或踔踊。
孤怀驻景方,早计御寒氄。
神龟宁曳涂,蒲牢讵栖甬。
崦嵫薄日外,惊涛正呼汹。
诗美校书郎彭方迥 南宋 · 黄庄
 押词韵第一部
庐陵间气欧阳公宗主文脉魁兰宫。
给札诏来简眷浓,职居馆阁誉望隆。
圣明天子是仁宗,拔贤招俊萃群工。
希文何为去匆匆,谏官不言祗蔽蒙。
惟公壁立秉精忠,独抱鳊论心忡忡。
显责若讷极匪躬,飘然夷陵凛高风。
高风凛冽谁能同,地灵人杰国不空。
魁名自见六一翁,翱翔天禄名尤崇。
忠肝义胆何其雄,愤彼阴邪后内讧。
崇论宏议要力攻,责彼谏者达四聪。
摧奸击佞深有功,吁嗟众目昏如蒙。
划然见此光瞳瞳,吁嗟众耳塞如聋。
轰然闻此声沨沨,丹心一片对穹窿。
名齐欧老压岱宗,赖有谏臣鉴由中。
贤相意与公议融,全名不作夷陵穷。
公心岂计穷与通,使我跃起激懦衷。
贤哉两魁硕且洪,仁山突兀文水(元《新刻古杭杂记诗集》卷一 《新刻古杭杂记诗集》:文山上书言内侍董宋臣大学廊头揭示归美之,诗曰云云。于时校书郎彭方迥上札庙堂,又投书司谏太学上舍黄庄亦有诗归美方迥云云。)
庐陵 宋 · 王庭圭
庐陵地控虔与洪,孤城斗绝吴楚东。
连年贼兵塞官路,烽火照夜旌旗红。
治中来时正逢此,自请按行山谷中。
禾州(傅校作川)吉水方震动,缚取两渠来衅钟。
凶徒披靡拜麾下,愿持田器为良农。
凯歌归陈破贼状,捷书飞入甘泉宫
甘泉侍臣知姓氏,天子往往闻其风。
谓当到阙问边事,边上如今尘不起。
但把长笺造凤栖,莫说渡河挑马棰。
此公淹久佐一州,安用州民遮道留。
州中老人错料事,此公行立螭坳头。
白兰言学使所藏宋拓小字麻姑坛(帖为傅青主故物。青主云:「少习荣禄书,致三十年洗除俗气不尽。欲医俗书,惟《仙坛记》耳。」盖即指是本也。)庚申 清 · 何绍基
 押蒸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四
山阴棐几相因仍,鲁公变法与代兴。
东坡语睨独造处,细筋入骨如秋鹰。
特耆大书便垂久,气压百代常崚嶒。
谁期狡狯作小字,意与大字如淄渑。
落笔偶误古不免,未宜批引到发登。
涪叟不察寻丈势,乃疑迹出庆历僧。
愈看愈佳疑者信,识真于此输庐陵
兰言学使峙风节,峻如衡岳临湘蒸。
竿牍既绝宾吏简,得此佳帖为良朋。
秋风欲来苦雨霁,庆榜大启髦士烝。
独树轩中点勘暇,想见临池方服膺。
真山当日宝是册,谓医俗遇三折肱
已染鸥波入妍媚,忽杷鸟爪矜神能。
毡蜡流传有端绪,桑梓典型宜继绳。
猥蒙持示要题赏,自叹老腕成枯藤
作擘窠字惭大砚,钞夹注书怯寒镫。
羡君笔法甚精进,纸上绮丽兼飞腾。
正如校文与论学,实事求是不模棱。
擩染诸生得津筏,竞丐手墨随行幐。
诸生好记涪叟语,小字莫作痴冻蝇。
颜鲁公诗记 唐 · 郑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颜鲁公既用贞鲠为元载所忌。由刑部尚书夷陵郡别驾
大历六年。又以前秩转庐陵郡
道出宣州溧水县。县之南经古烈士左伯桃墓。
节槩交感。即于墓下作诗一首。
自题于蒲塘之客舍。词韵凄激
点画崭壮。穷国艺之奇事。
厥后洎于大中之丁丑岁。八十七年矣。
孤宇夐阒。扃縢不固。
久为飘暴薪牧所困。一挑半剔。
往往洿缺。余作镇到此。
有客谓余者。惜之。
立召工将王少儒。领其部匠。
凿垣复匣。移窞于北望楼之西隅。
且以为郡居之胜绝。镌石其下。
俾后之观者。知改置之意无忽。
大中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宣歙池观察使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郑薰记。
