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古征战 唐 · 于濆
 押词韵第十一部
引用典故:夷齐 燕赵多娉婷
高峰凌青冥,深穴万丈坑。
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
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金玉诗序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二、《潜斋集》卷五
棋溪徐君奇之一日访余于双溪之上,袖出《金玉诗集》,曰:「此盖所以搜采名公钜卿、骚人墨客之所吟咏之瑰章杰句,将以为家庭恶稿借重也。
世谓至宝,萃在是间,方托诸梨枣,以与好事者共之。
丽水之金,遇善冶而后贵;
荆山之玉,遇善琢而后珍。
长编巨帙,富则富矣,而文价高下,视君一言以为轩轾,何如」?
余应之曰:「子言过矣!
良金美玉,自有定价。
使余亡言,岂能使黄金为土,白玉为石哉!
抑通都大国,万金之所储,群玉之所积,其色如黄龙,气如白虹,固有连城不足以易者。
至于璗镠钣铣,琼瑛琳琅,横陈而错出者,殆非一品,岂必尽与袅蹄麟趾、(金名。)悬黎结绿(玉名。)同价?
天下有目者,随其所得皆宝也,余何言哉!
余何言哉」!
棋溪曰:「唯」。
于是乎书。
鼎湖 宋 · 张因
 押词韵第四部
有唐天子天宝初礼官学士披图书。
推本黄帝九云车,曾跨火龙升天衢。
世传虢略鼎湖,世传桥山晏神舆。
真人起灭不异涂,霓来吹落火龙须。
一须落处生万,春风秋霜荣复枯。
顶峰千丈金芙蕖,一叶金华落婺墟。
天子闻之为嗟吁,大封山川名仙都
姓刘天师半山居,修真自结草屠苏。
始严祠宇辟一区,至今名篆存珷玞。
上下万年变万殊,水云依旧本扶疏。
事载咸通端不诬,世更五代迹不除。
钜宋兴王握乾符庆源尊祖礼何如。
乃命天下严殿庐,治平天子榜玉虚。
北客南来一字无,飘飘含政如荼。
崆峒童子真吾徒,心闲神应微嗫嚅。
尽收胜概赋归欤,归去山东作画图(《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七《处州府志》)
重修丽水学记景定四年七月 南宋 · 梁椅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
丽水学据檡山之颠,形胜甲吾州,即唐李邺侯建以为郡校,韩文公作《夫子庙碑》者也。
既更隶县,县窘期会,除葺弗以时,屋老且腐。
今守秘阁钱公焘下车之明年,即大修泮宫,户曹李君钥庆元、丞赵君崇耕先后摄令,各捐赀以相起。
景定四年孟夏秋七月成。
重建者为内外门,为职事舍,更葺者为四斋,为两庑,前是旷于礼者举釐而正之。
公明敏而勤强,尤沈浸文雅,故孳孳于学校如此。
役既,士踵门请曰:愿有记。
椅辞谢未获,则相与步翠微,阅宫墙,裴回四顾,得深省焉。
《传》曰:「天有四时,地载神气,无非教也」。
继之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三才一原也」。
神明之舍,本体洞然,则川流山峙,皆吾志气所通,君子之为学,亦求其与天地相似而已。
今庠序之士既幸宅胜以游,则仰观俯察,必能以位育自任,岂徒缉辞藻、骋辨说,区区为声利计哉!
