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因果禅院佛殿记 北宋 · 晏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
南纪名区,临川古郡。
豫章之都会,界麻源之福乡。
精舍仙坛,华姑从兹飙驾;
铜陵碧涧,康乐之所胜游。
三灾不兴,既王化之攸洽;
一变至道,在民风而甚醇。
由是崇饰善因缘,归依大法像。
犀渠鹤滕,靡习吴都之强;
宝刹莲宫,益盛耆山之教。
因果禅院者,控临阛阓,左右邑居。
碧瓦虬檐,上邻霄汉。
清轩浚阈,迥隔游氛。
验图籍之所传,历年序而滋久。
苾刍净众,游方者其至如归;
象马都人,集福者有来斯应。
矧乃运钟上圣,道阐能仁。
温诏诞颁,嘉名是锡。
重门有伉,载揭于华题;
下土式瞻,增隆于净信。
郡人陈廷昭者,声尘不染,结念四禅;
戒施具修,留心二梵。
瞻言绀殿,镇此名邦。
独创宏规,不假众力。
策于詹尹,岁月其良。
陟彼景山,楩楠毕集。
节杵有睢阳之曲,执材无泽门之讴。
于垣而百堵皆兴,不日而千栌竞立。
雕楹烂其照地,云屋森其造天。
莹冰级于丹墀,烁霞光于洞户。
文楣走兽,凭剞劂以生姿;
藻井圆荷,映银黄而绚色。
檀未改,轮奂聿成。
然后灼楚焞以揆吉辰,节兰盆而修净会。
中严黼帐,金资宝相以间安;
四敞华台,众圣威神而列侍。
鸿钟九吼,旦发清音;
列炬千轮,宵凝紫焰。
天龙之所摄护,缁素之所瞻祈。
昭大事之庄严,导一方之善利。
戒香智果,渐广闻薰;
惠日光云,遍苏蒙翳。
亦必毗耶之室,方丈增严,祇树之园,黄金侧布而已。
主院僧善修夙承佛记,久住禅丛,摄伽黎之衣,登狮子之座。
护我正法,成兹妙因。
聊用直言,以祇勤请云尔。
按:光绪《抚州府志》卷二○,光绪二年刻本。
江行新齐 元末明初 · 陶安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云开天日明,风顺水波平。
造物怜迟暮,今朝快此程。
优优坐舟子,坦坦履夷庚夷庚,《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崇诸侯之奸,而披其地,以塞夷庚”。 杜预注:“夷庚,吴晋往来之要道”。)
路过铜陵后,山从荻港迎。
铜陵县 南宋 · 项安世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二年三过铜陵县,欲采蘋花意自羞。
他日梦中应记得,浅山衔县水衔州。
帝京篇 明末清初 · 梁亭表
直北开天府,重关拥上都
侯封环错绣,王会遍成图。
寿山迤逦泰华顶,天津涨连溟澥景。
地入居庸傍市喧,卫设朵颜销虏警。
秦晋辕门好建牙,雍豫桐封堪树屏。
关前列骑骑千群,塞下屯田田万井。
禁垣雉堞金为城,魏阙螭坳玉作楹。
晓漏鸣钟开左掖,春旗簇仗肃西清。
金华殿上卿云见,太液池边芝髓生。
芝髓卿云光遍现,含香视草集群英。
近侍悬貂珥,元勋列胄缨。
严更虎旅柝,宿卫羽林兵。
金吾侈剑舄,富室连阡陌。
第宅拟金张,闬闳高董石
钟鸣鼎食擅优崇,金穴铜陵誇隽雄。
原尝荆聂交多结,浊质翁伯赀逾丰。
轻裘侠少豪华尽,弱冠王孙绮丽同。
蹴鞠樗蒲万目睹,驰马斗鸡何足数。
临邛车骑逐香尘,金菊园池开别墅。
招摇粉黛杂青童,傥荡钿簧歌白纻。
有女如云斗艳腔,有酒如渑厌绿醑。
旃墙步幛隔重遮,金鸭脑麝同残炬。
好乐已太康,为欢正未央。
阗城罗士女,列肆侈姬姜。
姬姜士女骄游客,角抵笙竽阅胜场。
会看过市红尘合,遑问谁家白面郎。
万化迁流时不逮,昔年歌舞今何在。
仰天云汉苦炎炎,遍野原田宁每每。
蹄林牧马到秋忙,跗注韎韦谁罪悔。
十里狼山猎火烧,几处潢池桑柘改。
震不于躬于其邻,谁言曲突先徙薪。
楚蜀疆场縻积醑,新丰道路绝行尘。
千金莫惜酬死士,一图安足绘流民。
閒居半月不窥牖,仰面三星空在罶。
哀鸿肃羽祇堪矜,鲋鱼涸辙终何有。
相携鬻子不还家,争道杀人暂糊口。