英和尚 宋 · 王庭圭
 押纸韵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三
十八年前见老英于花药山,忽于智公房一睹画像,戏为之赞:
吉州英,铁作觜。
莫贬眼,只这是。
按:《卢溪文集》卷四一。
周秀实监丞(一)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卢溪文集》卷二九
蒙赐教翰,奖予过情,伏读赧然。
某湮沈之迹,碌碌林巷,仅二十年,将终老卢溪之上,未尝敢自衒鬻求合于人,而人亦莫之顾也。
不谓监丞过听,一见辄欲奖成之,自忖虚薄,恐终无以上副怜念之意。
比者判府舍人遣吏奉书,如待异人,受之惭惕,恐执事奖饰大过,他日不副近闻,适足累阁下。
此所以惊惧不得自已也。
王公天下伟人,与监丞俱负抱绝异之学,欲行古人之道于某,而某实非其人,十五年不入吉州城门矣。
尚冀怜恤,保其进退。
某近亦卧病新起,自顾何人,岂敢拒大府之命?
或此去贱体平复,瞻视稍爽,即戒行李,进谒门下。
诸凡更望重教。
其三 南宋 · 李壁
 押东韵
忧时铁石孤忠在,阅世风花老眼空(送杨子直吉州
与宣谕刘御史1133年6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卢溪文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厥今风俗大坏,上下相师,恬不知怪,虽士大夫常衣儒衣、道古语者,皆甘心自置于廉耻之外,而无高人之意。
由是天下日趋于靡敝,盗贼群起,民益困穷疮痏,呻吟之声未息,而贪残之吏诛求剥歛,海内愁怨,未有如今日之极者也。
非痛锄治之,其势未可以轻革。
世之议者但忧财利之不足,罔虑国家之安危。
此岂不由风俗之坏,盖原于监司郡守之非其人。
江西一路近时耳目所及者计之,则可知矣。
一路数千里之间,未闻荐举一人奉法爱民、能推行宽恤之诏者;
其所荐举者,必苛刻险悍之夫,号为能集事者
相师成风,争为剥下媚上,以图宠擢,而廉介自守者无所容于时,今皆相率而去矣。
前年宗祀赦书,悉放建炎四年积欠,应宽恤事专委提刑司,德意甚厚也。
至今提刑司出榜放,转运司出榜催,两司争为空文,俱挂墙壁,以此罔百姓可也,朝廷可欺乎?
至于比年以来,御书宽恤及平反刑狱等诏,则虽墙壁亦未尝挂。
顷传大旆压境之始,纷然劳民,造亭宇,粉壁榜其上,视其后乃绍兴三年三月书,其灭裂文具,虽儿戏尚不如此。
去年韩少师兵驻江西,半年费金谷仅二百万缗,朝廷初许通支诸司财物,转运司执不与,密谕郡县一切横歛,惟务取办,急于星火。
聚歛之吏承望风旨,因缘生奸,百姓剥肤及髓,至坏屋庐、卖瓦木以应。
且一县科率不下数十万,公吏邀丐亦复称是,供军之馀浩浩入赃吏之家,用之如泥沙不惜,少有败露,则纳以重贿,上下相影援。
冤民叫号,无复雪诉,转运使方且阔视大言自喜,以谓钱流地上
呜呼!
以此为术,其谁不能?
大抵数十年以来,天生此辈在世间,贪鄙庸懦相习,为浮沈低昂,以容奸为长厚,监司或按一吏,则群议交诋,以为暴刻生事。
至于日侵月削,而民弊于下,无复有议之者。
比年江西盗贼猬毛而起,虔、吉尤甚。
原其所始,皆缘贪吏暴虐,一夫揭梃叫呼,则无告之民易为啸聚。
顷常亲见吉州境内巨盗所起,未有不如此也。
幸而一方有苟安无事之处,监司乃指为富足之地,督歛无艺,又驱之使尽为盗。
至于师旅益起,事务益繁,公私俱竭,用益不足,日入于败坏然后已。
监司郡守者区区救过不给,天下安危之虑,岂复介怀?