椅不敏,请以复于诸君。
按:民国丽水县志》卷五,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范府君墓志铭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七、《范忠宣公集》卷一三
君讳纯诚,字子明汝南范文正公族兄之子也。
五世祖丽水县讳隋之子曰太保讳梦龄,即文正公之曾祖也。
太保公有子五人,第三子曰杭州馀杭讳光谟,生同州朝邑讳埴朝邑府君苏州长洲县讳钧,即君之考也。
君九岁而孤,事太夫人孙氏,居于河南偃师县,孝谨俊辩,有成人之风,文正公见而奇之。
未冠,丁太夫人忧。
其弟纯贶方在童幼,君抚育劳瘁,情均怙恃,皆嗟其友爱。
文正公自西帅赞机务,道由偃师,遂携而教养之。
及长,才性通敏,勤于文史。
奏补太庙斋郎,为娶同年兵部郎中朱公实之女孙为妇,留居左右。
皇祐二年文正公置义田于苏州,以赡族人,因谓君曰:「非汝莫办吾事」。
乃奏以为长洲县,俾立规法,以贻永久。
长洲先有群盗,名闻于朝。
君至,获其党,有胁从者辄释之,故赏典弗及,曰:「杀人迁官,非吾心也」。
嘉祐初大旱,请通乌溪水东流以溉民田,至今人以为利。
上官才之,用三司荐,监衡州茭源银场,惠工整弊,岁课增羡。
以某年月日卒于官。
临终神意不乱,享年三十有四。
子三人,时尚幼,曰正伦、正辞、正邦。
朱夫人护其丧北归,守义训子,今皆有文而举进士
君为人慷慨多能,晓达吏治,善睦宗族,尤好赒人之急,以此所至有称,而乡党宗族多爱信之。
然其享年不永,不克有施于世。
正伦以某年月日葬君于河南县万安文正公墓之北,而文正公嗣子某铭其圹,曰:
士会之后,我祖相唐。
丽水四世,文正乃昌。
振振茭源,惠于孩提。
教诲饮食,文正之慈。
既仕而才,将翼吾宗。
未究所蕴,甫壮而终。
有源者流,有本者繁。
不享于躬,其在后昆。
乞不分析青苗虚认二分之息奏熙宁三年四月 北宋 · 李常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四
今月十九日,准中书劄子,奉圣旨令臣分析甚处州县,使善良避结纳之费,虚认贯百,以输二分之息闻奏者。
右臣伏以谏诤之官为朝廷耳目,事无大小,皆许风闻以言。
陛下不以臣不才,使备位谏省,臣所论青苗钱事,盖为立法不良,为害甚大,不蒙省纳寝罢,乃令分析州县所在,是谓不正本而攻其末者。
上失朝廷设官之意,下废愚臣职业之守,必以臣智识不明、言事无状,则重诛远屏,臣何敢辞?
所有分析指挥,不敢奉诏,况臣居家待罪,为日已久,屡违诏旨不供职。
伏望圣慈,早赐贬窜,以戒狂讪之臣。
新移丽阳庙记 唐 · 张磻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二
丽阳庙即旧白塔庙。山顶古有浮图。
云镇地脉。庙因取名焉。
自往及今。多历年所。
陋檐败榻。苦于暴露。
虽至窘湫。其实有灵。
郡或水旱疾窳。祷之响应。
大中四年。今齐州刺史徐公鄑理处之日。
时属亢阳。遍祈山川。
罔有徵验。躬酹此庙。
雨则随车。公以邑有丽溪庙居其后。
遂改为丽阳庙。方欲审像壮宇。
以荅神休。旋诏归朝。
事不克副。八年
郡阙守。时录事参军天水姜公肃处纪纲之司。
纠察之务。当道观察使御史大夫李公仰其清廉。
知军州事。能德以化下。
威以惩奸。丽水县荥阳郑公全察字人五稔。
政绩有闻。二公相顾而言曰。
郡邑无事。山庙可完。
齐州肇谋。俾我继作。
得不勉欤。荥阳公不避燥湿。
驺骑亟来。凡所规模。
出于目巧。春三月
乃请都虞候押衙乐安任汉审地形度山势于旧庙之西。而创殿焉。
自州县僚属。皆助输粟帛。
同𧵍佣费。连斤告毕。
曾未浃旬。正殿敞空。
中霤悬月。飞檐偃风。
观其塑容俨然。列坐如生。
其正位丽阳王。盖北山之神。
左则白塔王。斯土地之主。
右则巨潭王。乃北沼之灵。
三神名号。虽图籍罔载。
冥搜可知。自开山导水
有土地人民社稷以来。神则挺生。
咸闻之父老。非敢孟浪。
然道正直。降鉴甚明。
凡依于人。必俟永年厚位之贤。
以寓其迹。不然。
何规画始于齐州。终毕事于姜郑二公。
其不惑矣。西南冠其亭。
备税驾驻骑之位。左右翼其廊。
充庖羞食馂之事。栉植贞木。
带绕流泉。月魄开而烟露销。
风篁警而精灵集。四时品膳之美。
八节鼓吹之娱。固护郊圻。
为人景福。是神之功也。
夏五月十五日。郡邑官僚。
乡里耆旧。大集于庙。
陈柷列筵以落之。奉命执笔。
用识其由。是为庙记。
包端睦忠孝传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乾隆《温州府志》卷二八、浮沚集补遗
夫忠孝难矣哉!