锵金鸣玉盛通侯,谁轸繁霜葛屦愁。
绹茅等缓事,宵旰肯分忧。
适郊多硕鼠,专阃几貔貅。
追忆春韶荣万汇,转恨秋清凋百卉。
书生误国枉穷经,嫠妇忧时遑恤纬。
君不见晋谢石,淮淝一褫敌人魄,八公山上惊风鹤。
又不见赵充国先零早裕军中橐,金城幕下方略
噫嘻,几时撤幕扫尘埃,几人揽辔耻瓶罍。
拔将短剑闻鸡舞,陟彼高冈怅马隤。
却教老病伤迟暮,敢因留滞叹邅回。
笑杀坚瓠拙,能妆散栎材。
献赋吾迂矣,匡时尚壮哉。
奉寄芜湖征局都曹 北宋 · 吕南公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不见铜陵唱和翁,相望三度叹秋风。
商量难得樽罍共,存问空烦简札通。
驴上阆仙邀苦思,草中田子建微功。
明年官满当携手,未定韩郎耳便聋。
送东崖学士总尹建昌军九月十三日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二
待诏词林整十年,黄金横带列朝班。
红云黼扆瞻天屡,白昼乡关著锦还。
颜笔谢诗增旷达,铜陵碧涧梦跻攀。
慇勤华子冈头月,先借清光浣别颜。
吴氏族谱序嘉定十六年六月 南宋 · 吴德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三
言吴氏者,自泰伯出居勾吴,是为始祖。
周武王元年己卯四月罢兵西归,首求泰伯、仲雍之后,周章实第四代,已居武王因而封焉。
十九代,灵王癸丑岁季札受封延陵
三十一代芮,仕鄱阳
汉兴,以功封长沙王
自是子孙迁居武陵,枝派日繁。
至六十一代少微,事唐,监察御史
子巩,开元中中书舍人,未几除博士
六十二代徙上饶乾符仙芝之乱,百九公避兵建康,徙宁郡之泾邑魁峰居焉。
承流东乡、马市、丁溪、溪头、太平旌德宁国、南陵繁昌池州、铜陵芜湖、绩、歙等族,皆此祖流派也。
绍兴庚辰夏,曾祖与曾伯祖讨论族谱,类萃成轴,行第表讳,娶氏葬处,条纪必明,昭穆长幼,无不参同,然未及详先代之流派。
先君自德安乞恩归省,与族伯公忠鲠讨究前代根苗,自泰伯历秦、汉以后,罔有阙遗。
其所考皆有自来,非妄认汾阳比。
德樫侍立在旁,今言犹在耳。
后因宦游岳州,巾箱脱,此谱遂失所传。
又不幸先君弃世,但执曾祖旧,终不克胜是责,常惭负天地间。
故具仆马,自本郡邑之太平旌德宁国、南陵繁昌池州芜湖铜陵、绩、歙等处,无不亲履其地。
及质诸宗盟先辈,随笔记载。
自此族人凡有至建康者,樫也无不一一询访,又从而记之,盖十有馀年矣。
丁丑年三月十一日,忽于散帙中偶见向者先君谱系,樫见喜不自胜,于是会萃成轴,效学士欧阳修谱为式,从周武王元年乙卯周章受封之年,至嘉定十六年癸未,凡二千三百四十馀年,宗系始备。
欲命工刊梓,与宗人共之,虑有未尽,是年五月一日,遂携此谱往本邑遍谒族人耆年硕老,拜首叩请,悉自上世以前以后,若子若孙,罔不毕书,归而刻之。
虽枝派别而根源不殊,自其一人视之,本一家也。
恐世代辽邈,或相视如途人,宁不重戚,是谱所以作也。
中间记录,岁久裔繁,不无详简之心,然皆据实。
樫也识浅,则述事非其所长,今心剿形疗,其如乌钝可知矣。
故仅仅又以才钜不能及,惟后来宗英辈出,能衍而书之,此尤祖宗所望。
嘉定十六年癸未六月既望,八十四代玄孙迪功郎德樫谨书。
按:《吴氏族谱》卷末,旧抄本。
安徽巡抚朱圭奏报二麦收成八分有馀诗以志慰乾隆辛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十六
熟成大麦小麦继,同作青黄不接资。
孰谓八分有馀者,幸于各省每闻之。
江苏昨报已如是(昨已据长麟江苏麦收约有八分),徽歙今称复若斯(兹朱圭安徽省大麦成熟小麦亦渐次结实所有约收分数十分者英山一县九分者青阳铜陵䓁六州县八分有馀者桐城潜山䓁十六州县八分者太湖宿松䓁二十一州县七分有馀者南陵繁昌䓁十三州县七分者怀宁巢县二县统计通省收成约八分有馀䓁语)
胜彼一筹未伤水今春苏州松江二府因雨水稍多收成分数略减安徽并未有是尚觉胜彼一筹),农功无处不廑思。