一有调发,监司移文于县,县遣悍夫劲卒搜括乡村,无以异于寇盗之钞劫,甚至官吏自行,所过聚落,鸡犬一空。
民穷至此,如之何不聚为盗贼?
去年抛买准衣绢、防秋米,朝廷明降籴买本钱,而所在辄不支。
近者使轩按行境上,转运司方始量颁䌷绢折还,卒不尽给。
且军兴科率出于不得已,至于朝廷自有本钱,乃移易侵盗,不以还民,此行转运司使沮格朝廷实惠,歛怨于民。
使诸道皆如此,则摇动邦本,岂不深可危惧!
韩少师江西,号为用度最广之时也,然大率不满二百万缗,而骚动一路,科率之数不啻数千万缗。
班师之后,各以微末啖转运司羡馀转运司不复检察,其馀不知几千万缗为贪吏所没,可不惜哉!
比者复遇阁下观问风俗,纠摘奸贪,振拔淹滞,勤恤民隐,慨然若以身任天下安危,不顾流俗,虽将相大臣气焰烜赫,按其奸赃,振动天下。
究观前世揽辔埋轮之士,特史官一时美谈,其所施设未必有事业伟然过于阁下今日者也。
某生江南卑薄之域,自审其才不能俛仰求用于世,退卧林野,足迹未尝及公卿大夫之门。
伏蒙遣官属咨访凋弊,若不吐一言,使遐陬之民不被其泽,某与有罪焉。
范元观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一
某再拜。
育才斋作别三十年矣,中更大乱,南北否梗,绝不相闻。
当时同舍为鬼录者,亦已过半,想执事亦不知我之犹在也。
数年前,乡人王世臣自广东归,始知元观进士科馆阁
韩徽猷居吉州时,车从亦尝经由,适避盗山中,皆不及知。
顷者复闻同判长沙,声迹甚迩,虽企仰之切,何由一见眉宇!
每思向来笔砚之游,与今盛衰异时,人事屡变,令人感慨不能已也。
政和末得一官,调茶陵丞,值监司守倅皆庸俗,某素朴拙,不能取容,又见州县之态不可为,遂归耕于卢溪之上,杜门不出已久。
今闻元观方以高才为时拣拔,进取美官。
如不忘贫贱之交,时飞谣音,以慰岑寂。
乞改正李琮所建收遗利条贯奏(四 元祐元年五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七
琮起请收遗利,充修造,苛细掊敛,流害四方。
及不许人户圆○合钞纳税,违戾制敕,于常赋之外,增加数倍。
元丰五年施行至今及六年,一路之民,所供横敛,仅及二百馀万匹、两。
臣虽累次条析论奏,未蒙听纳。
近闻琮坐江淮根括税事降知吉州,臣窃未谕朝廷之意,且根括无名之税,与增加畸○之物,皆是暴政,为害实同。
江淮之民独被圣泽,并为蠲放,而巴蜀之俗未沾大惠,恐非仁不异远之意。
况远方疾苦,朝廷每患不知;
既知之,乃不蒙救恤,大率彼民畏官府畸○之害,行已数年,今琮虽去部,而郡县循以为例,不敢辄改,人人饮恨,何所告诉?
则横赋无时而已。
臣愚伏望圣慈特降指挥,下梓州路转运司,晓谕人户,许令依条圆○就整,合钞纳税,所贵德泽均及幽远,其收遗利充修造条贯,亦乞检臣累奏,付修敕所删改施行。
胡邦衡(四)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今夏耒阳僧归衡阳,曾奉状,计彻听览。
即日秋老,伏惟燕坐衡湘,江山护持,台候万福。
某久闻青原长句,未及见,淳上座来惠石本,可谓绝妙好词,字复奇崛,当与平原、山谷之碑争光于无穷,为青原之伟观,钦重钦重。
庐陵魏守往年同在朝列,必识之,正宜仲之亲也。
诸郡方事刻剥,而此公独欲宽恤,民大慰悦之。
江西屡传有召命,岂人望如此耶?
此事终不免,惟厚自保持,以膺大用。
任子严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昨见除目,知龙旗虎节将漕荆湖,窃喜故人荣迁,将大显于时。
未几,闻有改除,犹不失五马之荣,亦何歉也!