性灵天植,能尽其道,斯存顺而殁宁也。
故绝裾赴召者不得为忠,袖手时艰者不得为孝,厥维艰哉!
若予内姻端睦包公,殆无忝于忠孝者矣。
公讳汝谐,与弟汝嘉皆业儒,遵履绳墨,更饶大略。
事亲至孝,虽菽水必尽欢。
自幼及长,孺慕之情不少衰,乡里咸称包孝子云
宣和庚子冬方腊睦州,连陷杭、歙、婺诸郡。
明年春至遂昌,吾州民望风奔遁。
守倅皆仓皇,莫知计所出。
州学教授刘士英馆下石砺独谋措置禦贼,白守倅,纠集义士王三锡、丁仲修辈二十有八人,公预焉。
是时贼势炽甚,佥谓城不可保,民有乘舟浮海者,有负妻子匿山谷者。
公激于义,白诸父老曰:「某闻战陈无勇非孝也,临敌避难非忠也。
某与若曹虽无官守,然所食皆君食也,可值时变而甘不义乎」?
父老曰:「尔能为草莽忠臣,吾属死无恨矣」。
公乃身先士卒,惟士英之令是从,虽丧元有弗顾焉。
三月二日,报贼临处州,已及白沙,众皆惊阻。
公从士英白守倅,戎服督视,以振士气。
由是戈戟森列,城上人心甫定。
至四月七日,贼犯白沙,士英谋分兵截上戌岭,以公率众往。
逮夜,州牒公等兵亟捍城,西乡鼓行,至行春桥,贼已逾岭矣。
焚劫晹岙,距城甚迩。
公与义勇王珫等不俟整阵,径犯贼锋,连斩数十级。
士英领兵还烧绿野桥,使贼不得渡。
十五日,贼犯思远楼
公等奋击,贼退去。
先后从士英禦敌不下数十战,竟死于难。
乡之人无大小,靡不咨嗟陨涕焉。
事平,赏路叙勋,以公当立专祠,乃赐忠孝匾,树厥宅里,以示激劝。
予既传其事,复系以赞云:
嗟乎!