世谓华州不见华山同州反得见之华州人每不平余在池州江上亦望不见九华而人云无为州中可见爰作一诗(作者注:「乙丑(1925)四月八夕。」)(发表于1925年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出处:此诗收于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又载《洪弃生先生全集》、连横《台湾诗荟》。
华州附太华,不辨太华山
同州三百里,顾得见孱颜。
高人在山中,山人了不关。
姓氏驰远方,远客争来攀。
千里不见睫,与此同一般。
我过铜陵矶,莫认青阳甸。
远远无为军,反及九华面。
云际有芙蓉,九朵莲花瓣。
江神与醯鸡,狡狯宁目眩。
一叶障太山,何况渺兹县。
江水去悠悠,两岸即池州
华山不可望,更望九华楼
降旨加赈昨岁安徽被水三州县诗以志事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五
新年合有加恩旨,每至冬时豫问之(每岁新正例有恩旨用普祺率于先降旨偶被偏灾省分令各督抚或有应须加赈地方豫行详查奏闻)
昨岁天庥多赐熟,封疆吏报鲜求施(昨岁各直省雨旸时若溥获丰收即间有一二州县收成略歉而通省牵算俱在八九分以上是以上冬据各督抚具奏俱可无庸邀恩赈恤)
徽水被称三处(惟安徽省无为州铜陵繁昌二县因昨岁夏秋雨水稍多低洼处间被漫溢业经降旨分别赏给一月两月口粮第念该州县被水村庄有涸出较迟未经播种二麦者今青黄不接之时民力不无拮据因再加恩传谕该抚将此三州县中被水稍重者赏给两月口粮并酌借籽种以资接济仍令该抚严饬所属悉心经理无任吏胥侵蚀务俾闾闲均沾渥泽用副开春施惠至意),春夏民艰廑一时。
两月传宣速加赈,欣丰忘歉岂宜为。
安徽巡抚朱圭汇报秋收八分诗以志慰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四
熟高歉下府称异,补短截长省计(据朱圭安徽省今秋旸雨调匀所种早中晚稻及秫豆杂粮俱各有收虽安庆池州府州属间有洼地积水之处现在委员查勘而通省尚属丰登计各属收成九分有馀者休宁等七州县九分者太湖等十四州县八分有馀者石埭六县八分者望江等八县七分有馀者宿松等六州县七分者桐城等六州县六分有馀者怀宁等三县六分者芜湖等六州县五分有馀者繁昌一县五分者铜陵无为二州县通省截长补短统计秋收约有八分等语)
子岁较来虽略欠(去岁该抚奏安徽省秋收八分有馀今岁以间有被水之处收成不无略欠然统计得至八分自来亦称中丰),八分得至亦中丰。
幸逢收者衣食足,廑被灾之老幼穷。
设有应当接济处,速颁实惠救哀鸿(该省歉收地方虽不遇十分之一二然既属灾区小民生计维艰朕心深为廑念当即降旨令其确查如有应当接济之处速即据实奏闻妥协办理俾沾实惠以仰副加惠灾民至意)
四川布政使林俊奏报收成八分有馀江苏巡抚康基田奏报收成八分有馀署安徽巡抚朱圭奏报收成七分有馀诗以志事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六
企捷心殷懒咏诗,秋成报者强(上声)为词(近因盼望川楚捷报心绪焦烦吟咏为之稍简然各省奏报秋成不可无诗以纪)
二州群逆权弗计(川省夔州达州窜匪虽经宜绵观成惠龄庆成等节次𠞰杀而首逆徐添德王三槐等尚未就擒现在夔州达州未被贼扰之处原不致有妨农业其贼匪经过地方未免收成较减分数多寡姑置弗计),通省八分尚有奇林俊奏川省早禾晚稻俱已登场收成九分有馀者成都叙州雅州嘉定眉州绵州等六府州九分者龙安宁远邛州泸州资州等五府州八分有馀者叙永松潘茂州等三厅州八分者重庆潼川顺庆石砫等四府厅七分有馀者保宁忠州理番三府州厅七分者酉阳懋功二州厅统计通省收成八分有馀粮价俱属平减即夔州达州地方因有邻境粮食接济市价亦不致增昂)