湖南才数月,声绩已远闻,他日公议岂可掩?
洪相既去,尚未闻大拜,物望所属者谁欤,人皆莫能言。
兴国贼颇侵庐陵境,势稍张,而官兵未能禦,郴峒亦尚可虑,吾丈必能料也。
便价往清江,奉状草率,继此续上记也。
刘简之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卢溪文集》卷三六
起蓬藋登桂籍者,岁尝数百人,其不合有司尺度而被黜者尚数千人,其选亦艰哉!
由白屋而升者,人慕羡之,尤以为荣。
吏部槩以格法拟官,必注簿尉,而簿尉于州县官为最卑,人往往牵于习也,槩视而轻之。
故居是官者,尝郁郁不自得也。
夫起蓬藋登桂籍,布衣贫贱之士孰不以为荣?
尉虽甚卑,然进而累为公卿,著勋庸、垂声名于天下者,必由此而始。
况如简之者,生庐陵多士之域,未冠时名动场屋,弟兄连贡于礼部,取第一如拾地上物。
待阙闾里,时从吾游,已能摆脱举场故步,学古人之文章,搜奇抉怪,自出机杼,有以动人之耳目。
吾闻宜春太守黄公贤而待士,子能于尉事不乏,而又侈之以文辞之美,则主人何不容于子?
于是洗然忘其尉之卑且贱也,可以缓步富贵,摩九霄如坦途也。
答王元勃舍人(二)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卢溪文集》卷二九
某违去几下,三易晦朔,归卧园林,不敢时上起居是非,自取弃于门馆。
伏念平昔本以愚疏,与时不相值,遂自放于山巅水涯者仅二十年,声迹不闻于人。
一旦执事者误采虚名,损大府礼遇之重,既归,日夕惶惧,无以塞人之言;
又虑流俗不察,便以为幡然作进身之计,用是愈益战慄,不敢嗣其某说于门下。
前日递中辱赐诲帖,词意烂然,存抚之厚,恍然如在郡阁,登高台,侍杖屦而奉名理也。
逡巡久,不敢申意,似若傲慢。
顾舍人心事落落,尝加异顾,超越俗情,固知必蒙恕察。
某有鄙见,上尘台听。
今岁庐陵境内初若大旱,幸而晚得雨,差胜他州,诚德所感,千里受福。
窃见一乡之中,自有丰歉不均,近陂塘处全不觉旱,高田有至绝穟者。
视旱官往往只见路傍平坦处,便谓丰熟,至于山溪僻远之地,多不及见。
若要一一覈实,势有不可,弊亦滋多,终不能均。
诸邑高下,使府必自探闻,不审只可均情作分数减放否。
若以所见熟处一例不减,则绝穟之家,重困赋税,恐不能办也。
又闻诸邑官多以旱为讳,向非台旨与行下诸县,决不敢受接旱状。
伏望博采舆论,断而行之。
僭冒及此,非私言也,伏惟幸察。
跋曾世选三贤论1138年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一、《卢溪文集》卷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古之人有负天下之贤,而天下翕然师尊之,决非偶然者,必推其本末,权其祸福之轻重,以救当世之弊,乃能然耳。
欧阳文忠公以道德文章震耀一时,昭若日星,终古不可掩也。
金虏围建康守臣大将不战而降,独杨忠襄通判,如百鍊之钢不可屈。
虏燕守将于堂上,引忠襄于堂下,诱以好辞,忠襄诟贼不绝于口,毅然之气至死不折,诸失守者垂头丧气,虏亦骇而退。
厥后我国家兵威稍震,大军已屯东京,虏亦畏詟。
秦桧忽自虏举族以归,力主和议,有异议者辄害之,人皆股栗,独一胡编修上书乞斩,罢和议。
方其历天阶,攀殿槛,陈祸福,左右皆震动,虏亦知国有人焉,俛首听命,不复他言。
然则二贤者可谓有功于国。
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其功乃配于禹。
善乎!
曾世选以二士合文忠公为《三贤论》,其道一也。
三贤者皆庐陵人,他日有能绘三贤之像,屋而祠之,使千载之下乱臣贼子过之者,犹缩项而趋,可畏而仰哉!