爰兹纲常,天经地义。
暗者弗通,柔者自弃。
民彝弗湮,圣道未坠。
卓哉包公,美厥性灵。
不率自勇,不察自明。
义以辅主,仁以报亲。
沉为河岳,升为星辰。
肃肃庙食,耿耿精英。
尚书职方郎中致仕刘公墓志铭(并序 嘉祐六年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七、《西溪文集》卷一○
皇祐五年冬十二月尚书职方郎中刘公始致仕,既素爱吴中山水之佳,遂筑室以居,而置其家事一不问,独月与吴中大夫之贤者纵游酣饮,往来虎丘、洞庭之间。
从其游者,亦皆乐之而不知倦。
如是者十年,年八十一乃卒。
士大夫更相吊,以谓世之以老归者虽多,而类不能知自放之乐;
使知之,又颇以衰病而不可彊。
则如公者,乃无几人,是可贤也。
余家吴中,与公家有旧。
当公之归,余方位于朝,不得从其游。
今公将葬,诸孤来乞铭,故余乐为之论次而不辞。
公讳某,字禹昌袁州临江人也。
少孤,知自立学问。
进士天禧三年及第,为福州怀安杭州仁和主簿
徐奭、胡则等数人荐其材,擢为大理寺丞、知越州萧山县,迁殿中丞、知苏州长洲县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黄、汴河催促纲运,赐五品服,都官员外郎通判杭州职方员外郎、知兴元军,屯田郎中、知温州都官职方郎中、知广德军
凡九居官,皆以治行闻。
公知于吏事,盖天资也。
凡遇事,无险易烦简,必穷其根柢,尽其是非,然后傅以法令。
关键牢密,吏不能窥而为奸,故所居无不治。
其守官,虽权贵有气力不能夺。
长洲多过客,或求发民以挽船,一人不与,郡至为移书,亦不听。
杭州多达官,自任,不循以度,公一皆执正。
守初不能平,后事有失而被按举,乃始愧谢。
所至必为民兴利除恶。
萧山,凿郑河数十里,以便转输。
兴元,治山道以省栈阁,葺三堰以灌汉中田。
皆息民大费,而著以为后世利。
温州俗事妖神,坏化乱法,公捕诛其首恶,而馀一不问,民更得自新。
故公所居能怀其民,而其去也必见思。
古所谓循吏者,不过此矣。
其为人乐易简直,无内外之异,不汲汲于进取。
使黄、汴河,故事岁得奏计召见,前此者多自陈其劳以受赏,公未尝一言及私。
元昊反时,诏近臣举可以任边事者,翰林学士苏绅以公应诏,公遽自请不就。
人或劝之,公曰:「士当自用以所能,则官无旷矣。
兵,非吾事也,岂可茍利一身,而使公家有废哉」?
盖公之自任者如此。
然用是难进,而所施止于一州,岂不惜哉!
夫人高阳县纪氏,贤明而材。
公之归老,能优游而不以家为忧者,夫人是助。
先公一年卒。
二子:敦,前秀州军事推官
孜,前处州丽水县
四女:长适尚书屯田郎中徐执中;
次适卫尉寺丞陈维孙;
次适雄州军事推官王谌,早卒;
次尚幼。
余闻刘氏世著姓,而临江诸刘历五代独不显。
自皇考尚书工部员外郎讳某始仕于朝,主三司磨勘,善其官,而世以其官名之。
公又与其弟尚书主客郎中立之继有能名。
主客之子敞、攽,又皆高材。
敞,今翰林侍读学士,重于朝廷。
凡三世为天下闻人,盛矣!
然则刘氏未尝不显于世,独不遭其时耳,岂谓无其人哉!
公之葬,实以嘉祐六年某月某甲子,在某州某县某乡之原,夫人祔焉。
铭曰:
虎丘苍苍,洞庭峨峨。
昔公来游,宾从啸歌。
洞庭寥寥,虎丘翳翳。
今公来葬,行路悲涕。
在山,有苑其城。
千秋安此,亦维平生。
神灯 宋 · 朱天民
 押蒸韵
昔向明崇祯处州府志》卷一八作闻)长老说,北山有神灯。
六月神初度,邑人竞高登。
夜深无消息,忽其见崚嶒。
璀璨作奇葩,点缀横玉绳。
渐渐出阴壑,两两度