何幸苏疆中稔也康基田江苏本年秋禾畅茂现届成熟之期收成十分者常熟太湖高邮六厅州县九分有馀者上元江宁泰州海门等四十三厅州县八分有馀者江阴海州等六州县七分有馀者江浦等八县惟淮徐二府属之铜山邳州丰沛萧砀等处因漫水被淹收成稍歉各有五六分不等合计通省仍得八分有馀亦可称中稔矣),兼怜隰一输之朱圭安徽本年早中晚稻均各有收秫豆杂粮亦俱稔熟除凤阳府泗州所属之宿州䏏胎等州县间被漫水淹浸庐州府滁州所属之巢县全椒寿州高田偶有被旱之处业经委员履勘查办外其各该州县成熟村庄尚有八分七分不等至通省州县内收成九分者铜陵等四县八分有馀者潜山亳州等八州县八分者桐城无为等十四州县七分有馀者怀宁等十三县七分者宿松滁州等九州县合计通省收成七分有馀虽较江苏为逊然秋成大局尚属丰稔欣幸之馀弥增怜轸)
军情民务纷方寸,急在耆章早晚驰。
黄鹤楼 清 · 张杲
 出处:黄鹄山志卷五
登穹窿以眺八极兮,忽目骇而心恫。
繄兹楼之钜观,屹轶类而超众。
宝云拂而东溟寒,颢气淩而南斗控。
笼二仪于仰俛,嬗千载于邮送。
神鬼效灵于鸠僝,泉石呈质于磨砻。
侈琳台与璿阙,卑铜陵铁瓮
于是川停青舸,陆驰紫鞚,盈瞩沙羡,尘眄云瞢。
诹费、荀之遗躅,渺唐晋其如梦。
谪仙人之不来,抚长篴而一弄。
魂恍恍于飞闼,视矎矎于危栋。
横踞黄鹄,侧蔽丹凤。
楚客感焉,极绘缋而莫罄,发扬丽于吟讽。
周章乎光景之镐铄,震詟乎体象之鸿洞。
若夫三楚绵延,井壤烂然。
峙荆衡以镇坤,辉翼轸而应躔。
经纬九阳,鼓荡八埏。
既道沱潜,遂关鄢。
睆粤窥吴,枕豫背燕。
灵怪之所窟宅,元化之所斡旋。
苟璀璨之无睹,亦榛狉而不鲜。
昔者神人谁氏,侪侣佺。
嬉戏混浊,或忘岁年。
憩舍于此,画鹤而翾。
煌煌斯楼,实惟舆权。
则使羲和筮辰,吉日洁蠲。
张华草图,门户万千。
据乎汉皋之堞,达乎石城之巅。
抗乎璇碧之霄,侧乎霐之渊。
鞞陟降于原巘,圭表测相于隰泉。
虽草创而屡易,期规模之不愆。
方位既宜,址基乃宣。
然后工师杂进,争奇斗妍。
操绳矩兮运斤斲,藏神明于法先。
兀蜀山而庀材,竭梫櫹与楠楩。
摩云汉而蔽日,缘石栈以梯天。
其为状也,则浩浩涆涆,锷锷列列,焕乎若天阃地门之屼;
鸿纷瑰博,波诡云谲,赫乎若皇居焘奡而桔桀。
顺阴阳以开阖,脱埃堨而严洁。
又髣髴馺娑兮,诣追汉廉而相埒
方其程云梁,建水臬,规高下,一凹凸。
时则有殽函陇阪石、梁蔡蒙之铁、漳河铜台之缥瓦、鲁国灵光之云楶(云楶:有云状纹饰的柱头斗拱。)
鸟集鳞萃,输用不竭。
革陋饰美,尚巧除拙。
洎乎地轴固,天柱设,瑰异穷,造化泄,王尔(王尔:古巧匠名。)投钩而墨,离娄离娄:传说中视力特强的人。)却顾而瞍瞲。
栉比攒集,琼构瑶结。
耀灵乎楚甸,遐震耀乎禹穴
无荒陬与渤澥(渤澥:即渤海。),恣千里而一阅。
山河变态于牖户,星云吐辉于楣闑。
羌瀖濩而燐乱,曾不可乎区别。
乃其形势也:托乔基于增崖,超磴道于崎岭。
三重复叠,九隅脩整。
金铺流离,玉题彪炳。
隆崛岉乎岌业,飙萧条以清冷。
遏抑风路,蔽亏日景。
通天眇以竦峙,曾不敢翘首而引领。
其体制也:拓延袤于寻仞,判密疏于千顷。
金樽与玉磶承采,镂槛与文交影。
雕甍比丽于桂殿,绣栭竞华于兰省
榱桷轇轕而高骧,棼橑布翼而骄逞。
脩梁夭蟜而虹指,曲枅环句而云静。
栾栱戢孴而错出,枝棠陆离而相并。
莫不纤缛纷敷,熠爚光囧。
其华饰也:双枚重桴,圜渊方井。
楣列兰茝,棁罗藻荇。
银黄碧丹,涂点明靓。
五色之虬振采,九苞之凤延颈。
青龙蹲而居乙,朱雀翔而位丙。
图写万殊,势若飞骋。
堂哉皇哉!
斯寰宇之大观,元都之灵境。
尔乃拾级上升,趑趄流连。
将攀跻而未半,倏裴而欲还。
胡愕眙以失度?
若惟恐乎坠颠。
高闻天语,万象在前。
招摇会于上界,句陈(句陈:星名。)络于中边。
带潢津于斜侧,翼虚危于隅偏。
纵目冥杳,頫察市廛。
闾舍欐属,城坰联绵。
巨鳌慑伏于荒垠,潜虬环舞于长川
九阍荡荡,四表平平。
东望武昌,浩淼风烟,挹樊口之朝爽,罾溪鳞而脍鲜。
西顾汉阳大别娟娟,酌郎官之绮觞,感湘波兮沦涟。
南则巴陵岳阳,恍惚而变迁,蘅浦潇湘之渡,柚橘洞庭之船,迟旅人兮不至,知归途之迍邅。
北则乌林赤壁,岩壑嵚崟而潺湲,访霸图而已空,畴横槊以张筵。
公瑾之一顾,哦眉山之二篇。
登斯楼也,穷品类之盛,括区域之全。