卢溪王某书。
钱吏部举人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一、《卢溪文集》卷五○
国家网罗英材,必始于郡国,命乡论秀而升之,太守实任其责。
庐陵多士之域,方升平时掉鞅于举场者四千人,拔其尤而充贡者才四十五人。
厥后寖盛,而州郡多事,止给牒与计吏偕至京师,废罢《鹿鸣》之礼。
乾道四年戊子宾兴之,乃遇临安钱侯吏部绾铜虎适至,阅仕版,见峨冠侈袂,争锋而入棘围者至八千人,拔其尤而升者六十八人。
侯乃修故事,举坠典,以乡饮酒礼设宾主,陈俎豆,合乐张宴,歌《鹿鸣》之诗,叙长少焉。
太守即席赋诗,乡先生胡侍讲、周舍人,贡首刘怀英等六十八人皆属和。
州民耆老聚观以为荣,咸称颂太守之美,使此州文物益大张阐,真稀阔盛事,前所未有,不可不书。
卢溪王某谨跋。
颜持约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一、《卢溪文集》卷五○
士负其才,词彩足以惊众者,岂尽济世之人也哉!
李太白天人也,而失节于永王璘,况馀子乎。
颜持约昔以诗画擅名京师,虽登甲科,而卒遭窜逐,望岭南走,道出庐陵,始寻方外释子谈佛以自解,故松庵上人得此诗于隆庆
要其诗与字,亦不可弃尔。
王彦休春秋解序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卢溪文集》卷三六、《经义考》卷一八六
王泽竭于不竞之晚周,然后《春秋》作。
然六经俱焚于秦,自汉以来,采取古文逸篇,往往出于菑川济南齐鲁诸生之所掇拾,唯《春秋》出圣人之笔,时有断阙,要非后之儒者所能窜一词也。
世之为《春秋》学者,其说蜂起,解诂论释至数十百家,类以词气相击排,党枯竹,护朽骨,徒为异论以相訾也。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彼去圣人千百年之后,取其焚馀残脱之篇,益凿其说以出新意,失其旨矣。
崇宁中始游庐陵郡,是时朝廷方以经术训士,薄海内外悉用三舍法,独《春秋》不置博士,故鼓箧升堂,无问《春秋》者。
王彦休以宿学老儒,时能诵说,而学者终不暇习。
彼年复诏天下立学,以是经天子之事,首尊用之,于是彦休之学久湮没而近乃出焉。
彦休者,可谓能守其所学穷年而不易,特未见有入室操戈而伐之者尔。
惜其老矣,不能以是发策决科。
编次其书,丐余文以冠之。
西峰寺重修三秀亭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二、《卢溪文集》卷三四、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四、道光《鄱阳县志》卷三一、同治《庐陵县志》卷四九
亭始作于元丰六年豫章黄鲁直为前太守寿春魏侯记一时之事,名之曰「三秀亭」,识瑞物也。
建炎间官兵更戍于此,而亭遂堙废。
厥后二千石孰不欲复前贤之故迹,率叹息遗恨而去,亦诚有所未遑耳。
后元丰七十有六载,当绍兴二十八年秋,天子以铜兽符授鄱阳魏侯安行来守庐陵
下车兴弊补废,修起学官,增养弟子员,彬彬文学之士盛于一时。
积狱滞讼,迎刃辄剖,耘锄强梗,化为善类。
穷山长谷,宿盗积数十年不讨者,悉缚致麾下,境内遂宁
时方忧旱,甘雨连霔,郡人大悦,谓此数物者非太平之嘉瑞耶,芝草不得专美于前矣。
政既多暇,明年春始携客游西峰,寻三秀遗址。
在苍松篁竹之间,林麓幽远,复得旧碑于隤垣之下,字画尚新。
魏侯读之,喜曰:「吾家谱,鄱阳寿春同出于婺源,乃知前三秀主人吾宗人也,可不因其旧而新之乎」?
盖物之当兴,必有所遇,决非偶然者。
岘山亭不遭羊叔子兰亭王逸少,则襄阳风景与从事中郎俱湮灭而无闻,清湍茂林不著见于山阴矣。
亭既成,游观者辐凑。
两魏之名当与此山俱传,不可不记复兴之岁月,绍兴二十九年五月十八日也。
卢溪王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