乍明既倏晦,此没或彼兴。
光中若有人,前后相参承。
久久乃散去,各自为侪朋。
神意会群望,欢尽车方升。
我家枕朔冈,梦寐云气腾。
日暮启窗户,挥扇却炎蒸。
跂于(同上书作予)默一祝,祥光来相应。
体大赤杲日,中莹融明冰。
此乃少为贵,群嘱当未曾。
再拜灯复出,照我心渊澄。
小蓬莱 南宋 · 王埴
仙之山兮□□,仙之水兮委陀。
驾轻车兮□□,□扁舟兮咏歌。
轶层巅兮□□,□□流兮白石楚楚。
上切汉兮□□,□□□兮在下。
崖花兮春芳,涧□□□□。
□□澄兮缣素,冰霜结兮璆琅。
□□□□鱼,鸟跃飞兮谁使。
石□年兮一□,三万里兮弱水
于嗟蓬莱兮仙水是室庐,世之人兮莫知其歌□。
□□□兮披荆棘,驱虎兕兮□□□。
□□□兮海涛白,倒光景兮□□□。
□□□兮执华予,眇流盼兮□□□。
□□□兮涛无期,碧荔为衣兮□□□。
□□埃𡏖兮不可以控抟,□□□□□□□憺忘归(清卓异光绪《处州府志》卷二六)
先大夫薛公圹铭景定元年七月 南宋 · 薛阐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五、光绪《奉化县志》卷三五
先君朝散大夫、新通判扬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赐绯姓薛讳师曾字与参,世为明之鄞人,明今升庆元府
曾祖讳朋龟,朝奉大夫、知衡州,赠正议大夫
妣王氏,硕人
祖讳居实朝请大夫、直秘阁淮东安抚、知扬州,赠中大夫
妣朱氏,太令人。
考讳扬祖,朝奉大夫刑部郎中、赠中奉大夫
妣蒋氏、汪氏,并恭人
先君生于庆元丙辰三月十二日酉时
嘉定十三年以刑郎致仕恩补将仕郎
十五年吏部铨,调绍兴府上虞县
十六年修职郎
十七年,今上登极恩,循从事郎。
宝庆二年,循文林郎
三年儒林郎,调处州录事参军
丁内艰,服阕,调徽州岩寺镇
绍定三年承直郎
端平改元,监行在榷货务门。
淳祐元年,特差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三年,以考举及格改通直郎、知常无锡县
五年,封奉议郎
八年,监行在左藏西库;
十年,转承议郎六月,转朝奉郎
十一年,通判台州,改平江镇江九江,皆不赴;
十二年,封朝散郎
宝祐改元,充行在点检酒所主管文字;
二年,转朝请郎
三年,主管建康府崇禧观;
四年,转朝奉大夫
五年,通判扬州
六年,封朝散大夫,及瓜,而以病告,至九月十九日酉时卒于正寝,享年六十有三。
呜呼痛哉!
同里厉氏,封宜人,先五年殁,葬于奉化县忠义乡双谷山之原。
子男二:阐,将仕郎
次岩,幼为先伯父儒林后。
女一,顺之,适外甥太学待省进士杨应翔。
孙男二:登秀,辰秀。
孙女一,谦之。
阐不孝,将以景定庚申七月壬辰奉柩合宜人厉氏之兆,方请铭当世大手笔
葬日薄,先摭世系、历官岁月,臧诸圹。
孤哀子阐泣血谨识。
表弟大中大夫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节制屯戍军马、鄞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高衡孙填讳,陈洪刊。
李朝议挽词 北宋 · 徐积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一从洪井到处州,见说洪人总泪流。
本望圣朝令久任,若论明吏合封侯。
高才所至都无事,厚德于今可镇浮。
故作此诗传野史,不须铭记掩诸幽。