倘适志于梁濮(梁濮:泛指隐士栖息的地方。濮,庄子曾游于濠,钓于濮,因以借指隐者的居处。),憺忘情于管弦。
缘扶摇而直上,被羽衣而高褰。
瞻翠峤之瞟眇,吾亦何羡乎飞仙?
若乃探奇蹑屐,奇险顿辟。
郁烟树于蔚紫,荡岛屿于环碧。
倏忽变幻,隐现几席。
前淩乎宝相之塔,后印乎镜亭之石。
左亘云阁,珑玲百丈;
右丽城阙,蜿蟺山脊。
亭端觅石之圃,矶上馀卖之迹。
涌华月于台,澄西爽于碣隙。
驰道飞宇,断岸遥碛。
环集楼下,奔赴络绎。
览江流之汤汤,驶不舍夫昼夕。
抚膺搔首,有怀在昔。
辛氏酒香,崔家诗格。
烟花寄咏于鹿门鹿门鹿门山之省称。在湖北襄阳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彩毫罢拈于太白
江州摛思于长庆,伯珵作《记》于典册。
袭美启读书之堂,曼倩卜流寓之宅。
莫不沧桑废兴,人往时隔。
凭危阑而一览,剩遗韵于山泽。
念六合之悠悠,渺予怀兮脉脉。
感黄鹤之不返,惜光景兮过客。
而惟兹楼也,崱屴乎遐表,峥嵘乎水涯。
百代未改,千寻不移。
阅今古之荏苒,极游观于四时。
春风微和,灵辰(灵辰:《荆楚岁时记》记载,灵辰即人日,楚地习俗,是日登高赋诗。)良期,挈侣而至,衔觞赋诗。
夏无溽暑,飘飘凉飔,清簟若水,丁丁弹棋。
高秋既昏,明月如规,踏丹梯而步影,结清谈而麈麾。
冬宜密雪,瑶华纷披,疑广寒兮清虚,瞻玉龙之下垂。
朝纳若木之晴霭,暮宿崦嵫(崦嵫:山名。在甘肃天水县西境。传说以为日落的地方。)之薄曦。
阳光融萃于觚棱,阴霾隐翳于罘罳。
俄顷百变,端倪莫追。
巧思者不能殚其制,善状者无以尽其奇。
独不见阿房烬灰,结绮尘缁,吴苑栖乌,苏台走麋。
故斯楼之特立,恒岿然而在兹。
盖惟真仙来往,山灵典司。
钟宇宙之神秀,孕万有而靡遗。
故其上蟠下际,永奠厥基。
丰厂侈度,瑰丽博施。
极敷陈之美盛,终不竭乎曼词。
释笔札而罢赋,心恍惘而迷离。
乃为词曰:翕赫曶霍,纷庞鸿兮。
嵯峨㠑嵬,高巃崇兮。
香雾晻霭,旭曈昽兮。
乃召般倕,咨共工兮。
作于楚宫,条椅桐兮。
欂栌椳楔,厥用充兮。
菁英宏富,罗其中兮。
经之营之,毕茂功兮。
飞栏轩翥,横彩虹兮。
峻侔山岳,呼华嵩兮。
天窗绮疏,旁交通兮。
拱向五辰,从八风兮。
朱紫雕镂,赡而丰兮。
文彩麟麟,光熊熊兮。
顾盼辽廓,昭发矇兮。
天帝乐(钧天帝乐:天上的音乐,仙乐。),闻甚聪兮。
长揖浮邱,邻壶公(壶公:传说中的仙人。)兮。
鹤兮归来,返鸿濛兮。
千奕万𥜥,靡有终兮。
跨越紫宸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轶绛宫兮。
按:《昙华遗藁》
溪山旧隐为王宗禹题 明 · 龚敩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彭泽江边莫栽,铜陵茂宰亦归来。
山中白酒何时熟,篱下黄花几度开。
林静朝朝麋鹿过,矶空日日鹭鸥回。
某丘某水犹堪指,只恨如今半草莱。
楼源清叔旧有诗云树冷鸦啼月天寒雁带云曾舜卿足成四韵又有咏雪诗云来从天外无非雨散在人间尽是花亦佳句也清叔死已数月因用后二句为诗吊之 南宋 · 张侃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见说楼君用志佳,曾吟雪句被人誇。
来从天外无非雨,散在人间尽是花。
偶到铜陵寻旧友,归由宣郡弃生涯。
碧云暮合愁偏聚,孤冢累累日易斜。
宿铜陵 北宋 · 张耒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山色日已远,问人归路长。
碧天凉夜阔,秋物雨馀荒。
人静路傍寺,鸟啼林下房。
铜陵竟何就,空死汉吴王
送冯屯部信伯抚州 明 · 欧大任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襜帷南去问桑麻,江燕飞飞引旆斜。
内史台边翻忍草,夫人坛上散明霞。