籍桂堂 南宋 · 何称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清溪一百曲,洗我心无尘。
日影上汀渚,桂香袭衣巾。
露零芳更润,山沃叶长春。
种德长如昔,他年更几人(明郭忠成化《处州府志》卷一四)
论义役差役二事疏淳熙十一年正月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二、《宋史全文》卷二七上、《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一○、《续资治通鉴》卷一四九
去年十月四日,臣僚言,因处州守臣不合将义役置册,假以藉手干求差遣,力陈其弊,奉旨依奏。
其所奏系是两项:第一项云「将处州两浙有见行助役去处,听从民便,令官司即不得干预」;
第二项云「其民间自难久行,不能息争讼者,仰州县遵依见行条法,照应物力资次从公差募」。
第一项是行义役,第二项是行差役也。
言者之意,欲差役、义役二者并行,元不曾指名言尽罢义役;
兼但言两浙之弊,不曾言及别路也。
近访闻江东、西诸路,民间有便于义役之处,官司乘此颇有摇动。
盖民间旧因差役,吏缘为奸,当差之时,枚举数名,广行追扰,望其脱免,邀求货赂,使之争讼,至有累月而不定者,民户因此多有困竭。
缘行义役,遂颇便之。
自此法之行,胥吏缩手无措,日夕伺隙,思败其谋。
近有饶州德兴县吉州吉水人户赴台陈诉,其词激切,端有可悯。
乞下诸路监司州县,应有义役当从民便外,其不愿义役及自有争讼,乃行差役。
两项并合遵守,违者许提举司按奏。
德兴县人户并赍出本县旧刊义役石碑,可见经久之计,民情之所安,惟恐官司挠其成法。
治平禅寺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七、光绪《松阳县志》卷一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四
处州松阳资圣寺,距县郭西一里,矗然见于山林之间,而溪落其前。
出人瓯闽者,由之取道,而祷祠观游者无时而不集,实为一邑宾客之凑。
太宗出御书,真宗芝草,使藏其中,而仁宗又出御书,其来久矣。
英宗即位之初,诏天下寺观无籍而额不出于朝廷者,听州县条上,特赐以名。
于是始被诏用治平之纪元以易其额,而岁度学者一人。
父老相与语曰:「吾邑之远而四朝宠锡,实为盛事。
吴越之俗,鼓舞佛法者,固不迫于号令,而乐致其力。
吾闻五代之时,黎民愁叹于征戍调发之勤,迄我朝始合正朔于一,而百年之中养生送死于无事之际。
退而思前人值其不幸之时,而我得不自幸耶?
且闻佛法有因缘之理,茍贪今日之福,而不知福之所以植,庇上之德而不知德之所以报,泯然待终而为后世之因缘者,尚何待也」?
道宁乃输钱于印经之院,售五千四十八卷,归之寺,又合福之钱万一千有奇,属弟道隆者,使作转轮之藏,有殿有堂,列以两庑。
又命僧省文丐佛像六十,而工以期年而就。
噫,何其盛也!
世之儒者以百氏出于道术散裂之馀,而佛尤后出,自西域数译而至中国,上古之人不道也,诗书无有也,遂肆意诋斥,以为与杨、墨、申、韩等,为诡驳之说。
虽然杨、墨、申、韩能行于一时,而终无抗儒者之辨。
独佛法之旋废旋兴,而山海荒忽之俗,闻佛则瞻仰赞叹,与儒者并出而牢不可坏者,岂非其道神妙得于人心之自然耶?
故虽不远万里,迹绝形殊,其言不可算数,而理则一也。
彼以上古诗书求之者,特见其粗耳,孰知其精之在人而不自悟耶?
方其因归依之感于外,而使人之内有以发其信心,则侈其事以报之,奚曰不宜?