铜陵夜月红泉酒,绣幕春风玉茗花。
太小冯君称汉吏,赐金何日到天涯。
胡氏逢原 北宋 · 王安石
 押词韵第七部
我爱铜官好,君实家其间。
山水相萦萃,花卉矜春妍。
有鸣林间禽,有跃池中鲜。
叶山何嗟(嘉靖《池州志》卷三作崔)峨,秀峙东南偏。
峰峦日在望,远色涵云边(《池州志》作烟)
宾客此遴集,觞饮常留连。
君家世儒雅,子弟清风传。
前日辟书堂,名之曰逢原
有志在古道,驰情慕高贤。
深哉堂名(《池州志》作名堂)意,推此宜勉𣃼。
(《池州志》作叶)茂贵培本,流长思养源
左右无不宜,愿献小诗篇(以上明李士元嘉靖《铜陵县志》卷八)
泊舟铜陵县 元 · 李孝光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五峰集卷十
铜陵县前风已急,鹢首凌波破石阴。
日送飞鸿知北乡,夜闻羌笛起南音。
地通三楚青山断,天入九江春水深。
五羖敢忘今日贵,相如自有白头吟
胡叔才1046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七、《临川先生文集》卷八四、《文章正宗》续卷二、嘉靖《铜陵志》卷八、《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八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
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
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
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
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浼己然。
虽胡氏亦然。
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
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
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
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
不数年,遂能袖然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
不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
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
彼贤者道弸于中,而襮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
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
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
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
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
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
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
因释然寤,治装而归,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