同郡国子监直讲龚原深之,吾游之贤者也,语其寺如此,而乞余文揭之碑,遂为之书。
春末兰溪道中881年 五代 · 贯休
 押微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山花零落红与绯,汀烟濛茸江水肥。
人担犁锄细雨歇,路入桑柘斜阳微。
深喜东州云寇去(时黄连洞人出,烧劫处州却上),不知西狩何时归?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
论书绝句三十首 其十二 清 · 王文治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辑佚
唐代何人绍晋风,括州象比右军龙。
云麾墓道残碑在,万本临摹意未慵。
雪夜小集同李晴州丈暨陈楚筠夏三徐蒸远家少林各赋长句 清 · 王文治
 押陌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三
贤哲聚会古所难,岁暮况作天涯客。
呼童点火爇松叶,酒卮落手那忍释。
括州识面宽礼数,容我行杯半膝席。
诸公豪宕尽善谑,玉屑霏霏无择
藏钩射覆逞狡狯,郢曲巴歈学辀磔(时予为琉球歌。)
拇战纵横中叠双,觞政严明罚累百。
淋漓几案移灯烛,狼籍盘飧尽殽核。
放眼如在万古前,举头尚觉两间窄。
是夜酒深不觉寒,起视雪落正盈尺。
虚窗有影摇琅玕,广庭无声积圭璧。
丑枝枯树如死蛟,六花点缀皆姽婳。
满堂乘兴洒豪翰,砉然响然奏刀騞。
百二城雄函谷关,八九气吞云梦泽
顾我才弱同婴儿,那当项籍一嚄唶。
酒力困人骨似绵,哦诗不成空岸帻。
城头鼓角报四更,醉倒匡床天已白。
左朝请大夫权发遣抚州庄公行状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三、《浮山集》卷四
公讳安常字子尚
其先出维扬,后徙常之宜兴,至公三世矣。
世以儒术长者著称乡闾。
僖简公以道德文学被遇考,扬历中外,为时名臣,庄氏之门益大。
公少简重,既长,乃独彊敏于学,偕其昆季有声庠序间。
僖简既通显,得任子,次且及公。
公不以门阀自侈,益攻苦为文,试有司率居高等,遂擢政和二年上舍第。
僖简方持使者节于外,第名之日,考临轩,知公僖简子,顾辅臣曰:「此庄徽子也,容止甚似其父」。
由是辅臣知考故不忘僖简,即日自两浙转运使召还,公亦亟被选擢,列于学官
公初以黄甲授青州益都主簿,未赴,改监惠民药局,又改广亲宅宗子学正
二年,为太学录
又二年,为博士
外制简严,不轻褒予。
公之迁博士也,独盛称「学行之美,既试可观」,且曰「贤关养士,众建师儒,兹焉有称,朕必因任」,盖公之迁,用士大夫之望如此。
公自初声名籍籍,既为成均先生,士之执经请业者相属,皆得所未闻。
又严惮公,不敢为纤芥非义。
终岁,所隶弟子员升合选者比他博士所隶为多,亦常无一人附丽于罚者。
有司奏课称最。
众人趋竞权门,美官显秩,如意而得。
公独萧然与诸生商略经旨,以奖进后辈为己任,期不负所职而已。
同列声名出公下者,反超擢光显无虚月,姻故皆盛言撼公,公曾不少贬。
方力丐补外,踰年,改秩提举京西南路学事。
僖简忧,服除,权发遣南剑州
锄彊植弱,倒屣寒士,赋徭以时,人便安之。
时宣和八年也。
会中原俶扰,诏起诸路勤王之师。
南剑与福为唇齿邦,福又帅藩也,一旦调发,徒以犒劳小不如意,群卒啸呼为乱。
守臣,朝廷近侍也,死焉,一路骚然。
使者睨不敢制,加厚其糗粮金缯,苟欲趣之去境上尔。
公面折诸使者,又移书谓曰:「京师有急,待勤王之兵至此,甫受甲也,而敢戕其帅,尚可责以援王室耶?
且此不除,他郡效尤,或响应滋煽乱尔,使者忍视此耶」?
不听,敌益张甚。
南剑,盛旂鼓金甲顿城下,肆为恶语,居人惴惧,至欲挈老稚去之。
公先敌之来,阴为战守计盖甚密,邦人未之知也。
敌至几月,果分毫无所得,则皆反虞公追袭之,不敢进。
其徒使来告曰,众畏公威,已相戒秋毫不犯福州者,某长某营某卒,共二十人,愿执之以示悔,且乞假道。
僚属欲勿许,公曰:「非诸公所知也,吾有备矣。
且胁从何罪」?
众果缚致二十人者,公会僚属于溪上受之。
馀党望公逡巡无哗,绝溪而北,郡以帖然。
其后朝廷用公之请,诛此二十人者,馀皆释不问。
解印之日,郡人既不忍去公,又后太守到郡才三日,丁内艰
建安兵变,南剑亦邻邦也,邦人又大恐,相与谋曰:「前日福州之兵窥伺吾城郛,微庄使君,吾属无噍类矣。
乱,而吾郡适无守将,得庄使君,庶几复活我众」。
乃列公前日城守状告于部使者,乞留公。
使者交檄,公不得已复视事。
三月建安之寇平,即日去郡。
使者以功最闻于朝,公曰:「职当尔耳,邀功岂吾心耶」!
南剑诵公至今焉。
权发遣处州
处于浙东郡小而僻,公至,惇尚恺悌,攘剔弊蠹。
时方大旱,公至则雨,民歌谣之,亦且安公矣。
未数月,主管台州崇道观
阅三年,除权发遣抚州
未行,复请祠,于是主崇道祠者三请,凡八年,遂致仕。
子璹为金坛,迎公之官。
绍兴十六年十二月己亥,终于金坛之官舍,享年七十有五。
累官自将仕郎凡十迁,为左朝请大夫
初室宜人张氏,早卒。
宜人石氏,亦先公十三年卒。
六男子,长则璹也,右宣教郎、知镇江府金坛县事。
次琯,前监潭州南岳庙
玙,婺州兰溪主簿,皆右迪功郎
玠、璋、璠,皆将仕郎
四女,长归承务郎庆祖而卒,次归左奉议郎仲某,次归右从政郎、新淮东总领钱粮所准备差遣王直谅,季尚幼。
孙男女四人。
公天资高明,出人远甚。
初不为过中惊世之行,然其所蹈履,人亦不能及也。
覃思经术,议论多得世儒之所未到。
晚年视听不衰,亦未尝一日舍书不观。
待宗族姻党礼称其情,不以势利为厚薄疏戚。
与人交久而益亲,初不为世俗诩诩相说,后亦无反眼而绝也。
唯于小人平居为不善者,言之至切齿。
然以非意来,卒含容销去之,不唯不怒而已。
端居深念,不妄发一语。
士有质疑请益者,言皆会理,不为枝蔓,龂龂乎如可以疗饥也。
南剑归,不出里闾者累年,守处又不数月而归,奉祠之请至于三四。
异时流辈登禁近、声闻烜赫,与亲姻之势力可以援公者不少,公视之曾不一介意,亦不以相汲引望人。
视诸子日自进于学,则喜见色辞。
戒家人妇女,勿以家事毫发扰其志。
训诸子以行己立身之要,则曰某事古人所以为也,可为;
某事古人不为也,不可为。
反复再三,必诸子心受神听而后已。
故诸子皆知学问源流,言行亹亹有家法。
出而仕者守官箴,有廉直称云。
乡饮酒礼行,县令以乡人之意奉公为乡老,诸子衣冠粲然侍侧,乡人夸焉。
故窃观公之出处平生而益知至诚之道可恃而终身也。
公尝自谓平日事亲、事君、居官、临民、处乡邑、诲子弟与存心养性以事天者,唯一诚字,无他术也。
然公初不为表暴以求信于人,以祈报于天也。
而其侍僖简则为令子弟,僖简爱焉。
游场屋则为材进士,士子推焉。
太学则为名师儒,后学宗焉。
临两郡则为良太守,郡邑安焉。
退而家居,则为乡先生,为贤父兄,人人爱重焉。
而康宁寿考,以令德终,有子有孙,流庆未艾。
天之所以惠贶公者又如此,诚之不可掩也,于公岂不益信哉!
金坛与诸弟将以十七年三月乙亥奉公之柩合葬于宜兴君山乡紫花坞石氏宜人之墓,遵治命也,则相与属某,泣且言曰:「先大夫窀穸有期,唯行治不可不书,请以属子」。
某再辞不能,则再泣曰:「知先大夫莫如子详」。
某度不得辞,亦泣曰:「知公详则信莫如某」。
于是状公之世与官次、躬行、阀阅如右。
若铭镵诸幽,垂信后世,则以俟立言之君子。